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六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第1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六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第2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六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第3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六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第4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十六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史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一节政府的作用及其职能转变

一、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政府控制生产、销售范围的扩大及财力的增长,直接的行政手段逐渐取代了市场调节,与此同时,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露出端倪,全能型政府职能初步确立。“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度集权行政管理体制日趋强化,全能型政府职能体系进一步扩张。第一节政府的作用及其职能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能型政府职能体系的弊端日益明显,政府的职能转变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十九大: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总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政府职能逐步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第一节政府的作用及其职能转变二、计划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底子极端薄弱,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集中经济力量才能发展一些国家急需的工业项目。因此,中国选择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来进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高达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调节方式都实现了向计划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政府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而企业由于只是执行既定的生产计划而成为政府的附属物。第一节政府的作用及其职能转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总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得到深入和完善。中国从自己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借鉴他国宏观调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计划手段、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一节政府的作用及其职能转变

三、从建设性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30年,由于经济处于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加上其间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增长速度不快,部分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财政支出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不断加大,1978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为1122.09亿元,至2011年,这一数字变为109247.79亿元。与此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完成了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变。第二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一、经济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大发展。第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9.9%,增长速度和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均超过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韩国。根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中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迈进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第二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一、经济增长第二,对外贸易增长与国际经济地位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发展。第三,中国金融开放步伐加快。第四,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中的排名从1970年的第8名,上升到2010年的第2名。目前一直为第二名。第二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二、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三次产业部门结构的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已经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二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三、人口流动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基本上是在不受政府限制和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后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城市在就业、食品供给等方面越来越不堪重负。随之产生了户籍管理制度。之后,国家一直把控制人口的流动作为主要政策之一。改革开放后,为了增加经济活力,中国的户籍管理逐步放宽,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也不再严加限制,票证供应制逐步取消,就业制度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务实。第二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对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限制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和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有效形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劳动密集程度低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通过从低收入水平地区向高收入水平地区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消除地区不平等和减贫也都有积极作用。第二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四、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吸收农业剩余,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和对城市进行补贴,以迅速达到工业化,但这也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包括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第三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从城乡分割到统筹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由于过度剥夺农业,实行城乡隔离,造成工农业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关系遭到扭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要素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得到扩大,城乡联系显著增强,城乡关系逐步得到改善。中共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二、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分类建设—逆城市化—大规模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城市化迅速推进。在农村工业化的带动下,农村小城镇得到了复苏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第三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三、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任务中最艰巨的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农业和农民承担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第三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因此,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现代化问题,并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之中,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第三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四、区域经济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的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9年)和新世纪以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放置在世界经济发展“画布”上的大手笔。第四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经济发展历史的新方位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是长期奋斗的结果。第四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的内部条件,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发展面对以上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四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让我们的经济实现平衡且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肩负的新时代责任。这一时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型是一次新的“凤凰涅磐”,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一套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第四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和中国党和国家的胸怀。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第四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章小结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因为无论从人口规模上看,还是从历史传承上看,中国都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大国。对于这样一个国家,世界上没有成熟的发展样板。中国道路是中国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探索而形成的。“中国奇迹”是世界人民对我们发展成果的积极评价。毋庸置疑,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本章小结(续)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坚持改革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思考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的作用和职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建国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成就?

4.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有了哪些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