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文本目录必备知识夯基固本01合作共研素能提升02课时分层作业03CONTENTS课程标准学习要点1.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状况。2.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一种国策]崇文抑武。[两个重点]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三次和议]宋辽和议(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宋金和议(绍兴和议)。必备知识·夯基固本01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吸取唐后期以来_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3.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政治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设诸路_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军阀割据转运司(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①______掌军政,三司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地方①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______与知州彼此制约(3)崇文抑武目的抑制武将势力膨胀措施①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________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录取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枢密院通判枢密院4.评价(1)积极性: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消极性: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图解历史北宋防弊之政及其作用教材图片试扼要解读本目《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所体现的有关“分散机构权力”的信息。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解读:基层行政机构“县”不存在权力分割问题;统县的州级机构(大多数称为州,也有称府、军、监的)以增设通判的方式分割权力;州级机构上面的路,一共设立了四种“监司”,权力分割最为明显。知识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战争辽占领____________,北宋发动两次北伐,均告惨败和议①签订:后来辽军大举南下,双方签订协议。②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_____”燕云十六州岁币(2)宋夏关系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内容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2.财政危机(1)冗兵: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2)冗官:政府机构设置重叠,__________不断膨胀。
易混辨识宋辽以兄弟相称,宋夏以君臣相待。岁币就是每年要对辽朝进献的银、绢;岁赐是宋朝每年要向西夏赏赐的。岁赐官僚队伍教材史识根据本目“历史纵横”可知,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认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这说明北宋实行募兵制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目的: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后果: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巨大,财政负担沉重。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1.庆历新政(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概括:宋仁宗在位时,大臣______发起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3)结果: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2.王安石变法(1)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目的:_________。(3)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范仲淹富国强兵(4)内容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__________、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______,取代募兵制(5)评价积极性达到了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极性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农业贷款征兵制富国知识点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______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绍兴和议背景①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②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标志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1127岁贡(3)宋金对峙: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教材史料“学思之窗”中司马光和刘挚对王安石变法开始后情景的描述,这反映了两者有何相同的认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都认为王安石变法涉及面过广,头绪过多,且操之过急。概念阐释“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等岳飞抗金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民间故事中,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害怕武将拥有兵权威胁统治以及主动向金求和的史实,另一方面反映人民对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的推崇。合作共研·素能提升02探究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中枢机构的设置材料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摘编自[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示:特点:沿袭唐末五代制度;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文武之事,号称“二府”。影响: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枢密使掌武事,宰相掌文事,互相牵制和依赖有利于政治的稳定。2.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后部分将领回家休养,对节度使“收其精兵,制其钱谷”,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提示:措施:解除武将兵权;收回地方上的兵权、财权;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路一级监察机构;设置通判监督地方;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特点影响崇文抑武,文人治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的低下增设官职或机构,分散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但影响了行政效率和政治风气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镇守地方,但导致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边疆战事中屡败的重要原因1.观察下面“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守内虚外
B.重文轻武C.中央集权 D.积贫积弱C
[根据“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是路的下属机构,分化了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路之下的府州军监的长官由知州担任,又设通判监督知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地方的这一设计旨在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北宋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北宋政府采取措施打压武将,重用文臣,排除;北宋统治积贫积弱,但是不能通过材料直接得出此认识,排除D项。]2.为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地方擅赋自赡的旧格局,北宋设置(
)A.三司专掌财政 B.转运使督集财富C.通判监督知州 D.文官出任枢密使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一系列措施,财政方面,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B项正确;三司是中央官制,不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设通判监督知州是行政方面的措施,不是财政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文官出任枢密使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探究点二北宋中期的危机与王安石变法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材料
(宋)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夷狄耗蠹中国,县官之费,数倍昔时,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摘编自[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根据材料归纳北宋“上下始困于财”的原因。所谓的“夷狄耗蠹中国”主要表现是什么?提示:原因:养兵和养官的费用巨大;寺院道观的侵蚀;向少数民族政权交纳的“岁币”以及百姓的“纵侈”等。表现:北宋与辽夏长期战争,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和西夏“岁赐”。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1)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到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北宋“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积弱”局面。(3)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4)改革派和保守派争执不休,引发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2.王安石变法材料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摘编自[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提示: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推行的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统治局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3.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官吏“十倍于国初”。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每年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嵌入式开发中的团队协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语言实战试题及答案合集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1讲细胞膜和细胞核教学案新人教版
- 解除保姆雇佣合同协议书
- 2025年计算机ACCESS自我提升计划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30给予树教案2鲁教版1
- 计算机四级考试的备考要点试题及答案
- 屋顶水箱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苏教版
- C语言函数与模块化编程试题及答案
- 积分制管理的实施方案及细则
- 正定古建筑-隆兴寺
- 走进物理-基础物理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
- 三菱电梯型号缩写简称
- 2024年版-生产作业指导书SOP模板
- 历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
- 宠物殡葬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题
- 飞花令“水”的诗句100首含“水”字的诗句大全
- 门诊常见眼科病
- 保育师中级培训课件资源
- 教学机房规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