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共265题)_第1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共265题)_第2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共265题)_第3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共265题)_第4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共26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共9套)(共265题)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关于“法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中国古代,法学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律学”。B、西方国家早期将法学理解为“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C、汉语中现代意义的“法学”一词,最早由日本传入我国。D、“法学”的基本知识属于法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中国古代,法学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律学”,主要研究运用法律的技术问题;西方国家早期也将法学理解为“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当代法学界一般认为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研究活动和认识成果的总称。2、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法律现象B、法律行为C、法律现实D、法律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律现象是法学的研究对象。3、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是()。A、法律体系B、法学体系C、法系D、立法体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区分法学体系、法律体系、立法体系以及法系,这四个概念均不同。4、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将法学体系划分为()。A、立法学和解释学B、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C、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D、法理学和法律史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将法学体系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5、法理学和法律史学属于()。A、理论法学B、应用法学C、部门法学D、法学边缘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理论法学是专门研究法律现象当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科群,主要包括法理学和法律史学。6、从法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可将法学体系划分为()。A、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B、立法学和解释学C、法理学和法律史学D、法学“本科”与法学交叉学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从法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可将法学体系划分为法学“本科”与法学交叉学科。7、中国法学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是在()。A、鸦片战争后B、春秋战国C、西汉中后期D、东汉中后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国法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当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强调法律及其强制作用、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和强调道德感化作用、主张“德主刑辅”的儒家学说。8、法学起源于()。A、古罗马B、古希腊C、中国D、中世纪的西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西方法学最早源于古希腊,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9、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法学派是()。A、注释法学派B、历史法学派C、古典自然法学派D、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思想、理论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典自然法学派。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至20世纪出现的资产阶级法学流派的是()。A、历史法学派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C、社会法学派D、注释法学派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到了19世纪至20世纪,为适应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出现了许多资产阶级法学流派,其中主要有历史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新自然法学派等。11、下列关于西方主要法学流派表述错误的是()。A、西方主要法学流派主要包括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B、自然法学派注重对法的理念、法的价值进行分析C、分析法学派重视对法本质进行分析D、社会法学派重视对法的社会效果进行分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西方法学流派中,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大致是影响较大、占主流地位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主要运用政治哲学理念的抽象理论思维方法,注重对法的理念、法本质、法价值的分析;分析法学派重视运用规范分析的实证方法,重视对法律规范及其体系的分析;社会法学派重视运用社会学的实证方法,重视对法的社会效果、影响法的社会因素的分析。12、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不包括()。A、人人生而平等和自由B、自然权利至上C、恶法亦法D、恶法非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然法学体现了自然法神圣、自然权利至上与国家源于社会契约等人本主义法律观;崇尚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张法是人的理性、自然正义的体现,自然法是普遍的、永恒的至高法律,高于人定法,人定法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主张“恶法非法”。13、关于分析法学派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析法学派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B、分析法学派历经两个历史阶段,早期分析法学派阶段和新分析法学派阶段C、分析法学派认为法理学的任务应当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实在法律制度的范围内D、分析法学派的观点没有弊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分析法学派大致历经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即以奥斯丁为创始人的早期分析法学派阶段和以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法学派阶段。认为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主张“恶法亦法”;它认为法律正义等价值问题并不应属于法理学的科学研究范围,法理学的任务应当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实在法律制度的范围内。但是其只注意到法与国家密切联系,却忽略、否认和割裂了法与其他事物,特别是政治、道德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揭示了法的技术性、工具性、独立性,却否认了它的价值性、目的性、依赖性。14、下列不属于社会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区别的是()。A、社会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都是西方主要法学流派B、社会法学派着重法的作用C、认为法是一种社会制度,并且通过人的努力可以改善D、社会法学派不强调法的制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庞德曾将社会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主要是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的区别归纳为以下几点:该派着重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内容;它将法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认为可以通过人的才智和努力,予以改善,并以发现这种改善手段为己任;它强调法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而不是法的制裁;它认为法律规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指针,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模型。15、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8世纪40年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继承以往法学和社会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16、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思想是()。A、法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的B、辩证唯物主义C、存在决定意识D、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指导思想、阶级基础、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以及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其中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17、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阶级性的认识是()。A、试图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B、法学是超阶级的C、法学是“公共意志”的体现D、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法律要求的体现,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18、下列属于剥削阶级的特征的是()。A、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B、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C、竭力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D、存在决定意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剥削阶级法学,由于它们的指导思想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更由于它们大都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所以都竭力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9、法律现象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现代社会中的法律现象是一种非常广泛的社会现象,凡与法律的运作有关的问题皆属之。例如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规则、法律意识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这些都属于法律现象的范畴。20、下列属于法律现象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现代社会中的法律现象是一种非常广泛的社会现象,既考察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又研究各种不同法律制度的特点、异同和相互关系;既研究法律自身运作的机制和规律性,又要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既研究现实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又研究法的目的、功能、价值和作用效果。21、从法制定到实施的角度可将法学体系划分为()。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从法制定到实施(法律运行)的角度可将法学体系划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等。22、理论法学包括()。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理论法学是专门研究法律现象当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科群,主要包括法理学和法律史学。23、下列属于法学交叉学科的是()。标准答案:A,C,D,E知识点解析:法学交叉学科也称“交叉法学”“边缘法学”,是指法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而形成的法学学科,包括法医学、法律社会学、法律心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语言学等。24、法学产生的条件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谈到法学的产生。认为法学的产生条件有二:①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25、下列选项中,产生于19世纪的法学流派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古典自然法学派产生于17世纪。经济分析法学派产生于更晚的20世纪。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义?标准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对法治国家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服务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直接理论依据,是引领和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权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国家法治软实力、硬实力和巧实力的重要学理支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刻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的重大问题。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刻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刻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是什么?标准答案:相对于此前的剥削阶级法学而言,马克思主义法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指导思想。剥削阶级法学尽管流派繁多,但大都是以唯心史观为指导,不可能对法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出真正科学的回答。而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是这种意志不是凭空想象的,归根结底都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使得如实地、科学地认识法律现象成为可能。(2)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法律要求的体现,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它的内容中凝结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而剥削阶级法学,反映着剥削阶级的法律要求,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剥削制度辩护的法学,是压迫和欺骗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3)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这种阶级性,决定了它的党性与科学性的一致。而剥削阶级法学,由于它们的指导思想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更由于它们大都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所以都竭力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4)根本观点。首先,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剥削阶级法学家大都抹杀和掩盖法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不是也不可能是超阶级的,而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的,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其次,与否认法的阶级性相联系,剥削阶级法学总是承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决定于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再次,剥削阶级法学家大都把法视为永恒的现象,认为有人类社会就有法。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与国家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法与国家有着内在的联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标准答案:(1)从主观上认识,法具有阶级性,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从客观上认识,法具有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3)法所体现的意志也受经济和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除经济因素之外,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也要受到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对法的本质的影响是间接的、非决定性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如何理解法的规范性。标准答案:(1)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2)法不是一般的规范,而是一种社会规范。特点在于它所调整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或交互行为。(3)表现在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4)“法的规范性”将法律文件的效力区分为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而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仅对特定的当事人有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简述法的效力的局限性。标准答案:法的效力也是有局限性的:①法的效力空间范围主要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②法凋整的对象是有限度的,即使在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法也只调整人们之间的某些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的某个方面。人们的行为除了受法调整外,还受诸如道德、习惯、宗教等多种社会规范的约束。此外,法具有普遍性,在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普通有效,这只是从法的属性上来讲的。就某一国家的具体法律的效力而言,则不可一概而论。中国有些法律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有些则是在部分地区或仅对特定主体生效(如地方性法规、军事法规)。至于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的适用范围则更为有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下列不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是()。A、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大主席团D、中共中央政治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下列个人和组织享有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法律议案的提案权:(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或一个代表团可以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0人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2)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3)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2、下列关于法律草案的审议的说法错误的是()。A、采取两步审议制度B、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二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C、人大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D、审议法律案,是保证立法质量、体现立法民主的重要环节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3、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所附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代表的()通过。A、2/3;过半数B、1/3;半数C、2/3;半数D、1/3;过半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所附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4、关于法律的公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B、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C、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律效力D、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也具有普遍约束力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不为人们所知晓,就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5、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家主席D、最高人民法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6、立法程序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不包括()。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广泛收集民意主要依赖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保障。7、行政法规由()签署国务院令公布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国务院副总理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8、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说法错误的是()。A、《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了行政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问题B、国务院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C、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D、报送同务院的行政法规送审稿,国务院不再进行审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17条规定,报送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9、法律实施的方式不包括()。A、法律的遵守B、法律的执行C、法律的适用D、法律的制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守法(法的遵守)、执法(法的执行)和司法(法的适用)。10、下列对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错误的是()。A、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B、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C、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D、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无关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的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①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是否能够按照授权性规范行使权力,按照义务性规范履行义务,是否能够根据法律设定的法律后果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②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③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各种民事或经济纠纷的发案率及结案率,行政诉讼的立案数及其审结情况。④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的程度。⑤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的对比。⑥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⑦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⑧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11、关于法律实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实施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种方式B、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C、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市法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D、法的实施方式是以灾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怀准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守法(法的遵守)、执法(法的执行)和司法(法的适用)。12、关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实施是行为和手段B、法律实现是实施要达到的应然目标C、法律实效是实际产生的效果即实然状态D、法律实效和法律实现都是法的实然状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施不同,法律实施是人们施行法律,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它也不同于法律实效,法律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和程度,侧重于结果。法律实现是将法律实施的过程性与法律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13、下列不属于执法的特点的是()。A、内容广泛性B、执法活动单方面性C、执法主体的广泛性D、执法活动具体被动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人员。14、关于执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行政机关不主动执法并因此给国家或社会造成损失,就构成失职,要承担法律责任B、执法主体均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一定的执法行为C、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调解等执法行为不具有单方面性D、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执法行为的具体实施者,既可以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也可以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组织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是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它们均可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一定的执法行为。15、“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指的是()。A、依法行政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合理性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16、下列原则不属于执法原则的是()。A、依法行政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合理性原则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司法原则。17、下列内容不属于依法行政原则的是()。A、执法的主体合法B、执法的内容合法C、执法必须讲求效率D、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执法讲求效率是讲求效率原则的内容。18、合理性原则要求()。A、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职权范围、工作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B、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C、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究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D、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与社会常理一致,避免由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形成执法轻重不一、标准失范的结果。19、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是指执法的()原则。A、比例原则B、诚实守信原则C、权责统一原则D、合理性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诚实守信原则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①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②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20、与行政权相比,关于司法权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B、行政权在它面临各种社会矛盾时,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C、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形式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实质性D、行政权效力具有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具有终极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1、封建制法的共同特征表现在()。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封建制法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确认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依附关系,严格保护封建地主的所有权。②确认和维护封建等级特权,皇帝(国王)享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大权,贵族、地主分别享有国家管理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权。③刑罚酷烈,罪名繁多,滥施肉刑,广为株连,野蛮擅断。22、下列关于中国封建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中国是进入封建社会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初期,魏相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E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秦汉以后的历代都有系统的法典,其中《唐律》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实、风格成熟的特点成为中国封建制法的典范,不仪影响了唐代以后各王朝的法律,成为后来中国法的蓝本,而且为当时邻近中国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所效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23、封建社会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法律,其表现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自由、平等、人权等资本主义民主理念在封建时代中后期并未成为法律的重要内涵,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成为重要内涵,封建法律仍以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权为主。24、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法的特点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资本主义法具有以下特点:①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②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③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25、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任何阶级社会的法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资本主义法维护自由、平等和人权,但是局限在资产阶级这一狭隘范围之内,而不是所有公民。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6、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标准答案:(1)假定(条件)。所谓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仆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①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②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2)行为模式。所谓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模型的部分。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二种:①可为模式。②应为模式。③勿为模式。(3)法律后果。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作出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分为两种:①合法后果。②违法后果。总之,在逻辑结构上,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都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的,尽管它们往往不表现于同一个条文当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标准答案: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法律条文中表述法律规则的几类情形。标准答案:(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表述小同的法律规则或其要素。(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具体又分以下几种情况:①法律条文仅规定“行为模式”。②法律条文规定了“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两个要素。③法律条文既规定“行为模式”,又规定“违法后果”。④法律条文既规定“合法后果”,又规定“违法后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标准答案:(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卜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4)在作用上,法律规则具有比法律原则强大的显示性特征,即相对于原则,法官更不容易偏离规则作出裁决。但另一方面,法律原则也是法律制度、规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简述法律概念的种类。标准答案:法律概念,按照法律概念所涉及的因素,可将其分为四类:(1)主体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2)关系概念,这是用以表达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3)客体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4)事实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事件和行为的概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是哪种解释方法()。A、文理解释B、体系解释C、历史解释D、日的解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文理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义解释。这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文理解释的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2、“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是哪种解释方法()。A、文理解释B、体系解释C、历史解释D、目的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3、法律解释权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大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解释或决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大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5、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官对法律规范的解释是有权解释B、体系解释是不同于系统解释的一种解释方法C、目的解释是根据司法者的主观意图所作的解释D、文义解释是按照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所做的解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其中司法解释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不能笼统地说法官对法律规范的解释是有权解释;体系解释又称系统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的;文义解释,是指严格按照遵循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的一种尊重立法者意志为特征的解释。6、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破坏……电力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卜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甲破坏供电设备,导致其地发生大而积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法院审理时认为,甲的行为导致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应当属丁“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法院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理解属于()。A、历史解释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D、限制解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文义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题干中“破坏供电设备,导致其地发生大面积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完全符合“造成严重后果”的字面含义。7、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一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七条第二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七条第一款,认为餐馆对商品和服务之外的因素导致伤害不应承担责任,遂判决李某败诉。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李某的解释为非正式解释B、李某运用的是文义解释方法C、法官运用的是体系解释方法D、就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优先性而言,存在固定的位阶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之间,除首先使用文义解释之外,其他解释方法无固定的优先关系。8、2003年7月,年过七旬的王某过世,之前立下一份“打油诗”遗嘱:“本人已年过七旬,一旦病危莫抢救;人老病死本常事,占今无人寿长久;老伴子女莫悲愁,安乐停药助我休;不搞哀悼不奏乐,免得干扰邻和友;遗体器官若能用,解剖赠送我原求;病体器官无处要,育树肥花环境秀;我的一半财产权,交由老伴可拥有;上述遗愿能实现,我在地下乐悠悠。”对于工某遗嘱中“我的一半财产权”所涉及的住房,指的是“整个房子的一半”,还是“属于父亲份额的一半”,家人之间有不同的理解。儿子认为,父亲所述应理解为母亲应该继承属于父亲那部分房产的一半,而不是整个房产的一半。王某老伴坚持认为,这套房子是其与丈夫的共同财产,自己应拥有整个房产(包括属于丈夫的另一半房产)。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王某老伴与子女间的争议在于他们均享有正式的法律解释权B、王某老伴与子女对遗嘱的理解属于主观目的解释C、王某遗嘱符合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要求D、遗嘱中的“我的一半财产权”首先应当进行历史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错误。王某老伴与其子女在遗嘱的内容上存有理解上的分歧之间的争议在于房产如何分配,但争议焦点不是双方均有正式的法律解释权。B错误。工某老伴与其子女对遗嘱各自的理解属于文义解释,而非主观目的解释。C正确。王某过世前立下“打油诗”遗嘱的行为是在其意思表示真实且合法有效的情况下做出的,属于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D错误。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之间有一个位序或位阶关系。9、某商场促销活动时宜称:“凡购买100元商品均送80元购物券。对因促销活动产生的纠纷,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刘女士在该商场购买了1000元商品。返同800元购物券。刘女士持券买鞋时,被告知鞋类商品2天前已退出促销活动,必须现金购买。刘女士遂找商场理论,协商未果便将商场告上法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认识是正确的()。A、从法律的角度看,“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是一种学理解释权的宣称B、本案的争议表明,需要以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C、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解释,等同于对合同享有法定的解释权D、商场的做法符合“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错误。从法律的角度看,学理解释是学术性或常识性的解释,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B正确。本案中,商场对促销活动优惠券的使用所进行的解释有违公平正义原则,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若按照商场的解释就会导致自己当初订立合同时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需要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释合同才能填补交易中的漏洞。C错误。享有法定解释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权解释的人,其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D错误。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本案中,商场的做法不符合“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10、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的必经环节。关于法律解释及其方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欲寻词句义,应观上下文”,描述的是体系解释方法B、文义解释是首先考虑的解释方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具有优先性C、历史解释的对象主要是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与特定解决方案中的法律后果无关D、客观目的解释中,一些法伦理性的原则可以作为解释的根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历史解释是依据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历史事实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据此可知,历史解释是在用“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来解释“某个特定的法律规定”。那么作为解释利用工具的“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与解释寻求的结果“特定解决方案中的法律后果”之间是存在关联的。11、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A、比较解释B、历史解释C、体系解释D、目的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这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本案正是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的,因此,属于体系解释。1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正是“禁止攀枝摘花”的目的所在。13、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推理是指以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B、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C、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D、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不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14、下列关于演绎推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B、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C、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不一定是真实的D、演绎推理的典型表现为三段论推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应该是真实的。15、下列关于形式推理的几种推理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在英美法系,判例法就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方法B、演绎推理方法在法律适用中的运用一般称作“司法三段论”C、将类比推理运用剑法律适用中,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类推”或“类推适用”D、辩证推理是法官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命题时所进行的选择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辩证推理属于实质推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6、法的作用依据法律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可分为()。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是依据法律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对法律作用所做的区分。17、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根据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等。18、关于法律规范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评价作用是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19、关于法的指引作用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法的教育作用主要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的对象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即一般的行为。20、法的指引作用根据法的构成要素可分为()。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是根据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进行的分类。21、法的社会作用内容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法的社会作用包括两个方面:法律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2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法维护阶级统治作用的表现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法维护的是统治阶级整体的长远的利益。23、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是()。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为: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②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③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④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⑤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24、法的局限性表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法的局限性表现在:①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②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③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④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25、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组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直接相关的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它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法律领域内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秩序、自由、平等、效率、正义、人权等核心价值构成的。其特征在于:①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关注人民利益和个人权利的统一性。②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关注价值间的协调统一。26、法价值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法价值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包括: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社会条件的多重性与变化性。②法价值在内容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③法的价值主体在价值观上存在认识差异。27、法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主要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法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主要有: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比例原则、人民根本利益原则。28、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从法律渊源与法规范关系的角度,可将法律渊源分为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标准答案: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凋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及其相关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是最重要的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2)行政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3)民商法。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4)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范国家的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7)程序法。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简述如何完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标准答案:着力加强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法工作:(1)加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立法。完善选举、基层群众自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审计监督和行政复议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修改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诉讼法律制度;完善国家权力行使等方面的制度;完善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完善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相关法律制度。(2)继续加强经济领域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3)突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牛,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在促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等法律制度;加快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4)更加注重文化科技领域立法。适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进步的要求,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5)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领域立法。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完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从制度上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6)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完善保障法律制度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31、警察追击嫌疑犯,嫌疑犯跑到一户人家中躲藏起来,这时,摆在警察面前一道难题:冲进去可能抓住嫌疑犯,但是侵犯了这户人家的法律权利;不冲进去,则嫌疑人有毁灭罪证或者逃脱的可能,这是一个法律的价值选择问题,此时,警察该如何选择呢?试结合材料并根据法的价值冲突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标准答案:本案例涉及的是法的价值冲突的问题。法的各种价值包括基本价值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从而导致价值之间的相互冲突。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舍一择一”局面的出现。从主体而言,法的价值冲突主要包括三种情况:①个体之间法律所承认的价值发生冲突。②共同体之间价值发生冲突。③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典型的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常常会出现矛盾的情况。由于立法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在个案中更可能因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得价值冲突难以避免,因而必须形成相关的平衡价值冲突的规则。在这个方面,可以采纳的原则主要有:①价值位阶原则。②个案平衡原则。③比例原则。④人民利益原则。自由在法律价值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法律以自由为前提和目的,自由必须通过法律实现。而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秩序是法的其他价值的基础。本案中,一方面,追捕犯罪嫌疑人对居民进行搜查损害的是居民的自由权利,但实质上维护的是社会的安定秩序。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在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居民自由的保护,防止其人身自由不被犯罪嫌疑人所侵害。因此在进行犯罪打击的时候,侵犯一部分人的自由是不可避免的。诚然我们可以在打击犯罪时可以损害部分人的自由,但是要进行利益的考量,把损失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要遵循比例原则,寻找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材料:没有最好的法,只有最适合一国情况的法。——孟德斯鸠试结合所学知识,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谈谈法律移植问题。标准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它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法治化的过程中,“法律移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民族倘若不想消失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应当拒绝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法律移植也是一样。但是我们的法治建设不能仅仅只是靠纯粹的法律移植,毕竟中国的政治框架,如政党制度、国体和政体等与现代两方法治社会的架构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法律移植需要被移植国法律文化的认同、消化、吸收乃至接受,否则,法治的普遍价值就不可能生根开花成为被移植国本土法治的组成部分。中国法治的实现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和现实,充分考虑本国法治土壤的承接性。因此,我们应当从本国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借鉴、移植国外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化过程的经验,而不是毫无目的地、被动地进行法律移植。总之,法律移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法律移植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情形。但是,无论对法律移出国还是法律移入国,从长远来看至少是无害的。我国在法治化过程中,是有必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法律移植这一条捷径的。当然,法律移植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务必要有长远的眼光,切勿急功近利,尽快实现国家的法治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材料:“换妻游戏”是什么?一种改善婚姻状况的偏方?一种追求生活刺激的游戏?一种性生活方面的状态?还是一种对现有婚姻道德的挑战?连日来,“庐江不雅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而这组照片的来源已被证实,是来自于合肥学院前团委副书记汪昱5年前的一次换妻“活动”。实际上,近年来换妻事件屡屡发生,频频曝光。试结合材料,从法理学的角度阐述法律对个人自由干预的正当性及其限度。标准答案:近代以来,法律的最高目标在于保护个人自由,这已经成为法律界的共识。然而,“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法律保护自由,但这并非意味着拥有自由就可以任性妄为。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换妻”行为就不仅不符合法律的自由意图,而且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它不再属于自由的范围,相反,却是一种应为法律禁止甚至惩罚的违法行为。在法学上,关于自由存在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自由平等原则,就是说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应当平等,不允许歧视和特权;其二是不伤害原则,就是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由,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对于“换妻”的行为,也许有人认为它属于私生活的范畴,属于道德调整的领域,法律不应过多干预。然而,必须承认的现实是,败坏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良好社会风气,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当然,法律对于自由的限制,应以宪法为依据,以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为原则。考虑到“换妻”的特殊性,国家应尽量先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加以约束,只有在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而且在不挑衅“罪刑法定原则”的情况下,才可以运用刑罚的手段加以惩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相较于以往的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最鲜明的特点在于()A、认为法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B、否定了新法对旧法的继承性C、承认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会产生影响D、对法的最终决定者认识不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法的最终决定者的认识不同,以往法学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于在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因此,本题选择D。2、关于法的本质学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1世纪经院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B、英国霍布斯坚持的是民族精神论C、卡尔.冯.萨维尼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D、罗尔斯在《法哲学原理》中指出,正义是至高无上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霍布斯在法的本质学说上坚持的是理性论和命令说,而非民族精神论。B选项不正确。卡尔.冯.萨维尼是民族精神论的典型代表人物。C选项不正确。罗尔斯坚持正义论是正确的,但是该观点的出处不是《法哲学原理》而是《正义论》,D选项不正确。因此选择A。3、资本主义法的核心是()A、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产阶级自由C、资产阶级平等D、资产阶级人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法的核心就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即资产阶级财产权。4、下列各项能反映法的评价作用的是()A、张某认为邻居林法官是个合格的丈夫B、张某认为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虽然完善了刑法的有些规定,但是总体看,刑法仍然有不完善之处C、张某自豪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势头良好D、张某对于黑社会群体被一网打尽表示罪有应得,应该判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的评价作用的对象为他人的行为,评价的标准是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综合这两点评判标准,可以看出D选项符合法的评价作用的概念界定。5、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法B、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英美法系的传统C、在当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D、私法主要调整国家的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它是在民法法系中适用的一种法律分类,而不是英美法系的传统,故A正确,B错误。现代西方法学著作认为,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国家的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当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现了兼具公法和私法特征的法律,如经济法。6、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A、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C、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D、特殊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故选择A。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7、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委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关的权限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8、下列情形中,符合我国法律适用原则的是()A、某中院法官王某依照法律规定,判决钱某构成故意杀人罪B、法官李某为办好案件,多次与原、被告双方私下接触C、检察官孙某在办案过程中接到领导批示,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此案D、村主任李某协调处理本村发生的强奸事件,最终促成双方以赔偿5000元自行了结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法官不应主动与原被告私下接触,影响判案,B错误;C项违反了司法独立原则,故错误;D项强奸罪为刑事公诉案件,不可私了,需要接受法院的刑事审判,故错误。因此,选A项。9、“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种推理方式属于()A、演绎解释B、归纳解释C、辩证解释D、类比解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演绎推理又可以称作三段论推理,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即从一般知识推出特殊知识的推理活动。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演绎推理的特点是,法院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大前提),也有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案件事实(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作出一个确定的判决(结论)。10、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规定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B、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D、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某些领域是属于法律所调整的,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还有些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本身。1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定的法律责任免除事由的是()A、自首并重大立功B、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C、紧急避险D、精神失常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免责”不同于“无责任”。免责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无责任”或“不负责任”则是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或形式上违反了法律,但因其不具备法律上应负责任的条件,故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BD不应该选。“免责”也不能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混同,排除C项。因此本题选择A。1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存在继承关系的,C项表述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3、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法学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科学。这些分支学科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就是法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划分法学的分支学科,例如从认识论角度看,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又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学、法社会学等,应用法学包括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等。故答案选AD。14、下列关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这主要是指: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政党、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这些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这种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是统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AD选项过分地强调了法所体现的意志为各阶级的意志总和,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不正确。15、关于法的指引作用中,确定性的指引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引有两种方式:(1)确定的指引。确定的指引是指人民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从事或者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若人们违反这种确定的指引,法律通过设定违法后果来处理,以此来保障确定的指引的实现。(2)有选择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自行决定是这样行为还是那样行为。ACD为确定性指引,B选项中由于该公民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申请,因而为选择性指引,而非确定性指引。16、以下关于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规定,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以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来对法律进行的分类。由此,A选项错误。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作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不成文法还包括同制定法相对应的判例法,即由法院通过判决所确定的判例和先例,它是不以条文的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也是不成文法的主要形式之一。由此B选项错误。不成文法也可以构成国家正式的法律渊源,如国际惯例、习惯法、判例法。故选择ABC。17、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关于法律规则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规则部分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为基础知识,望考生在学习中熟练掌握,灵活运用。18、实行司法平等原则的意义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司法平等原则是我国司法的重要原则之一,ABCD四项均是贯彻司法平等原则的重要意义。19、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是为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审理案件提供说明。这种解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ABCD均属于司法解释的作用体现,此外还有“通过解释活动,弥补立法的不足”。2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等。21、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有:(1)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的漏洞;(2)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道德要求,使法律的适用不仅合法,而且合乎常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必要的碰撞;(3)在宣传法律过程中,对旧道德进行批判,加强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认同感。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2、简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标准答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分为两类,即微观差别和宏观差别。微观差别是指具体部门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方面的差异;宏观差别主要表现如下:(1)法律的渊源不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制定法;在普通法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2)法律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3)法典编纂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国家,尤其是英国,一般不倾向于法典形式,它的制定法往往是单行的法律、法规。即使后来英美法系国家逐步采用法典形式,也主要是判例法的规范化。(4)法律的适用所采取的技术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是将成文法律规定的一般准则适用到具体事件和行为中,而且法官只能适用法律,不能创制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审理案件时,除依据成文法外,也要适用判例法,而且法官往往参与创制法律的过程。(5)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奉行职权主义,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法官审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实外,首先考虑制定法是如何规定的,随后按照有关规定来判决案件;普通法法系的诉讼程序奉行当事人主义,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法官首先要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案件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从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大陆法系法官的判决多简明扼要,篇幅较短;英美法系法官的判决重在说理、论述,篇幅较长。一般来说,大陆法系倾向于理性主义,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普通法法系则倾向于经验主义,属于归纳式思维,注重类比推理。两大法系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进入20世纪后,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与交流加强,两大法系之间的相互借鉴使得它们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和文化的不同,两大法系的差异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完全消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作用。标准答案: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律原则可以是非常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法律原则本身不是法律规则,它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是在创制、理解或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律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原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具有指导意义;二是法律原则有时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积极作用。标准答案: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从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来看,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前提或基础;(2)从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决策方法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着法的创制的质量;(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4)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方面也有重大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5、论述科学性原则在立法程序中的体现。标准答案:立法活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立法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存在,不能凭空主观臆断进行。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求立法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符合国情;其次要求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立法活动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就要求在立法工作中首先要坚持权利本位,把保障权利作为权利义务设定的出发点;其次要考虑权利义务的平衡;此外还应该考虑弱势群体的实际承受能力。立法的科学性原则还要求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注意法律规范的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这就要求立法不仅在语言上要具有明确性,平实严谨,而且要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与一般推理相比,法律推理具有哪些突出特征?标准答案: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乃至公民的法律意识中都有法律推理的活动。尤其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推理占有显著的地位。法律推理与一般的推理相比,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推理是法律运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它不仅需要对抽象的法律规范进行理解和选择,而且还需要将这种抽象的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中,因此,它可能是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推理和论证活动的综合。第二,法律推理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规定和已判明的法律事实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以此为前提,推理论证出适用结果,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推理要受到现行法律的约束,现行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有时法律原则、政策、法理等也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第三,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其中除了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外,还需要应用一些非逻辑的分析和论证,比如价值分析判断等。第四,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提供正当理由。法律推理的结果与法律适用的理由相关,法律推理为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故推理过程实际上常带有说明理由的成分。第五,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事关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孟子的“徒法不足以自行”表明了法的哪一项特性()A、法的联系性B、法的继承性C、法的模糊性D、法的局限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句话可以释义为即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没有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表明了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