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4(共9套)(共426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A、劳动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无意识模仿”。因此,断定该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说。3、“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尽可能地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够独立地往前进。”这种教学模式属于()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暗示教学模式D、范例教学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发现教学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认知心理学观点提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尽可能地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够独立地往前进。”4、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矛盾,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种观点在教育目的上主张()。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改造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生长能力”,这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相似。杜威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代表人物。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和凯兴斯泰纳B、卢梭和凯兴斯泰纳C、涂尔干和裴斯泰洛齐D、卢梭和福禄贝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社会本位”即可判断答案为“涂尔干和凯兴斯泰纳”。7、提出“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政策的教育改革文件是()。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相关内容。1999年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经费拨款方法,并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即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体制。8、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布鲁姆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他认为除了1%~25%的超常儿童和2%~3%的低常儿童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学习速度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的和现时的条件,学生就能够学会他想学的一切。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践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于“身正”、“身不正”两个情况导致其“令行”与“令不从”的两种结局,体现了在德育中榜样示范的重要作用。10、下列哪一项不是范例教学论者选择教学内容时所要考虑的因素。A、基本性B、新颖性C、基础性D、范例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范例教学论者指出,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以下三个特性:(1)基本性;(2)基础性;(3)范例性,不包括新颖性。1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所谓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以集体教育为主,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12、成人和同伴言行不一的榜样对儿童不良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实验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科尔伯格B、米切尔C、沃尔斯特D、班杜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米切尔1996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成人和同伴言行不一的榜样对儿童不良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该题学生很容易误选班杜拉,注意区别。13、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D、《儿童权利公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随意搜查未成年人的住所、身体或用具。”14、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被称为()和()。A、成均、泮宫B、辟雍、庠序C、辟雍、泮宫D、成均、瞽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西周时,天子所设大学被称为辟雍,诸侯所设大学被称为泮宫。15、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作用适用于()。A、所有人B、圣人C、一般D、小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孔子认为,圣人是天生的、小人是不可教化的,教育只适用于一般人。16、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是()。A、王充B、董仲舒C、韩愈D、王守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王充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第一人。17、我国历史上首次设立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朝代是()。A、西周B、汉代C、隋唐D、北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隋唐时期设立的国子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18、随着书院的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A、大都授B、下帷讲学C、讲会D、转相授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书院的教学方法为讲会。19、洋务运动时期,由于民用企业的开办,急需技术人才,为此国家开办专业技术学堂,各大企业自己也纷纷举办附属的技术学校。其中,1866年设立的()及其附设的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实业学校。A、上海江南制造局B、福州马尾制造局C、天津水师学堂D、天津武备学堂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船政学堂”即可判断正确答案为“福州马尾制造局”。20、近代最早提出“美育”这一教育目标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蔡元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倡美育的教育家。21、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法国近代教育状况的了解程度。《费里法案》是一部颁布于1881年和1882年、确立法国国民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化三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法案;《富尔法案》是法国议会颁布于1968年的一部高等教育法案,该法案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项办学原则;《教育改革法》是戴高乐政府在1959年1月颁布的一部教育法,主要规定了法国义务教育年限由战前的6~14岁延长到16岁,并规定到1969年实现该目标。只有1919年颁布的《阿斯蒂埃法案》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被誉为法国教育史上“技术教育的宪章”。22、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黄炎培于1913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对“癸卯学制”颁布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作了考察,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走上社会后毫无用处。这就从理论上论证了改革普通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和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必要性。23、以下哪一项不是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A、重视普通教育和国民教育B、教育为政治服务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依靠群众办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该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包括:(1)教育工作必须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2)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应由共产党领导,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方针;(4)要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建立文教统一战线。其中A选项与革命根据地重视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符。2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或研究方法,它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地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一方法属于()。A、辩论法B、讲授法C、示范法D、实验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苏格拉底方法,也被称为“问答法”或“产婆术”,它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地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25、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的主要发挥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26、中世纪大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A、自学辅导B、讲演辩论C、示范模仿D、实践练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世纪大学主要采取讲演辩论的教学方法。27、18世纪德国初等学校的主要形式是()。A、实科学校B、文实学校C、骑士学校D、文科中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科中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28、以下不属于永恒主义教育的观点的是()。A、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B、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C、学校课程当以实用学科为中心D、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选项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而非永恒主义。29、在法国教育改革史上,力图改革双轨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法案是()。A、《费里法案》B、《阿斯蒂埃法案》C、《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法》D、《哈比改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费里法案》的核心词是“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法》该计划受“统一学校”和“新教育”两种思潮的影响,力图改革双轨制的弊端,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阿斯蒂埃法案》和《哈比改革》均针对职业教育。30、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A、《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B、《统一劳动学校规程》C、《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D、《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熟悉苏联30年代的教育改革。31、福禄贝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取名为()。A、积木B、作业C、恩物D、工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福禄贝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之为“恩物”。这种称谓与其教育原则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教育要统一于上帝的精神,而这些活动的玩具也是上帝赐予儿童的,所以称之为“恩物”。32、初级学院运动实际上是对美国()阶段教育改革的设想。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初级学院丰富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层次。33、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A、实现个人的幸福B、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D、扩展人的天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34、某学生看待问题很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其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慎思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抓住关键词“有主见”、“不人云亦云”即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答案为“场独立性”。3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A、言语信息B、动作技能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会用圆规画圆属于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36、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A、努力程度B、个人运气C、任务难度D、个人能力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诜项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B选项个人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C选项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因素;D选项个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因素。37、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A、操作的熟练B、操作的整合C、操作的模仿D、操作的定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操作技能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这个时期学习者的各个动作几乎不需要意识控制,只要有一个启动信号就可以准确按照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出现。38、将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这种提出解决问题假设的方式被称为()。A、启发式B、算法式C、常规式D、创造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该题属于基本知识识记。39、访谈者在没有征求访谈对象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这种做法有可能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践C、伦理原则D、创新性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没有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而私自录音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研究的伦理性原则。40、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A、研究时间B、研究对象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秀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41、可以弥补教育现场观察不足和缺陷的观察类型是()。A、非结构式教育观察B、参与式教育观察C、结构式教育观察D、非参与式教育观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教育现场观察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而非参与式教育观察是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或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其结论通常比较客观。42、根据合理样本容量的分析并结合长期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不能少于()。A、50B、100C、150D、20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考查。43、按照实验控制程度划分,较为适于现场条件或接近现实的模拟性研究是()。A、前实验B、准实验C、真实验D、非实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考查。44、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因果分析方法。A、枚举法B、剩余法C、共变法D、求同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简单枚举法属于归纳分析方法的一种。4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研究报告的是()。A、调查报告B、实验报告C、调查表格D、学术论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调查表格属于教育研究报告中的工具,常出现在教育调查报告的附录部分。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标准答案:(1)此观点是错误的。(2)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3)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比教学结果的评价范围要大得多。(4)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教育目的是实施教育方针的途径。标准答案:(1)此说法是错误的。(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达到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指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区别是:1)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更多些,除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之外,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比较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4)二者的关系是:1)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2)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也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所以,我们只能说教育方针是实现教育目的手段或途径,不能说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途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标准答案:(1)此观点错误。(2)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当学生在学校受到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3)题目中的说法混淆了惩罚与负强化之间关系。(4)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述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标准答案:(1)发现教学又叫问题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照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教学模式。(2)发现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教学的一般步骤:创设问题情境一利用材料,作出假设一检验假设一作出结论。(3)发现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条件下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对发展学生归纳思维、直觉思维和迁移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和习惯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一教学模式也有许多局限性,如费时费力,适应面窄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简述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标准答案: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1)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2)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①设计“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②把道德判断的原则直接教给人们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道德认知都是发自内心的,而变化又都是渐进的。因此,促进人们的道德发展要按照一定阶段和顺序来进行。③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道德认知的变化乃是人们遭遇到某种道德上的冲突而引起的。所以,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注意到真正的道德冲突,思考用于解决这种冲突的理由是否恰当,发现解决这种冲突的新的思想方法。④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主张在学校中要树立良好的公正群体气氛,这是道德教育必要的条件。(3)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评价:该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反对道德观念的灌输,主张通过道德冲突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该模式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还有一些缺陷,片面反对道德观念的灌输,主张完全通过道德冲突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也有失偏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简述《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标准答案:《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五教之目”,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范了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要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2)“为学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3)“修身之要”,即“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书院学生指明了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4)“处事之要”,即“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5)“接物之要”,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书院学生指明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集中体现了书院教育的精神,反映了宋代大多数书院的教育宗旨和办学目标,也为此后历代书院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经典性文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标准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①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②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③便于进行多次观察。(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①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②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3、影响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标准答案: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四个:(1)测验的交互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可能是前测对后测的作用或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体中。(2)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其表现为对测量的敏感化,前测提高了被试对后测的敏感性,或前测干扰了实验处理的作用。因此,有前测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没有前测的财象中去,只能应用于已做过相似前测的样本。(3)实验安排的效应。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时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与他不知道正在被观察或参加实验时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这种实验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可能和自然情境下的结果大不相同,实验结论常不能适用于日常教育情境。这也被称为“霍桑效应”。(4)多重处理的干扰。如果某实验组重复接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处理时,前面处理的影响通常不易完全消失,产生一种后遗效应,以致几项实验处理间相互产生干扰,产生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这种实验结果就不能推广到单独处理的情况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4、试述当前小班教学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实行小班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标准答案:(1)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人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2)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有以下问题应当给予注意。A、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在许多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B、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正副班长、班委、组长等相对固定的角色,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3)目前国内的小班教学改革,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基本上只是缩小了班级规模。随着这一改革的深化,上述问题都应当逐步地加以解决,否则,改革的效果将是有限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5、试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方法”与陈鹤琴活教育的“四阶段教学论”的异同,以及对当今教学实践的启示。标准答案:(1)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必需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情境一问题一资料一方法一检验。当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2)“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3)二者的相同点:A、都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体验、观察、操作和实践来认识、思考,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B、都不排斥对书本知识,产生问题后,要通过一定的阅读,占有必须的知识和材料,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和检验。C、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并且还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也是基于当时的教学刻板,束缚孩子的身心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出要培养“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二者教学论提出的社会背景相似。(4)二者的不同点: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基于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出发,围绕问题,进行反复地思考,通过真实情境获取答案。陈鹤琴的教学四阶段论更强调学生在实际做的过程中产生经验,然后探寻。B、陈鹤琴的教学四阶段论强调对学习收获的创造表达,以及形成小组,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批评研讨,这一点在杜威的教学法中没有突出的体现。C、杜威的置步教学法中的检验环节更强调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更多是个体对不同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更强调方法论和思维训练。(4)对当今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意义:强调学生要具有问题意识、进行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以及思维方法的训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分析论述题(选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的成绩计入总分。56、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儿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看的时候往往死记硬背,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教育心理学学习策略的相关内容给小王提出一些更有效的学习建议。标准答案:(1)案例中的学生小王,最大的问题是在学习中不能主动地来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以帮助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它是有效学习的需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等构成,它可以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3)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下面几种,认知策略是个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监控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注意:一定要联系材料与现实情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7、有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正在设计一项研究,其目的是对六所城市中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饮食习惯涉及这样的一些因素,如学生吃喝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进餐等。(1)假设使用访谈法对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访谈,请为该访谈设计3~4个样题。(2)你如何核对受访者是否有粗心或不诚实的答案?标准答案:(1)访谈样题:①您认为吃早餐有什么好处?②您平时喜欢吃零食吗?③您对晚餐有什么营养上的考虑?(2)在教育研究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粗心或不诚实的回答。核对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过程中密切注意研究对象的所有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尤其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非言语信息,如研究对象通过表情、动作等流露出来的相关信息。如果能有效地抓住这些信息、不失时机地追问、掌握访谈的技巧,就可以有效地核对是否出现一些粗心或不诚实的回答。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A、教育问题B、教育理论C、教育现象D、教育规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收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功能。A、选择B、发展C、传递D、保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质,与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这句话阐述的教育经济学理论是()。A、人力资本理论B、筛选假设理论C、劳动力市场理论D、社会化理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恰当的时期,一旦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机,虽勤学苦练但也难以有所成就。关键信息就是“抓住关键期”。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方针中,首次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五七指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篇报告中特别强调的两个基本理念是()。A、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B、民主教育和全民教育C、终身教育和民主教育D、全民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作为有关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主要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作用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实施D、课程计划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要求评价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包括非预期结果,属于()。A、目标参照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目标解释评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说明教学设计具有()。A、统合性B、操作性C、创造性D、指导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量力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发展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学生A偷了学生B的钱,老师问:“你知道不知道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学生A:“知道。”老师:“那你知不知道B丢了钱会很难过?”“知道”“那你为什么还拿?”“我也不想这么做,但是我真的很需要钱。”对于这个案例,分析正确的是()。A、学生A毫无道德认知B、学生A有道德认知,但无道德情感C、学生A有道德认知、情感,但缺乏道德意志D、学生A做出违背道德的事,关键在于缺乏道德认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A、师范教育B、入职辅导C、在职培训D、自我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在古代历史有关学校萌芽的诸多传说中,()兼有养老和教育的双重职能。A、成均B、庠C、序D、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墨子提出的“三表法”是()的方法。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数学方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朝科举制度中出现的现象?()A、殿试成为定制B、确定“三年一贡举”C、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D、创立誊录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四书试士由元朝开创。17、科举生源中,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A、乡贡B、举人C、进士D、生徒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朱子读书法中的哪种方法体现了客观揣摩的思想?()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C、虚心涵泳D、居敬持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虚心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19、以下几位教育家中,教育思想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是()。A、颜之推B、朱熹C、王守仁D、韩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下列关于我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的描述,不正确的有()。A、招生对象以贫苦人家的子女为主B、特点是规模小、程度低C、为吸引学生,实行免收学费和膳食费D、建立起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并包括各种专门教育的相互衔接的教育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一些进步之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取消毕业奖励出身,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影B、增加了师范和实业两个教育系统C、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开创了男女同校D、课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下列不属于“抗大”的教学方法的是()。A、启发式B、研究式C、实验式D、问答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在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古罗马共和时期,以《十二铜表法》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是()。A、初等学校B、文法学校C、修辞学校D、古儒学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宗教改革中,主张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下,由国家办教育的是()。A、路德派B、加尔文派C、英国国教D、天主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路德派主张国家掌握教育权,加尔文派主张教育由教会负责,英国围教形成了国家与教会联合的特点,天主教则主张教会垄断教育。26、19世纪欧美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B、创立了围民教育制度C、教育心理学化倾向,教育内容从人文走向科学D、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这时期的职业教育还未得到大力发展。27、近代,美国制定的一个能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是()。A、《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国防教育法》C、《史密斯-休斯法》D、《中小学教育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二战”后,确定日本教育体系实行单轨制的法案是()。A、《教育基本法》B、《学校教育法》C、《教育敕语》D、《学校令》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设想的理论基础是()。A、班级授课制B、教育适应自然C、泛智教育论D、直观教学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凯兴斯泰纳提出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A、两者互为目的B、前者是目的,后者是途径C、二者毫不相干D、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是()。A、将教材上的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不断前进和发展C、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的有机结合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有的教育家强调:“教育制度必须容许在方法和组织上有更多的差别,使它能够适合无限的各式各样的人性”“如果学校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学校应当被撤销。”这种论调,反映出的是下面哪种教育思潮的观点?()A、永恒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D、存在主义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在法国教育历史上,曾经颁布过这样的法案,其中规定:“对于擅自不送子女上学读书,也不在家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家长,届时按违反国家法律处治,情节严重者将受到起诉,甚至被投进监狱。”这部法案是()。A、《课程宪章》B、《阿斯蒂埃法》C、《费里教育法》D、《哈比改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以下几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人的头脑是如何学会学习的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对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切以自我为中心B、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C、思维具有不可逆性D、已经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A、吃到杨梅就流口水B、看到杨梅就流口水C、想到杨梅就流口水D、听到别人谈论杨梅就流口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吃到杨梅流口水”属于无条件反射,不属于学习现象。37、以下几项中属于概念转变的是()。A、对某种知识的举一反三B、原来认为“天圆地方”,经学习知道“地球是圆的”C、从知道“苹果是水果”到知道“苹果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D、从知道“鲸长得很像鱼”到“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的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C、年龄越小,流体智力越低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研究、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等属于()。A、基础研究B、发展研究C、应用研究D、预测研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下列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A、明确规定总体B、取样的随机性C、取样的代表性D、样本容量要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刘某在数学领域研究出最新成果,并撰写论文公开发表,这篇论文属于()。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研究人员通过隐陛摄像头对实验室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属于()。A、直接观察B、日常观察C、间接观察D、科学观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的评鉴标准,称为()。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历史效度D、应用效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下列统计量数,哪一项不是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映集中趋势的差异量数?()A、中位数B、全C、算数平均数D、众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标准答案:错误。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的。但是从德育过程的规律来讲,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德育要根据实际情况,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知识点解析:德育过程的规律不仅要熟记,而且要做到灵活应用。47、测量工具的信度高,则效度一定高。标准答案:错误。(1)首先,我们要了解二者的含义。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出所要测量事项的程度。效度就是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义。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2)信度与效度二者的关系:第一,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就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也不需要谈效度;第二,信度高,效度未必高。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第三,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第四,我们可以说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越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测验的可靠性必然高。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说信度高,则效度就高,但是我们可以说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知识点解析:通过本题,考生要注意这样几个概念的区别与关系:信度、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常以辨析题或者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48、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标准答案:正确。所谓“分限”,是指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限度。王守仁认为教学应考虑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如果不顾儿童的实际能力,教给他们高深的知识,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芽上,对儿童毫无益处。因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1)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是“因材施教”。“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以达到“益精其能”的效果。(2)对每个人而言,意指“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要照顾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及其接受能力,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知识点解析:考生大概已经回答过“什么是‘随人分限所及’”这个简答题。同时也要理解,这一思想还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讲的三种教学原则,即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析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标准答案: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二,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三,有助于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便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其弱点也是明显的:第一,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兴趣,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第二,过于强调学科课程也有可能导致割裂学生的理解力,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第三,容易导致忽略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第四,学科课程也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单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知识点解析:每一种课程的分类都应该熟练掌握,尤其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校本课程。50、简述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方面:①令州县立学,士必须达到一定的在学天数,方可参加科举;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与墨义,着重策论;③建立太学,推行教育家胡瑗的“分斋教学”制度。(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三部分:初入学者获得第一、二等者,再参酌平时行艺成绩升入内舍,肄业为内舍生。内舍生成绩优秀者升入上舍。上舍生成绩优秀者直接授官。②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③改革教学内容,颁定《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④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等专科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①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③新建辟雍,作为太学的外舍,扩充太学;④恢复和创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⑤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三次兴学虽然都失败了,但它们是北宋“兴文教,抑武事”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入,推动了北宋教育的发展,也为后世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财富。知识点解析:宋朝教育制度中,最容易出的简答题就是三次兴学、苏湖教法和三舍法。考生需要准确记忆三次兴学的内容。51、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标准答案: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1)智育: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最初萌芽于感觉和观察能力,要素教育的起点是算术、几何和语文,以后发展为计算、测量和表达,目的是培养人的智慧。(2)体育:体力最初萌芽于儿童的关节活动,要素教育的起点就是锻炼关节,然后发展为跑、跳等各种活动,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劳动能力。(3)德育:道德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是爱,能力最初萌芽于对母亲的爱,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知识点解析:裴斯泰洛齐的所有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均要重点掌握。52、大家都有共同的经验:动作技能一旦学会以后,便不易遗忘。简述其原因。标准答案:(1)动作技能的获得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有利于保持。(2)动作技能本身包括许多局部的动作,动作之间相互关联,也有助于回忆信息的提取。(3)动作技能的掌握可能符合分布式认知的理论,大量的任务通过外部的任务分布出去,而头脑的认知负荷相对较轻。知识点解析:该题目考查较细,不在统考大纲规定的明显范围之中,但是在参考教材《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有相应的讲解。以往真题中考查到的练习的高原现象、加涅的学习层级说等在大纲上都没有明显规定,但都是教材讲解的内容,这种考查现象提示考生应以教材为根本。53、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标准答案:教育行动研究指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为教育行动而研究。这是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与传统研究“为理论建构而研究”的研究目的相对应的。“为教育行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解决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为提高教育行动的效率;三是为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能力与素养。(2)对教育行动的研究。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教师是教育行动的当事人,因此以教育行动为研究对象是指:教师要反思思想与行动的预设;教师要分析自己行动的动机与原因;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3)在教育行动中研究。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情境,一方面要求研究者关注研究情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证明行动的过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动效率,改善行动质量,提高自我行动能力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是:(1)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2)可以使课程、教学和教师真正融为一体;(3)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职业价值感;(5)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经验。知识点解析:以上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三大特点,教育行动研究的知识也易考选择题,复习要细致。另外,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也是易考查的知识点,考生须重视。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家去过端午节,哪位同学愿意请我?学生:(都面露喜色,大声喊)到我家!到我家!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愿意请我。但我只能去一家,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得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怎么样?学生:(面露难色,沉默)老师:这个条件让大家为难了。距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如果大家努力,一定能学会做菜,能请到我。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作文课上)老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学生:(争先喊道)学会了!老师,到我家吃饭吧!老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么你们都学会了做什么菜呢?学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学做菜的情况)老师:我很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学做菜的,但是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详细地介绍自己做菜的情况。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知道每个人做菜的过程呢?学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都写出来就知道了!老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仅能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还能比较一下,谁做的菜最好,我就到他家去做客,好吗?学生:好!老师:那好,那就快写吧!以上是一则作文教学实例,请试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标准答案:(1)从教学原则的角度来讲,材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教师的做法,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实践操作为作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丰富了自身的经验。②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教师这种先引导后进入写作的授课方式,也是教学方法科学性的体现,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重要体现。(2)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材料体现了谈话法和实践活动法(实习作业法)。①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领会做菜的方法,进而为写作文打好基础。②教师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在材料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饭做菜,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动手做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做菜过程的直观感知,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从而为写作提供了实际素材。(3)从教学过程的关系来看,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关系。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写作建立在自身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知识点解析:该题目启示我们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不能将其分裂,而要把所学的教学原则、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来进行掌握。55、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教育家论述过儿童教育,请任意简述三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谈谈对当今儿童教育有何启示?标准答案:(1)颜之推。颜之推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着重论述了儿童教育思想。①地位:重视儿童教育,认为幼年时期心理纯净、可塑性大、记忆力好,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②方法:尽量早教,严慈结合,不要偏宠,重视通用语言,重视德育,允许体罚。③内容:言语教育、道德教育、立志教育。(2)梁启超。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当中,对儿童教育进行了论述。他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循序渐进、直观教学、重视兴趣和理解等,并主张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3)陈鹤琴。陈鹤琴创办了《活教育》杂志,着重阐述了儿童教育思想,标志着“活教育”理论和运动的形成,并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①“活教育”的目的论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有五个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②“活教育”的课程论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但是,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否定书本。此外,他设置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体系——“五指活动”,它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包括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③“活教育”的教学论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以“做”为基础,但是儿童的做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正确地启发诱导。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一阅读思考一创作发表一批评研讨。(4)启示。①在教育观念上,改变忽视儿童教育的落后观念,重视儿童教育。②在教育目的上,把儿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陈鹤琴“做现代中国人”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③在教育内容上,丰富儿童教育的内容,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儿童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是陈鹤琴“活教材”的精髓。④在教学方法上,切忌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尊重儿童兴趣、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注重合作。⑤在德育上,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使德育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当中,颜之推就曾把德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点解析:通过该题目的“启示”部分,考生可以再次复习一下答题模板的运用,注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题目要求,不能生搬硬套。此外,中国教育史上还有众多教育家对儿童教育做出过论述,如王守仁、梁启超、陶行知等,考生也可尝试围绕这些教育家进行论述。五、分析论述题(选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56、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题的成绩计入总分。I.阅读材料,完成题目。小明以前总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通过地理老师的讲解,小明懂得了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小红以前总认为重的物体更快落地,通过物理老师的讲解,小红懂得了相同质量的棉花和铁同时落地的道理。(1)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分析,小明和小红在老师的讲解下完成了怎样的过程?(2)影响该过程的条件和因素有哪些?(3)如何促进该过程的实现?Ⅱ.某学校响应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其中,张老师拿自己现在教的一个班开展了作文教改实验,一学期后,通过这个班的学生作文成绩的前后对比进行实验有无效果的鉴定。李老师则得到学校支持,随机抽取学生,组建了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数学教改实验: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一个学期后,以两个班级前测后测成绩的比较来看实验有无效果。(1)该材料中提到的行动研究有何优点?(2)比较两位教师在实验对象样本选取方面的优劣。(3)这两位老师各自的实验格式是什么?并比较两种实验设计的优劣。标准答案:I.(1)概念转变的过程。(2)客观条件:①对原有概念的不满;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③新概念的合理性;④新概念的有效性。主观条件: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②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③学生的元认知能力;④学习者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3)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类比推理策略;认知冲突策略;创设为概念转变而教的情境。创设为概念转变而教的情境:①创设一个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环境;②采用一些开放的具有揭示力的探测性问题以了解学生的想法;③鼓励学生交流讨论;④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Ⅱ.(1)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的研究。其优点有:①适应性和灵活性强,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②具有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③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④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理想的行动研究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合理的并用。(2)张老师的实验属于非随机取样,取样代表性不强,因此会影响实验成果的推广,不过简便易行;而李老师的实验取样属于随机取样,因而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实验的外在效度高,实验成果的推广性强。不过取样会受客观条件限制,会牵扯太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比较高。(3)①张老师的作文实验属于单组前后测设计,其设计格式、优缺点如下: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异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其格式为:G:O1XO2优点: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每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缺点:没有控制组做比较,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同归;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②李老师的数学实验属于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其格式及优缺点如下: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其基本格式为:RG1:O1XO3RG2:O2O4优点:因为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缺点: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知识点解析:I.该题目三道小题一脉相承,因此理解题目的内涵至关重要。通过材料,考生要判断出材料形容的是概念转变,这就要求考生能灵活理解基础知识;通过第一小题题干的提示“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考生要明确概念转变属于知识学习的章节,这就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知识结构。Ⅱ.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常常会结合实际来考查,请考生了解每一种实验研究的类型,以及能够看出材料中是哪一种类型。这是难点,也是重点。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共同之处是()。A、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的方法B、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实践批判的方法C、都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D、都主张教育研究不能采用唯科学主义的方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文化教育学强调的是把人看成是完整的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且教育研究要用理解与解释的方式进行。批判教育学主张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下列属于学校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B、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照管学生的功能D、传承文化的功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的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依据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A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B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D项传承文化的功能均属于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而C项照管学生的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怍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A、解释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规定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的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4、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科技水平B、文化背景C、社会制度D、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当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和人力时,社会必将对其进行调整,以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5、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表明()。A、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B项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C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机械到意义的顺序发展。D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因此。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6、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纳托普B、卢梭C、涂尔干D、凯兴斯泰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出发,教育目的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福禄培尔为代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7、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A、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B项教育目标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而可观测的变化(或进步)。D项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学校及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C项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8、如果说各级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是前后衔接的关系,那么各类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关系则是()。A、从属关系B、补充关系C、辅助关系D、竞争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各级学校之间是前后衔接的关系,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运行的,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补充性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9、以“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而通过改变社会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为目的的课程流派是()。A、经验中心课程理论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C、知识中心课程理论D、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经验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的理论。C项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主张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相应的技能为目标来编制课程的理论。D项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B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主张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制课程的理论,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0、古德莱德认为“课程专家、课程研制者理论化、构想的课程”属于()。A、体验的课程B、领会的课程C、理想的课程D、正式的课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五种不同课程的定义:①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如现在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从理论上论证其必要性,就属于理想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被官方采纳并实施。②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③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④实行的课程,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问卷、与学生交谈等方式识别这种课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1、教学设计中,教师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教育评价B、教学媒体C、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答案)
- 帆布便鞋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厨房用海绵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剑道用胸甲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健身用拉筋板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商业会议策划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口服布洛芬止痛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外科仪器和设备的修理和维护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宠物用计步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区病案质控中心汇报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塔吊司机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和分析 课件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生涯发展展示
- 第七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教学课件
- 小学课爱国主义教育教案
- 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亭、廊、榭、舫75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