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均在试卷末尾)一、选择题
1、()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A.劳动技术教育B.劳动教育C.社会公益劳动D.美育
2、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3、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惩罚法D.行为塑造法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
5、学校在期末时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6、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A.课程结构综合化B.课程内容生活化C.知识技能实践化D.书本知识理论化
7、迁移的经验泛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
9、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课程理论的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
10、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接受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11、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A.两极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爆发性
12、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校本课程
13、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14、不将学习的主要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由学习者独立操作而习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A.意义学习B.范例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疏导原则
16、2013年单项选择: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
17、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的国家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代斯巴达D.古代雅典
18、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19、逆反心理出现在()阶段。A.中学B.小学C.幼儿D.大学
2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
21、“杀一儆百”的教育观点符合()。A.从众B.强化原理C.认知失调D.观察学习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
23、(2021年上半年真题)阳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继时型D.同时型
24、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调查方法类型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D.重点调查
2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机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6、2013年单项选择: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A.自我服务行为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
27、(2020年真题)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2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体现的师生关系是()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29、2013年单项选择: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称为()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
30、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D.文化制度
31、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A.课堂教学B.专题活动C.综合实践活动D.心理健康教育
32、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
33、教师采用贴小红星、小红花等形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
34、2011年单项选择:儿童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有同情心、怜悯心。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35、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认知策略目标
3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37、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38、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A.负向迁移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思维定势
39、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40、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阶段。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41、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42、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
43、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44、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过程是()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
45、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理论。A.自学—辅导式B.发现教学C.范例教学D.教学过程最优化
46、2012年单项选择: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王老师的哪种心理特征较好()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应变能力C.角色认同感D.教学效能感
47、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哪个阶段?()。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48、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齡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特征。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49、下列关于操作整合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B.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C.听觉控制不起作用,逐渐让位于视觉控制D.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5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间接性二、多选题
51、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其中关键的因素是()。A.知B.情C.意D.行
52、詹姆士和朗格认为情绪是由()引起的。A.外界刺激B.丘脑C.情境的评估D.机体知觉
53、在出现意外或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所表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A.应激B.激情C.恐惧D.焦虑
54、2012年单项选择: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
55、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
5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
5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58、2012年单项选择: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59、评价总结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A.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B.对学生进行操行谈话C.学生自评D.集体互评
60、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
61、注意的转移是指()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6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体现了()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无用论D.内发论
63、小强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小强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64、下列有关感觉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B.感觉是认识的起点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D.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65、“你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认真,能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A.前置评价B.即时评价C.量化评价D.质性评价
66、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考试前复习D.当天复习
67、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C.流体因素D.晶体因素
68、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A.强迫症B.恐惧症C.抑郁症D.焦虑症
69、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
70、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
71、李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每次他上课或在场时,学生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等他一走开,纪律明显涣散。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兼有AB两种类型
7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潜意识
7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74、小明在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时,联系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弄清楚三角形的意义。最后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保留在记忆中。这种记忆方法属于()。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
75、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A.学科中心课程B.活动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核心课程
76、“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A.析取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具体概念
77、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D.文化制度
78、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
79、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②简单的任务③极难的任务④模糊不清的任务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8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A.素质教育B.终身教育C.全人教育D.全纳教育
81、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2、()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83、南朝学者颜之推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最适宜这句话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参观法C.情景教学法D.实习作业法
8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红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A.视觉后像B.联觉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
86、()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A.品德B.意志C.道德D.情绪
8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88、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D.文化制度
8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
90、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的期望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蜕变,这种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评价法C.个人修养法D.情感陶冶法
91、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实施哪种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教育法
92、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B.教育质量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
9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94、数学课上,教师教授“对称”这一概念时,采用了三种方式: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称”的意义;从一些图形中分别找出线对称和点对称图形;利用线对称和点对称的原理,在方格内设计美术字。该教师的做法旨在培养学生的()A.多元智力B.身体—动觉智力C.空间智力D.音乐智力
95、2013年单项选择: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
96、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课外活动
97、教师施教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这样做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整体性
98、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99、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
10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三、问答题
101、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02、(2022上半年真题)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103、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10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105、简述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10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1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做重物利用。[问题1][问答题]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12分)[问题2][问答题]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107、(2021年上半年真题)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08、材料:王老师来到学校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他利用工作之余搜集大量与自己所教课程(语文)的相关资料、图片等,制作了很多教学课件。课堂上王老师声情并茂,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类资料给学生们展示,学生们都感觉到王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李老师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刚来学校不久,刚刚熟悉了学校中的环境。由于刚刚走上讲台,李老师自已觉得在上课时还有些紧张,有的时候准备得很充分的材料他不一会儿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所以,这段时间,李老师总是旁敲侧击地从其他老师那里获取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张老师从教多年,最近一段时间,她开始积极探索新课改背景下自己所教科目(数学)上所体现出的一些变化。作为班主任,她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合本班的班级管理方法,并且她能够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请你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三位教师分别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109、材料:学生阳阳,现为八年级学生,原来是所谓的后进生,上课不专心,经常捣乱,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下课后与同学之间摩擦很多,老师见了头痛,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他上七年级时,我是他的老师,我想:应多给他鼓励,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这点进步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果然明显,他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正当我对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欣喜之时,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却让我陷入深思:一是有同学向我报告,阳阳又犯错误了,和很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怎么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破坏课堂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我对他进行了批评,谁知他竞离开教室.扬长而去……问题:(1)请你对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2)结合材料,谈谈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110、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111、材料一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天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半夜惊醒。材料二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自小家庭殷实,父母对他关爱有加,爷爷奶奶更是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也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给予他各种物质奖励。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匀还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试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112、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问答题]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问题2][问答题]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113、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114、1.简述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如何克服。2.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3.实验法的优点是什么?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5.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6.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115、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坐到座位上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他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问题: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的德育方法,并说明使用相关德育方法的注意要点。(18分)
116、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
117、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118、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8.教材就是教科书。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10.备课就是备教材。
119、如何加强群体的凝聚力?
120、学校教学应以间接经验为主。四、问答题
12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22、简述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
123、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问题1][问答题]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124、材料:某班级是全校有名的一个“乱班”,在近半年内已先后有两位同学因为打架等违纪行为而受到学校的批评和处理。班级的教室经常垃圾遍地、脏乱不堪。这个班级有几个“刺几位同学的“调皮捣蛋”也颇感“头痛”,并多次向班主任老师表达对该班状况的不满。有一位青年女老师上课时甚至被学生的乱起哄而气得大哭,向学校提出不再担任该班的任课老师的要求。班里的学生干部对少数同学的违纪行为,也是束手无策。班里虽然也有不少同学希望能够有一个理想的班级环境,但面对班级的种种乱象,也感到心灰意冷。问题:(1)你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当具备什么特征?(2)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将采用哪些措施来改变这个班级的面貌?儿头”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敲桌子、乱起哄,扰乱课堂秩序。在该班任课的几位老师对这
125、一初中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最终退学。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相关知识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126、内隐记忆往往被人意识不到,更容易被遗忘,因此不重要。
127、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应优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
128、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总是千方百计地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虑症的表现。
129、材料: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坐到座位上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他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问题: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的德育方法,并说明使用相关德育方法的注意要点。
130、(2022上半年真题)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131、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13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33、简述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
134、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已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18分)
135、2013年辨析: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136、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倡导的有意义学习内涵相同。
13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138、识记过程就是记忆过程。
139、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140、材料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答案:D本题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3、答案:D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名师详解】题干所述为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4、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往往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心理特点,对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强大的控制作用和影响力。
5、答案:C本题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的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题干中,学校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它包括各种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所在的考试,以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相对性评价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的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判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6、答案:D本题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书本知识理论化不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7、答案:D本题解析:概括化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也称为经验泛化说。
8、答案:D本题解析: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他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被称为“目标模式”。
9、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课程理论的类型对学科课程论概念的考查。
10、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答案:A本题解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矛盾错综复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导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十分明显,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相反情绪的转换剧烈。谢晶先是非常兴奋继而因为小事又变得极度懊恼,体现出情绪的两极变化。故本题选A。
12、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课程的分类学科课程是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13、答案:C本题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14、答案:D本题解析: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5、答案:A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16、答案:B本题解析:少年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17、答案:D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教育学的发展”。【名师详解】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18、答案:A本题解析: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
19、答案:A本题解析:逆反心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
20、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所述为课堂结构的概念。
21、答案:D本题解析: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2、答案:D本题解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这句话倡导要多学习、常反省,从而提高个人修养,体现的德育方法是个人修养法。
23、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题干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表明该学说属于场依存型。A选项正确。
24、答案:D本题解析: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25、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名师详解】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教师与家长的期待是外部动机,也是一种低级动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性才能起作用。因此,答案选B。
26、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符合处于人际纪律阶段学生的特点。
27、答案:B本题解析:注意分散是指离开当前对象而被无关刺激吸引走,是被动地,题中关键词“不由自主”,则属于注意分散。注意转移是指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因此,答案选B。
28、答案:C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29、答案:B本题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0、答案:B本题解析: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利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所以,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政治制度。所以,本题选B。
31、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安全教育途径的范畴。
32、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3、答案:A本题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题干中的“贴小红星、小红花”即体现了老师对学生良好行为的鼓励,所以教师采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34、答案:D本题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发展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舍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
35、答案:C本题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正是为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6、答案:B本题解析: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就是心境不好的表现。
37、答案:C本题解析:夸美纽斯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集中体现在他的“泛智”思想中,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主张“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6岁以下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
38、答案:C本题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39、答案:C本题解析:【考査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0、答案:D本题解析:“忽然灯灭了”为发现问题;“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是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假设。因此,小岩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到达了检验假设阶段。
41、答案:C本题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42、答案:A本题解析:陶冶法
43、答案:D本题解析: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个别差异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教育工作者要发现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霍姆林斯基为学生提供了几十个小组作为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44、答案:B本题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是反应迅速、有朝气、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其神经系统能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是平衡的,并且兴奋和抑制之间能迅速转化。
45、答案:C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名师详解】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6、答案:D本题解析: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47、答案:D本题解析:小岩通过实践(检查保险丝)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保险丝断了)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属于检验假设。
48、答案:A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本题所指的不平衡是后者。
49、答案:C本题解析:操作整合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步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的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50、答案:D本题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其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
51、答案:A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品德的发展”。【名师详解】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们实施德育要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2、答案:D本题解析:D。詹姆士一朗格情绪理论是机体知觉理论,这种观点认为情绪是由机体知觉引起的。
53、答案:A本题解析:应激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出现应激状态时,有的人急中生智,当机立断,集中全部精力去应付突变,从而化险为夷;而有的人则张皇失措,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多余动作增多,出现一些盲目重复的无效活动。这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人对情境的认知评价和应对能力有关。
54、答案:C本题解析:略。
55、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56、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往往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心理特点,对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强大的控制作用和影响力。
57、答案:B本题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58、答案:B本题解析:活动中心课程理论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从做中学。
59、答案:A本题解析: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是评价总结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
60、答案:C本题解析:小强面对高考落榜的挫折,没有气馁,而是认真总结、分析,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次参加高考。这是通过理性分析,用积极的行动来补偿因高考失利而带来的挫折感,属于行为补偿。
61、答案:C本题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故本题选C。
62、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华生,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63、答案:D本题解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如下的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题干所述,说明这个时候的小强已经能够进行抽象的运算,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其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64、答案:C本题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属于知觉。因此,答案选c项。
65、答案:D本题解析:质性评价是指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的评价,题干中的评价属于描述性的语言。
66、答案:A本题解析:识记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因此,为防止遗忘要及时复习,即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67、答案:B本题解析: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
68、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心理健康问题恐惧症是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小蕊属于恐惧症中的单纯恐惧症。
69、答案:D本题解析: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1)对美育的直接功能(即“育美”)的认识;(2)对美育的间接功能(或附带功能、潜在功能,具体说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的认识;(3)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即美育的超越性功能)的探究。
70、答案:C本题解析: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1、答案:A本题解析:二班同学在老师“在与不在”时表现不一,说明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倾向于专制型,致使学生对领导的依赖性较强。
72、答案:A本题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
73、答案:D本题解析: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74、答案:D本题解析: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小明的记忆属于意义识记。
75、答案:C本题解析: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的运载工具。学生应该参与社会生活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76、答案:C本题解析: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他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77、答案:B本题解析: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利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所以,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政治制度。
78、答案:C本题解析: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
79、答案:B本题解析:成绩目标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防御性策略,选择极易成功或很难成功的任务。
80、答案:B本题解析:终身教育倡导活到老,学到老。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
81、答案:C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名师详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题干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分馒头结合起来教学,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82、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3、答案:C本题解析:【知识点】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84、答案:D本题解析:由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征可知。
85、答案:A本题解析: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86、答案:A本题解析: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7、答案:B本题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88、答案:B本题解析: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利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所以,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政治制度。所以,本题选B。
89、答案:D本题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90、答案:D本题解析: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和利用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
91、答案:B本题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学生具有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先进的典型展开教育,这种方法是榜样示范法的体现。
92、答案:C本题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93、答案:B本题解析:B【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94、答案:A本题解析:“用自己的话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力,“从一些图形中分别找出线对称和点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因此,本题选A项。
95、答案:C本题解析:处于习俗水平中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96、答案:B本题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97、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师施教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98、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缩减和编歌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99、答案:A本题解析:提出教学目的是教案的核心。
100、答案:A本题解析: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01、答案:本题解析:(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102、答案:本题解析:皮亚杰认为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四个阶段是按照固定不变的顺序来呈现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个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103、答案:本题解析: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主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又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又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趋避冲突又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104、答案:本题解析:【知识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一般来说。为培养和提高新教师与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是训练单元小。(3)进行专门训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来实现。如训练新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等。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在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但同时也要明白,仅仅通过学习专家型教师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教师还应注重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使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过程。
105、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动机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参考答案】(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
106、答案:本题解析:1、“两绳问题”实验主要说明了功能固着影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两绳问题”的实验就是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典型案例。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的启示如下:(1)通过头脑风暴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随机应变。(2)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把有关的信息向各个方向、各个方面扩散,从而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3)丰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越丰富,就会对周围事物的通常用途越熟悉,而且对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对自如。2、问题解决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问题的特征。在解决有关问题时,个体经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影响着问题的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的解决。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107、答案:本题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1)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教学观: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4)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108、答案:本题解析:王老师处于关注情境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李老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张老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09、答案:本题解析:【知识点】教育评价(1)“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出现了表扬失度的问题。材料中“我”为了转化后进生,把表扬当成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却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尺度。不当的表扬适得其反,使阳阳骄傲自满,忽视自己缺点.不愿再接受批评。(2)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激励和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多多益善.甚至是不加选择的。老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注意几点要求:①适度表扬.把握原则恰如其分地表扬才能起到鼓励和感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表扬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努力方向.改正错误.又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要让学生知道是因为什么受到表扬.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②表扬要因人视情而异.“对症下药”表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在对骄傲自大的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还应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故意表扬让其自我膨胀,应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③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能忽略批评,要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表扬适度,批评适当。
110、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参考答案】错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11、答案: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学生张晓临考出现焦虑主要是因为动机过高。“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因此,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所谓“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就是要求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最佳状态;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最佳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2)材料二中学生王宏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外部奖励破坏了内部动机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也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可能会破坏内部动机。只有当内部动机缺乏时,物质奖励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该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的进行;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④训练归因。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112、答案:本题解析: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为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的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即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晓雯既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每件事都有两面性,即为趋避冲突。2、参考解析:第一,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帮助晓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促使晓雯合理处理好个体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学校教育,日常学习,劳动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认识到要达到一定的目的都必须付出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挡烟垂壁施工合同8篇
-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就业协议书(2篇)
- 《测验的常模》课件
- 《服务过程控制》课件
- 《数控加工工艺学》课件第6章
- 2024年版二次工程及初期装修人工服务协议版B版
- 《矿井水害防治》课件
- 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件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述
- 2024年标准工程材料采购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全新药店股份及药品零售门店合作转让合同3篇
- GB/T 9115.2-2000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GB/T 3880.3-201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 GB/T 14395-1993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
- GB/T 1228-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 税收超额负担分析 6000字
- GA 573-2009警服材料精梳棉涤混纺染色斜纹布
-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课件
- 气相色谱检测器FID-培训讲解课件
- 《HSK标准教程1》-HSK1-L8课件
- 上册外研社六年级英语复习教案
- 替班换班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