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eq\o(\s\up7(),\s\do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状况,对图中数据变更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B)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全部制性质变更解析: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2.1980年,某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位老农兴奋地说:“土地又归俺全部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全部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解析:据材料“土地又归俺全部了,俺愿种啥就种啥”,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旧是土地集体全部,故农村土地全部权没有变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故B项正确,解除。这种责任制仍旧是以家庭为单位,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要求,故C项正确,解除。农夫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解除。3.下表中的数据变更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从1982年到1988年,除农业外,其他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C)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全部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别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企业的厂长(经理)要求“松绑”,再结合材料所述时间1984年,可知是指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结合所学学问,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选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出现在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期,解除A;1984年时B、D两项内容尚未出现,解除。5.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安排外”产品。这说明(C)A.安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解析:依据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安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依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安排外’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混乱,D项错误。6.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验了从完全供应型阶段(国家财政供应全额资金补助),到供应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应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协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A.经济管理体制的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绽开解析:从完全供应型阶段,到供应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应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的宏观调控还在发挥作用,故B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应在1992年之后,C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绽开,D项无法概括1978~1991年整个时间段,解除。7.20世纪50~90年头,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应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C)A.消退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应和消费关系”,可得出安排经济限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安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退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应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8.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众多,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C)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全部制结构发生根本变更C.经济增长力气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快速解析:材料体现了1997年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所以C正确。9.下图为新中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图中粮食产量由下降、徘徊转为大幅度上升的缘由是(C)A.国际环境的改善与缓和B.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C.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更D.生产资料全部制发生根本变革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读图可知,“粮食产量由下降、徘徊转为大幅度上升”的转折点是1978年,联系史实可知这是因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更,C项符合题意。此时国际环境没有明显变更,解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解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变更生产资料全部制性质,D项错误。10.阅读下面1950~1985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数量变更图。据此分析,影响20世纪80年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变更的因素是(A)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C.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D.工商业公私合营的开展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由所学学问可知,D项是三大改造的内容,B、C项出现于20世纪90年头深化改革时期。故选A。11.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A)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安排和市场相结合C.市场经济的确定性作用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学问、运用学问的实力。“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体现了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记,所以答案选A。12.“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年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24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休戚相关。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白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D)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有经济C.社会主义安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是由市场确定的,表明我国当今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选D。A、B、C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解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全部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时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9.1%17.9%17.5%(1)依据材料一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缘由。(10分)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缘由:国家“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促进了农业的复原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缘由: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更的主要缘由和意义。(10分)缘由: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安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绽开拓了道路)。(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当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更?出现这种变更的主要缘由是什么?(6分)类型:外资或中外合资。变更: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缘由:改革开放的实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背景,分析缘由。第(2)问据表格分析可知,从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更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从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角度分析缘由和意义。第(3)问,“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是外资或中外合资工业;经济成分的变更,据表格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等其他经济类型比重上升;依据时间信息从改革开放的实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等角度分析缘由。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提取两项关于新中国人口流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史实精确)(26分)示例一信息:1949~1986年:人口流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1953年“一五”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侧重于东北地区,交通建设侧重于西部地区,随着工业化的绽开,人口流向这些地区。“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和“支援边疆”影响了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示例二信息:80年头以后:人口流向京津冀一带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说明:1978年起先改革开放,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城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快速发展,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人口向沿海地区流淌。示例三信息:人口的流淌规模越来越大。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安排经济,对人口流淌的管理严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渐渐摆脱安排经济束缚,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户籍管理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