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课1_第1页
专题一第三课1_第2页
专题一第三课1_第3页
专题一第三课1_第4页
专题一第三课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教学指导意见3.宋明理学

基本要求: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发展要求: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明:“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目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宋明理学兴起的必要性(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新思想流行,道教的兴起,尤其佛教的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3)唐末五代以后,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汉代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外阅读!)第3课:宋明理学(儒学的新发展)2、宋明理学兴起的可能性:②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1)唐代韩愈和李翱的复兴儒学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北宋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3)儒学复兴运动:①北宋士大夫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复兴儒学。儒学的新发展:二、理学的创立、成熟与发展(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1、理学的基本内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2)张载(课外阅读!)(3)程颢、程颐: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并认为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天理”“仁”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北宋五子(1)周敦颐(课外阅读!)、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辩,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二)理学的成熟: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1、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贡献:(1)在理气关系方面: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2)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还强调:……(3)社会政治理论方面: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4)理学经典方面: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2、朱熹理学的影响:朱熹成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师,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三)理学的发展:1、心学的出现和成熟:——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的新发展。(1)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②他的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④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要将其剥落、扫除。(2)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①……“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④强调“知行合一”。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2、心学的基本内涵:3、心学出现的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赏花》假设: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世界本原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2分)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唯心主义观点(2分)“致良知”(2分)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处?(4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2分);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2分)思维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之处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实践来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不同之外: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项目代表哲学观认识论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物皆有理”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列表总结理学与心学的内容用列表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内心修养哲学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同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思想,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二战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围。⑴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⑵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⑶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⑷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1、积极: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出现与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⑴尊卑等级观念;⑵重男轻女的观念;⑶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⑷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⑸重礼轻法的观念等。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AA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CBC【考点】宋明理学——心学【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知王阳明强调正心诚意,故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答案】D例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考点】宋明理学(主要思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C项。【答案】A例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点】宋明理学(背景——三教合一)【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答案】D例3(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例5(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