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实力测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高校》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留意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学问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出儒家把修身与治国联系起来,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所说的修身指的是道德修养,并非完全指的学问,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基础,D错误。【名师点睛】敬重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联系起来,解除与材料无关选项A、C、D即可。2.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觉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须要考古发觉佐证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C.我国运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觉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C项正确;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犁牛耕,商周时期的是石犁而非铁犁,故B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故选C。3.明代时,吴地的富有家庭多将太湖边洼芜土地,因地势改为鱼塘和可耕地,并在田堰边角种植果树、蔬菜,所得收入较一般的单一农作物种植高出很多。这说明该地区农业A出现地域性经营特色B.坚守男耕女织传统C.向着商品化方向发展D.盛行雇工劳动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鱼塘”“果树、蔬菜”“所得收入较一般的单一农作物种植高出很多”可知,“明代”“吴地”部分“家庭”不再以“单一农作物种植”作为自己的收入,而兼用种植经济作物或渔业经营增加收入,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商品化方向。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接受多种方式增加家庭收入,未涉及地域性经营,解除;B项,材料中种植“果树、蔬菜”等方式是对传统的男耕女织经营方式的冲击不是坚守,解除;D项,材料未涉及关于雇工的信息点,解除。4.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变更了士人的仕途观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允【答案】B【解析】【详解】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可见材料突出科举取士入仕在文人心中地位,说明科举制变更了士人的仕途观,B正确;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科材料中的现象与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科举制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允,D错误。5.宋代的士大夫们允许自家女儿、儿媳改嫁,还为其他妇女的再嫁供应便利。王安石因其子王雾精神失常,替儿媳庞氏择婿而嫁;范仲淹作主将守寡的儿媳嫁给自己门生王陶;还办义庄为再嫁妇女供应资金。这反映了当时A.婚姻自主较普遍B.理学影响力有限C.对外贸易较发达D.市民阶层的扩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详解】理学家主见“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反对妇女改嫁,材料中士大夫允许、帮助妇女改嫁,可知当时理学影响力有限,故B正确;虽然此时士大夫允许妇女改嫁,不过婚姻仍旧是父母之命,缺乏自主性,故A错误;对外贸易和材料内容无关,解除C;材料体现是士大夫阶层,不是市民阶层,解除D。【点睛】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接受为官方哲学。6.在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供应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的费助;公民大会特地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这些现象A.表明雅典的文化高度旺盛B.重在提高戏剧的教化功能C.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D.体现了执政者的民本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供应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民发放补贴,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和激发公民参政的主动性,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正确。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供应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不能说明雅典的文化高度旺盛,解除A。戏剧本身具有教化功能,并非通过发放补贴来提高戏剧的教化功能,解除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解除。【点睛】伯利克里改革:①全部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当几乎一切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全部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他们也都可以参与公民大会。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③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职能也进一步扩大。④为激励公民主动参政,向担当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欣赏戏剧,希腊政府每次发给每个公民两个"奥波尔",作为"观剧津贴"。7.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浩大、困难且基本上是由从详细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罗马皇帝即使能够变更法律,也只能变更一些细枝末节。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罗马法学体系更加完备B.自然法为立法指导原则C.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制定D.公民法已经取代万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由从详细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可知,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A正确;据所学可知自然法的理念是“公允、正义、自由、同等”,而材料反映的是“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没有涉及自然法,B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法律的制定,C错误;据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版图的发展扩大,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而不是公民法取代万民法,D错误。8.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变更其社会地位供应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主旨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以财产资格取代了封建贵族等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到来,选项D正确;财产多少作为社会等级标准不利于社会下层民众,选项A解除;选项B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变更无关,解除;选项C表述肯定,解除。9.19世纪60年头,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接受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联邦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B.铁路已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斗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D.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头”,美国当时发生了南北斗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D正确;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实行联邦制,A表述错误;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斗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材料并没有涉及,故解除BC。10.法国思想家卢梭指责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主见A.人民主权不行分割B.推翻英国的君主制C.权力必需实现相互制约D.订立契约保证人民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卢梭认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时才能享受权利,选举后就失去了发言权,成为政府的奴隶。也就是说卢梭认为英国代议制下,人民主权是分割的,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卢梭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不能体现卢梭主见推翻君主制,B错误;权力必需实现相互制约是孟德斯鸠的主见,C错误;材料也无从体现权力的制约和订立契约的信息,D项错误。11.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兴起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认为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这体现出A.经济理论确定政府政策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C.工业化变更了英国面貌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须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思想,让市场自我调整经济活动,反对政府干脆干预经济。依据材料中时间“18世纪中叶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即将开展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所以材料中的现象是工业资本发展的须要。故答案为D项。A项,政府政策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不是单纯由经济理论而确定,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是在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即19世纪40年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解除;C项,综上分析可知,当时的英国即将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12.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快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A.美国成为新技术探讨和应用的中心B.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C.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D.科学技术变更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80年-1914年间”可知,处于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快速得到普及”可以看出,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更,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从得出美国成为新技术探讨和应用的中心,解除A;B不是材料主旨,解除;材料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的变更,解除D。13.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更说明A.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D.晚清经济结构变更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更的缘由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解除A;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解除BD。【点睛】本题解读的关键是材料中“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的描述,学生据此明确变更的缘由即可作出推断。14.1937年,国民政府中心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3684人减至1561人,精简率达58%。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终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这一调整旨在A.适应全面抗战的须要B.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C.激励民族工业的发展D.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终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适应了全面抗战的须要,标记着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领导体制的形成,为战时统制经济的实行供应了制度保证,故A正确;国民党调整中心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须要,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不是主要目的,解除B;材料表明国民党实行战时统制经济,这肯定程度上压制了民族工业,C错误;国民党调整中心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须要,“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不是主要目的,解除D。15.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的《民立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群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漫画作者的政治看法倾向于共和C.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众地位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反映的信息是君主专制(龙飞出国旗的寓意)即将垮台,人民群众兴致勃勃,说明漫画作者倾向于共和。故答案为B项。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解除A、C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解除D项。【点睛】精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须要留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深刻领悟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务内在本质特征。16.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养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可以看出,这些守则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故答案为C项。A项,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养的说法扩大了“乘车守则”的作用,解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乘车守则”是单纯要求租界内的中国人,全部乘车人不论国别都应当遵守,解除;D项,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的表述与材料中“乘车守则”的详细要求无关,解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接受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驾驭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常要留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驾驭运用。17.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A.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B.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C.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D.指明白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于西方的自由思想,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严复和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胡适,理解是不同的。严复面对民族危机强调“国群自由”,即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而胡适强调的是“为我主义”,即个人主义、个体自由。严复的言论有助于推动民族革命,而胡适的言论有助于推动民主运动。所以二人的言论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本题答案选C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解除A项;材料中严复与胡适是在谈论西方的自由思想,并没有批判中国传统思想,解除B项;指明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不是严复和胡适,解除D项。18.“一五”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足够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旁边;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由此可见,“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A.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B.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C.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快速复原D.避开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足够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旁边;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反映了“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的选址即企业的分布状况,加工型的企业大多考虑资源、原料就近,国防类企业主要在后方地区,这是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未涉及落后地区,解除;C项,国民经济的复原时期是1950-1952年,“一五”期间是1953-1957年,时间不符,解除;D项,材料表述的是企业分布问题,不涉及企业投资问题,解除。19.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其次次高潮的主要缘由是A.中美关系起先正常化B.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表可知其次次建交高潮是1969年,主要是亚非欧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亚非发展中国家崛起,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限制,故C正确;中美关系起先正常化是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20.农夫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心情,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阔农夫不参与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苏联A.变革小农经济势在必行B.国家工业化建设举步维艰C.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凸显D.确立斯大林体制符合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心情”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1924年冬……1925年上半年……1928年初……,”等信息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时期,材料表明农夫对当时工业品涨价及政治的不满,要求建立维护农夫权益的农会,故C正确;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决的就是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A错误;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确立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与材料不符,D错误。21.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安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立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立、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C.干脆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经济建设严峻缺乏技术人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32年”可知,西方正爆发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而苏联正值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美国和德国帮助建立”的现象,说明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苏运用联始终实行斯大林模式经济,并没有变更,故A项错误;苏联建设是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契机,不是干脆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建设并不缺乏人才,材料主要说明借用经济危机时机进行工业化建设,故D项错误。22.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更反映了A.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军事渗透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北约原本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北约从1999年起先汲取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说明北约战略目标发生了变更。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军事渗透不再针对欧洲,解除;C项,区域集团化属于经济,不是军事,解除;D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不存在美苏争夺了,而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解除。23.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各国跨入到学问经济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可知,国际金融危机后被认为“夕阳产业”的传统制造业被各国重新捡起,出现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的局面,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德国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说明在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从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测略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故B选项正确;“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说明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没有取代传统经济,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相关的问题,无法得出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新经济时代是以学问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记。但新经济绝不是仅仅包括学问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真正的新经济时代应是传统产业与学问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全面结合,因此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世界各国跨入到学问经济时期,故D选项错误。24.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头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A.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C.多极化趋势显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D.国际货币体系渐渐走向了多元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美元汇价暴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可知,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故D正确;材料反映国际货币体系渐渐走向了多元化,而非三足鼎立的局面,解除A;材料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崩溃,而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多极化趋势“快速增长”,解除C。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依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觉、独创和变革起先,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更,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峻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据《对工业化的重新相识及其现实意义》等(1)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起先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独创成就有哪些?(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独创: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更;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冲突。【解析】试题分析:(1)该题要求“结合所学学问”,故属于外延性材料题。依据史实,英国工业革命首先起先于棉纺织业;与之相关独创成就只要有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等。因为范围不限,所以只要属于该时期的独创成就都是可以的。(2)该题同样要求“结合所学学问”,难度相对降低了。依据史实,可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比如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等方面,每个方面的详细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该题为开放式题型,看上去学生可能很好作答,其实更重要的是题中要求的“当今发展中国家”这个角度。再者就是结合题中的材料和前面两个问题,既要答出工业发展的规律性启示,又要答出工业发展过程中应当留意的“英国因素”等。只要符合角度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新航路的开拓、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明长城与秦汉长城不同的信息,并概括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学问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问题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信息:秦汉长城不是一条密封的界墙,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城墙。问题: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的精神面貌。阐述:从秦汉长城的遗址来看,秦汉长城北并不是成一线面是纵深布置,里面有些缺口,这种布局在斗争时期有利于秦汉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发动进攻,同时在和平常期也有利于中原地区民众与北方溶牧民族进行贸易往来,这体现了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开放的精神面貌。而明代长城则是一条封闭的城墙,这体现了统治者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心理;反映出明朝内敛、保守的精神面貌。【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对秦汉时期和明朝长城的形态、连续性可以看出秦汉长城不是一条密封的界墙,而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城墙。结合秦汉时期和明朝的社会现状即可分析两个时期的不同精神面貌,结合所学学问进行阐述即可。27.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