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重点高中高二5月联合调研测试生物科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传染病,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临床上可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B.支原体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C.支原体DNA位于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中 D.可以直接用培养基培养支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成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形成拟核裸露在细胞质,仅核糖体唯一的细胞器。【详解】A、青霉素的作用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支原体无细胞壁,A错误;B、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共6种产物,B错误;C、支原体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呈裸露状态,C错误;D、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无须依赖其他活细胞增殖,可直接用培养基培养,D正确。故选D。2.植物传粉时,同种花粉可进入柱头完成受精,异种花粉则不能突破柱头处的生殖障碍进入柱头。研究发现该现象与柱头的乳突细胞表面受体和同种花粉表面携带的pRALFs小肽段有关。研究员通过人工合成A种植物花粉的pRALFs小肽段施加在B种植物的柱头上,成功让该异种花粉进入柱头,打破生殖障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21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可人工合成小肽段B.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两种植物的生殖隔离D.异种花粉受精后得到的后代仍可能无法产生后代【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利用21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可人工合成小肽段,A正确;B、植物传粉后,同种花粉可进入柱头完成受精,异种花粉则不能突破柱头处的生殖障碍进入柱头,这与细胞间相互识别有关,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C、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两种植物的生殖隔离,C正确;D、异种花粉存在生殖隔离,故受精后得到的后代仍可能无法产生后代,D正确。故选B。3.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脂肪。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和脂质均由C、H、О三种元素组成B.“饴”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C.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更多D.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转变成糖类、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物质比脂肪耗氧少,产生能量少。【详解】A、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构成,脂质中的磷脂含有C、H、O、N、P,A错误;B、“饴”是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C、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物质比脂肪耗氧少,产生能量少,C错误;D、麦芽糖属于二糖,人体细胞不能直接吸收,D错误。故选B。4.鼻咽癌是一种高发于中国的恶性肿瘤,可用“CP化疗法”进行治疗。其机理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量,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化疗后的患者其体内各类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B.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属于免疫防御功能C.“GP化疗法”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只涉及体液免疫D.该法治疗过程中某种B淋巴细胞的核糖体活动显著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系统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和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患者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从而能被免疫细胞识别,A错误;B、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C、“GP化疗法”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免疫,C错误;D、该法治疗过程中需要抗体参与,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该法治疗过程中某种B淋巴细胞的核糖体活动显著增强,D正确。故选D。5.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的枢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中的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调节途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人体通过A途径减少汗腺的分泌B.通过B途径分泌激素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C.C途径可表示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过程D.图示调节途径中C的作用范围最广、反应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因此,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而维持体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散热减少。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A、图中途径A为神经调节,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汗腺分泌减少,A正确;B、途径B表示下丘脑合成分泌的相关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后,作用于相关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此过程不属于分级调节,B错误;C、C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C错误;D、图中途径A为神经调节,途径B和C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D错误。故选A。6.针灸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调控胃肠蠕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排便异常、夜尿增多、多汗等临床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上述过程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入和传出神经B.夜尿增多可能是因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C.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进入突触后膜作用D.针灸通过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B、患者夜尿增多可能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对水的重吸水降低,尿量增多,B错误;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针灸可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促进肠道蠕动以改善便秘症状,D正确。故选D。7.稻瘟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每年都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几丁质酶,能抑制稻瘟菌的生长,可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科研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土壤中的目的菌B.目的菌的纯化和计数可以使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C.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D.利用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1、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合成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应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以淘汰不能产生几丁质酶的真菌达到筛选效果。2、水解圈是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产生相关酶水解几丁质产生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能力越强。【详解】A、筛选土壤中的目的微生物即降解几丁质的微生物时,应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A正确;B、目的菌的纯化和计数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但不可以使用平板划线法,B错误;C、水解圈是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产生相关酶水解几丁质产生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能力越强,故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C正确;D、利用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B。8.神经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感受细菌毒素刺激,引起痛觉产生。为抑制细菌毒素诱导的痛觉,将特定药物装载到纳米笼中,与细胞膜一同构成药物颗粒,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毒素引起痛觉过程中的效应器为大脑皮层B.提取的细胞膜可包裹纳米笼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该药物颗粒进入该神经元供体不会激发机体免疫反应D.药物颗粒可能通过减少细菌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而缓解疼痛【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菌毒素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但痛觉产生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大脑皮层不是效应器,A错误;B、提取的细胞膜可包裹纳米笼,涉及到的是膜的融合,利用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正确;C、该药物颗粒不属于抗原物质,进入该神经元供体不会激发机体免疫反应,C正确;D、药物颗粒可通过膜表面受体竞争结合细菌毒素,从而减少细菌毒素对神经细胞的刺激,进而缓解痛觉产生,D正确。故选A。9.深度睡眠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深度睡眠状态下,神经递质刺激下丘脑分泌GHRH。图表示骨生长的部分调节机制,其中GHR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表示生长激素,IGF-1表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深度睡眠状态下促进骨生长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图中A是垂体,其产生的GH可定向运输至肝脏C.GH与IGF-1在促进骨生长和发育上有协同作用D.骨折后,体内的GH和IGF-1的含量会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GHRH作用于A垂体,垂体释放生长激素作用于肝脏,肝脏分泌IGF-1,IGF-1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详解】A、深度睡眠状态下促进骨生长的过程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B、A是垂体,其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是定向运输,B错误;C、GH表示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生长,图示IGF-1也可促进骨生长,故GH与IGF-1在促进骨生长和发育上有协同作用,C正确;D、结合题图分析可知,骨折后,体内GH和IGF-1的含量应上升,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从而使骨愈合,D正确。故选B。10.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在同一片天竺葵的叶片不同部位滴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水、14C葡萄糖溶液,如图甲所示;48小时后在同一叶片得到如下图乙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原来滴加14C葡萄糖的部位已被切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B.实验结果说明IAA具有调运养分的作用C.一段时间后可能检测到14C标记的CO2D.由实验推测IAA可促进子房膨大、果实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结果可以得出,放射性糖集中在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部位,且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滴加水的部位不含有放射性糖,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功能。【详解】A、天竺葵的叶片是成熟组织,在成熟组织生长素不会极性运输,A错误;B、根据图形分析已知,生长素能使营养物质集中分布在生长素含量高的地方,故两者比较说明植物生长旺盛部位生长素分布多,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调运,B正确;C、14C标记的葡萄糖经过细胞呼吸作用,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产生含有14C标记的CO2,C正确;D、发育的种子中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子房,使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向子房移动,促进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D正确。故选A。11.森林火灾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如图是一个林窗在40年间物种种类的统计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林窗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B.0~20年间该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C.30~40年间可定期合理砍伐木材来保护生物多样性D.10~40年间草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答案】B【解析】【分析】1、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2、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草本层逐渐消失,灌木层先增多后减少,逐渐消失。【详解】A、林窗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据图可知,0~20年间该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物种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不一定下降,B错误;C、由图可知,30-40年时,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所以为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定期合理开采木材,这有利于群落的发展,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D、影响植物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光照,10~40年间由于乔木增多,在竞争中占优势,故草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D正确。故选B。1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0)在肺癌、胃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抗FCF20抗体可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筛查的评估。研究者制备抗FGF20单克隆抗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需提供95%的氧气和5%的CO2B.细胞甲都是能够产生抗FGF20抗体的B淋巴细胞C.细胞乙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无限增殖D.细胞丙还需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出细胞丁【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需提供95%的空气(而非氧气)和5%的CO2,A错误;B、细胞甲都不一定都能够产生抗FGF20抗体,还需要经过选择,B错误;C、细胞乙可能包括B细胞-B细胞、骨髓瘤-骨髓瘤的融合类型,不一定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无限增殖,C错误;D、细胞丙是杂交瘤细胞,但不一定能产生所需抗体,还需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出细胞丁,D正确。故选D。13.当声音传递到内耳中的听觉毛细胞顶端的纤毛时,K+通道打开,K+内流,听毛细胞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长时间高分贝刺激会造成听力障碍,中低分贝的声音则不会。图中a所示为正常听觉毛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b和c为两种由听觉毛细胞功能改变造成的听力障碍机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听毛细胞外的K+浓度大于其细胞内的K+浓度B.图a中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图b发生听力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听觉毛细胞受损D.图c发生的听力障碍可通过改变用耳习惯缓解【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a可知,当毛细胞兴奋后,钙离子通过膜上的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进入细胞内,而图b在长时间高分贝声音的刺激下,毛细胞没有兴奋,不能使钙离子通过膜上的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进入细胞内,图c是毛细胞中存在异常耳铁蛋白,不能促进突触小泡的前移以及与细胞膜的融合。【详解】A、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确实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梯度是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的,它对于听毛细胞正常的兴奋和传递信号是必要的,A正确;B、据题目中的描述,信号的转换是在听毛细胞内部进行的,先是机械能(声音波)转换为电信号(细胞膜电位变化),然后电信号在听毛细胞内部转换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最后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电信号,图a中并没有显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而是在听毛细胞内部由机械能直接转换为电信号,B错误;C、图b显示了一种听力障碍的机制,其中听觉毛细胞受损,可能导致钾通道异常开放或功能丧失,使得钾离子内流减少,影响了细胞的兴奋性,这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遗传因素、药物毒性、噪声暴露等,C正确;D、图c所示的听力障碍是由于长时间高分贝声音引起的可逆性损伤,那么通过减少耳部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确实有可能缓解听力障碍,D正确。故选B。14.甲、乙两种轮虫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为研究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密度信号对轮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轮虫分布区域相同且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二者生态位有重叠B.五组轮虫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其中的9.12个/mL为对照组的K值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轮虫甲的密度信号能够抑制轮虫乙的种群数量增长D.轮虫乙的密度信号可抑制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该作用与其密度呈正相关【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动物,研究其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它们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这源。【详解】A、研究动物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甲、乙轮虫分布区域相同且均以蛋白核小藻等为食,说明它们生态位有重叠,A正确;B、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据图可知图中各组种群都呈现S形增长,其中对照组种群密度达到9.12个/mL后维持相对稳定,为对照组的K值,B正确;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轮虫甲的低密度信号对轮虫乙种群的增长有略微的促进作用,轮虫甲的高密度信号对轮虫乙种群的增长有略微的抑制作用,C错误;D、根据轮虫乙的低密度信号组与对照组比较可知,乙的低密度信号可抑制轮虫乙的种群增长;轮虫乙的高密度信号组与对照组比较可知,乙的高密度信号可抑制轮虫乙的种群增长,三组共同比较可得出乙的密度信号对轮虫乙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密度信号强度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C。15.“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可将一个亲本的部分染色体或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另一个亲本体细胞内,获得不对称杂种植株。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有较高抗性,由于不同类型间的有性杂交后代高度不育,限制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疣粒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注: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A.过程①中需将两亲本的外植体经无菌水消毒后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B.获取亲本原生质体时,需在蔗糖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C.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的原因是融合后补充了某些失活的酶D.“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只能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筛选【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株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外植体需要用70%的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A错误;B、获取亲本原生质体时若在蔗糖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会导致原生质体吸水涨破,B错误;C、分析题意,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而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故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的原因是融合后补充了某些失活的酶,C正确;D、“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可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筛选,也可在分子水平通过分子杂交等技术进行筛选,D错误。故选C。16.干扰素(W)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由W基因控制,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1982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菌实现了重组人干扰素的工厂化生产。质粒和W基因片段如图所示。已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amHⅠ、BclⅠ、Sau3AⅠ、HindⅢ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GATCC、T↓GATCA、↓GATC、A↓AGCTT。ABCD代表4种引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PCR技术扩增W基因时,应选用的引物是B和CB.应选用HindⅢ和BamHI切割质粒,HindⅢ和Sau3AⅠ切割W基因C.在含有X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的即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D.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前需要用Ca2+处理细菌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引物需要与模板的3'端结合,据图可知,利用PCR技术扩增W基因时,应选用的引物是B和C,A正确;B、切割质粒时限制酶应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但图示Sau3A

Ⅰ会同时破坏两种抗性基因(Bcl

Ⅰ的识别序列有会被Sau3A

Ⅰ识别并切割),故只能选择HindⅢ和BamHI切割质粒,HindⅢ和Sau3AⅠ位于目的基因两侧,可进行目的基因切割(BamHI与Sau3AⅠ产生的粘性末端可以互补),B正确;C、在含有X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的可能是未导入目的基因的空质粒,也可能是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C错误;D、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前需要用Ca2+处理细菌细胞,使其处于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感受态,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图中—S—S—是由两个—SH脱去两个H形成的。(1)胰岛素原是在________细胞(填细胞名称)的核糖体上经氨基酸________形成的。胰岛素原加工为胰岛素的场所有__________(填细胞器的名称)。(2)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生活中糖尿病人不能口服而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如果以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胰岛B②.脱水缩合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2)①.肝糖原分解②.由于胰岛素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活性,当经过消化道时容易被分解,而失去活性(3)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葡萄糖【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且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小问1详解】上图是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的过程,此过程是在胰岛B细胞的核糖体上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此过程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形成过程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小问2详解】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生活中糖尿病人不能口服而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原因是由于胰岛素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活性,当经过消化道时容易被分解,而失去活性。【小问3详解】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实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症状的变化”,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18.研究发现,当微生物突破机体物理屏障,如皮肤、黏膜等时,Toll样受体(TLR)可以识别抗原并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TLR信号的过度活化可导致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疾病的发生。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B细胞刺激因子(BLyS)能促进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B细胞存活因子(BAFF)能抑制B细胞凋亡,形成正反馈循环。请根据上述资料及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SLE属于__________病,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异常导致。(2)BLyS和BAFF在免疫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在它们的作用下部分B细胞会分化为______________以产生大量抗体。(3)为验证双氢青蒿素(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请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试剂完成实验设计。①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只,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若干只。②实验试剂: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DHA),一定浓度的胸腺激素(免疫增强剂),一定浓度的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可治疗SLE),生理盐水。③实验步骤:I.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___________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II.甲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生理盐水;乙组每天灌胃___________;丙组每天灌胃______________;Ⅲ:连续饲喂及灌胃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④预期结果:若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疗效。【答案】(1)①.自身免疫②.免疫自稳(2)①.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②.浆细胞(3)①.系统性红斑狼疮

②.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③.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强的松④.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少于甲组,且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接近

【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因为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小问1详解】SLE是自身结构被当作抗原攻击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是SLE患者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导致的。【小问2详解】BLyS和BAFF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数量会显著增多,部分B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以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实验目的是验证双氢青蒿素(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实验的自变量是DHA的有无,因变量是免疫功能,可通过B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实验设计应设置对照,故实验步骤如下:I.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若干只,并将其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II.甲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乙组每天灌胃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DHA),丙组每天灌胃一定浓度的强的松(已经临床证明对治疗SLE有效,作为阳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Ⅲ:连续饲喂及灌胃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由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而DHA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B淋巴细胞数量,故预期结果为: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少于甲组,且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接近。19.株高是影响桃产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桃树矮化的机理,研究人员对矮化品种F和正常株高品种Q分别施加外源GA3,并测定枝条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源赤霉素(GA3)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其合成部位在________;其主要作用除了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还有___________。(2)实验中两对照组均施加等量清水,结果表明品种__________是GA3的不敏感突变体,依据是____________,进一步检测发现两个品种内源GA3含量并无差异。(3)有资料显示,GA3可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蛋白GID1与蛋白Della在GA3存在时可发生互作,形成特殊的GHD1-GA3-Della结构,进而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Della。由此推测,蛋白Della的功能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枝条的生长。进一步用电泳技术检测品种F和品种Q施加外源GA3后Della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结合上述信息,请简要阐释品种F矮化的可能分子机制:_________。【答案】(1)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②.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①.F②.品种F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与对照组相同,品种Q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明显高于其对照组(3)①.抑制②.品种F为矮化植株,对GA3不敏感,GA3不能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导致蛋白Della不能被降解,细胞内存在大量蛋白Della,抑制枝条生长【解析】【分析】1、赤霉素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观察图1可得,品种Q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明显对照组,品种F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品种F是对GA3不敏感的突变体。【小问1详解】内源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其合成部位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赤霉素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小问2详解】观察图1可得,品种Q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明显对照组,品种F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品种F是对GA3不敏感的突变体。【小问3详解】GA3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结合题目信息GA3发挥作用的机制:GA3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蛋白GID1和蛋白Della在GA3存在时发生互作,形成特殊的GHD1-GA-Della结构,进而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Della,使细胞内Della蛋白含量下降,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由此推测,蛋白Della的功能是抑制枝条生长。观察电泳结果可得,品种F不论是对照组还是GA3添加组的蛋白Della含量均高于品种Q,结合①中GA3的作用机制可推测,可能是在品种F体内GA3不能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无法形成特殊的GHD1-GA-Della结构,有效降解蛋白Della,使细胞内蛋白Della含量升高,抑制枝条生长,导致品种F植株矮化。20.榕属植物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蓟马是榕属植物上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科研人员就该昆虫对榕属植物的选择行为进行了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蓟马的若虫和成虫群集于受害叶片上长成的虫瘘(植物组织因昆虫取食形成的瘤状物)里,吸食幼芽的汁液生存。蓟马与榕属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对蓟马研究时,通常可用_____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其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2)蓟马通过识别植物释放的一些挥发物来搜索适宜的榕属植物,该挥发物属于_______信息。同时,榕属植物也可释放特定挥发物以驱避蓟马。这体现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3)为研究蓟马对盆栽榕树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蓟马对三种盆栽榕树挥发物的趋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研究,对种植榕属植物的可借鉴性意义是_______。【答案】(1)①.寄生②.样方③.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2)①.化学②.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①.垂叶榕>人参榕>印度榕

②.寻找对蓟马具有引诱或驱避功能的植物挥发物用于对蓟马的生物防治(根据蓟马对不同种的榕树趋向性不同,可选择蓟马趋向性小的榕树种植)【解析】【分析】1、调查植物、动物虫卵、幼虫等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2、生态系统中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3、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小问1详解】蓟马是榕属植物上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对蓟马研究时,通常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蓟马的若虫和成虫吸食幼芽的汁液生存,蓟马与榕属植物的种间关系是寄生,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小问2详解】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属于化学信息。同时,榕属植物也可释放特定挥发物以驱避蓟马。这体现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小问3详解】①图2为实验结果,由图可知,三种榕树与空气比较时,蓟马数量关系是垂叶榕>人参榕>印度榕,印度榕vs垂叶榕时,垂叶榕一侧蓟马数量更多,人参榕vs印度榕时,人参榕一侧蓟马数量更多,垂叶榕vs人参榕时,垂叶榕一侧蓟马数量更多,故对三种盆栽榕树挥发物的趋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垂叶榕>人参榕>印度榕。②上述系列研究,对种植榕属植物可借鉴性意义有寻找对蓟马具有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