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共225题)_第1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共225题)_第2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共225题)_第3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共225题)_第4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共22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共9套)(共225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民事责任中,属于财产责任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在十类民事责任形式中,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属于财产责任形式。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无权代理未必是无效代理,如表见代理属于无权代理,但却属于有效代理,无权代理经本人追认后也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可见,A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错误。无权代理不同于无权处分,一个是代理行为,一个是处分行为,不能等同。故C项表述错误。无权代理中享有追认权的人只能是本人(被代理人),而不是其他人。可见,D项表述正确。3、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汽车买卖合同,规定本合同自订立之日起6个月后生效。当事人在该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期限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确定期限是指当事人约定确切的具体时间;不确定期限是指当事人约定不确切的时间。始期是指当事人所附期限到来时,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终期是指当事人所附期限到来时,民事法律行为终止效力。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期限为6个月,非常确定,因此属于确定期限;约定在期限到来时合同生效,因此属于始期。BD是错误的,只有AC为正确答案。4、下列哪些情形下的租赁期限是不定期?()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选项D的情形,只是将租赁期限缩减为20年。5、根据侵权责任法,在下列哪些情形下,有关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侵权责任法》第9条第1款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据此,选项A中,应当由老李和小王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据此,选项B中,王二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只承担与其过错相当的补充责任。在本案中,王二、幼儿园不是承担连带责任。6、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他物权中的用益物权,而不是担保物权。它可以独立存在,因此是主物权。C是错误的,ABD均为正确答案。7、在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拟制交付方式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根据民法原理,标的物的拟制交付方式有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指示交付。实物交付属于现实交付。因此,B是错误的,ACD是正确答案。8、下列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特征。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社会组织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利用该土地建造及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特征:(1)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为一切符合法定条件的自然人和社会组织。(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为在土地上建造和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处分如出资、转让、抵押,但不包括对土地本身的处分。(4)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其范围包括土地表面及其上下的一定空间。(5)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允许有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故A、B、D选项正确。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客体的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无权处分。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BD。9、下列选项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从原所有权人处取得所有权。这种取得方式意味着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转归于新的所有人,亦即所有权的转移。所有权继受取得的原因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两大类。所有权继受取得的主要方式包括:买卖、互易、赠与、继承、遗赠。故本题选CD。选项A、B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10、物权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说明如下:(1)物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2)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3)物权是支配特定物的权利;(4)物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效力。故本题全选。11、周某19周岁,是在校学生,其生活费由父母供给。周某向朋友借款1万元用于娱乐消费,还款期限届满后周某无力偿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参见本章单项选择题第4题的参考答案。周某的父母没有先行垫付的义务,但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垫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D。12、请求恢复原状,应具备下列条件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八章第四节中的恢复原状。当物权的标的物因他人的侵权行为而损坏时,如果能够修复,物权人可以请求侵权行为人加以修理以恢复物之原状。请求恢复原状旨在恢复物的圆满状态。请求恢复原状,应具备下列条件:(1)须有财产损坏的事实存在。(2)须财产的损坏系出于他人的违法行为,包括故意损坏财产的行为和使用不当而致财产损坏的行为。对于财产在使用中的自然磨损,除非使用人为非法使用人或法律另有规定,否则所有人不得请求使用人修理。(3)须损坏的财产有修复的可能。故本题选ACD。13、甲与儿子乙因车祸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急救,甲、乙因伤势过重相继死亡。乙的女儿丙继承其祖父甲的遗产的行为属于()。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乙在其父死亡后遗产分割前也死亡,这属于转继承,而不是代位继承,且转继承也适用于法定继承。故选A项和C项。注意:这里不存在代位继承,因为不存在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形。14、甲向乙借款20万元,由丙作保证人。在保证期间,甲将其中的15万元债务转让给丁,当事人对丙是否继续承担保证责任未作约定。根据担保法规定()。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担保法》第23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解释》第29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仍应当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上述规定,B、D项表述正确。15、甲经营冷库保鲜业务,其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了供电合同,并按时缴纳电费。2004年8月3日,甲开启冷库为其客户乙提领货物时,发现冷库温度提高,乙的许多货物已变质。后经查证,3天前供电部门进行供电设备的例行停电检修,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因疏忽而未通知甲。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根据《合同法》第180条的规定,供电部门在进行供电设施停电检修前,应当通知甲,以便甲做好准备。供电部门未履行该通知义务,致使保鲜的货物损失,甲有权要求供电部门承担违约责任;供电部门未通知甲而停电,使乙的货物损失,已经构成对乙的侵权,故乙有权追究供电部门的侵权责任,同时依据甲、乙之间保鲜的仓储合同,乙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16、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四节中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特征。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建造自有房屋而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在于:(1)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限于建造、保有住宅及其附属设施。(3)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限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换言之,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4)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是无偿的且没有期限限制,故该权利具有福利性。故本题全选。17、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助互济原则,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原则。据此,本题的答案为ABCD。1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委托代理的被代理人未必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有委托代理人,只不过委托代理行为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为之。法定代表人不是法人的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二者合而为一。19、下列民事法律关系中为财产法律关系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下列各种概念中可以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社团法人和私法人是大陆法系国家使用的概念,我国民法总则没有引进“社团”“财团”等概念,按照大陆法系法人的理论,有限责任公司为社团法人、私法人,选A、D项。我国民法总则将有限责任公司定性为营利法人,选B项。有限责任公司不是特别法人,不选C项。21、在下列机构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某机关人事处和某大学法学院都没有独立运作的经费,也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而不符合法人成立的条件。22、下列请求权中,适用诉讼时效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包括合同请求权,单方允诺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无因管理必要费用支付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如侵害物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等,选B、C、D项。离婚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不选A项。23、下列关于占有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在占有体系中,根据占有是否有法律上的依据或原因为标准,可以将占有分为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根据占有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为标准,可以将占有分为恶意占有和善意占有;根据占有人是否有所有的意思为标准,可以将占有分为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根据占有人是否直接占有物为标准,可以将占有分为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综上,本题选ABCD。24、对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在不当得利之债中,善意受益人只对现存利益负返还责任,如果原物灭失,但财产价值尚存,那么善意受让人仍应负返还责任;但恶意受益人则应负全部返还责任,故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BC。25、保管合同属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合同法》第365条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合同法》第366条规定:“寄存人应当按照约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当事人对保管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保管是无偿的。”《合同法》第367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保管合同是实践合同、双务合同、不要式合同,其既可以为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综上,本题选B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有权对刑法作出解释的机关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解释的效力,刑法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其中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属于有权解释。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故A、B、C为正确选项。2、甲、乙二人在市场买菜发生纠纷,甲将乙推了一下,乙倒地而亡。尸体解剖表明,乙患有心脏病,受惊吓而死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观认识为标准,因此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应当进行客观的判定。本案中,甲推乙,乙因心脏病倒地而亡。对此,不能以甲不知道乙患有心脏病或者未曾预见到推乙一下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为借口,而否认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可见,B项表述错误。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虽有因果关系,但乙患有心脏病并不是甲能够预见的,因而甲的行为引起乙死亡结果的发生,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可见,A、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3、下列对刑罚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一般预防虽然具有对象的不特定性,但也只限于具有犯罪可能的不稳定分子,并不是人民群众。可见,A项表述错误。刑罚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这是针对所有刑罚而言的,所有的刑罚都具有特殊预防的目的。可见,B项表述正确。特殊预防是指预防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即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他们不再犯罪,包括主动不再犯罪和被动不再犯罪。因此,特殊预防的对象就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犯罪人。可见,C项表述正确。刑罚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一般预防,不属于一般预防的范畴。可见,D项表述错误。4、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这一解释属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解释条文的解释是立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条文进行的解释是司法解释。学理解释是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释。本题中的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解释,因此是立法解释,B项正确。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属于“有权解释”,D项正确。5、下列选项中,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AB项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CD项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构成单位犯罪。CD项正确。6、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几种合同诈骗行为方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故选A、B、C项。7、(2011年真题)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和被假释的罪犯应共同遵守的规定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39条、第75条、第84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都应当遵守的规定有: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有关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有关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有关机关批准。其中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除上述四项外,还应当遵守“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的规定。8、王某在服刑10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王某的下列行为中违反假释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84条的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C、D两项违反了上述规定,A、B两项则并不违反。9、以下选项所列行为中,正确的表述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如果在暴力抗税中故意致税务人员重伤、死亡的,应当按照犯罪性质发生了转化的情况认定,即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如果在暴力抗税过程中因过失致税务人员重伤、死亡的,可依照情节严重的抗税罪论处,过失罪中不存在转化问题。而走私(不包走私毒品)过程中,武装掩护走私的,依走私罪从重处罚。抗拒缉私的则数罪并罚(指与妨害公务罪)。在走私毒品犯罪过程中,抗拒“缉私”的,也不数罪并罚,而直接以走私毒品罪加重处罚。10、(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在盗窃过程中造成公私财物严重毁损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数额较小,但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盗窃行为完成以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者出于报复等动机故意破坏公私财物的,应以盗窃罪和其他罪实行并罚。故甲、乙的行为均构成盗窃罪,丙、丁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11、以下关于自然人宣告死亡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只要符合死亡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申请宣告死亡的公民,可以是已被宣告失踪的人,也可以是未经宣告失踪的人。公民被宣告死亡之后,产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其民事主体资格消灭,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婚姻关系自动解除,个人财产作为遗产发生继承。据此,本题的答案为CD。12、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债务法定抵销的条件包括()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合同法》第99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CD项正确。13、下列选项中,属于身份权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资格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身份权包括配偶权和亲属权,AD项正确。BC项是人格权。14、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仅享受权利,而另一方仅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A选项正确。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除了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相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要注意这是实践性民事行为成立的条件,并非生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合格、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因此B选项错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从民事法律行为随着主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而成立,也随着主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而无效,C选项正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CD。15、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物件损害责任认定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侵权责任法》第88条规定,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此,A项表述正确。《侵权责任法》第86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据此,B项表述正确。《侵权责任法》第89条规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此,C项表述的侵权责任属于妨碍通行物损害责任,而不是遗失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故C项表述错误。《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据此,D项表述错误。16、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可以以受害人故意作为免责事由的高度危险责任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在高度危险责任中,可以以受害人故意作为免责事由的是:(1)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2)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3)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4)高空、高压、地下挖掘、高速轨道运输工具损害责任。可见,选B、C、D项。17、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乙购买甲的房屋一套,并支付了价款,但未办理房屋登记过户手续。丙得知后向甲出更高的价购买该房屋,甲同意并和丙一起办理了房屋登记过户手续,则()。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B项和C项错在:甲的行为为有权处分,因为甲在没有将房屋办理登记过户之前仍然享有房屋的所有权,乙也无权要求丙退出房屋。18、下列选项中,属于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方式分为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有两种情形:(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CD选项正确。可以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指的是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B选项错误。19、关于我国刑罚的种类和体系,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A选项正确。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B选项错误。《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C选项错误。《刑法》第60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D选项正确。20、关于抢夺罪的正确说法包括()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抢夺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决定了其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而不可能是不动产。该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行为人在实施抢夺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例如在抢夺的过程中造成用力过猛,造成他人摔伤。是否构成抢夺罪和被害人是否察觉是没有关系的。该因素不影响抢夺罪的定罪。21、我国民法规定,法人享有的人格权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名誉权和荣誉权都是可以由自然人或法人享有的人格权,名称权是只有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才享有的权利,姓名权是只有自然人才享有的权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D。22、下列选项中,属于法人终止的原因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民法总则》第68条规定:有下列原因之一并依法完成清算、注销登记的,法人终止:(一)法人解散;(二)法人被宣告破产;(三)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法人终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因此本题选AB。23、对于“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代理人须有代理权,代理权的产生或因委托,或因法定和指定,没有授权属于无权代理;二是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只能由本人实施的行为,不得代理,如遗嘱等;三是代理人在进行代理行为时有独立的意思表示,可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表示内容,这与传达人、居间人相区别。据此,本题的答案为ACD。如果“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则会使无权代理成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就应当对该代理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所以B选项错误。24、下列选项中属于对世权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对世权即绝对权,可以对抗除权利人外的所有人,A项请求权只能对抗相对人,不是对世权,因此A项错误。BCD均属于物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D。25、留置权的消灭事由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留置权消灭的原因主要有:(1)被担保的主债权消灭;(2)留置物灭失;(3)留置权人丧失对留置物的占有;(4)留置权人抛弃留置权;(5)留置权实现;(6)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并被债权人接受。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BC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甲被判处伪证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伪证罪的判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参见《刑法》第305条的规定。2、下列哪些情形实行数罪并罚的吸收原则?()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选项A,死刑吸收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吸收剥夺政治权利2年;选项B、C实行并科原则;选项D,没收全部财产吸收罚金。3、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强奸罪?()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41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59条规定,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321条规定,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时,如果行为人对被运送者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可见在实施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犯罪过程中,如果行为人对被运送者有强奸行为的,该强奸行为应当构成强奸罪。本题中的A选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行为4、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误把白糖当作砒霜杀人的,就是工具不能犯未遂,使用的工具使其不可能达到犯罪既遂。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针对本不存在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保险柜中没有财物以及把男子作为强奸的对象,都是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即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犯罪是不可能既遂的。而由于光线暗,未能射中被害人,是属于能犯未遂的范畴。故选B、C、D项。5、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罪刑法定原则自然要求处罚时只能依据法律进行处罚。而习惯法是社会生活习惯,不是湛律所规定,不能成为处罚的依据。类推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根据最相似的法律加以适用,同样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与刑都必须实定化,要明确,所以不定期刑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矛盾的。刑法溯及既往说明在行为人行为之时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一旦溯及既往也是和罪刑法定原则违背的。故备选项应全选。6、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中属于告诉的才处理的犯罪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侵占罪。故选B、D项。7、假释适用的对象包括()。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刑法总则第91条关于“公共财产”的规定属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该条款从解释的效力来看,属于立法解释,是在刑法中用条文对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从解释的方法来看,属于文理解释,是对刑法条文的文字字义的解释。9、下列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1条的规定,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死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266条诈骗罪中没有关于死刑的规定;第264条盗窃罪中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第121条暴力劫持航空器罪中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判处死刑。因此,选项A、C、D正确。10、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对继续犯的处罚,依据刑法分则的相应规定;对吸收犯的处罚;依据吸收之罪处断;对牵连犯的处罚,应当注意,在刑法分则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下,依据从一重处断;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依据从一重处断的原则。11、犯罪集团的成立必须具有的条件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犯罪集团是指3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12、下列属于间接故意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主要包括三种情形:(1)为实现某个犯罪意图或目的,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的发生。(2)为实现某个非犯罪意图或目的,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的发生。(3)突发性故意,不计后果,放任结果发生。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13、下列选项中,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专门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单位的,都不认为是单位犯罪(应当以个人犯罪论处),故C、D选项不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第一,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第三,单位犯罪,目的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行为的实施必须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相联系。本题中,A选项某国有公司满足了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要求,且刑法分则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的主体,该公司明知他人进行走私,为其提供货款,构成走私罪的共犯;B选项某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为了单位利益,集体决定走私假币,构成走私假币罪。14、犯罪既遂的类型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在刑法分则规定的上百种犯罪中,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既遂类型:(1)实害犯。即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才是该罪的既遂。(2)危险犯。危险犯的特征是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是既遂的要件。(3)行为犯。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既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15、下列情形,不得认定为共同犯罪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有共同的故意,即各个人之间有彼此的意思联络。事前无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本题中的四个选项均属这种情况,四个选项均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16、下列哪些情形属于重大立功表现?()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A项属于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对此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表现;B项属于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也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C项属于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只能算作一般立功表现,达不到重大立功的程度。D项属于检举他人犯罪,但是也只属于一般立功表现。17、缓刑的对象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只有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缓刑的一般性条件时,才可对其适用缓刑。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18、夏某与杨某是针织厂仓库的保管员,某天晚上,两人因在库房里吸烟,烟头扔掉后没有踩灭,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引起库房失火,造成价值5万元的损失。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案肯定构成了重大责任事故罪,这一点疑问不大。问题在于两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根据《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也就是说,要构成共同犯罪,在主观方面上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各行为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可。本案就属于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同时由于夏某与杨某身份的特定性,“失火行为”不定失火罪,当然也不是渎职罪。19、下列哪些行为构成走私犯罪?()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A选项是《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的走私假币罪。《刑法》第155条第2项规定“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走私物品”,也可以构成走私罪,但D选项是说在“公海”上接运走私物品,至于行为人是否再运回境内并经过内海或者领海,则题中未交代,故不宜选择。B选项属于《刑法》第155条规定的“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物品的行为”,C选项属于《刑法》第154条规定的“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交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免税进口的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行为”,二者都可以认定为《刑法》第153条规定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行为。但该行为构成犯罪要求偷逃应缴税额较大(通常应5万元以上)或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而B选项无法判断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故不宜选择。20、刑罚权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罚权是国家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借以惩罚犯罪人的权力,包括上述A,B,C,D四个方面的权力。制刑权(立法权的一部分)是国家创制刑罚的权力,求刑权(起诉权)是请求对犯罪人予以刑罚惩罚的权力,量刑权是国家审判机关裁量并决定刑罚的权力,行刑权是国家对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权力。21、下列行为,属于非法经营罪行为方式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非法经营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故意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25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如下四种行为:(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22、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司机郭某故意违反规定,在一加油站吸烟,结果导致加油站的油库发生爆炸,导致加油站被烧毁,2人被烧死。郭某的行为不构成()。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下列抢劫行为中,可以适用死刑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这四种情况都可以适用死刑。25、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问题,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又在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统一策划、指挥下从事其他犯罪行为的,系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犯,应实行数罪并罚。因此C项的表述错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无需以“保护伞”为必要要件,换言之,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非法保护,并非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要条件。因此,D项的表述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北某地农村,电影放映员某甲和车夫某乙从县城取来电影胶片后,两人一同将胶片搬进屋内,顺手放在火炉边,把胶片当凳子坐着烤火。不久,两人都离去。后来,胶片被炉火烤燃,发生火灾。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犯罪过失。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相似之处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二者的区别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不可能预见的;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并且是能够预见的,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在这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责任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前者不是犯罪,后者则构成过失罪。在本案中,电影放映员知道胶片具有易燃性,因此应当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火炉边可能引起火灾,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以致胶片被烤燃引起火灾,说明他具有过失。而车夫没有胶片易燃性方面的知识,不可能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也不应当要求他具有这种知识,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因此车夫对发生火灾没有过失,对他而言,是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故本题选AB。2、甲某是某中药厂厂长,组织该厂生产大量假药销售给个体医生,销售额达到16万元,其违法所得均归本单位所有。其中售出的假药在使用中造成一人右手终生残疾的后果。甲某的行为()。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40、141、149、150条规定,其行为同时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按照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甲某作为厂长和犯罪行为的组织者,属于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3、甲预谋去盗窃乙家的财物,因自己无法翻越围墙而着急。丙与甲是朋友,恰巧路过,与甲商议,帮助甲进入乙家,然后盗窃财物四六分,甲同意。于是丙找来一梯子,甲盗得财物1万元,分给丙4000元。甲、丙二人的共同犯罪属于()。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甲、丙构成共同盗窃。二人之间存在分工,甲是实行犯,丙是帮助犯。属于复杂共同犯罪。盗窃罪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甲、丙共同实施时所构成的共同犯罪属于任意共同犯罪。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北某地农村,电影放映员某甲和车夫某乙从县城取来电影胶片后,两人一同将胶片搬进屋内,顺手放在火炉边,把胶片当凳子坐着烤火。不久,两人都离去。后来,胶片被炉火烤燃,发生火灾。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五节中的犯罪过失。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相似之处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二者的区别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不可能预见的;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并且是能够预见的,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在这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责任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前者不是犯罪,后者则构成过失罪。在本案中,电影放映员知道胶片具有易燃性,因此应当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火炉边可能引起火灾,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以致胶片被烤燃引起火灾,说明他具有过失。而车夫没有胶片易燃性方面的知识,不可能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也不应当要求他具有这种知识,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因此车夫对发生火灾没有过失,对他而言,是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故本题选AB。5、对下列哪些行为不能认定为强奸罪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强奸罪。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交或者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属于拐卖妇女罪。组织卖淫的犯罪分子强奸妇女后迫使其卖淫的,按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A、D选项不能认定为强奸罪。B选项,《刑法》第259条第2款规定,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刑法》第236条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C选项,《刑法》第300条第3款规定,利用迷信奸淫妇女的,依照《刑法》第236条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可见B、C选项均以强奸罪定罪处罚。故本题选AD。6、甲因犯泄露内幕信息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刑5年。在缓刑考验期内,甲又犯间谍罪,依法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章第五节中的累犯、缓刑。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本题中,甲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不构成累犯。A选项错误。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有三种:(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选项正确。缓刑的法律后果一般有以下三种:(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违反人民法院的禁制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此外,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即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C。7、下列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这一类犯罪的共同特征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刑法》第107条规定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即使由单位实施,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仍是直接责任人员),且多数犯罪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的心理状态。故本题全选。8、下列选项中,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酌定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审判人员在量刑时灵活掌握、应酌情适用的各种事实情况。常见的酌定情节有:(1)犯罪的动机。例如,同是抢夺犯罪,有的是追求奢侈生活,有的是基于家庭生活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大于后者。(2)犯罪的手段。如使用一般强制方法实施的强奸犯罪,与采用惨无人道、极端野蛮的手段完成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3)犯罪的时间、地点。如发生于天灾人祸之时的盗窃、抢劫等犯罪,就比平时所发生的同类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4)犯罪侵害的对象。如侵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怀孕妇女的犯罪,就比侵犯其他对象的相同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5)犯罪造成的损害后果。例如,同是侵犯财产利益的犯罪,犯罪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害程度,就是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的因素。(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如平时遵纪守法者犯罪,与有违法犯罪记录前科的犯罪人相比,后者就应受到相对较重的处罚。(7)犯罪后的态度。如真诚悔过、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等表现,较之于毁灭罪证、意图逃避罪责等表现,前者应当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ABC选项正确。《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因此,坦白是法定从宽处罚情节,而不是酌定量刑情节。D选项错误。9、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禁止令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内容,是对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修改,往往成为考试的重点。10、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309条的规定,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法定行为方式有:(1)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2)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3)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4)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本罪是结果犯,行为人实施前述行为,还必须“严重”扰乱法庭秩序。11、下列选项中,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是客观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观上对造成的过分损害存在过失甚至故意,具有罪过性,属于滥用防卫权对不法侵害人造成过分损害的非法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防卫人是由于疏忽或判断失误才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结果。甲在进行防卫的时候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乙的死亡,但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乙死亡的危害后果,甲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因此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A选项不选。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甲在非法拘禁过程中,因拘禁行为本身不当致人死亡,可以直接认定为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不需要再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B选项应当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本罪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如果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第二,本罪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包含被干涉婚姻自由人自杀的情形。甲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导致被害人自杀的,应认定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结果加重犯,无需再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C选项应当选。虐待罪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侵害被害人健康或者剥夺被害人生命的故意,而是出于追求被害人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长期、多次实施虐待行为,逐渐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过失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或者因虐待致使被害人自残、自杀,导致重伤、死亡的,属于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甲长期虐待乙逐渐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导致乙死亡的,直接评价为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无需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D选项应当选。12、下列情形成立敲诈勒索罪既遂的是(不考虑数额)()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多次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或者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尽管甲可以向有关机关告发,但不能将此作为敲诈的手段,即以合法内容相威胁谋取非法利益的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A选项成立敲诈勒索罪,当选。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是如果不满足犯罪人要求,暴力威胁是否会当场实现,如果会当场实现便是抢劫;如果并非当场实现,即受害人有一定选择自由,就是敲诈勒索罪。乙的暴力和取财行为不具有当场性,因此属于敲诈勒索罪。B选项当选。敲诈勒索罪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索要债务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选项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不选。敲诈勒索是通过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丁的行为不会让对方产生恐惧,对方也不是基于恐惧交付财物,所以是敲诈勒索罪(未遂)。D选项不属于敲诈勒索罪既遂,不选。13、崔某由于欠巨额赌债,于是偷拿了父亲的枪支(崔某父亲为警察)并买了一包毒药,回到住处后持枪(枪内无子弹)逼迫与自己合租的室友喝下毒药,待室友毒发身亡后取走室友房间内全部财物和枪支一把。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持枪抢劫的枪支必须是真枪,但可以是空枪,故A选项正确。入户本身不具有非法性的,不成立入户抢劫,故B选项错误。崔某是典型的杀人取财行为,属于抢劫致人死亡,故C选项正确。抢劫枪支,并不是抢劫罪的法定加重情节,故D选项错误。14、2016年4月,甲利用乙提供的作弊器材,安排大学生丙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但丙考试成绩不佳,甲未能进入复试。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组织考试作弊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或者为他人实施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甲的行为不是组织作弊的行为,仪仪是寻求他人代替自己考试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组织作弊罪。A选项说法错误。由于甲不构成组织作弊罪,乙也不属于为组织作弊罪提供帮助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组织作弊罪。B选项说法错误。代替考试罪,是指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行为。甲让丙代替自己参加公务员考试,丙代替甲参加公务员考试,都构成代替考试罪。CD选项说法正确15、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关于A项。共同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对整个共同犯罪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因此,A项是错误的,应对杰克和大卫都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关于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应适用属人管辖原则。因此,对王某应适用属人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关于c项。只要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就应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因此,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关于D项。根据《刑法》第7条第1款的规定,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16、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包括:(1)在过失犯罪中,将实际造成一定程度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是否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区分这些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在故意犯罪中,以发生严重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3)绝大多数故意犯罪要求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如果该种危害结果没有完全发生,那么,这种犯罪就没有既遂。(4)在一部分故意犯罪中,将某种特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作为构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从重处罚的条件。17、下列情形构成共同犯罪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的危害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具体而言,共同犯罪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共同的作为,如甲、乙共同动手抢劫丙的财物;二是共同的不作为,如甲、乙夫妻二人共同遗弃年老有病的父亲丙,致使丙走投无路而自杀;二三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如仓库值班员甲与意图盗窃的乙按照事前约定,乙夜间去仓库盗窃时,甲佯装睡觉,不加制止,致乙盗窃大量财物。可见,A项表述的情形构成共同犯罪。对于聚众犯罪,只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或多次参加者,根据《刑法》第301条规定,对于犯聚众淫乱罪的,只处罚首要分子和多次参加者。B项表述中,甲是首要分子,但甲仅仅聚集一次淫乱活动,因此不可能存在多次参加的情形,故B项表述的情形只有首要分子而没有其他犯罪者,固然也不存在共同犯罪的问题,不选B项。共同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还可以是两个以上单位,C项表述的情形就是自然人和单位共同实施的犯罪,故选C项。根据《刑法》第353条的规定,D项表述的情形构成教唆他人吸食毒品罪,对于教唆他人吸食毒品罪,由于刑法分则将教唆者单独定罪,因而不构成刑法总则规定的教唆犯,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教唆行为实行化”,既然教唆行为单独成罪,无所谓教唆犯,因而也就不存在共同犯罪,故不选D项。1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犯罪既遂的标准。对于如何认定犯罪既遂,我国刑法采用构成要件说,即只要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就是犯罪既遂。因此,从刑法的规定来看,既遂的类型有结果犯型、危险犯型、行为犯型。A选项甲的盗窃铁轨行为虽未发生现实后果,但已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故已是犯罪既遂,即行为人的行为已完整地实现了破坏交通设施罪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因而成立既遂。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6周岁,乙不构成绑架罪,但其杀害人质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B选项应选。C选项丙返还所盗之物只能作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对犯罪构成没有影响,其盗窃行为已经达到既遂,不能成立中止。D选项从表面看是单位犯罪,但实际上是自然人“利用单位犯罪”,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故D选项所述应按自然人犯罪处理。19、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承继的共犯,即先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部分犯罪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犯的故意参与实行犯罪或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承继的共犯场合,后行为人与先行为人成立共同犯罪,但后行为人对参与之前的先行为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不承担责任。本案中,首先,高某与周某在抢劫罪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其次,周某在抢劫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最后,高某在抢劫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20、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A、B、C均为牵连犯的特征,正确。对于牵连犯原则上是择一重罪处断,但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为骗取保险金而杀害被保险人、放火烧毁保险标的,又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放火罪的,数罪并罚,D错误。21、根据刑法规定,下列罪犯可以依法进行社区矫止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刑法修正案(八)》第2条第2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止。据此,选A项。《刑法修正案(八)》第l3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据此,选C项。《刑法修正案(八)》第17条规定,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86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宣告。据此,选D项。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看守所实际执行刑罚,不可能进行社区矫正,故排除B项。22、我国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下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罪名问题。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可见,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并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此题选A、B。24、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刑法》第263条的规定即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刑法》第263条的规定即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25、下列行为人,可以成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行为主体有三个:(1)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关系密切的人。(2)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3)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关系密切的人。该罪主要是为了惩办国家工作人员身边的人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身边的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下列选项不构成立功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立功。所谓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立功包括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体包括:(1)带领侦查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2)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当场指认其他犯罪嫌疑人的;(3)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点的;(4)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打电话将其他犯罪嫌疑人约至指定地点的。犯罪分子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使用的同案犯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司法机关据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因此A、D选项不能被认定为立功。选项C不构成立功。原因在于,《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四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分子亲友为使犯罪分子“立功”,向司法机关提供他人犯罪线索、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不能认定为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故本题选ACD。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方面具体有四种行为:掺杂、参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所以应选A、C、D三项。3、甲某是某中药厂厂长,组织该厂生产大量假药销售给个体医生,销售额达到16万元,其违法所得均归本单位所有。其中售出的假药在使用中造成一人右手终生残疾的后果。甲某的行为()。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40、141、149、150条规定,其行为同时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按照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甲某作为厂长和犯罪行为的组织者,属于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4、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体要件: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犯罪行为整体。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本题中,甲虽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但图纸在客观上为甲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使得甲在盗窃时,心理上更加从容。故丙的行为仍然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入户盗窃不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故本题选CD。5、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有以下四种情况:(1)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2)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3)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应的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故本题选ABC。6、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为:(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中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而不是所有的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继承权是私权利,而不是公权利,所以不是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故选A、D项。7、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及其计算,正确的说法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对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2)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1年以上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3)对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3年以上10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5)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1年以上5年以下,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故选A、B项。8、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不仪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就叫做结果犯。故意杀人罪既遂要求死亡的结果发生,盗窃罪的既遂要求获得财物。所以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是结果犯。而劫持航空器罪与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故选A、B项。9、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既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也符合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构成要件,即一个行为触犯两个不同的罪名,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为境外非法提供罔家秘密、情报罪为重罪,所以应当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故选A、C、D项。10、下列哪些行为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过失致人死亡罪、非法拘禁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A选项属于防卫过当,应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并无防卫过当这个罪名。A选项错误。B、C、D三选项都是和过失致人死亡发生竞和的犯罪。B选项中,在行为人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因为拘禁的方法不当而致人死亡,是结果加量犯。这种情况仍然认定为非法拘禁罪。B选项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干涉行为致人死亡的。属于该罪的结果加重犯。C选项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虐待罪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虐待致人死亡的,属于该罪的结果加重犯。D选项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本题选BCD。11、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从共同犯罪的分类看,以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为标准,可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以对构成该犯罪法律上是否有主体数量上的限制为标准分为必要的共同犯罪和任意的共同犯罪;题目所述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是任意的共同犯罪。从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上看,教唆犯一般情况下是主犯,但被教唆犯罪的人是主犯还是从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至于帮助犯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犯。题中甲是教唆犯,乙是被教唆实施故意杀人,故甲、乙都是主犯,而丙只提供一把匕首,是帮助犯、从犯。对本题中所考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还应该特别注意共同犯罪中行为的种类包括实行行为、帮助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共谋行为,但不是一一对应相应的共犯类型,共犯可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因此要注意它们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联系。12、下列关于间谍罪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间谍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重点。其中A、B两项主要讲了划清间谍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C、D两项主要讲了划清间谍罪与叛逃罪的界限。13、下列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人、物、信息),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A选项正确。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或者主体承担者。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