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_第1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_第2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_第3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_第4页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

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

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

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

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

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情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

着需要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景图的作用,首

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使

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

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现实性。

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

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本单元教学的基

础。且以前学习的一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更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课时安排

1连加、连减1课时

2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3练习一1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

6练习二1课时

课时

连加、连减。(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计

2.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0I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

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自主探究

1.教学例i»

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如果学生能提出

“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

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师: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谁能列出算式?

生:19+27+26

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算什么?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

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19

+2719

19464627

+27+26+26十26

(1)4672(2)72(3)72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

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

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2.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90-25-28吗?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方法:

9O

25

9O65652

252828+2590

8一53

(1)6537(2)37(3)5T-TT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⑴种和第⑵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⑶种方

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

数的和,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连减教学

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72(只)

19

+2719

19464627

+27+26+26十26

(1)4672(2)72⑶72

90-25-28=37

9O

-25

9065-65

-252828

6537⑵37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

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

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

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I

A类

1.填空。

483732

十24+26+15

~~)~~(~)()

+18+25+27

~~(~)~~(~)~~)

2.笔算下面各题。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

有85个西瓜。

我运走了27个.还剩下多少个?

我运走了40个.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B类:85-40-27=18(个)

教材习题

第2页“想想做做”

1.(1)5976(2)3518

2.86892501896

3.37+48+14=99

4.(1)38+46=84(个)⑵84-60=24(个)

:?加撼混合运算4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3、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

课件。

米*米弟米米米格来**•泰米米泰米奈兴泰兴**泰兴素**米*泰兴兴兴亲※**米米米奈米奈米豪※*兴泰兴*米奈来**米寮※泰※**米兴兴兴崇泰兴*奈兴米奈*米来亲*柒兴兴**米豢**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男生一共折了38只小纸船,女

生一共折了42只小纸船,送给幼儿园33只。

师: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能提出“还剩多少只”的问

题,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探究,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

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HI自主探究

1.教学题2。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算式?

在学生列出38+42-33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男生折了38只,加上女

生折的42只,就是一共折的只数,送给幼儿园33只,就是减少33只,所以要从总只数里面减去

330如果有学生列出两个算式:38+42=80(只),80-33=47(只),教师也给予肯定,师生一起把两个

算式改为一个算式:38+42-33,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

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o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

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

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

教师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指导】

2.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

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你有什

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

时归纳总结的好习贵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38

+42

⑴-ro-

60-38+40=62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

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

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

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

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B类

1.

2.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4261164

B类:

1.64-7+15=72(人)

2.26+36-45=17(名)

教材习题

第3页“想想做做”

1.73595983

2.676151454539

3.61558124

4.(1)45-37=8(棵)⑵8+28=36(棵)

5.(1)36+28=64(棵)⑵64-31=33(棵)

:3券为一冷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材第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计算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米*米奏米米米米来***兴兴兴泰米奈兴泰兴泰米泰米泰米淡米米泰兴兴泰米※米米米米奈奈米谦来豪泰*兴柒兴*米奈来**米寮※泰米寮冰泰泰米兴泰泰兴*奈兴米奈米※米米米泰兴索*兴兴豢米*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31自主探究

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生1: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2:连加竖式计算时,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

候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咱们就试

试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思考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了解了什么?

生:第1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6个、30个、28个;第2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4

个、22个、26个。

师:要咱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师:是啊,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呢?用你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情况:

■第1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26+30+28=84(个);第2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

24+22+26=72(个)。第1辆车上的苹果比第2辆车上的苹果多84-72=12(个)。那么就要给第2

辆车6个才能使两车上的苹果个数相同,所以应该把第1辆车上有28个苹果那一筐跟第2辆

车上有22个苹果那一筐交换。

■我是一筐一筐作比较的:26个比24个多2个;30个比22个多8个;28个比26个多2个,

这样第1辆车上的苹果就比第2辆车上的苹果多2+8+2=12(个),要想两辆车上的苹果同样多

就要把第1辆车上的苹果给第2辆车6个,这样28个就正好比22个多6个,交换这两筐就相

当于是给了第2辆车6个苹果,所以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就相等了。

■我觉得我的做法更简单。因为第1辆车上的26个与第2辆车上的26个相等,我们不用

考虑这两筐了,第1辆车上的30个比第2辆车上的24个多6个,第1辆车上的28个比第2

辆车上的22个多6个,这样只要把它们相应的交换一组就可以使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相等

了。

学生讲解后,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

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回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连减卜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1.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

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将心

怀向往。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

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

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星期日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录如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

100元钱去买一套衣服,可以怎样买?应付多少钱?

41元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8+34+23=85(个)

B类:可以买:①+④或①+⑤或②+⑤或③+④或③+⑤

教材习题

第5页“练习一”

1.302841257762

2.84487848

3.左90右90下90左87右86上95下94

4.28+25+37=90(个)

思考题:方法一第1辆车上的28个换第2辆车上的22个。

方法二第1辆车上的30个换第2辆车上的24个。

解决两题4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日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穿珠子吗?瞧,小军和芳芳在聊什么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3情景图。

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穿彩珠活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31自主探究

师: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摆圆片,交流自己的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说清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我在第一行摆了8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然后在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表示芳芳穿

的彩珠。观察后我发现,如果再让小军穿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了。

■我也在第一行摆了8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然后在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表示芳芳

穿的彩珠。但是我是想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这样他们穿的彩珠个数也就同样多了。

■我也在第一行摆了8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然后在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表示芳芳

穿的彩珠。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别的彩珠,就可以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给小军,这样他们穿的

彩珠个数也可以相等。

师:同学们,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1: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2: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体会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回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吻J亦IL,,八EWJXII■久LJ4O

教学反思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公鸡有多少只?

(考查知识点: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妈妈买来一些铅笔,小明拿了其中的11支,妹妹只有7支。怎样才能使两人的铅笔支数相

同呢?

(考查知识点: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2-9=13(只)

B类:小明给妹妹2支铅笔。(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7页“想想做做”

1.(1)6(2)6(3)3

2.(1)777(2)2010

3.(1)18+35=53(只)⑵53-26=27(只)

4.⑴25-17=8(盆)⑵略

:.5求比一个数多(少)人的数的尖际问题建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8~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

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

米*米充兴米米米兴泰米•奈米来泰米奈兴泰兴宗奈泰米素米兴米来兴兴兴兴来※*****奈米*兴米泰*兴泰兴*兴来兴**兴寮※泰米**泰兴泰兴奈奈兴*奈兴泰兴兴※兴米**来**兴兴来**

教学过程

日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做小红花吗?看,这有三个小朋友正做小红花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师:观察得很细心,说得很棒!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手工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自主探究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

•小华做了多少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华做的花最多,小平做的花最少。因为他们都是在跟小英作比较,小华比小英做的花

多,小平比小英做的花少,这样就说明小华做的花最多,小平做的花最少。

师:说得很有条理,特别棒。可是小华到底做了多少朵?我们先用圆片摆一摆,想想该怎么

解答呢?

学生自己摆圆片,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单独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结果告诉大家?

生:我在第一行摆了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的11朵花,在第二行又多摆了3个圆片表示小

华比小英多做的3朵花,这样小华做的花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跟小英同样多的11朵,一部

分是多出来的3朵,所以计算小华做了多少朵,要用加法11+3=14(朵)。

师:说得真棒!根据解答的结果再算一算,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呢?

生:小华做了14朵,小英做了11朵,14-11=3(朵),小华就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

师:检查后发现与之前的题中条件说法一致,就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可见在计算“比

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用刚才摆圆片的方法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吗?

学生自己摆圆片后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把自己的做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现在第一行摆了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的11朵花,然后又在第二行摆了11个圆片,因

为题中说“小平做的花比小英少3朵”,所以我在第二行拿走3个圆片,这样小平做的花就是

11-3=8(朵)。

师:是啊,小平做的花比小英少3朵,就要在跟小英同样多的基础上去掉3,所以用减法计

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想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领悟思路,

理解算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⑴小华做了多少朵?

小英・・・••••••・•

小华・・••••••••••••n+3=i4(朵)

⑵小平做了多少朵?

小英.・・••••••・•

小平・・・・・・••"-3=8(朵)

教学反思

1.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解答这类问题时,借助“同样

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

但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解摆圆片的

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

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

生理解计算方法。

2.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动手操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既能提高学生

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进

步,在合作中整体提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想一想,算一算。

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能力要求:会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B类

猜猜我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能力要求:会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2-9+22=35(只)

B类:58-29=2978-59=1965-26=39

教材习题

第9页“想想做做”

1.(1)画图略75+2=7

⑵画图略35-2=3

2.19+8=27(棵)

3.32-6=26(格)

4.25+7=32(个)

5.36-12=24(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材第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0I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学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呢?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上课之初点明本节课的主旨,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散

漫性】

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我觉得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时,最主要的就是分析题意,

知道究竟是哪个数多,哪个数少。

■在分析题意时,动手摆一摆花片、小棒之类的东西,就能很直观地看出谁多谁少,计算起

来就比较容易了。

■经过几次的动手操作我找到了一条规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既然比这个已知

数多,就说明比这个已知数大,是大数就用加法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