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空中彩虹B.水中倒影C.墙上手影D.杯中铅笔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3.小伟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若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三角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圆形光斑4.水下的射水鱼发现水面上方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5.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直杆影子的位置对应相应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池水映明月B.形影紧相依C.潭清疑水浅D.镜子正衣冠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7.小兰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她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变为()A.不变,2mB.不变,1mC.变小,1mD.变小,2m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9.如图为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A.折射角增大B.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C.反射角增大D.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10.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医院的手术房、病房常用红外线灯灭菌B.红光和绿光可以混合成黄色光,所以用红光照绿色衣服时看到的衣服是黄色的C.雨后彩虹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D.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外墙装饰,容易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12.如图,小猫没有捉到鱼很纳闷的原因是()A.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了B.由于光的反射,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深了C.由于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了D.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了13.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A.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C.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我们看到小明的衣服是红色的是因为衣服把红光都吸收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14.如图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C.水越深则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15.对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图乙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图丁中,吸管“错位”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6.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射角的大小为40°B.若水面升高,反射角将变大C.若水面升高,光斑A将向左移动D.若水面升高,S′到水面距离变小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反射;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1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将红、、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19.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诗句中“阴浓”是由光的形成的,“楼台倒影”则是光的现象。2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2°角,则反射角度数为;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21.汽车在大热天的公路上行驶,车里的人常见远处的路面上似乎有水,但当行驶到该处时,水消失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引起的。小华在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的指针如图所示,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2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四、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23.(1)(2分)如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2)(2分)如图,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24.(5分)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而且F板可绕ON转动。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5°45°360°60°(1)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选填“光滑”或“粗糙”)些。(2)如图甲,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4)如图乙,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25.(6分)(1)如图甲,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则所成的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将光屏远离小孔,则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利用图乙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较(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3)如图丙,一束光从A点射向水面上O点,进入水中,照射到容器底部的B点,如果要让折射光线射到容器底的C点,在保持入射点不变时,应(选填“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或者在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时,(选填“往容器内加水”或“从容器中放水”)。26.(7分)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折射现象,其中,反射角入射角。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选填“α”“β”或“γ”)。27.(7分)如图甲,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作为平面镜。(4)把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平面镜”前后,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这是为了探究。(6)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2.50 2.002 4.50 4.003 8.00 7.50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所得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实验小组不同,他又发现“平面镜”的一面有一层特殊的反射膜。如图乙,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分析小明的操作过程,可知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cm。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28.(6分)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时间)(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29.(8分)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请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2)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3.9×105km,则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多少秒?30.(10分)用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射激光脉冲束,经过2.53s接收到月球反射回的激光信号。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中光速c≈3.0×108m/s。(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2)如果一架飞机以500km/h的速度从地球出发不停地飞,需多长时间到达月球?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学情评估测试卷·教师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C)A.空中彩虹B.水中倒影C.墙上手影D.杯中铅笔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B)3.小伟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若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C)A.蜡烛的正立像B.三角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圆形光斑4.水下的射水鱼发现水面上方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D)5.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直杆影子的位置对应相应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A.池水映明月B.形影紧相依C.潭清疑水浅D.镜子正衣冠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7.小兰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她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变为(A)A.不变,2mB.不变,1mC.变小,1mD.变小,2m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的原因分别是(A)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9.如图为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B)A.折射角增大B.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C.反射角增大D.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10.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B)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C)A.医院的手术房、病房常用红外线灯灭菌B.红光和绿光可以混合成黄色光,所以用红光照绿色衣服时看到的衣服是黄色的C.雨后彩虹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D.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外墙装饰,容易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12.如图,小猫没有捉到鱼很纳闷的原因是(D)A.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了B.由于光的反射,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深了C.由于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了D.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变浅了13.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C)A.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C.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我们看到小明的衣服是红色的是因为衣服把红光都吸收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14.如图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C.水越深则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15.对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CD)A.图甲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图乙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图丁中,吸管“错位”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6.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反射角的大小为40°B.若水面升高,反射角将变大C.若水面升高,光斑A将向左移动D.若水面升高,S′到水面距离变小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漫反射;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其作用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1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19.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诗句中“阴浓”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现象。2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2°角,则反射角度数为48°;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21.汽车在大热天的公路上行驶,车里的人常见远处的路面上似乎有水,但当行驶到该处时,水消失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小华在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的指针如图所示,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7:50。2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BO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35°。四、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23.(1)(2分)如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2)(2分)如图,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24.(5分)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而且F板可绕ON转动。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5°45°360°60°(1)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粗糙(选填“光滑”或“粗糙”)些。(2)如图甲,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4)如图乙,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5.(6分)(1)如图甲,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则所成的像的形状不变(选填“改变”或“不变”);将光屏远离小孔,则所成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利用图乙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较薄(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如图丙,一束光从A点射向水面上O点,进入水中,照射到容器底部的B点,如果要让折射光线射到容器底的C点,在保持入射点不变时,应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或者在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时,往容器内加水(选填“往容器内加水”或“从容器中放水”)。26.(7分)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OA(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γ(选填“α”“β”或“γ”)。27.(7分)如图甲,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暗(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4)把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平面镜”前后,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这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6)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2.50 2.002 4.50 4.003 8.00 7.50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所得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实验小组不同,他又发现“平面镜”的一面有一层特殊的反射膜。如图乙,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分析小明的操作过程,可知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从平面镜后侧测量的像距;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