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 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 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 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 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回延安》

【教材分析】

《回延安》选自部便教材八下第一单元的课文,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

八年级相比七年级教材,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表现广阔的

社会生活。体例上也过渡到文体特征明显的文章。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

比以前丰富,难度也有所提升。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

元,有小说、诗歌、散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民俗文化”,

学习本单元,能让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

的抒情诗,贺敬之在诗中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从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教学时

要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感知诗歌带有

乡土气息的意象,并体会诗歌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

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

比如朗读、默读等,但是学生的诵读水平不一样,这首诗歌距离学生所处

的年代又远,所采用的又是很陌生的形式,因此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

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去深入感知诗歌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地赏析诗

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导读及本课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探究,我们发现本单元及

本课的关键词有:民俗、陕北民歌、品味语言、抒情方式、陕北风情、作

者感情。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1.诵读全诗,能够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出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和脉

络。

2.研读诗句,探究诗人表达感情的多种方式。

3.品读文章,感受陕北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诗句,探究诗人表达感情的多种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批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战争年代,诗人贺敬之曾在这里工作、生活、

战斗,延安就是他的第二故乡。阔别十年后,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

的怀抱时,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你预习本诗的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

全诗,感受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学生齐声朗读《回延安》)

(-)文学常识

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峰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

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

《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

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

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

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

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

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

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

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

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

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2.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

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

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3.诗人抒情线索

重逢一回忆一赞美一展望

4.民俗内涵

其一:极富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二:打上革命印记的新民俗。

其三:极具陕北特色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行为。

(四)研读诗歌,细读诗情

再读课文,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抒情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采用了

什么抒情方式?请勾画相关语句,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体会两种抒情方

式的作用。

(1)总的特点是:直白、热烈、豪迈。

(2)为了直白、热烈、豪迈地抒发对延安的深情,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①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

“我”,“我”与延安有难以割舍的感情。

②间接抒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间接抒发感情。

a.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抓”“贴”这样饱含深

情的动作与“黄土”这一富于地域色彩的形象相配合,将重回延安的兴奋、

激动表露无遗。

b.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朴实的语言很亲切,

"鸡毛信''一词极富时代感,革命群众与革命诗人亲密无间的深厚情感在质

朴的语言中自然流淌。

c.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条条”“一座座”

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五)再读民歌,感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

1.比较不同

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说说本文在形式上与以前学过的现代

诗相比有何特点。

明确:(I)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现一个意思,有时多节共同表

示一意。

(2)节内押韵,未必全然押韵,也可能存在隔句押韵的情况。

(3)两句一节的事中,善用比兴手法,通常为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

本上是即兴之作。

2.具体分析“比兴”

明确:(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

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

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3)“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

环境的作用。

小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

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

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

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六)品味语言,感受民俗风情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

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示例:

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词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和事物,富有西北高

原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杜甫川”“柳林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

子,,“谷,,”米酒,,”油馍,,“红窗花”...

具有地方特色的叠词让诗作有口头传唱的意味,有乡土气息,接地

气,为西北人民喜闻乐见:"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

(七)比较阅读,习得品诗之法

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桂林山水歌》,完成以下表格:

诗歌内容结构造歌形式语言特色

《延安,我把你追

寻》

《桂林山水歌》

诗歌内容结构诗歌形式语言特色

以比喻引入再以比喻作句式整齐,回环语言平实、通俗易

《延安,我把

结,首尾呼应;中间依次写往复;一韵到底,节懂;直抒胸脆,饱含感

你追寻》

延安的过去、现在、未来。奏自由。情。

描绘山水神韵,表达挚两行一节,节内语言清浅别致,地

《桂林山水爱之情;回顾今昔巨变,赞押韵;句式K短错域特色浓郁;多种表达

歌》美祖国河山,虚实相生,情落,齐中有变,节奏方式和修辞手法增强表

景交融。自由灵动。现力。

(八)教师总结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有满腔热情,更需要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