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共227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共227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共227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共227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共227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共9套)(共227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20世纪30年代,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试图对行为主义进行改造,于是产生了新行为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对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影响最大的是A、托尔曼B、赫尔C、斯金纳D、加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的新行为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在新行为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加涅中,对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影响最大的是斯金纳。1938年,斯金纳的《有机体的行为》一书出版后受到了所有行为主义者的热烈欢迎;1954年的《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被视为是新行为主义教育的宣言书:1958年、1968年又分别出版了《教学机器》和《教学技术学》,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斯金纳被称为“教学机器之父”。20世纪60年代是新行为主义教育的鼎盛时期。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2、强调“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的教育思潮是A、新行为主义B、新托马斯主义C、永恒主义D、要素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的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加涅,其中以斯金纳的影响最大。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有:(1)教育就是塑造行为;(2)程序教学;(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4)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二、辨析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3、《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标准答案:正确。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该报告被称为《哈多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儿童在11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被称为初等教育;(2)儿童在11岁以后所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均被称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设立四种类型的学校: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性现代中学、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当在11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哈多报告》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4、《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的重点是加强职业教育。标准答案:错误。《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又称《富尔法案》,是1968年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的。这部法律的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的三条办学原则。在法国的教育法案中旨在加强职业教育的是《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改革》),由法国议会1975年通过。为加强职业教育,《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对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又称《富尔法案》)和《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改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切忌将各法案的内容混淆。5、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指教育无目的。标准答案:错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什么目的,教育当然有它的目的。杜威的原意是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教育无目的就是这个缩略的说法。他区分了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主要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天性和兴趣等决定的教育历程的目的;后者主要指家长或教师给予儿童以教育目的,从外面硬性插入教育历程。所以,杜威所言的教育无目的说,主要是指教育历程以外无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它和历程合而为一。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对于传统教育目的论(即脱离儿童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一种纠正。在他心里,教育有内在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杜威是从其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这就是他的教育无目的说的主旨。6、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标准答案:错误。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结构主义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7、德育论是凯洛夫《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准答案:错误。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讨论了教学过程问题,以及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检查和评定等问题。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凯洛夫提出了五条指导教学工作的原则,即直观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凯洛夫提出的五项教学原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习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与技巧,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凯洛夫的《教育学》建构了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代表了苏联教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阶段。他的教育学思想体系不仅对苏联教育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教育学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三、简答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8、简述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的内容。标准答案:(1)感官教育。重视幼儿的感官(或称感觉)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极为重视感官教育,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的训练,其中以触觉练习为主。(2)读写算的练习。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内容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蒙台梭利要求手脑结合、身心和谐的幼儿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可贵的。蒙台梭利的幼教理论问世后,其感官训练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获得了高度的评价。9、简述法国《阿斯蒂埃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标准答案:1919年,法国议会通过了议员阿斯蒂埃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案,该法案被称为《阿斯蒂埃法》。主要内容为:(1)由国家代替个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2)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如果想得到国家的承认和补助金,必须接受教育部的有关规定。(3)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主必须保证他们每周有四小时的工作时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补充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的各门学科、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阿斯蒂埃法》的颁布,是法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历史上有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有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的《阿斯蒂埃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0、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标准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他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学校不能只让儿童学习知识,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认为,精神生活对学生在校期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需要,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物质财富和寻欢作乐,这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危险的。丰富学生精神的根本方法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每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某种科技和某种艺术的爱好。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意愿。教师在儿童的个性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并要求自己为教师们做出深入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精神交往的榜样。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尽管主张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将其和谐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针对当时学校的弊端提出并实践和谐教育思想,对我们解决现在的教育现实问题很具有启示意义。11、简述“八年研究”。标准答案:美国的进步教育广泛地影响了小学和初中。从20世纪30年代起,进步教育也开始关注高中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其中大学入学考试要求的限制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高中发展的重要因素。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大学和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加强中学与大学的合作关系来解决高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该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参加实验研究的是从美国全国推荐200所中学中选出的30所中学,故也称为“三十校实验”。“八年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关于教育目的。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中学教育的目的除升学外,还应有其他的目的,即实现个人的发展,为走向社会做准备。②关于教育管理。大学与中学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课程设计,教育评估以即实验研究人员的培训。③关于课程、方法的选择。设计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如,按单元组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思考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等。④关于评估工作。实验指导委员会下设的一个评估委员会设计了两百多种用于各种过程和目的的标准测验,并提出了一整套新量表以及评估的理论。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八年研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八年研究试图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其中大学入学考试要求的限制问题,对我国的教育实践也有巨大的启示意义。12、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内容。标准答案: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是以1983年4月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的。《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指出,由于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的下降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美国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因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1)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即要求中学加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2)提高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3)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4)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5)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美国的《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该报告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恢复和确立了学术型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第三,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但是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如因为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验成绩,导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教学要求过于统一,导致缺乏灵活性;因强调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使潜在的辍学人数迅速增加。13、简述终身教育思潮。标准答案: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倡导下,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代表人物有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其代表作为《终身教育导论》。另外,终身教育思想方面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将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各个的阶段;主张教育的社会整体性。即打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彼此隔离状态,把人生各个阶段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终身教育思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学会生存》提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并把终身教育确定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另外,《学会生存》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着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人的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而,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弥补了终身教育的不充分性,使终身学习理论的内涵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主张教育必须围绕以下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认为终身教育应建立在这四个支柱的基础之上。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终身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终身教育思想是当今国际教育思潮中影响比较大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想冲破了传统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定义,扩大了人们对教育的研究视野。同时拓展和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传统教育的超越和变革。14、简述美国的《国防教育法》的内容。标准答案: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②为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④强调“天才教育”。⑤增拨大量的教育经费,以便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⑥资助高等学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⑦发放大学生学习贷款,建立“国防奖学金”,以鼓励清寒子弟努力学习和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国防教育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5、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标准答案: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把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现代西方课程论的影响很大。由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力图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着手寻找教育对策,因此,它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但结构主义教育的某些观点具有片面性,其编制的课程与教材偏难等,也不断招致了人们的责难。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6、有人说进步教育实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教育,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标准答案:(1)进步教育的实验有:①昆西教学法。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②有机教育学校。1907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她设计体育活动、自然研究、音乐、手工等活动代替一般课程。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她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作为教育的目标。③葛雷制。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沃特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作为学校的课程。他把学校分成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成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以及体育和游戏。葛雷学校以其独特的教学制度而闻名。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相对当时一般公立学校组织中的惊人的浪费来说,沃特的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它的课程设置能保持儿童的天然兴趣和热情,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④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是道尔顿制的创始人。1920年,她应邀去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一项名为“道尔顿实验室计划”的教育革新计划(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提出以下主张: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⑤文纳特卡制。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1919—1945年任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教育官员期间,从事以“文纳特卡计划”著称的教育实验。华虚朋教育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⑥设计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强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他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一个具体的学习单元经常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但设计教学法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其实施的结果必然会削弱系统知识的学习。(2)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学制和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推动下,一场改革教学法的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高潮。当时西方正在流行的以反传统为旗号,以儿童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相继传入我国,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葛雷制、德克乐利教学法。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和文纳特卡制。①1919年,俞子夷主持的南京高师附小首先正式开始研究和试验。1922—1933年设计教学法试验在全国进入高潮,在上海、南京、苏州、北京等城市推行,有关出版物也大量涌现。试验在1924年以后沉寂。但直至1949年,设计教学法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学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②道尔顿制。1922年被介绍到我国,同年10月,舒新城率先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实验。1925年,帕克赫斯特访问中国,将道尔顿制的宣传和试行推向高潮。1924年<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比较优劣后,得出“两种制度、实难分出上下”的结论。到20年代后期,实验逐渐停止。③文纳特卡制1928年传入中国,1933—1935年间,在厦门、福州、开封、上海等地做过实验。(3)这些实验在我国并不能说影响深刻。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国学者和实践者提出了“不应作趋时论调”,随着实行中的困难的增大,人们对其教学效益也越来越失去信心。因为这些实验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削弱了知识的系统传授,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进步教育实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20世纪20一40年代的教育的说法不是特别恰当。知识点解析: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在进步教育运动过程中,先后涌现的各种教学法,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以及后世的学校教育,对当时的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有过深远的影响。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进步教育实验的各种实验学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除阐述进步教育的实践具体有哪些外,还要详细阐述这些实验对我国的影响。进步教育实验对我国的影响考生需要辩证地看,考生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和实践这些做法的同时我国学者形成的基本态度和认识,如“不应作趋时论调”等。17、论述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对我国教育学的影响。标准答案:(1)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①凯洛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教育界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学》。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的。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讨论了教学过程问题,以及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检查和评定等问题。②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凯洛夫提出了五条指导教学工作的原则,即直观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凯洛夫提出的五项教学原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习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与技巧,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凯洛夫教育学的价值、影响:①凯洛夫的《教育学》建构了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代表了苏联教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阶段。他的教育学思想体系对苏联教育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②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是苏联特定历史时代的实践经验。他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全面、系统地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普通教育的实践经验。(3)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他未能根据苏联当时已有很大变化的文化教育状况、教育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提出和解决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是仍然坚持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全部结论,从而使他的教育思想带有浓厚的滞后性和封闭性,缺少创造性。另外,他的严重不足还表现在对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问题的处理过于绝对化和机械化,不够辩证。(4)对中国的影响:凯洛夫的《教育学》建构了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理论的重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初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凯洛夫的主要思想是全面、系统地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普通教育的实践经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未能根据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文化教育状况、教育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提出和解决新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从而给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凯洛夫《教育学》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地看待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的影响,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前沿意识和对前沿文献的阅读,才能将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得鞭辟入里。考生可以从贡献与局限两个方面做出回答:(1)贡献。①凯洛夫《教育学》在阐述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基本原理方面做出了贡献。②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探讨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论体系。③教养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教育学》强调教学计划应授予学生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应体现出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教科书应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④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方面的见解。(2)不足。凯洛夫《教育学》对教育学的历史遗产和历史经验的批判继承,以及对待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经验的取舍,完全是以联共中央所颁布的各项决定的基本观点为准绳的。为论证这些观点的正确性,还牵强附会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论述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育改革的经验也未能吸收。18、论述美国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我国1922年新学制的影响。标准答案:(1)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重新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的的问题,以提高中等教育的社会效益。该委员会于1918年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应当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①健康;②掌握基本的方法;③高尚的家庭成员;④职业;⑤公民资格;⑥适宜地闲暇;⑦道德品格。《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它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之思想。这一时期,美国中学的改革对美国教育乃至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新学制提出以下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伸缩余地。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从纵向看,小学6年,初小和高小四二分段;中学6年,初中和高中三三分段;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学校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新学制”的特点:仿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中学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3)共同点:①背景相似。②学制体系相似:六三三。③都照顾到升学与就业。④都采用了学分制、选课制。⑤影响相似:都对其所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1922年新学制,我国现行学制基本框架仍采用1922年学制的基本框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的是考生的比较的思维能力。除阐述《中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1922年学制的各自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比较。关于二者的比较,考生可以从背景、学制体系、影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的角度进行回答。19、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直到本世纪初(20世纪),社会对儿童一直毫不关心。没有儿科专家,也没有儿童医院。儿童成了牺牲品。大批儿童由于无知或缺乏正当的教养而死亡。……因此,整个社会必须关心儿童,注意儿童的重要性,必须迅速救治社会所处的极度空虚的危险,必须为儿童建设世界,并承认儿童的社会权利。材料二: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必须注意为儿童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绝对迫切需要的。(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位教育家的观点?其核心观点是什么?(2)评析这位教育家的思想。标准答案:(1)材料反映了蒙台梭利的观点。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有三个方面:①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及时、合理的安排。②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真正科学的教育学之基本原则应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为了有利于儿童的自由活动,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精心布置了一个给儿童以充分、自由便利的活动场所。她认为,允许儿童自由活动,这是实施新教育的第一步。“儿童之家”是有纪律的,而且在“儿童之家”里,儿童也是守纪律的。她将传统教育中根本独立的两个概念——“自由”“纪律”有机地联系与统一起来。③儿童教育的内容。包括重视幼儿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的练习。其中实际生活的练习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以培养儿童独立性;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以练习手的动作并提供儿童自我表现的途径;体操、节奏动作以促进儿童动作的协调,培养节奏感。(2)评析:蒙台梭利关于手脑结合、身心和谐的幼儿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可贵的。蒙台梭利的幼教理论问世后,褒贬不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新评价她的思想,其重视早期教育的思想,对于儿童智力及心理发展的观点,有关敏感期及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的理论,乃至感官训练思想,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获得高度的评价。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蒙台梭利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尤其是对蒙台梭利思想的评析。蒙台梭利的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影响很大,如果考生对蒙台梭利的评析能更加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实际就会更好。20、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我们的学校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成为主要的辅助者。”材料二:“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的直接个人象征,是学生可以视为同自己一样,并拿来同自己做比较的人物。”材料三:“很清楚,机器不是将要代替教师——实在,如果教学中比较麻烦的工作能够交给自动机器去做,可能会产生更多和更好的教师的需要。”(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个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其核心观点有哪些?(2)对此思潮进行评析。标准答案:(1)材料中反映的是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这是流行于20世纪前期美国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主要侧重于研究教学改革问题。这一思潮的核心观点有:①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②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③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④提倡“发现学习法”。⑤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材料中的观点即反映了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2)评析。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结构主义强调将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现代西方课程论影响很大。由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力图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着手寻找教育对策,因此,它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但结构主义也有一些缺点,如某些观点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编制的课程与教材偏难等。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结构主义教育思潮,考查考生对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的掌握程度。如何评价结构主义教育思潮,考生可以从其基本主张和评价两个方面做出回答:(1)基本主张。(2)评价:①进步意义。②局限性。21、论述终身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及意义。标准答案:(1)终身教育思想溯源。①英国成人教育家巴兹尔.耶克斯利是最早的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人。他在《1919年成人教育报告》中断言“成人教育是一种‘永久的国民需要’,‘应当是普遍的和终身的’”。1929年,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出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②杜威的终身教育思想。杜威认为“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③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做了题为“终身教育”的总结报告。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人和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在各个阶段努力培养新人等。(2)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①“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有赫钦斯在1968年发表的《学习化社会》中首次提出。赫钦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国家的繁荣,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最大发展和人格的日臻完美。为此,必须对人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进行变革,这一变革的目标就是创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和完善人为目的,以所有的制度指向于该目的的实现而成功地完成了其价值的转换的社会”,即整个社会要从“学校化社会”转向“学习化社会”。②《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由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执笔完成,报告中进一步确认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认为要实现培养“完人”的目标必须促成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一个所有部门都参与教育工作的社会,一个把教育放在最优先地位的社会,一个人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的社会,就是“学习化社会”。③《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由雅克.德洛尔向联合国提交报告。报告强调“学习社会”是建立在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三个,并建议终身教育应“建立在四个之柱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3)终身学习的提出。1997年,第五届成人教育大会,主题是“成人学习——通向21世纪的键钮”。大会的目标是进一步明确成人学习的重要性,并从终身学习的观点来提高国际社会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关心。会议通过了《汉堡宣言》和《为了成人学习的未来》。其明确提出:为了构筑起一个面向21世纪的学习社会,必须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必须把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结合起来。终身学习的内涵包括:第一,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自觉行动和主动诉求;第二,社会要确保社会成员有适时参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第三,社会的一切组织和机关都是学习的场所。(4)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①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②学校将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即学校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将有助于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终身保障。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潮经历了源起、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学习化社会思想的提出以及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四个阶段。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每一个阶段的代表观点,以及对终身教育的丰富和发展的最核心观点明确答出。另外,考生不能忽略终身学教育思想的意义。22、论述1957年“人造卫星”事件对冷战双方的教育改革的影响。标准答案:(1)美国。①《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主要内容有:第一,加强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国家为此将提供财政援助。第二,加强天才教育。第三,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第四,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必要的援助。②课程改革。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认为学习的准备主要取决于教材和呈现教材内容的方式,所有学科的基本概念都可以以某种有效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并在课程编制上采用“螺旋形课程”,因其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能力。在学习论上提倡“发现学习”,在教学上采取“发现教学”,以保障结构课程的有效实施。③科南特的主张。第一,能人统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社会实现能人统治。第二,普通教育。科南特在《今日美国中学》中提出加强文理并重的普通教育,并设计了一个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必修计划。④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改革。争取平等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赫勒报告中对贫困与教育关系的认识,揭示了“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贫困繁育出了贫困”因此出台了《经济机会法》《初等与中等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等。⑤生计教育计划。⑥回复基础运动。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的上述7项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于:第一,在冷战的背景下,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进行。第二,是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将进步主义教育的传统保留了下来。第三,使美国上下认识到教育是影响国家成长和安全的重要因素。(2)英国。①《克劳瑟报告》。1959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克劳瑟报告》,报告针对15~18岁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认为“需要比今天更坚固的教育基础”,因此教改建议有:第一,延长学生离校的年龄至16岁。第二,推行部分时间制的技术教育。第三,采取分散实践的连续性间断方式对青年人进行技术教育。②20世纪60年代。第一,针对13—16岁一般能力和中下能力水平儿童教育问题的《约瑟姆报告》。第二,讨论高等教育扩展问题的《罗宾斯报告》。③《1988年教育法》。第一,推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第二,引进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第三,扩大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引进选择要素;第四,引进地方学校管理。第五,学校引进“关键阶段”。在每个阶段必须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第六,引进成绩名次表,发布考试成绩。英国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于:第一,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第二,使各级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推进了教育的民主化进程。第三,推进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了中央对教育的控制。第四,提出了一些具有市场化倾向的教育革新措施。(3)法国。①1959年,《教育改革法》。此法案改变中学教育双轨制的局面,向单轨制发展,所有学生在中学的前两年接受同样的教育,两年后再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即短期职业型、短期普通型、长期职业型、长期普通型等。②1968年11月,《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发展与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和培养人”,大学的办学原则是自治、多学科和民主参与,同时还特别强调大学要适应工业和技术革命的要求,向国家输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③1975年7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重点在于加强法国的职业教育。④1984年《高等教育法》。法案明确提出公共高等教育的四方面任务是:进行起始教育和继续教育;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利用;传播文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加强国际合作。(4)联邦德国。①1953年《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提出要让所有的儿童先接受4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给2年时间充分促进其能力和特长的发展,之后再决定其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②1964年《汉堡协定》(全称为《联邦共和国各州之间统一学校制度的修正协定》)。该协定的两个特色在于:第一,提高了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儿童应普遍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是有意识地甄别和选拔人才,儿童在4年基础教育和2年促进阶段或观察阶段的教育基础上,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各类中学的名称统一为主体中学。③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教育。重点在于提升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如:德国的职业基础教育划分为13个职业领域。开办的职业学校主要有: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专科高中、专科学校等。建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学校改革的意义在于不断地促进教育适应社会变革,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苏联的变革。①1958年苏联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教育变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学毕业生升学与就业的矛盾。苏联的中等教育偏重于为学生升学做准备,另一部分面临就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准备。为此,1958年12月提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改革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中学教育,要求“所有青年从15~16岁起,必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并且必须使他们的全部后续教学同国民经济部门的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此次改革涉及了普通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还强调从苏联技术和经济的远景来看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在城市和农村普遍设立职业技术学校,为结束八年义务教育后直接就业的青年提供职业技术教育。《法律>对高等学校也提出了要求,认为高等学校应接近生活、接近生产、教学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就。②1966年《关于进一步改进中等普通学校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③1984年4月《改革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明确了教育改革任务是:提高每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普通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劳动教学和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劳动纪律;提高教师和生产教学及技师的社会地位;普通教育学校由10年制变成11年制。综上:一颗卫星引发的是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命。苏联的教育虽几经波折,但水平还是比较高,《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都曾对苏联的教育做出了肯定的评价。一个卫星引发的全世界范围的教育变革说明了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轮子,其运作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教育改革。一个卫星引发的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说明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考生务必要把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教育改革法案、文件一一答出,以及这些教育改革对该国的发展的意义。考生可能会忽略苏联自身,切忌在回答的过程中只回答冷战双方中的一方的教育改革,而忽视苏联的教育改革。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在《周礼.春官宗伯》中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另据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认为“成均,为五帝之学。”“成均”这个场所是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均的教学任务。关于成均的教学任务,郑玄认为“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由此可以看出,成均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生产生活经验,而是独立于日常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乐教,是在生产过程之外的活动。成均可以被视为古代学校的萌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2、孟轲认为“庠者,养也。”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由此可见,庠的主要教育任务是A、德教B、乐教C、礼教D、生活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庠的教育功能。《礼记·明堂位》中的“米廪,有虞氏之庠也”。郑玄认为“米廪为藏养人之物”。孟轲认为“庠者,养也。”庠,体现的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任务由老人来完成,在养老的地方进行。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教育的任务是德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3、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的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认为“序者,射也”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代学校“序”的功能。“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说法。后来,序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所以,“序”非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4、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下列关于“校”的说法错误的是A、校是习武的场所B、校是乡学C、校的教育对象是平民甚至是奴隶D、校的教育任务是德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的功能。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孟子.滕文公上》有“夏日校”“校者,教也”的记载。《说文解字》中认为:校,从木,交声。原义为木囚,即用木材围成的围栏,是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种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成为习武的场所。也有观点认为“校”是乡学。证据有:《史记.儒林传》中有“乡里有教,夏日校”;宋朱熹为《孟子》作注释也认为校是乡学。可见,“序”和“校”是两种面向不同对象层次的教育机构。前者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后者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5、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瞽宗的教育功能是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瞽宗的功能。《礼记.明堂位》中有“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再如《礼记.王制》中有“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作注有“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当时大学的教育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6、西周的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即王宫的东南。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三德B、六艺C、六仪D、六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小学的教育内容。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有小学的设置,在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的铭文以及其他铭文中皆有记载。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即王宫的东南。入小学的年龄说法不一,最早的为10岁,最晚的为15岁。小学教育是强调德行的教育:三德、六艺、六仪。六行是西周时期乡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7、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的小学和乡学共同的学习内容的是A、六行B、六艺C、六仪D、六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小学和乡学的教育内容。西周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三德、六艺、六仪。西周的乡学的教育内容被称为“乡三物”:“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因此,小学和乡学共同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8、《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这种贵族教育所处的时代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贵族的家庭教育。西周时期,贵族奴隶主子弟在未入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9、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的人是A、贵族子弟B、平民子弟C、奴隶子弟D、贵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六艺中的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贵族子弟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因此,射、御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10、“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是西周时期的A、小学B、大学C、乡学D、社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大学学习的季节性和计划性。如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再如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11、《礼记.王制》所记载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实施这一教学内容的是西周时期的A、小学B、大学C、乡学D、社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大学学习的季节性和计划性。书、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艺,在小学完成。大学的学习内容则发生变化,加入了《诗》《书》。如《礼记.王制》所记载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12、在六艺中,被称之为小艺的是A、射、御B、礼、乐C、书、数D、乐、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艺。在西周时期,“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艺,在小学完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3、西周时期,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而是政府的官吏担当。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学在官府B、学在官守C、官师合一D、学在四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教师。西周时期,教师还没有成为专门职业。教师都是由政府官员担任的。其特点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守、官师合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4、战国时期,在各家私学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学影响最大。其中与儒并称为“显学”的是A、墨B、道C、法D、明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重视教育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活动。在各家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学影响最大。这四家之中,儒、墨更被称为“显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15、据《中论.亡国》记载“……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创立稷下学宫的国家是A、齐B、楚C、秦D、韩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由于它设立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西南门)附近,故称为稷下学宫。据《中论.亡国》记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齐桓公当政时期(前375一前357),据此判断稷下学宫创建于公元前4世纪60年代左右。后来经过几度盛衰,历时150年左右,直到齐被秦所灭才停办。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16、下列选项中,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的是A、政治下移B、经济下移C、学术下移D、生产力发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私人讲学的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春秋时期的“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权衰落,礼制破坏。促使官学失去了政权的依托,也促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下层扩散,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学术下移”进一步加速了官学衰废,也为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7、学术自由、待遇优厚是稷下学宫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不是稷下学宫的“学术自由”的特点的是A、容纳百家B、来去自由C、争鸣、辩驳D、物质待遇丰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的特点。稷下学宫的特点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其中学术自由的具体表现有:第一,容纳百家;第二,来去自由;第三,各派待遇平等:第四,争鸣与辩驳。待遇优厚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物质待遇丰厚;第二,人格上的尊重。如齐宣王承认“士贵”并“愿请为弟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8、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A、“庶、富、教”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C、“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在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中,既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思想,也有教育与人的关系思想。其中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思想是“庶、富、教”,即“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育与人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19、在教育与“人性”的基本观点中,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下列选项中,符合“习”的是A、后天的习染B、练习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的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性”是先天素质;“习”是后天的习染。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20、下列选项中,是“有教无类”思想的社会成因的是A、学在四夷B、学在官府C、百家争鸣D、官师合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其历史背景是: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适应了时代潮流,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的来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21、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的是A、礼、乐B、诗、书C、射、御D、书、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孔子私学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艺”作为基本教育内容,尤其是《诗》《礼》《乐》的学习尤为孔子所重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于孔子所招的学生主要为成年人,昕以“六艺”中的儿童学习的小艺——书、数教学不为孔子私学所注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22、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处于“学、思、行”思想中的主导思想的是A、学而知之B、学、思结合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包括学思行思想的结合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行”思想体系包括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而知之”。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23、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相关的是A、“听其言,观其行”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闻斯行诸“案例D、举一反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四个选项中,“举一反三”思想反映的是启发诱导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24、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思想,反映的孔子的教学思想是A、“学、思、行”思想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好学、实事求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好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孔子的“好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包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25、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道德修养体系。克己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就是说,主张以同理心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而能“隐恶扬善”。而“言必信,行必果”则是力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被黄济等学者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的典籍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的思想。司马迁认为《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共33章,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中庸》相对于《大学》来说,更富于哲理意味,可以说是一篇教育哲学论文。也有学者认为《中庸》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哲学著作,如大陆的黄济、台湾的贾馥茗。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2、认为道德修养有”自诚明,谓之性”和“自明诚,谓之教”两种途径的典籍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中倡导的修养的途径。《中庸》认为修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内而外地对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谓之性”或“尊德性”;二是自外而内地对人的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谓之教”或“道问学”。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3、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文化教育改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泰国的文教政策的是A、统一文字B、严禁私学C、吏师制度D、独尊儒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国的文教政策。在秦统一六国后,其文教政策包括:统一文字、严禁私学、吏师制度。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文教政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4、“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A、推明孔氏,罢黜百家B、兴太学以养士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D、实行察举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推明孔氏,罢黜百家;兴太学以养士;重视选举,任贤使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5、下列选项不属于在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之后,汉武帝采取的文教政策的措施的是A、专立五经博士B、开设太学C、确立察举制D、开设鸿都门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对贤良策》之后的具体措施。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的措施有:第一,专立五经博士。武帝建元5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至此,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置博士。第二,开设太学。第三,确立察举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6、下列教育机构,标志着我国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制度的建立的是A、稷下学宫B、太学C、鸿都门学D、国子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124年)下诏在长安设立太学,为博士置弟子。这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太学的正式设立,意味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我国的教育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后各代王朝都依例设立太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7、下列教学形式中,在汉代太学中不存在的是A、个别教学B、大都授C、讨论D、自己拜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太学的教学形式。太学最初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后来太学生人数增多,出现了“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主讲的博士称为“都讲”,也有次第相传(高业生教授低业生)的教学形式。除听博士说经外,太学生可以自学,也可以讨论,还可以向校外大师求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8、下列选项中,以尺牍、辞赋、字画为教学和研究内容的学校是A、稷下学宫B、太学C、鸿都门学D、国子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的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时设立的,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此名。鸿都门学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以尺牍、辞赋、字画为教学和研究内容。鸿都门学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次变革;同时作为一种儒学之外的专门学校,太学之外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后代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9、汉代,有“文翁兴学”。此后,地方官学慢慢发展起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描述的学校是A、太学B、郡国学C、乡学D、国子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国学。两汉郡国学的办学目的主要有:一是培养本郡县的官吏和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二是定期举行“乡饮酒”和“乡射”等传统活动,推行地方教化。到东汉时期,发展极盛,达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繁荣景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10、提出“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人性观。人性与善的关系是可能性与现实性、根据与结果的关系。董仲舒认为:“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可见,人性只有在教育的条件下才可能向道德之善和现实人格转化。董仲舒由此提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11、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在董仲舒看来,德教是立政之本。由此,在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中,虽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末为辅。即“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认为教化是比刑罚更有效的驾驭人民的手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2、“六经皆大,而各有所长”……《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强调《春秋》既是政治哲学教材,又是历史教科书,还是伦理道德读本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教育内容思想。董仲舒重视教学,并由教学培养德行。董仲舒主张“六经皆大,而各有所长。”如《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董仲舒尤其强调《春秋》的教育意义,因为在董仲舒看来,《春秋》既是政治哲学教材,又是历史教科书,还是伦理道德读本。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13、认为人性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的人物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思想。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第一,正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正者,禀五常之性也。”但“五常之性”不等于“五常”,而是“五常之气”。第二,随性。“随者,随父母之性也。”第三,遭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4、提出教育的目标是“精思著文”“兴论立说”的具有创造性的鸿儒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教育目标思想。王充将人才分为五个级别: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教育的目标是文人和鸿儒,尤其是后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确地将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5、主张“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的人物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论学习”的思想。关于学习方法,王充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王充主张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需要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心理。“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迢难孔子,何伤于义。”另一方面,为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师生双方必须创设充分激发思维的学习情境,即“师弟子相诃难”的学风,学术会因此而“激而深切,触而著明。”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6、西晋专门创办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是A、太学B、国子学C、鸿都门学D、国子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晋时期的国子学。国子学是西晋专门创办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西晋成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国子学。后又逐步确立国子学的学官制度、入学资格制度(官品第五以上的子弟方能入学)等,使国子学制度渐趋发展。“太学之国子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17、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史上,打破了西汉的经学独霸官学的局面,兴办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等专门学馆。这一时期是A、东汉B、西晋C、南朝宋D、隋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朝宋时期的四馆。南朝宋文帝当政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官学教育也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史称“元嘉之治”。438年,文帝征召名儒、学官等先后设立儒学馆、玄学馆(研究老庄学说)、史学馆(研究古今历史)和文学馆(研究辞章)。四馆并列,各就其专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自汉以来,经学教育独霸官学,而此时兴办的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等专门学馆,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18、南朝宋时期,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的机构是A、太学B、国子学C、四馆D、总明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朝宋时期的教育机构——总明观。470年,南朝宋明帝以国学既废,诏立总明观(亦称东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每科置学士10人,其他还置正令史、书令史、门吏等吏员数人。总明观设置后,到南齐485年国学兴建方废。在刘宋后期,总明观虽是由于国学的荒废而出现,但它并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而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而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19、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不包括A、崇儒兴学B、兼用佛道C、发展察举D、任立私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文教政策。隋唐的文教政策有:崇儒兴学、兼用佛道、发展科举、任立私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20、唐代出现了完备的官学体系——六学二馆,由国子监管理。其中六学的入学制度是A、平等入学B、考试入学C、等级入学D、推荐入学标准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