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共9套)(共252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自我效能感标准答案: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①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会降低自我效能感;②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别人的成败,会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③言语说服。这种方法效果不持久;④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社会规范学习标准答案:社会规范学习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构建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学习具有情感性、约束性和延迟性等特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3、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B、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C、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以下几位心理学家,哪一位不属于文化历史学派?()A、列昂节夫B、鲁利亚C、维果茨基D、赞科夫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得了感冒全身无力B、害怕恶狗C、服用兴奋剂后,兴奋性增强D、蜜蜂会建巢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观察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桑代克B、奥苏伯尔C、苛勒D、班杜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布鲁纳是()学习观的代表人物。A、结构主义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D、要素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小老鼠自己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走出迷宫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10、决定着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的过程是()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作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需要层次论是()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A、人本主义,马斯洛B、行为主义,班杜拉C、认知主义,苛勒D、人本主义,韦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有关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杰斯认为学习有两种,即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B、在罗杰斯看来,凡是认知学习都是无意义学习C、罗杰斯所谓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与学生已有经验有关的学习D、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上,罗杰斯与奥苏伯尔的见解不谋而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研究发现,课堂目标结构能影响学生的动机水平。其中,竞争型的课堂结构能激发学生以()为中心的动机系统。A、社会目标B、表现目标C、掌握目标D、发展目标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对于知识建构的机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B、同化意味着新旧知识的对立性和改造性,顺应意味着新旧知识的连续性和累积性C、同化和顺应是对立统一的D、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下面属于断续型操作技能的是()A、游泳B、滑雪C、开车D、射箭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下面哪一种复述策略是“过度学习”?()A、把大的知识块分成小单元学习B、刚刚听完的课,马上复习一遍C、每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遍书就盖上回忆一下D、考前临时抱佛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是要有目标的,在头脑内进行的而不是外显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运算过程,是个人化的。A不是心理运算只是简单的回忆,B是无目的的,D是外显的技能。18、以下哪一个不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体因素?()A、问题情境B、知识经验C、思维定势D、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创造力的核心是()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人格C、创造性认知品质D、创造性情意特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弗洛伊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辨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没有差别。标准答案:错误。(1)经典条件反射是指呈现条件刺激立即引起某些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即S—R)(2)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下自发做出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该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先有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再有刺激的强化。(即R—S—R)由此可见,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差别的,前者是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直接引发条件反射,后者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被强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方式。标准答案:正确。(1)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其他人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联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和能力比较弱的之分,能力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帮助其完成任务,符合维果茨基的思想,所以说这种观点是对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标准答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种观点。(1)心理教育学观点。(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3)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试应用“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分析知识建构的过程。标准答案: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人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识是原有知识发生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只有转变原有错误观念,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一体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标准答案:①原型定向阶段;②原型操作阶段;③原型内化阶段。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对于揭示心智技能的实质及其形成规律是非常有益的,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教学活动的实施及其有效地培养心智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6、比较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标准答案:(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的主要观点。①认知学习观。a.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起知识体系。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即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的类别。b.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评价,即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以后,运用各种方法将其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对知识的转换进行检查。②结构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结构是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后,就能很好地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记忆学科知识,促进迁移,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b.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教师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形式来呈现知识结构,但必须采用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程序原则——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③提倡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学习法。所谓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他们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究,主动思考并获得知识。(2)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说的主要观点。①强调有意义学习。a.有意义学习的定义。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非人为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b.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由学生眼下能回忆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c.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意义学习包括四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和发现学习。表征学习是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意义的学习;概念学习是掌握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来习得概念;命题学习是对概念间关系的学习。②强调接受学习。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而不是发现。接受学习是学生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内化即将教学内容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而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人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学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和转换。③教学原则。a.逐渐分化原则。首先应该传授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b.整合协调原则。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c.序列原则。先出现的知识应为后面出现的知识提供基础。d.巩固原则。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必须掌握刚学过的内容,确保学生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e.先行组织者策略。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学习任务相关,从而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促进学习的迁移。(3)两种观点的比较。不同点:①强调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②学习过程不同。布鲁纳主张从特殊发现到一般,而奥苏伯尔强调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相同点: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新知识,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事实上,学生发现新知识,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而是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同化新知识,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头脑积极主动的反应才实现的。因此,两个理论虽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技能不属于一种()。A、习得性行为B、本能行为C、活动方式D、合乎法则的行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技能的理解。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因此,本题选B。2、心智技能的特点不包括()。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执行的内潜性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D、动作结果的外显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的特点。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舍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言语是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的)。因此,本题选D。3、智力技能的基本单位是()。A、思维B、本能行为C、产生式D、条件反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智力技能的概念。产生式是智力技能的基本单位。是所谓条件一活动的规则。也就是说,由于人经过学习,其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如果一则”形式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产生式。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有些任务需要完成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产生式系统就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因此,本题选C。4、不属于冯忠良的三阶段论的一项是()。A、原型定向B、原型思维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冯忠良的三阶段理论。冯忠良教授认为心智技能的发展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因此。本题选B。5、太极拳运动属于()。A、徒手型操作技能B、器械型操作技能C、感知型操作技能D、重复型操作技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的分类。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可分为:①徒手型操作技能。无须器械,仅通过身体协调来完成,如太极拳。②器械型操作技能。通过操作一定的器械来完成,如击剑。因此,本题选A。6、复述策略不包括()。A、重复B、抄写C、画线D、笔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A、B、C都属于复述策略,而D属于精加工策略。因此,本题选D。7、将“Kcepitsample,stupid”这句话首字母简略为KISS一词,属于()学习策略。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精加工策略的内容。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精细加工策略有如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因此,本题选B。8、背单词10遍大致能够记住,小明记忆了15遍。这属于()。A、倒摄抑制B、近位效应C、过度学习D、自动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复述策略的内容。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常用的复述策略有:①排除干扰;②抑制和促进;③首位和近位效应;④及时复习;⑤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⑥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⑦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⑧过度学习;⑨自动化;⑩实施。因此,本题选c。9、对认知的认知也被称为()。A、元认知B、智力C、意志D、信息加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元认知的概念。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因此,本题选A。10、卡特尔将智力分为()。A、流体智力与固体智力B、流体智力与品体智力C、抽象智力与具体智力D、一般智力与特殊之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因此,本题选B。二、辨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1、技能是通过本能形成的一种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技能是一种经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如在“拧螺丝”的过程中,程序性知识是说明螺丝如何拧的动作步骤及执行顺序;技能则是实际拧螺丝的动作方式,是把这些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活动方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智力水平的高低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关系不大。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智力水平则有必要培养元认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求助,另一方面是对同学的求助。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工具的求助,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求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5、简述技能的概念及其特点。标准答案:(1)含义: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2)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如在“拧螺丝”的过程中,程序性知识是说明螺丝如何拧的动作步骤及执行顺序;技能则是实际拧螺丝的动作方式,是把这些程序性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活动方式。③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技能的类型分类。标准答案: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1)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执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2)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言语是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阶段形成理论。标准答案: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活动定向阶段。这是智力形成的准备阶段,其任务是制定目标,明确方向。(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是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标本、模型、图表等进行学习,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多种多样的表象,特别是概括化水平较高的表象,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向第三阶段转化奠定基础。(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这个阶段是外部的物质与物质化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质变。(4)无声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智力活动借助于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5)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智力活动的省略、压缩和自动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冯忠良的心智技能三阶段论。标准答案:冯忠良教授认为心智技能的发展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1)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包括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活动的结构,就是儿童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因此,原型定向阶段的任务就是使儿童掌握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并使这种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也可以说,原型定向阶段就是使儿童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2)原型操作阶段。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学生将头脑中建立的操作活动程序映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在原型操作阶段,心智活动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卜进行的,动作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形式的客体,动作本身是通过一定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对象在动作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以外显的形式来实现的。(3)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简述安德森的心智技能三阶段理论。标准答案:安德森的三阶段理论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从而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2)联结阶段。学习者把某一阶段的陈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3)自动化阶段。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入加工和协调。此时,个体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标准答案:(1)内部指导策略:指以内部信息为指导而达到目标的策略,内部信息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指导问题解决的操作顺序或模块。它又可分为:①目标递归策略:将目标记在脑子里,整个过程都是在大脑中进行的,不必使用外界的任何信息和线索。②模式策略:没有目标,只有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特定的模式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必记忆目标和步骤就可解决问题。(2)刺激指导策略:根据当前情景和刺激条件决定下一步骤如何进行。分为两类:①知觉策略:在智力操作中,不必记住目标,随时根据感官提供的外界信息调整操作步骤。②机械记忆策略:在智力操作之前,将智力操作的一系列步骤死记硬背下来,然后按记忆的程序进行操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简述常见的编码与组织策略。标准答案:(1)列提纲。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即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每一具体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列别中。(2)作关系图。作关系图就是图解各种观点是如何互相联系的,它可以替代做笔记和列提纲。(3)运用理论模型。这种方法就是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如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图)。它与作关系图相似,只是更复杂一些,因而二者可以合称“画地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简述元认知的含义及其作用。标准答案:(1)含义: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2)作用:智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智力水平则有必要培养元认知。它对学习有启止作用(启动和终止学习活动)、变迎作用(促使人们多方位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和增效作用(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元认知策略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给学习作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领会监控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们不理解谍程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他们会放慢速度;复习时,他们会着重看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他们会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学业求助策略。标准答案: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工具的求助,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求助。(1)工具利用策略。学习工具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学会有效利用学习工具对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2)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学习总是需要与人交流,老师和同学是学习最重要的社会性人力资源,必须善于利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标准答案: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把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他律期,即接受外部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他们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该阶段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2)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八九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但自己的判断还不成熟。该阶段称为道德相埘主义或合作的道德。(3)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是“无律期”,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简述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标准答案:道德情感的培养由四个策略构成。(1)向学生进行抽象道德理论知识教育,同时,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2)提供榜样、典型事件等形象材料。(3)利用多种媒体。(4)及时肯定学生优良道德行为、思想,否定错误思想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道德行为的培养策略。标准答案:道德行为的培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3)组织道德行为练习与训练。(4)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5)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品德不良的类型。标准答案:(1)根据出现原因不同可将品德不良划分为:道德认知方面的不良行为、道德意志方面的不良行为、道德行为方面的不良行为等。(2)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将品德不良划分为:不良品德行为和过错行为。(3)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可将品德不良划分为:顽固型、随流型、忏悔型和冲动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9、试述心智技能韵原型模拟过程。标准答案:(1)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必须确定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即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2)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就足指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技能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型得到锻炼。(3)产生式是智力技能的基本单位,是所谓条件一活动的规则。也就是说,由于人经过学习,其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以“如果一则”形式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产生式。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有些任务需要完成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产生式系统就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试述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标准答案:(1)认知阶段。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开始阶段。传授者主要是讲解与示范。学习者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主要特点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局部动作,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出现很多多余动作,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2)分解阶段。传授者将整套动作分成若干分解动作,学习者作初步尝试,逐个学习,把组成新运动技能的动作所构成的整体逐一分解,试图发现它们是如何构成的,最后尝试性完成所学新技能中的各个动作。学习者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个别动作上,不能统观全局和注重动作的细节。(3)联系定位阶段。这是操作技能的巩固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彤成的联系固定下米,整套动作连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其特点是学习者通过练习使各个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动作趋向协凋,对单个动作的注意力大为减少。(4)自动化阶段。这是操作技能的熟练阶段。这个时期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入化。学习者的紧张状态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动作几乎不需要意识控制,只要一个扁动信号就可以准确按照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出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试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标准答案:(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①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予示范很重要。②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③示范与讲解结合。(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①练习量。过度练习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要防止疲劳、错误定型。②练习方式。根据分配时间的不同有集中练习、分散练习;根据完整性不同有整体练习、部分练习;根据联系的途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联系、心理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觉系统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映像。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而不是外部特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试举例说明五种复述策略及其实施。标准答案: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排除干扰。(2)抑制和促进。(3)首位和近位效应。(4)及时复习。(5)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6)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7)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8)过度学习。(9)自动化,指的是随着任务学得越来越好,所要求的注意力就越来越少。(10)实施——在实践中学习。(11)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的影响。(12)心向、态度和兴趣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举例详述时间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人生犹如一张大的时间表,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作出总体安排。总体时间表必须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例如,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又将中学时期的时间表转变为不同的学年时间表、学期时间表、每月时间表、每周时间表以及每天的时间表。计划应当尽量具体,防止拖拉。(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在不同质的时间里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要在人生理功能旺盛、精力充沛的时候,从事最重要、最紧张的学习活动,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家已证实,人体内存有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周期。每个周期控制着各自的机能水平,如智力周期控制着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33天为一周期。人的体力大约23天为一个周期,人的情绪大约28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又区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两段起始的0线)。高潮期也就是最佳时间。人的智力周期的高潮期.脑子清楚,逻辑思维能力强,工作效率高;低潮期反应较迟缓;临界期就更差。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一周之中,由于长期的双休制,也形成了智力周期。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机能有下降趋势。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由于每个人在一天当中的体内新陈代谢状况和大脑机能状况不同,其最佳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了。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零碎时间大多是学习的低效时间,如课余、饭前饭后、等人等车、乘车乘船等。这些时间也可以加以灵活利用。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处理学习上的杂事。其次,读短篇或看报纸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者背诵诗词和外文单词,这实际上等于在进行分散复习,可提高记忆效率。此外,可以进行讨论,在轻松的气氛里与人交流,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举例详述努力管理策略的内容。标准答案:系统性的学习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1)激发内在动机。对学习本身就有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它可以使人持续学习下去,敢于克服障碍,迎接挑战,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可以自我培养的。(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每个人学习时都带有不同的目的,这些学习目的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追求好成绩,即所谓的绩效目标。持有这种目的的人一般特别注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行。另一类则特别注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即所谓的掌握目标。持有这种目的的人敢于迎接学习挑战,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挑选学习任务时,要挑选那些具有中等难度的任务。中等难度的任务比太易或太难任务更能激励自己。(4)调节成败的标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自己能力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成败标准。如果标准一直过高,自己总不满意自己,结果会造成自责、自卑和情绪低落。相反,如果标准一直过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造成盲目的自信,学习也受到影响。因此,只有适时调整自己内在的成败标准,才能维持自己的学习自信心。(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一般来说,在学习成败之后,人们总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归因的方向直接引导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归因。(6)自我奖励。当学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后,要设法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暗示自己成功了,也可以是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等。但是要注意,并不是只有获得好成绩后才能获得奖励。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每个人都可在自身的起点上进步和发展。只要自己取得了满意的进步,即使外在分数不高,也值得奖励。因此,要为了掌握而学,要引导学生设立自己的成败标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规律的学科是()。A、教育学B、学习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教师心理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因此,答案为C。2、教育心理学公认的创始人是()。A、裴斯泰洛奇B、冯特C、桑代克D、赫尔巴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3、下列心理学家中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认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巴甫洛夫D、华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处于习俗水平的儿童,其道德取向有可能是()。A、人际协调的取向B、服从与惩罚的取向C、普遍道德原则的取向D、社会契约取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是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工具性的相对实用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是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是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5、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皮亚杰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控的学习类别是()。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态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加涅将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以及运动技能。其中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以及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它使学习过程中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因此。认知策略是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控的学习类别。8、班杜拉认为,学会的行为不一定会表现出来,这取决于()。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机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达拉通过实验发现,儿童虽然没有将学习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他看到相应的行为会受到奖励时,他们就能做出此前并没有表现的行为。因此学习的行为会不会表现出来取决于动机过程。9、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塑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强调的是()。A、内部动机B、近景的动机C、外部动机D、正确的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强调的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11、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A、非常简单的任务B、非常困难的任务C、中等难度的任务D、难度不定的任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对他们来说中等困难的任务最有挑战性,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12、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A、图式B、命题C、表象D、产生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在去动物园看过猴子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猴子的基本认识,如猴子的体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儿童这种对猴子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图式B、命题C、表象D、概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知觉性的(表象),也可以是命题性的。图式和概念的区别在于,在图式中既有范畴的必要性特征,也有范畴的特点性特征。如小鸟的概念中不包括“鸟会飞”这一属性,但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对大部分鸟的理解,鸟的图式中可以包括这一属性。14、贾德证明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实验是()。A、迷宫实验B、迷笼实验C、小鸡啄米实验D、水下打靶实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概括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他通过水下打靶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迁移的发生不是因为任务之间表面的相似性。而是在于被试是否获得了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15、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A、心智技能和体力技能B、操作技能和脑力技能C、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D、脑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技能按照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书写、体操、打字等;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等。16、下列属于徒手型操作技能的是()。A、跑步B、打字C、踢足球D、驾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徒手型操作技能如自由体操、太极拳等;器械型操作技能如驾驶、球类运动等。17、小明读书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就会放慢速度。小明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认知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主要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监控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和监控策略。其中,监控策略包括领会策略、集中注意和调节策略等。题目中小明使用的策略即是监控策略中的调节策略,因此,属于元认知策略。18、下列不属于问题的成分的是()。A、给定信息B、目标C、障碍D、答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给定信息、目标以及障碍三种成分。因此,选项D不属于问题的三种成分。19、“假如……就会……”“请尽量列举……”所采用的方法是()。A、狂想类比B、直接类比C、拟人类比D、符号类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狂想类比是让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尽可能以不寻常的思路思考或者尽可能的牵强附会。狂想类比的常用句型是“假如……就会……”“请尽量列举……”。20、下列关于品德发展实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品德发展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C、品德发展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D、品德发展是社会对个人的强制要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品德是在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在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内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主动建构相对稳定的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2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在于()。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认知匮乏C、道德行为不良D、道德意志薄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的道德意识所支配,严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群体利益的行为,具有一贯性、严重性、有意性以及倾向性等特点。如考试作弊、不尊重教师、欺侮同学等。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2、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标准答案:错误。认知方式又称为认知风格、认知类型,是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主要特征是持久性与一致性。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主要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组织策略。因此,二者并不相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对于学业长期失败的学生,教师只要引导他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他就会取得成功。标准答案:错误。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种,但是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哪个因素,是由多种变量制约的。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努力归因,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也可以受人主观意志的控制。但是只做努力归因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业成就,并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标准答案:错误。精细加工策略是学习策略中认知策略的一种,即学习策略包括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以及组织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增加知识的提取线索,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其联系,如释义、口述、做笔记、类比、举例、提问、答疑以及记忆术。记忆术是指一种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基础或是利用视觉表象,或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它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因此精细加工策略与记忆术的关系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所以精细加工策略不等于记忆术,而是包括记忆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5、请简述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标准答案: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著名的智力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潜在的因素:一种是单一的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指的是被用于不同人物中的、单一的智力能力,影响个体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另一种是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指的是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中表现的智力能力。他认为,一般因素是关键,与智力相关,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简述加涅关于学习水平的分类。标准答案:加涅根据学习繁简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连锁学习(即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标准答案:知识理解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受到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1)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是影响知识理解的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和主动理解的意识和方法是影响知识理解的主观因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教与学B、教学与研究C、学与练D、教学与传授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掌握情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因此,本题选A。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皮亚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标志性著作的掌握情况。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以“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因此,本题选A。3、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冯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起源及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的掌握情况。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用统计的方法研究能力的遗传问题,以量表来测量人的能力,使心理测量在心理学研究中逐渐推广起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心理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与联想等进行实验研究,促进了心理科学的迅猛发展。因此,本题选D。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A、1879B、1897C、1789D、1798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起源标志性事件的掌握情况。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心理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与联想等进行实验研究,促进了心理科学的迅猛发展,这也同时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时间。因此,本题选A。5、“一战”与“二战”之间,占据优势地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倾向是()。A、建构主义B、行为主义C、经验主义D、认知主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20世纪的20一50年代末,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学和心理学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此时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因此。本题选B。6、20世纪60~70年代,教育心理学日趋转向对实践的关注和与教育相结合,诞生的主要标志性研究不包括()。A、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B、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C、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D、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学的改革实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如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等。另外,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巴普洛夫的“联想一反射”研究,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等。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时间段是20世纪20—50年代末。因此,本题选D。7、()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并阐述了有关观念、意识阀、统觉和必趣理论。A、裴斯泰洛奇B、卢梭C、赫尔巴特D、桑代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在近代,自洛克提出“白板说”以来,很多教育家都从心理学的理论出发来论述教育问题。特别是以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等提倡“教育心理学化”为代表的教育家更是如此。如裴斯泰洛奇继承了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并将其“教育适应于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而赫尔巴特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并阐述了有关观念、意识阀、统觉和兴趣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这些均为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题选C。8、教育心理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B、学习理论方面: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C、认知理论方面有: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D、取代了教育学的地位,解决了教与学的关键问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被人们所接受。如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在学习理论方面有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认知理论方面有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同时这些成果对实践起着越来越明显的指导作用。如斯金纳倡导程序教学、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改革、赞科夫的改革小学体制的运动等。因此。本题选D。9、思维是一种()的反映形式。A、概括的、直接的B、概括的、间接的C、具体的、直接的D、具体的、间接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发展一般特征的理解。思维是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言语实现的,它的发生、发展较晚。严格地说,一岁前的儿童没有思维。因此,本题选B。10、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是()。A、抽象逻辑思维、概括逻辑思维B、形象逻辑思维、概括逻辑思维C、形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发展过程的理解。思维是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一岁前的儿童没有思维,大约在第二年初,才出现了一些初步的概括性活动。两岁以后,随着言语的发展,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年人的活动,是属于直观(感知)性的认知活动。儿童掌握言语以后,思维才逐渐摆脱对动作的直接依赖,可以凭借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大约从学龄初期开始,才出现真正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通过具体一抽象一具体螺旋式上升的。通过螺旋式运动,就出现了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以及辩证逻辑思维水平。形象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因此,本题选C。11、认知的核心是()。A、观察能力B、思维C、感性认知D、语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的理解。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感知和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心理因素,人们通过感性认识获得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心理学家们尽管对认知的结构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都同意,思维是认知的核心。因此,本题选B。12、与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特征描述不相符的是()。A、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B、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C、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D、未获得客体永恒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都能够荻得A、B、C项的发展,并且儿童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object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所以D选项的陈述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D。13、认为发展是分阶段解决各阶段矛盾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艾里克森D、科尔伯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艾里克森发展理论的主要特点。他把发展看成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因此,本题选C。14、小明8岁了,小学二年级,开始有各种课业压力。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是()。A、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勤奋感埘自卑感C、主动感对内疚感D、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艾里克森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分类。8岁正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6、7~11岁)的阶段。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儿童面临各方面的要求与挑战,其中的困难与挫折导致了自卑感,而成功的体验则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因此,本题选B。15、小张喜欢自己一个人读书思考,不喜欢参考他人的意见,他喜欢数学和生物,对于历史不太喜欢。通过这些描述,小张最有可能属于的认知方式是()。A、沉思型B、冲动型C、场独立性D、场依存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而冲动型学坐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没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由此可以看出。小张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性。因此。本题逸C。16、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属于人格的哪一个结构部分?()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人格包含以下几个部分:①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人格的成分是这种个体差异现象的表现。②心理状态系统:主要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③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④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如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为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强。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⑤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因此,本题选B。17、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慨念的儿童还处于哪一发展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前运算阶段(2~7岁)的认知发展特点。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是指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本题选B。18、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包含两种心理机制,分别是()和()。A、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制B、前运算机制后运算机制C、具体运算机制抽象运算机制D、初级心理机制高级心理机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维果茨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维果茨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正是高级心理机能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人的心理与动物比较不仅是量上的增加,而且首先是结构的变化,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因此,本题选A。二、辨析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9、由于实验室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而实验室实验并非在教育实际情况下进行,所以其结果较容易与实际脱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心理。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心理发展是自发的,与教育关系不大。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有效的教育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皮亚杰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是维果茨基的观点。皮亚杰的看法与之相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艾里克森把发展看成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标准答案:这一说法是正确的。艾里克森提出了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把发展看成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4、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标准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标准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育系统中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的研究,揭示学习现象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将这些研究得出的规律用于教育实际,优化教育系统的相关研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标准答案:思维是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言语实现的,它的发生、发展较晚。严格地说,一岁前的儿童没有思维。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活动是一些运动性的和知觉性的活动。大约在第二年初,才出现了一些初步的概括性活动。两岁以后,随着言语的发展,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年人的活动,假想自己是某一社会角色。但这时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还是在动作中进行,是属于直观(感知)性的认知活动。儿童掌握言语以后,思维才逐渐摆脱对动作的直接依赖,可以凭借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但在整个学前期,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常常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客观规律,其认知水平是片面的和肤浅的。大约从学龄初期开始,才出现真正的抽象思维。据研究,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通过具体一抽象一具体螺旋式上升的。通过螺旋式运动,就出现了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以及辩证逻辑思维水平。形象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人格的结构和教育对策。标准答案:(1)人格的结构如下:①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这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人格的成分是这种个体差异现象的表现。②心理状态系统。它是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③人格动力系统。其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④心理特征系统。其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如在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为认知能力强,而社会活动家则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强;在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在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⑤自我调控系统。它指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A@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B@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C@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当个体认识到某种社会要求后,会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其社会准则,从而激发起自我控制的动机,并付诸行动。(2)人格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既受先天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巨大刺激,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更大部分是潜移默化和渐进的。因此尤其要注意家庭及早期经验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更改儿童的不良习惯。为个体提供良好的榜样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是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什么启示作用?标准答案:首先,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没有任何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皮亚杰认为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适合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其次,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确保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认识,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认识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员工培训流程安排
- 幼儿节约用水健康教育
- 2024个性化定制酒合同
- 2024版民间借贷合同
- 多发性大脑挫裂伤护理查房
- 《技术指标理论》课件
- DB21-3700-2023 农贸市场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
- 叛逆健康教育公开课
- 心理科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 外研版英语初一下的学习交流平台建设
- 《创意美术教学课件》
- 初中体育排球垫球教案
- 建筑施工QC小组提高隧道光面爆破开挖一次成型率成果汇报
- 时尚服装传播职业生涯规划书
- 航空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书
-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
- 劳务分包队伍考核评定表
- ATC中文药物列表201707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件(全套)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关于日本动漫介绍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