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1讲 常见地貌-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1页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1讲 常见地貌-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2页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1讲 常见地貌-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3页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1讲 常见地貌-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4页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1讲 常见地貌-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喀斯特地貌分析2023新课标,T7—82021天津,T3【地理实践力】利用野外实地观察或者利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一些常见地貌。【综合思维】通过示意图,认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了解主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了解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海岸地貌分析2022全国甲,T72022全国乙,T37冰川地貌分析2023海南,T12—13地貌的观察和特征描述2020浙江7月,T17命题分析预测结合具体地貌,考查学生描述地貌景观关键特征的能力,并注重宏观形态和微观细节的描述,领悟地貌形成机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备考策略在一轮复习备考中要特别重视基础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汇报、质询,重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训练让学生描述地貌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常见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形成:[1]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溶蚀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2.河流地貌河段主要地貌主要特点上游“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2]狭窄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槽形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谷[3]宽而浅河口段[4]三角洲地势低平,适合农耕3.风沙地貌类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形成过程风蚀地貌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迎风坡较[5]缓,背风坡较[6]陡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纵向沙垄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4.海岸地貌类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形成过程海蚀地貌海蚀崖高出海面的[7]陡崖由岩石构成的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海积地貌沙滩、沙洲、贝壳堤及泥质滩涂沿海滩涂,地形平坦在潮汐、[8]海浪等海水运动的作用下,砂砾、泥土、贝壳或者珊瑚礁等物质在海岸地区堆积而成5.冰川地貌(1)冰川侵蚀地貌①冰斗:分布在雪线附近、呈圈椅状的半圆形凹地。②冰川槽谷: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横剖面呈“U”形。③角峰:[9]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④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2)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情境1天生桥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形成的。由于地下河的长期侵蚀作用,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底部,只有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这样一座天生桥就诞生了。(1)分析天生桥的地貌类型。【提示】根据天生桥的形成过程判断。【参考答案】喀斯特地貌。(2)下图为天生桥形成的不同阶段,请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提示】参考溶洞大小进行排序即可。【参考答案】①③④②情境2风影沙丘风影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质物在灌丛周围堆积而成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丛周围的风影沙丘。(1)推测图示风影沙丘常见的区域,并说明理由。【提示】结合风影沙丘的特点分析。【参考答案】绿洲边缘。风影沙丘周围生长有少量的绿色植物(灌丛)。绿洲边缘有水源分布,因此分布有灌丛,在常年盛行风的影响下,沙质物堆积在灌丛周围,形成了风影沙丘。(2)推测该地最可能的主导风向。【提示】根据沙丘的坡形分析。【参考答案】东北风。情境3“石老人”位于青岛海岸的“石老人”是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为“石老人”所在地景观图。(1)分析“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自身原因。【提示】结合岩石质地分析。【参考答案】组成物质为松散沉积物。(2)推测“石老人”形成过程中与消亡后的海岸地貌。【提示】分析海岸地貌的演化过程。【参考答案】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命题点1喀斯特地貌分析[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如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1—2题。1.形成莲花盆需要(B)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题思路】该沉积体是由水底向上垂直发育的,因此需要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①正确,②错误;相对静止的薄层水环境有助于由水底向上发育沉积体,并使沉积体的体积不断扩大,③错误,④正确。综上可知,B正确。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B)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相对静止的薄层水,而平坦的河床容易形成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有利于大规模莲花盆群的发育,B正确。命题拓展从流水和生物作用两个角度说明植被覆盖度高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促进作用。【参考答案】植被覆盖度高,增强了地表水的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流水溶蚀和淀积作用增强,促进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植被覆盖度高,植被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增多,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促进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命题点2海岸地貌分析[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C)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解题思路】思路见下图:4.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A)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海湾是三面陆地环绕的海域。该区域海岸线不断后退,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受海水侵蚀作用的影响较小,①正确;若甲水域为海湾,则百年来各时期的海岸线(虚线)西南段的走向应与现在甲海域北岸相近,而图中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说明甲水域应为湖泊,②正确;世界上许多海湾都有河流汇入,所以有河流汇入的水域不一定是湖泊,③错误;海湾和湖泊都有可能呈半圆形形态,④错误。命题拓展图中甲水域的湖泊类型为(D)A.构造湖 B.堰塞湖 C.牛轭湖 D.潟湖【解题思路】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水域,甲水域符合上述描述,属于潟湖,故D正确。命题点3冰川地貌分析[2023海南地理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5—6题。5.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解题思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并分布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高大山脉,冰川面积广大,冰川作用显著,是目前我国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地区,A正确;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几乎没有现代冰川分布,B、C、D错误。6.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B)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通过对羊背石坡度、长轴延伸方向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是冰川侵蚀后在冰川谷底残留的石质小丘,无法通过观察羊背石来判断古冰川发育的厚度,A错误;古冰川作用的规模需要结合当地古冰川地貌的面积、分布特征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C错误;古冰川形成的时间需要通过生物化石和实验室测定才能确定,难以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直接判断,D错误。命题拓展羊背石地貌形成的条件不包括(D)A.移动的冰川 B.松软的凸岩C.较大的坡度 D.适宜的温差【解题思路】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移动的冰川是必要条件,排除A;松软的凸岩易于冰川的侵蚀,排除B;较大的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冰川,利于加大侵蚀力度,排除C;适宜的温差与羊背石地貌的形成关系不大。故选D。考点2地貌的观察一、地貌观察1.地貌观察的顺序2.地貌观察与描述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基本地形地貌,如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区域的[2]地形类型;特殊地貌有时也可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如下面图1、图2。图1图2观察图中等高线,可以发现图1中海拔较高,有等高线稀疏的塬面,也有等高线密集的沟壑区,因此可判断为黄土高原;图2中结合等高线凸向可知,河流发育自中部湖泊,山体大致呈圆锥形,由此可判断为火山地貌。二、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1.高度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3]相对高度。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图示图中甲地的海拔为1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注:我国测绘部门把青岛验潮站求得的1956年黄海平均海平面定为我国的海拔基准面,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意义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能够反映地面的[4]起伏状况数据来源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可通过计算获得2.坡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项目内容影响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例如,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角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又如,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京张铁路采用“人”字形设计,就是通过延长路程,降低线路的[5]坡度坡向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3.高度和坡度的组合意义反映地貌形态特征举例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6]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7]平缓4.其他需要观察的内容(1)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2)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情境1乾坤湾黄河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下图为乾坤湾景观图。(1)指出最适宜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的方式。【提示】俯视可以观察全貌。【参考答案】坐飞机在空中俯视该处。(2)分析图示河流中A河滩的成因。【提示】分析河流凸岸的成因。【参考答案】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凸岸沉积。情境2延安宝塔山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并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下图为延安宝塔山及其附近景观图。(1)指出图示区域中最佳的观察地点。【提示】应选择地势较高且四周没有遮挡物的地方。【参考答案】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应为该区域最佳观察地点。(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判断该地规模较大的地貌。【提示】注意是规模大的地貌。【参考答案】黄土地貌。情境3“卧佛含丹”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形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的景致。每年9月中下旬,傍晚时候,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1)指出观察“卧佛含丹”奇观最佳位置的选择原则。【提示】观察奇观需要特定的角度。【参考答案】观察“卧佛含丹”需要特定角度,宜选择较远的距离观察。(2)说出七星岩的地貌层级。【提示】七星岩是喀斯特地貌。【参考答案】七星岩属于喀斯特地貌,为地貌层级中的次级地貌。命题点地貌的观察和特征描述[2020浙江7月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题。图1图2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B)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题思路】由图1可知,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符合图2的地形特征,B对。甲地不是谷地;丙地处于两座山之间的鞍部;丁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也不是谷地。命题拓展从宏观角度说明图示地区地形特点。【参考答案】以山地为主,中间高、四周低。辨析比较静止沙丘和流动沙丘项目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形成有的沙丘上长有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形成静止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特点具有上下层理构造具有斜层理构造图示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等。治理流动沙丘的有效措施是在缓坡一面种草,以固定流沙;在陡坡一面种树,以阻滞沙丘前进。知识归纳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热点情境奇特的流水地貌景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2023年寒假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李教授指导下,开展了以“红色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酉阳东部的酉水河畔,看到一片壮美的“红石宫殿”(图1):山坡上,一道道石墙鳞次栉比;墙面上,一条条平行凸起的纹路似波浪般飘逸;在部分石墙下方,分布着一排排纺锤状的石柱,石柱间是众多面积近似的“石屋”。李教授告诉大家,形成“红石宫殿”的泥质灰岩因含三氧化二铁而呈红色,且由于相邻岩层的泥质成分含量不同与溶蚀速度差异,形成了较软岩石凸出成脊、较坚硬岩石凹陷成槽(凹腔)的特殊景观。图2为“红石宫殿”形成示意图。图1图2探究设问(1)据图2分析“红石宫殿”较软岩石凸出成脊、较坚硬岩石凹陷成槽的原因。(2)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促进了该地“红石宫殿”的形成。请简析其原因。(3)坡面表土及沟壑中的土壤被清理掉后,“红石宫殿”景观显露。推测“红石宫殿”景观显露后不同岩层的形态变化。【解题思路】(1)凹腔上下层的石灰岩层所含泥质成分相比中间层位较多,形成了上下较软、中间坚硬的结构,由于上下岩层中碳酸钙含量较小,其被二氧化碳和水侵蚀的速率反而较慢,天长日久便发育出了较软岩石凸出成脊、较坚硬岩石凹陷成槽的形态。(2)分析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对该地“红石宫殿”形成的促进作用,应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要素思考,即可溶性的岩石和含二氧化碳的水。(3)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岩层容易受到风力和雨水侵蚀,质地较软的岩层易被侵蚀,形成凹槽,质地较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凸出成脊。【参考答案】(1)该地区的泥质灰岩所含泥质成分多少交互出现,形成互层结构;地表水渗入及地下径流水沿着节理裂隙对地下岩石进行溶蚀;所含泥质成分较多的泥质灰岩可溶性较弱,溶蚀速率较慢,岩层凸出成脊;所含泥质成分较少的泥质灰岩可溶性较强,溶蚀速率较快,岩层凹陷成槽。(2)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氧化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地表水渗入土壤,与二氧化碳一起形成碳酸,促进了对岩石的溶蚀。(3)“红石宫殿”景观显露后,岩层容易受到风力、雨水等外力侵蚀;山体凹腔所在的岩层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凸出成脊;其上下岩层质地较软,易被侵蚀,凹陷成槽。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板山到黎城县阳坡、广志山一带,石灰岩山体形成了兀立于群山之上的峻峭岩体,犹如长城一般蜿蜒。这些岩体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倾角近90°,两壁垂直,如薄板挺立,像一条条游弋在山顶的长龙,被称为太行龙脊。这一带的山体是典型的岭脊型墙状山,下图示意该山体景观。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图示为墙状山形成过程示意图,其形成过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D)A.②③④① 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墙状山发育在石灰岩山体上,石灰岩是沉积岩,在沉积成岩作用后,石灰岩岩体隆起,岩体在抬升过程中发生破裂,形成垂直陡峭的平行断裂,即④;太行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石灰岩岩体受流水侵蚀后,裂隙和断裂加宽,岩体变窄,即②;岩块持续剥落和崩塌,较坚硬的岩块保留下来形成墙状山体,即③;墙状山体继续被风化侵蚀,周边出现峰林、峰丛、孤峰等伴生地貌,即①。选D。2.墙状山两壁垂直,山体倾角近90°,如薄板挺立,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D)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C.生物风化 D.重力崩塌【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沉积岩岩体由于内力和外力作用,产生多组垂直节理,受流水侵蚀,较软的岩体沿裂隙崩解,坚硬的岩体不易被侵蚀,风化破碎的岩块受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墙状山,D正确;风力侵蚀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且风力侵蚀形成的岩体不一定陡峻,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岩体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不会形成冰川,且墙状山两壁垂直,如薄板挺立,不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B错误;生物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石的表层,其对墙状山的形成影响较小,C错误。选D。读图归纳地貌景观图的判读1.常见地貌景观图类型地质作用景观内力作用火山、断崖等外力作用侵蚀地貌高山峡谷、瀑布、石林、溶洞、风蚀蘑菇、角峰、U形谷、海蚀柱等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沙丘等2.地貌景观图的判读步骤第一步,判读地貌类型(1)根据地貌所在地区进行判断,如材料或图名中提及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那么该地貌极有可能为风力作用形成的侵蚀或堆积地貌。(2)根据地貌形态判断,如地貌显示为扇形,可能为冲积扇。第二步,分析地貌的形成过程(1)根据地貌形态明确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还是内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地表形态变化大的地貌类型以内力作用为主,地表形态变化小的地貌类型以外力作用为主。例如,形成高山地貌的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的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2)根据地貌所在地区的气候等特征判断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例如,同样发生了侵蚀作用,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3)观察地貌的特殊之处,分析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例如,地貌奇特或有岩石碎屑说明发生过风化或侵蚀作用,有层状形态说明发生过沉积作用。典例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示意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完成(1)—(2)题。①②③④(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读图指导【解题思路】(1)画①中地势起伏较大,为山地地形;画②中为峰林地形,应为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丘陵区;画③中千沟万壑,分布着塬、墚,为黄土高原地貌;画④中地势起伏和缓,有小桥、渔船,为江南丘陵景观。(2)一般认为,黄土高原是地质历史时期,强大的偏北风将蒙古高原等地的细小风化物——黄土,长途搬运至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参考答案】(1)D(2)C[2024山西大同联考]穴珠是在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图1为我国某地的一处穴珠景观,颗颗穴珠浸在水中,莹润可爱,表面似有宝光浮动。据此并结合穴珠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1—2题。图1图21.关于图2中穴珠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D)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穴珠为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结合图2可知,在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中,一部分碳酸钙析出,在水底沉积形成钙板;另一部分包裹在砂粒、岩粒等介质外形成穴珠,图2中按②①④③的顺序,穴珠不断增大,钙板不断增厚。选D。2.图中滴水导致穴珠滚动,促使穴珠(C)①形成同心圆式层级结构②与水中泥沙结合不断增长③与底层钙板互不粘连④相互挤压密度迅速增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题思路】据材料分析可知,穴珠是在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中,水体受到滴水等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水中的碳酸钙吸附在间歇发生翻滚位移的砂粒、岩粒等介质周边并沉积,层层增长形成的(类)球状体。浅水中持续的滴水扰动,可以避免穴珠与底层钙板相互粘连,①③正确。选C。[2024湖北宜荆荆随联考]石冰川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运动的冰岩混合体,表面覆盖有隔热性较好的岩石碎块。其分布的最低海拔与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最低海拔一致,是典型的冰缘地貌。四川西部的大雪山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其石冰川分布存在坡向差异。下图示意大雪山各坡向石冰川前缘的最低海拔。据此完成1—3题。1.石冰川中的岩石碎块(D)A.分选性好 B.磨圆度好C.多为流水搬运堆积 D.多为基岩风化崩解【解题思路】读图可知,石冰川分布区海拔较高,该地区的岩石碎块主要由裸露的基岩在强烈的冻融风化作用下逐渐崩解形成,因此这些岩石碎块大小不一,分选性差,棱角分明,磨圆度较差,D正确。2.大雪山南、北坡石冰川前缘的最低海拔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坡(B)A.降水较多 B.气温较低C.坡度较陡 D.风力较大【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石冰川分布的最低海拔与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最低海拔一致,而多年冻土分布的最低海拔沿线与最热月0℃等温线几乎一致,并且气温越低的坡向,其分布的最低海拔越低,因此大雪山南、北坡石冰川前缘的最低海拔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坡气温低,B正确。3.受全球变暖影响,石冰川比一般冰川(D)A.融化快但危害小 B.融化快且危害大C.融化慢且危害小 D.融化慢但危害大【解题思路】石冰川表面覆盖有隔热性较好的岩石碎块,因而其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较小,冰体融化较慢,A、B错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石冰川中的冰体逐渐消融,岩石碎块松动,并会顺坡下滑,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更大,C错误,D正确。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是我国的三大砂岩地貌,其中嶂石岩地貌以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区最为典型,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岩层中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形成年代久远,下面是一层较薄且质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嶂石岩地貌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丹崖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据此完成4—6题。4.下列属于嶂石岩地貌的是(A)ABCD【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嶂石岩地貌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丹崖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结合选项中的景观图可知,A项所示地貌最符合嶂石岩地貌的特点,B项所示地貌为丹霞地貌,C项所示地貌多分布于我国湖南地区,属于张家界地貌,D项所示地貌属于雅丹地貌。故选A。5.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区嶂石岩地貌的形成过程是(B)A.抬升—崩塌—侵蚀—沉积B.沉积—抬升—侵蚀—崩塌C.侵蚀—崩塌—沉积—抬升D.崩塌—沉积—抬升—侵蚀【解题思路】嶂石岩地貌中广泛发育的砂岩属于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受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后来此处地壳抬升形成山地;该地位于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底层岩石因较薄且质软,易被侵蚀,上部岩层因受重力作用而崩塌,形成陡崖峭壁。故选B。6.推测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区红色石英砂岩的形成环境是(D)A.风力沉积环境 B.冰川堆积环境C.流水侵蚀环境 D.海洋沉积环境【解题思路】红色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该地石英砂岩形成年代久远,且富含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其形成过程:地质历史时期,该地为海洋,大量泥沙在海洋中不断沉积,随着压力的增加,底层泥沙逐渐固结为坚硬的岩石,故D正确。7.[2024江西九校联考,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堰洲岛是与主要海岸走向大致平行的多脊沙洲,一般呈长而狭窄的形态。其形成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河流和海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图1、图2示意两种常见的堰洲岛形成环境。美国东部和南部海岸堰洲岛分布广泛,而西海岸鲜有存在。图1图2(1)分析堰洲岛在美国西海岸难以形成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堰洲岛大规模发育需要稳定的地质环境以及平缓的地形;美国西海岸靠近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质活动频繁;海底地形陡峭,不利于沙石长期堆积和积累。(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解题思路】堰洲岛是与主要海岸走向大致平行的多脊沙洲,一般呈长而狭窄的形态。因此,堰洲岛大规模发育需要以附近的大陆为依托,沿海海域稳定的地质环境以及浅且平缓的海底地形能为堰洲岛的形成提供良好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西部海岸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环境不稳定,并且海底地形陡峭,不利于沙石堆积形成堰洲岛。(2)分析堰洲岛面积减小或消失的可能人为原因。(4分)【参考答案】温室气体排放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堰洲岛;(1分)全球气候变暖增大了海水对岛屿的侵蚀力;(1分)河流中上游筑坝等人类活动使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进而影响堰洲岛面积;(1分)人类过度开发岛屿。(1分)【解题思路】如下图:考点1常见地貌类型[2023河南九校摸底]年保玉则峰位于青海省,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周边的高原面则以砂岩为主。在第四纪冰期经历了广泛的冰川作用,山地几乎都被冰川覆盖,冰川槽谷和冰斗发育典型。图a示意年保玉则峰景观,图b示意某时期年保玉则峰不同朝向冰斗的个数。据此完成1—2题。图a图b1.形成年保玉则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D)①地壳运动②变质作用③岩浆活动④冰川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题思路】由材料分析可知,年保玉则峰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说明山体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密不可分,①③正确;岩浆侵入可能会导致部分岩石变质,但年保玉则峰的山体组成成分主要是花岗岩(侵入岩),非变质岩,②不选;年保玉则峰在第四纪冰期经历了广泛的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大,④正确。故选D。2.年保玉则峰冰斗数量最多的朝向是(B)A.西南 B.正北 C.东北 D.正东【解题思路】读图可知,正北方向冰斗数量最多。[新情境/2024广东惠州调研]锥峰、塔峰为贵州地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下图)。研究发现,该地喀斯特锥峰会逐渐变陡,塔峰山麓坡积物多由重力崩塌而成。据此完成3—5题。3.该地喀斯特锥峰逐渐变陡主要是因为丘底(A)A.坡面径流流量大,溶蚀快B.岩性差别大,溶蚀快C.坡面径流流速快,溶蚀快D.气温高,溶蚀快【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该地喀斯特锥峰形态上小下大,坡面雨水不断汇聚、下渗,由上往下汇聚和下渗的水量越来越大,流水对丘底的溶蚀更快,锥峰逐渐变陡,最终成为塔峰,A正确。喀斯特锥峰主要由石灰岩组成,从上到下岩性差别不大,B错误。坡面径流流速快,不利于水流下渗,进而不利于加快溶蚀,C错误。锥峰为丘陵形态,峰顶与丘底高差较小,气温差异小,对溶蚀作用的垂直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4.塔峰最可能对应下列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中的(D)A.溶沟 B.洼地 C.峰丛 D.孤峰【解题思路】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初期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A错误;洼地是峰丛或峰林之间,封闭或半封闭状的低地,B错误;峰丛顶部多呈锥形,山峰密集且底部明显相连,C错误;孤峰是耸立于平地上的孤立山峰,孤峰之间距离较远,底部并不相连,这与图示塔峰形态特征相似,D正确。规律总结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5.与锥峰相比,下列有关塔峰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旱生植被占比更大②土层残留较厚③山麓坡积物分选性较好④溶蚀程度较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与锥峰相比,塔峰更为陡峻,水土极易流失,因而土层残留较薄,旱生植被占比更大,①正确,②错误;塔峰坡度大,山麓碎屑物多为重力崩塌下落堆积形成的坡积物,其分选性较差,③错误;塔峰是锥峰被进一步溶蚀形成的,因而塔峰溶蚀程度较高,④正确。故选D。[2023广东梅州二模]广东的海岸沙丘分布范围广,河流入海口两侧多有分布。遥感影像显示,与1994年相比,2019年广东大部分海岸风沙地貌已被人为改造,保留下来的沙丘高度有所降低,分布范围减小。下图为广东海岸风沙地貌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广东海岸风沙地貌形成的有利条件不包括(C)A.常年吹偏东风 B.充足的沙源C.湿热的气候条件 D.弧形的开阔海岸【解题思路】具体分析如下:7.结合材料,推测广东海岸沙丘分布范围减小的人为原因可能有(A)①建设用地增加②植被覆盖度增加③海岸降水增加④观光游客增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建设用地增加会与海岸沙丘争夺土地资源,导致沙丘分布范围缩小,①正确;植被覆盖度增加会增加地面摩擦力,降低风速,减缓沙丘的移动速度,并造成沙丘的沙源得不到及时补充,沙丘会发生明显的退化现象,②正确;海岸降水增加不属于人为原因,且从材料信息无法分析出海岸降水增加的结论,③错误;观光游客增多会踩踏植被,使裸露地面增加,从而使风沙活动增强,沙丘分布范围扩大,④错误。选A。考点2地貌的观察[2023重庆九龙坡区二模]沙丘与湖泊共存是沙漠中的独特景观,气候变化和盛行风向的改变深刻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地貌演化。某科研团队对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巴丹湖区进行科学考察,发现东湖面积和盐度均低于西湖,在气候暖湿时期,两湖水体连通。下图示意该湖区地貌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地貌演化的三个阶段盛行风向分别是(A)A.东北、西北、西南 B.东北、东南、西南C.西南、西北、东北 D.西南、东南、东北【解题思路】本题可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根据沙丘形态,可判断前两个阶段的盛行风向依次为东北、西北。最后一个阶段,新月形沙丘在西南风的作用下往东北方向不断延伸,并转变成纵向沙垄,将湖泊一分为二。选A。2.推测东湖比西湖盐度低的原因有(D)①东湖湖盆更浅②东湖水位高于西湖③东湖风力更大④东湖地下水补给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巴丹湖区的位置可知,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湖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西北风影响大,蒸发旺盛,盐度较高、水位较低;东湖位于西北风背风坡,蒸发弱,盐度低,水位较高,②正确、③错误。巴丹湖区位于沙漠东南缘,距湿润的夏季风(东南风)更近,据此可推测东湖更易受地下水补给,从而稀释盐度,④正确。湖盆浅会使水温提升速度加快,蒸发增强,盐度会提高,①错误。选D。[新角度/2023武汉市武昌区质量检测]下图示意陕北某地地貌景观,该地红层由红色碎屑岩组成,形成于风成沙漠环境下的内陆盆地。红层和黄土间存在部分岩层缺失的不整合界面。据此完成3—5题。3.该地红层最可能是(A)A.沉积岩 B.变质岩C.喷出岩 D.侵入岩【解题思路】该地红层由红色碎屑岩组成,形成于风成沙漠环境下的内陆盆地,说明该岩石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应为沉积岩,A对。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以及形成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岩浆活动都属于内力作用,B、C、D错。4.该地红层和黄土间存在不整合界面,反映了(A)A.黄土形成之前,红层曾受侵蚀B.黄土形成之前,红层曾受沉积C.黄土形成之后,红层持续沉积D.黄土形成之后,红层持续侵蚀【解题思路】由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可知,该地红层和黄土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不整合界面说明红层形成之后黄土形成之前地壳抬升,红层遭受一段时期的侵蚀,进而形成了不整合界面,A对。沉积作用一般不会形成不整合界面,B、C错;不整合界面位于黄土层之下,应该是在黄土形成之前形成的,D错。5.从红层形成到黄土形成期间,该地的干湿变化可能是(D)A.湿—干—湿 B.干—干—湿C.湿—湿—干 D.干—湿—干【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该地红层形成于风成沙漠环境下的内陆盆地,因此红层形成于干旱环境;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红层形成后受地壳上升运动和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不整合界面,而外力侵蚀可能是当地降水增多后产生的流水侵蚀,表明当时气候比较湿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是风将沙尘从西北荒漠地区搬运到黄土高原地区沉积形成的,说明黄土形成时气候比较干旱。因此,从红层形成到黄土形成期间,该地的干湿变化可能是干→湿→干,故选D。普若岗日冰原(下图),位于藏北羌塘高原东部,冰川面积约400km2,是除两极地区以外最大的冰川。科学考察证明,普若岗日冰原地区冰川的磨蚀作用明显,厚重的冰川像磨盘一样磨蚀地面,冰原周围形成大量粉砂状的沉积物。在冰原和东湖之间,分布着一大片风沙地貌,科学家称之为“冰川型沙漠”,形成湖泊、沙漠、冰川三位一体的景观系统。据此完成6—7题。6.图示地区形成大面积冰原的主要原因是(A)A.高而平缓的地形 B.冷而湿润的气候C.深居内陆的位置 D.冰前沙漠的保护【解题思路】根据图中海拔数值可知,当地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形较为平缓,利于积雪保存,有利于大面积冰原形成,A正确。由“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藏北羌塘高原东部”可知,该地位于内陆,高大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的深入,降水少,不利于冰原的形成,B、C不选。根据材料可知,冰前沙漠是冰川磨蚀形成的,是冰原形成后出现的,D错误。选A。7.图中沙丘的沙源主要是(C)A.流水堆积物 B.风力沉积物C.冰碛物 D.风化物【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冰川磨蚀形成大量粉砂状沉积物,后期冰川后退,冰碛物出露形成沙源,C正确。8.[2024北京海淀区摸底,3分]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到门头沟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下图为门头沟区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活动观察地质构造同学们在灰峪村附近进行地质考察,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区的地质平面图(见上图)。推测图中甲—乙沿线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依据。【参考答案】向斜。(1分)甲—乙沿线地区中部为石炭—二叠纪地层,两侧均为奥陶纪地层,岩层中部新、两侧老。(2分)【解题思路】据图可知,甲—乙沿线中部灰峪村附近为石炭—二叠纪地层,两侧均为奥陶纪地层,岩层中部新、两侧老,符合向斜构造的岩层新老关系分布特征。综合训练[新情境/2023河南名校联考]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辽河口在潮汐作用下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并发育了一种独特景观——“潮汐树”(由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沟组成,其形如树)。潮滩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生植物碱蓬草,是“潮汐树”发育保持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潮汐树”景观。据此完成1—3题。1.“潮汐树”的形成过程是(C)①潮涨潮落,汇流面积增加②潮沟加深,分汊增多③落潮,滩面冲蚀④涨潮,泥沙淤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解题思路】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海水离岸,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潮沟;随着每天潮涨潮落,伴随着溯源侵蚀和侧蚀等活动,汇流面积不断增加,潮沟逐渐加宽加深,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