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二者共同目的是A.缓解政治危机 B.统一国内市场 C.发展资本主义 D.增加财政收入2.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4.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A.清除法西斯势力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推广美国式民主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5.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做了一部游记,其中写道:“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如果当时士大夫看到此言论大多会作何感想A.认同B.不屑C.欣赏D.无所谓6.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不致留难”。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明年地主为了收到地租,对佃农不得不待之以礼。由此可知,当时A.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农业生产的利润微薄 D.农民抗租现象非常普遍7.1780年6月由马萨诸塞州制宪委员会制定的州宪法,规定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马萨诸塞州宪法A.是美国地方最早的宪法 B.标志着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C.突出该州在美国的地位 D.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8.西晋文人傅咸曾作赋贊美一物“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此物A.在《韩非子》中曾有所提及 B.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C.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D.为远洋航行提供条件9.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 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 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10.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顿)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1400722052019.8103616501233505532.0109517502607410048.01544182038110858559.01840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11.《魏书•食货志》载:“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材料中的“事”是指北魏政府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推行均田制 D.革除旧俗12.下列诠释评价最贴合如图场景的当是A.敬天保民 B.民贵君轻 C.儒学独尊 D.道法自然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唐代的诏书如图是197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的《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及碑文:以下整理自《临川公主诏书刻石》(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1)据此诏书并结合所学,请详细描述当时中央机构三省六部的工作流程。(2)此诏书由草拟到颁发只用了两天,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看法。(3)《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应该属于什么史料?如果想进一步研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还可以查看哪些史料?(4)叙述中国古代秦至清以来中央中枢机构的发展变化。14.(20分)救国的探索材料一: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材料二:“吾人之目的,将以改造政府,而不欲动摇国家之基础。……革命党则因现政府之腐败,并欲变更组织。”“皇帝至圣至仁,虽大彼得、华盛顿不能望其项背;振兴中国非光绪帝不可。”——梁启超《新民丛报》材料三:“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今日为国民精神。”——《同盟会宣言》回答:(1)材料一中的对联讽刺的是什么事件?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比较分析材料中探索近代救国道路的两个派别的不同观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和内战时期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都是为了缓解严峻的政治危机,A项正确;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统一国内市场和发展资本主义,BC两项错误;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都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D项错误。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文艺复兴思想家们”“人的活动,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以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可知,题干主旨,即在强调“文艺复兴运动对科技的推动”。据此,判断选项,可知:BD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项属于误选项,但“培育了人才”,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客观,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及其影响3、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是因为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庞大,赤字增加,这次改革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不断挤压民间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两次改革,都由国民政府主导,客观上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故D项正确,B项排除;官僚资本的膨胀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排除A、C两项。故选D。4、D【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由占领日本到“使之独立”,其主要目的是使日本成为美国亚洲战略的棋子,把日本打造成反共堡垒,这主要源于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国民党败退,使美国“扶蒋反共”,进而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的企图成为泡影,美国转而扶植日本,利用日本遏制共产主义,故选D项;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形势变化,利用日本对抗共产主义,故A.C两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故B项错误。故选D。5、B【解析】

材料“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是一种前瞻的眼光看待中外关系,反映作者冲破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与洋务派宣扬“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必会遭到洋务派的口诛笔伐,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6、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佃户可以随意退佃,以至于地主害怕土地没有人耕种,对佃户以礼相待,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B;佃户退耕没有导致土地所有权变更,A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可知农民没有交租是个别现象,D错误。7、D【解析】

据材料“规定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可知,马萨诸塞州宪法调整了大小乡镇、邦与各乡镇之间的关系,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马萨诸塞州宪法是美国地方最早宪法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标志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是通过1787年宪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马萨诸塞州在美国的地位,故C选项错误。8、B【解析】

从“章蕴藻,实好斯文”可以看出,此物与书写文章有关,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在汉代就已经发明,因此此物是造纸术,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故B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战国韩非子的作品,不可能提及造纸术,排除A;C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用指南针,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不可能被西晋文人赞美,排除D。9、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这说明科举成为进身高官的重要途径,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庶族地主地位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内容,A、B选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科举出身的宰相的比重变化,并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C。10、C【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和“人口”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说明农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和世界的相关数据,排除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仍然是传统农业技术,生产力没有取得了质的发展,排除B;表格数据没有显示生态环境的信息,排除D。故选C。11、C【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在于释读材料,“《魏书•食货志》”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经济情况;“豪富”和“土地兼并者”不愿意这一措施实行;这一措施实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十几倍。从经济情况、打击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这三条标准,综合判断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经济措施——推行均田制。故选C项。12、C【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是著名的《汉代讲经图》,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在长安设立太学,讲授儒家学说,实行大一统统治,故答案为C;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民贵君轻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不符合材料内容,B错误;D是道家思想,在汉武帝时已经不受推崇,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流程: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权力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2)看法:此诏书由草拟到审核再到颁发,虽然事涉三省,但前后只用了两天,不仅可见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办事程序比较完备,而且也反映出其办事效率也是极高的。唐代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保证了行政运作的有效运行、有效制衡。(3)史料:一手史料或者原始史料;查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4)中枢机构:秦:三公九卿制;汉:汉承秦制,汉武帝设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宋:另设枢密院负责军事等;元: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明: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制度;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解析】

(1)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2)此诏书由草拟到颁发只用了两天,可见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办事程序完备,办事效率也是极高的。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运作效率。(3)由于《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属于出土文物,故属于一手史料或者原始史料。史料印证,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4)结合所学,从秦到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动,主要涉及: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内外朝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实行一省两院制,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军机处。14、(1)事件:甲午战争。联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甲午战败后,维新变法的呼声高涨以及进化论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光绪皇帝也不想做亡国之君,支持康梁的变法活动。(2)途径不同: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造政府”的变法;革命派主张采用“驱除鞑虏”的武装斗争;依靠的对象不同:维新派依靠皇帝和士大夫阶层;革命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