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1页
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2页
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3页
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4页
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健康心理学:一个工作的定义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与医学和医疗

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

异性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

行为以外,心理学家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

庭成员共同抵抗疾病。

—Taylor(1990)

健康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和任务

•健康人群

•与健康和疾病病源有关的行为卫生的研究

•为积极开展预防性措施开展研究

健康心理学讲课提纲

-、健康心理学概述

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健康行为促进的理论和途径

有关谎康和疾病的概念

疾病(Disease)

身体某些功能的失调或身体某些器官的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生理状况。这种异常是可以观察测

量的,主要是生物因素所致。

生病(illness)

是指人们承受疾病的一种状态。

生病行为或病感行为(illnessbehavior)-社会因素

表现出“病了”。症状是疾病最先可视的征兆。当症状出现,个体评估症状,获取医疗帮助和得到家

庭支持的过程

格林伯格“健康一疾病连续体“

健康与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

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健康的核心成分

亚健康状态

健康和疾病是连续体,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点,在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还存在一种非健

康也非疾病的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亦称“第三态”或“灰色状态。

亚健康状态症状

•突发性精力不足

•疲劳困乏,精神不振

•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神恍惚

•胸闷、心悸

•失眠

•疼痛

•月经不调

•性机能减退

•职业倦怠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衰老

•生活方式

•社会因素

科学的健康观

1健康是多维度的,各维度间存在相互作用

2健康和疾病是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不同的水平。

健康心理学概述

•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和途径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健康领域的几个改变

健康心理学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心理科学的诞生

•冯特

(WilhelmMaxWundt,1832-1920)

1879年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历史功绩

-心理科学的独立(哲学思辨一科学实证)

一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一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潜怠识论

神经症是精神冲突的结果

-51自《精神分析引论》(1916)

梦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引自《梦的解析》(1900)

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逾成,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能造成心理异常,

提供了把心理过程包括在疾病概念之中的参考殖架

新精神分析学派

,,亚历山德(Alexander,1943)与心身疾病:情绪被压抑或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不仅导致心理异常,

而且还可以转换成躯体症状霍妮与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不仅可以由个人经验造成,同时也可以由

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特殊文化环境造成。

行为学派的革命

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行为学派创始人《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1913)

1反对研究怠识,主张研究可测量可观察到的客观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

巴浦洛夫与经兵条件反射

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与实验性神经症,-泛化作用与辨别作用

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

-无尝试学习

行为的概念

­狭义的行为概念: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广义的行为概念: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

•除了可观察测量的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然耽上述说决,“行为”一词在心理学界广义用头,已包括内衣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等一切心

理活动。

心理生理学派

•情绪心理学说一坎农(W.B.Cannon)

植物性神经系统

,应激适应机制学说一塞里(HanSelye)

HPA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一苏联巴甫洛夫学派

认知理论

•1960年,Miller建立哈佛认知中心

,1967年,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

•Ellis提出了ABC理论

健康领域的转变

•疾病谱和死亡模式改变

•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健康观的改变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代替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行为病原学”: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

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

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经济萧条期与医疗费用的增加

•医疗与健康领域的意识革命

•预防疾病,早期诊断和降低疾病的危险性成为当前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大众健康维护的层次

(1)初级防御

初级预防指力图减少疾病在人口中的影响的努力。

(2)二级预防

是在疾病的早期,在症状尚未家中并带来无法逆转的损害前进行治疗。

(3)三级预防

通过限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来减少疾病的残留影响,包括精神复健的实时,以防复发

和减除精神并可能引起的残障现象。

一令我防,十台澹疗

健康心理学诞生大事记

,1978年健康心理学诞生(分支38)。

•以《健康心理学》命名的第•本书是由GeorgeStone和他的同事编写的。

•1982年,《健康心理学杂志》出版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

2、心理神经免疫学

生物医学模式

1.疾病可用偏离的生物学变量说明

2.行为表现或异常可依据生化规律解释

3.无心理、行为、社会维度空间

4.支持还原论和二元论,精神从躯体中分离出来

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

生化异常值的存在不一定发病,充其量是必要条件,并非充要条件

•生活条件或环境与躯体相互作用改变易感性

•生化异常时是否及何时接受病人角色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仅针对生化异常的合理治疗不一定使病人恢复健康

•在实施治疗方案时I医生的行为、医患关系及对药物的看法显著影响疗效,心理效应可直接改变

疾病体验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BPS模型)

•对疾病的认识不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牛.理(生物医学)解释,还包括了解病人(心理因素)、病人

所处环境(社会因素)和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PS)

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对生物学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有详细的了解,其中生物系统包括遗传因素的差异

•了解疾病发生或病因的生物学原因

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器官病理学

一维萨里:现代解剖学之父《人体纲要》

一莫干利:疾病源于器官的病理

•组织病理学

-Bichat:组织是疾病的基础

•细胞病理学

一魏尔啸:疾病源于细胞,人体山细胞构成

•细菌理论

一巴斯德:细菌和免疫接种

•基因与分子生物学

一遗传疾病:基因测查和遗传咨询

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学基础

•健康心理学的原理是心理行为能够并确实可以改变人的身体健康:

心理和身体关系

心理和脑的关系

行为和脑的关系

即精神这个非物质的实体是如何引起躯体的或是生理过程的的改变。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是指那些原本无效的物质做成某种药物的药丸或制剂。安慰剂效应:是指在治疗中向

病人提供并没有治疗作用的安慰剂,患者由于对治疗的期望而造成的症状减轻或病情的好转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的机理

•心理学解释

一自我暗示

•生理学证据

一内在愈合因子

一体内药厂:DA,内啡肽

实质问题:心理和躯体的关系问题

BPS模式的社会基础和理论

1种族,性别,社会习俗、文化等与疾病

2研究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与疾病,包括家庭、学校、教堂和其它减缓压力的支持系统。

3卫生服务系统和医疗保健政策

BPS模式的社会基础和理论

1种族,性别,社会习俗、文化等与疾病

2研究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与疾病,包括家庭、学校、教堂和其它减缓压力的支持系统。

3卫生服务系统和医疗保健政策

社会学理论

病人角色理论

社会综合理论:关于控制和顺从

病人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社会规定的用于表现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病人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指那些有

病感行为,包括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社会规定或期待个体发生与角色相应的行为

患者角色特点

免除或部分免除以往社会角色承担的义务

不必为其病负责

有责任要求康复

有权取得医疗技术的帮助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有知情的权利

病人角色适应对健康的影响

舟色行为冲突:角色进入障碍

角色行为强化:角色恢复障碍

角色行为异常

个性一角色转换与遵医行为

社会综合理论

社会系统提供一些方式来影响人们使之从事社会

希望的行为并减少非常规的和偏离正常的行为。

心理神经免疫学

心理神经免疫学为BPS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涉及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测量

-心理行为干预:临床和实验室

涉及免疫学的方法

心理学量表和测量

心境状态轮廓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BPOMS量表

情绪适应问卷测量

Beck抑郁量表

社会支持问卷

日常琐事量表

免疫系统尚介

免疫系统------国防部

免疫器官------防御基地

免疫细胞------不同兵种的精锐部队

免疫因子------传递信息的信使

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功能测定

计数测定

功能测定:淋巴细胞增值反应

变异细胞检验

评定活组织中细胞功能的检验

同功能检测一样

般研究用路

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免疫功能

心理状态细胞

个性特质功能

处理神经免疫学的范例

免疫功能的经典条件反射

免疫系统活动与长期压力的影响

情绪、心境与免疫

人格特质、人格类型与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

人际关系与免疫

心理干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生活事件与免疫

考试

照顾病人

严重事故

日常事件

乐观的人的免疫功能无障程

情绪、心境与免疫

临床角度

心情抑郁

人格与免疫

人际关系和免疫

心理社会干预与免疫

心理教育

应激管理

应对技巧

放松训练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的逻辑

科学方法是建立研究变量间关系的过程。

常见的变量

自变量

应变量

变量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

实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自变量的混淆

2被试者的选择:随机

3期待效应

4安慰剂效应

如何避免安慰剂效应

双肓法:即研究的主持人采取措施使研究人员和被试都不知道试验过程中谁接受实验措施(药物)

或对照(安慰剂)措施。

示例放松训练是否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与强度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个案法

(3)测验法

(4)前后测设计

一临床疗效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5)流行病学法

(6)元分析

(7)实验法

5)前后测设计

一临床疗效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同一个体的前后测

—干预以外因素的控制

•不处理控制组的前后测设计

使用等待名单控制组的非因素设计(药物的疗效)

治疗组前测(T1)治疗期后测(T2)

等待名单组前测(T1)等待期后测

流行病学法

流行病学经常使用的应变量测定:

­死亡率

•发病率:是指损伤症状出现的情况

•发生率:在某一段时间某种疾病的新的病例的出现比率

•流行率:在某个时间内,某种疾病存在的数量

•相对危险:RR=暴露组的疾病发生率/非暴露组的疾病发生率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与心理学的匹配研究

流行病学的研究思路:

描述一解释一预测与控制

(7)元分析

•起源:研究结果的混乱与矛盾

•定性文献综述:主观因素的干扰

定量文献综述:元分析

•定义:进行定量文献综述的客观/统计工具

•问题:如何将研究归类?

如何确保数据的可信性(空中楼阁)?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危害健康行为类型

•日常危害健康行为:饮食不当、吸烟、性乱

•致病性行为模式

一A型行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核心行为表现有两种:不耐烦和故意

一C型行为(癌症易发性行为)

核心行为表现:压抑、自我克制,爱生闷气(内化的愤怒)

・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导致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不良病感行为

健康行为改变途径

•社会学模式

•心理学模式

健康教育

汤纳特的健康教育的心理学模式(Donate",1988)健康行为是山三个因素决定:自我效能,控

制焦点,健康控制焦点。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知信行模式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

“行”:包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

以预防艾滋病为例

••知:健康教育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将艾滋病的全球蔓延趋势、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

知识传授给群众♦信:群众接受知识,加强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形成信念行:在信

念支配下,摒弃不良性行为,并确信只要杜绝传播艾滋病的途径,能够战胜艾滋病。

健康训练模式

•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因素包括:

•关于疾病的个人理念

•社会和环境

社会人口学因素

(如数育,年龄,性别,种族)

行为改变的好处感知到的疾病易感性

行为改变的障碍感知到的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行为改变--------行动的线索

健康信念理论模式

应用范例

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

•目前使用的健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测评

1马丁的健康行为指数

2培恩和哈恩的健康状况评价量表

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

•预防接种

・定期体检

•疾病管理

与健康有关的纪念日

3.21世界睡眠日

3.22非洲妇女日

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4.7世界卫生日

5.3世界哮喘日

5.20全国学生营养日

5.31世界无烟日

6.26世界禁毒H

9.10世界预防自杀日

9.16世界脑健康日

10.8世界高血压日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

10.28世界男性健康日

11.14世界糖尿病日

12.1世界艾滋病人

二、应激与健康

・应激概述

一、定义

1应激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2应激是躯体唤醒,是机体对需要和伤害引起的生理反应

-稳态,内环境平衡(Cannon)

-唤醒

-非特异性反应(Selye)

3应激是主观反应,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刺激-----反应

应激是一个过程:

应激源一个体—应激反应

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需求,是在需求超过过个人处理需求的能力时产生的适应或适应不良

的牛理、心理(情绪)和行为反应

按类型分(1)

自然性应激源(地震,海啸)

物理性应激源(电击、噪音、过冷过热)

生理性应激源(感染、创伤、手术)

文化性应激源(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变迁)

社会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心理应激

一需要缺乏

-动机冲突

一意志挫折

・形成心理应激的原因只有两种情况:

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发生了

—希望发生的事件没有发生

•个体的需要,或欲望、志向、追求等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负性情绪反应,是产生精神痛苦(恐

惧、紧张、焦虑、自尊损害)的内部因素

-主观需要

一客观需要

应激源类型(2)

按照应激的影响分类

,良性应激(Eustress)

一动机唤醒与工作效率

一挑战

,负性应激(Distress)

应激与工作效率

应激源类型(3)

按强度分:

•应激巨砾与应激细砾

•大压力与小压力

应激源类型(4)

按持续时间分:

•急性

•慢性

•急慢性兼有

应激源类型(5)

按应激源的性质分:

•可控性

,可预测性/确定性

应激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急性和适度的应激

-刺激剥夺:厌倦与应激

•慢性和强烈的应激

素质与压力互动模型

-生理素质

一应激条件

“在一个无应激的环境中,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也许从来不会显示出压力的迹象。但在一个剧烈而持久

的压力下生活的人,即使基因生理倾向很强,他也会对此作出很差的应对反应。”

-Parson(1988)

人格与应激

•A型人格与应激

•内控型/外控型人格与应激

如何对付A型行为

•承认A型行为的生理损害

•更开阔眼界

•给别人更多的理解

•放松时间安排

对自己、对别人有更多的耐心

认知评价与压力

,认知评价

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Selye

应激认知交互作用模式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

间的联系.”

-需求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应激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应激认知交互作用模式

初级评价:是否有麻烦了?

一挑战

一威胁

一损失性评价

次级评价:能做什么?

-自我效能和控制

重新评价:反馈性检查初级与次级评价

-合理化

-改变事件意义

-降低事件重要性

认知因素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应激的认知系统

-认知图式与应激

-知觉错误与应激:刻板脑

•认知应激理论

•认知评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情绪

-社会支持

-个性特征

社会支持与应激

•社会支持含义

•社会支持的质与量

•社会支持的程度与个体的个性特征

•社会支持的作用

与应激的心身反应负相关,缓解应激影响

应激系统结构模型

当压力超过承受力时会发牛.什么?

应激源---个体----应激反应

1、应激的心理反应

2、应激的行为反应

3、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20年代Cannon:emergencytheory一

交感神经系统(SNS)

30年代Selye: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HPA):皮质酮或皮质醇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生理后果

•战斗或逃跑的能量提供

1促进糖原分解,增加供能血糖度失调,加重糖尿病

2心血管功能T,血压T,血供T导致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3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血供

4扩张支气管,增加氧供换气过度导致的眩晕和心理紊乱

5促进肝脏胆固醇释放入血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

能量支持系统

1关闭消化系统导致胃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2皮肤反应

防御性反应

1血管收缩,降低血流速度增加心脏负荷,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HPA反应及其后果

1.促使血糖水平t抑制免疫功能免疫相关疾病

2.维持循环系统对CA反应性抑制生长发育生长迟缓

3.抗炎、抗过敏、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性腺轴性腺轴紊乱

免疫抑制和紊乱

4.促进其他激素分泌甲状腺轴等代谢改变

・Selye(应激的生理变化模式)

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

警戒期(Alarmreaction)

阻抗期(Stateofadaptation)

衰竭期(Stateofexhaustion)

其他激素

1胰高血糖素t,胰岛素I

2ADH、ADS均t

3p-内啡肽分泌t

4性激素、甲状腺素3

抑制性腺轴、

甲状腺轴等代谢改变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与疾病的基础

神经内分泌细胞体液反应

机体高代谢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功能改变

敏感器官:

消化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生殖系统、免疫系统

•应激与疾病

•心猝死

•高血压

•胃溃疡

,癌症

•糖尿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哮喘

•呼吸道疾病

应激的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

2、攻击与退缩

3、自发性活动过多

4、无助与自怜

应激后活动减少(抑郁症行为)

5、退化与依赖

应激与健康的研究

•Meyer:”生活大事表”

,Hohn轻微Rahe:"社会重新适应评定量表”

一中度

一强烈

郑延年、杨德森(1983),张明园等:适合国情的生活事件量表。

Holmes早期研究发现

•・LCU一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86%的人将会患病;•LCU一年累计150-300,则有50%第二年

会患病LCU一年累计小于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

应激与健康的研究

巨砾和细砾与健康:从生活事件预示疾病

应激测量一病毒接触一感染率

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应激管理

应对与心理防御

否认

退行

幻想

转移

•合理化

,反向

•升华

补偿

•幽默

•曲解

•投射

心理防御机制vs应对

•无意识的VS有意识的

•个性的

•适当的/不当的

应对策略的选择

•当我们面对问题时……-问题解决法

“关于提薪的问题。”

•当我们不快乐时……

“我很生气,我很自卑,我很痛苦,我很孤单。”

•当我们不满意时……

“我不满意我的工作/家庭…”

•当我们不适应时……-逐级暴露法

“我在公众环境中感到不自在……”

“我害怕当众讲话……”

健康的应对方式

•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增加应对技能

•积极的应对方式

•预防性的应对方式

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了解自身的应对策略的特点

•培养应对技术

•消除不合理的信念

•释放情感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时间管理

•建立一个适宜的期望值

•建立和维持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培养对生活的应态度

应激管理方法

-自我意识训练和自我检查

-控制呼吸法

-实用放松术

-分散注意力法

-挑战忧虑思维

-逐级暴露法

-问题解决法

-时间管理

-长期的应对

放松方法:

挑战忧虑思维

•识别不合理的信念

•消除不合理的信念

修正态度改变观念

承认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承认没有绝对的真实

加工你的情感,而不是让它们保持原样

发现自我隐藏的内容

放弃过时的行为。

不要自找麻烦

避免宁愿/可能/应该的想法

避免“只要”陷阱

趋散你的愤怒

避免怨恨自己或他人

承认真实的自我

寻找解决的办法

时间管理

•迷惑

•犹豫不决

•精力分散

•拖延

•逃避

•中断

•完美主义

•纪先权

•帕瑞托原则

•剪枝

•开始工作

•集中精力

•遵守计划

时间管理方法

•准备工作

(1)工作方式

(2)日常工作

(3)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

(4)目标制定

•忖间管理计划

每日时间管理

长期的应对

•作计划

•面对挫折

研究范例

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行为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

研究目标

考察和掌握重大社会应激的来源和类型,及其对不同职业群体心身健康的影响,寻找和建立系统的心理

行为干预模式

调查11个不同职业群体(企业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一线工人,农民工,教职员,医护人员,社区服

务人员,事业人员,技术专业人员,经贸人员)的3万余人开展分层与整体随机取样法和现场调查法

研究内容及重要成果

1社会转型期中国主要群体心理应激状况及相关应激源的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可对不同职业群体

进行测量的工具

建立、修订和标准化多种心理行为测查量表,“社会应激事件调查量表”

心身疾病及心理疾病调查表

量表的选择:心理健康水平测量(SCL90)

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来源排序

工人群体在经济压力、个人价值、住房压力、医疗支出压力方面所感受到地压力水平均居各群体的首位,

这说明工人这群体承受着比其他群体更大的压力。这就提示我们帮助工人这一群体减轻压力,从而提

高企业经济绩效,应是我们政府和企业工作的重点。

2通过对不同职业群体应激水平与心理及心身健康状况的分析,探讨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不同职业群体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以及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压力感受度及其心身健

康状况间的负相关关系。

压力总分与SCL-90和一般心理健康相关系数

压力总分相关系数0.48.27

显著性水平0.00.00

3群体、组织压力水平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找出人力资源管理与提高经济绩效的联系

4建立心理行为系统干预疗法模式

建立了心理健康测量体系;

企业心理健康档案体系;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建立企业诊断系统;

严格按社会一技术模式要求,为不同职业群体培训一批合格的现场工作人员,使他们能掌握标准

的行动研究技能,以保证实施并推广行动方案。

三、行为与健康

成瘾行为与健康

成瘾概述

•物质滥用与成瘾/依赖

一药物

一酒精

一烟草

•行为成瘾/依赖

一赌博

一网络成瘾

基本概念

•物质滥用是指一种对物质使用的不良适应方式.

•成瘾:由于反复使用某种物质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

•依赖

依赖是在确实已产生耐受性,停用后出现戒断反应;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

但还有持续的渴求或不成功的戒除

•日常行为与健康

生理依赖性亦称身体依赖性或躯体依赖性,是指大多数具有依赖性药物,经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

态。

主要特点

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人停止某一长时间使用的物质时产生的生理上的不快与情绪症状

耐受性:当一定剂量的物质不再产生第一次使用时的反应时,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大量增加剂量的现

象。

成瘾的心理因素(1)

吸毒者的人格缺陷

•即刻满足心理

•经受不住挫折

•戏剧性的情绪特征,自控能力差

•高度自我为中心,行为常受即兴冲动和本能欲望的支配

•缺乏爱心

•缺乏自信和毅力

•反社会倾向

•低自尊

•缺乏责任感

•性伴侣多

•对工作和生活缺乏计划和预见性,胸无大志,心灰意冷

成瘾的社会因素

•药物滥用的社会控制理论

青少年药物滥用是因为缺少与其他人的正性联系,及一些具有社会价值及控制的团体而导致社会控

制的失败。

•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

吸毒行为与一定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发育阶段有关。毒品的早期使用主要与社会影响有关,较晚年

龄阶段的吸毒则与个体的内心理因素有关。

成瘾的原因

生理模式

一物质的生理效应及对生物学系统的作用

神经生化改变

大脑的奖赏中枢

一遗传因素

成瘾的生理因素

大脑的奖赏中枢:成瘾是一种自我犒赏

•成瘾物质能激活犒赏机制,这种神经生理学而非戒断反应的疝苦或心理社会冲突构成了依赖与渴

求的生物学及心理学基础。这种内部的犒赏机制比环境刺激更有力地影响和控制着成瘾,使其治

疗如此困难。

成瘾的心理因素(2)

2药物的强化作用

正强化:

药物带来的欣快感为条件性奖赏作用

负强化:戒断症状

表现两个恶性循环:

吸毒一社会家庭问题一负性情绪一吸毒

吸毒一依赖一戒断症状一吸毒

成瘾的心理因素(3)

成瘾的条件反射模式:一是与习惯化过程相联系,二是与前后线索的条件化相联系。

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药效药物注射的仪式性东西

(环境,方法,注射用工具方式)

动物研究:

人类研究:

戒毒治疗

一般应包括三个阶段:

(1)脱毒:为减轻吸毒者停掉毒品后出现的戒断反应

(2)康复:克服对毒品的渴求和稽延性戒断反应

(3)社会复归阶段:重点帮助戒毒者为重返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心瘾与毒瘾的区别

1.表现的区别

2.治疗时限的区别

3.治疗方法的区别

毒品成瘾者康复治疗集体(TC)

•居住式治疗康复机构——治疗集体与锡南浓村(Synanon)

戒毒的复吸问题

•追求欣快感

•避免痛苦

复吸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稽延性戒断反应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

•心理因素:

心理渴求

破堤效应

毒品成瘾的康复及预防复吸问题

(1)训练心理社会功能

(2)建立社会支持措施

(3)职业及生存技能训练

(4)促使逐步回归社会

毒品成瘾者康复治疗集体(TC)

•居住式治疗康复机构——治疗集体与锡南浓村(Synanon)

吸毒高危人群

•从年龄来分,以青少年为主

•从职业来分,以无业人员、个体户和流动人口居多

•从文化层次来分,文化素质低的占多数

吸烟与健康

吸烟的成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人格与吸烟

-学习模型

示范作用

条件反射

3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

-社会风气

开始吸烟的6种危险因素

•有吸烟的朋友或家庭成员

•对同伴吸烟有较高评价

•认为吸烟时成熟、独立、坚强的表现

•缺少人际关系的支持或对事业成功的期望较低

•是个冒险者或叛逆者

•沉迷于吸烟带来的情绪及药理效应

干预方法

•药物干预:

替代治疗:尼古丁口胶与皮肤贴片,减少心理依赖

•行为干预

奖励(物质奖励)与刺激控制(条件反射,控制并消除吸烟与固定的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

•社会干预:禁烟法规,工作场所的政策和计划,大众传播运动,社区预防计划

•吸烟的预防

网络成瘾

•概述

-正常使用,过度使用与病理性使用

-“互联网成瘾”、“互联网依赖”、“病理

性使用互联网”

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

理功能损害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病人必须在1年内,表现出下列七种情况的三种以上症状即可确诊为IAl)o

(I)耐受性。指符合下面任意一条:①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②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

明显下降。

(2)停止上网后,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①显著的脱瘾综合征:A1停止或减少严重的长时间的上

网行为。B1在A之后的几天到1月内出现下述两项或更多的症状:al精神运动性烦躁;bl焦

虑;cl强迫性思考网上发生的事情;dl幻想或梦想有关互联网的事情;el随意或不随意地做手指

敲击键盘的动作。C1由于标准B的症状导致了忧郁或社交、工作以及其它重要领域功能的损害。

②急于使用网络或相似的网上服务来减轻或避免脱瘾症状。

(3)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

(4)一直希望能努力减少或控制网络的使用,但却没有成功。

(5)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网络有关的事情匕如:购买网络书籍、尝试新的浏览器、整理下载的资

料。

(6)因为使用互联网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娱乐活动。

(7)尽管知道上网可能已经导致了持续或复发性的身体、社交、工作或心理问题,但仍不管这些情况

而继续使用互联网

网络成瘾的主要因子

•耐受性

•退瘾症状

•渴望

•对生活负性影响

网络成瘾的危害

•躯体障碍

•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心理危害

-工作、学习动机减弱

-对人格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问题:技巧-弹性与简单化

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空间特点

•网络空间行为的动机

•使用者的个性特征

•网络成瘾的社会因素

网络成瘾的原因

因特网成瘾可能是现实心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暴露方式,把问题完全归于网络使用是不全面的

个人的理解

•潜意识的模拟现实

•加剧了心理冲突:潜意识与意识

•消极应对策略:幻想,转移

网络成瘾的干预

•对成瘾者的防治

-改变认知

-有控制的满足

-及时发现

-心理咨询:寻找问题解决

-对于中、重型网络成瘾者,应采取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兴趣,鼓励上网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时间管理技术

­警示卡

•个人清单

日常行为与健康

•饮食行为与健康

•睡眠与健康

•性心理与性健康

,运动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风险

一饮食与心脏病

高脂,高盐,运动

一饮食与癌症

饮食构成,烹饪方式(熏烤,油炸),防癌饮食,

一饮食与糖尿病

遗传因素,肥胖,饮食生活规律性

饮食心理理论

•早期饮食方式与成年的健康人格

社会学习理论

•应激对饮食的影响

常见饮食行为问题——肥胖症

概述

-测量: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

健康指数:20-25;超重指数:25-30;肥胖:〉30

-继发性肥胖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单纯性肥胖或外源性肥胖

•肥胖与健康

-肥胖与糖尿病:

-肥胖与冠心病

肥胖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肥胖父母-肥胖后代,双生子(遗传70%,环境30%)

-饮食习惯

-活动量

-新陈代谢不正常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如情绪)

心理防御类型

-教养方式不当

-肥胖的心理理论

减肥

•肥胖症的干预

-医学方法

-饮食方法

-心理行为方法

节食与运动

进食障碍

贪食症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不可抗拒的摄食行为,一次可进大量的事物,每周至少发作2此,并已持续至少3个月(严

重程度指标)

(2)常采用引吐,导泻、利尿、禁食和过度运动等方法,以消除暴饮引起的发胖,也可与畏食交替出现,

患者体重常在正常范围内,女性月经可正常

(3)对•自己的体形和体重持续过分担心

(4)不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暴食

病因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认知歪曲

•自我形象感知障碍

心理行为干预

,认知疏导治疗

•行为疗法:运动,转移注意力

神经性厌食症

体重明显降低25%,对体重过分担忧,存在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感知障碍。

•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

(1)有意保持体重低于标准体重85%

(2)对体重增加过分担心,即使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仍然担心不已。

(3)存在体象感知障碍,虽然明显消瘦,甚至客观证据证明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但仍然认为自己太

(4)女性闭经连续3个月。

厌食症的危害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损害大脑的功能

•精神障碍

厌食症成因

•生理因素

•性格缺陷

•家庭背景

•社会压力

厌食症治疗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

•综合心理治疗:

包括个体或集体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和家庭干预等

具体步骤

•认知疏导治疗

-体象障碍的认知疏导

-厌食症的危害

•进食脱敏疗法

•奖励增强疗法

•团体/家庭心理辅导-改善环境

睡眠与健康

•睡眠规律与健康

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所需不同,最低睡眠需要

睡眠习惯:规律

•睡眠卫生

生理:不饮酒,不喝咖啡,不过饱过饥

环境:安静,温暖,舒适

心理因素:平静

适当的运动

睡眠障碍

•失眠

-一过性失眠症

-短期失眠症

-慢性失眠症

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

(1)突出的主诉是入睡或睡眠困难,或睡会精力得不到恢复(睡眠时间足够,但本人确有未得到充分休

息的感觉)

(2)A项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病期至少1个月,其严重程度达到自己感到白天明显疲乏,或被别人

观察到睡眠障碍引起的症状,如易激怒

(3)不只是发生在睡眠-觉醒程序障碍或睡中异常的病程中。

(4)与其他精神障碍(非器质性)有关的失眠。

失眠的治疗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矛盾对抗法

•舒尔茨博士的告诫

•呼吸想象自我催眠

•行为方法

一运动

一放松训练

,食疗与药疗

预防药物依赖,仅为辅助手段。

性心理与性健康

•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

•性心理的困扰与调适

­性行为障碍一手淫自慰性焦虑

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

•疏远异性阶段

•接近异性阶段

•异性爱慕阶段

性心理的困扰与调适

•性观念和性意识的冲突

•由性冲动引起的性行为及其内心冲突

-性梦

-手淫

手淫自慰焦虑

­成因

-家庭环境因素:期望不当与自我疏泄

-学校教育因素

正确的性健康教育,培养正常兴趣和技能

•心理行为治疗

-阅读疗法:了解知识,认识危害,缓解焦虑

-松弛疗法:

-厌恶疗法:冲动与惩罚

-想象脱敏法:痛苦体验

青春期性心理的调适

•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理智感

运动与健康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合理运动的原则和方式

-运动的负面影响

奥林匹克综合征

锻炼迷瘾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运动的心理愉快效应

-运动的精神健康效益

健康基石

•合理饮食

•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

,心理平衡

-WHO

自我监控意识

四、心理健康

健康”是在躯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保持完全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WHO,1946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

的十全十美。”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

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H.B.English,1958

心理健康的重要特点:适应良好

—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负面,指思维、心境和行为的非正常状态,它与痛苦和功能损伤联系。

一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

“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相联系的,

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

为心理异常”。

一美国(DSM-IV)

•心理障碍,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怖症状,疑病症状,心情抑郁,或

分离症状,转换症状等。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自知力良好,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心理问题/缺陷:指心理异常的不严重状态,或是心理异常出现的持续时间没有达到心理异常的标

准规定的时间

•心理问题(缺陷)的特点:损害轻微,能自己调整

•心理障碍的特点:针对性,损害较大,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有自知力)

•心理疾病的特点:强烈的心理反应,损害大,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无自知力)

心理健康:克服"第三状态”

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关系式: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心理卫生教育、积极防治

自我心理保健和保健措施

此讲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而是如何克服"第二状态”,促进人的成长与完善。

心理问题与不更行为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意志薄弱者

•情绪高度不稳定

•自我显示性格

•强烈的攻击性性格

•严重自卑心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判定方法

1.统计学方法

2.社会学方法(社会角色与神经症)

3.生物学方法(医学标准)

4.心理学方法(心理测验-根本方法)

判定心理康与心理障碍的一般标准

(1)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2)心理活动自身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的特点

1.智力正常

2.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3.情绪和情感稳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

4.具有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5.有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6.人际关系和谐

7.自我评价正确

8.心理行为符合的年龄特征

心理与健康

一认知与健康

二情绪与健康

三自我意识

四人格与健康

五意志与健康

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

•基本观点: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贝克的认知疗法

-基模:个体对周围世界的解释,想法和认知模式-治疗方法:针对症状,直接干预和认知重建来改

变其认知,从而改变行为,使之恢复健康

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

•基本观点: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贝克的认知疗法

-基模:个体对周围世界的解释,想法和认知模式-治疗方法:针对症状,直接干预和认知重建来改

变其认知,从而改变行为,使之恢复健康

认知失真

•认知失真与认知错误

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的认知。

•人的认知与其他心理要素相互作用

认知失真的各种观点

伯恩斯的认知失真表

艾利斯的理情行为治疗法

关键点:如何才能察觉自我挫败的信念并向它挑战。

•认知改组:

-认知失真无意识的意识化

-驳斥非理性信念

•行为操练:

-认知的家庭作业

-改变自我报告内容

伯思斯的三栏目技术

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

•积极,不消极

•客观,不自欺

•独立,不依赖(场依赖与场独立)

•灵活,不僵化(思维定势)

•本质,不幼稚(前世俗,世俗和后世俗)

认知的归因理论与归因治疗

•归因:对自己和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的解释和推论,是认知的中心问题

•归因理论

-行为的常见原因: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方法,运气

-归因维度:

原因源:来自主体的内因还是环境的外因;

稳定性:原因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的

可控性: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不同归因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绪,并具有不同的动机作用

考试

失败

情绪动机

自己笨自卑-自信习得性无助

用功自责和内疚-自豪欣慰积极动机

题太难....................

学习方法不当还有希望改善-方法得当积极动机

运气不好怨天尤人-侥幸心理

归因疗法-抑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