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NNOVATIVEDESIGN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INNOVATIVEDESIGN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标要求】1.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状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定位】课前·预习案课堂·研学案速检速测课后·检测案学习任务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学习任务二边防压力、财政危机与王安石变法学习任务三南宋的偏安主题一北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主题二王安石变法目录课前·预习案1【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史实。1.背景 (1)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结束了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学习任务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五代十国2.措施控制地方①中央派_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文官转运司禁军通判文官

分散权力

中央

①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增设__________为副相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①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______,与知州彼此制约崇文抑武①罢免宿将兵权,用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参知政事3.影响 (1)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助学助考1.误区警示——宋代“中书门下”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2.概念阐释——转运司转运司亦称“转运使司”,官署名。宋代诸道(路)皆置,均调一道(路)租税以供国用,以转运使、副使主其事。兼分巡所部,监察官吏。3.概念阐释——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三衙在相互制约的同时,又与掌握调兵权的枢密院相互牵制。4.概念阐释——崇文抑武崇文抑武是宋朝建立后的方针,是统治者反思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结果。崇文抑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宋代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全面繁荣,但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活动1】

阅读教材第二目,梳理宋初面临的社会问题。1.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学习任务二边防压力、财政危机与王安石变法战争辽占领____________,北宋发动两次北伐,均告惨败和议①签订:辽军大举南下,双方签订协议②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_____”燕云十六州岁币(2)宋夏关系①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②内容: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岁赐2.财政危机(1)原因①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②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③“岁币”“岁赐”的压力。(2)后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三目,梳理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史实。1.庆历新政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概况宋仁宗时,大臣________发起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结果新政触犯了__________的既得利益,归于失败范仲淹官僚集团2.王安石变法(1)背景: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目的:__________。(3)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宋神宗富国强兵(4)内容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__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________,取代募兵制农业贷款征兵制(5)评价积极性达到了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极性①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②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富国►微思考1.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曾经多次向少数民族政权缴纳“岁币”“岁赐”。(摘自教材P54)北宋“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有什么影响?

提示

一方面,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南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加剧了财政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辽和西夏对北宋的威胁。2.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认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摘自教材P54)这说明北宋实行募兵制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

提示

目的: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

后果: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

助学助考1.知识拓展——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五代后晋建立者石敬瑭为答谢契丹出兵帮助其推翻后唐而割让的土地。包括幽州、蓟州、云州等十六个州在内的地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和北京市。2.特别提醒——认识宋代民族关系(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战是支流,和是主流,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的交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交融。3.知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中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侧重点是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兼并。主要调节政府(国家)、地主(商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4.易错提醒——“富国”与“富民”“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5.特别提醒——王安石变法的实质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认识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__”。(2)北宋康王______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学习任务三南宋的偏安靖康之变赵构2.绍兴和议(1141年) (1)背景: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________”抗金战绩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 (2)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________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 (3)结果:宋金之间继续维持__________的局面。岳家军大散关岁贡南北对峙►微思考阅读教材P56“学习聚焦”: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为什么还能维持较长时间?提示名将方面:有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地理方面:有长江作天险,金军不善水战;义军方面:面对亡国之痛,各地义军突起;蒙古方面:成为金朝大患。

助学助考1.知识拓展——“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数千人北返,并掠走库藏金银和大量文物珍宝,北宋灭亡,因宋钦宗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变”。2.特别提醒——正确认识南宋和金的战争的性质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不是反击外来侵略,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而没有侵略和反侵略之分。课堂·研学案2重点难点1.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主题一北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任务1历史解释——宋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史料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研讨交流】赵普“劝上革去其弊”的“弊”指什么?如何解决这一弊端?【成果展示】弊端:藩镇割据之祸。解决: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设通判和转运司管理地方监察和财政事务。任务2史料实证——北宋加强君主专制史料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同“管”)库,悉隶三司。——[元]脱脱《宋史·职官志一》【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分析其突出特点。【成果展示】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特点:分化事权;职权分离。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守内虚外:宋朝吸取唐朝外重内轻造成藩镇割据的教训,制定了守内虚外的国家战略,重点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这导致了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2)强干弱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宋朝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大规模削弱地方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虽然防止了割据势力的出现,但也造成了地方实力衰弱,不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卫。(3)分化事权:宋朝普遍分化军权、相权、地方权力,使其互相牵制,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分权过细,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风气,官员过多过滥,造成财政危机。(4)崇文抑武:这是两宋的基本方针,一方面,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使宋朝的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军事人才受到打压,不利于宋朝进行防御战争。主题二王安石变法任务1历史解释——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史料

(宋)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夷狄耗蠹中国,县官之费,数倍昔时,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归纳北宋“上下始困于财”的原因。所谓的“夷狄耗蠹中国”主要表现是什么?【成果展示】原因:养兵和养官的费用巨大;寺院道观的侵蚀;向少数民族政权交纳的“岁币”以及百姓的“纵侈”等。表现:北宋与辽、西夏长期战争,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和西夏“岁赐”。任务2唯物史观——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史料一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宋]司马光《传家集》史料二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宋]刘挚《忠肃集》【研讨交流】史料一、二反映王安石变法的哪些缺陷?两段史料中哪句体现了“夸大之处”?【成果展示】缺陷:变法力度过大,牵涉范围过广,推行操之过急,引起各阶层的骚动不安。夸大之处:“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推行的。(2)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3)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4)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5)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统治局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速检速测B1.(2022·北京第二次学业水平考试,8)鉴于唐末五代“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少)”,北宋统治者为保证各地赋税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

)A.用文官担任枢密使B.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D.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2.(2022年7月新疆学业水平考试,8)“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实施这一举措的朝代是(

)A.西汉

B.东晋

C.南唐

D.北宋D3.(2022年7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6)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宋政治(

)

A.因循守旧

B.崇文抑武 C.君权削弱

D.机构分散B4.(2022·湖北省学业水平考试,5)北宋初年,朝廷设三司编定“会计录”“总括邦计,量入为出”,并设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这一措施旨在(

)A.扩大地方权力

B.推进民族交融C.提升文官地位

D.加强财政管理D5.(2023·浙江7月学考,3)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在这一压力下,宋神宗(

)A.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 B.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C.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D.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神宗对北方民族政权的威胁深感忧虑,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以增强北宋的国力,故选B项;范仲淹“庆历新政”时期的皇帝为宋仁宗,排除A项;两税法实施于780年,皇帝为唐德宗,排除C项;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无法制约北方辽、西夏,排除D项。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5“学思之窗”改编)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境说:“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措施杂多操之过急

B.触犯权贵遭遇抵制 C.内容彻底推进迅猛

D.声援者众执行者寡A解析据题干“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及所学可知,批评王安石变法力度过大,牵涉范围过广,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骚动不安。体现出头绪过多,操之过急,A项正确;材料反映变法措施过杂,操之过急,而不是反映触动权贵利益,排除B项;材料反映变法措施杂多,而不是变法措施彻底,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支持变法的人多少,排除D项。故选A项。课后·检测案3A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A组基础巩固练题组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宋人陈亮认为:“艺祖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这体现出宋初的治国方针为(

)

A.崇文抑武,以文治国

B.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C.削弱地方,分化事权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解析由材料“艺祖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可知,宋初的治国方针为崇文抑武、以文治国,即抑制武将,重视文官,A项正确;“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汉初的治国政策,排除B项;“削弱地方,分化事权”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分化事权”的具体措施,排除C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宋朝的军事管理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D2.(2024·广西名校联盟高一期中)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各知府公事须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此诏书旨在(

)

A.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B.削弱州府权力 C.把财政权收归中央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通判是宋代在地方设置的监督知州的官员,职责是防止地方官员专权,“各知府公事须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目的是防止地方专权,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宋朝为了防止武将干政而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派文官担任地方官员。诏书涉及知州和通判的关系,未涉及武将权限,排除A项;设通判主要是为了监督知州,州府的权力并没有被削弱,排除B项;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排除C项。故选D项。A3.(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宋代在州上设路,并设路一级监司。监司分三部分:转运司负责财赋,提点刑狱司负责司法治安,提举常平司负责赈灾救济、巡察官吏。宋代设置监司主要意在(

)A.规范地方行政

B.提高行政效率C.完善中枢机构

D.缓解财政危机解析据材料“转运司负责财赋……巡察官吏”可知,宋代设置三监司,分化路级权力,并由其分别负责司法治安、巡察管理等,这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管理,有助于规范地方官员的行政行为,故选A项;分化地方事权且新增了机构,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推诿扯皮,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监司属于路级地方机构,不是中枢机构,两者不是一个层级,排除C项;分化事权导致官员设置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冗官,并不利于缓解财政危机,排除D项。C题组2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4.(2023·湖北武汉高一期末)北宋与辽相互征战,未有结果,双方最终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该协议(

) A.北宋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地区

B.辽国开始向北宋称臣 C.为宋辽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

D.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解析通过宋辽议和,北宋获得了北部边境的安定,宋辽维持较长时间和平局面,为宋辽之间的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燕云十六州被辽占领,没有收回,排除A项;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排除B项;协议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A5.(2024·黑龙江龙东五市高一期中)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宋太祖的这一主张(

)A.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的隐患

B.旨在缓和北宋社会阶级矛盾C.体现了强干弱枝的治国思想

D.是北宋冗费问题出现的根源解析据材料“利百代者,唯养兵也”“一遇凶岁……招之去为禁兵”可知,宋太祖认为养兵可以维护王朝统治,并强调在灾荒年间招募灾民入伍,这易导致冗兵现象出现,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的隐患,故选A项;这一举措旨在维护北宋统治,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北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体现了强干弱枝的治国思想,与材料宋太祖招募灾民无关,排除C项;北宋三冗的根源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D项。B题组3王安石变法6.(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据学者统计,1070年到1076年间,除垦荒和疏浚河道外,单是水利田就有10793处,灌溉民田共360万亩,官田19万亩。出现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王安石变法的推动 C.农民人身束缚减弱

D.“庆历新政”的实施

解析

据材料“1070年到1076年间”“单是水利田就有10793处”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积极推广农田水利法,鼓励发展农田水利技术,带动了荒田开垦和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故选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才最终完成,排除A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主要体现在赋役制度的调整上,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C项;庆历新政的重点是整顿吏治,农田水利建设属于经济领域,排除D项。C7.(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之际贷款给农民;实行均输法,令发运使酌情贩运买卖物资。这些措施意在(

) A.增加赋税

B.削弱地方财政 C.广辟财源

D.节省政府开支

解析

据所学,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施行,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均输法可以降低国家支出,减轻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民众生活,由此可见,这些措施意在广辟财源,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C项。D题组4南宋的偏安8.(2023·广东汕头高一期中)史书记载:“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天下州府图及官吏……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材料反映的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B9.(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宋宁宗(1194—1224年在位)晚期,朝廷接受了招抚山东抗金民间武装的建议,在淮北组建了“忠义军”,不久,这支部队不但打退了十几万金军的进攻,还活捉了金军主帅,于是“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这表明当时(

)A.宋军实力得到提升

B.民间武装影响金宋对峙C.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D.金朝具有统一中国企图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民间武装组建的“忠义军”打退了十几万金军的进攻并活捉了金军主帅,民间武装把金军打怕了,使得“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这说明民间武装影响了金宋对峙,故选B项;仅凭题干中民间武装组建的“忠义军”及其相关战果,得不出“宋军实力得到提升”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排除A项;题干说的是宋廷与民间武装的合作而不是阶级矛盾激化,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民间武装对宋金对峙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10.(2024·江苏宜兴中学、泰兴中学、泰州中学高一检测)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在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并上书宋高宗:“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对宋金“讲和”的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这说明南宋初年(

) 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B.武将政治地位卑下 C.统治核心偏安江南

D.官吏任免随意性强解析宋高宗将岳飞的备战言论束之高阁,并极力打压中央政府的主战派官僚,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企图。故选C项。DB组能力提升练11.(2024·广东惠州高一期末)在宋代相可出将,但将不可入相。朝廷主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绝大部分是文官,地方也是以文官统兵,边防驻军以文官为帅,武将仅为总管。这表明当时(

)A.行政效率低下

B.文化繁荣C.文官素养较高

D.崇文抑武D12.(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仁宗朝宰相王曾笔录:“旧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自是奏御浸多,或至旰昃,啜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于今遂为定式,自鲁公始也。”据材料推知,宋代(

)

A.统治秩序稳定

B.儒家伦理强化 C.门第观念淡化

D.皇权得到加强解析据材料“旧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啜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可知,宋代宰相上朝奏事由坐改为站立,这体现了皇帝的至尊威严,皇权得到加强,故选D项。A13.(2024·河南新乡高一期中)宋朝时,县的长官称为知县或县令,知县或县令主管一方民政、司法和财政,如地方驻有军队,则兼任兵马都监或监押。知县下设县丞,为知县之下的副长官。县丞之下有主簿,主管本县出纳财物。主簿之下置县尉之官,主管阅习弓手、维持治安、巡捕盗贼等。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

A.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规范基层治理形式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解析据材料,宋朝对县级政府设置官员,这些不同级别的官员负责不同的职能领域,分化事权,为的是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故选A项;基层是指州县以下的乡村地区,材料没有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的信息,排除B、C项;宋朝地方治理分化事权,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项。A14.(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开启了国家权力向底层社会渗透的传统。保甲法在穿透宗族的屏障保障新法落实的同时,却也给个人画地为牢,最终形成一个牢不可破、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政治构造。当王安石的其他法令被否定时,保甲法留存下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和民国。该学者意在强调这种基层的结构性改造(

)A.阻碍了中国社会转型

B.强化了宗族地方作用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维护了地方社会秩序解析据材料,该学者认为保甲法使国家控制力深入基层社会,皇权通过保甲制度将其权力的触须触及每个在编人户,“最终形成一个牢不可破、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政治构造”,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故选A项;材料认为保甲法“穿透宗族的屏障”,强化了保甲法的作用,而非宗族地方作用,排除B项;保甲制属于基层治理制度,其并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而且材料本身也未论述保甲制和军队战斗力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对保甲制的批判,而非肯定,排除D项。D15.(2024·黑龙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