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
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
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
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
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髡,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
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畛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
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①—,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
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
椿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篁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
中慢慢沉入梦乡...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
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
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格
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
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②—?
(节选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作者:黄河浪,1941年3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
年9月定居香港)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设问、通感、拟人B.设问、排比、拟人
C.比喻、通感、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
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
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却有那么一类图形,能够骗过你的眼睛,当你发现真相
后.中科院发表研究论文,揭开了复杂的视觉错觉的.研究人员探索
了真实光流运动向错觉光流运动转化的脑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觉信息转化
机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
觉信息整合。视觉错觉,对于大脑来说却是一种真实的感知觉,它反映的是人视网膜物理
输入和大脑视皮层感知之间的不一致,是人类大脑通过复杂的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海
量神经计算而产生的。人们注视某个图片中心的黑点,(),然而事实上圆环并没有任
何物理转动。这种整体运动视觉错觉感知的强弱,与构成图形的局部细节密切相关。虽
然错觉广为人知,但它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脑神经编码机制,有待全部解开。
视觉错觉现象是好是坏?科学家认为,由于视觉错觉图形在自然界条件下极少存在,
对人们的影响,因此这种现象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它只是视觉系统基本运作方
式的本能体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茅塞顿开冰山一角莫衷一是不足挂齿
B.茅塞顿开九牛一毛莫衷一是微乎其微
C.如梦初醒九牛一毛错综复杂不足挂齿
D.如梦初醒冰山一角错综复杂微乎其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觉信息转化机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
传递的,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
B.研究人员对错觉信息转化机制的阐明,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
间传递的过程,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原理。
C.研究人员对错觉信息转化机制的阐明,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
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原理。
D.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觉信息转化机制,该机制的阐明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
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B.图片远离或靠近头部,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C.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头部靠近或远离图
片
D.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被明显感知,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电影业在几十年内完成了历史性跨越,银幕数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
电影生产大国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业一日千里的良好形势,催生和造就了一支
生气勃勃的编剧队伍。尤其21世纪以来,编剧队伍,这些新人有潜力、有
激情、有梦想,适应能力强,其创作领域游走在各类电影类型与题材之间。
但要注意到,电影剧本创作也存在一些需的问题。如,有些编剧创作一
味追求“速成”故事情节与情感的强刺激、大跌宕;有些编剧创作追求“速
成”,,悬浮于现实;有些编剧心浮气躁,缺乏独立创意,单地依靠网络流量去做''拼
盘电影”。故而在创作中出现了“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即承载的时代
内涵过轻,蕴含的思想力量过小,过于注重娱乐属性,失去了对电影创作规律的尊重,
回避深邃、追求浅白……
要直面并解决剧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应夯实剧作思想根基,鹿续中国电影创
作的优良传统。编剧作为文艺工作者,应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追求品质,
以精品奉献给人民。这是编剧的思想方向和创作方向。
A.人才辈出警醒闭门造车
B.人才济济惊醒闭门造车
C.人才济济警醒向壁虚构
D.人才辈出惊醒向壁虚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从先秦到今天史学一直连绵不断。
为什么史学能够存在几千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法国著名历史学
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勒高夫在谈到当时热议的“史学危机”问题时指出,“我
们希望继续存在和发展,静止等于死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史坛上“新史学”运动连绵不断。从19世纪
中后期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提出的“科学化历史”,到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鲁滨孙提出
的“新史学”,再到20世纪70年代勒高夫提出的“新史学”,“新史学”运动一波接
一波地出现。每一波“新史学”都认为现有史学有重大缺陷,必须改进。在中国,自
20世纪初以来,“新史学”运动也一浪接一浪。“新史学”这个口号是梁启超在1903
年第一次提出的,接下来有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兴起,以后又是新中国的“革命史
学”,到了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海峡两岸都出现了新一波的“新史学”。在21世纪,
更新的“新史学”仍然不断涌现,比如全球史、加州学派、华南学派等,体现了不同领
域的史学家希望创新的意识和努力。“新史学”之所以不断出现,是因为史学家们深有
同感:现在的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对过去的最好解释,所以必须创新。
史学的创新,包括史料、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史学和文学、哲学不同,史学研究必
须以充分、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在史料方面,今天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可以称之为“史
料革命”。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史料,在数量上是以往学者能够看到的史料的若干倍。
这些前人所不知的史料也可称为新史料。新史料的大量出现和继续大量出现,使得我们
能够看到诸多前人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面相。
要创新,就要使用新方法、新理论。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里倡导史学革命,原
因之一是中国传统史学“徒知有史学,而不知史学与他学之关系也”。因此,“新史学”
研究应当“取诸学之公理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那么,
新方法、新理论从何而来呢?一个人不可能关在房间里自己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美国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说:“一个人如果经常去了解他所在的社会或今天的全球
经济中产生的新思想,他产生新创意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反之,被隔绝起来的个人或
许能在某些时点上突然产生一些创意,但此后就少有了。经济学家兼小说家丹尼尔•笛
福用鲁滨孙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社会中获取灵感,一个人能产生的思想少得可
怜”。
史学要创新,就要摒弃封闭心态,充分利用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知识。列宁说
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真
正的创新,必须以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财富为基础。就中国经济史来看,中国过去
只有食货学,没有经济史学。中国经济史学是1903年以后才有的,由海外引入。只有
把握国际经济史学的主流学术,才能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学术资源。应当强调的是,
国际经济史学的主流学术并非一成不变。一方面,它具有西方渊源与西方背景;另一方
面,它在长期发展中也在不断科学化,这一科学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超越西方局限的过
程。可见,国际主流学术往往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态度是充分汲取其合理部分,同时对
其不合理部分加以改进。
(摘编自《创新是史学发展的主旋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史学能不断发展,原因在于学者借鉴了西方的史学研究,并敢于质疑现有的史
学。
B.新史料的出现可以打破人们对历史的固定看法,还原历史真相,这是史学创新的前
提。
C.传统史学忽略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但梁启超认为研究学科间关系是史学研究的关键。
D.国际经济史学的主流学术具有西方局限,虽在发展中不断科学化,但仍需辩证看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介绍中西方“新史学”的发展,同时也点明了“新史学”运动不断出现
的原因在于史学家具有创新意识。
B.本文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首段引用勒高夫的话为“新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
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
C.文章从史学与它学的关系和了解社会以及社会上产生的新思想等角度,论述了创新
时使用的新方法、新理论的来源。
D.文章先从中西方“新史学”运动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创新之于史学的必要性,然后再
论述史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长期存在、“新史学”不断出现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史学的生命力已成共识。
B.史学家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且可以为之不断努力,这能够促进未来新史学运动的发展。
C.史学如果要想创新,需要史学家关注新的史料,运用新的理论,并摒弃封闭的心态。
D.传统史学家拒绝接受国际史学影响,导致中国1903年前只有食货学而没有经济史
学。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史将军。二首(其二)
杜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涅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涅:
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用“盖燕赵”衬托出史将军的豪壮之气;“耽
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
B.诗歌虚实结合,“五百步”、“八十斤”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展示史将军的用力。
C.第三联通过对往事的感叹怀古伤今,表达了史将军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愿。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史将军的豪壮气概和高超的武艺的赞扬之情,以及希望朝廷重用
像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6.下面是某校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
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
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
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
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
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
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
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
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
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
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
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
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
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
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
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
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
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
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
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
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
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
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
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
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
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
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
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
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
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
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
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
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
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气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
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
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
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
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
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
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
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
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
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
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
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
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
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
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
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
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
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
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
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
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
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矶石的甬道上,①,
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
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
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球。以
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歌么?是感着芳春的
困倦么?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
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
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
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②,也用眼,鼻吗,
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
由歌独自唱着,听看,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反问借代B.拟人借代反复
C.比喻拟人排比D.排比设问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外田亩不时送来新插的秧的清新的气息、少壮的
麦的清新的气息,沼泽里也不时送来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息。”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8个字。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
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
堂”
O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杆、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
石“扑啮”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
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4、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
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
的陌生客。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
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
城市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3小时,
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他妈的……”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纳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
操、刮擦、焦灼、噪音、污……整个一皱眉和不断骂娘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
殊的荣誉和尊严。
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
口,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堑,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
涉了几公里,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篇《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
人...”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
不挪步都难,会觉得呆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
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
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被、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
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
那些威风凛凛的速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天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
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
栏目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
神足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
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
经元,不治百病才怪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
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咫尺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人手,反思城市发展带
来的问题,由表及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C.文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打张的态势;
“威风凛凛”形容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
D.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
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2.综合全文,作者认为“丢失的脚步”是怎样造成的?
3.文中倒数第三段画线句中“失足”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太祖即住,领归德军节度。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中军进
讨,破筠众于长平,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李重进反扬州,以守信为行营都部署兼
知扬州行府事。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
帝亟赴之,果克其城。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
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经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日:“今天
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
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日:“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
日:“人生购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
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口:“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
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能宫就第,赏秀甚厚。太平兴国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尚书
令,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史万。尤信奉释氏,在西
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
子保兴,以两补供奉官。至道二年,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
人衔枚夜击,歼之,贼又为方阵来拒。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易骑奋
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成平二年,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
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保兴目:"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
以家财偿之。”夏人退,真宗贷而不问。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B.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C.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D.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军是古代“三军”之一,往往由精壮的士兵组成,因战斗力更强而担任先头部队
的重任。
B.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
拜别等。
C.散官是封建社会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苏轼被贬的“黄州团练副史”即非职事官
的散官。
D.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职、功劳而得推恩赐官爵;“荫补”即以“荫”
而得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守信虑事周密,深得信任。太祖亲征李重进时,停宿在扬州附近,他奏明扬州城
朝夕即可攻破的形势,太祖亲临后,军队果然取胜。
B.石守信能征善战,为人贪财。他早年跟从太祖征讨叛军,屡建战功;担任地方官期
间,他专门在西京修建佛寺,借机聚敛了大量财产。
C.石守信为人机敏,深识时务。太祖以杯酒释兵权,他顺应皇帝心愿,避开政治争端,
最终全身远祸,安享富贵,获得美谥而荣于身后。
D.石保兴做事勇决,善于机变。他作战有法,奋不顾身;又在西夏人进犯而他来不及
等到朝廷答复的情况下,分发国库的钱以激励战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
(2)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易骑奋呼,且行且斗。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隆庆初,进右
中允,直攀筵,寻迁左谕德。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善
谈兵。四维,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耀翰林学
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拱益才四
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期上颇有疾之者。御史部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
大商专利,指四维、崇古为势要,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四维奏辨,因乞去。拱力护
之,温诏慰留焉。
初,赵贞吉去位,拱欲援四维入阳,而殷士僚黄缘得之,诸人遂相构。及御史赵应
龙劾士傀,上像未去,言路复有劾四维者。四维已进左侍郎,不得已引去,无何士傀亦
去。东宫出闺,召四维充侍班官。给事中曹大望言四维贿拱得召,四维驰疏辨,求罢。
帝不许,趣入朝。未至而穆宗期,拱罢政,张居正当国,复移疾归。
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武清伯李伟,慈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
为援。万历二年,复召掌唐事府。明年三月,居正请增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
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回烈
蔑如也。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居正卒,四维
始当国。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初,四维曲事居正,积不能堪,拟旨不尽如居正意,居正亦渐恶之。既得政,知中
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于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为居正所沉抑者。虽未即尽登用,
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
寻以父丧归。服将阕,卒。赠太师,谥文毅。
(选自《明史•张四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
不决/
B.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
不决/
C.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
不决/
D.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
不决/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无醺的一项是
A.张四维熟悉边防事务。他的边防事务知识是从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的同
乡杨博和舅舅王崇古那里学习得来的。
B.张四维明了时事,深得高拱器重。高拱掌管吏部,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他也与
高拱勾结,使通贡事成,更得高拱认可。
C.张四维能够直面指责。面对给事中曹大金说他贿赂高拱,他上奏辩解,请求罢免官
职;皇帝催他入朝,可是他却因病回乡。
D.张四维能屈能伸。与张居正关系不好,却在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谨
慎地侍奉、追随张居正,以图拜官晋爵。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明、清沿袭此制,也作
经筵官的省称。
B.阁,一般指类似楼房的建筑物,文中是内阁的简称,内阁在我国明代、清代是最高
官署。
C.崩,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在本文中是指帝王去世。
D.同列,指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同的人;犹“同僚”。其在文中指同等
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
(2)既得政,知中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
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1.A
2.“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把动作表现得轻柔,
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表现出音韵美。
3.①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关键信息为月亮)②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关键信息
为思念、游子,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要能够区分。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
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问后自答,运用了设问修辞。“只是默默地
张开温柔的翅膀”把榕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修辞。“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
下来”运用了通感修辞,“清香”是嗅觉感受,“洒”是视觉感受。“如水的月华”把
“月华”比成“水”,运用了比喻修辞。
故选A。
2.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语言效果,需从修辞、句式、
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
“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
摇篮曲”和原句“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比较,题干句少了“悄悄”“轻轻”“静
静”“慢慢”这些叠词,叠词能增强音韵美。“悄悄”“轻轻”给人以轻柔感,“静
静”“慢慢”给人以静谧感。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
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由“如水的月华”可以推知,①应填写“要是有月亮的夜晚”等内容。由“遥远的异
乡”“像慈母一样”和问号,可知,②应填写的关键信息为思念、游子,具体可填写“思
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
【点睛】
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
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
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
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2、1.D
2.C
3.A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
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如梦初醒: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
过来。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语境指从错觉中醒悟,应选“如梦初醒”。冰
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
部分。据语境“揭开”“复杂”,应选“冰山一角”。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
复杂。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语境没有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之意,应选“错
综复杂”。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语境无不值得一
提之意,应选“微乎其微”。故选D。
2.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
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搭配不当,第一个
分句的主语是“研究人员”“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的主语应是“机制”;
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去“过程”和“原理”;D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原理”。
故选C。
3.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
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
选取。B项,前一句主语与前文的主语“人们”不一致;C项,“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与下文衔接不紧密;D项,前一句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后一句与下文衔接不紧密。故选
A。
3、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
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
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
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
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
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
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人才辈出: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此空
后是“这些新人”,“人才辈出”更恰当。
第二组,警醒:①睡眠时易醒、睡不熟。②警戒醒悟。③使警戒醒悟。惊醒:①受惊动
而醒来。②睡眠时容易醒来。画线处很显然是要求创作者要注意警戒醒悟,填入“警
醒”。
第三组,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向壁虚构:对着
墙壁,凭空想象,指不根据事实而捏造。根据前后文可知,语段表达的是不管客观实际,
没有强调“捏造”,“闭门造车”更合适。
故选A。
【点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
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4,1.D
2.B
3.D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
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中国史学能不断发展,原因在于学者借鉴了西方的史学研究”错误,第一段“史
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从先秦到今天史学一直连绵不断。为什
么史学能够存在几千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可知在于它是不断创
新的。
B项,”新史料的出现……这是史学创新的前提”错误,第二段“新史料的大量出现
和继续大量出现,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诸多前人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面相”,可知这是史学
创新的前提,没有依据。
C项,“但梁启超认为研究学科间关系是史学研究的关键”错误,第三段“梁启超在
《新史学》一文里倡导史学革命,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史学'徒知有史学,而不知史学
与他学之关系也'。因此,'新史学'研究应当'取诸学之公理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
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可知“关键”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错误,第一段“我们希望继续
存在和发展,静止等于死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可知不是
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是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
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
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项,“传统史学家拒绝接受国际史学影响,导致……”错误,最后一段“史学要创新,
就要摒弃封闭心态,充分利用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知识”“真正的创新,必须以人
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财富为基础。就中国经济史来看,中国过去只有食货学,没有经
济史学。中国经济史学是1903年以后才有的,由海外引入”,可知“拒绝接受国际史
学影响”错误,无中生有。
故选D。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
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
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
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
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
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5、1.C
2.先用衬托的手法,用慷慨的燕赵之士,衬托史将军的豪迈壮气,威风凛凛。然后用
正面描写的手法,写史将军弯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所用的长戟重达八十斤,突出他
武艺的高超。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表
达了史将军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愿”错,第三联的意思是河涅已被吐蕃占领,不属于大唐
了,那是安史之乱留下的后果,联系下联“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借汉武帝武台
召李陵受命的典故,来感叹不知何时才会有君主召见史将军,将兵符授予他,让他来收
复失地,可知是表达作者希望朝廷重用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
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
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诗
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首联中“盖”的意思是“盖过,超过",结合注释“古
称燕赵多慷慨之士”,“盖燕赵”运用比较的手法,以慷慨的燕赵之士来衬托史将军的
豪壮英武形象,“耽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颔联运用正面描写的手
法,用他使用的兵器来写史将军的孔武有力,“弯弧”意思是“拉弓”,拉弓射箭可达
五百步之远和使用的“长戟八十斤”都展示了史将军的勇力及武艺高强。
【点睛】
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的题目,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
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6、个人先提交申请,经班委会审核通过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后,个人撰写材
料,经班主任审核、个人修改合格后上报学校,班委会审核和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
者,自动淘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
是某校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然后把握箭头的指向,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最后按照顺序拟写即可。这是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首先是学生个人提交申请,
接着班委会审核,这一环节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通过即淘汰,一种是通过,然后由
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的淘汰,通过的学生就要撰写材料,由班主任审核这些材料,
合格的话即上报学校,如不合格就要重新撰写材料。
【点睛】
流程图做题方法: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
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
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
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
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
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7、1.C
2.C
3.A
4.运用举例论证。如“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
致不足”。
运用比喻论证。把“文学性”比作“杂草”。生动形象论述了“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
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的,引出后面的需要“变革意识”。
5.不合理。(1)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
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2)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
(3)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4)科幻小
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错误。结合”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
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
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
异有余,细致不足”分析,“无暇”错误。
B项,“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错误。结合“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
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
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分析,“较为随意”
错误。
D项,“不同于”错误。结合”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科幻小
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
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等分析,两者有相同之处。
故选C。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错误。结合“可见,科幻小
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
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分析,原文并没有把两者进行比
较。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问的是“下
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分析选项内容。结合“为什么有
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
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
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
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科幻小说的特
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
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等分析,材料二主要论述“科幻小说是
否欠缺文学性”
A项,“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能够佐证观点。
B项,强调科技的作用。不能够佐证观点。
C项,主要讲作家的创作。不能够佐证观点。
D项,现代科幻文学特点。不能够佐证观点。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
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需要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找出论证方法,
然后分析效果等。结合“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即便是《三体》,在人
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
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等分析,运用举例论证,使论证更
形象。结合“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分析,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写出了文学史中的
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引出后面“在科幻作品
面前,不能把文学性固化”。
5.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
干要求,如本题“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此类试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结合“科幻小说描绘幻
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
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每一部科幻小说
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
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
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科幻小说
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
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等分析概括。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
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
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
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
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
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
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8、1.C
2.①从表达上看,原文显得简练。②从句意上看,原文表现出三种事物的气息融合在一
起的情形,这种情形更符合音乐的旋律和谐相融的特点。
3.①经了那细雨②我用耳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喻、比拟(拟
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
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
述增强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
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拟人,“黯然”拟人的情态;“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
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比喻,把“微风”比作“爱人的鼻息”;“恬静的
红,冷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排比,写颜色,句式一致。语段没有运用借代、反复的
修辞手法,语段中的两个问句是疑问句,不是设问句,也不是反问句。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
并把握特征;然后结合语境,找好切入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
主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可以看是否运
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
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
以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首先可以比较语言,从语言表达上看,原文语言更加简练,表述更加清楚。接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习题及答案》课件
- 药物治疗颈外动脉闭塞长期效果-洞察分析
- 线下体验式营销升级-洞察分析
- 水污染生物降解机制-洞察分析
- 虚拟农场规划与管理-洞察分析
- 心脏扩大康复训练策略-洞察分析
- 先进制造技术在航空应用-洞察分析
- 脱硫自动化控制-洞察分析
- 《v消费者市场分析》课件
- 糖果巧克力市场趋势分析-洞察分析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历年真题】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会计学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
- 2024年陕西西安自贸港投资集团及下属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60Si2Mn汽车板簧热处理工艺设计
- 杭州学军中学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教师版)
- 工程造价审核报告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件
- 创新管理出亮点安全生产见成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