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速记清单】(答案版)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速记清单】(答案版)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速记清单】(答案版)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速记清单】(答案版)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速记清单】(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目录01观·单元时空02述·考点列阵第一节植被考点1植被与环境(基础讲解)考点2主要的植被类型(重点掌握)第二节土壤考点1观察土壤(重点掌握)考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掌握)考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基础讲解)03明·疑难解读疑难点1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拓展)疑难点2森林的生态功能疑难点3土壤类型的判断方法疑难点4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第一节植被考点1:植被与环境(基础讲解)1.植物与植被的相关概念(1)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绝大多数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释放出氧气。(2)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类:①天然植被:天然形成是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②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2.植被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植被的生长受自然条件的控制,主要是阳光、温度、水分、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因素。其中地区性变化较大,而且有一定分布规律的,是前面四个因素,即阳光、温度、水分、土壤。也就是说,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和土壤影响较大。同时植被也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作用。具体如下: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①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的多少:一般来说,山区的植被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②水分条件相近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布差异越明显;③根据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分析植被状况: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程度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以外力作用为主要影响的地貌的形成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一般而言,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①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一般也好;②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植物;③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①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②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较小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考点2:主要的植被类型(重点掌握)植被的类型按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可分为森林植被、草甸植被等。它与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1.森林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温带则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地区生长的自然环境植被特征图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黏质,几乎都呈酸性,缺乏植物养料,腐殖质含量低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2.草原与荒漠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植被类型分布地区生长的自然环境植被特征图示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充沛,干季为4~6月,降水稀少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内陆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矮小的灌木荒漠植被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的地区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少于25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倍或数十倍,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土壤缺乏有机质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第二节土壤考点1:观察土壤(重点掌握)1.土壤的概念及组成(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组成特征作用关系矿物质①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P、Ca、Mg等),供植物吸收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有机质(腐殖质)①多集中在表层;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水分2.野外对土壤的观察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土壤特征红壤颜色发红、质地黏重、有机质含量低黄土发黄、多孔隙、直立性好黑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紫色土一般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岩疏松,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2)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土壤成分性能判断方法砂土以砂粒占优势大孔腺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用食指和拇指搓捏时有砂砾的感觉,干时有沙沙声,湿时无可塑性黏土以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搓时有细腻感,可见到光泽面,千时细土可进入指纹,湿时可塑性强壤土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除了砂土和黏土类的可以粗略归为壤土类(3)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星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种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考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掌握)1.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形成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地位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影响土壤发育的重要因素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之一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之一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2.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母质形成原始土壤形成成熟土壤形成岩石风化过程:完整坚硬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开始风化破碎,形成疏松的母质,将岩石中所含的矿物养分释放出来低等植物着生过程:一些能适应恶劣环境的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如藻类、地衣、苔藓在成土母质上着生,它们的出现促进了岩石风化、有机质的积累和细土的增加,形成土层浅薄、腐殖质累积不多的原始土壤。为其他高等植物在此繁衍创造有利条件高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的出现加快了土壤的形成,它们对分散在母质中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吸收,合成有机质,并累积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有机质的大量出现和腐殖质的形成改善了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对土壤的气热状况有了协调能力,从而形成了成熟土壤。经过耕作培育形成耕作土壤(如水稻土)考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基础讲解)1.土壤的功能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1)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并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2)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3)土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既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2.土壤的养护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在利用土壤的同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种养结合,促使土壤不断改良。(1)我国常见的土壤类型的问题及养护措施土壤类型分布问题措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土壤培肥(秸秆还田)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水土流失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红壤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种植绿肥作物、撒熟石灰、掺入沙子(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疑难点1: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拓展)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水分和光照。1.热量对植物的影响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2.水分对植物的影响在植物的生长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无机盐类通过水溶液输入植物体内提供营养。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下左图),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下右图),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3.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适应强光环境,例如马尾松(下左图);喜阴植物适应弱光环境,例如冷杉(下右图)。【示例】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甲、乙树种凋落物数量和总凋落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树种广泛分布地区所属的植被区,在我国对应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2.造成乙树种叶片凋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秋冬季低温树叶易冻死B.秋冬季节易发病虫害造成落叶C.冬季冰雪积于叶上有压力造成落叶D.秋冬季相对干旱,落叶减少蒸腾,保持树干水分【答案】1.C2.D【解析】1.甲是常绿阔叶树种,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主要是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和滇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乙树种是温带落叶林,秋季凋落量多,主要是秋季气候变冷、变干,树木落叶,落叶可减少热量和水分的损失,可减少蒸腾,保持树干水分,保护树木过冬,D正确;叶片凋落不是因为树叶冻死,而是叶片散热多,树木可能冻死,A错;秋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不是落叶的原因,B错;冬季积雪对叶片的压力,不会导致叶片在秋季就凋落,C错,故选D。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属于大型落叶乔木,分布于非洲的国家,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长9~16厘米,宽4~6厘米;叶柄长10~201厘米。在湿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下图为不同季节猴面包树的生长状况。(1)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但其属于落叶乔木,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干季干旱,蒸发旺盛;湿季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差异大。(2)干季时为了减轻蒸腾作用,故落叶。【解析】(1)图中反映的植被景观为热带草原景观,结合题干描述,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雨季时,它可以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适合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根据图文材料,猴面包树树形壮观,树干粗壮,是为了储存水分,多见于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热带草原上,热带草原地区降水分干湿两季,每当干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蒸腾作用,猴面包树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树叶凋落。疑难点2:森林的生态功能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示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地表崎岖,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哈尼族人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水质,改善生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D.可以获得清洁水源【答案】1.A2.D【解析】1.该地降水量大,山地坡度大,有水土流失问题,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①正确;位于山地的上部,可以固定表土,净化地表径流,改善生态,②正确;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主要作用于平原且相对干旱、多风沙的地区,该区域风沙较少,③错误;净化空气与美化环境主要是森林对城市的作用,该区域在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梯田属于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会污染水资源,村寨位于森林的下方和梯田的上方,即可获得森林净化过且未受到农业污染的清洁的水源,D正确;劳动强度与耕作时间、方式、机械化程度有关,与居住地无关,A错误;山区为避免洪涝灾害,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但并不是一定要修建在梯田上方,在此处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但不是如此布局的原因,B错误;可以观赏梯田美景,但在别处也能观赏,并不是如此布局的原因,C错误。故选D。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天树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层叠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密集生存着代表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望天树(图左),森林群落内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图右示意)。(1)影响热带雨林群落内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森林群落内从上到下,植被由喜光植物变为喜植物。(2)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等。(3)与温带草原区相比,热带雨林区土壤较,主要是原因有、、。【答案】(1)光照喜阴(2)调节气候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3)贫瘠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解析】(1)通过分析可知,群落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影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在茂密的森林中,由于高大乔木的树冠容易遮挡阳光,导致森林中的光照自上而下越来越少,于是喜光的植物就会不断往高处生长寻找阳光,喜阴的植物则生长在光照较少的地面。(2)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调节气候,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等(3)热带雨林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贫瘠,其原因主要是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多。疑难点3:土壤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土壤特征判断(以我国为例)类型分布地区特征主要形成因素图示黑土东北平原北部(松嫩流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质量优良的一种土壤类型气候、植被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风力堆积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气候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气候、母质水稻土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人为耕作2.根据气候、植被判断土壤气候植被红壤热带、亚热带气候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黄土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落叶阔叶林黑土温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紫色土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高寒荒漠土高原山地气候高寒草甸3.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判断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如高寒荒漠土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如红壤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如荒漠土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如黑土【示例】土壤大孔隙一般指土壤中孔径大于1.2mm的孔隙,其数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息息相关。粤北某红壤低山丘陵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园地和耕地,土壤大孔隙结构差异较大。其中林地为次生林,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园地为梯田,种植品种为皇帝柑;耕地为种植20年以上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等作物。图中A、B、C代表当地三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大孔隙数量随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ABC对应的用地类型依次为(

)A.耕地-林地-园地 B.园地-耕地-林地 C.耕地-园地-林地 D.林地-园地-耕地2.下列耕作措施中,有助于改善土壤大孔隙状况的是(

)①重型机械耕作②施用有机肥③合理轮作④免耕种植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C2.B【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土壤孔隙是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也是植物根系伸展和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活动的地方,结合图示信息,C的土壤大孔隙数量最多,这是因为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大,导致大孔隙数量最多,应属于耕地;B的土壤大孔隙数量居中,这是因为园地相对于耕地人类耕作活动较少,土壤大孔隙较耕地少;A的土壤大孔隙数量最少,这是因为林地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人类活动较少,土壤大孔隙最少;故ABC对应的用地类型依次为耕地﹣园地﹣林地,C正确,排除ABD。故选C。2.结合上题可知,土壤大孔隙数量与土壤耕作活动有关,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微生物活动,合理轮作有助于土壤进行休耕轮作、恢复土壤生产力,②③正确;重型机械耕作会破坏土壤结构,长期的免耕种植会使得土壤板结、质量下降,导致土壤大孔隙减少,排除①④。故选B。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A.森林植被稀疏 B.降水淋溶作用强烈 C.有机质分解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少4.有关乙地土壤改良的措施不包括(

)A.添加熟石灰 B.掺入沙土,改良土壤黏性 C.增施有机肥 D.大量施用化肥,增加土壤酸性【答案】3.C4.D【解析】3.据材料可知,甲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慢,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含量多,C正确;甲地土壤矿物质含量比乙地丰富,但矿物质含量多少与有机质含量无关,D错误;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多,A错误;甲地降水少,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弱,B错误。故选C。4.乙地位于南方,属于红壤,土质黏重,掺入沙子,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B不符合题意;添加熟石灰调节酸性,A不符合题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C不符合题意;乙地土壤呈酸性,应降低土壤酸性,而大量施用化肥,增加土壤酸性不能起到改良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疑难点4: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内涝问题1.城市内涝的原因(1)地形地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容易形成内涝,如果城市位置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2)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管道老化,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排水标准低。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透水性差,雨水不容易人渗,也容易造成路面积水。(3)城市环境:由于城市中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导致出现“汇水”的现象,形成积水。而且“热岛效应”的出现,会导致暴雨出现的概率增加,降水集中(4)交通引起:尾气排放过多,导致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凝结核,产生降水。2.雨水花园(1)概念:在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池内种植地被植物、花、灌木甚至乔木等植物的工程设施。它可以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使之净化,并可以将雨水暂时蓄积起来,之后再慢慢地渗入土壤,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量。(2)雨水花园的作用①下渗:通过植物和土壤增加下渗,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②净化: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③蓄积和利用: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也可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④其他作用:经过合理的设计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净化环境、美化环境,在进行雨洪调节的同时净化水质,恢复水循环,是构成“海绵城市”的主力军,与海绵城市共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价值的最大化。3.海绵城市(1)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并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2)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收再利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3)海绵城市的作用①缓解城市内涝问题。②形成良性的水循环系统。③保持城市水土。④改善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示例】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