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说明书_第1页
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说明书_第2页
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说明书_第3页
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说明书_第4页
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说明篇吉木萨尔县神火集团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规划概况 31.1区位 31.2规划范围及规模 31.3.主要的设计依据 3二、规划目标与原则 32.1规划目标 32.2规划原则 3三、规划设计 33.1设计理念 33.2空间格局及功能结构 33.3道路交通系统 33.4小区景观系统 33.5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3四、防灾设计 4五、无障碍设计 45.1设计依据 45.2住宅建筑 45.3公共建筑 4六、建筑设计 46.1设计依据 46.2建筑风格 4七、节能设计 4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九、结构设计 49.1结构选型 49.2设计依据 49.3设计参数 59.4设计荷载 59.5使用材料 59.6地基基础 5十、给排水规划 510.1设计依据 510.2工程概况 510.3设计范围 610.4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710.5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 710.7环境保护措施 710.8卫生防疫措施 710.9施工图应提资料 710.10主要设备器材表 7十一、电气系统规划 711.1设计依据 711.2设计范围 811.3室外配电及线路系统设计 811.4室外弱电及线路系统设计 811.5消防系统设计 8十二、燃气系统规划 812.1设计依据 812.2系统设计 8十三、采暖系统规划 913.1建筑规模 913.2设计依据 913.3设计范围 913.4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913.5采暖热源设计 913.6采暖系统设计 913.7空调系统设计 913.8通风系统设计 913.9防排烟系统设计 913.10管材及保温要求 913.11环保与节能设计 10一、规划概况1.1区位宏观区位:吉木萨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经88°30′-89°30′,北纬43°30′-45°,东邻奇台县,西与阜康市接壤,北越卡拉麦里岭和富蕴县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市为界。

微观区位:县城西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26公里,距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206公里,东离哈密市550公里。土-乌-大高等级公路、国道216及省道303线贯穿全境。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1.2.规划范围及规模规划区占地面积9.8公顷,建设用地6.46公顷,规划区位于团结路西侧,北庭路东侧,规划路北侧,规划路南侧。小区住宅建筑面积139263.73平方米,共有57栋楼,其中27栋多层住宅楼,18栋16+1F,12栋11+1F住宅和1栋公建(详见总平面图)。1.3主要的设计依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上层次规划文本国家及地方相关技术规范甲方提供的规划红线及红线范围内1:1000地形图二、规划目标与原则2.1规划目标建设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吉木萨尔县一流高品质居住小区,打造简欧风格的活力社区、宜居社区、园林社区。2.2规划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出行方式与邻里交往需求;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规划兼顾功能性、景观性与经济性。三、规划设计3.1设计理念生态宜居::大气景观核,生态景观带;建筑间距大,通风采光好;高度有层次,景观视线好。形态丰富:简欧加现代,风格可选择;由北向南低,天际轮廓线;立面分虚实,色彩有对比。集约经济:布局很规整,用地较集约;体型系数小,节能效果好;构件装饰少,造价较经济。3.2空间格局及功能结构3.2.1空间格局总体布局采用中轴景观为主要景观轴,合理布局次要景观节点的的空间布局方式,形成水平错落有致、竖向高低起伏的空间形态。3.2.2功能结构小区整体形成“一心、一环、三轴、五组团”的功能结构。

三轴:贯穿整个小区,以步道连接两条规划路为轴,以主要车行道连接团结路和北庭路为轴,以北侧的步行街为轴,形成小区主要结构轴线和景观轴线。一环:由小区环状主干道组成,即保证了交通畅通性,又保证了整个小区道路的对称性。五组团:由环状主干道分割而成的五个组团。3.3道路交通系统全区车行道路系统呈环形,连接主要城市入口,小区主干道宽8米,组团道路宽5米,宅前路宽3米。小区主干道与组团道路相互协调,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组团道路与宅前路相连,实现人车分流,保障安全。停车场采取沿小区道路设置的方式,方便车俩停靠。3.4小区景观系统景观设计以两轴三带的景观轴为主线,开放广场和主要中心绿地满足全区使用;同时通过主入口与城市街道景观结合充分利用地块内充分公园景观带的渗透性,强化小区环境的整体性,最终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多点的景观结构。

一心:小区文化景观活动中心

两轴:南北向景观主轴,东西向景观辅轴

三带:西侧街边绿地、北侧街边绿地、南侧的公园绿地

多点:多个景观轴线的景观节点

3.5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套设施:小区入口处设置商业街,面积4948.98㎡。会所:位于小区中心,面积1458㎡。停车: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停车场,每单元单独设置停车场,方便车辆停靠,总共停车位100辆,地下停车800辆。消防:小区环形主干路作为主要消防通道,组团路作为次要消防通道,步行街及其他主要步行通道作为应急通道。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小于150米,并考虑在消防水泵接合器附近设置,在小区内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满足消防用水需求。地下停车场、防火分区分隔及疏散、符合消防要求;每个单元门口设置一个分类垃圾收容器,小区内设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的垃圾分拣房两处。结合小区景观中心绿地及活动场地设置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商业门头牌匾由市城管局统一协调设计。四、防灾设计建筑为二类多层建筑、小高层和高层,地上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小区内道路考虑消防车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超过160米;建筑物总长度超过了220米,设置消防通道。五、无障碍设计5.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2设计范围

5.2.1住宅建筑停车车位、建筑出入口、入口平台、水平与垂直交通、公共卫生间及服务设施等。充分考虑残疾人员、老人、小孩出入方便。

5.2.2商铺停车车位、建筑出入口、入口平台、水平与垂直交通、公共卫生间、营业区、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等。

5.2.3公共建筑停车车位、建筑出入口、入口平台、水平与垂直交通、取款机、公用电话等相关设施、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客房等。

六、建筑设计6.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其它国家相关规范、规定6.2建筑风格采用“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的精致户型。整体采用简欧风格,多种住宅类型相互协调,户型设计在面积标准,功能取向以及环境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

立面设计通过对屋面,墙面,门窗的不同材质,色彩,肌理的变化,形成朴实,简练,多样统一的建筑风格。整个规划建筑形象独特,轻巧,富于光影变化,在现代的生活氛围里渗透出现代文明对异域文化的追求。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入口门厅,阳台等细部设计。为提高品质,在设计中采用一些高科技.节能技术和成套产品。如屋面、墙体均采用岩棉保温隔热措施;窗户采用节能型外窗,即保温隔热隔音,又丰富立面造型,且使室内有良好的视野及采光通风条件。采暖采用的是分室调节的地暖形式,根据每个房间使用性质的不同,可设置不同的温度,合理分配热源,减少热源浪费;卫生间采用成品变压排气道和通风道具备防倒灌,防串味,保证不串烟,自然循环、通风极佳,从而使卫生间保持干净、舒爽。七、节能设计7.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国家及地方相应法规

7.2冬季保温设计建筑布置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控制合适的体型系数0.30;

屋顶、外墙壁和热桥处的保温处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序号项目计量单位数量1规划总用地面积M2980562地上建筑面积M2139263.73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132856.75其中商品住宅M2121043.17保障性住宅M211813.38公共建筑面积M26406.98其中会所建筑面积M21458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M24948.98地下车库面积M238257.953居住户(套)数户1172户(保障性用房192户)4居住人数人37505户均人口人/户3.26容积率1.427建筑密度%16.158绿地率%39.04九、结构设计9.1结构选型: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物高度及场地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并确定造型。9.2设计依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9.3设计参数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对应结构的重要性系数r0=1.0;基础设计等级均为乙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抗震设计的抗震防烈度为6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建筑抗震防分类标准为标准类。9.4设计荷载9.4.1活荷载住宅 2.0KN/m2消防楼梯 3.5KN/m2阳台 2.5KN/m2不上人屋面 0.5KN/m29.4.2恒荷载楼屋面的恒载按实际取值9.4.3墙体多层承重墙体采用240厚混凝土多孔砖 14KN/m39.4.4风荷载基本风压:0.40KN/m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B类。9.5使用材料钢材:框架结构、暗柱及梁柱主筋均采用RRB400级钢筋;砖混构造柱主筋、楼板主筋均采用RPB400级钢筋。墙体:砖混结构承重墙±0.000以下采用MU15混凝土实心砖,±0.000以上采用MU10混凝土空心砖;填充墙体采用MU5.0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砖混结构楼板构造柱均采用C25;竖向构件均采用C30混凝土;9.6地基基础所有砖混结构均采用墙下条形扩展基础;框架结构采用独立柱基础。以上基础形式待业主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最终确定。十、给排水规划10.1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要求及任务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10.2设计范围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10.3室外给水排水工程10.3.1室外给水工程设计1、水源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25MPa。2).本工程从城市给水管道上接二根DN150mm的引入管。建筑红线内,分别经两座水表井后,与小区管网相连接。2、用水量1).生活饮用水量:最高日1895.29m3,最大小时308.16m3,平均小时272.04m3。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4.1-1。3).消防用水量,详表4.1-2。3.给水管道系统1).生活饮用水量:最高日1895.29m3,最大小时308.16m3,平均小时272.04m3。2).由于本工程内部使用功能不同,其水费标准不一样,故在本小区的建筑物外设有两座水表井。3).本工程消防为二路供水,给水引入管至红线内经二座住宅水表后与本工程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相连接,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本工程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表4.1-1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用水量标准(L)小时变化系数(K)使用时间(h)用水量(m3)备注平均时最大时最高日1住宅3750人每人每日2502.502420.6751.671333.52物业管理(6×2)人每人每班401.58×20.030.0450.48每日分成2班3配套设施4948.95m2每m2每天51.5123.75.544.374车库38257.95㎡每m2每天31.01101.24101.24101.245绿化及道路洒水60844.5m2每m2每次21.02121.7121.7243.4按每日1次计小计247.34280.161722.996未预见水量按本表1至5项之和的10%计24.728.0172.3合计272.04308.161895.29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表4.1-2序号消防系统名称消防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备注1室内消火栓系统40L/s2h288m3由消防水池供2室外消火栓系统30L/s2h216m3由城市管网供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30L/s1h108m3由消防水池供合计612m3.管材(1).管径DN<8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2).管径DN≥80mm者,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支墩。(3).管内壁涂塑材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的要求。(4).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5).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10.3.2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1.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2.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消防水池内设备用水)。3.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设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管材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4.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5.从本工程从市政道路上的自来水管上接两根DN150mm给水引入管,进入用地红线后与本工程室外环状给水管相连接,形成双向供水。6.建筑物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消防水泵接合器。10.3.3室外污水工程设计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位于本工程北侧的道路有城市污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排入。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合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3.生活污水排水量:最高日1705.76m3,最大小时277.34m3,平均小时244.84m3。按用水量的90%计4.本工程生活污水汇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混凝土基础。6.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全部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10.3.4室外雨水工程设计1.本工程西侧设有城市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2.雨水量1).设计重现期:P=1a2).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23).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4).汇水面积:F=3600m25).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56).雨水量Q=87.98L/s3.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4.本工程范围内雨水管设一根排出管,排入城市污水管道。5.雨水管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混凝土基础。6.雨水口、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筑。10.4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10.4.1生活给水系统1.用水量:本建筑各部分的生活饮用水量,详见本设计说明书表4.1-1。2.给水系统:1).系统设置:本工程因自来水收费标准与其使用功能有关,本小区多层住宅,由城市自来水水压直接供水,高层由设于地下车库内的变频设备供水。2).住宅每栋楼设一只总水表,住宅每户设一只户用水表。3).住宅采用下行上给式管道系统。4).管材:立管及干管内外壁涂塑钢管。给水支管采用PP-R塑铝稳态给水管,应用级别为S4,专用配件及阀门,热熔连接。10.4.2生活污水系统1.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地面层(±0.000m)废水采用排水沟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3.排水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橡胶圈法兰盘接口。10.4.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详本说明书第4.4节。2.设计参数:1).设计降雨历时:t=5min2).设计重现期:P=5a;安全溢流口设计重现期:P=50a3).屋面径流系数:Ψ=0.93.屋面雨水采用内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由87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裙房屋面和室外建筑散水。10.4.4室内消防工程设计1.本小区有多层住宅建筑,高层商业建筑等,按耐火等级二级建筑进行消火栓系统设计。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1).消防水源为室外地下室消防贮水池。2).火灾持续时间:消火栓系统为2h。3).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本说明书表4.1-2。4).小区设有有效容积为V=600m3地下室消防贮水池一座。完全满足室内一次灭火用水量的要求。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1).室内采用临时高压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地下室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2).本建筑物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3).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L25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4).每栋建筑物消火栓系统设有消防水泵接合器。5).在本小区最高建筑物顶层设有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m3,材质为镀锌钢板,安装高度满足最高处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静水压7m水柱的要求。6).系统控制(1).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2).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3).消火栓给水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7).管材:(1).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工作压力为1.6MPa。4.消防排水5.移动式灭火装置1).变配电用房内按中危险级设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住宅走廊的适当位置均按中危险级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10.5节水节能措施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住宅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住宅每栋楼设总水表一只,每一住户设户用水表一只,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入户支管水压大于0.2MPa者设减压阀。10.6环境保护措施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振动传递。给水泵防噪隔振中,泵组采用隔振基础;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10.7卫生防疫措施消防水池设自洁式消毒器,并定期对池水进行循环,防止水质变坏。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开关冲洗阀,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10.8施工图应提供资料本工程给水引入管允许在城市自来水管上的接管位置和标高。本工程污水排出管、雨水排出管允许接入城市污水管、雨水管的检查井编号、管径和标高。本工程热源的具体位置及高温热水的供给压力和确切的供给水温。十一电气系统规划11.1、设计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及技术经济指标;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要求及设计资料。11.2、设计范围:室外配电及线路系统设计。室外弱电及线路系统设计。11.3、室外配电及线路系统设计本工程自城市公用10KV配电网引入不同区域两路10KV电源,满足二类负荷供电要求.并在会所西侧设置独立的高低压变电站,由电缆桥架或穿管埋地引至各单体建筑。变电站:设于会所西侧的地下室内.自不同区域10KV开闭所引入两路10KV高压电源,满足本区域的二类负荷供电要求.10KV电力电缆采用阻燃交联聚乙烯铜芯电缆穿管埋地敷设.规划容量为:主供电源容量5500KVA.(负荷估算:居住区公建50W/平方米.住宅每户6KW(保障性用房每户4KW).商业50W/平方米.计算负荷4631.83KVA.总负荷容量为5500KVA,变压器负载率是84.2%。(3)主要负荷在250M范围内。符合≤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2.3要求。供电容量规划,具体见下表:11.4、室外弱电及线路系统设计:小区综合布线管埋地敷设,采用6*FPC70SC管。单体建筑由楼前电缆入孔井引接。小区设电信前端箱容量约2300门。每户按一门考虑。有线电视信号由地区有线电视信号光纤引来。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支线电缆选用SYWV-75-5。系统采用860MHz邻频传输,满足双向传输和数字化要求要求。电信指标规划,具体见下表:小区电信指标估算表序号类别指标要求1户数1172户每套住房电话按1-2对设计,约1172对2商业、会所商业按每10000平方米200对,约100对3物业办公约10对合计约1667门(初装机容量可按预计近期装机容量再增加30%的容量估算11.5、消防系统设计本工程高层建筑按二级保护对象设计,在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选用总线制报警系统及相应产品。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具有自动巡检功能,当发生火情或故障时,消防中心控制柜有声光报警信号,显示窗有明显显示,使值班人员明确火情或故障位置,按事先编好的软件程序自动启动、关闭有关设备,并将当前工作状况反馈到控制柜上。对消防泵、喷淋泵、消防加压泵、防烟、排烟风机,在消防值班室可手动控制。控制中心设置显示各单体建筑消防报警的模拟盘及消防控制的操作盘。消防报警系统可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联网。利用楼宇自动化系统控制暖通空调设备的火灾工况运行;利用广播系统发出疏散或报警信号;利用闭路监视系统实况监视火情。十二、燃气系统规划12.1设计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06《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GB50494-2009建筑规划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12.2系统设计本地块气源采用城市天然气,由市政燃气管网引入经调压箱减压后的低压燃气管,在小区埋地敷设至各栋楼,在各栋楼沿外墙明敷送至各用户。室外埋地管采用PE管,横穿车行道或埋深太浅设钢质套管保护,室内采用镀锌钢管,穿墙或楼板预埋套管保护。各用户单独设表计量。十三、采暖系统规划13.1建筑规模楼号性质建筑面(m2)热指(W/m2)热负荷(KW)高层、小高层、多层住宅139263.73506963.15地下车库公建38257.95401530.32合计8493.4713.2、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要求及任务书;《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13.3、设计范围小区红线内的采暖热源、住宅采暖系统、防排烟系统及小区室外采暖管道设计等。13.4、室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室外计算温度-24.0℃;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17.0℃;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8.2℃;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