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1(共9套)(共120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请回答:1、本条中“多次盗窃”“扒窃”“入户盗窃”应如何界定?标准答案:“多次盗窃”是指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扒窃”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入户盗窃”是指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如何理解本条中“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标准答案: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述第3项至第8项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数额达到“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50%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4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注:根据司法解释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述规定标准的50%确定:①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②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③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④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⑤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⑥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⑦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⑧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携带凶器盗窃的是否一律构成盗窃罪?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进行抢夺之后果有何不同?标准答案:携带凶器盗窃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盗窃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盗窃的行为。携带凶器盗窃的,其是否构成盗窃罪要看具体情形:如果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盗窃,但有证据证明该器械确实不是为了实施犯罪准备,不能认定携带凶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携带凶器”是指行为人携带凶器进行盗窃而未使用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在携带凶器时,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凶器施暴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则转化为抢劫罪。同时注意与携带凶器进行抢夺之不同后果的对比,携带凶器抢夺的,不管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或以凶器相威胁,均以抢劫罪论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得乙的一个包,打开包发现里面装有现金人民币3000元和诺基亚手机一部,另外包里还装有枪支、弹药等物品,请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标准答案:甲以秘密手段窃取乙的一个包,款物价值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由于甲并无盗窃枪支、弹药的主观故意,而是意外地发现包里有这些特殊物品,仍应以盗窃罪论处,不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该如何处理?标准答案: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应区分不同的情形加以认定。如果盗窃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及其重要零部件价值不大,但危害公共安全已经构成犯罪的,或者盗窃上述设备及其重要零部件并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的,应以破坏电力设备罪追究刑事责任;盗窃上述设备及其重要零部件数额较大,并危害公共安全的,同时构成盗窃罪与破坏电力设备罪,应当择一重罪论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试回答:6、本条规定的“抢夺”“公私财物”的含义应如何界定?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能成为抢夺罪的对象。抢夺特定财物,如枪支、弹药、爆炸物或公文、证件、印章,应按刑法的相关规定论处,不构成本罪。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公然夺取,指当着财物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持有人的面或者在上述被害人可以立即发现的情况下,乘其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行为人在夺取财物时并没有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审判实践中,抢夺行为一般是乘人不备,突然把财物夺走,但也有在被害人有所察觉但防卫能力丧失的情况下(如患病、醉酒等)把财物夺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本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①导致他人重伤的;②导致他人自杀的;③具有下述第3项至第10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数额巨大”50%的。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①导致他人死亡的;②具有下述第3项至第10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50%的。(注: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50%确定:①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②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③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④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⑤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⑥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⑦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⑧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⑩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本条中“携带凶器抢夺”的含义是什么?标准答案:“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抢夺,但有证据证明该器械确实不是为了实施犯罪准备的,不构成抢劫罪;行为人将随身携带的凶器有意加以显示或使凶器能为被害人觉察到的,直接适用《刑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除了本条第2款的规定外,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需满足哪些条件?标准答案:犯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抢夺的犯罪行为,如果抢夺的数额虽未达到数额较大,但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仍可以依照抢劫罪论处;②行为人的目的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③行为人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同时应当注意,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①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②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③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请回答以下问题:10、条文中“其他方法”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或用毒药毒昏等,致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如果行为人利用被害人熟睡、酣醉、昏迷等状态而秘密窃取其财物的,因行为人并未实施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手段行为,不属于以其他方法实施的抢劫罪。如果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法,窃取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则构成盗窃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条文中“入户抢劫”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认定“入户抢劫”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是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的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行为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另外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入户后实施抢劫,包括入户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等犯罪而转化为抢劫的情形。但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二是对于部分时间从事经营、部分时间用于生活起居的场所,行为人在非营业时间强行入内抢劫或者以购物等为名骗开房门入内抢劫的,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对于部分用于经营、部分用于生活且之间有明确隔离的场所,行为人进入生活场所实施抢劫的,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如场所之间没有明确隔离,行为人在营业时间入内实施抢劫的,不认定为“入户抢劫”,但在非营业时间入内实施抢劫的,应认定为“入户抢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条文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公共交通工具,包括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地铁,轻轨,轮船,飞机等,不含小型出租车。对于虽不具有商业营运执照,但实际从事旅客运输的大、中型交通工具,可认定为“公共交通工具”。接送职工的单位班车、接送师生的校车等大、中型交通工具,视为“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既包括在处于运营状态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及司售、乘务人员实施抢劫,也包括拦截运营途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对旅客及司售、乘务人员实施抢劫,但不包括在未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实施抢劫。以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等手段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特定人员实施抢劫的,一般应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条文中“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条文中“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指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致人重伤、死亡的,不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论处,也不以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应以抢劫罪定罪处刑。但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者其他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条文中“持枪抢劫”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持枪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的行为。枪支的概念和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假枪并不符合“枪支”的概念和范围,所以持假枪抢劫不属于持枪抢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310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问题:15、请对第1款中“犯罪的人”进行分析。标准答案:这两个罪中的“犯罪的人”,应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不能从“无罪推定”的角度做出解释。换言之,虽然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罪犯”,但不是仅指已经被法院做出有罪判决的人。首先,已经被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对象的人,即使事后被法院确定无罪的,也属于“犯罪的人”。其次,即使暂时没有被公安、司法机关作为犯罪嫌疑人,但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将被公安、司法机关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对象的人,同样属于“犯罪的人”。最后,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但没有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属于这里的“犯罪的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请对第2款进行分析。标准答案:窝藏、包庇罪只打击下游犯罪人,事前通谋的,应以共犯论处,不再认定为这两个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问题:1、请对第1款进行分析。标准答案: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执行。对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以前,被告人在关押期间做人工流产的,应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不能为了判处死刑而强制怀孕的妇女做人工流产。此外,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请对第2款进行分析。标准答案: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原则上不得适用死刑,除非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才可对其适用死刑:一是手段特别残忍,二是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都不得对其适用死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试说明:3、该条款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标准答案:本条款规定了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罪状为简单罪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如何理解“其他危险方法”?标准答案:所谓的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四种危险方法以外的,一切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相当的,一经实施,能够同时造成不特定多数人死伤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方法,如散播病菌,在公共场所驾驶交通工具撞人,破坏矿井通风设备,非法架设电网,等等。所有这些危险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要足以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李某因家庭内部纠纷与其夫张某发生激烈争吵,忍无可忍,在家中引燃大火,将张某烧成重伤,李某自己轻伤,家中重要财物几乎全部烧毁;火势又蔓延至其他楼层,最后该幢楼房共计十家(除李某自己家外)受灾,其中有三人受轻伤,经济损失十万余元。问:李某放火焚烧自家的财物,构成本条规定之罪名吗?为什么?标准答案:李某的行为应当构成本条规定的放火罪。因为一行为是否构成放火罪,不是以放火焚烧的对象是否是国家的、集体的或者他人的财物为判断标准,而是以是否危害公共安全为标准。只要放火行为危害到了公共安全,即使是焚烧自己家的财物,也可能构成放火罪。李某的行为已经的确造成了重大危害,所以从客观方面上来说符合放火罪的特征。再者,从主观方面看,本案中李某主观上并没有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合法利益的目的,作为一个有理智的成年人,她当然也能预见到自己的放火行为可能给公共安全带来的重大危险,但她由于家庭内部纠纷一时冲动,而放任这种危险后果的发生,属于典型的间接故意。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分析看来,李某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在上题的案件中,火灾后,张某准备报案,但是其家人认为:毕竟夫妻一场,不如不要追究李某责任,受灾邻居的损失也可赔偿,总之低调了结此事,两人还是凑合过算了。最终此案果然私了。此事在当地影响甚大,当地公安机关相关人员对此事也很清楚,但是他们认为这是家庭内部纠纷,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没必要瞎掺和;再说,张某和受害邻居均未报案,既然无人报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请用刑法规定和原理来分析公安机关的认识和本案私了的处理方式。标准答案: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就是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其中前半句规定的是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后半句规定的是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所谓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就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违反刑法的规定,任意出人于无罪,宽纵罪犯。因为犯罪行为是对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的一种严重破坏,国家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不仅仅是着眼于维护每个案件中具体的受害者的利益,更着眼于整个社会利益和秩序的维护。所以本案中即便受害人均不愿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但是国家司法机关应当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该公安机关的认识是错误的。从法的分类的角度来看,与作为私法的民法不同,刑法是典型的公法。私法的基本精神是意思自治,当事人之间可以以自己的意思排斥国家法律的适用。但是,在公法领域,特别是刑法领域,当事人的意志不能高于法律的规定,对于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必须依照刑法的明文规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私了也只是了结了本案的民事赔偿部分;对于罪与刑的确定,是绝对不能私了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19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试分析:7、该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标准答案:该条所规定的罪名是保险诈骗罪,罪状是叙明罪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构成本条规定之罪吗?为什么?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应依照《刑法》第183条的规定,区别该工作人员是否为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是,应当定贪污罪,如果不是,应当定职务侵占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本条规定之罪吗?标准答案: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而本案中个体户甲并不属于这三种人之一,从题目中也看不出与这三种人具有共犯关系,故甲骗取保险金的行为不构成保险诈骗罪。其行为构成的是诈骗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由于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提供的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结果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了便利的,是否构成本条规定之罪?标准答案: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等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依本条第4款的规定,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但如果由于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提供的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结果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了便利的,由于其没有保险诈骗的故意,所以不构成保险诈骗罪,应当以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论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该条规定之罪名与诈骗罪的区别。标准答案:保险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关键有三点:①犯罪主体不同。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②侵犯客体不同。保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③行为方式不同。保险诈骗罪有五种法定的行为方式,前三种为故意编造事故(或事实),后两种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包括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第4项规定)和故意造成人身保险事故(第5项规定);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246条第1、2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试说明:12、该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侮辱罪和诽谤罪,罪状为叙明罪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如何理解“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含义?标准答案:“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描述的是侮辱罪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具体含义是:①侮辱行为必须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实践中侮辱行为主要包括暴力、言词、文字图画三种方法。暴力方法,是指用人身强制方法对他人进行侮辱,如强迫被告人吃屎喝尿,扒光被害人的衣服当众羞辱等;言词方法,主要是指使用言词对被害人进行诋毁、辱骂、嘲笑,使被害人受辱;文字图画的方法,是指以书面文字或者图画的方法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如书写、张贴、散发、邮寄、传阅有损他人人格与名誉的大字报、漫画、标语、信件等。②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所谓公然进行,是指侮辱行为在众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即能为众多人所见所闻的条件下进行,至于侮辱行为有多少人知悉,被害人是否在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③侮辱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该特定的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尽管没有指名道姓地进行侮辱行为,但是其他人可以知道行为人所指侮辱对象的,亦构成犯罪。侮辱和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否则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法律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审判实践中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或者政治影响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的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该条规定的两罪有何区别?标准答案: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关键有两点:①行为手段不同。侮辱罪可以用口头、文字图画的手段,也可以是暴力的手段;诽谤罪的行为手段只能是口头或文字图画,而不可能是暴力。②行为方式不同。侮辱罪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具体真实的被害人的隐私来损害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但不可能使用捏造并散布事实的方法;诽谤罪则必须以捏造事实,并公然散布这一事实为必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该条中“告诉才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哪些?标准答案:“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犯本罪的告诉才处理,是自诉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转为公诉罪。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刑法》第196条第1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请分析:1、本条罪的罪名及其法定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如下: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恶意透支的含义。标准答案: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常见情形包括哪些?标准答案: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①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②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③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④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该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有哪些?标准答案:应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包括:①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②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③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④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⑤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⑥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些方法包括:(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信用卡诈骗罪属于常考考点,提醒考生认真掌握。《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请分析:5、该条规定的是什么?请为其下一个定义。标准答案:该条规定的是一般累犯。所谓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三节中的累犯。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所谓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犯罪分子。累犯制度是一个常考考点,希望考生认真掌握。6、其构成要件有哪些?标准答案: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①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18周岁,这是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依据《刑法》第65条的“除外”规定,即“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构成累犯者应当是前罪和后罪发生时犯罪人均已满18周岁,如果犯罪人前罪发生时不满18周岁,后罪发生时已满18周岁的,也不宜认定为累犯。②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这是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前罪与后罪均为过失犯罪,或者前罪与后罪之一是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累犯。③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也就是说,构成累犯的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须为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如果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低于有期徒刑,或者其中之一低于有期徒刑,均不构成累犯。④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所谓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在内。主刑执行完毕后5年内又犯罪,即使附加刑未执行完毕,仍构成累犯。所谓赦免,是指特赦减免。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期间,则不构成累犯,而应适用数罪并罚;若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5年以后,也不构成累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请分析:7、抢夺罪是否必须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抢夺罪必须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数额较小的不认为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和其他财产犯罪一样,抢夺罪的成立并不以数额较大为成立的唯一条件,当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规定标准的50%确定:①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②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③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④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⑤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⑥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的;⑦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⑧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⑩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本条中“携带凶器抢夺”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所谓携带凶器抢夺,是指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规定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依照相关司法解释,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①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②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逗倒他人夺取财物的;③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转化抢劫罪的常见类型还有哪些?标准答案:携带凶器抢夺的,抢夺罪就转化成了抢劫罪。除此之外,常见的转化抢劫罪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具有下列几种情形之一的,以转化型抢劫罪定罪处罚:①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②入户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者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③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④使用凶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的。⑤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八章第二节中的抢夺罪。抢夺罪为侵犯财产罪中十分重要的类型,也是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希望考生全面细致地予以掌握。《刑法》第196条第1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请分析:10、本条罪的罪名及其法定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如下: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五章第二节中的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些方法包括:(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信用卡诈骗罪属于常考考点,提醒考生认真掌握。11、恶意透支的含义。标准答案: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常见情形包括哪些?标准答案: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①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②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③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④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该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有哪些?标准答案:应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包括:①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②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③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④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⑤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⑥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请分析:14、抢夺罪是否必须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抢夺罪必须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数额较小的不认为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和其他财产犯罪一样,抢夺罪的成立并不以数额较大为成立的唯一条件,当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规定标准的50%确定:①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②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③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④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⑤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⑥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的;⑦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⑧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⑩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七章第二节中的抢夺罪。抢夺罪为侵犯财产罪中十分重要的类型,也是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希望考生全面细致地予以掌握。15、本条中“携带凶器抢夺”应如何理解?标准答案:所谓携带凶器抢夺,是指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规定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依照相关司法解释,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①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②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③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转化抢劫罪的常见类型还有哪些?标准答案:携带凶器抢夺的,抢夺罪就转化成了抢劫罪。除此之外,常见的转化抢劫罪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具有下列几种情形之一的,以转化型抢劫罪定罪处罚:①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②入户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者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③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④使用凶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的。⑤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请分析:1、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构成要件是什么?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表见代理制度。所谓的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第三人在客观上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担的代理。构成表见代理须具备以下条件:代理人无代理权;该无权代理人有被授予代理权的外表或假象;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该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相对人基于信任而与该无权代理人成立法律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出现该情形时的法律后果如何?标准答案:表见代理成立后,产生类似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即享有其权利,承担其义务。当然,被代理人有权要求无权代理人赔偿因无权代理而造成的损失。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表见代理。表见代理是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他的特殊性表现在无需本人的追认,而是由法律规定认可其代理的效力。建议考生熟练掌握。《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请分析:3、该条规定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给它下一个定义。标准答案:该条规定的是我国《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原则。所谓的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内容和物权的变动方式由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创设的原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它的内涵是什么?标准答案: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a.物权的种类不得创设,即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律所不认可的新类型的物权。此谓“类型强制”。b.物权的内容不得创设,即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的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内容。此谓“类型固定”。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二节中的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是具有排他效力的权利,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是理论上的义务人。因此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来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之间自由创设。《物权法》第5条确立了我国的物权法定原则,考生应将此条和各种权利的具体规定相结合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物权法定主义的精髓。《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第29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第30条规定:“因合法建造、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第31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请分析:5、《物权法》第28—30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有哪些特殊之处?标准答案:《物权法》第28—30条规定的是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其特殊之处在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需要公示,就其中的不动产变动而言,登记既非生效要件也不是对抗要件,而是处分要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物权法》第28条中的“法律文书”的常见形式有哪些?标准答案: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为前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物权法》第31条规定的原因。标准答案:《物权法》第28—30条规定的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形式不需要公示,但处分该物权时,仍然需要按照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要求进行公示,即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三节中的物权变动概述。本考点为近来新增考点,请考生注意。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请分析:1、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标准答案:该条规定的是罪刑法定原则。基本内容是:a.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这里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令,通常是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该行为。b.明确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根据法定化和明确化的要求,禁止采用习惯法、类推解释、行为后的重法(对被告不利的法律)、不明确的罪状、不确定的刑罚等。c.合理化,即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的、残酷的刑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标准答案:罪刑法定原则主要体现在:a.在刑事立法方面,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的一般定义、共同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刑罚运用的具体制度等;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为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明确、完备的法律标准。b.在刑事司法上,废除了刑事司法类推制度,要求司法机关严格解释和适用刑法,依法定罪处刑。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是刑法中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构成我国《刑法》的脊柱,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也成为重要考点,希望考生务必深入掌握。《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请分析:3、该条规定的是什么?请为其下一个定义。标准答案:该条规定的是一般累犯。所谓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其构成要件有哪些?标准答案: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①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18周岁,这是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依据《刑法》第65条的“除外”规定,即“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构成累犯者应当是前罪和后罪发生时犯罪人均已满18周岁,如果犯罪人前罪发生时不满18周岁,后罪发生时已满18周岁的,也不宜认定为累犯。②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这是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前罪与后罪均为过失犯罪,或者前罪与后罪之一是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累犯。③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也就是说,构成累犯的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须为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如果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低于有期徒刑,或者其中之一低于有期徒刑,均不构成累犯。④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所谓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在内。主刑执行完毕后5年内又犯罪,即使附加刑未执行完毕,仍构成累犯。所谓赦免,是指特赦减免。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期间,则不构成累犯,而应适用数罪并罚;若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5年以后,也不构成累犯。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章第三节中的累犯。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所谓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犯罪分子。累犯制度是一个常考考点,希望考生认真掌握。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6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民法总则》第14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146条第l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153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154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1、上述前两个法条规定的是何内容?这两个法条对此内容的规定有何不同?司法实践中这两个法条如何适用?标准答案:《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的是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是无效合同的种类。而合同是最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从整体上看上述两个法条规定的是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合同法》第52条对无效民事行为种类的规定与《民法通则》第58条有明显的不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原则上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时方为无效;乘人之危的合同不再是无效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行为能力范围订立的合同不再是无效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判定哪些民事行为无效,在合同领域《合同法》优先于《民法通则》适用,民法其他领域适用《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民法总则》对此做了如何修改?《民法总则》实施后,司法实践如何适用?标准答案:《民法总则》改变了《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种类不同的做法,将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进行了统一规定。《民法总则》中的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实施后,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一般规则适用《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民法总则》第172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请分析:3、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构成要件是什么?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表见代理制度。所谓的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第三人在客观上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担的代理。构成表见代理须具备以下条件:代理人无代理权;该无权代理人有被授予代理权的外表或假象;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该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相对人基于信任而与该无权代理人成立法律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出现该情形时的法律后果如何?标准答案:表见代理成立后,产生类似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即享有其权利,承担其义务。当然,被代理人有权要求无权代理人赔偿因无权代理而造成的损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请分析:5、该条规定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给它下一个定义。标准答案:该条规定的是我国《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原则。所谓的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内容和物权的变动方式由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创设的原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它的内涵是什么?标准答案: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a.物权的种类不得创设,即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律所不认可的新类型的物权。此谓“类型强制”。b.物权的内容不得创设,即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的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内容。此谓“类型固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第29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第30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第31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请分析:7、《物权法》第28—30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有哪些特殊之处?标准答案:《物权法》第28~30条规定的是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其特殊之处在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需要公示,就其中的不动产变动而言,登记既非生效要件也不是对抗要件,而是处分要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物权法》第28条中的“法律文书”的常见形式有哪些?标准答案: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为前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物权法》第31条规定的原因。标准答案:《物权法》第28~30条规定的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形式不需要公示,但处分该物权时,仍然需要按照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要求进行公示,即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物权法》第106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请分析:10、本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请用一句话概括此制度的含义。标准答案:该条规定的是善意取得制度。所谓善意取得制度,又称即时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让与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的法律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该制度的法定构成要件是什么?标准答案:依据《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的法定构成要件有:①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②以合理的价格转让:③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盗窃物和遗失物均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请分析:12、本条规定的是何种权利?该权利有哪些特征?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留置权。留置权是指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的债权人,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留置该动产并以其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其特征是:a.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b.留置权的标的物限于动产。c.留置权不具有追及力,留置权人丧失对留置财产的占有即丧失留置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该权利的成立要件有哪些?标准答案:留置权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件:a.债权人已合法占有属于债务人所有的动产。b.债权人对该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出自同一个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c.债务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d.符合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并且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物权法》第203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请分析:14、本条规定的是何种权利?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最高额抵押权。所谓最高额抵押是指在预定的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为担保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的清偿而设立的抵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该权利有哪些特征?标准答案:最高额抵押的特征是:a.所担保债权的不确定性。b.适用范围的限定性。c.非从属性。最高额抵押不以某一特定债权的存在为条件。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抵押期间某一具体债权消灭,最高额抵押权并不因此消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7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试分析:1、本罪对犯罪主体有何要求?标准答案: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贩卖毒品罪负刑事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如果行为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是假毒品或在非毒品中掺入毒品贩卖,如何定罪处罚?标准答案:对于将假毒品冒充真毒品,诱骗他人上当而购买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应以诈骗罪论处。对于不知是假毒品,而误认为真毒品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属于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但应以犯罪未遂处理。如果行为人在非毒品中掺入毒品贩卖,只要贩卖物中含有毒品,均应按贩卖毒品罪论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刑满5年以后犯分则第六章第七节规定之罪的如何处理?标准答案: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规定之罪的,系毒品再犯,应从重处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行为人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过程中,如果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如何处理?标准答案:行为人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过程中,如果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仍以本罪论,不另定妨害公务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请分析:5、本条中“国家工作人员”“公共财物”的含义是什么?标准答案: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公共财物是指下列财产: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本条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是什么?标准答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形成的有利条件,具体表现为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利用因工作关系熟悉作案环境、凭工作人员身份便于接近作案目标等与职务无关的便利条件,不属于利用职务之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某国有银行的会计,采取秘密手段窃取自己经手管理的存款,该行为如何处理?标准答案:该行为构成贪污罪。国有银行的会计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要件,其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主管、经手的公共财物,以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占有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监守自盗,符合贪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请分析:8、本条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是什么?标准答案:根据立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①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③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本条中“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是什么?标准答案: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行为人主观上想还但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如大部分款项借给他人而无法追回,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造成重大损失而无法返还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本条第2款的规定与挪用特定款物罪在主观方面有何不同?标准答案:挪用公款罪以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为目的,即挪作私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为了其他公用,即挪作他用。如果行为人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应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请分析:11、本条前三款规定的分别是什么罪名?标准答案:本条第1款规定的是徇私枉法罪,第2款规定的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第3款规定的是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本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之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标准答案: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①行为所指的对象不同。前罪针对的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后罪是针对民事、行政诉讼的当事人。②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前罪限于刑事诉讼活动中,后罪发生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审判活动中。③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后罪以情节严重为要件,前罪则无此要件的限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在一起甲涉嫌抢劫的刑事案件中,甲的家属通过关系找到该案承办人侦查员乙,希望乙能“关照”甲,并送给乙人民币2万元作为疏通费。乙通过审查该案,明知甲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而故意采取毁灭有罪证据的手段,使其逃避追诉。对乙的行为该如何处理?标准答案:乙的行为同时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即以受贿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刑法》第414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请分析:14、如何理解本条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标准答案:本条规定的是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要构成本罪,必须要有放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行为,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第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一般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不能成为本罪的前提,同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构成犯罪,并不局限于或仅指构成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所列犯罪,还包括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形成想象竞合犯的那部分犯罪;第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最终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只是对本罪的情节是否严重产生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如何理解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标准答案:徇私舞弊,一般是为了满足私情私利,在从事公务追究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弄虚作假,应为而不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如该调查不调查,该查封、扣押伪劣商品的不予查封、扣押,该处罚的不处罚等。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纯正的不作为。如果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实施了追究,但具有其他行为,如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公安人员该移送起诉的不移送起诉,检察人员该起诉的不起诉,构成犯罪的,应以相应的犯罪,如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徇私枉法罪等处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若在食品安全领域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放纵制售伪劣食品的犯罪行为,并且最终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其他严重后果,如何处理?标准答案:这种情况反映了食品监管渎职罪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存在一定的竞合关系,由于食品监管渎职罪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都是渎职罪中的具体罪名,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因此,对上述情形,不能按特殊法条优先即以食品监管渎职罪论,而应采用想象竞合的原理,从一重处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第8套一、法条分析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刑法》第294条规定:“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独立董事2025年度履职评价与激励措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禾青幼儿园教玩具采购与幼儿园设施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搬家公司合同模板:搬家保险责任与赔偿条款2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行业预付款担保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搬家服务与家政服务融合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蔬菜电子商务合同:线上销售平台与卖家之间的规则2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零部件购销合同标准及售后服务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压变压器安装及安全防护技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社保缴纳与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合同3篇
-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
- ICU常见药物课件
- CNAS实验室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 农民工考勤表(模板)
- 承台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轴线翻身
-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1309
- 中考英语 短文填词、选词填空练习
- 阿特拉斯基本拧紧技术ppt课件
- 初一至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
-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