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

(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

上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4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9小题6分,10小题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物眼(zha)黄孽(yun)海石Qie)山岛竦甲(shi)

B.着落(zhao)粗犷(kuang)莓临(11)秋风萧替(se)

C.澄清(cheng)零弄(mai)露馅(lu)呼朋引伴(fu)

D.伦敦(dun)棱镜(leng)诱惑(hud)披葺戴笠(su6)

【答案】1)

【解析】

A项中,“黄晕”的“晕”应读为“yUn”;“山岛竦峙”的“峙”应读为“zhi”。B项中,

“着落”的“着”应读为“zhu6”;“粗犷”的“犷”应读为“gu白ng”。C项中,“露馅”的

“露”应读为“I6u”“呼朋引伴”的“呼”应读为“hU”。D项没有注音错误。故答案选I)。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苍海烘托丰茂花枝召展

B片晶蓝宛转宽敞水何淡淡

C.碣石稀疏天崖红波涌起

D枯藤镶上蓝天津津有味

【答案】I)

【解析】

在A项中,“苍海”的“苍”应写作“沧”,“沧”是暗绿色,“苍”指的是深青色或深绿

色,如苍翠:“花枝召展”的“召”应写作“招工在B项中,“摇蓝”的“蓝”应写作“篮”;

“水何淡淡”的“淡”应写作“澹”。在C项中,“天崖”的“崖”应写作“涯”,“涯”的本

义指水边,泛指边际,而“崖”与山有关,如山崖、悬崖;“红波涌起”的“红”应写作“洪”,

“洪波”是“大波浪”,不是“红色的波浪”。D项中没有书写错误,故答案选D。

3.下面各组中的句子与课文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胀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

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

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案】C

【解析】

A项中的“胀起来”应为“涨起来”;B项中“桃树”,“杏树”,“梨树”之间是词语的

并列,应为顿号;D项中“说”字后面应为冒号。C项与原文一致,故答案选C。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丰收时节,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田野一片碧绿,农民伯伯正在田里辛勤地收割。

B.语文老师王小丫是我们初一(2)班的班主任。她要求我们今后要将语文作业中出现

的不正确的错别字单独抄录在一个"语文错题本”中。

C.新学期到了,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满怀希望地来到新的学校。

D.在学校举行的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文娱表演会上,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在舞台

上响起。

【答案】C

【解析】

A项所述不合事理,稻子成熟时田野是一片金黄色而不是一片碧绿。B项语义重复,“错

别字”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字,可删去“不正确的”;D项中搭配不当,”悦耳的歌声”可以

在舞台上响起,但“优美的舞蹈”不能响起,可删去句中的“和优美的舞蹈。”C项没有语

病,故答案选C。

5.按照春夏秋冬的的顺序对下面的图片进行排序,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②④

A.(2X3XWB.0W®

c.D.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四季的雨”的特点的观察。从图①的落叶可知为秋天的雨,从图

③的雨势可知为夏雨,从图④中树叶上的雨滴和斜飘的雨线可知为春之细雨。①③④项确定

后可知2为冬雨。

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答案】C

【解析】

A、B、D项为拟人,C项为比喻,没有拟人。注意拟人与比喻的区别,拟人要有人的行

为、思想、情态。

7.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春》一文的“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

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冬天的济南

“可真算得上是个宝地”这一结论。

C.《雨的四季》一文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观沧海》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到此,幸运极了,我用此歌表达我的志向”。

这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A项中“春花图”的顺序应在“春风图”之前;B项中《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是通

过对比得出结论;D项中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正文内

容没有直接联系;C项的分析、理解完全正确。故答案选C。

3.结合课文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乂2分)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略带贬义。】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气里酝酿。

【酝酿: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

出来了。

【贮蓄:储存、积蓄」

D.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景的蓝水晶。【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答案】A

【解析】

A项中,“卖弄”在句子中属于贬义褒用,生动地再现鸟儿在春风中尽情歌唱的欢乐情

景。

9.课文生字书写集课文内容识记填空。(6分)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dsh舒()的冬天,

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舒活舒活筋骨,dousoudousdu()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③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in()了。

【答案】

慈善;抖擞抖擞;吝啬。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字词字形的书写。这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应重点

掌握。

⑵课文内容识记填空。(3分,每小题1分。)

①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

切同情与牵挂的名句是:。

②《次北固山下》写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句子是:

③盼望着,盼望着,,o(朱

自清《春》)

【答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东风来了,春天

的脚步近了。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注意不能漏写、错写,顺序不也能写错。

10.综合性学习。(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昔日高高在上的手机成为了寻常百姓的平常

之物。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那就是上学带手机。在校园里也有一句比

较时髦的话,它就是:有事Call我。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常常拥有好几部手机。那么,

作为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上学呢?

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其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问题:中学生带手机上学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原因: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归纳及原因分析。

⑵你认为作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为什么?试从两个方面简要说明。(2分)

【答案】

示例一:不应该带手机上学;原因:T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沉迷于游戏之中;②

学生容易通过手机进行交友聊天,分散学习经历;3学生之间容易形成攀比心理等。

示例二:可以带手机上学;原因:①带手机上学与影响学习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带手机上学,可以方便学生与家长的及时交流;③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很方便地查阅学习资

料。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用事实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技能。学生任选一种观

点,只要其理由能够支撑观点,答出两条理由即可给分。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春

朱自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

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

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

默着。

【乙】雨的四季

刘湛秋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

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

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

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

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

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

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11.两段短文描写的都是春天的雨,其中,【甲】段短文中春雨的特点

7E,

【乙】段短文中春雨的特点是o(2分)

【答案】

(1)密、亮、细;润泽、清新。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春雨特点的细致把握。

12.与“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一句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看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

收看。

C.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答案】B

【解析】

A项是记叙,B项描写,C项是议论、抒情,D项是抒情,B项的表达方式与题干相同,

故答案选B。

13.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是这两篇课文一个相同的特点,下面的选项中,与“呼

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一句描写角度相同的一项

是()(3分)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B.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气里酝酿。

【答案】D

【解析】

题干是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雨,A项是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春花,B项是想象,

C项是从触觉的角度描写春风,D项和题干一样,都是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春雨,故答案选D。

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①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②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答案】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上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一个“逼”字,生动活

泼,富有动感。

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树木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了勃勃的

生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15.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

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4分)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串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2

分)

【答案】

①“慢慢”一词,既写出了人们走路的速度,也侧面表现了人们走路时的平和心态;句

中的“静默”一词用得最妙,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

②“闪出”指突然出现,极富动态,写出了春回大地后树叶迅速生长的情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这句话是从视觉角度侧面描

写春雨,表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慢慢走路的人与雨中静默的房屋共同营造出一种舒缓

而和平的意境。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4分)

【甲】诗题目中的“次”的含义是.文中的“乡书”指的是;

【乙】词中的“天净沙”是,词中的“断肠人”指的是0

(填人名)。

【答案】

停留,家书,词牌名,马致远(像马致远一样不能回家的游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词常识及内容的了解。

17.甲乙两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他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从情感方面看,

【甲】诗透露出的是一种,【乙】词所表达的是一

种o(2分)

【答案】

淡淡的乡愁;对家乡愁肠寸断(刻骨铭心)的思念。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把握。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18.《次北固山下》诗歌押的是韵,韵脚:

(2分)

【答案】

an,前、悬、年、边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诗歌押韵方面的基础知识。

19.用楷体将【甲】诗的颔联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答案】

书写内容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

书写的内容必须正确,学生书写其他联不能得分,书写应工整、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

20.对上面面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次北固山下》中的“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

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之意。

B.【乙】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

了游子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甲】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

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古道西风瘦马”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和长期漂泊之苦。在萧瑟、苍凉、

孤寂的气氛中,诗人怎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答案】B

【解析】

“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词人的孤独凄凉,不是表现感慨和向往。

21.下面诗歌中的情感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A

【解析】

A项诗句出自明代何景明的《竹枝词》,作者孤舟过三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

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其余三句和题干一样,都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因此,

A项与题干的意境完全不相同。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

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

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

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

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

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

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

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

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

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

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

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

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

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

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

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

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

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

“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

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

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

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

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

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

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

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

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选自1931年3月《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2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的线索是,(2

分)

【答案】

散文,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散文常识的掌握。

23.内容理解填空。(4分)

(1)所选短文第①自然段写的是;该对象的特点是O

⑵第④自然段中水的“质”具有的特点;段中“济南有秋

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中加点的“秋”其含义

是O

【答案】

⑴幻想中的济南;古朴、安静、秀美。

(2)清、甜、绿;名副其实的秋天(或“完美、真实的秋天”)。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24.用T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