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共258题)_第1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共258题)_第2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共258题)_第3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共258题)_第4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共258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共9套)(共258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乙只是让甲在自己的车里休息,并未将车交给甲保管,该车也不是遗忘物,甲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而要构成诈骗罪,行为人必须实施欺骗行为,并因其欺骗行为使得财物的占有者自愿将财物处分给行为人。本题中,乙只是让甲在自己的车里休息,并未将车交给甲,不构成诈骗罪。事实上,甲的行为违反占有者的意志,和平窃取,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故本题选B。2、不计数额,下列选项构成侵占罪的是A、甲是个体干洗店老板,洗衣时发现衣袋内有钱,将钱藏匿B、乙受公司委托外出收取货款,隐匿收取的部分货款C、丙下飞机时发现乘客钱包掉在座位底下,捡起钱包离去D、丁是宾馆前台服务员,客人将礼品存于前台让朋友自取。丁见久无人取,私吞礼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侵占罪、职务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干洗店老板甲对委托其干洗的衣物及其衣物内的物品负有保管义务,甲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构成侵占罪。A选项正确。乙、丁是公司、企业中的员工,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而非侵占罪。B、D选项均错误,不构成侵占罪。C选项中,丙下飞机时发现乘客钱包掉在座位底下,捡起钱包离去,构成了对航空公司占有权的侵犯(原因在于,飞机是个封闭的场所,乘客的钱包掉落后转归航空公司占有),构成盗窃罪。故本题选A。3、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3万元现金。甲的行为构成A、抢劫未遂与盗窃既遂B、抢劫既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C、敲诈勒索预备与盗窃既遂D、敲诈勒索未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抢劫罪、盗窃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多次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或者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3万元现金。这一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构成盗窃罪既遂。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这一行为应该构成敲诈勒索罪,而非抢劫罪。原因在于抢劫罪具有交出财物的当场性,甲的行为也不是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本题中的盗窃罪,明显属于另起犯意,与敲诈勒索罪之间不是想象竞合关系。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只好停下。先前的请客行为,给乙找卖淫女的行为,持相机入宅的行为均属于为敲诈勒索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属于预备行为。故本题选C。4、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B、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C、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即使窃得一张白纸,也成立盗窃罪既遂D、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盗窃罪。《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规定,将第二百六十四条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据此,扒窃并不要求以携带凶器为前提,A选项错误。扒窃的对象没有体积大小的要求,B选项错误。扒窃不以数额大小为判定标准,但是刑事犯罪之所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本质上一定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值得用刑罚惩罚的程度,否则不成立盗窃罪,C选项错误。D选项的说法完全符合《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关规定。故本题选D。5、甲欠乙十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十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B、抢劫罪C、非法侵入住宅罪D、抢夺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十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甲的这一系列行为旨在消灭甲乙之间业已合法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逼迫乙免除他的债务,甲的暴力行为致乙财产损失,与强行劫取乙的财物并无二致。故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本题选B。6、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甲在离开现场五公里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盗窃罪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故意伤害罪、抢夺罪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在认定故意伤害罪时,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本题中,甲主观上对乙具有伤害的故意,客观上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甲不是为了夺财而伤害乙,不构成抢劫罪。甲一把夺过乙慌忙掏出的准备报警的手机,意在阻挠乙的报警行为,甲事后将手机扔进水沟,说明甲事先不具有非法占有乙的手机的目的,甲的行为是故意非法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且数额较大。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本题选D。7、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抢劫罪(未遂)B、抢劫罪(既遂)C、绑架罪D、敲诈勒索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的行为是以暴力、胁迫的方法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虽然最后现金是由客户丁交出,但是也是基于甲的胁迫和保护乙的人身安全而交出的,因此构成抢劫罪。而且,对于甲自己的行为来说,其本身已经取得自己想要的钱财,至于取得途径如何,并不影响其抢劫罪(既遂)的成立。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在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暴力方法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仍然应当认定为抢劫罪。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是出于报复或者其他目的伤害或者杀死被害人,然后顺手牵羊拿走财物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是,如果行为人在抢劫行为实施完毕以后,为了灭口或者其他目的又杀死被害人的,应当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故本题选B。8、下列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是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并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多次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或者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威胁的内容上,可以是暴力、揭发隐私、毁坏财物、阻止正当权利行使等。A选项中,甲确实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因此索要精神损害赔偿,其目的并无不当,其欲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是正当的维权方式,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威胁。A选项错误。而B选项则不同,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又有实质的威胁内容(以砸烂桌椅进行威胁),构成敲诈勒索罪。B选项正确。C选项与A选项类似,捡拾到他人财物向他人索要报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也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构成犯罪。C选项错误。D选项中,甲将乙暴打一顿是为了泄愤,而非索要钱财,乙主动(而非受威胁)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后来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也只是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而未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9、医生甲退休后,擅自为人看病2年多。某日,甲为乙治疗,需注射青霉素。乙自述以前曾注射过青霉素,甲便未做皮试就给乙注射青霉素,乙因青霉素过敏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以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B、以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论处C、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D、以医疗事故罪论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行医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在于主体是否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甲虽然是医生,但已经退休了,已经丧失执业证书,属于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因而构成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罪是行为犯,只要情节严重就构成犯罪,造成患者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故本题选A。10、下列哪一选项的行为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论处A、甲用受贿所得1000万元购买了一处别墅B、乙明知是他人用于抢劫的汽车而更改车身颜色C、丙与抢劫犯事前通谋后代为销售抢劫财物D、丁明知是他人盗窃的汽车而为其提供伪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受贿后使用受贿所得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仅以受贿罪论处即可。A选项中,甲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A选项错误。B选项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的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实施本解释第1条、第2条、第3条第1款或者第3款规定的行为,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的犯罪分子通谋的,以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夺罪的共犯论处。因此,C选项中,丙的行为应成立抢劫罪的共犯。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六)项的规定,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而为其提供或者出售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11、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非法持有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B、持有毒品不限于本人持有,包括通过他人持有C、持有毒品者而非所有者时,必须知道谁是所有者D、因贩卖而持有毒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非法持有毒品且数量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有数量多少的要求。A选项错误。持有并不要求直接持有,即介入第三者时,也不影响持有的成立。第三者为直接持有时,行为人为间接持有。B选项正确。持有毒品者并非所有者时,不必知道所有者为谁,只要持有者知道自己持有的是毒品即可成立犯罪,是否知道所有者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C选项错误。因贩卖而持有毒品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持有是贩卖的当然结果或必经阶段,因而属于吸收犯。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12、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妨害公务罪D、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在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时,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看行为人是否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二是看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还要注意因使用暴力方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造成执行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题中,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本题选D。13、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关于本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对于“关系密切”应根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进行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限定为亲朋好友B、根据A选项的观点,“关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约关系的情形,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丁构成徇私枉法罪,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D、甲的行为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从一重罪论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二十章第二节中的徇私枉法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A、B选项正确。丁违背事实和法律,使丙被作无罪处理,构成徇私枉法罪;甲胁迫丁徇私枉法,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C选项正确。甲的行为的确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但并不是同时触犯,对甲应当数罪并罚。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14、甲恳求国有公司财务主管乙,从单位挪用10万元供他炒股,并将一块名表送给乙。乙做假账将10万元交与甲,甲表示尽快归还。20日后,乙用个人财产归还单位1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乙勾结私自动用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B、乙虽20日后主动归还10万元,甲、乙仍属于挪用公款罪既遂C、乙非法收受名表,构成受贿罪D、对乙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对本题中的乙应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故本题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5、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网站建立者、网站直接管理者、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均可以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故本题全选。16、下列行为构成包庇罪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包庇罪。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07条第2款的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A项中甲的行为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而非包庇罪。A选项错误。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B项中的乙构成交通肇事罪,而非包庇罪。B选项错误。C选项中丙明知实施杀人、放火犯罪行为是恐怖组织所为,而作假证明包庇犯罪人,构成包庇罪。C选项正确。《刑法》第362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D选项中丁的行为构成包庇罪。故本题选CD。17、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贩卖毒品罪。贩卖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贩卖毒品的行为,所谓贩卖,是指非法买卖与交换、批发和零售。不论是转手倒卖,还是销售自制毒品,不管是否营利,也不论贩卖毒品的数量多少,均构成本罪。犯罪的主体,除一般主体外,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予以贩卖。贩卖毒品除了主观上具有故意之外,还应当具有牟利的目的。不以牟利为目的。如单纯为了本人或亲友吸食而购买毒品的,则不构成贩卖毒品罪。A选项错误。乙为了贩卖而购买,丙介绍毒品买卖以获利,丁销售毒品而获利,三者皆构成贩卖毒品罪。故本题选BCD。18、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的行为表现方式有四种:(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随意殴打他人,只有在情节恶劣的时候才构成寻衅滋事罪。A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CD。提醒考生注意,在认定寻衅滋事罪时,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寻衅滋事的情节是否达到了恶劣的程度,情节恶劣的,是寻衅滋事罪。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1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组织考试舞弊罪,代替考试罪,帮助信息网络安全活动罪,虚假诉讼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是指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行为。A选项正确。代替考试罪,是指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行为。可见,无论是代替他人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还是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均构成代替考试罪。B选项错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C选项正确。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值得注意:(1)本罪的牵连问题。如果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2)本罪的共同犯罪问题,特别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一般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CD。20、下列说法错误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寻衅滋事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扰乱法庭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换句话说,只有“情节恶劣”的才会被定寻衅滋事罪处罚。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要注意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因寻衅滋事而致人轻伤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则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所以,A选项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正确。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法定情形的行为。法定行为包括:(1)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2)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3)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4)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可见,致使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形,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C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所述情形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所谓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指以法定方式实施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本罪的行为包括如下几种:(1)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2)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3)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4)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故本题选ACD。21、关于受贿相关犯罪的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受贿罪。贿赂非限于合法物品,违禁品(如毒品)、违规制造的产品(如假币)、赃款赃物、伪劣产品等,也可以成为犯罪对象。A选项正确。乙父仅让乙将不符合社保条件的几名亲戚纳入社保范围,而没有将收受亲戚送来的3万元告知乙,乙父与乙没有形成受贿的共同犯罪,因而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提醒考生注意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受贿罪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罪名)。B选项正确。国企退休厂长王某(正处级)仅利用其影响,让现任厂长帮忙,在本厂推销保险产品,而没有将收受保险公司的3万元告知现任厂长,因此不构成受贿的共犯,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选项正确。D选项构成单位受贿罪。所谓单位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故本题全选。22、国家工作人员甲与民办小学教师乙是夫妻。甲、乙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达300万元。甲、乙拒绝说明财产来源。一审中,甲交代300万元系受贿所得,经查证属实。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第十八章第二二节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审中,甲交代巨额财产300万来源于受贿所得,并经查证属实,不再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而应以其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性质认定,即甲构成受贿罪。A、B选项正确。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乙不构成该罪。C选项正确。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题中,乙只有拒绝说明其来源的行为,这一行为并不是隐瞒行为。况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要求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从题目的情形来看,乙不一定知道这些钱是受贿所得。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BC。23、关于贪污罪的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所谓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①国有财产。②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③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A选项中,国有公司的财产属于公共财物,国有公司收受的回扣依然属于公共财物。甲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共财物(国有公司收受的回扣)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成立贪污罪。B选项中,乙骗取的开发商的补偿款不属于《刑法》第91条规定的公共财物。因此,乙不成立贪污罪。根据有关解释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工作时,属于刑法第93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382条和第383条贪污罪、第384条挪用公款罪、第385条和第386条受贿罪的规定。C选项正确。《刑法》第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271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CD。24、关于徇私枉法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之(五)徇私枉法案之(4)在立案后,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5)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情形,所以B选项错误,A选项、D选项正确。鉴定人不能成为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故C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CD。三、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5、简述包庇罪与伪证罪的区别。标准答案: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特殊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2)犯罪的场合不同。前者可以发生在诉讼之前、之中、之后,后者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之中。(3)包庇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已决犯和未决犯,后者只能是未决犯。(4)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后者既包括隐匿罪证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也包括陷害他人。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包庇罪、伪证罪。包庇罪与伪证罪都有做假证的行为,但二者在犯罪的主体、发生的场合、包庇的对象、犯罪的目的等方面。考生要认真理解掌握。26、简述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标准答案: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二者的区别有:(1)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非法占用为目的,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行为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限于公款,后者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包括公款和公物。(3)客体不同。前者的客体为公款使用收益权,后者的客体为公共财物所有权。(4)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擅自私用公款的行为,后者是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5)主体范围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后者的主体出国家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挪用公款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的目的不同、行为的对象不同、侵犯的客体不同、客观方面的行为手段不同。此为重要考点,考生应予以注意。27、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贪污罪的特别宽宥制度和终身监禁制度。标准答案:贪污罪的特别宽宥制度是指:犯贪污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发生的,如果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从轻处罚。贪污罪的终身监禁制度是指: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贪污罪。本考点是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设置的新增考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请考生务必掌握。28、简述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标准答案: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二者的区别有:(1)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的是民事、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后者针对的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2)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前者发生在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中,后者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3)构成犯罪要求的情节条件不同。前者以情节严重为要件,而后者无此要件的限定。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和徇私枉法罪都是在司法过程中的渎职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构成犯罪要求的情节条件不同。希望考生认真掌握。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下列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A、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B、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C、向国民展示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D、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的任务包含两方面内容:(1)惩罚任务,即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2)保护人民、社会和国家,也就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B选项所说的是刑法的惩罚任务,应当选。注意区别于刑法的机能,即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刑法具有三种机能:(1)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向国民展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2)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3)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2、甲在林中打猎时,发现一个猎物旁边有一个孩子在玩耍,甲自知枪法不佳,但打猎心切仍然开枪射击,结果子弹打偏打死了孩子。甲对于孩子死亡的主观心态属于()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不具有希望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因此不构成直接故意,A选项错误。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听之任之放纵危害结果的发生。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行为、结果以及二者因果关系,并且要求认识到行为及结果的社会危害性。甲认识到了自己行为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果和因果关系,并且认识到了行为及结果的危害性,在意志因素上放任了结果的发生,因此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构成要件,B选项正确。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意志因素: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不仅希望结果不要发生,而且排斥、反对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也不会采取措施去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本题目中甲虽然对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有认识,但不符合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C选项错误。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前提是对危害结果没有预见,而本题中甲已经预见到了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此D选项错误。3、乙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甲,刺了甲一刀后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乙往前跑了10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事后防卫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依据特别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乙持刀抢劫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对其采取的致其重伤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A选项错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之一在于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损害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甲是针对乙的不法侵害行为,直接对乙采取反击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B选项错误。成立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五个条件:(1)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4)防卫必须是基于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甲完全满足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C选项正确。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害状态尚在继续中,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在财产犯罪中,即使犯罪已经既遂,但犯罪人没有离开犯罪现场,被害人采取防卫行为仍可以挽回损失的,应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不属于事后防卫。D选项错误。4、甲开枪杀害其妻子,开了两枪后,看到妻子痛苦万分,又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生还,但造成终身残疾。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中止)B、故意杀人罪(未遂)C、故意杀人罪(既遂)D、故意伤害罪(既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性、客观有效性。甲具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但在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阻止了妻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应当减轻处罚。5、关于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主犯,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C、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应当对教唆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A选项错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选项错误。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C选项正确。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选项错误。6、狱警甲虐待被监管人员致被害人轻伤,该行为同时符合虐待被监管人员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该情形()A、应数罪并罚B、属于法条竞合犯C、属于想象竞合犯D、属于结果加重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条竞合犯,是指一行为同时触犯刑法中有一些在内容上存在重复或交叉的数个法条的犯罪形态。常见的法条竞合的情形有: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骗取出口退税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与渎职犯罪一章其他特别罪名(如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枉法罪等);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其他包含着过失致人死亡情形的犯罪(如失火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故意伤害罪与其他包含着伤害行为的犯罪(如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刑讯逼供罪、非法拘禁罪、虐待被监管人员罪等)。需注意,绝大多数包含着伤害行为的犯罪只是包含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情况,如果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则要转化为故意伤害罪。例如,刑讯逼供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法条竞合犯原则上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如本题应当按照虐待被监管人员罪定罪量刑,不需要数罪并罚。法条竞合犯在例外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优先适用重法条,例如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一节中的其他特别罪名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总之,无论是原则情况还是例外情况,法条竞合犯都不需要数罪并罚。A选项错误。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1)法条竞合犯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行为,产生一个结果,侵犯一个法益;想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往往是数个罪过和数个结果,侵犯了数个法益。(2)法条竞合犯的数个刑法规范之间天然地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触犯了特别法条必然符合一般法条的犯罪构成;而想象竞合犯同时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而是在某一具体的犯罪中产生的特殊的联系,在其他情况下则不存在联系。构成虐待被监管人员罪(致人轻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C选项错误。结果加重犯,是指在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时,造成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结果以外的加重结果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仍然以基本犯罪的罪名定罪,只是按照加重法定刑量刑,在罪名上不会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7、下列情形中属于没收财产刑的是()A、甲某贩卖毒品100克被当场查获,对其100克毒品予以没收B、甲某是用自己的汽车进行盗窃犯罪活动,被法院予以没收C、甲某犯走私毒品罪获得非法利益5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D、甲某犯贪污罪,法院没收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BC选项属于《刑法》第64条规定的犯罪工具、违禁品、违法所得的没收,即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D选项属于没收财产刑。本题选D。8、关于累犯的从重处罚,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是()A、对于累犯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是否从重处罚B、累犯的从重处罚指的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C、累犯应当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D、累犯的从重处罚指的是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因此只要构成累犯,必须从重处罚,没有不从重处罚的余地,A选项错误。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重的刑种或刑期。从重处罚必须在法定刑幅度内,而不能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否则将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选项错误。对于累犯应当比照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从重处罚。对于累犯应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具体应判处的刑罚,切忌毫无事实根据地对累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的做法。C选项错误。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无论具备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者,还是具备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者,都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D选项正确。9、《刑法》第175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种罪状形式属于()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罪状是刑法分则条文对某种具体犯罪特征的描述。简单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这种犯罪的特征易于被人理解和把握,无需在法律上作具体的描述。A选项错误。叙明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为了准确定罪量刑,绝大多数刑法分则条文采用叙明罪状。题干中对高利转贷罪的行为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属于叙明罪状。B选项正确。空白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C选项错误。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D选项错误。10、甲组织、领导某恐怖组织,并与其他同伙共同劫持某民航客机,甲等人在强奸并杀害一反抗的空姐后将飞机控制,不久被飞机安全员乘机制服,未造成其他损害。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应当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一罪定罪处罚B、仅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劫持航空器罪,数罪并罚C、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策划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该罪是一个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具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就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如果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之后,又从事暗杀、绑架、放火、爆炸、劫持交通工具等其他犯罪行为的,应当数罪并罚。A选项错误。劫持航空器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在劫持并控制航空器以后,又实施滥杀无辜、强奸妇女等犯罪行为,应当以劫持航空器罪与所实施的犯罪数罪并罚。B选项错误。甲等人实施的强奸行为与劫持航空器罪没有任何通常的牵连关系,因此应当单独评价强奸行为,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强奸罪,数罪并罚。C选项正确。行为人以杀人、伤害、损坏航空器等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其犯罪的暴力方法中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这些犯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具有通常的牵连关系,应当仅评价为劫持航空器罪一罪。甲等人通过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排除反抗,达到控制航空器的行为,被劫持航空器罪所包含,无需单独评价,因此D选项错误。11、乙根据民间传统配方调制出一味药,疗效较好,便少量销售给邻居,治好了邻居的疾病。乙的行为()A、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C、构成非法行医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司法解释,销售少量根据民间传统配方私自加工的药品,或者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12、为谋财绑架他人的,在下列情形中,不应当判处死刑的是()A、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的B、乙杀死人质后隐瞒事实真相向人质亲友勒索赎金10万元的C、丙绑架人质后害怕罪行败露杀人灭口的D、丁控制人质时因捆绑太紧过失致被害人死亡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甲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伤残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有可能判处死刑,A选项不选。乙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有可能判处死刑,B选项不选。丙为灭口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有可能判处死刑。C选项不选。丁属于过失致被绑架人死亡,《刑法修正案(九)》将这种情形移出了绑架罪的加重处罚情形,其一般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档次内量刑,不应当判处死刑,D选项当选。13、2016年年初,邵某以“大叔调查公司”的名义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邵某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出售个人户籍、车辆档案、手机定位、个人征信、旅馆住宿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的方式寻找客户,接单后通过微信向上家购买信息后加价出售,每单收取10元至1000余元不等的费用。邵某获利人民币26000元。邵某的行为()A、是民事侵权B、构成诽谤罪C、构成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D、构成侮辱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应当从重处罚。“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公民生理状态、遗传特征、经济状况、电话通话清单、个人具体行踪等也包括在内。本罪包括三个行为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第二种类型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第三种类型是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窃取”也是“非法获取”的一种方式,只是由于窃取的方式较为常见,故法条将其独立规定。凡是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均属于“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如购得、骗取、夺取等。本罪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情况包括:(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4)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5)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3)项、第(4)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的;(6)数量未达到第(3)项至第(5)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7)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8)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3)项至第(7)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9)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2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10)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本题中,邵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已超过5000元,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因此,邵某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C选项正确。14、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口袋并将乙打成重伤。甲离开现场后,将手机丢到垃圾桶。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抢夺罪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抢劫罪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甲夺取乙的手机,是为了阻止乙报警,没有非法占有乙的手机的目的,不能成立抢夺罪。A选项错误。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占有目的具有两层意思:一是排除意思;二是利用意思,甲只有排除乙的占有的意思,而不具有利用手机的意思,不能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甲不构成抢劫罪。BC选项错误。甲虽然没有利用乙的手机的意思,但具有排除乙的占有和使用的意思,因此甲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注意故意毁坏财物罪不仅包括物理上的毁坏,还包括功能不能发挥的毁坏。甲故意伤害乙致其重伤,因此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15、卖淫女甲因某日身体不舒服想休息一天,但乙使用暴力殴打,强迫甲为某重要人士提供性服务。乙的行为构成()A、强奸罪B、强迫卖淫罪C、强制猥亵、侮辱罪D、组织卖淫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强迫卖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他人卖淫的行为。强迫卖淫包括逼良为娼、不让从良、具体时间和地点的强迫三种情况,题目说的是第三种情形。强迫卖淫罪的目的是迫使他人从事卖淫活动,而不是为了强行奸淫女性。因此选B,不选A。16、2016年3月,宋某与周某、张某等人商议通过虚构债务提起诉讼的方式,企图从法院冻结的拆迁款项中套取部分资金。后宋某伪造工资表、劳动合同、欠条,周某、张某等人在相关材料上签字,并持上述虚假材料以欠工资名义向泗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周某、张某等人均保证提供的证据真实。后周某、张某等人分别与宋某达成调解,法院根据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了民事调解书。周某、张某等人遂持生效民事调解书向泗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企图参与分配宋某所有的已被法院冻结的拆迁款,被法院执行局识破。宋某、周某、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A、伪证罪B、包庇罪C、虚假诉讼罪D、扰乱法庭秩序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是指以虚假事实为根据,依照民事诉讼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常见的情形是,通过伪造书证、物证,或者双方恶意串通提起民事诉讼。本题中,宋某与张某、周某等人恶意串通,伪造证据,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宋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C选项正确。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多发,特别是在民间借贷、拆迁等案件中呈现多发态势。除了数量增多、金额增大之外,虚假诉讼的参与方式也呈现多样性,从单方虚假诉讼到双方恶意串通,再到诉讼代理人参与等,虚假诉讼的识别难度越来越大。虚假诉讼行为不但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浪费了司法资源,还损害了当事人或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案件类型相对集中。多发生于离婚、民间借贷、企业破产、继承、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假借诉讼以图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损害第三人权益。二是当事人间关系特殊。双方当事人多存在亲属、朋友、生意伙伴等较为密切的关系,或属某种利益共同体。三是当事人多是采取委托代理人出庭的方式,法庭陈述细节出现多处不清或矛盾,特别是当事人对义务自认的较多,原被告间缺乏实质性对抗。四是当事人在本院或他院有关联诉讼或执行案件,标的相互关联。五是证据材料单一,难以形成完整证据链。虽双方对证据真实性、关联性不存异议,但事实、理由往往不合常理。六是双方当事人对诉请、事实、证据均争议不大,依据常理本可自行解决,却极力要求法院快审快结,出具调解或判决。2015年8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虚假诉讼罪”,旨在通过刑罚的威慑力,起到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行为的作用。17、下列人员中可以单独成为贪污罪主体的是()A、国有股份公司职员B、公立大学财务处会计C、公立医院医生D、私立中学校长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公立大学的财务处会计属于受国有事业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其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B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这属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A选项正确:司法解释,即最高司法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B选项正确:扩大解释,即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其字面含义,但仍旧在该用语可能的含义范围内。C选项错误: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解释为金融机构,没有超出“金融机构”的词义的“射程”,也没有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因此属于扩大解释,不属于类推解释。D选项错误:当然解释,即“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题目中不存在二者罪名的比较,所以不存在当然解释。19、下列选项中属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特点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即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相对性,某一种现象既是前一现象的结果又是后一现象的原因;必然性,一般表现为两种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复杂性,在某些场合会呈现出复杂的形态,主要体现为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ABCD选项均正确。20、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预备犯罪,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考生需要记住一些常见的预备行为,例如:准备犯罪工具、商议犯罪计划、引诱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现场、排除犯罪障碍、前往犯罪现场、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跟踪或守候被害人。A选项属于守候被害人,正确。B选项属于准备犯罪工具,正确。C选项属于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正确。犯罪预备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等方式将故意犯罪的意图表露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客观活动。现代刑法摒弃思想犯罪,因此,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思想阶段,而从事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D选项属于犯意表示,错误。21、下列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实质的一罪是指刑法中貌似数罪,实际上是一罪的情况,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吸收犯和连续犯属于处断的一罪,故AC选项错误。22、下列选项中,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选项正确。《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选项错误。《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A选项正确。《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选项正确。因此本题选ABC。23、下列情形中,依法须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D选项错误。24、下列属于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25、下列情形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C选项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属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构成要件,两罪之间有些联系,应注意区分,避免混淆。26、下列情形成立敲诈勒索罪既遂的是(不考虑数额)()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多次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或者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尽管甲可以向有关机关告发,但不能将此作为敲诈的手段,即以合法内容相威胁谋取非法利益的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A选项成立敲诈勒索罪,当选。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是,如果不满足犯罪人要求,暴力威胁是否会当场实现。如果会当场实现便是抢劫罪;如果并非当场实现,即受害人有一定选择自由,就是敲诈勒索罪。乙的暴力和取财行为不具有当场性,因此属于敲诈勒索罪。B选项当选。敲诈勒索罪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索要债务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选项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不选。敲诈勒索是通过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丁的行为不会让对方产生恐惧,对方也不是基于恐惧交付财物,所以是敲诈勒索罪(未遂)。D选项不属于敲诈勒索罪既遂,不选。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某村村委会办公室财物被盗,村委会主任甲怀疑是村民陈某所为,即带领村治保主任等人将陈某带到村委会办公楼“审讯”。陈某拒不承认偷窃行为,甲即命人将陈某关押在办公楼的地下室。陈某感到冤屈,第二天早晨在办公楼地下室自杀身亡。甲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主动向公安机关交代,他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还有以下违法行为,后经查证属实:村里因100亩土地被国家征用,获得国家土地征用补偿款500万元。甲在负责发放这笔款项时,谎称为了催要这笔款项,曾花费5万元用于“疏通关系”,遂用假发票在土地征用补偿款中报销5万元“招待费”归自己所有。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27、甲的行为各构成何罪?并简要说明理由。标准答案:甲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和贪污罪。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剥夺他人自由的行为。由于甲唆使他人关押陈某,所以甲的这种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根据刑法规定,村委会成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产的,应认定为贪污罪。甲利用职务之便侵占5万元土地征用补偿款的行为,构成贪污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对甲应如何处罚?标准答案:甲在非法拘禁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对甲构成的贪污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为甲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贪污罪,与非法拘禁罪属于不同罪行,构成特别自首。对甲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和贪污罪,数罪并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介入因素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对以下内容必须认真理解掌握。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到了第三者或被害者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时,应综合考虑三个因素:(1)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则因果关系不因介入行为而中断。C选项中,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丙的高度危险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因果关系不因第三者的碾压行为而中断。(2)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如果介入情况不异常,是前行为通常甚至必然会导致的行为,因果关系就不中断,反之则中断。A选项中,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紧接着必定会导致被害人的灭火行为,所以被害人为灭火而跳水的行为不异常,不能引起因果关系中断。B选项中,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因住宅处有婴儿,故必然会导致被害人冲入火中施救,因果关系亦未中断。而D选项则不同,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异常性较大,属于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即丁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如果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因果关系就中断,反之则不中断。例如,甲以杀人故意对乙施暴致乙重伤濒临死亡,后送医院抢救,医生的抢救行为存在轻微过失,乙终究死亡,由于甲的行为对乙死亡的结果作用力大,而医生的轻微过失对乙死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