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健康管理师考前直播课
常见慢性病专题学习
课程主要内容
1.慢性病的概念及特点
2.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分类及相互关系
3.常见的慢性病种类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1)恶性肿瘤
2)高血压
3)2型糖尿病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脑卒中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其他常见慢性病:超重或肥胖、骨质疏松症、口腔健康
L慢性病的概念及特点
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截止到2022年,因慢性病导致死亡占总死亡的85%,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
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亡的前四位。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的占早死
总人数的75%
目前,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
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1~2倍,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将增长80%以上。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中国有3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岁以
上成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不到12%。慢性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除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外,还与我国的
经济、社会、人口和医疗效劳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公共卫生和医疗效劳水平的不断提高,慢
性病患者的生存率也在不断延长。
慢性病的主要社会危害
1、严重危害居民健康
慢性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残疾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危及居民身心健康。慢性病大多为终身性疾
病,因此一方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健康寿命;另一方面,长期就医和生
活照护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2、不断加重经济负担
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居民卫生效劳需求增长和卫生效劳利用上升加快,给个人,家庭,
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病致穷)。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表现为一种疾病长期持续存在的状态,其主要特点包括:
1、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2、起病隐逆,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3、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开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
4、难以治愈,疾病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性,很难彻底治愈;
5、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2.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分类及相互关系
慢性病的发生往往不是一个危险因素所致,一种慢性病常常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一个危险因
素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多向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多因多果或互为因果的交叉关系。多个危险因素的并存将使个体发病风险倍增,而不是简单的单个危险因素风险相
加。
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个体因素慢性
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不合理膳食、吸烟和体力活动缺乏。其次是病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
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基于健康管理的慢性病风险因素如F: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吸烟可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
癌、口腔癌、咽癌、喉癌、胰腺癌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过量饮酒: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过量饮酒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肝脏疾病有关,饮酒量越大,对
机体的危害越严重。大量饮酒可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50%»酗酒还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3)不合理膳食:
①脂肪(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水平与冠心病
发病呈正相关。
②局部维牛.素摄入缺乏与某些恶性肿瘤发病有关,如维生素A含量低与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以及皮肤癌、
膀胱癌的多发有关。
③膳食纤维摄入量缺乏可致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增高。
④饮食总热量的过多导致超重或肥胖,而肥胖又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
⑤食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与消化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4)缺乏身体活动:慢性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种癌症、骨质疏
松等发生有关,也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原因。
(5)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精神紧张或负面
情绪等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和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
境污染也是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社会所面临的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中国传统的高盐高脂等饮食习
惯、诸多传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都是社会因素的不同表达形式。
章节小结:
1、'慢性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病因复杂,起病隐逆,病程较长,难以治愈,预后较差。
2、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多向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或互为因果的交叉关系。
3、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不合理膳食、吸烟和体力活动缺乏。
4、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心理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环
崂券。
5、以及各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生的关系等。
3.常见的慢性病种类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1)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和早期筛查诊断
2)高血压的诊断和危险因素
3)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危险因素
4)冠心病的类型、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
5)脑卒中的类型、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
6)慢阻肺的类型、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
7)超重肥胖、口腔疾病、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危害
一、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也称癌症,是体内某些细胞丧失了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的生长和异常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
转移。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白血病)。早期发现有可能治愈。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导致的肺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也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及胃癌等的重要危险因素。
(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IIBV的携带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人乳头状瘤病毒与
宫颈癌,巨细胞病毒与卡波西肉瘤,以及EB病毒与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等。
(3)膳食营养因素:热量摄入过多和身体活动缺乏引起的肥胖和多种癌症如:大肠癌、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
腺癌;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
(4)职业危害:我国卫生部巳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碎所致肺癌、皮肤癌等明确为职业性
恶性肿瘤。
(5)其他环境因素:电离辐射,包括医源性X线,可引起急性和慢性细胞白血病等,紫外线照射那么引发皮肤癌。
恶性肿瘤的筛查早期诊断
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五年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子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乳腺癌的筛查在兴旺国家已有定论,大肠癌发病通过筛查可有
效降低其死亡率,高发区特定的人群中测定甲胎蛋白筛查肝癌;
(1)城市女性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技术已经得到验证:
①乳腺癌的筛查流程是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俗称钳靶)、乳腺穿刺活检;
②宫颈癌的筛查流程是乳头状病毒检查(HPV)、脱落细胞检查(TCT)。
(2)便潜血、肿瘤标记物、肠镜检查是早期大肠癌筛查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路径。
(3)高发区特定的人群中测定甲胎蛋白筛查肝癌;
(4)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被证实是早期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
(5)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癌上午公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冠心病、
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发布的显示2022年,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中国高血压患者为2.7亿。儿
童高血压患者为14.5%,男生高于女生,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低调低水平。《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22-2025)》提出
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2022年由8835万人,到2022年2025年,分别到达1亿,1.1亿。高血压患者标准管理率由
2022年的基线50%到达2025年70%。
高血压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2140mmHg和(或)舒张压290mmHg。
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终身治疗);
(2)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引起,特异性治疗可根治:肾血管性高血压);
(3)白大衣性高血压(机构测量值2140/90mmHg,24小时动态平均值(130/80mmHg);
(4)隐形高血压(机构测量值〈140/90mmHg,24小时动态平均值N130/80mmHg)。
高血压的测量(《根底知识》P69-71相关内容)
血压测量有3种方式,即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1)诊室血压:高血压诊断一般以诊室血压为准。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取平均值,误差
较大时取3次平均值。一般诊室血压水平高于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水平。
(2)自测血压:采用符合规定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
小时,服降压药前坐位测量。自测血压水平接近动态血24小时平均水平,可以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
隐性高血压,但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3)动态血压: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①选用符合国际标准或中国高血压联盟(CHL)认证的电子血压计,不提倡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②使用大小适宜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袖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为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
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
③测者在测量血压前30min禁止剧烈活动、进食、吸烟、饮咖啡、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精神放松、排空膀胱;
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
④被测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
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⑤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松紧能插入卜2指为宜。
⑥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到达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的
速率(2~6mmHg)缓慢放气。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⑦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I时相与第V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确定读数:所有读数应
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应取偶数:收缩压读取柯氏音第I音,舒张压读取柯氏音第V音。电子血压计以显示血压
数据为准。
⑧至少测量2次,应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那么应再次测量,以3
次读数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大局部高血压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
素主要指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多,比拟明确的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
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以上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①高钠、低钾膳食;
②体重:超重或肥胖;
③饮酒;
④其他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膳食钠/钾比值
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体重超重和肥胖:BMI>24kg/nf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男性腰》90cm,女性腰围285cm
为危险腰围。
(3)饮遭: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计算。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每天平均饮酒
>3个标准杯(1标准杯相当于12g酒精,约合36遭啤酒,或100g葡萄酒,或30g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
平均升高3.5mmHg与2.[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4)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过重、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大量的临床证明高血压
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
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分类:
①1型糖尿病:粉青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导致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有关,
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②2型糖尿病:发病由遗传易感性和现代生活方式(膳食、运动)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缺陷造成。
③其他特殊类型:肝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种内分泌疾病、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
升高。
④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引发的糖尿病,产后需控制恢复,仍是危险人群。
(-)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版》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22年患病率上升的4.5%。2022
年患病率为9.7%。2022年患病率为10.9%»
(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糖尿
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都有。糖尿病前期中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如果不
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最终会走向糖尿病。通俗讲,糖尿病前期空腹和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是没有到达诊断糖尿病的
程度,属于糖调节受损阶段,是二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不过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会
最终走向糖尿病。我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机
糖尿病诊断:
我国目前采用WHO(2022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到达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
尿病。(静脉血浆血糖)
⑴糖尿病病症+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平211.lmmol/L(200mg/dl);
⑵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27.0mniol/L(126mg/dl);
⑶OGTT簸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导11.lmmol/L(200mg/dD。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监测结果)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6.9mmol/L和(或)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11.Ommol/L
我国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杳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
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HbAlC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
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HbAlC26.5%是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96也不能排除
糖尿病,需进一步进行糖尿量检查。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中国人2型糖
尿病的遗传度一般高于60%而1、2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2)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种族的男女,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
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3)体力活动缺乏:活动少的人与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
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4)膳食因素:高能量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
物和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5)早期营养: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
阻碍胎儿胰腺B细胞的发育。
(6)糖耐量损害:IGT是指患者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糖尿病患病率一般也高。玫
善膳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有利于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化率。
(7)胰岛素抵抗(IR):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响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
血症。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肥胖者开展成2型糖尿病前,先有胰岛素抵抗出现。空腹胰岛素
水平高的人更易开展为IGT或2型糖尿病。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高血压患者开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其他如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
出生及1岁时低体重、服药史、心血管疾病史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
根底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
题。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型:
1.无病症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近10余年来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类。
前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
后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病症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典型心绞痛的特点:
(1)诱因: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冲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
(2)典型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前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
(3)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伴焦虑、冷汗。
(4)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
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在有临床病症的冠心病患者中,大约1/31/2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病症差异极大,有1/3
的患者,发病急骤,极为严重,未及医院就已死于院外;另有1/41/3患者无自觉病症或病症很轻未就诊。其突出
的病症为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成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
绞痛相同,持续时间长,多在半个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长需要
使用麻醉性镇痛剂»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性学的升高。
诊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根本明确冠心病。
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日益成为冠状动脉检查的一项重要检查
手段。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的患者,运动后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故一般将250%的冠状动脉狭窄称为有临床
意义的病变。
冠心病的病理根底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临床病症,故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以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计
算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病率,以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计算冠心病死亡率。
冠心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
梗死的可能性也愈高。高血压患病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
(2)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醉血症: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坏)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年龄越厚,今后发生冠心病的时机也越多。
(3)超重和肥胖: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冠心病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5)生活方式:
①吸烟:烟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②饮食:冠心病高发地区人们的饮食中往往富含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不含饱和脂肪酸,有降低
甘油三酣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③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
(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
可能性越大。
(7)其他:冠心病家族史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对已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诱发其急性发作。
五、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在我国,又常将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中风"。
在预防医学中,将脑卒中和冠心病归入“心脑血管病",或称为“心血管病〃。
1.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
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主要有:①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局部病例在发病前可有
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到达顶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到达
顶峰。局部患者病症可以进行性加重或波动。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
病症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局部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病症。
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可以排除脑出血,但在发病24小时不能显示病灶,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
梗死灶。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2.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临床特点为:心多在情绪冲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
损病症,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平安有效的方
法,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
3.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外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症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
及烦躁等精神病症,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假设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以确诊。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2160mmHg,舒张压W90mmHg)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明显
减少脑卒中,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或减少其他靶器官损害,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要比无心脏病者高两倍
以上。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
大约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50%«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
和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病、房间隔动脉瘤)等也对血栓栓塞性脑卒中增加险。缺血
性脑卒中约有20%是心源性栓塞。高达40%的隐源性脑卒中与潜在的心脏栓子来源有关。
(3)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脑血管病的
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
(4)血脂异常: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
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5)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包括被动吸烟。长
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且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显著意义。
(6)饮酒:酒精摄入量和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脑卒中增加,包括升
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
(7)颈动脉狭窄:研究说明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狭窄程度
为60299%的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2%.
(8)肥胖: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已有不少研究证明。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国内对
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说明: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腹部肥胖比体质指数(BMI)增高
或均匀性肥胖与脑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还有一些证据显示18岁以后体重增加也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男性腹部肥胖和女性BMI增高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9)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微毫摩尔每升)、代谢综合症(其特征性因素包括腹型肥胖、
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等。
六、慢性阻塞性肺病
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开展,与肺
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响有关。C0PD主要累及肺,但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响。
C0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
3个月以上,并连续两年者。肺气肿那么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
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
逆时,那么可以诊断为COPD。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那么不能诊断为COPD,
C0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2年C0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
位。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人的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0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
病症体征: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病症。起初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
显著。也有局部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病症。
(2)咳疹: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0PD的标志性病症,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病症: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测指标:
①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C70%,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
断C0PD的金标准。
FEV1:最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体积;
FVC: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②胸部X线检查:前期X胸片无明显变化,后期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主要X线特征为肺过度充气。并发肺动脉高
压和肺源性心脏时,有右心室增大的X线特征,还有肺动圆锥膨隆。肺门血管扩大及右下肺动脉增宽。
③血气检查:气血异常表现轻中度,低氧血症。随病情开展,出现高碳酸血症。
诊断:
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和(或)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0PD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0PD的金标准。用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FVCV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引起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
(1)个体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响性是COPD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响性可能
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①吸烟为COPD最重要发病因素;
②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可导致与吸烟无关的COPD发生;
③空气污染化学气体: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COPD急性发作显著增多;
④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生物燃料产生的烟尘与COPD发病有关;
⑤感染: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的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
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和神经疾病。并把深入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作
为实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口腔,体重和骨骼的健康,成为全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管理目标。”三减
即减盐,减油,减糖。
“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一、超重和肥胖
超重或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己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超重是指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对应的正常标准,且介于正常和肥胖之间的身体状态,肥胜那么是指体重在超重的
根底上继续增加,并到达相应身高所对应的另一个标准后所呈现的一种超体重:身体状态。
目前用来判断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是体质指数,它是用来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
BMI=体重(kg)+[身高5[2],单位是kg/m:
我国成人18.5kg/nfWBMI<24kg/m2为正常范围。24WBM"28kg/nf即为超重,BMI128kg/nf为肥胖。
肥胖形成的原因比拟复杂,但常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包括饮食因素或
活动因素在内的生活方式因素,此外,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也在肥胖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大量研
究说明,从代谢的角度看,无论是什么原因,肥胖的发生是基于代谢紊乱,因此,可以说代谢代乱是肥胖从
基因到临床表现的中间环节。
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遗传通过选择能量储存关联基因即"节俭基因",使人类在食物短缺的
情况下得以生存,当他暴露于食物供应充足丰富的现代生活时,节俭基因进行的能量储存能力反而成为成为了人类的
负担,导致能量过剩,从而引起肥胖。
(2)饮食因素:与肥胖相关的饮食因素主要有,能量摄入过多和营养素缺乏。成人肥胖因摄入过多的油炸食物,高
脂食物,含糖食物和酒精类饮料。导致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身体脂肪。新陈代谢需要营养素的参与缺乏。相关营养素会
出现脂肪代谢障碍。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烟酸会影响脂肪转化成能量。饮水缺乏会影响脂肪代谢,蛋白质
缺乏会使机体根底代谢率下降,使机体能耗减少,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的积蓄。
(3)活动因素:身体活动缺乏,体育锻炼少或不动的生活方式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导致机体能量过剩,
引起肥胖。
(4)其他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也会直接间接影响饮食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2年02月24日上午四川省国税面试真题
- 2013年6月28日上午湖北省公务员工商系统面试真题
- 湖南公务员面试模拟2
- 山东面试模拟40
- 24.3.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 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公开招聘文职雇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1
- 建筑装配式建筑专项检查要点
- 2024年酒店经营管理方案(2760字)
- 2024年房屋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年二手汽车转让合同标准范本
-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 (完整版)垃圾自动分拣机构PLC控制毕业设计.doc
-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 驾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
- 用电检查工作流程图
- 电动葫芦的设计计算电动起重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 (完整版)学校安办主任安全工作职责
- PCR仪使用手册
- 传感器技术第八章
-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说课稿
- 最全的时间轴模板(经典实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