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B.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2.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 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 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3.观察下面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A.反封建、反侵略 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 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这反映出当时A.绘画技术先进 B.社会动荡不安 C.佛教广泛流传 D.经济繁荣发展5.从唐代陆龟蒙《耒耜经》中的记载看来,农具种类已经不少,凡是前代所有的农具,唐代都有。甚至后来宋代所用的各种农具,唐也已大体具备。该现象可以说明()A.唐代的农耕经济水平较高 B.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至顶峰C.重农政策在唐代全面贯彻 D.唐代农业生产技术日臻完备6.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7.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A.辽B.西夏C.金D.元8.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9.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10.《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魏源A.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B.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C.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D.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11.如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名称拟出最合适的章的名称A.环境:黄色土地与蓝色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学术:重伦理与爱智慧12.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 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13.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民主运动的推动 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14.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分科取士:“前代选用,省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这评价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B.是对汉代察举制的否定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15.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发生转型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16.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竞争力的货物同中国商人交换,就将美洲殖民地生产的大量白银运往菲律宾,支付给中国商人。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从材料可以推知当时A.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白银大都来自与西班牙贸易C.西班牙经济发展程度远低于中国D.西班牙的货物质量低劣竟争力低17.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他著书立说驳斥“地静说”,曾被称为“天空的哥伦布”,其尊重事实、无畏权威的科学精神促进了近代动态统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这位科学家是A.哥白尼 B.布鲁诺 C.伽利略 D.牛顿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20.英国1701年的《嗣位法》强调未来所有的君主必须是国教徒,禁止君主用土地和头衔犒赏其偏爱的外国人,并且强令下院议员被国王授予职位后应进行重新选举。该法案内容旨在A.确保议会行使立法权 B.进一步限制王室特权C.赋予法律至高的地位 D.保障资产阶级参政权21.严复在维新变法时期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新文化运动主将们认为世界进化的前途就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上述“进化”观A.传播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科技成果B.勾勒了近代西学东渐完整历程C.反映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D.代表了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潮流22.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述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时说:“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最确切的解释是:A.成年男性公民是城邦发展的决定力量 B.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子决定城邦发展C.全体男性参与各类事物确保城邦安全 D.全体男性享有民主权利承担社会义务23.1940年6月,英国同日本签订《英日天津协定》等条约,规定中国银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银由英、日共管;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禁止武器、弹药并铁道材料之通过缅甸输送,禁止缅甸输出之货物,在香港也禁止输出。”这体现了A.英国支持日本南进战略 B.英日结盟封锁中国C.中英盟国关系岀现裂痕 D.英国对日绥靖政策24.二战后,美国在西欧体现“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重要政策是A.大搞舆论攻势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欧共体25.“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韩非子就提出了“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国家认同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文化交流频繁国家实现统一 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26.《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27.“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B.都为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D.都为奥斯曼帝国28.“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说明A.金融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B.垄断资本获得发展C.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资本主义性质改变29.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30.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 B.使中央有效地控制了地方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9年,乾隆帝派遣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叛乱。他认为“汉时西域塞地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戍,有为内属者。唐朝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烟”,遂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该地区命名为“新疆”,并设伊犁将军负责统辖。1878年,左宗棠率军平定入侵的阿古柏势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下令将沉重的徭役制改为按亩征收赋税;开辟移民开垦地区,允许回汉人民赴南疆生产生活;实行屯田制,发展种桑产业和边境贸易;聘请德国技师用机器勘探矿源,创办阿克苏制造局和库车火药局;兴建义务学堂,科举录用大量少数民族考生。在他多次建议下,清政府改变只理军政不管民事的体制,于1884年把将军辖区改为新疆行省。——据纪大椿《论晚清新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等材料二1949年解放军进疆前后,当地农牧业生产尚处于粗放阶段,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勾结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不断煽动叛乱,对新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在解放军迅速平定叛乱后,1953年5月,新疆军区将部队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辽阔的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部队不仅实现了粮油自给,而且将大量棉花运往内地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在全疆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1954年10月,根据中央命令,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使命。——据宗永平《试论新疆和平解放后的“屯垦戍边”》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降将天山南北称为“旧疆”的历史依据,并概括晚清左宗棠治疆措施的主要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心垦戍边”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现实意义。32.材料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在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卿筒、麻搭等),奔赴失火地点;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秋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摘编自庚晋《中国古代消防史话》(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消防制度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防制度改革的作用。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火炮。1626年,明军用仿造大炮击败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在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南怀仁所著《神威图说》在呈康熙御览后,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此后,造炮技术并无进一步发展,也没能传入民间。——据张国刚《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整理材料二晚清洋务派聘请洋人工程师,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研究表明,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摘编自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材料三从1953年起,苏联援建了新中国21个大型骨干兵器企业,重点布局在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到1956年,我国已能制造枪炮、汽车、无线电和喷气式战斗机,仿制武器取得重大成就。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援助项目。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独立设计制造现代兵器(包括导弹核武器)的新道路。——摘编自吴远平等《新中国国防科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术停滞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并说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洋务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从材料“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决功绩,这有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说明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南北朝时南方较北方安定,故A项错误;“门品秩序”即等级高低取决于出身,对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员要想升迁很困难,甚至随时会丢掉现有官职,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员的安全感很差,收入当然也难以稳定,实际上第二种“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强普通官员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因为在官职之外,再冠以“品位”,无疑等于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险,B、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A【解析】

根据材料,数学书籍、公式、法则和珠算等,在明代的民间传用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实用科技的广泛应用,A选项符合题意。民间使用公式、珠算不能体现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B选项错误。民间普遍使用珠算不能说明“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只是黄宗羲等少数进步人士的观点,D选项错误。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文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每一个北洋军阀背后几乎都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而北洋军阀本身又是旧封建势力的代表,所以推翻近代中国反动军阀的统治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所以A项准确突出了这一史实特征,B项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初期,C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项属于土地革命的主题。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伐战争4、C【解析】

石窟艺术是--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这-时期大量石窟的修建,表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宣传,这是佛教盛行和广泛流传的反映,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石窟艺术的水平,不能体现技术先进,排除A;石窟艺术的繁荣不能证明社会动荡,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魏晋时期社会动乱,经济并不繁荣,排除D。5、A【解析】

据材料“凡是前代所有的农具,唐代都有”“唐也已大体具备”等信息反映出唐代的农具较为齐全,体现了唐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发展至顶峰,故B项错误;农具的齐全与重农政策的全面贯彻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齐全的农具是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表现之一而非生产技术的完备,故D项错误。6、D【解析】

“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巡边、羁縻州”说明唐朝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D正确;“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不符合这一时期的事实,属于以后的影响,排除A;唐玄宗设“采访使”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控制,采访使是监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君主权威问题,排除C。故选D。7、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靖康之祸”指的是北宋末年(1126--1127年),金军南下侵扰,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的“靖康之变”,因此“虏骑”是指金军,故C项正确;辽军在北宋前期南下袭宋,两国签订了“檀渊之盟”,故A项错误;西夏位于西北,材料和西夏无关,故B项错误;元建立于1271年,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70年代中国遭受文革危害,没有强大到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D选项排除。9、A【解析】

据材料1878年开滦唐山煤矿、1880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区,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是分布在北京,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破产,和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不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8—1908年间的几个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族企业的状况,D以偏概全。10、B【解析】

魏源在六十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海国图志》的内容,将其增加到百卷,这说明魏源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故选B项;就其增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对地理知识和武器的介绍,不能说明其政治意识倾向明显,排除A项;当时是鸦片战争爆发后,国家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这不是居安,而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排除C项;材料反映魏源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知识,但不能说明其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排除D项。11、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和希腊的政治制度。先秦逐渐走向专制,古希腊逐渐走向民主,C正确;A与材料无关;中国帝制确立于秦朝,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12、B【解析】

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工农业没有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材料无从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内容,并且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史实,故D项错误。13、B【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期出现妇女改革服装的热潮,社会根源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做工,传统服饰长裙容易使机器发生故障,产生危险,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只是重要原因而非社会根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14、C【解析】

根据“至于齐隋,不胜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可知,材料肯定科举制的作用,认为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提高官员素质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科举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联系所学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分析解答。15、B【解析】

材料“西方的起、东方的没落”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社会不同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中国明清时期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主导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可见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转型,故B项符合题意;政权更替属于表面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国力对比与社会转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差异属于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之一,故D项不符合题意。16、A【解析】

据材料“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竞争力的货物同中国商人交换,就将美洲殖民地生产的大量白银运往菲律宾,支付给中国商人……”可知,在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中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即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A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没有涉及其它贸易,B说法绝对;材料没有涉及西班牙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C说法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西班牙当时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不注重发展经济,D错误。17、C【解析】

根据“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促进了近代动态统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可知,这位科学家是伽利略,其重视实验方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C正确;哥白尼的著作在其死后才发表,可见其并未和教会作斗争,排除A;布鲁诺宣传日心说,被教会烧死,但是其并未达到“促进了近代动态统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排除B;牛顿生活的时代,思想相对解放,其并未和教会作斗争,排除D。18、D【解析】

1919年-1920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①正确;1921年--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④正确,所以选D;《四国条约》是美英法日四国签订的,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与中国无关,故②错误;《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美英法日意五国签订的关于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与中国无关,故③错误,所以ABC错误。19、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B选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0、B【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嗣位法》的内容体现了对王权的种种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限制王权,而未涉及确保议会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法律地位至高无上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限制王权,并未涉及资产阶级参政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21、C【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派都以进化论为武器宣传自身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反映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C正确;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而不是工场手工业时期,A错误;西学东渐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萌发,B错误;“进化”观是观点,而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D错误。22、A【解析】

雅典参与政治的是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中“男人就是城邦”说明男人主宰着城邦的政治,强调了男人在城邦政治的突出作用,故A正确;外邦人不具有雅典公民的特权,排除B;公民是指雅典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不是全体男性,排除CD。故选A。23、D【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40年6月”,此时处于二战初期,英法美等国此时推行的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材料中英、日共管中国银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银,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同时禁止武器、弹药和货物等物资的运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维护日本在缅甸的利益,体现了英国对日绥靖政策,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英国对对日本南进的态度,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英日结盟,B项错误;材料是英国对日本的纵容,不是中英间的裂痕,C项错误。故选D。24、B【解析】

根据“西欧”、“面包和选票”、“阻止共产党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西欧实行了遏制苏联的经济措施,即马歇尔计划,选B;AC不属于经济措施,排除;D项不是由美国主导实施,排除。25、A【解析】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出现了天下统一的趋势,国家认同观念正在逐步形成,正式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思想家们才会以整个“天下”作为思考的对象,提出“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主张,A正确;并非所有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如墨家就主张“非攻”,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尚未统一,排除C;统一天下并非只是法家的主张,材料只是以法家作为例子进行举证,其主旨不在于强调法家思想,排除D。2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孔子、孟子排名第一、第二,可知儒学影响深远,A项正确;孙中山排名第三,不能说明其“影响力巨大”,B项符合题意;学生崇拜人物中有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等可知国人对西方哲人有初步了解,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弱化对帝王的崇拜,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项表述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27、C【解析】

根据材料“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结合所学可知,1204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因此材料中第一个“帝国”是指拜占庭帝国,材料“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因此第一个“帝国”是指奥斯曼帝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28、A【解析】

依据材料“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发生新变化,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对工业发展作用重要,金融家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资本,包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但材料侧重说明的是金融资本的发展;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本已经离不开金融资本,不是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选项错误,金融资本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性质,这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局部调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D【解析】

依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可知,伴随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火车应运而生,因此会产生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的场景。D正确;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此时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看好莱坞大片,A错误;互联网产生于1969年,此时还未产生,B错误;飞机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还未出现,C错误。故选D。30、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分封过程中将姬姓周人楔入到各地人群中,这必然会改变各地人群的血缘结构,从而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周代分封形成了地方诸侯势力,而不是抑制了地方诸侯势力,排除A项;分封制不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B项;宗族认同意识夏商已有,排除C项。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历史依据:汉唐中央政府在此设置管理机构;驻军戍边;屯田开发。主要特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关注民生:措施全面;引进西方技术,推动近代化;稳定与改革、发展相协调。(2)主要因素:新疆优越的自然环境;借鉴历代治疆经验;党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的团结与拥护;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的应用推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意义:为打击“三股势力”、巩固边防提供有力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促进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解析】

(1)乾隆帝将天山南北成为“旧疆”的历史依据应该依据所学从汉唐中央政府在该地区设置管理结构的角度阐述。综合材料内容可从驱逐阿古柏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关注民生;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教育,推动新疆近代化的角度概括左宗棠治疆措施的特点。(2)据“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辽阔的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在全疆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新疆自然环境、历代治理新疆的经验、党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拥护、先进生产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