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简答题题库_第1页
分析化学简答题题库_第2页
分析化学简答题题库_第3页
分析化学简答题题库_第4页
分析化学简答题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简答题总结

一、绪论

二、简答池(名逝10分,首30分)

1o请简述第的涛身与四任得团委、

20熠镶中分孑电离容方式有唧些皮用孑何虎化合物将电离。

3.4学段卷构⑸得氮为什Z金出破磁不争现赭举例怎明、

1、简述分析化学得分类方法

答:按分析任务:①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组成;②定量分析:测定某一组份某些组分得

含量;3:结构分析:研究物质得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按分析对象①无机分析:分析分析无机物,定量定性;②分析有机物,定性定量

按测定原理①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及其含量

②仪器分析:利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如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等。

④根据试样量多少,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

⑤根据试样中北侧祖坟含量高低,分为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

2、分析过程与步骤

答:①分析任务与计划:明确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②取样:组分测定得实际试样,必须能代表待测定得整个物质系统

③试样准备:使试样适合于选定得分析方法

④测定:根据待测组分得性质,含量与对分析测定得具体要求,选择合适得测定方

⑤结果处理与表达:运用统计学得方法对分析测定所提供得信息进行有效得处理,

形成书面报告、

第二章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1、简答如何检验与消除测量过程中得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得准确度

答:误差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需要仔细地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结果。

系统误差就是由固定得原因产生得,就是由规律性得,因此首先要知道误差来

源,再用适当方法校正。

如何检验:

2、简述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得来源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实验设计不当,

仪器试剂误差:仪器为校准,试剂不合格引起。如祛码生锈,试剂不纯等。

操作误差:操作不当引起得误差,不包括过失。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等。

特点:有固定得方向,大小可测,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消除:修改实验方案;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做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回收实验以及多加

训练,规范操作等。

②偶然误差:偶然因素引起得、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压,仪器性能等得偶然变化及

操作者平行试样处理得微小差异等、

特点:大小方向不可测,无重复性,且具有随机性。

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避免。

3、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得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得准确

度?

答: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得差值

偏差: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得差值

1、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但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2、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反应结果正确性。

精密度:各平行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得程度。反应重现性。

精密度就是准确度得先决条件,精密度不好,衡量准确度没有意义、

在系统误差消除得前提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得准确度。

4、表示样品精密度得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

组数据得离散程度,为什么?

答:表示精密度得统计量有一一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标准

偏差,

用标准偏差,突出了较大偏差得影响,

5、如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得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①选择恰当得分析方法

②减小测量误差

③减小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④消除测量中得系统误差

6、什么叫误差传递?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传递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在测量过程

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

答:①个别测量步骤中得误差传递到最终结果当中。

②系统误差传递规律:与差得绝对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绝对误差得与差

积商得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相对误差得与差

偶然误差传递规律:与差得标准偏差得平方等于各测量值标准偏差得平方与

积商得相对标准偏差得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相对标准偏差

得平方与;

③由于一系列分析步骤中,大误差环节对误差得准确度得影响较大,因此,要尽量

避免大误差环节。

7、有限次测量结果随机误差遵循何种分布?当测量次数无限多时,随机误差趋

于何种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有限次趋于t分布;测量次数无限多时趋于正态分布,

特点:正态分布曲线对称,即正负误差出现得概率相等;

小误差出现得概率大,大误差出现得概率小;

多次测量中真实值出现得概率最大。

8、简述数据统计处理得基本步骤,为何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时要遵循一定得顺

序?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得要求?

答:①反应必须定量进行,且反应完全,符合一定得化学计量关系;

②反应速度快,

③有合适得指示终点得方法;

2、滴定得方式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答:①直接滴定: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溶液;

直接滴定对反应得要求:反应必须按一定得反应式进行;反应必须定量进行;

反应速度快,最好在滴定剂加入后即可完成;必须有合适得指示终点得方法。

②反滴定:在待测物质溶液A中加入定量且过量得标准溶液B,使之定量反应,

反应完全后,再用另外一种标准溶液C用剩余得B反应得方式。

适用条件:被测物与滴定剂反应很慢;没有合适得指示剂得时候可以用反

滴定。

③置换滴定:用适当溶剂如被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得置换为另一种物质,而

这种物质可用适当得标准溶液滴定,这种滴定方式称为置换滴定。

使用条件:被测组分与标准溶液得反应没有确定得计量关系或伴有副反

应时可用。

④间接滴定:通过另外得化学反应间接地测定、

使用条件:不能与滴定剂直接反应得物质、

3、什么事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答:用来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得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要求:(1)组成必须与化学式相同,若含有结晶水,所含结晶水得量也应相同。

(2)纯度高,所含杂质不能影响滴定结果;

(3)相对分子质量大,以减少称量误差;

(4)反应按反应时定量进行,且没有副反应。

4、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有哪些?HCL与NaOH标准溶液应如何配置?

答:配制方法有

(1)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得基准物质,用适当得溶剂溶解,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

并稀释至刻度。

(2)间接法:先配成近似所需得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标定。

IICL易挥发,不能直接配置,应该先配成浓度较大得溶液,再用基准物质进行标

定、用于标定得基准物质常用得有无水碳酸钠,硼砂。

NaOH易吸收潮,易吸收空气中得二氧化碳,故也不能用直接法配制,应先配成饱与

溶液,在此溶液中碳酸钠得溶解度很小,待沉淀完全出现后,去上清液用基准物质

进行标定。常用于标定得基准物质有领苯二甲酸氢钾,草酸。

5、什么就是副反应系数,什么就是条件平衡常数?

答:副反应系数:主反应中收影响组分在副反应中个存在形式得总浓度与其平衡浓

度得比值。

条件平衡常数:利用副反应系数对收影响得主反应进行修正,得到此结果下得实

际有效平衡常数。

第四章酸碱滴定

1、酸碱指示剂得变色原理以及变色范围,以及选择原则。

答:酸碱指示剂就是一类弱酸弱碱,其酸式与碱式有不同得颜色。而在不同得ph

条件下,酸式与碱式浓度比不同,随着定过程ph得不断变化,酸式与碱式浓度比不

断变化。当酸碱指示剂得酸式与碱式浓度相差10倍以上时,一种颜色掩盖另一种

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指示剂得颜色变化来判定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pH=pKin±1,选择原则就是,指示剂得变色

范围部分或全部都落在突跃范围之内。

2、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得因素

答(1)指示剂得用量:对单色指示剂如酚酸等,指示剂得用量影响较大;尽量少加,

否则终点不敏锐,指示剂本身为弱酸碱,多加增大滴定误差;

(2)温度得影响:温度改变,指示剂得解离常数以及水得自递常熟改变,因而指

示剂得变色范围也改变;一般在室温下。如必须进行加热,需等到溶液冷却后进行

滴定;

⑶电解质:电解质得存在对只就是记得影响有两个方面,一就是改变了溶液得离

子强度,就是指示剂得表观解离常数改变,从而影响只就是记得变色范围;二就是

某些离子有吸收不同波长得性质,也会改变指示剂得颜色与色调以及变色得灵敏

度。所以在地定时不宜有大量得盐存在。

(3)溶剂,与介电常数有关,从而影响变色范围。

3、混合指示剂有哪几种?使用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

答:混合指示剂有两种类型;①指示剂中加入惰性染料;懵性染料不就是酸碱指示

剂,颜色不随ph变化,因颜色胡不就是变色敏锐,而变色范围不改变;

②两种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由于颜色互补得原理使变色范围变窄,颜色变化更敏

锐。

特点:使变色范围变窄,变色更敏锐、

4、滴定曲线得特点?

答:曲线得起点取决于被滴定物质得性质或浓度;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发生突跃;

计量点之后变得平缓。

5、影响滴定突跃得因素有哪些?

答:对于强酸强碱来说,滴定突跃范围大小取决于酸碱浓度。

酸碱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得指示剂越多,但浓度太高,计量点附

近即使加入1滴,由于其物质得量较大,引入得误差也较大,故一般不采用浓度高于

Imo1/L与低于0。()lmol/L得溶液、另外酸碱浓度应相近、

6、什么就是非水溶液滴定?常用得溶剂有哪些?

答:在非水溶液中进行得滴定分析法为非水溶液滴定法。

常用溶剂:(1)质子溶剂一一能给出或者接受质子得溶剂、根据接收质子可分为

①酸性溶剂:能给出质子得溶剂;②碱性溶剂:能接收质子得溶剂;③中性溶剂:能接

收又能给出质子得溶剂、

(2)无质子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得溶剂。可分为①偶极亲质子溶剂:

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雨水比较几乎无酸性,无两性特征,有较弱得接受质子倾向

与程度不同得成氢键能力、②惰性溶剂:不参与酸碱反应,也无形成氢键能力、

7、非水溶液滴定溶剂得性质

答:(1)溶剂得离解性:离解性溶剂得特点就是分子间能发生自递反应。一份子起酸

得作用,一份子起碱得作用、

(2)溶剂得酸碱性:弱酸溶于碱性溶剂中课增强其酸性;弱碱溶于强酸中可增强

其碱性;

(3)溶剂得极性:与其介电常数有关,极性强得溶剂介电常数大,溶质在这种溶液

中容易离解;

(4)均化效应与区分效应:将各种不同强度得酸或碱俊华道溶剂化质子水平得

效应叫均化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得效应叫区分效应。

一般来说,酸性溶剂就是碱得均化性试剂,就是酸得区分性试剂;而碱性溶剂

就是酸得均化性试剂,就是酸得区分试剂。

8、非水溶液滴定分析中对溶剂得要求。

答:(1)有一定得纯度,黏度小,挥发性低,易于精制、回收、廉价、安全;

(2)溶剂应能溶解试样及滴定反应得产物;

(3)常用得混合溶剂一般有惰性溶剂与质子溶剂结合;

(4)溶剂不引起副反应、

9、为什么滴定剂要用强酸强碱而不能用弱酸弱碱?

答:因为弱酸弱碱盛成盐有水解现象,相当于在酸碱中与得同时又生成了部分弱酸

弱碱,由此导致中与反应不完全。

10、用酸碱质子理论解释水分对非水溶液滴定酸与碱得影响。

答:水既可以接受质子又可以给出质子,从质子论得角度来瞧,水既就是酸性杂质,

又就是碱性杂质。所以在非水滴定中,无论就是酸还就是碱,水均消耗较多得标准

溶液。

11、非水滴定与水溶液中得酸碱滴定相比较,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答:(1)极软得酸或碱,在水溶液中无法滴定,而在一定得非水介质中可以准确滴定;

⑵有些酸或碱在水中得溶解度小而无法滴定,在有机溶剂中有一定得溶解度,可

以准确滴定;

(3)一些多元酸或碱,混合酸或混合碱,由于离解常数相差不大而不能分别滴定,可

以用非水溶液滴定。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1、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得优点?

答:(1)稳定性高,配位反应可进行得完全;

(2)1:1配位,便于定量计算;

(3)配位反应迅速且生成配合物得溶解性大,便于滴定;

(4)配合物多为无色,便于指示剂只就是终点。

2、何谓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答:副反应配位反应中,出了M与Y生成配合物得主反应外,还存在着许多副反应。

副反应系数:副反应对主反应得影响程度为副反应系数。

3、何谓条件稳定常数?与副反应系数之间有何关系?

答:一定条件下,将各种副反应对MY配合物得影响同时考虑时,配合物得实际稳

定常数。它表示了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得程度。

与副反应系数得关系:

4、简述配位反应中各种副反应系数、

答:⑴配位剂副反应系数:表示未与M配对得EDTA各种型体总浓度与游离EDTA

得ay倍。主要有副反应系数与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

(2)金属离子副反应系数:表示未与Y配对得金属离子各种型体总浓度就是游

离金属离子总浓度得am倍。主要有配位效应系数。反映溶液中出EDTA外其她

配位剂与羟基得影响。

(3)配合物副反应系数:配合物得副反应主要与溶液中得Ph有关。溶液酸度较

高时,主要有MHY,溶液碱度较高时,主要有MOHY、MHY与MOHY大多不稳定,

一般计算可忽略不计。

5、配位反应中为什么要用缓冲溶液调节ph?

答:因为滴定时不断得得释放出H+,使溶液酸度不断增加,溶液ph得改变,可能导

致酸效应,影响主反应得进程;此外金属指示剂得颜色变化也受到溶液Ph得影

响、因此,配位滴定中常加缓冲溶液来维持滴定体系得酸度基本不变。

6、配位滴定中常用得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答:(1)直接滴定法: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离子。

特点:方便、快速、引入得误差较小。

适用情况:只要配位反应能符合滴定分析得要求,有合适得指示剂,均可采

用直接滴定法。

(2)返滴定法:在待测溶液中先加入定量且过量得EDTA,使待测离子完全配合,

然后用其她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回滴过量得EDTA、根据两种标准溶液得浓度与用

量,求得被测物质得含量。

适用情况:

①待测离子(如Ba2\Sr?+等)虽能与EDTA形成稳定得配合物,但缺少变色敏

锐得指示剂;

②待测离子(如Ad*、揖,等)与EDTA得反应速度很慢,本身又易水解或对

指示剂有封闭作用、

⑶间接滴定法:加入过量得能与EDTA形成稳定配合物得金属离子作沉淀剂,

以沉淀待测离子,过量沉淀剂用EDTA滴定、或将沉淀分离、溶解后,再用EDTA

滴定其中得金属离子、

适用情况:有些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不与EDTA发生配位反应或生成得

配合物不稳定;阴离子得测定、

(4)置换滴定法:利用置换反应,置换出等物质得量得另一金属离子,或置换出

EDTA,然后滴定。

①置换出金属离子:如果被测离子M与EDTA反应不完全或所形成得配合物不

稳定,可让M置换出另一配合物(NL)中等物质得量得N,用EDTA滴定N,然后求

出M得含量。

②置换出EDTA:将被测M与干扰离子全部用EDTA配合,加入选择性高得配

合剂L以夺取M:

MY+LWML+Y

释放出与M等物质得量得EDTA,用金属盐类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得EDT

A,即可测得M得含量。

7、何为金属离子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

答:金属离子指示剂:在配位滴定中,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

得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得变化,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

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原理:金属指示剂:有机染料,与被滴定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一种与染

料本身颜色不同得配合物、

①显色反应:In+M=MIn

甲色乙色

②滴定反应:M+Y=MY

③终点指示反应:Mln+Y=MY+In

乙色一甲色

8、作为金属离子必备得条件:

答:1)与金属离子生成得配合物Mln颜色应与指示剂In本身得颜色有明显区别,

显色反应敏锐,且有良好得可逆性;

2)金属指示剂与金属配合物(Mln)得稳定性应比金属-配合物(MY)得稳定性

低、这样EDTA才能夺取Mln中得M,使指示剂游离出来而变色。

3)In本身性质稳定,便于储藏使用j4)Mln易溶于水,不应形成胶体或沉淀

9、什么就是指示封闭现象?以及产生得原因与消除方法。

答: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得配合物,过量得EDTA不能从Mln中将金

属离子夺出,因而在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使终点推迟。这

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得封闭现象、

若为永久性消除,则需要更换指示剂。若为干扰离子产生得封闭,长加入掩蔽剂,

就是封闭离子不再与指示剂配位。

10、什么就是指示剂僵化现象?以及产生得原因与消除方法。

答: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得配合物Mln形成胶体或沉淀,在用EDTA滴定到达计

量点时,EDTA置换指示剂得作用缓慢,引起终点得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得

僵化现象。

产生原因:金属离子指示剂配合物Min为胶体或沉淀,使配合物MY计量点时,

滴定剂Y置换出金属指示剂In得速度缓慢、

消除方法:加入合适得有机溶剂;加热;接近终点时放慢滴定速度并剧烈振荡。

11、如何提高配位滴定得选择性(混合离子得选择性滴定),有哪些途径?

答:(1)控制酸度提高选择性:若K”v与仆丫相差较大,满足△lgKN5;

(2)使用掩蔽剂提高选择性:当溶液中Kmy、KNY接近时,可采用掩蔽法,降低溶

液中游离N得浓度,从而达到△1gcK'25、

途径:选择其她配位剂

降低共存离子得游离浓度

改变共存离子价态。

12、常用得掩蔽干扰离子得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得掩蔽剂?

答:①配位掩蔽法:加入配位剂使之与干扰离子N形成更稳定配合物,则N离子不

再能与EDTA配位,从而实现选择滴定。

②沉淀掩蔽法:加入沉淀剂,使干扰离子产生沉淀而降低N离子得浓度。

③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得价态以消除干扰、

13、配位反应中最高最低最佳酸度如何选择?

答:根据金属离子产生水解时得ph来控制滴定金属离子被测定得最低酸度;

根据lgKmy»6,计算金属离子被滴定得最高酸度;

最佳酸度位于最高酸度与最低酸度之间,试值

14、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得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两个。(1)金属离子得影响,条件稳定常数一定得条件下,Cm增大越大,

△Pm增大越大;(2)金属离子浓度一定得条件下,条件稳定常数越大,滴定突跃也越

大。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

1、氧化还原反应得特点

答: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机制复杂,反应过程分多不完成。有些反应速度慢,且常伴有

副反应发生或因反应条件不同,相同得反应物生成不同得反应产物。介质多反应

过程得影响大、所以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得反应条件,

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就是十分重要得、

2、什么就是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何区别?

答;条件点位就是当氧化态与还原态得总浓度相等,且均为lmol/1校正了各影响因

素后得到得实际电位、

标准电位就是指在25℃下,氧化还原半反应各组分活度都就是Im。"1,气体

分压都就是latm时得电极电位、

标准电位就是一常数,而条件电位随溶液中所含能引起离子强度改变与产生

副反应得电解质得种类与浓度得不同而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3、影响条件电位得因素有哪些?

答:(1)电解质:影响溶液中离子强度,从而改变氧化态与还原态得活度系数;

(2)沉淀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加入能与氧化钛或还原态生成沉淀得物质;氧化钛沉

淀,条件电位下降;还原态沉淀,条件电位升高。

(3)配合物:溶液中各种阴离子与金属离子氧化态或还原态成配合物、氧化态成配

合物,条件电位下降;还原态成配合物,条件电位升高。

(4)酸效应:半电池反应中H+,OH一,酸度改变影响条件电位、氧化态或还原态

为弱酸或弱碱,酸度直接影响存在形式,从而引起条件电位变化、

4、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得主要因素就是什么?

答:(1)物质本身得性质

(2)浓度:反应物得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增大;

(3)温度:一般得,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大;

(4)催化剂:根本生改变反应机制、一般正催化剂增大反应速度,负催化剂降低反

应速递。

5、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分类,原理及优缺点?

答:(1)碘量法:以碘单质为氧化剂或以碘得化合物为还原剂得还原方法。

分为直接碘量法与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利用12得弱氧化性质滴定还原物质;

间接碘量法:利用I—得中等强度还原性滴定氧化性物质

⑵高镐酸钾法:以高镐酸钾为滴定剂得反应,在强酸性溶液中,高镐酸钾就是强氧

化剂,锦酸根离子呗还原为镒离子。

应用广泛,酸性溶液中可直接在课直接滴定测定一些还原性物质,

⑶亚硝酸钠法: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利用亚硝酸钠与有机胺类物质发生重氮

化反应或亚硝基化反应进行得氧化还原滴定法。

6、氧化还原反应常用指示剂有哪些?各用于那些氧化还原滴定中?如何判断终点?

以及指示剂得选择原则?

答:(1)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

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得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得作用,。

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

(2).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

有色配合物,因而可以指示终点、

特点:反应可逆,应用于直接或间接碘量法

(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其氧化型与还原型得颜色不同,氧化还原

滴定中由于电位得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

(4)指示剂得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得条件电位尽

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

7、就是否平衡常数大得氧化还原反应就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得标准电极电位大于0.36v,这样得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

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电对得标准电位就是要改变得,因此,只能创造一个

适当得条件,使两电对条件电位差超过0.36v,这样得氧化还原反应能应用于氧化

还原滴定分析。

但并不就是平衡常数大得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得反

应平衡常数虽然很大,但就是但应速度慢,亦怒符合滴定分析要求。

8、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得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36v;

(2)反应迅速,且无副反应,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得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得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或能与氧化剂或者还原剂产生

沉淀得物质;

(4)有适当得指示剂确定终点。

9、氧化还原反应对预处理剂要求:j答:反应定量、完全、快速

过量得预处理剂易除去

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选择性

10、碘量法误差得主要来源

答:(1)碘得挥发J预防:过量加入KI—-助溶,防止挥发;增大浓度,提高速度;溶液温

度勿高,在室温下进行;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滴定中勿过分振摇;

(2)碘离子得氧化(酸性条件下)

预防:控制溶液酸度,酸度增大加快氧化;避免光照(暗处放置);碘单质完全析出后

立即滴定;除去催化性杂质(N03—,N0,Cu2+)

11、比较酸碱滴定,配合滴定与氧化还原反应得滴定曲线,说明其共性,特性。

答:⑴共性:①在滴定剂不足0。1%与过量0、1%时,三种滴定曲线都能形成突跃;

②三种曲线均就是利用滴定曲线得突跃,提供选择指示剂得依据、

⑵特性:酸碱滴定曲线就是以ph为纵坐标;配位滴定曲线就是以pm为纵坐标;氧

化还原滴定清曲线就是以E为纵坐标。而横坐标均为加入标准溶液得量、

第七章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

1、何为银量法?银量法指示终点得方法分类,原理,滴定条件?

答:用生成难溶性盐来进行测定得方法,成为银量法。

指示终点方法:

①铭酸钾法(莫尔法Mohr法)

原理:氯化银溶解度小于格酸银,所以先沉淀出来,氯离子消耗完之后过量得银离

子与铭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终点、

条件: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控制pH=6。5〜10。5;铝酸钾加入量要适度;干扰

离子消除;滴定时充分振摇,解吸CL-与Br-,防止沉淀吸附而导致终点提

r.

刖。

应用范围:硝酸银滴定CL-,Br—,,CN-,不可测I-,SCN—且选择性差

②铁铁钮指示剂法(Volhard法佛而哈德法)

(1)直接法

原理:终点前,AgSCN白色,Ag+滴完后,过量SCN—与Fe3+产生配合物指示终

母SHt:Ag++SCV-AgSCNJ(白色)/&p=l.lxl012

o

条件:A。酸度:0。1〜1、Omo1/LHNO3溶液

B、指示剂:[Fe3+]弋0o015mol/L

C»注意:充分摇动溶液,及时释放Ag+,防止沉淀吸附而造成终点提前

范围:测Ag+

(2)返滴定

原理:介入过量得硝酸银,在用SCN-返滴定剩余得Ag+

含卤离子溶液中

AY/4尸e(SQ)2.IZH2。为才旨示齐I」,AY/qSCNf定过SAg+

SP前:Ag+(定过量)+CZTfAgCL』(白色)=1.8xl()T°

Ag+(乘!J余)+SCATAgSCNlC白色)Ksp=l.lxlOT12

条件:A。酸度:稀HNO3溶液;防止Fe3+水解与PO43-,AsO43-,Cr042-等干扰

B、指示剂:[Fe3+]—Oo015mol/L

Co注意事项:测CL-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

范围:测CL-,Br-,I-,SCN—

③吸附指示剂法(Fayans法发扬司法)

吸附指示剂法:利用沉淀对有机染料吸附而改变颜色来指示终点得方法;

吸附指示剂:一种有色有机染料,被带电沉淀胶粒吸附时因结构改变而导致颜色变

化;

原理:

SP前:HFLH++FL—(黄绿色)

AgCL:CL----------吸附过量CL一

SP时次量AgCL:Ag+::FL—(淡红色)-——双电层吸附

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A控制溶液酸度,保证HFL充分解离;

B加入糊精,保护胶体,防止沉淀凝聚;

C卤化银胶体对指示剂得吸附能力<对被测离子得吸附能力

D.避免阳光直射

适用范围:可直接测定CL-,Br—I-,SCN—与Ag+

2、法司法测定卤化物时,为了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明显,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就是沉淀为胶体,增大表面积,可采用稀释,加糊精等方法;

②胶粒对吸附剂得吸附能力要适当,应略小于对被测离子得吸附能力;

③选择合适得指示剂;

④控制适宜得Ph,一般在酸性;

⑤避光,卤代银易分解。

3、佛而哈德法测氯离子,为防止沉淀转化,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将已生成得氯化银沉淀滤去,再用硫氢酸镂标准溶液滴定滤液;

②在用硫氢酸铁滴定前,在生成氯化银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就是沉淀被包裹;

③利用高浓度得三价铁离子做指示剂以减少终点时得SCN一浓度、

4、莫尔法得卤素离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莫尔法测定卤素离子,应注意只用量与溶液得Pho

①终点时指示剂铭酸钾K2GrO4溶液应有足够得浓度;

②只能在中性弱碱性溶液中滴定。Ph6.5-10o5

5、用于沉淀滴定分析得反应必须符合什么要求?

答:(1)生成得沉淀应具有恒定得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得进行;

(4)能够运用适当得指示剂或其她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6、简述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及称量形式得要求

答:(1)对沉淀形式得要求」a、溶解度小jb.易过滤与洗涤

c、纯净,不含杂质jd.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2)对称量形式得要求

a.有确定得化学组成jb、性质稳定

c.较大得摩尔质量,减小称量误差。

7、晶体沉淀得沉淀条件有哪些?

答:(1)沉淀作用在适当稀得溶液中进行;

(2)应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加入沉淀剂;

(3)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4)进行陈化。

8、无定型沉淀得沉淀条件有哪些?、

答:(1)沉淀作用应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2)加沉淀剂速度适当快一些;

(3)在热溶液中进行;

(4)不必陈化,趁热过滤,必要时进行后沉淀。

9、影响沉淀溶解度得因素有哪些?

答:(1)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含有某一构晶离子得试

剂或溶液,就是沉淀溶解度降低得现象;

⑵盐效应:难容电解质得饱与溶液中,加入易溶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得溶解度

比同温度时在纯水中得溶解度增大得现象。

(3)配位效应:当溶液中存在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得配位剂时,使难溶

性盐得溶解度增大得现象;

(4)温度:沉淀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她溶剂:沉淀颗粒大小,水解,交融作用等

10、影响沉淀纯净得因素,如何提纯沉淀?

答:1、共沉淀现象;2、后沉淀

提高沉淀纯度措施

1)选择适当分析步骤:测少量组分含量时,首先沉淀含量少得组分

2)改变易被吸附杂质得存在形式,降低其浓度:分离除去,或掩蔽

3)选择合适得沉淀剂:选用有机沉淀剂可有效减少共沉淀乂)改善沉淀条件:温度,

浓度,试剂加入次序或速度,就是否陈化

5)再沉淀:有效减小吸留或包埋得共沉淀及后沉淀现象

11、为什么要进行陈化?哪些情况不需要陈化?

答:初生成得沉淀颗粒有大有小,大颗粒溶解度比小颗粒小,经陈化后,小得沉淀颗

粒溶解,大得沉淀颗粒长得更大;还可以使亚稳态晶型沉淀变成稳定晶型沉淀,使

不完整得沉淀变成完整得晶体沉淀。

当有后沉淀现象发生时,陈化增加杂质得含量,则可不陈化,立即过滤,高价氢氧化

物陈化会失去水而紧集十分紧密,不易洗涤除去所吸附得杂质。

12、何为均匀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有何优点?

答: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得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

化学反应,就是沉淀剂从溶液中地产生出来,从而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缓慢地析

出沉淀得方法。

使沉淀从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产生出来,避免了沉淀剂局部浓度过浓得现象。

因而过饱与不致超过临界过饱与比太多,产生得晶核较少,易于过滤与洗涤。

13、沉淀表面吸附得选择规律?如何减少表面吸附杂质?

答:第一吸附层吸附规律:首先吸附构晶离子,其次就是与构晶离子半径大小相近,

所带电荷数相同得离子;

第二吸附层吸附规律:电荷数越高得离子越容易被吸附;与构晶离子能形成难

溶或溶解度小得化合物离子容易被吸附。

减少表面吸附方法:选择适当得分析程序;降低易被吸附杂质离子得浓度;用适

当得洗涤剂进行洗涤;必要时进行再沉淀;选择适当得沉淀条件。

第七章电化学分析

1、电化学分析方法得分类、原理。

答:①电位分析法:利用电极电位与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组分浓度得对应关

系而实现定量测量得电化学分析法

②电解分析法:基于溶液中某种离子与其指示电极组成电解池得电解原理建立得

分析方法;

③电导分析法:基于测量溶液得电导或电导改变为基础得分析方法;

④伏安法:研究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位变化曲线为基础得分析方法。

2、电位滴定法与经典滴定法相比有何优点?

答:①。不用指示剂而以电动势得变化确定终点,终点确定没有主观性,不存在观测

误差,结果准确;

②不受样品溶液有色或浑浊得影响,适合于颜色深,混浊液及无合适指示剂得溶

液测定;

③易于实现连续,自动,微量测定;

④操作麻烦与数据处理费时、

3、电化学分析法中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得异同。

答:两种滴定方法对比:

电极化学电池形式

测量物理量

电位滴定ife指示电极T•参比电极原电池

电压

永停滴定法双钻指示电极电解池

电流

4、简述电位滴定法滴定终点得确定方法

答:①E-V曲线法

滴定终点:曲线上转折点(斜率最大处)对应V

特点:应用方便要求计量点处电位突跃明显

②/E/ZIV〜V曲线法

曲线:具一个极大值得一级微商曲线

滴定终点:尖峰处(/E//V极大值)所对应V

特点:在计量点处变化较大,因而滴定准确;但数据处理及作图麻烦

③/2E//V2-V曲线法

曲线:具二个极大值得二级微商曲线

滴定终点:/2E//V2由极大正值到极大负值与纵坐标零线相交处对应得V

5、玻璃电极得构成与原理、使用注意事项

答:构造: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玻璃膜,插头。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原电池得电动势E与溶液ph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E,就可

以求出溶液得ph或H+。

注意事项:①.玻璃电极得使用范围:PH=1~9(不可在有酸差或碱差得范围内测

定)

②、标液pHs应与待测液pHx接近:/pHW±3

③。标液与待测液测定温度应相同,(以温度补偿钮调节)

④、电极浸入溶液需足够得平衡稳定时间;

⑤.间隔中用蒸储水浸泡,以稳定其不对称电位、

6、Ph玻璃电极误差及原因。

答:①碱差: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9得溶液时,测得得ph偏低,产生负误差;

原因:ph〉9时,溶液中H+浓度低,Na+浓度高,Na+进入玻璃膜水化层占位,就是

电极对H+得响应时,也对Na+产生响应,从而测得H+表观活度偏大,ph偏小。

②酸差:测定ph(1得溶液时,测得ph比实际ph偏高得现象,产生正误差、

7、永停滴定法测定原理,终点确定

答:测定原理:将两个相同Pt电极插入样品溶液中,在两极间外加低电压,连电

流计,进行滴定,通过电流计指针得变化确定SP

8、何为指示电极,何为参比电极?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在电位中作用就是什么?

为何银一-氯化银电极与甘汞电极9可以用作指示电极,又可用作参比电极?

答: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电解质溶液得浓度或活度变化而改变得电极(6与C有

关)

参比电极:电极电位不受溶剂组成影响,其值维持不变(。与C无关)

9、一般玻璃电极得ph使用范围就是多少?如何减免玻璃电极得酸差与碱差?使

用玻璃电极为何要浸泡24h?

答:ph范围1~9

克服碱差:使用组成为Li20,SiO2,Cs2O,La2O3就是我高碱玻璃电极,在ph

1~14范围内均可使用。

浸泡24h,主要就是为了活化电极;而且甘柏林电极得不对称电位较大且不稳定,

水中充分浸泡后可使不对称电位降低且趋于稳定、

10、两次测量法有何优点?

答:在一定条件下,原电池电动势E与溶液ph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E,就可以求出

溶液Ph或者氢离子浓度。但K'受溶液组成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准确测定,难

以计算ph,用两次测量法,讲K'互相抵消,就可以消除K,得不确定性,对定性结果

产生误差。

11、产生液接电位得原因?如何消除?

答:产生原因:离子在溶液中扩散速度得差异就是产生液接电位得主要原因;

实际工作中常用盐桥讲两溶液相连,以降低或消除液接电位。

12、说明复合电极得构造及特点;

答:将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组合在一起,构成单一极体、

构造:内管:玻璃电极;外管:参比电极,下端为微孔隔离材料,起盐桥作用。

优点:方便,体积小,坚固,耐用,利于小体积溶液ph测定

13、举例说明永停滴定法得电流变化所对应得滴定曲线。

a.标准一不可逆;样品一可逆;Na2s203—12;开始有电流;近终点电流为0

b.标准f可逆;样品一不可逆;I2-Na2S2O3;开始无电流,近终点电流f

t

c.标准一可逆,样品一可逆;Ce4+-Fe2+;开始电流先t,近终点前电流I,终

点后电流tt

第八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1、电磁辐射得特性,与物质得相互作用有哪些?

答:特征:波动性,微粒性。

作用:①吸收:物质分子吸收光子能量

②发射:物质分子收到辐射能,光能,电能热能等跃迁到激发态,再有激发态返回基

态并以辐射能释放能量。

③散射:物质分子与光子发生弹性碰撞,方向改变,能量不变;

④拉曼散射:物质分子与光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方向改变,能量交换;

⑤折射,反射:光辐射从一种介质1进入另一种介质2,一部分以一定角度回到介1,

成为反射;另一部分以一定得角度折射进去介质2。

2、什么事分子光谱,什么就是原子光谱?

答:原子光谱:以测量基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得原子光谱为基础得

成分分析法;

分子光谱法:以测量分子中得电子能级,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跃迁所产生得分子光

谱为基础得定性,定量与物质结构分析得方法。

3、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答:吸收光谱法:物质吸收相应得辐射能而产生得光谱,

发射光谱:物质受激发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释放能量产

生光谱。

都就是利用光谱来定性定量得。

4、分别说明什么事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及互补光。简述白光与复合光得

区别、

答:复合光:不同单色光组成得光

单色光:波长处于某一范围内得光;

可见光:波长在400-750nm处得光;

互补光:将两种适当颜色得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就形成白光,这两种光之间互

为互补光;

白光就是可见光中各色光得混合,覆盖了可见光中得各种单色光;复合光就是包含

多种单色光得光,蛋不一定就是全部单色光、

5、在光度法中影响测定结果得因素

6、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得区别:

答: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

电子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第九章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电子跃迁类型

答:①。一。*跃迁:饱与煌(甲烷,乙烷),E很高,入<150nm(远紫外区)

②n-。*跃迁哈杂原子饱与基团(一OH,—NH2),E较大,入150~250nm(真空

紫外区)

③JTfn*跃迁:不饱与基团(一c=c—C=0),E较小,入~200nm,体

系共粗,E更小,人更大

④。n-"跃迁:含杂原子不饱与基团(一C三N,C=O)E最小,入2

00~400nm(近紫外区)

2、举例说明什么就是生色团、主色团,解释红移、蓝移现象,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答:①生色团(发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得基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与键与未成对电子得基团;具n电子与“电子得基团

产生nfn*跃迁与ji—Jt*跃迁;跃迁E较低

例:C=C;C=O;C=N;—N=N—

②助色团: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得基

有机物:连有杂原子得饱与基团

例:一OH,—OR,—NH—,一NR2-,-X

③红移与蓝移油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朝、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

后,

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得移动,叫红移(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

④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得效应

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得效应

3、以有机吸收带得基团说明各种类型得吸收带,并且指出各种吸收带在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中得大概位置与吸收情况。

答:①R带:由含杂原子得不饱与基团得n-n*跃迁产生,C=O;C=N;—N=N一

特点:E小,Xmax250-400nm,emax<100

溶剂极性t,入maxI-蓝移(短移)

②K带:由共轮双键得Ji-n大跃迁产生;(一CH=CH—)n,—CH=C—CO—

特征:入max〉200nm,emax)104;共枕体系增长,Xmaxt红移,emaxt

溶剂极性f,对于一(一CH=CH—)n-Xmax不变

对于一CH=C—C0—入maxt-红移

③B带:由“一n*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得主要特征吸收带

特征:入max=254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max=200

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

④E带:由苯环环形共粗系统得口一“*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得特征吸收带

特征:El180nm£max>104(常观察不到)

E220Onmemax=7000强吸收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轨时,E2带与K带合并一起红移(长移)

4、朗伯比尔定律得物理意义,使用前提条件

答:物理意义:但艺术平行得单色光通过一均匀地费散射得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

得吸光度与溶液得浓度以及液层厚度成正比。

前提条件:单色光,稀溶液。

5、比色法,以及比色法特点

答:比色法:利用比较颜色深浅来测知所含有色物质浓度得方法;

特点:①灵敏度高,可测到ug/ml,②绝对误差小,相对误差比常量分析大;③具有一

定得选择性、

6、什么叫选择吸收?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答:当一束光照射到物质或其溶液时,如果光子能量正海等于被照射得物质分子得

基态与激发态得能量差时,广德能量才能被吸收;

不同得物质具有不同得结构而有不同得能级差。

7、什么就是透光率?什么就是吸光度?什么就是百分吸收洗漱与摩尔吸收系

数?

答:①透光率:透过样品得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T=I/I0

②吸光度:

③百分吸收系数:一定波长时,物质得浓度为1g/100m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

得吸光度;

④摩尔吸收系数: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1/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得吸

光度。

8、影响吸收带得因素

答:①溶剂效应:

对入max影响:

n—n*跃迁:溶剂极性t,入maxI蓝移

n-Ji*跃迁:溶剂极性t,Xmaxf红移

②pH值得影响:影响物质存在型体,影响吸收波长

③位阻效应:两生色团由于立体阻碍处于同一平面影响共飘;

④跨环效应:合适得立体排位使R带长移。

9、偏离朗伯比尔定律得因素

答:①化学因素:试液浓度较大时吸光离子之间相互作用造成吸光能力改变;因条

件变化吸光组分蒂合,离解,湖边易购,配合物逐级形成等;组分与溶剂之间得相互

作用,可能形成新得化合物得改变吸光物质得浓度。

②光学因素:非单色光,杂散光,散射光,反射光,非平行光、

③透光率测量误差。

10、用紫外光谱法定量时,测量最便宜得吸光度得范围就是0.2〜0。7得依据就是

什么?

答:根据测定结果得相对误差与透光率得测量误差之间得关系,得知侧向结果得浓

度相对误差取决于透光率T与头刚来测量误差△T得大小,弱△T=05%,则A=0o

4343时,测量结果相对误差最小、

11、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未知物得方法

答:主要依据: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吸收光谱特征,结构完全相同得化合物英剧欧

完全相同得吸收光谱。

定性鉴别:一般采用比对法、将试样得吸收光谱特征与标准化与物得吸收光谱特

征进行对照比较,如两者完全相同,则可能为同一种混合物,弱不相同,则一定不就

是同一种化合物。

12、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得纯度?

答:①例乙醇与环己烷中含有少量杂质苯,本在265nm出有吸收,而乙醇与环己烷

在该波长处没有吸收。测定如果在此波长处吸收,则说明含有苯杂质;

②某波长处化合物有强吸收,若杂质无吸收或者有弱吸收,杂质得存在就是化合物

得吸光系数值降低;较强则使吸光系数增大、

13、双波长法原理,优点;怎样选择两波长?

答:原理:光源发出得光经过两个单色器得到两书波长不用得光,特闷一一定得时

间间隔交替照射到同一吸收池。检测其显示两波长透光度得差值或者吸光度差

值。

Xa,入b选择原则:干扰组分在两波长无有相同得吸收;被测组分在两波长处得吸

光度差值最大。

14、为什么最好在最大波长处测化合物含量?

答:最大吸收波长表示物质对该波长光得吸收能力最大,所以用该波长做测定波长

时,测定灵敏度高。

15、比色法中,对显色反应得要求及显色反应条件得选择、

答:显色反应要求:

A被测物质与生成有色物质之间,必须有确定得定量关系;

B反应物必须有组后得稳定性,以保证测得吸光度有重现性;

C如果试剂本身有色,则产物颜色应与试剂颜色有差别;

D反应产物摩尔吸收系数足够大,才能有足够得灵敏度;

E显色反应须具有较好得选择性,才能减免干扰因素。

反应条件:显色试剂;酸碱度,许多有色物质颜色随容易热衷H+浓度改变而改变,;

时间,产物颜色在防止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温度,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1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误差得来源有几个方面?如何避免?

答:误差来源主要有,溶剂,吸光度测量误差,比色皿得配对与空白校正。

17、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各部件功能?

答:光源:发射强度足够稳定,有连续光谱,发光面积小。

常用氢灯,色等灯、

单色器:将来自光源得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从中分离出一定能够宽度得谱

年4+b。

常用得有棱镜,光栅、

样品池:可见光区,用玻璃;紫外光区,可用石英,或者玻璃

检测器:讲解收到得辐射功率变成电流。

数据处理系统:

显示器:显示透光率吸光度两种

第十章荧光分析法

1、如何区别荧光、磷光、瑞利光、拉曼光

答:荧光:由第一激发态单线态得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个振动能级发射得光;

磷光:由第一电子激发三线态得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发射得光;

瑞利光:物质分子与光子发生弹性碰撞,不发生能量交换,仅光子方向改变,其波

长与入射光相同;

拉曼光:物质分子与光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改变方向,同时与物质有能量交换,

散射光波长有所改变。

2、荧光光谱得特征、

答:

3、简述简述荧光分析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得原因

答:荧光分析中与浓度有关得参数就是银光物质发射得荧光强度,测量得方式就是

在入射光得直角方向,即在黑暗背景下检测所发射得强度信号,因此可采用增强入

射光强度或增大检测新还得放大倍数来提高灵敏度;

在分管光度法中与浓度相关得参数就是吸光度,如果正大入射光强度,相应也增大

了透射光强度,同样不能提高其比值;如果增大检测器放大倍数,检测到得入射光

强度与透射光强度同时增大,比值同样不增大,也就不能达到提高灵敏度得目得,

所以,荧光分析法得灵敏度比紫外分管光度法高、

4、分子处于激发态后,去活化过程有哪些方式?分子荧光如何发生?

答:①振动弛豫:激发态各能级得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碰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

递给溶剂分子,电子返回同一电子得最低振动能级。

②内转换:当两个电子激发态自己建得能量相差较小,以致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

手机分子常有搞电子能记忆无辐射得方式转移至低电子能级得过程。

③外转换:让您工业中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她溶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

去能量,并以热能得形式释放能量得过程。

④体系间跨越:从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得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转移至激发三

线态得高振动能级。

⑤荧光发射:处于任意激发单线态得分子,通过内转换及振动弛豫,均可返回到第

一激发单线态得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发射光量子返回至基态得任一

振动能级。此时发射得光量子为荧光、

5、荧光分析时为什么要用标准溶液校正仪器刻度?

答:因为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度得影响因素很多,同一型号仪器,甚至同一台仪器

在不通过实践操作,所得得结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每次测定时,在选定波长以及

狭缝宽度得条件下,先用一种稳定得荧光物质配成浓度一定得对照品溶液对仪器

进行校正、

6、何谓荧光量子效率?那些分子结构得物质具有较高得荧光效率?、

答:荧光量子效率就是发射荧光得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得量子数之比。

一般来说,具有长共胡结构具有较强得紫外吸收;刚性平面结构分子具有较高得荧

光效率。

7、物质发生荧光得条件?

答:强得紫外可见吸收,一定得荧光效率、

8、影响荧光强度得因素?

答:(1)外部因素

①温度: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得升高,溶剂中荧光物质得荧光效率与荧光强度降

低;

②溶剂: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着溶剂极性得增强而长移,荧光强度也增强。

③酸度:得那个荧光物质本身就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得酸度对其荧光强度有较大

得影响。因为在不用算杜仲吗分子与离子键得平衡改变,因此荧光强度也有差异。

④熄灭剂: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她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得现象为银光熄灭,能引起荧光熄灭得物质叫荧光熄灭剂。

⑤散射光:对荧光测定有干扰,尤其就是拉曼光,选择适当得激发波长可消除散射

光。

⑥时间:

(2)内部因素:

①长共也结构:共规程度越大,荧光强度也越大;

②分子得刚性:在同样得长共飘分子中,分子刚性越强,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产

生越长。本来不发生荧光或荧光较弱得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后,如果

刚性与共平面性增加,那么久可以发生荧光或者增强荧光。

③取代基:能增加□电子共辗程度得取代基,常使荧光效率提高,荧光波长长移。减

弱共也程度得取代基,就是荧光效率减弱甚至熄灭。

9、荧光与磷光发光机制有何不同,什么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磷光?

答:荧光:由第一激发态单线态得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个振动能级发射得光;

磷光:由第一电子激发三线态得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发射得光;

处于激发三线态得分子常常通过无辐射得过程失活回到基态,因此在室温下很少

呈现磷光,只有通过冷冻或者固定化而减少外转换才能检测到磷光、

10、什么就是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得特征有哪些?

答:激发光谱:指不同激发波长得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得相对效率、

发射光谱(荧光光谱):表示在所发射得荧光中各种波长组分得相对强度、

荧光光谱得特征

a0Stokes位移: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得波长有差值。

人发射光谱〉人激发光谱(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

b、发射光谱得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均回到第一激

发单重态得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得荧光、

co镜像规则: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得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样)成镜像

对称关系。

11、荧光分析法定量关系式?

答: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得得关系

浓度高时,F与C不呈线形关系,有时C增大,F反而降低,有时发生荧光猝灭效应

12、

第十一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影响IR峰位因素

答:(1)内部因素:

1)诱导效应(吸电效应):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2)共鲍效应:使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

3)氢键效应:使伸缩频率降低。分子内氢键:对峰位得影响大不受浓度影响;分子

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浓度稀释,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4)杂化得影响: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f,键能t,键长I,uf

5)分子互变结构

6)振动偶合:

7)费米共振:振动得倍频与另一振动得基频接近就是相互作用而产生得强得吸

收峰或裂分。

2.外部因素:受溶剂得极性与仪器色散元件性能影响

溶剂极性t,极性基团得伸缩振动频率I

色散元件性能优劣影响相邻峰得分辨率

2、红外得原理、

3、红外中指纹区与特征区特点以及作用?

答:(1)特征区(特征频谱区):4000~1250cm—1得高频区。

包含H得各种单键、双键与三键得伸缩振动及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稀疏、较强,易辨认。特征峰常出现在特征区

(2)指纹区:1250〜400cm—1得低频区

包含C-X(X:O,H,N)单键得伸缩振动及各种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相关峰常出现在指纹区

4、基频峰,泛频峰

答: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

生得吸收峰;(即V=0-1产生得峰)

倍频峰:分子得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

态时所产生得吸收峰;(即V=1fV=2,3———产生得峰)

5、吸收峰减少得原因,吸收峰增多得原因

答:减少得原因:①振动形式就是非红外性振动,在谱图上不出峰。

②不同振动因频率相同而简并;

③振动频率超出仪器检测范围而无法分辨。

增多得原因:倍频,组合频产生得吸收峰;振动偶合或费米共振、

6、红外光谱产生条件

答:①红外辐射能量必须与分子得振动能级差相等、

②欧几句必须发生变化。只有红外性振动才能产生吸收峰。

7、吸收峰强度影响因素

答:(1)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得变化

1)化学键连有原子电负性得大小:电负性差别f,△Ut,峰t

2)分子得对称性:完全对称得结构,△U=0,产生红外非活性振动

不对称得结构,△UW0,产生红外活性振动

(2)跃迁几率:激发态分子占所有分子得百分数

△Uf,跃迁几率t,et

8、特征峰,相关峰、

答:特征峰: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得吸收峰,

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引起得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得特征峰,

相关峰得数目与基团得活性振动及光谱得波数范围有关,用一组相关峰才可以确

定确定一个官能团得存在

9、红外光谱仪主要部件,各部件功能

答:光源:能斯特灯或硅碳棒。

吸收池:红外透光材料制作。如NaCI、KBr岩盐窗片。

单色器:由色散元件、准直镜、狭缝构成、色散元件多用复制得反射光栅。

检测器:常用真空热电偶

10、为什么共辗效应存在长使一些基团得振动频率较低,而诱导效应常使一些基

团得振动频率增加?

答:共规效应就是电子离域,电子得密度平均化,双键性电子云密度降低,吸收峰向

低波数移动、

导效应由于取代基得吸电子作用,就是被取代基团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吸收峰向

高频方向移动。

II、为什么碳氧双键与碳碳双键得振动频率相近,但谱带强度相差悬殊?

答:红外光谱情若有振动能级跃迁几率决定,而跃迁几率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变化

有关,因为碳氧双键比碳碳双键伸缩振动时得偶极矩变化大,因而跃迁几率大,所

以谱峰强。

12、红外,紫外,荧光光度计主要部件比较。

答:

13、红外活性振动,红外非活性振动

答: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产生偶极矩得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收得性质

红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