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2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1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2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2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2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3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2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4页
(自然地理)第六章 第2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5高考地理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23浙江6月,T11—122022浙江6月,T15—162022海南,T19(3)2022江苏,T24(1)【人地协调观】地理环境基本特征之一是差异性,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人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综合思维】观察、概括自然带的空间分布情况,综合分析、比较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成因;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区域认知】认识并分析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不同区域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2023江苏,T5—72020全国Ⅰ,T11地方性分异现象分析2022山东,T42021浙江1月,T3—4命题分析预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地理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常考的知识点,尤其是区域内部差异的比较分析在高考题中出现较多备考策略高考常用区域图、环境变化示意图、热点材料等呈现自然带的分布,进而考查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基础知识。设计学案时先从大尺度角度,分析全球地表自然带分布的明显地域差异,以及影响差异的因素;再从小尺度角度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考点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分布特征延伸方向[1]纬线方向(东西方向)[2]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3]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4]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情境1区域植被覆盖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植被覆盖示意图。(1)依次列出甲、乙、丙对应的植被类型。【提示】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参考答案】森林灌丛、草原、荒漠。(2)分析影响图示区域内农业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提示】根据农业植被的分布特点分析。【参考答案】水源、地形。情境2泰加林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广泛,兴安落叶松为当地森林的主要树种。由落叶松等树种构成的泰加林,因林间透光性较好,故称“明亮针叶林”。推测与泰加林北部边缘接壤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提示】根据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参考答案】泰加林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即泰加林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故与泰加林北部边缘接壤的地带性植被可能是极地苔原。命题点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23浙江6月选考]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1—2题。图1图2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B)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解题思路】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考察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和断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考察的基本技能,①对;雨具并不是地质考察的必备工具,②错;冲锋衣适宜在寒冷的地区穿,澳大利亚所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③错;放大镜可以用来鉴定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④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定地质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可用手持卫星定位仪确定观察点准确的地理位置,⑤对。故选B。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C)A.① B.② C.③ D.④【解题思路】图2中三种典型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荒漠。图1中,线路①只经过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A错;线路②几乎都位于热带荒漠带,B错;线路③经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三种景观均可以欣赏到,C对;线路④只经过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D错。命题拓展说明线路③经过的气候区。【参考答案】地中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技巧点拨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1]海拔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2]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2.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3.自然带分布特点(1)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变化,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变化相似。(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3]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4]丰富。(4)同一自然带:同一山体,阳坡高于阴坡;不同山体,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5)通常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5]多于阴坡。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越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土地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山地分情境1植被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滨海新区填海造陆区域主要建群植被逐渐由初始的浅根系草本植被碱蓬向较深根系草本植被芦苇和深根系灌木植被柽柳演替。调查发现,该区域某缓坡的坡底、坡腰、坡顶分别出现了不同阶段的建群植被演替。缓坡区域的植被演替要明显快于地形平坦区域。(1)推测坡底、坡腰、坡顶依次分布的植被。【提示】水分和盐分会沿着缓坡向坡底转移。【参考答案】碱蓬、芦苇、柽柳。(2)分析该地缓坡区域的植被演替速度较地形平坦区域快的主要原因。【提示】从水盐运动角度分析。【参考答案】缓坡促进了水分和盐分的迁移。情境2秦岭研学旅行某校学生暑假期间到秦岭地区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某学生在某山地的不同位置采集了一些植被的叶片,并观察了叶片的形态变化。下图示意该学生采集的叶片。(1)分析该学生采集的四类叶片的形态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提示】采集的是山地不同位置叶片。【参考答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该学生发现秦岭南北坡基带植被的叶片也存在较大差异,推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提示】从南北坡地理条件差异分析。【参考答案】热量条件。秦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热量条件较北坡好,两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条件。命题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2023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B)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地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因此推断水分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2.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A)A.面积小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解题思路】山体顶部面积较小,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大和气温低不是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3.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D)A.水分 B.土壤C.温度 D.光照【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最好的Ⅲ4植被垂直分层结构最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植被垂直分层结构最差,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命题拓展该山最可能是(D)A.武当山 B.武夷山C.天山 D.贺兰山【解题思路】该山基带是山地草原带,应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武当山、武夷山位于湿润区,且海拔均低于3000米,A、B错误;天山海拔较高,应有高山冰雪带,而该山无高山冰雪带,C错误;贺兰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坡降水较多,山腰有森林发育,山顶未发育高山冰雪带,D正确。故选D。技巧点拨垂直地带性分析思路考点3地方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2.地方性分异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大、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而局部地区的小范围地域分异则由[1]地方性支配。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最低级的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影响因素:[2]地貌部位的差异、小气候的差异、岩石风化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作用、互相[3]联系,其中某一因素可能成为主导的分异因素,支配着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1)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局部地形(中等地貌形态)往往可以进一步分异为一系列的地貌部位。例如,从河谷低地到分水高地出现的变化:河床—河漫滩—阶地—谷坡—山坡—山顶。局部地形的这种分异,进一步引起了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从而影响了植被、土壤的地方性分布。(2)小气候引起的分异小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下垫面的局部差异,主要是地形差异,不同坡向和坡度具有不同的日照和通风条件。阴、阳坡以及迎风、背风坡的差异,常通过[4]植被的差异显示出来。局部地形与小气候条件结合在一起,共同制约了局部地区的干湿状况,这是地方性分异的重要因素。不同干湿程度的局部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也就构成了小范围的地域分异。(3)岩石风化物引起的分异土壤中的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岩石风化物(土质),不同性质的岩石,风化后发育的土壤性质不同,从而造成[5]生物环境的差异。(4)人类活动引起的分异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随着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代[6]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貌营力”,它可以改造自然的地表形态,形成农田、道路、矿场、水库等局部环境,如丘陵山地区域的梯田系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和灌溉系统;城镇化形成的城区环境等。情境1西拉木伦河河谷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某研学小组在该河上游河谷进行研学考察,此段河谷近似呈东西走向,其中一侧坡面植被茂密,另一侧坡面植被稀疏。下图是该研学小组拍摄的河谷景观照片。河谷坡面植被一侧茂密,另一侧稀疏,说出其中体现的自然分异规律。【提示】对比两侧地理要素的差异。【参考答案】地方性分异规律。情境2“弯弯林”波兰西北部城市格雷菲诺近郊的森林里有小片树干全部向北弯曲生长的树林,当地人戏称“弯弯林”。下图为“弯弯林”景观图。(1)判断“弯弯林”所在区域的自然带类型。【提示】根据气候推测自然带。【参考答案】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析格雷菲诺近郊有小片“弯弯林”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提示】植被特殊分布现象。【参考答案】地方性分异规律。命题点地方性分异现象分析[2021浙江1月选考]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1—2题。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B)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解题思路】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根据材料“洞庭湖区”可知,其属于较小区域内的植被差异,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结合材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可知,该地区地势较高、无积水的地方发育了陆生植被,地势最低洼的水底处分布着水生植物,①②正确;洞庭湖区面积较小,热量和土壤条件差别较小,③④错误。故选A。命题拓展为恢复洞庭湖的调蓄和生态功能,政府大力开展退耕还湖工作,成效显著。在退耕还湖过程中,洞庭湖区自然环境要素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A)A.草甸向水生植物演变 B.年降水量明显增加C.土壤矿物质比例升高 D.粮食产量逐年下降【解题思路】退耕还湖使得湖泊面积增加,水位升高,水量增多,原有湖岸变为水域环境,沿岸草甸演变为水生植物,A正确;年降水量由气候决定,湖面增大后会使得湖区小气候变得湿润,但是年降水量不会明显增加,B错误;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域增大后,湖区土壤含水量增加,矿物质比例相应下降,C错误;湖区退耕还湖后,农作物种植面积下降,湖区的粮食产量可能会下降,但是粮食产量属于人文要素,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易错警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方法技巧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热点情境温带雨林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的大熊雨林(下图)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沿海温带雨林,年降水量为3000—4000毫米。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耐寒的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云杉和冷杉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该处是多种罕见和濒危动物的天堂。探究设问(1)分析大熊雨林成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沿海温带雨林的原因。(2)分析大熊雨林中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的原因。(3)该区域是多种罕见和濒危动物的天堂,对该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解题思路】(1)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角度分析;人为原因可从该地区开发历史和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2)大熊雨林中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占据绝对优势的原因可从该地区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以及不适合其他植被生长两个角度分析。(3)主要针对该区域适合罕见和濒危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以山地地形为主,宜林地区广;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盛行西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海岸山脉)抬升影响,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西部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降水丰富。(2)纬度较高,气温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多阴雨天气,空气湿润(湿度大),光照时间较短,不适合阔叶植被的生长;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树冠浓密,透光量小,林内阴暗潮湿,不适合其他树种的生长。(3)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为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温带雨林可以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利于罕见和濒危动物生存;海岸线曲折、多海岛、较封闭,受其他外来物种影响小;纬度高、人类活动少,对自然环境破坏少。[2023重庆第三次调研]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林。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下图中的岛屿是世界上主要温带雨林分布区之一。据此完成1—3题。1.该岛温带雨林集中分布在岛屿的(C)A.南部 B.东部 C.西部 D.北部【解题思路】根据图中山峰和水系的分布可知,该岛中部分布着海拔较高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再由图中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上挟带大量水汽,在高大山脉的阻挡抬升作用下,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该岛的西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温带雨林分布较多,故选C。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A)A.植物垂直结构更简单 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C.植物空间竞争更激烈 D.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解题思路】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而温带雨林分布地区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植被的垂直结构更为简单,植物种类数量较少,丰富度较低,植物空间竞争较和缓,A正确,B、C错误;热带雨林分布区高温多雨,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微生物十分活跃,有机质被充分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腐殖质层更薄,D错误。3.下列可能是温带雨林分布区的是(B)A.巴西东南沿海 B.加拿大西海岸C.中国东南沿海 D.澳大利亚东北部【解题思路】温带雨林生长在中纬度的高雨量地区,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基本都位于低纬度地区,A、D错误;加拿大西海岸处于盛行西风迎风地带,并且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适合温带雨林生长,B正确;中国东南沿海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读图归纳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的判读1.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处的纬度及气候类型区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见下图)。因此山麓的基带与该山地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根据山麓基带可以判断该山地所处的纬度和气候类型区。例如某山地的山麓基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可判断该山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进而判断该山地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根据自然带的数目判断山地的纬度及海拔山坡上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山地相对高度及山地海拔有关。一般来说,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自然带数目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自然带数目多。3.根据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判断山地所处的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地,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或基带的最高处高于北坡;南半球与之相反。4.根据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判断所处纬度纬度越高,同一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例如,针阔叶混交林带的分布,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m,在暖温带地区(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m,而在中温带地区(长白山)仅达1200m。5.根据自然带数目及雪线海拔判断迎风坡(背风坡)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数目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背风坡降水少,自然带数目较少,雪线的海拔较高。典例读甲、乙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1)甲山地位于A.北半球暖温带 B.北半球亚热带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暖温带(2)下列关于甲、乙两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B.地球自转角速度甲山地大于乙山地C.地球自转线速度甲山地小于乙山地D.6月份甲山地昼长大于乙山地读图指导【解题思路】(1)甲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甲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甲山地的同一自然带南坡比北坡高,说明南坡为向阳坡,可判断甲山地位于北半球。(2)甲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乙山地基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带,说明甲山地的纬度较低,乙山地纬度较高。乙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在北坡分布上限较高,说明乙山地北坡为向阳坡,乙山地位于南半球。因此,甲山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乙山地的向左偏,A错误;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同,B错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甲山地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应大于乙山地,C错误;甲山地位于北半球,6月份昼长夜短,乙山地位于南半球,6月份昼短夜长,D正确。【参考答案】(1)A(2)D[2024南京调研]研究表明,大部分植物在山区的垂直带幅在1000米以内。秦岭中部的太白山南北坡形成了世界上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包含3个栎林亚带和2个桦林亚带。下图为秦岭太白山南、北坡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影响太白山南、北坡锐齿槲栎亚带分布海拔范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A.坡向 B.坡度C.海拔 D.纬度【解题思路】太白山南坡为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照较充足,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锐齿槲栎亚带分布海拔上限较高,而北坡为阴坡和夏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的迎风坡,光照较差,降水较少,水热条件较差,锐齿槲栎亚带分布海拔上限较低,故A正确。2.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原因是(C)①落叶木本植物丰富②地处气候过渡地带③地理位置纬度低④山体相对高度适宜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题思路】太白山山地落叶木本植物丰富,耐寒和耐热物种较多,其中耐热物种较多有利于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下限位置下降,耐寒物种较多有利于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上限位置升高,这使得落叶阔叶林带得以充分发育,带幅变宽、结构更复杂,①正确。太白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环境复杂,适合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生存,形成了多个亚带,②正确。太白山位于中纬度,纬度并不低,③错误。太白山山体相对高度较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显,为多个落叶阔叶林亚带形成、分布提供了生存空间和生长条件,④正确。故选C。3.桦木林带的发育拓宽了落叶阔叶林带的带幅,与其关联较大的桦木林生长习性是(A)A.耐寒 B.耐旱C.喜湿 D.耐贫瘠【解题思路】桦木是一种落叶阔叶树,其海拔分布较高,占据了针叶林分布区下部的部分空间,其占据的区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说明其耐寒习性较强,A正确。桦木林分布海拔较高,分布区域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可能更好,不能突出反映其耐旱的习性,B错误;桦木林分布海拔较高,无法体现其喜湿的习性,C错误;桦木林分布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较少,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肥力较高,无法得出其有耐贫瘠的习性,D错误。[2024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生长的海拔上限。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下图示意白马雪山林线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别随海拔上升的分布占比。据此完成1—2题。1.白马雪山林线植被可能是(A)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高山灌丛【解题思路】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林线是郁闭森林生长的海拔上限。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白马雪山从山麓到林线,森林植被随着海拔升高的递变规律一般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读图可知,白马雪山林线植被分布的上界约在4900米处,此处气温较低,故白马雪山林线植被最有可能为耐寒性较好的针叶林。A正确。2.白马雪山林线交错带集中在(B)A.3700米以下 B.3700—4500米C.4500—4900米 D.4900米以上【解题思路】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的过渡地带,其植被特点是高山森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均有分布,但随海拔升高,高山森林比重下降,高山灌丛草甸比重上升,据图可知,海拔3700—4500米处符合该特点,B正确。下图为湖北省甲、乙、丙三处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自然带2是(B)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C.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解题思路】湖北省位于亚热带。由图可知,三处山地山麓自然带分别是1、1和2,故可知1、2均为亚热带自然带,又因为自然带2处于自然带1和3之间,即从常绿阔叶林带向针阔混交林带过渡,故自然带2应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B正确。4.自然带3在甲、乙、丙三处山地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植被类型 D.基带高度【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自然带3在甲、乙、丙三处山地分布下限由高到低,三处山地均位于湖北省,降水差异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随着纬度由低到高,热量由高到低,从而导致三处山地自然带3分布高度存在差异,A正确;湖北省整体位于湿润区,距海远近对自然带3分布高度影响不大,B错误;同一自然带植被类型差别不大,C错误;图示三处山地的基带高度均为400m,且基带高度对基带以上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影响不大,D错误。5.自然带3在甲山地山顶不同坡向分布高度差异较小,主要是因为山顶不同坡向(B)A.水热条件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解题思路】甲山地山顶不同坡向的海拔基本相同,但水热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自然带分布高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甲山地不同坡向自然带3均位于山顶,山顶面积较小,不同坡向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坡面环境差异小,所以自然带3在山顶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差异小,B正确,D错误;坡度差异对不同坡向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较小,C错误。我国某大城市有大河穿城而过,河流两岸坡度较大,过去多修筑江堤并在堤顶修建道路,或架桥修建滨江路,现在十分注重江岸的自然生态空间规划。下图为该地结合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后规划的河流岸边不同高度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6.该城市江岸植被空间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D)A.纬度分异规律 B.经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题思路】由图示信息及文字材料可知,该城市江岸植被空间分布是小尺度区域内的分异,不是大尺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而纬度分异规律、经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都是较大尺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D。7.据图文材料推断,该城市(B)A.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B.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C.洪灾发生频率高、危害大 D.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解题思路】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城市江岸坡度大,且相对高差大,加之修建滨江路需要架桥,说明该地平地少,不可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A错误;由材料可知,该河流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故推断其主要补给类型可能是季风区的降水补给或非季风区的冰雪融水补给,结合图中植被类型判断该地应位于季风区,B正确;由图文材料不能推出该地洪灾发生频率高、危害大,C错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D错误。8.江岸植被带的主要生态作用有(A)①净化陆域集水区面源污染②稳定江岸,防治水土流失③作为植物基因库和动物栖息地④减缓洪峰、调蓄河流流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题思路】具体分析如下:当地表径流流经江岸植被带汇入河流时,植被带可起到净化陆域集水区面源污染的作用,①考点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角度创新/2023河南焦作测试]研究人员以中国亚热带地区4个阔叶林样地内的木本被子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带和热带分布型属植物叶习性和生长型的差异(下表),并得出“温带、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生长型组成比例差异主要受光照影响”等结论。据此完成1—2题。样地一样地二样地三样地四叶习性(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温带分布型41/316/166/188/21热带分布型11/4618/6727/14222/90生长型(灌木/乔木)温带分布型25/467/1513/119/20热带分布型36/2141/4470/9950/62注:表中“/”两侧数字代表物种数量。1.4个样地中,纬度最低的是(C)A.样地一 B.样地二C.样地三 D.样地四【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设问与材料的本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及题意可知,样地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物种数量越多。第二步,分析表中数据,具体如下:2.温带、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生长型组成比例差异的主要成因是随纬度升高(B)A.昼长变短导致光照减少B.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导致林下太阳辐射减少C.降水减少导致蒸发量增加D.湿度减小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样地一纬度最高,样地三纬度最低;读表可知,植物生长型组成中灌木占比样地一大于样地三;由材料可知,植物生长型组成比例差异主要受光照影响。随着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林下太阳辐射减少,适宜灌木生长,B正确;随着纬度升高,冬半年昼长变短,夏半年昼长变长,A错误;随着纬度升高,热量减少,蒸发量减小,C错误;湿度对太阳辐射影响小,D不选。[2023湖南衡阳模拟]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分布纬度较高,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3.泰加林树冠呈塔形有利于(D)A.防风 B.保暖C.保湿 D.防积雪【解题思路】泰加林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泰加林里树木拥挤是为了防风、保暖,A、B错误;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可减少蒸腾起保湿作用,C错误。4.泰加林(A)A.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B.林中物种繁多,层次复杂C.南界即地球草原带的北界D.分布区气候温和,土壤贫瘠【解题思路】读图可知,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其北部为苔原带,即泰加林的北界为地球森林带的北界,A正确;泰加林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物种较少,层次简单,B错误;泰加林的南界并不是地球草原带的北界,C错误;泰加林分布地区气候寒冷,D错误。5.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枯枝落叶量少但落叶层却较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A.气温 B.地形C.水文 D.降水【解题思路】泰加林分布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枯枝落叶腐烂后被微生物分解过程缓慢,因此枯枝落叶长期积累下来使得落叶层较厚,A正确;泰加林落叶层较厚与地形、水文关系较小,B、C错误;泰加林分布区并不是干旱地区,因此落叶层较厚与降水关联性较小,D错误。[2023山东日照模拟]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E→J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6—7题。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自然环境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A)a.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乙图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E地到J地,经度发生变化d.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A.a、b B.c、dC.b、c D.a、d【解题思路】甲图E→J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7.如果我国某地水热状况与H地和④地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B)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题思路】由图可知,H地的≥10℃年积温在4000℃左右,④地的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3成都摸底]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南坡的植被类型及主要农产品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3题。1.该山可能位于(D)A.武夷山区 B.台湾岛C.南岭地区 D.横断山区【解题思路】武夷山和南岭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C错误;青稞、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台湾岛几乎没有分布,B错误、D正确。2.该地可能位于(C)A.四川省 B.台湾省 C.云南省 D.江西省【解题思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区,B、D错误;该地山麓有热带雨林分布,因而不可能位于属于亚热带地区的四川省,而应位于云南省,A错误、C正确。3.图中甲代表的植被类型是(B)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草原 D.荒漠【解题思路】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判断甲应为常绿林,C、D错误;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我国位于大陆东岸,A错误、B正确。[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下图示意我国西部甲、乙两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读图,完成4—5题。4.图中山地(C)A.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B.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基带水热条件好C.乙山北坡较南坡水分条件好,雪线低D.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解题思路】由图文信息可知,甲、乙两山地位于我国西部,甲位于95°E,海拔近8000m,且南坡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乙位于80°E,海拔超过7000m,南、北坡基带分别为温带荒漠带和山地草原带,因此甲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乙位于天山山脉,甲位于乙的东南方,A、B错。读图可知,乙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说明北坡降水较多,较南坡水分条件好,C对。自然带的界线较稳定,不随季节变化而移动,D错。选C。5.乙山地中,①表示的自然带是(C)A.山地荒漠带 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山地针叶林带 D.山地针阔混交林带【解题思路】由乙山北坡自然带谱可知,从山麓至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故植被状况应先变好再变差。乙山北坡从山麓至山顶自然带呈现“草原带→草甸带→①→草甸带……”的变化,因此①自然带的生物量应大于草甸带,排除A。①自然带位于与基带相隔一个自然带的高处,不会出现温带阔叶林带,排除B、D。选C。[角度创新/2023山东新高考联合模拟]针茅为多年生禾草,有发达的须状根系,具有耐牲畜践踏的特点,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针茅春季萌发稍晚,冬季枯草保存良好,放牧利用时间较长,且再生性强。下图为天山山脉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在该山地垂直带谱中,针茅集中分布在(B)A.1 B.2 C.3 D.4【解题思路】由材料中针茅的生长习性可知,针茅应分布于山地草原带。结合所学可知,1(基带)应为温带荒漠带,2应为山地草原带,3应为亚高山草甸带,4应为高山草甸带,B正确。7.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针茅年净生产量(净生产量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减去消耗后的有机物质量)的变化是(C)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解题思路】由于针茅具有耐牲畜践踏、再生性强的特点,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针茅的覆盖率在短期内会增加,其他草类会减少,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草原生态系统恶化,最终导致草场退化,针茅的覆盖率降低。结合净生产量的概念可知,针茅净生产量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2023南京一模]下图为我国某一区域三座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三座山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A)A.甲、乙、丙B.丙、乙、甲C.甲、丙、乙D.乙、甲、丙【解题思路】图示三座山峰中,甲山峰的针阔叶混交林分布海拔最高;乙山峰的针阔叶混交林分布海拔次之;丙山峰的针阔叶混交林(蒙古栎为落叶阔叶树,兴安落叶松为针叶树)分布海拔最低。根据山地某一垂直自然带(如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呈现随纬度增加海拔降低的规律可判断,三座山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甲、乙、丙,故选A。9.推测偃松的植被特征为(C)A.树干粗壮B.冬季落叶C.枝干匍匐D.叶面较宽【解题思路】图示三座山峰的偃松林皆分布在山顶附近,山顶附近气温较低、热量条件差,植物生长缓慢,不会有粗壮的树干,A错误;偃松冬季并不落叶,B错误;山顶风力较大,植物为适应强风环境而出现枝干匍匐地面生长的现象,C正确;松树为针叶树,不会有较宽叶面,D错误。考点3地方性分异规律[生活情境/2024河北秦皇岛摸底]廷吉尔绿洲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北边缘,属于河谷绿洲,由发源于阿特拉斯山的托德拉河滋养。登上廷吉尔西北高地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廷吉尔绿洲的风光,视野尽头是无垠的戈壁荒漠(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图中聚落(C)A.屋顶陡排水好B.内部街道绿树成荫C.呈条带状分布D.房屋间距较大【解题思路】廷吉尔绿洲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北边缘,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屋顶坡缓或为平顶,A错误;廷吉尔绿洲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极其珍贵,内部街道绿树成荫会消耗大量水资源,B错误;廷吉尔绿洲属于河谷绿洲,受水源制约,聚落主要沿着河流两岸发展,应呈条带状分布,C正确;当地位于沙漠中的绿洲地区,适合生存的土地有限,聚落分布较密集,房屋间距应较小,D错误。故选C。2.图示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题思路】该绿洲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北边缘,由于托德拉河流经该地区,为该地区带来了水源,从而形成带状绿洲,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2024江苏扬州调研]我国东南地区湿润环境下的丹霞地貌区海拔为300—400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山体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四壁陡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山峰和被悬崖围闭的沟谷。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和某山块植被生长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堡状山块阴坡和阳坡同一环带的植被覆盖情况可能为(D)A.阳坡光照条件比阴坡好,植被较茂密B.阳坡降水比阴坡少,植被较稀疏C.阴坡光照条件比阳坡差,植被较稀疏D.阴坡水分条件比阳坡好,植被较茂密【解题思路】堡状山块山顶较平缓,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山顶中间部位土层较厚,越往边缘土层越薄,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减小。土壤和水分条件的变化,使植被在山顶边缘呈环状分布。堡状山块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小,因而植被稀疏,A错误;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阳坡好,植被相对茂密,C错误、D正确;山顶附近不同坡向降水差异不大,B错误。选D。4.图中从甲到乙植被类型的变化反映了(A)A.地方性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甲位于被悬崖围闭的沟谷,乙位于堡状山块的山顶,该地丹霞地貌区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从甲到乙植被的垂直地域分异并不明显,排除C。山顶不同部位由于土壤和水分条件存在差异,植被呈环状分布;被悬崖围闭的沟谷,水热条件、土壤肥力等较好,发育典型地带性植被,从甲到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A正确,排除B、D。选A。5.[2023河北邯郸一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南美洲西北部,境内某山地2000m以下的自然植被在东坡和西坡从山麓到山顶大致呈水平状态依次更替,2000m以上东坡和西坡植被分布有所差异。如图示意哥伦比亚赤道附近某山地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布,图中山地顶部有降雪现象,但没有永久性冰雪带。(1)简析西坡林线(高山森林分布上限)高于东坡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西坡处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太阳辐射强,地温、气温高,森林带上延;(3分)东坡处于迎风坡,降水量大,太阳辐射较弱,地温、气温较低。(3分)【解题思路】具体分析如下:(2)该山地山顶有降雪现象,但没有雪线分布,请说明原因。(4分)【参考答案】冬季山顶附近气温低于0℃,有降雪现象;(2分)夏季山顶最低气温高于0℃,积雪融化,难以形成永久积雪带。(2分)【解题思路】本题适合用“执果索因”的思路分析:该山地山顶有降雪现象→说明气温较低,可形成固体降水;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该地没有雪线分布→说明夏季(3)指出东坡海拔1000—2000m和3500m以上的草地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参考答案】类型:1000—2000m是热带稀树草原;(1分)3500m以上是高山草甸。(1分)依据:1000—2000m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降水量较雨林有所减少;(2分)3500m以上海拔较高,气温偏低,蒸发弱,湿度较大。(2分)【解题思路】具体分析如下:综合训练[2023四川宜宾一模]下图为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调查,在该山北坡,山地草甸比山地草原植株密度更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自然带分布发生了变化,其中山地草甸带与针叶林带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据此完成1—3题。1.在该山北坡,山地草甸比山地草原植株密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D)A.蒸发量更大 B.热量条件更好C.昼夜温差更大 D.水分条件更好【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到天山北坡山腰处降水量明显更大,北坡山腰附近有针叶林带分布;天山北坡位于山地迎风坡,其山腰处降水比山麓更多,水分条件更好,其植株密度较大,D正确。2.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山山地草甸带(A)A.上下界线整体上升B.上下界线整体下降C.上界上升,下界下降D.上界下降,下界上升【解题思路】植被带界线受山地气温影响显著,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草甸带之下的草原带或针叶林带,其界线会向上移动,故山地草甸带的下界会向上移动,B、C错误。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相同海拔处气温升高,山地草甸带分布上界也会上移,A正确,D错误。3.导致该山山地草甸带与针叶林带过渡带草类植株密度减小的直接原因是(C)A.风速减小B.湿度减小C.光照减少D.降水减少【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草甸带与针叶林带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主要是因为针叶林带上界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其过渡地带森林逐渐增多,随着森林植被增多,光照被大量遮挡,到达地面的阳光减少,使得草类植株密度有明显减小趋势,C正确。[角度创新/2023山东泰安二模]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巨大。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4—6题。4.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D)A.草地Ⅰ B.草地ⅡC.草地Ⅲ D.草地Ⅳ【解题思路】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因此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图中四类草地位于同一坡向,水分条件的差异取决于坡度、岩层、土壤,草地Ⅳ所在地区靠近河谷,坡度较小,土层较厚,因此土壤含水量最大,植被覆盖率最高。选D。5.图中M处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C)A.气温高,蒸发旺盛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C.坡度大,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解题思路】由上题可知,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M地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M处附近出现了荒漠区,C正确;图中M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误;图中地区年降水量都少,因此降水量少不是M处附近出现荒漠区的原因,B错误;M处的岩石与草地Ⅰ处的岩石类型一致,因此土壤并不是M处附近出现荒漠区的原因,D错误。选C。6.下列四地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是(D)A.草地ⅢB.草地Ⅳ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解题思路】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使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严重。选D。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冰雪消融影响显著。下表示意1961—2012年天山冰雪面积随海拔升高的累计退缩率。调查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