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一】
NO:1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
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
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耍性。
教具准备:I、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
预设流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
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他乂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
有小)
2、矛盾冲突:
(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
男生捂上眼暗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儿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女生捂上
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
(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
(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量数学课本的宽,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
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
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
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
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
度有儿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
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
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
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
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3、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1)用同•物品量,既可以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2)做一做第3题,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
做准备)。先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再用正方体进行实际测量。
三、做一做。
四、课后延伸: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什么单位?怎样测量呢?
NO:2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2,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
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
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
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预设流程:
一、导入揭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致的结果,需要有统的测
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
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3、畸!真漂亮、各式各样。那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过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的尺子吗?谁愿意?
4,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有”!你没有的就说:“没有”!要求
听明白了吗?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课件显示)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
是1厘米。(课件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课件显示手指的宽约是
1厘米)
(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
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
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趁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儿就是儿厘米;
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课件显示正确量法)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
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课件显示)
(5)量•量:整厘米的纸条,绳子之类的.
(6)判一判:课件显示不同的量法,判一判是否正确。
2、量非整厘米数
(1)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
(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9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1、2组量的长是9厘米少一些,
3、4组量的长是9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9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
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填。(课件显示)
课本的短边大约长()厘米长边大约长()厘米。
铅笔大约长()厘米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手掌宽大约()厘米,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各有多长?有多宽?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8)解决问题:你能用一把断尺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吗?(课件显示)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画•条7厘米的线段,画条比7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延伸。
1.Dip: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ft•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N0:3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教材p.3~4页的例3及练习一4~5题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认识米尺,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纸条、米尺、I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具准备:长短不一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预设流程:
一、复习。
通过上儿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1、那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比划一下(和一根手指的宽差不多)
2、请小朋友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你是怎么表示的?(我
是从。到2;或2到4等等)
3、要知道数学书的长和宽怎么办?(要用尺子量)全体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名学生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1、要知道黑板的长是多少?怎么办?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量出黑板的长
度,看看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你有什么感觉?(很麻烦,不够准确)那怎么办?学生想办法
2、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儿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些?”
“那量教室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3、小结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短的尺子量,用厘米作单
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教室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三、新课。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进率。
(1)、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仔细观察米尺,你有什
么发现?
(2)、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力米里有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数的?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比一比大约多长是1米,量一量1米到你的什么地方。
(4)、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是1米,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用米量。
(1)认识各种的度量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的工具(盘尺、布尺、钢卷尺……),介绍他们的用途
(2)估一估
教室的长大约儿米?学生估计,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量一量
这么多的工具,你准备选用哪一种?让不同选法的人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可以请助手)得出合适
的答案
出示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然后请两名学生量•量教室的长。量时,要告诉学生要量
的物体的左端要对准卷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对着卷尺上的刻度几米多少厘米,要量的物
体的长度就是几米多少厘米。学生量完后,把结果告诉大家,大家把它填在教科书上。
(4)让学生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看大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第4题的第1、3个测量活动,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量出自己的身高和课桌的宽,填在教科书上。
小床的长度可以让学生当作作业回家量。
2、小组合作完成第6题。
3.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五、总结。
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NO:4认识线段
学习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的7To题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预设流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摸•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
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
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头看作•点,另一头看作•点,从一点到另•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
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
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
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
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怎么验证?(用尺子量)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呢?同样长的线段我
们会觉得竖着放的比较长,那是视觉的误差,小朋友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
得量一量,比一比。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儿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了解了什么?
【教学设计二】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预设流程: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
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
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
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
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
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I.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
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拧: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学习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预设流程:
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
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
位“米二
(-)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I: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I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头开始,拿住卷尺•端,对齐要量
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学习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预设流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
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卜,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
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卜一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
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儿,就是儿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下,有时乂要通
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
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做,用卷尺量•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第四课时——练习一
学习内容:课本第6—7页
教学目标: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预设流程: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延伸练习,量•量其他的东西。
第三、四、五题
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六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七、八题
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先估测再实测,重点
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九题
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
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
第十题
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设计一】
NO:7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热爱劳动,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本课时是在学习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后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
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统计和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他们想知道的结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答案。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体会到了数学在生
活中的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预设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参加过大扫除吗?谁来谈谈大扫除时你干了哪些事情?(学生各抒己见)看来我们班
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劳动小能手!
师:芳芳的学校最近也举行了爱国卫生运动,这是他们学校卫生评比的结果(课件出示——主题情境
图)。糟糕,黑板上的统计表被小树遮住了•部分,芳芳只知道(课件出示一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
面,是()ffi).谁来告诉大家芳芳知道什么?(请生读)这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吗?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1、小组讨论
2、汇报结果
3、课件出示——二(!)班得16面红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板书课题)分组讨论解答的方法,可以用我们的学具来摆一摆,组内小朋
友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报结果,怎样列式?
3、续观察统计图,知道这是哪个班的红旗吗?(课件出示一一三(1)班在这儿呢。)你能知道三(1)
班得几面红旗吗?
分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比较发现)
生1:我是看出来的,三(1)班比二(2)班多1面,所以是14面,算式:13+1=14(面)
生2:我知道三(1)班比二(1)班少2面,是14面,算式:16-2=14(面)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1)班得16面一
a、四(1)班和二(1)班一样多。
b、四(1)班比三(1)班多2面。14+2=16(面)
c、四(1)班比二(2)班多3面。13+3=16(面)
三(2)班得15面一
a、三(2)班比四(1〉班少1面。16-1=15(面)
b、三(2)班比三(1)班多1面。14+1=15(面)
c、三(2)班比二(2)班多2面。13+2=15(面)
d、(2)班比二(1)班少1面。16-1=15(面)……
三、巩固练习
(I)过几天呀,就是芳芳哥哥的生日,哥哥最喜欢球了……(课件出示情境)于是芳芳决定送哥哥一个球
作为生日礼物(课件出示“做一做”情境图)。你知道这家商店搞什么活动?(引生齐读:店庆促销,每个球
优惠8元。)“优惠”是什么意思(便宜,比原来钱少),那阿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算出现在足球、
篮球、排球的价格吗?(学生自由列式,集体校对)
(2)课件出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求总数,比多、比少,只要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并会
解答,都要予以肯定并表扬。)
(3)果让你帮芳芳拿个主意,你想让芳芳买哪种球?你的理由是什么?
<4)(课件出示)练习四T.2我来算•算。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组内交流,再与电脑校对。
四、总结: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五、作业
《随堂练习》
NO:8练习四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生进一步巩固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3、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预设流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牛黄黄和兰兰要和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玩,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去啊?
二、练习闯关
1、小牛黄黄和兰兰最近学会了列竖式,小朋友们,你们会吗?(课件出示——练习四第3题)那就赶紧开
始吧!
(1)独立列竖式。
(2)指名板演并和小牛校对。
2、瞧!在数学乐园里,我们碰到了谁?——(米老鼠)
米老鼠也遇到了一到难题,正在想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吧!(课件出示一练习四第1题)
(1)们先试试列算式吧!
(2)组内交流并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3)汇报,校对。
3、看!那是数学乐园里的双胞胎啄木鸟,你想他们现在在干吗呢?(捉虫子)
对啊,(课件出示一我吃了37只虫),哥哥不服气了,(课件出示——我比你多吃6只,你猜我吃了
多少只?)
(I)能知道哥哥吃了多少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把你知道的,或听明白的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4、小牛黄黄和兰兰的下一站要带我们去看奥运知识窗。(课件出示——练习四第5题)
(1)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2)选择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
(3)在今年的奥运会上,你知道我们国家一共得了多少枚奖牌?根据这条信息,你还能提数学问题吗?
5、这位是小牛黄黄和兰兰在数学乐园里的好朋友小玉,(课件出示——练习四第7题)奇怪!她在干吗呀?
(1)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并校对
6、最后,小牛黄黄和兰兰要带我们去生活园地逛逛。(课件出示)
(1)菜农从菜地里摘回来各种蔬菜,根据所给的条件来计算这些蔬菜的数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校对。
三、总结
今天,小牛黄黄和兰兰带我们一起去了数学乐园,你们玩得开心吗?
四、作业
《随堂练习》
NO:9连加、连减(一)
学习内容:二年级I:册第26页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年级的上册,学生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本课时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
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因为学生已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所以这两节课着重教学连加、连减的竖
式书写格式。教材中,第一课时教学连加,第二课时教学连减,考虑到连加、连减的竖式书写格式大致相
同,学生完全有能力在•节课中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将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合为•节课进行教学。
预设流程: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1.笔算
82+1722+19
55-2572-28
2.口算
4+8+5=17-8-4=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这两题的?”(或者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尝试练习、探索新知
(-)连加
1、出示书第26页情景图
你能从图上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师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估一估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谁估计得准确?让我们来验证•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
①反馈算式
大部分学生列的算式可能是:28+34+23=,就以这道算式算出得数来检验。
②反馈算法
可能有口算也有笔算
怎样算比较好?学生讨论,师总结: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而且还要进位,用口算容易错,还是笔算
比较好。
笔算
竖式怎样列?学生板演。(学生如没有出现简便算法,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或自己板演。)
5、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
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为什么可以把两个竖式合起来呢?(因为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6、试一试:46+25+17
(―)连减
1、出示例二情景图(将数据修改为85、49、27)
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怎样列式?[板:85-49-27=]
2、生试算并板演、讲评
3、试一试:75-28-19
4、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这节课学的连加、连减和以前所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运算顺序相同,但这节课学的连加、连减要列
竖式计算)
师:为了写起来简便,我们可以把连加或连减的第二步计算的竖式接在第一步计算的竖式下面。算完了,
还要记住把最后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等号的后面。
三、练习巩固
1、填一填
3892
+16-28
()()
+37-45
()()
2、做29页练习五第1题
每生任选其中的三行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得对不对及计算结果的正误。
3、练习第2题
练好后清生板演校对
4、发展练习
小狗、小猫打靶,比赛结果如下,你能将空白的那一格补上吗?(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NO:10连加、连减(二)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7页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合理选择口算或笔算的形式计算连加、连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竖式书写格式,本节课着重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合理选择
口算或笔算的形式计算连加、连减。本节课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
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由于连加、连减在计算中有的要进位、退位,
有的不要进位、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乂要笔算,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发生错误,为避免学生盲目地选
择口算或笔算,应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合理选择计算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预设流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在练习纸上完成)
8+729+1737+5040+22
15-645+3861—2040-22
23+522-634-931-13
校对答案,请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小结并揭题
这几位小朋友的方法非常好,我们在计算时也可以这么做:先认真观察,能口算的用口算,口算有困难
或容易出错的题目用笔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连加、连减,比•比,谁的方法好,计算做到乂对乂快。
二、展开
(-)能凑整的先算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新村小学这个学期新买了一些棋,其中有跳棋38副,象棋26副,围棋12副,请计算这三种棋共有多
少副。
2、生试算、板演
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3838
+26+12
6450
+12+26
7676
3、评价:这两种方法都算对了吗?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4、小结:在算连加的时候,如果有两个加数相加的和能够凑成整十,先把这两个数相加比较方便。那么在
计算连减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吗?
(-)合理选择口算、笔算方式
1、新村小学这个学期买了76副棋,被二(1)借走了19副,被二(2)借走了16副,还剩下多少副?
2、生观察数据,可能大多数学生会列式:76-16-19
3、生试算、板演
竖式可能有以下列法:
7660(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写法
-16-19教师可以自己补充)
6041
-19
41
4、师:为什么后面这道竖式没有像前面那道•样把第•步也用竖式来算呢?(因为第•步比较好算,可以
直接口算,再用竖式计算第二步)
5、试一试
82-47-30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这样算好在哪里?
6、小结: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竖式计算,也可以用口算。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根据每一步计算的实际
情况,比较简单的就用口算,不必每一步计算都写竖式J
7、这道题还有其他算法吗?(可以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减)
三、独立作业
1、27页做一做第1题。
要提醒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每一题中哪一步要写竖式,哪一步可以不写竖式用口算。
2、27页做一做第2题。
3、29页练习五第3题
做好后比•比,谁的方法最巧妙。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完成29页练习五第4、5题
5、机动题
从下面各数中任选3个组成连加、连减题,再计算出来。
37、23、62、18、60、72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NO:11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3—35页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I、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进行整理和复习,并
通过练习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复习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加
减法的估算,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复习整理的。教学时,不应只是出题让学生机械地练
习、做题,而应把练习与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3页第1题的竖式卡片(再改编第4题,装入摸奖盒中),34页第3题的竖式卡
片每小组一份(包好为奖品,上面写上得数)。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摸奖引入
1、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摸奖的游戏,谁摸到奖券并把上面竖式的得数算对了,你们小组就可以获
得一份奖品。
2、出示摸奖盒(里面装有33页第1题的竖式卡片和第4题改编的竖式卡片,每小组•道),每小
组指名一人摸奖,算出得数后上台领取相应号码的“奖品”(34页第3题的竖式卡片)。
二、小组合作,整理复习
1、开''奖品",分工或合作完成各竖式的笔算,交换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可能出现:分为加法和减法两类,或分为
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四类等。)
3、展示分为四类的竖式卡片,组内讨论笔算每类竖式时的方法是怎样的?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
4、小组派代表汇报: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5、(强调要点)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你觉得在笔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你最想提醒大家注
意什么?(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板书)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鸽子送信”游戏。
(1)课件逐一出示34页第1题“鸽子图”,学生计算,说出得数(点击显示答案)。
(2)把第2题改为与第1题得数对应相同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几号鸽子应送哪封信?并说说你是怎么
算的?(点击连线)
(27+6+857-8-3076-60+1360+40-8)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33页第2题)。
(I)出示情境图,学生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逐一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一般能提出“公鸡有多少只?”和“小鸡有多少只?”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小鸡比公鸡多多少
只?"“小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公鸡和母鸡•共有多少只?”
共有多少只鸡?”等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3、综合练习(35页第5、6、7题)。
(I)课件逐一出示,理解题意。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5题不仅要学生说出估算结果,还要说出估算过程;第6题让学生说出
不同的想法。)
4、口算比赛(第8题)。
(1)限时3分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交换校对答案,全对的给自己画颗红五星。
NO:12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
2、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3、经历各种测量过程,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了解本年龄段孩子的健康标准,初步形成健康意识。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一软尺、直尺;教师给每人发一张《小小体检表》、小组•张《我长高了》测量表。准备身
高测量器。
学情分析:
本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建立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观念、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后进行的。
这节课应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教师在量身高这一项
目上,要进行适当的组织和帮助。在测量的准确性方面,要加强指导。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比划出米和厘米的长度吗?你还知道有关
长度的哪些知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包括长度的测量的方法、测量的工具、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等等)。
2、揭题:今天我们活动内容是:《我长高了》。
二、展开
1、小小体检表。
(1)要测些什么呢?(看投影)出示:
小小体检表(表略)
说说要测些什么,应该怎么测?(测身高由教师组织用身高测量仪来测。)
(2)讨论小组分工。(四人小组内两人互测,并做好记录)
(3)合作测量。
下面我们就来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能力最强,最爱动脑筋!
(生合作测量并填表,教师组织身高测量,并用电子表格[附表]或黑板上课前画好的表格做好记录。)
(4)观察、分析身高统计表。
师指统计表:从我们班的身高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5)小组汇报体检统计表,进行健康教育。
师:我们量出了头围、胸围和身高,那怎样才能看出我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呢?老师这儿有一张6〜8岁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出示):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根据测量结果和对照表,分析自己的生长发
育情况。
三、拓展:
1、你还想量些什么?估计一下你想测量的物体有多长,等会儿看看估计得准不准?
(1)出示小组测量表:(表略)
(2)小组汇报。
①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板书有关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对于比较长的物体,你
是怎样测量的?指名上台测量给大家看•看。让学生学会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很长物体的长度。
②分析测量结果。
(3)通过这些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如:最高的是谁?最矮的是谁?谁比谁高多少?等等。
四、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注意事项:
1、本课板书可用电子板书的形式出现。
2、部分实践活动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3、如果没有身高测量仪,可以用学具里的软米尺量出一米的长度后再接着量,把两者的长度
加起来就是学生的身高。
【教学设计二】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化施工机械租赁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退股协议书:制造业退股及供应链管理范本3篇
- 2025年昆明公租房电子合同租赁合同签订与履行风险防控策略3篇
- 2025版体育场馆建设项目施工合同交底书范本3篇
- 高端制造公司法务专员招聘协议
- 高空作业油工施工合同
- 城市综合体破碎施工合同
- 矿区节能减排煤矸石管理办法
- 保险公司应付账款处理
- 风力发电场电气设备安装合同
- 2025蛇年春节春联对联带横批(276副)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有答案】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新教材)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锁梁自动成型机床切削机构
- MT 285-1992缝管锚杆
- CRAC无线电技术观摩交流大会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基本规则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参考)
- 35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电气设计(可编辑)
- TL494组成的200W逆变器电路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