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2023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首演的原创作品《九州》以“流行+戏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获关注与好评。该作品将流行音乐元素,戏曲腔调与传统川剧巧妙融合,传递出中华儿女同宗同源、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不仅在艺术层面实现了再突破,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近年来,国风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以《万疆》为代表,“流行+戏腔”掀起潮流。该曲推出当年即被媒体评选为“年度十大BGM”,被相关平台评选为“年度歌曲”。作品发行至今持续保持着极高的传唱度,在各大音乐平台,乃至在不少基层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成为曝光率最高的经典曲目之一,尤其在学生之间广泛传唱,可谓影响广泛。“流行+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新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音乐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音乐人的创作自觉。虽然深受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技法的影响,但是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戏腔”应运而生。流行与戏腔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面向当今时代音乐审美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一转型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流行+戏腔”自20世纪90年代就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等红遍大街小巷。新世纪以来,《故乡是北京》《霍元甲》《梨花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等陆续推出,通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走向大众,逐渐成为中国原创音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艺术现象的兴起离不开中国音乐人对作曲技法的突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挖掘。中国戏曲文化作为千年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深厚的养分。通过现代化的作曲技法以及唱腔设计,将传统与现代交织,使受众得以情感共鸣,作品传唱度较高。戏曲艺术原本蕴含着广泛综合的艺术要素,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具备综合性与包容性的主要艺术特征。其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融聚了代代相传的共同记忆与集体智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戏曲即便流传千百年,仍能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衍生出“流行+戏腔”这一独具特色的复合性新型艺术范式。这种戏与歌的融合迥异于通俗的流行歌曲,超越了“口水歌”的局限,突显了其艺术性。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唤起受众的理解与共鸣,以歌词为载体,既能“传情”也可“达意”。“流行+戏腔”通过创新唱腔设计,充分发挥了声乐演唱中的发声、咬字、气息、装饰音等技术技巧,栩栩如生地刻画音乐形象;在演唱中注重字与声、声与情的相互关系,清晰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使得高雅音乐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作曲家以“旋律美”为价值归宿,在创作过程中把控适于传唱的音域,使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也具有易于传唱的特点,从而取得了深入人心的推广效果。这使得受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唱并传唱。“流行+戏腔”的创新传承不仅激活了国民内心的民族文化基因,也为传统戏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此类题材的作品不仅具备高雅音乐领域的艺术水准,也在大众娱乐领域具备了广泛的传播价值。此外,在美育教育方面,这类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梨花颂》等作品已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课程内容。通过音乐教育的熏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领略中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流行+戏腔”音乐作品的涌现与风靡,标志着中国原创音乐的一种新潮流。这种音乐形式将传统戏腔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弥合传统与现代,凸显东方音乐美学思想,多维度呈现了国风音乐“守正创新”的理念。这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在音乐界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路径,使得中国原创音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有了更加自信的表达方式。(摘编自陈凯《“流行+戏腔”让中国原创音乐更自信》)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行+戏腔”是将流行音乐元素与戏曲元素巧妙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歌曲,它与通俗的流行歌曲相比,具有更强的艺术性。B.为建设文化强国,中国音乐人积极探索歌曲新唱法,终于从戏曲艺术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万疆》《九州》等优秀音乐作品。C.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和包容性,其综合、包容了文学、舞蹈、美术、杂技等许多艺术的元素,自然能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D.《说唱脸谱》《梨花颂》等作品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流行+戏腔”这种艺术表达方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疆》成功在前,《九州》轰动于后,使“流行+戏腔”类作品风靡,日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途径。B.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得以提升,得益于音乐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弘扬以及将流行与戏腔跨界融合的艺术范式的大胆创新。C.为了使“流行+戏腔”作品易于传唱,从而取得深入人心的效果,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必定要控制好音域,不使过难的唱腔出现在音乐当中。D.“流行+戏腔”的音乐形式,能凸显东方音乐美学思想,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故而可以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自信的表达方式。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有的歌手没有钻研过戏曲唱法,毫无戏曲功底,却以戏曲腔调去唱流行歌曲,还冠冕堂皇地将其冠以“国风”的标签。B.近期流传的《定军山》可谓流行+戏腔”的杰作﹐歌手对其内容的诠释十分到位,让听众产生了英姿飒爽之感。C.李政宽创作的《武家坡2021》,不仅使流行与戏腔巧妙融合,而且改写了传统戏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意义。D.《好姐姐》一曲,以从头到尾贯穿着的现代的流行鼓点感,与昆曲的婉转细腻相结合,既典雅又易唱,让人听了心醉神迷。4.下列对“流行+戏腔”风靡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行+戏腔”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有着相当好的受众基础。B.“流行+戏腔”契合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大众审美观,深受听众喜欢。C.“流行+戏腔”的作品是中国音乐人精心创作的,不同于一般“口水歌”。D.“流行+戏腔”的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又有着非常易于传唱的特点。5.请简要分析本文与鲁迅的《拿来主义》在文体、主要的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上的不同。【答案】1.B2.A3.D4.C5.文体:本文是典型的时评,是通过评述时事发表观点的文体;而《拿来主义》则是杂文,是针对社会现象发表看法的文艺性议论文。主要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①本文是立论,从《九州》受关注谈起,论述“流行+戏腔”风靡的本质﹑价值、原因、意义;而《拿来主义》则是驳立结合﹐先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再立拿来主义。②本文大量运用例证法,举了《万疆》《梨花颂》等多个事例;而《拿来主义》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鲁迅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等作喻,形象地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中外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为建设文化强国,中国音乐人积极探索歌曲新唱法”“终于从戏曲艺术中获得灵感”错误,文中相关内容为“‘流行+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戏腔’应运而生”,没有涉及选项内容,选项说法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强加因果。流行音乐的风靡,是因为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的改变和音乐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另:“日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张冠李戴,原文为“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新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的是东方美学,不是“流行+戏腔”类作品。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五段的主要观点是“流行十戏腔”现象的兴起“离不开中国音乐人对作曲技法的突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挖掘”,是就作曲而言的。AB两项分别是对歌手的批评和赞许;C.重点在于改写传统戏的主题,都不符合第五段的观点。D.讲的是对传统作曲技法的突破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的挖掘。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是中国音乐人精心创作的,不同于一般‘口水歌’”错误,精心创作的作品未必就能风靡,所以本项不能成为“流行+戏腔”风靡的原因。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文章体裁、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体裁要结合主要表达方式和具体内容分析。本文从2023年的央视中秋晚会节目《九州》入手,引出“流行+戏腔”的形式,后文围绕这一形式展开评述,是通过评述时事发表观点的时评。《拿来主义》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各种乱想提出自己的观点,语言生动犀利,批判性强,属于杂文,具有文学性,是文艺性的议论文。论证方式即提出论点进行论证的方法,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作者由现象引出论题,直接论述自己的观点,是立论,可结合具体分论点分析。而《拿来主义》开篇先破,破立结合﹐先驳闭关主义误国﹑送去主义卖国﹑送来主义害国,再提出“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论证方法上,分析文本可知,本文是时评,必然要大量举例,所以主要运用了例证法;而《拿来主义》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鲁迅用“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作喻,分别比喻文化遗产、文化中的精华、文化中的糟粕等,形象地阐明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赊刀人顾敬堂黄泥崴子是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人员驻村扶贫,但收效甚微。①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有些是账单上欠了债的,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村民。赵国栋给大家问了好,然后切入正题:“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爷爷来过黄泥崴子,赊给大家一些生活物资……”村主任的爷爷一听就惊呼道:“啊!你是赊刀人的孙子?我记得你爷爷,那时候我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呢……”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货郎风尘仆仆地来到黄泥崴子,他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货物,大多是镰刀、剪刀、菜刀之类的物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好多年没见过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了。村民们觉得新鲜,围着货郎纷纷询问物件的价格。货郎笑眯眯地说:“我这车货物呀,只赊不卖!正常一把菜刀八毛钱,我两块钱赊给大家。”村民们顿时炸锅了;“把我们当傻子呀,两块钱谁赊!”“大家先听我说完。”货郎不急不忙地摆摆手,“②等到家家都买上电视机,没人穿补丁衣服,顿顿能吃饱饭,桌上有细粮的时候,我再来收钱。”“哈哈,我先赊把镰刀!”老村长立刻嚷道,“这不等于白给嘛,你说的这些事儿根本没可能!”“我赊把犁头,要是你说的事儿实现不了,我可不给钱!”又有一个人接过话头。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立刻蜂拥而上,一车货物十几分钟就被赊购一空。赊刀人拿出账本,挨个记下赊账人的姓名,让大家按下手印,便推着空车子走了。看着货郎远去的背影,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觉得遇到了傻子,白捡了便宜。老村长却充满向往地说道:“我倒是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呢!”村民们也咂摸出滋味:“是呀,要是他说的这些事都能实现,别说这点钱了,给十倍我们都乐意!”回忆到这里,老村长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你爷爷说的话竟然都应验了!到现在都四十年啦,当年欠的账我还十倍!”两三块钱的欠账,十倍也不过二三十元,村民们纷纷表示都按十倍来还。赵国栋微笑着点头说道:“来的时候,爷爷让我拿这个账本试试黄泥崴子的民风。如果大家不认账,我转头就走;如果大家认账,我就继续和大家做生意,老规矩,只赊不卖!”村民们一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不一会儿,村外便开来两台货车,上面堆满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大家都看向赵国栋,等他说出赊账的条件。赵国栋指着东面的一片地说道:“等到沙棘果三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村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那片沙棘树是大家前年裁的,去年零星结了些果子,谁也没太当回事。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村民们面面相觑一阵,便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赵国栋拿出一个新账本,将赊货人的名字记了上去。很快,两车货物被村民们搬空了,赵国栋笑睐眯地摆摆手,坐上车离开了。③有个村民看着自己堆得跟小山似的货物,得意地说道:“沙棘果怎么可能卖到三十块钱一斤?你们太傻了,为啥不多赊点?”老村长白了他一眼道:“大城市的物价可贵着呢!人家要是没把握挣钱,会跟你扯这个?他爷爷当年的预言可都成真了!”村主任接过爷爷的话:“他们这个行当是从‘赊刀人’转化过来的,古时候叫‘卜卖’,据说是鬼谷子的传人,估计是根据市场规律做出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呢!”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带着赊来的货物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八十多岁的爷爷就出现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浇水。有人看到后,也跟着到自家沙棘地里忙活起来。很快,全村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沙棘果的行情肯定会非常好,否则新一代的“赊刀人”怎么会平白把东西赊给咱们呢!④到了冬天,红灿灿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村主任通知大家,今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三十块钱一斤!村民们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卖完沙棘果,赵国栋果然来了,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赵国栋笑呵呵地说:“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村民们惊讶不已:“啊?你不是赊刀人?”赵国栋摆摆手道:“我爷爷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我现在搞的也是这个专业。当年所谓的赊刀,不过是他老人家到农村考察时,变相扶贫而已。”“太好了,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赵国栋笑了,耳朵边回响起临行时爷爷说的话:“有些扶贫干部光靠热情不讲方法,把村民折腾得都没信心了。其实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倒下的人心先扶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村里忽然来了……”中的“忽然”是从村民角度来说的,它能引发读者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B.“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是说村民们都明白了这样的情况:货郎赊物基本上等于白给,因为兑现还款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C.文章结尾部分对赵国栋及其爷爷身份的揭示,照应了前面情节对他们“赊刀人”身份的设定,可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之感。D.小说通过叙述赵国栋“赊刀”的故事,赞颂了共产党人在扶贫工作中大公无私的精神及其既有热情又积极找寻办法的工作态度。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写的是先前的扶贫干部光靠热情不讲方法的后果,与小说的结尾形成了照应。B.句子②显示了当时人们的理想的幸福生活,也暗示了今天黄泥崴子村的经济状况。C.句子③运用比喻突出了该村民所赊货物之多,也暗示出他对赵国栋的信任程度之深。D.句子④以“红灿灿”写果之色,以“挂满”状果之多,生动形象,透出丰收的喜气。8.老村长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9.赵国栋在正式上任黄泥崴子第一书记之前对扶贫工作有怎样的考虑?请简要分析。【答案】6.D7.C8.①这个人物的活动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②使插叙中的赊刀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老村长是四十年前欠账者的代表人物﹐见证了当年的事件。③推动了情节发展。他的话打动了村民﹐他到沙棘地里干活的事引起了人们的效仿。④深化了小说主旨。他的话揭示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追求。⑤使小说情节更紧凑。他的话﹐他的回忆,使很多情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9.①先要扶起倒下的人心。应该借“赊刀”使黄泥崴子的群众对扶贫工作充满信心。②要保护群众的自尊心。直接赠送物品的扶贫方法不可取,要像爷爷一样变相扶贫。③要充分利用已有成果。黄泥崴子已种了不少沙棘果树,可以借这个有发展前景的植物实现脱贫。④要讲究方式方法。利用村民对赊刀人的信任,引发他们对沙棘行情变好的期待,从而激发劳动的干劲而脱贫。【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大公无私”错误,概括失当。大公无私比喻一心为公,毫无私心,文中着重表现其工作态度,不符合“大公无私”的内涵。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与鉴赏的能力。C.“暗示出他对赵国栋的信任程度之深”错误,曲解文意。该村民并不信任赵国栋,他只是想多占便宜,认为沙棘果不可能卖到三十块钱一斤,不用还钱。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串联、照应其它情节,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人公形象;指向主旨等。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老村长曾经主持村里工作,经历世事多,有一定见识,说话有分量。据此筛选老村长的主要言行,如回忆过去,分析赵国栋“赊刀”,去地里侍弄沙棘树等内容,结合具体内容从丰富小说内容、推动串联情节等角度分析。同时结合全文,筛选老村长的关键话语,分析和主旨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分析赵国栋在正式上任黄泥崴子第一书记之前对扶贫工作的考虑,需要结合之前他做的一系列事情分析,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形式到目的深入挖掘思想内涵。赵国栋最终目的是扶贫,文中相关重要信息有“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倒下的人心先扶起来”,就此,很多事情就可理出头绪。如拿着四十多年前的陈旧账本,继续沿用“赊刀”的形式,以黄泥崴子的沙棘果为卖点,都是围绕上述目的来的,据此分析其对扶贫工作的考虑即可得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骈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由志之,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节选自《荀子·子道》)材料二: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乐正子春A下堂而伤B足C瘳而数月D不出E犹有忧色F门人G问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即“悌”,敬爱兄长,与《促织》中“手裁举”的“裁”都是通假字。B.修饰,在文中是动词,指有道德修养,与现代汉语中的“修饰”意思不同。C.章,通“彰”,显著,与《离骚》中“芳菲菲其弥章”的“章”意思相同。D.莅,本义是“到、来临”,在文中意为“面对”,“莅官”指在官员面前。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没有回答鲁哀公关于孝、贞的问话,子贡认为听从就是孝、贞,所以不用回答;孔子告诉他,评价孝与贞要弄清楚服从的原因,要敢于谏诤。B.从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想拥有孝的名声,不仅要勤勉劳动,尽心尽力赡养父母,还要做到在家行为敦厚,在外结交贤人。C.曾子所认为的“孝”有丰富的内涵,就连侍奉君主忠诚、做官兢兢业业、交友诚实、作战勇敢而不畏惧死亡,也被称为孝,这对今人有很大的启发。D.《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行孝就是仁、礼、义、信、强,而人的快乐是因行孝产生的;乐正子春之所以面有忧色,是因其自感亏身损形、忘记孝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2)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14.荀子和乐正子春对行孝的认识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F11.D12.D13.(1)估计是他自己态度不恭敬吧?言语不谦逊吧?脸色不温顺吧?(2)父母去世之后,自己行为要谨慎,不能留给父母坏的名声,这就可以叫作善始善终了。14.①荀子认为行孝要明白听从与不听从的道理,要非常恭敬、忠诚守信、端正忠厚地、小心地实行它;②乐正子春认为行孝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留给孩子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乐正子春下堂时伤了脚,脚好了几个月也不出门,脸上还有忧愁的神情,门人问他。“足”作“伤”的宾语较为合适,不然“伤”就没有宾语。所以第一处应在C处断开。“瘳而数月”语意不完整,且“不出”和“犹”无法相连。所以第二处应断在E处。“忧色”是“有”的宾语,至此句意已完整,所以第三处应断在F处。故CE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裁”通“才”,刚刚。句意: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手刚举起。B.正确。有道德修养。/润饰,梳妆打扮。句意:不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富有修养而端正。/润饰,梳妆打扮。C.正确。句意:在外名声不显扬。/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D.错误。莅,在文中意为“到”。“莅官指到官任职。句意:做官不慎重地对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行孝就是仁、礼、义、信、强”错误,原文说“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可知“孝”是仁、礼、义、信、强的核心和关键,与几者并不等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意”,估计;“逊”,谦逊;“色”,脸色。(2)“没”,去世;“敬行其身”,自己行为要谨慎;“遗”,留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可知,荀子认为行孝要明白听从与不听从的道理,要非常恭敬、忠诚守信、端正忠厚地、小心地实行它;结合“身者,父母之遗体也”“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可知,乐正子春认为行孝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留给孩子的。参考译文:材料一: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的中等道德操守;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到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富有修养而端正。所以,明白了这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孔子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子路问孔子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孔子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或许是他脸色不温顺吧!仲由,记住吧!即使有了全国闻名的大力士的力气,也不能自己举起自己的身体,这不是没有力气,而是客观情势不许可。所以,君子在家里行为不整饬,这是自己的罪过;在外名声不显扬,是朋友的罪过。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诚厚道,出外就和贤能的人交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怎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材料二:掌握一种方法而所有的好事都会出现,所有的坏事都能除去,天下人都会顺从,大概只有行孝道吧!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给予的。使用父母给予的身体,怎么能不恭敬呢?平时不庄重,是不孝;侍奉君主不忠诚,是不孝;做官不慎重地对待,是不孝;交友不诚实,是不孝;作战不勇敢,是不孝。上面五种情况不能做到,灾祸就会到达亲人的身上,怎么敢不谨慎呢?”乐正子春下堂时伤了脚,脚好了几个月也不出门,脸上还有忧愁的神情,门人问他,说:“冒昧地问一下这是什么缘故?”乐正子春说:“你们问得好啊!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亏损自己的身体,不毁坏自己的形貌,这可以称作孝顺了。君子一举一动都不忘孝道。我忘记了孝道,因此忧愁。”所以说,身体不是自己私有的,而是父母留给我们的。父母去世之后,自己行为要谨慎,不能留给父母坏的名声,这就可以叫作善始善终了。所谓仁,就是以此为仁;所谓礼,就是按此去做;所谓义,就是以此为宜;所谓信,就是以此为信;所谓强,就是以此为强。快乐是因实行孝道而产生的,刑罚是因违逆孝道而到来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作李昌符①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淡不因僧。既逢上国②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注]①李昌符:晚唐诗人,仕途坎坷。②上国:京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了题目“秋夜”,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引出了后面的内容。B.从芙蓉叶上传来的萧萧雨声,作者知道这秋夜之雨下了足有三个时辰。C.第五句隐约透露出作者的境遇:因为躲避某种危险而迷失了前进的道路。D.本诗通过清淡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以景引情,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16.怎样理解诗人所说的“心归闲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作答。【答案】15.B16.①诗人“心归闲淡”,是说自己内心闲适自在,不再有过多的思虑。②诗人“心归闲淡”,是躲避危险而迷失前进之路的无奈之举,并未像僧人一样超越世俗。③诗人内心深处其实并不闲淡,他希望在京城呈献诗文,寻机会出仕为官。诗的尾联直接点明了他的不甘沉沦之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这秋夜之雨下了足有三个时辰”错误。诗中“三更雨”指三更时分的雨。“三更”指时间点,不是指时间长度。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理解诗人所说的“心归闲淡”,要由浅到深,从字面内容开始,即“诗人‘心归闲淡’,是说自己内心闲适自在,不再有过多的思虑”;再结合前后内容,深入分析其情感。其中先说“迹避险巇翻失路”,后有“不因僧”,据此可知“心归闲淡”的前因后果;而“逢上国陈诗”,则表明诗人不甘守林泉,透露出诗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作为“十思”之一,是在劝谏太宗游玩要有度;后面的句子“____________”与此句形成了照应。(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作者登上快阁后看到的壮阔之景,这同时也是作者宽广胸襟和雅洁情怀的生动写照。(3)小明用举例的方法给小丽讲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他说:宋代诗词中有较多的把鸟拟成人的句子,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可以尽豫游之乐③.落木千山天远大④.澄江一道月分明⑤.鸟雀呼晴⑥.侵晓窥檐语(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盘、驱、豫、澄、窥檐、略、殷、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实中,(1)人们时常觉得人情负担特别重,但每个月到底为人情开支了多少,____A____。这种不清不楚的人情负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相关开支其实在合理范围内,只是因为觉得是被动花钱,心里感到不舒服;二是人情开支已经让自己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况。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人情账户。①这个账户,可以自己专门用来记录收入多少,以及在人情往来上的支出多少,②相关支出占到自己总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③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财务规划,设置必要的警戒线。④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警戒线的高低也不一样。⑤但是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蛋糕就那么大,⑥不能让人情开支过度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⑦如果人情上的收支太多,就要想办法让人情账户处于安全合理范围内。⑧如果一段时间内活动集中,人情账户透支,也要尽快让账户回归良性循环。同时,这个人情账户还是心理上的。不管是亲友往来还是职场人情,____B____。很多人情其实并不是非去不可、非送不可、非请不可、非帮不可。我们切勿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徒受其累。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很多人并不清楚B该拒绝时要学会拒绝19.语句①,“自己”移至“记录”之后。语句⑦,把“收支”改为“支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后文有“这种不清不楚的人情负担”,可知此处对“每个月到底为人情开支了多少”的不清楚的,可填“很多人并不清楚”。B处,是面对将要受累的亲友往来、职场人情的态度,后文有“切勿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徒受其累”,可知要学会拒绝,可填“该拒绝时要学会拒绝”。【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语序不当。“自己”放在“可以”后面不合适,它应修饰“收入”,与后面的“自己总收入”形成相同的结构;⑦“收支”不合逻辑,应是“支出”太多,就要想办法让人情账户处于安全合理范围内,改为“支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寻到一只距离栈道最近的,拍了几张放大研究,不禁眉开眼笑,原来是分布区域很窄的四姑娘绢粉蝶,(2)此蝶后翅反面有特别的浅色短箭纹,可和别的绢粉蝶进行区分。阳光洒下来了,这条栈道两旁,白衣翩翩,空中飞舞着的全是“四姑娘”。它们在醉鱼草花上停,在大蓟花上停,四面八方都是,①幸福的我一直拍到手软,才开始寻找别的蝴蝶。数量和四姑娘绢粉蝶不相上下的是大紫琉璃灰蝶,它们飞动时,闪耀着蓝色的小光斑,不像前者那样高去高来,而是贴着灌木或栈道,更为低调。这两种数量较大的蝴蝶,始终吸引着我的视线,让我难以发现别的蝴蝶,终于,我在拥挤的灌木中发现有褐色的翅膀晃动。②眼蝶!它的飞行姿势暴露了所属的家族,但并没给我拍摄机会。这时,天空变暗,雨又下起来了。蝴蝶们纷纷回到枝头,假装自己是树叶。而我锁定了一片带着眼斑的褐黄色的“树叶”,它停的位置太显眼了,就在栈道旁的枝条上。这是从未见过的大斑阿芬眼蝶,横断山脉有其分布。小心地拍好照片后,我还打着伞蹲在那里,舍不得走,能和这家伙待在一起的机会实在难得啊。20.文中加点的词“贴着”“纷纷”“从未”如果分别改作“贴近”“都”“没有”,表意会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比如画线句①中的逗号和画线句②的叹号。请分析这两处的标点符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特别”,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人们时常觉得人情负担特别重。(2)此蝶后翅反面有特别的浅色短箭纹。【答案】20.①“贴着”,紧靠;“贴近”,靠近。前者比后者距离更近。如果把“贴着”改作“贴近”,蝴蝶与灌木或栈道的距离不同,不合乎作者看到的事实。②“纷纷”如果改作“都”,则表示全都回到枝头,既不合乎实际,也不能表现出蝴蝶接二连三往枝头上飞的情景,不生动,不形象。③“从未”如果改作“没有”,就少了“从来”的意思,失去了对“一直没有见过”之意的强调。21.①句中逗号将一个长句断为两个短句,在内容上使拍摄“四姑娘”到手软的程度﹑寻别的蝴蝶两个内容都得到了强调;在形式上使句子节奏明快﹐且使用短句,与语境句式相一致。②“眼蝶”只是一个名词,加上叹号之后,就成了感叹句,强化了作者发现眼蝶之后的惊喜之情。22.(1)语言文字运用Ⅰ的“特别”意思是非常、很,表示程度深;(2)语言文字运用Ⅱ的“特别”指与众不同、不普通。【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及语境意的能力。辨析不同词语表意的变化,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比较辨析词义的变化,要抓住不同语素着重分析,可从准确性、生动性、突出强调等方面比较辨析不同。比如“贴着”和“贴近”,重点区别在“着”和“近”,“贴着”是已经靠着了,而“贴近”是还没有挨上,可从表意准确的角度加以辨析;“纷纷”和“都”的区别在于程度和范围不同,也可从表意的准确性方面加以辨析;“从未”与“没有”相比,多了“从来”的意思,可从突出强调的角度加以辨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①句,分析画线句子,句中逗号在“幸福的我一直拍到手软才开始寻找别的蝴蝶”的长句中间,则中间停顿,从内容上可强调突出,从句式上长句成为短句。分别结合语境从内容和句式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即可。②句,“眼蝶!”中,叹号把一个名词变为了感叹句,从感叹句的特点出发结合语境分析叹号的作用即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1)“人们时常觉得人情负担特别重”中,“特别”为副词,修饰形容词“重”,表程度;(2)“此蝶后翅反面有特别的浅色短箭纹”中,“特别”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浅色”,表不一样,不普通。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问就像弓一样,是发力的;才能像箭头一样,是刺穿的。有了弓,有了箭,再加上见识做引领,这样才能够一举中的,射中目标。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