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0讲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0讲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0讲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0讲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0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宋明理学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宋明理学1.(2015·课标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2014·课标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3.(2014·课标全国Ⅰ,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识4.(2013·课标全国Ⅰ,25)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考点宋明理学佛教“道统”“天理”“仁”社会责任感“三纲五常”“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历史概念』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史论观点』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巧学妙用][构图解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图示解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法1史料主旨类——“三教合一”的趋势【考题1】(2014·课标全国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

C★明立意从唐统治者对宗教态度变化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题干信息反映了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清误区本题为逻辑推理类选择题,难度中等。考生对唐朝时期的宗教政策不太清晰。唐朝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清明,使得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1)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2)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4)得益于北宋初期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考法2史论阐述类——程朱理学的内容和特点【考题2】(2014·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

D★明立意从宋明理学内涵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清误区本题为概念阐释类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对宋明理学与“孔孟之道”的关系理解不透彻,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方法和过程。在人性善恶问题上,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但习相远。(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考法3史料主题类——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史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二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1)史料一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12分)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守仁强调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根据史料二,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13分)提示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学科素养23从比较角度认识“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差异”所谓明清之际启蒙思潮,是指曾经流行于中国明清之际的与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一种思潮。尽管其彼此多少有些相似,却又远不是一回事,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西两种启蒙思潮发生在不同的时代: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于经过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的独立性空前增强的17~18世纪,其时欧洲正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则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其次,中西两种启蒙思潮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

欧洲启蒙运动发生在一个具有多元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社会里。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则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启蒙思潮遂表现出了迥然不同于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一是主体不同:欧洲启蒙运动的主体是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兴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主体则是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新兴市民阶层及其代言人。二是任务不同:欧洲启蒙运动的任务主要是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任务主要是适应工商业发展的要求而改良现存的封建制度。三是目标不同:欧洲启蒙运动的目标是彻底摆脱旧的社会势力的束缚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目标则是通过改良现存的封建制度而实现国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如果也可以套用曾经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所普遍使用的“理性”一词来表征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之精神特质的话,那么,这样的“理性”并不是指资产阶级理性,而是指市民阶层理性。——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素养解读』历史比较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纵向比较: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考题例证』

(2018·河南洛阳模拟)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理想信念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C.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解析根据材料“被视为‘异端’”,是从传统权威角度来看的,故A项错误;布鲁诺倡导日心说而遭到迫害,故B项错误;同理,故C项错误;布鲁诺的主张威胁到天主教会的权威,李贽的主张威胁到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