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0(共90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0(共90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0(共90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0(共90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0(共9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0(共9套)(共90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的本原是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发音器官。标准答案:错误。表面上看,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与教育有密切关系,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发音器官是人类活动包括教育活动的基础。但是,脑容量的扩大和发音器官的发育恰恰是人类长期活动(实践)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教育的本原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把教育的本原归结为人的生理器官或生理结构是生物起源说的观点。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或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话,或归结为本能,或归结为心理,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相比较而言,劳动起源说较为我国学界所接受。2、社会子系统对于教育具有社会制约性,那么,教育就要亦步亦趋地跟随于社会的发展。标准答案:错误。(1)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离开了社会子系统的发展状况来谈论教育发展是不合适的。(2)同时,教育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其他子系统也有着一定的独立性,超前或者落后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发展。(3)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作用越发地彰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提出教育先行的战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标准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的影响是客观的。所以,此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标准答案:正确。教学活动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如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不是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关系,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关系。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主导,教学认识的快速、高效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应有的功能。5、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标准答案:正确。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德育过程的内部基本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德育过程正是在这一系列矛盾运动中展开的。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任务(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各要素的关系。考生需要把握的是德育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各要素既有对立关系,又有基于同一矛盾体的统一关系。6、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标准答案:该观点是正确的。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该制度主要有以下主张:①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正确的。德威克根据学习者所具有的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的差异,将其划分为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两类。德威克对于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的划分是基于他对于能力观的研究提出的。有两种能力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学生在目标定向上持掌握目标定向。持能力实体观的则是成绩目标定向。因为当个体持能力增长的观点时候,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有意地监控自我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倾向于采纳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把新知识和先前知识联系起来,这是掌握目标定向的表现。当个体持能力实体观的时候,他们则会更多地使用机械复述的策略,且不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反省。他们只关注最终成绩,对学习过程则不感兴趣,这是成绩目标定向的表现。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内容。对于目标定向类别的理解要与人们对于能力的看法联系起来。人们具有不能的能力观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8、奥古斯丁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标准答案:错误。奥古斯丁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昆体良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该命题混淆了二者的主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学习策略的实质是陈述性知识。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学习策略是一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方法。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因此学习策略不是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策略的实质才能找到适合于学习策略教学的教学策略。10、教育文献分布在各类书籍、报刊及其他教育档案类资料中,即是以文字资料记录的。标准答案:错误。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并且形式多样:(1)书籍;(2)报刊;(3)教育档案类;(4)专家询问;(5)非文字资料;(6)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由以上可以得知教育文献不仅分布在文字资料中,还包括以声音和形象方式记录的非文字资料以及电子信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课程评价就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答案:错误。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学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其中学生评价包括发展性学生评价、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四个方面。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世界总体趋势是: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因此,命题所言的课程评价就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2、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活动化和选择性。标准答案:错误。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标准答案:(1)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二者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的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同层次、类型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3)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即培养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之中。总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而,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所以说此命题是正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标准答案:错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培养“劳动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个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个性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因此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实现了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的大转变。标准答案:错误。科举考试创立于隋代,而非唐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壬子癸丑学制与壬戌学制有一些区别,但不太明显。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1912年9月中华民国中央教育部正式公布民国学制结构图,次年又陆续公布各级各类学校的法令规程,民初学制成型,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学制主系列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分为初等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性质,高等小学3年,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4年,得专设女子学校,高等教育虽不分级,实际上是含预科(3年)、本科(3~4年)’、大学院三级,主系列之外有师范系列,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分别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当,并专设女师和女高师。实业教育系列,分设乙种、甲种实业学校和专门学校,分别与高小、中学和大学相当。民初学制仍保持以普通教育为主干,兼顾师范、实业教育。“壬戌学制”,因其采用美国式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①规定6岁入学、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大学4~6年的分段及各阶段的教育,基本上依据了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及特点,显得更合理。②小学由7年缩短为6年,又分为初小4年、高小2年,可由各地酌设,初小为义务教育阶段,更加务实,并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③中等教育是学制的精华:中学由4年延长为6年,克服了旧制4年造成中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缺点,中学水平提高并改善了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也便于兼顾其他方面需要I中学分为初中、高中两级,增加了地方办学伸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选择余地;中学实行分科选科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充分兼顾升学和就业。④师范教育种类增加,程度提高,设置灵活。⑤取消大学预科,缩短高等教育年限,既保障了中等教育的年限,也有利于大学专门化教育和提高研究水平。(3)从二者的内容、年限、指导思想和中国化程度都有根本的区别,体现一种历史的进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理论。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科尔伯格提出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②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以下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level)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以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水平是上位的概念,阶段是下位的概念。8、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由专门的骑士学校进行。标准答案:错误。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是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是线性发展过程。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子过程构成。第一个子过程是注意过程。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的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那些信息。第二个子过程是保持过程。观察者想要在以后再现榜样行为,就必须把这种反应模式以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第三个子过程是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决定那些已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第四个子过程是动机过程。任何人都无法复演所学过的所有动作,因此,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班杜拉虽然按照上述顺序介绍四个子过程,但是,它们不一定是线性发展过程,更多的时候,第四个子过程发生在第三个子过程的前面。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部分的内容。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要注意与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进行区分。班杜拉并不是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他强调认知因素在行为获得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强调期待影响行为的发生,因此,动机过程并不像斯金纳论述的那样一定是在动作再现过程之后发生的。10、教师只要对学生充分的信任与爱,就能纠正学生品德不良的状况。标准答案:错误。纠正学生品德不良的状况的措施包括:(1)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与爱,从而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2)改变外界环境。通过集体教育、集体活动改变原有环境和伙伴,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使外部的环境内化为心理因素,从而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消极的心理结构。(3)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时,特别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与是非感。(4)要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社会子系统对于教育具有社会制约性,那么,教育就要亦步亦趋地跟随于社会的发展。标准答案:错误。(1)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离开了社会子系统的发展状况来谈论教育发展是不合适的。(2)同时,教育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其他子系统也有着一定的独立性,超前或者落后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发展。(3)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作用越发地彰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提出教育先行的战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标准答案:错误。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不能把学校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制度。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生要对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区分。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教育制度包含学校教育制度。3、双轨制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标准答案:错误。这是一种脱离经济条件来观察和评价教育制度的观点。决定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因此,把学制在形式上是不是双轨制,作为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是不正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标准答案:观点错误。原始社会的教育并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和生活需要相应的,社会生活需要成员学习的知识经验,都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为身教和言传。原始社会的人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并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标准答案:错误。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德育等同于道德教育,不仅窄化了德育,也必然会导致德育的中性化。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简言之,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6、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②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也是不均衡的。(3)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发展。儿童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的,我们不能无视这一点,要看到儿童的生理的基础作用,先是生理成熟然后才是心理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只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标准答案:错误。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种,但是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哪个因素,是由多种变量制约的。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努力归因。因为努力因素不但可以变化,也可以受人主观意志的控制。但是只做努力归因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业成就。并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优于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场独立型认知方式是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部动机为主;场独立型的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适合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比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依存者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成分;他们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的内容。认知方式是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认知方式体现了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方式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但无优劣之分。9、新行为主义把人类的学习仅仅归结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忽视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标准答案:正确。新行为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提倡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它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把人类学习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具有机械主义的特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脑激励法就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联系起来。标准答案:错误。脑激励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其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产生想法,不管这个想法初看起来如何片面,只有当所有可能的建议都已提完,才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方式能产生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促进”的现象,即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任务时,自己也想要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教育。标准答案:错误。义务教育不仅指儿童的义务。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第二,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第三,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①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既包括经济技术条件,也包括提出的客观要求。发展教育事业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人、财、物。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社会要求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以保证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生的结构。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校舍建设等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⑤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3)但由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规律已具有新的形式,不能理解为生产力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先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所以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标准答案:错误。班级上课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此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有分组教学、特朗普制、小队教学、合作学习小组等组织形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训练上,而不应该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标准答案:错误。这种观点割裂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将知识和能力割裂开来。(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系列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而一味地追求解决问题一般方法的训练,想达到效果只能是徒劳。(2)知识的掌握是能力提高的前提,而能力的提高又为知识的掌握提供良好的基础,二者互为前提,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教学实习制度。标准答案:正确。监生历事制的施行,使监生可以较广泛地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可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四夷”。标准答案:错误。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的“学在官府”,“学在四夷”的现象出现于春秋时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我国古代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宗旨早已有之。标准答案:错误。虽然我国自古就对教育非常重视,但历代统治者对教育的阐述只是表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宗旨(方针、目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宗旨是在清末宣示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康有为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标准答案:错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严复,而非康有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拜占庭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但也比较重视教育。标准答案:正确。与西欧不同,在拜占庭不存在高于王权的教会势力。拜占庭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但也比较重视教育。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远离城市的隐修院(修道院);一种是附设于主教教堂的座堂学校。隐修院是4世纪由安东尼所创,主张祈祷、读经、行善和生产劳动。座堂学校是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主要内容是神学,也有世俗学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并不需要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已经足够了。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①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教育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事实上,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很重要,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标准答案:错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诞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标准答案:错误。(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产物。(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史上有个别教学制、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3)由此可见,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化,而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模式为教学组织形式提供框架和指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六艺”教育也就是指孔子编撰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标准答案:错误。(1)“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内容,也是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和标志,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核心,礼、乐、射、御是大学课程,书、数是小学课程。(2)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并根据现实充实了教育内容,根据他收集的历史资料,精心加以整理,编撰成“六经”,作为教学用书,后世也奉其为儒家经典。所以“六经”是对“六艺”的继承与发展,二者不能完全等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经过唐朝2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标准答案:正确。符合唐代科举考试方法的正确表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英国公学是一种公立学校,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标准答案:观点错误。英国公学是私立寄宿学校,也接受来自教会等社会团体的资助。“公学”是相对于私人聘请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的,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较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因而总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标准答案:错误。晏阳初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他认为,农民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农民是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的最好公民。因此,他倡导乡村教育与建设。他主张:欲“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农民化”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要“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即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进行“化农民”。因此,“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而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恰恰是相反的,颠倒了、混淆了乡村建设的途径与目标。应该是“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中的目标与途径问题,即“化农民”与“农民化”的问题。考生在分析此题的时候要基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的基础来分析此问题。平民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中国的“愚、穷、弱、私”四种弊病,且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因此,“化农民”是晏阳初理论的目标,而“农民化”则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已。7、《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里程碑之一。标准答案:这个观点是正确的。1918年10月,苏俄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又称《统一劳动学校宣言》)。《统一劳动学校规程》规定,凡属教育人民委员部管辖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切学校,一律命名为“统一劳动学校”。所谓“统一”,是指所有的儿童都应进同一类型的学校,所谓“劳动”强调“新学校应当是劳动的”,并且把劳动列入学校课程,使学生通过劳动能“积极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去认识世界”。统一劳动学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级学校招收8~13岁的儿童,学习期限5年,第二级学校招收13~17岁的少年和青年,学习期限4年。这两级学校均是免费的,并且是相互衔接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尖锐地批判了旧学校的形式主义、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全面发展儿童个性,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例如取消一切必要的、合理的教学制度,取消教学计划,完全废除考试和家庭作业,不正确地解释教师的作用,过高估计了劳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宣称“生产劳动应当成为学校生活的基础”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开始了教育的普及化历程。标准答案: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贵族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诸如君主、侍臣、绅士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标准答案:正确。要进行有意义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应当有相应的旧观念。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就是机械学习。一种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主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学习是如何进行的,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也就是说,一来,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可以从心理上理解的;二来,材料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材料(主要为教科书)都是对人类认识成果的一种概括的、精炼的反映,同时其在编撰时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也都是具有逻辑意义的。从主观条件看,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学习者要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也就是说,面对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者必须想着要进行有意义学习。简单地说,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说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它引导学生理解而不只是让学生记忆,不论对掌握当前的知识,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和新知识有关的、相应的适当观念,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新知识实际也是不可能的。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也就是使其具有个人的心理意义,把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可见,要做到有意义学习归根结底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学生认知结构中有相应的旧观念;二是学生要发挥主动性,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方式。标准答案:正确。(1)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其他人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联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和能力比较弱的之分,能力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帮助其完成任务,符合维果茨基的思想,所以说这种观点是对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6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标准答案:错误。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教育学并没有达到科学化的程度。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教育学的理解程度。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部标志性的著作:《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这部著作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赫尔巴特也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从此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但并不能说这部著作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时至今日,教育学科学化的努力一直在进行,学界对于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依然存在着争议。2、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标准答案:错误。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3、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活动化和选择性。标准答案:错误。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终身教育就是专业教育。标准答案:错误。终身教育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法国1956年议会立法文件中首次使用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把终身教育理论推进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著作是《终身教育引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强调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概念。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被推广。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主任戴夫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概括为20个方面,其中包括终身教育有两个领域,即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这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因此,认为终身教育就是专业教育的想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的特征。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主任戴夫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概括为20个方面:(1)终身教育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2)终身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3)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4)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5)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6)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接触时开始的。(7)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8)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9)终身教育在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统合。(10)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11)终身教育的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手段、技术和时间方面,既有机动性,又有多样性。(12)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进行生动有力的探讨,它促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开发,自行变更学习内容和学习技术。(13)终身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教育方式和方法。(14)终身教育有两个领域,即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15)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16)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技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17)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18)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能力。(19)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20)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体系。5、教学设计就是编写教案。标准答案:错误。教学设计是指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计划、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编写教案是备课的工作之一,是把备课的相关成果以书面的形式加以呈现,以方便查阅的过程。可见,教学设计包含备课和上课两个阶段,而编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的诸多工作之一。教学设计并不等于编写教案。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理解程度。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需要遵循一些必需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设计理性化、科学化。而编写教案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呈现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不是一种形式化的编写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就大功告成。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是:国民教育第一,干部教育第二。标准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将抗战时期的教育政策论述得更为具体。他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需要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须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没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需要,确立了“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教育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有利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标准答案:正确。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其中,人本院是孕妇学校,康有为集成了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主张对人的教育应在其“未成形质之前”。要求人本院必须有优良的环境条件,居室要宽敞清洁、通风祛湿,外景也应与孕妇身体适宜。且院内应有品种丰富、内容健康的书画、音乐,随时供孕妇阅读欣赏。在婴儿断乳后,应将其送往育婴院抚养,3岁以后送往慈幼院,进行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6~11岁入小学院,小学教育应遵循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11—15岁人中学院。中学阶段的人生关键是人生学问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视此年龄。因此,应在重德育时兼重智、体。16岁以后进入大学院学习至20岁。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大学教育应注重实验,校址的选择应结合专业的实际。同时,《大同书》中还涉及了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因此,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的观点是正确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于他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强调了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的教育任务。因此,在回答本题的时候除需要判断正误外,还需要具体陈述各教育阶段的核心主张。8、拜占庭教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排斥一切世俗学科。标准答案:错误。拜占庭教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但并不排斥一些世俗学科,尤其注重传授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和古代哲学知识。在这所学校中,学生以研读神学为首要课业,此外还学习七艺、自然科学和古代哲学著作。学习这些非宗教神学内容的目的是按照教会的需要,对其重新加以解释,批驳异教分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我国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就是从他律到自律。标准答案:错误。我国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是:①从他律到自律;②从对效果的评价到对行为动机的评价;③从对别人的评价到对自己的评价;④从片面到全面;⑤从依据道德情境进行评价到依据道德原则进行评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标准答案:错误。(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使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7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标准答案:错误。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反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自知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题干中的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标准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标准答案:正确。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育等各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手段,任何时刻的教学都在进行着培养人的任务。因此,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标准答案:正确。符合唐代科举考试方法的正确表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标准答案:正确。殿试虽然由武则天开创,但其作为制度则是在宋代确立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标准答案:错误。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结构主义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7、内审法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的唯一方法。标准答案:错误。要在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才能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献。这就需要对文献进行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外部评论又称外部考证,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外部考证时主要看的是文献的作者、成书年代、成书地点、写作或创作背景,版本等。而内部考证法又称内审法,旨在确定史料本身的意义,内部考证时主要看著者的学术声望、著者的偏见与动机、文献的公正性与客观性、文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以及资料的一致性程度。外部考证着重史料的形式,而内部考证主要是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文献本身的意义。因此,此命题错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确认文献的真实性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确认文献的真实性的方法有内审法和外审法。外审法注重史料的形式,内审法注重对其具体内容的分析判断。在确认文献的真实性的过程中,缺一不可。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如出一辙。标准答案:错误。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理论受杜威的直接影响。但两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却完全不同,陶行知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1)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而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生活,学校更不能,那么教育就必须与儿童的生活融为一体,教育的本质是让儿童适应生活。可以说,陶行知比杜威更强调生活。(2)在学校和社会之间,陶行知的提法是“社会即学校”,意思是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因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也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当时中国缺少教育的国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普及的思想。而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他是想把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是从实用主义考虑的因此,他们的理论虽有极深的渊源,但在这两个问题上观点却不相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埃里克森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标准答案:正确。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都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艾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埃里克森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膝跳反射是操作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标准答案:错误。膝跳反射是一个正常人先天具有的本能反应。而操作技能是后天习得形成的活动方式,故膝跳反射不属于操作技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8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固然与生产有着持久的、广泛的和密切的联系,但是教育并不等同于物质生产,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即包括物质生活的经验,又包括精神生活的经验。教育既是生产斗争的工具,又是传递文化、进行阶级斗争和营谋社会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因而生产性并非教育的本质。而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教育。标准答案:错误。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具体包括: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帮助学生走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偏见的行动能力;对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培养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的抉择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程度。多元文化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集团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等系统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它的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一种宽容态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反残障歧视和反传统课程设置等权力诉求为主要特征,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因此,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致力于倡导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机会均等。3、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标准答案:错误。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仅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①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比如有人建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就是列入学校课表的课程。③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④运作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包括学牛的学习方法,是教授法和学习法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法,否则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的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题中只提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化概念范围过于狭窄化,因而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蔡元培倡导的“教育独立”是指教育经费的独立。标准答案:这一表述不正确。“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归结为:①教育经费独立。政府指定固定的款项,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建立独立的教育会计制度。②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由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主持;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③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能自由地编辑、出版、选用教科书。④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⑤教育思想独立。不必依从于某种信仰或观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心理。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不能逾越,必须在低层级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一层级的需要。标准答案:这一说法错误。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但是这不是绝对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理论。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科尔伯格提出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②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以下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level)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以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水平是上位的概念,阶段是下位的概念。10、耶稣会教育取得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小的进步。标准答案:错误。耶稣会的教育作为天主教的改革成果,有其独有的特色,为天主教的教育带来进步,但从历史角度看则不然。(1)耶稣会在欧洲广泛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在教学内容上,耶稣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依据中高等的区别很不相同:中等教育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此外,耶稣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耶稣会的教学方法也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这不仅对耶稣会本身产生复杂的影响,而且通过培养教士、政府官员和普通信徒,有力地促进了天主教的复兴,在古典文化、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和戏剧方面对欧洲文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可见,耶稣会在外界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天主教的教育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然而,这并不代表它在历史上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第9套一、辨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倦水平。标准答案:错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诞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标准答案:正确。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方面的、学生方面的和环境方面的。但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态度、个性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较大。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2)教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以及放任型三种。只有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平等、融合。(3)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上。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4)教师的人格因素。老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性格开朗、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