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17000字(论文)】_第1页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17000字(论文)】_第2页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17000字(论文)】_第3页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17000字(论文)】_第4页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以及对学生素养培养的进一步落实,当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现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义务教育阶段与下一学段的衔接状况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特别在学习数学这一科目时.结合自身经历、查阅各方文献资料以及与一线教师们的沟通,发现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多以中考为重心,即受中考影响因素较大,对于那些中考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知道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不会强调学习,故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出现知识“脱节”现象,即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后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故而难以顺利地完成初高中生的身份转换.本文便基于此现象而展开,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现状.本文同时从学生和初、高中一线教师这三个角度出发开展调查工作,得以更全面地认识当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问题及影响该问题的因素所在,因而能基于相应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基于本次问卷调查的研究基础之上,同时进行与一线教师和学生们的沟通,进一步对衔接教学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知.本文对衔接教学问题的全面剖析,有助于预判在衔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REF_Ref25377\r\h[1],从受教者和施教者两方面探讨有效建议,从而能进一步改善当下衔接教学工作的尴尬现状,从学生主体来说,能更好地领会高中数学知识,更顺利地完成身份的转换;从教师主体来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加深自我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从教育环境来说,利于推动目前的教育改革,改善目前初高中两个学段较为脱离的状况.1.2研究现状当下我国教育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深入,自新课改起,我国开始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便已有学者注意到了衔接问题的存在。如胡文建REF_Ref7757\r\h[2]在其研究中指出,随着义务教育进程的推进和高中招生的扩大,同时义务教育的定位与高中教育存在诸多不同,使得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大都以问卷调查法REF_Ref20861\r\h[3]、文献研究法REF_Ref22781\r\h[4]等为研究方法,围绕教材REF_Ref21446\r\h[5]、学生REF_Ref23213\r\h[6]、教师REF_Ref23575\r\h[7]等角度展开,剖析深层影响因素.虽然对此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研究过于理论化,仅停留于表面调查,没有与研究主体有直接的沟通等.本文仍围绕学生、教师等角度进行讨论,而与先前研究有所进步的,便是在于,本文与跟岗实习任务同步展开,有更多与学生和一线教师沟通探讨的机会,能更充分地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去思考问题,以此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当下问题与建议有更深层的理解与认识.1.3本文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本文主要围绕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以及影响衔接教学的因素,对高一学生、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均展开调查,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分析了本文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第二章高一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认识的调查.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相关问卷,讨论学生对于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所存在问题的看法.第三章初高中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认识的调查.从教师角度出发设计问卷,进一步剖析目前教师在处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时出现的问题.30213第四章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结合分析三份分别以高一学生、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为研究主体的问卷结果,总结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并进一步提出相对应的有效建议.第五章30953总结与展望.梳理回顾研究过程,进一步分析此次调查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为下次研究做好经验铺垫.

2高一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认识的调查由于高一学生刚经历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故选择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他们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看法.2.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目的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考虑学生学情等各方面,剖析衔接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得出一定结论并予以改进建议.调查对象选择为浙江省临安中学的高一部分学生.本份问卷内容分为学生学情、对高中学习的适应、对衔接状况的认知与建议以及学习态度四个方面.学生学情,主要通过中考、高一第一次期中考以及第一次期末考的成绩来反映,题目为第1、2、3题;对高中学习的适应,主要考虑学生主观的适应感受,题目为第4题;对衔接状况的认知,包括初高中数学的难度对比认知、联系的紧密程度、教材的适用状况以及对衔接读本的态度看法,题目为第6、7、9、10、11、12、13题;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班级氛围以及学生对教学环节和理想课堂的理解,题目为第5、8、14、15题.具体问卷题目见后续数据分析表格.2.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由于高一新生刚经历初中升高中的阶段,对于初高中的衔接问题的感受最为贴近,且浙江省临安中学为省重点高中,生源质量不错,结合考虑学生层次的不同,随机从重点班与平行班两个层次的学生中抽取100名进行调查,最后实际有效问卷为97份.本份调查问卷的第4至10题为量表类问题,故须进行信度分析.其中,信度分析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类型下问卷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言,其大小用信度系数来表示REF_Ref23817\r\h[8],其范围在0~1之间;信度系数越大,则其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越大.利用SPSS软件,对于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1.表2.1:对高一学生调查的信度分析结果表调查对象克隆巴赫Alpha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Alpha项数高一学生0.7330.7117由表2.1可知,本次对高一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11,由于该信度系数0.711较靠近于1,所以本份调查问卷数据较为可靠,因而能进行后续分析.2.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效度主要评价量表的准确度、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定值与目标真实值的偏差大小REF_Ref23849\r\h[9].此次效度分析,选择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根据KMO抽样适度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判断因子模型的效果是否有效.当KMO值大于0.6时,说明本次问卷题目的设计适合;而当KMO值小于0.6时,说明问题设计的适合度很低,需对问题进行调整.其次通过巴特利球形检验判断该结果是否呈现显著关系,当该值小于0.005时,可认为该结果显著.表2.2:对高一学生调查的效度分析结果表调查对象KMO系数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高一学生0.7800.000由表2.2可知,本份数据的KMO系数为0.780,故本份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其次,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系数为0.000,小于0.005,故本份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基于对该份问卷数据的效度分析,可知本份设计问卷的题目结构适合本次研究,故能采用此问卷开展后续调查.2.4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对于数学的把握情况对比,能反映出学生是否适应高中学习,也可反映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否到位.故选择高一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和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期末数学成绩进行考察,这三次测试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能较为全面地观察学生的数学表现历程.具体结果见表2.3.表2.3:高一学生学情统计表题目选项频数百分比(%)1.你中考的数学成绩72分以下22.0672~8344.1284~952121.6596~1073637.11108~1203435.052.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中考试的成绩90分以下33.0990~1041919.59105~1194142.27120~1342929.90135~15055.153.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90分以下88.2590~1042020.62105~1193435.05120~1342727.84135~15088.25合计97100.00由表2.3可知,中考数学成绩处于96~107和108~120区间的学生占大部分,分别为37.11%和35.05%,也即本次抽测对象对于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掌握不错,大多能在中考取得良好或者优秀的成绩.而进一步分析高一第一次数学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处于105~119和120~134的区间的学生分别占42.27%和29.90%,同时期末考试成绩处于这两区间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5.05%和27.84%,所以发现中考时良好档和优秀档的学生占整体学生的大部分,进入高中后则是由中等档和良好档的学生成为主体.故得到,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整体成绩有一定下滑,从学生的成绩对比差异可推出当前初高中衔接存在一定问题.其次,进一步对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和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越大则关系越紧密,具体结果见表2.4.表2.4:高一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与高中期中、期末数学成绩相关性分析统计表1.你中考的数学成绩2.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中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734**p

值0.0003.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717**p

值0.000(*

p<0.05**

p<0.01)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得到中考数学成绩和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734,并且呈现出小于0.01水平的显著性,这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可发现中考数学成绩与高中第一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717,同样也呈现出小于0.01水平的显著性,这意味着这两者之间同样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故而,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在初中学段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与进入高中后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息息相关,因而考虑初高中衔接问题时,需格外注意学生在初中学段的数学表现,进一步论证了在进行研究衔接教学工作前先对学生学情展开调查的必要性.2.5对高中学习的适应情况分析设计第4题从学生的主观角度去讨论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程度,得到结果见表2.5.表2.5:高一学生对高中学习适应情况统计表题目选项频数百分比(%)4.由初中进入高中后,你是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不能适应1414.43不太适应4950.52较能适应3131.96完全适应33.09合计97100.00从表2.5得到,14.43%的学生选择不能适应,50.5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适应,而31.96%的学生选择较能适应,只有3.0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完全适应,即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可以得到,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针对学生心态的引导还有所欠缺,学生从主观上认为不能较好地适应从初中生的身份切换成为高中生的角色的过程,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并亟待解决的在衔接教学上出现的问题之一.进一步考虑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和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情况之间的关系,对此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6.表2.6:高一学生期中、期末数学成绩与高中学习适应情况相关性分析统计表4.由初中进入高中后,你是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2.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中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626**p

值0.0003.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747**p

值0.000表2.6反映出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情况与高中第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且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626、0.747,这意味着对高中数学学习是否适应与高中数学成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对高中学习是否适应对高中成绩有着重要影响,进一步论证了在处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时,学生的内心对高中学段学习的适应,也是不可被忽视的问题之一.2.6对衔接状况的认知情况分析调查学生对衔接状况的认知情况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初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联系的紧密程度、教材的内容覆盖程度,并进一步对学生考察了对初高中衔接读本的看法,得到结果见表2.7.表2.7:高一学生对衔接状况的认知情况统计表题目选项频数百分比(%)6.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如何?难度太大,过于深奥2929.90难度很大,需要深思4849.48难度一般,可以接受1818.56难度较低,一听就会22.067.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联系大吗?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联系很大66.19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比较大的联系6668.04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点联系2323.7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毫无联系22.069.你认为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是否能满足高中数学学习所需的知识储备量?不能满足77.22不太能满足5253.61大部分能满足3536.08完全能满足33.0910.你认为有必要学习初高中衔接读本吗?REF_Ref23875\r\h[10]很有必要1313.40有些必要5455.67不太必要2525.77没必要55.1511.你认为衔接读本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自学辅导6971.13集中授课2121.65新课中穿插77.22小组合作00.0012.你认为衔接读本的学习时间最好是在什么时候?中考后5556.70高中新课前4243.30高一上/下学期00.0013.学习衔接读本对你有哪些帮助?(可多选)A.补充知识点未选中2222.68选中7577.32B.指导学习方法未选中5556.70选中4243.30C.建构知识联系未选中1414.43选中8385.57D.提高做题技能未选中7981.44选中1818.56合计97100.00由表2.7可知,29.90%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难度太大,过于深奥;49.48%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难度很大,需要深思,即有将近八成的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受到难度过大.初中阶段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故教学要求以及内容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基础需求为主,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历了中考的筛选,学习要求已然与初中阶段不大相同,教学内容更多更难,学习节奏更快,这是由难度更大、选拔性更强的高考所带来的必然要求.但学生对“初升高”的理解仍然只停留于表面身份等的转变,没有意识到难度、要求等也会随之提升,内心没有做好对高中数学学习难度的预判,使得进入高中后便觉得高中数学的难度难以接受.其次,考虑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联系的紧密程度的理解状况,认为初高中数学有比较大的联系的学生占68.04%,认为初高中数学有一点联系的学生占23.71%,即有超过九成的学生能认识到初高中数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当下的教育强调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同时根据此份调查,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初高中数学学习联系的紧密性,但是现行的教材联系性不强,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这并不符合学生对学习连续性的需求.根据白雪REF_Ref23902\r\h[11]的研究,义务教育改革正大力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已大量修改,删去诸多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常被用到的知识,因而导致初高中之间的教学过渡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这是在处理衔接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以及教研员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习连贯性的需求,同时也引出了本文的矛盾之一——学生主体对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感受联系紧密,而教师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顾自身目前的学段、忽视教学的连续性,具体调查分析见本文第3章“初高中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认识的调查”.再者,讨论教材设计的合理性,即初中教材是否满足学生进入高中后的需求.经本次调查发现,53.61%的学生认为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不太能满足高中数学学习所需的知识储备量,7.22%的学生认为初中教材不能满足高中学习的需求,36.08%的学生认为初中教材大部分能满足高中的数学学习,只有3.09%的学生认为初中教材完全能满足高中阶段的学习,即可以得到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现行的初中教材完全认可,认为能完全保证高中阶段学习的需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的教材虽已进行多次改革但仍存在问题.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若是在教材制定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则教师的教学亦难以符合学生要求.因而对教材的反思与探讨,也是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初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联系程度以及教材问题的思考,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教学衔接现状的看法,可以发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前的教学衔接仍有所欠缺.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方学者也都提出各自的建议,正如刘欢REF_Ref23931\r\h[12]所提,应建立一个由初高中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团队,专门编写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材.进一步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考虑在升学空隙研读衔接读本为一有效方法,故围绕衔接读本的问题,进一步对学生展开调查.由表2.7可知,认为学习衔接读本很有必要的学生占13.40%,且认为有些必要的学生占55.67%,故将近七成的学生可以接受乃至希望展开对衔接读本的学习.结果出乎预料的是有七成的学生更希望采用自学辅导的方式进行学习衔接读本,可以看出当下的学生对于学习的主体性要求更高,并不希望教师有过多的干涉自我的学习过程.对于衔接读本的学习时间的选择,学生均较为集中地选择了中考后和高中新课前,比例分别为56.70%和43.30%,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中考结束至高中开学之间将近三个月的休息时间的利用意识较高,此段时间是进一步弥补初中阶段的短板和调整升学心态的最佳时间,但现在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将此时间利用起来,所以若是能在此段时间内,组织学生们自主学习衔接读本,既符合了学生们对这一衔接时段的利用意识,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的身份过渡.学生对于衔接读本的认识,还需考虑他们内心对衔接读本有效性的认同,故进一步设计了第13题,由所获数据可知,85.57%的学生认为学习衔接读本能有助于建构知识联系,77.32%的学生则认为有助于补充知识点,可以发现,学生内心对于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体系有较大需求.数学的学习是螺旋上升的,但同时也是一个完整而又独立的知识体系,故对于初高中数学进行教学衔接时,应及时补充相应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进一步考虑上述因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程度大小,故对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和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比较、联系紧密程度和教材内容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8.表2.8:高一学生期中、期末数学成绩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统计表6.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如何?7.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联系大吗?9.你认为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是否能满足高中数学学习所需的知识储备量?2.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中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644**0.0990.281**p

值0.0000.3360.0055.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728**0.0750.345**p

值0.0000.4660.001从表2.8可得到,学生对初高中学习的难易程度对比感受与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644、0.728,说明初高中难度的差异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表现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理,初中数学教材是否能够满足高中学习的需求与学生在高中的数学学习状态之间也有着正相关关系.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过渡、如何完善初中数学课本的内容包容性与丰富性,对于处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与分析的一点是,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初高中的数学联系紧密程度与学生在高一期中、期末考试取得的数学成绩之间均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099、0.075,这意味着初高中数学联系是否紧密与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这看似与默认的常识违背,但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初高中之间联系认识的模糊性,即只感受到联系的存在,但并没有在脑海中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2011版初中课标中强调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REF_Ref23970\r\h[13],而在2017版普高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REF_Ref1379\r\h[14],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学生在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培养要求是相联系而又提升层次的,正是体现了数学本身的整体性与体系性.但现实中,当下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联系的感受不深刻,反映出目前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渡上存在问题.2.7学生学习态度分析学习态度包括很多内容,也受之较多因素影响.本文从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分别进行探究,主观层面选择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研究,客观层面探讨班级氛围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置第14题,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对于数学教学环节的认知以及对于理想课堂的看法.通过本小节的调查,进一步得到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掌握情况的因素所在.具体数据统计见表2.9.表2.9:高一学生学习态度情况统计表题目选项频数百分比(%)5.你对高一数学是否感兴趣没有兴趣3738.14兴趣一般4445.36兴趣较大88.25非常有兴趣88.258.进入高中后,你觉得班级学习氛围对你影响大吗影响很大2121.65有一定影响5859.79不太有影响1515.46毫无影响33.09合计97100.00从表2.9可知,38.14%的学生对高一数学学习没有兴趣,45.36%的学生也只是感到兴趣一般,即超过八成的学生对高中的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考虑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21.65%的学生认为班级氛围对自身学习影响很大,59.79%的学生则认为有一定影响,即同样也有超过八成的学生的学习会受到班级学习氛围的影响.从这两项的调查结果可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班级学习氛围的影响,均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故进一步探究主观因素——兴趣和客观因素——班级氛围对学生成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对两者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10所示.表2.10:高一学生期中、期末数学成绩与学习兴趣、班级氛围的相关性分析表5.你对高一数学是否感兴趣8.进入高中后,你觉得班级学习氛围对你影响大吗2.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中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664**0.131p

值0.0000.2023.你高一第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相关系数0.756**0.247*p

值0.0000.015(*

p<0.05**

p<0.01)由上表可得,学生对高一数学的学习兴趣与高中第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664、0.756,说明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是否有兴趣与对高中数学的掌握情况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表现息息相关.因而,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又由表2.9的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不抱兴趣,这并不是一理想的学习状态,故后续继续分析学生兴趣与何因素有关、为何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表2.10除了可以得到学习兴趣与成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之外,我们还注意到班级氛围的影响与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关系,而与第一次期末考试之间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系数仅为0.247,说明班级氛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远不及学习兴趣所带来的影响大.本文虽围绕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展开,但本次对衔接效果的好坏评判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故还须考虑除衔接问题对学生成绩造成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学生兴趣和班级学习氛围等,并可由此次调查得出结论:学生兴趣和班级氛围会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产生较大影响,且学生兴趣对数学成绩所造成的影响甚于班级氛围的影响.结合表2.9和表2.10分析可知,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在高中阶段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大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并不感兴趣,这是目前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所存在的较大矛盾之一,故进一步对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展开讨论.在此,结合与学生和一线教师的沟通交流,选择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初高中数学难度差异的感受联系起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11.表2.11:高一学生学习兴趣与初高中数学难度对比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表5.你对高一数学是否感兴趣6.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如何?相关系数0.735**p

值0.000(*

p<0.05**

p<0.01)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学生对高一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初高中难度对比感受之间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是0.735,意味着对高中数学学习是否适应与高中数学成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故而,从初中到高中数学难度的陡增,不仅使得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学段数学的学习,还让学生们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便陷入了“高中数学太难——学不会、学不懂数学——不想学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放弃数学”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缺失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衔接,没有做好初升高的真正过渡动作,因而衔接教学问题是为了提升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8本章小结本章以高一学生为调查主体,从学生学情、对高中学习的适应情况、对衔接现状的认知以及学习态度这四个角度展开调查.通过对学生学情的研究,发现此次选择的调查对象,大多对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掌握较好,但进入高中整体的数学水平有所下降,且高中的数学成绩与中考数学成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考虑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适应情况,大部分学生并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也体现了进行衔接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对于衔接教学现状,学生有如下反映:初高中数学难度对比相差较大,但两者间存在一定联系,同时针对教材问题,学生认为仍有不足,有知识“脱节”的现象存在,其次对于衔接读本的看法,学生均较为认可,且希望以自我学习的方式展开学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就学习兴趣与班级氛围的影响的对比而言,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相关,故更须注意对学生的主观兴趣培养.

3初高中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认识的调查本章的研究工作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由于初高中衔接教学工作涉及两个学段,因而须同时对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均展开调查.通过分发问卷,后续利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数据,进而得到当下一线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的认知.3.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文目的为从初高中教师的角度出发,考虑初高中教师对所教学段的理解以及对教学衔接方面的看法,观察初高中学段教师在处理衔接教学时的现状,得出相应结论.由于本次调查涉及两个主体,即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故而设计两份问卷分别展开调查.在研究初中教师主体时,研究对象选择为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三、四中学两所学校的部分数学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两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原因如下:其一,本人所签约学校正是临安锦城三中,有更多机会与该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而锦城四中是本人母校,对该校的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较为熟悉;其二,这两所中学的生源有较大区别,锦城三中的生源为在临务工子弟,较之锦城四中的生源,质量上略逊一筹,使得在教学质量方面也略逊四中,所以对不同生源、不同教学质量的两所学校的教师展开研究,进一步使得本次调查结论更为全面.对两校教师发放了共27份问卷,最后实际有效问卷为25份.在研究高中教师主体时,研究对象选择为浙江省临安中学的部分数学教师.本人毕业于浙江省临安中学,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学情、教法等都颇为熟悉,也借此调查机会,与母校教师沟通交流当下的教育状况,与一线教师的沟通也使得对于衔接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该校教师发放了共25份问卷,最后实际有效问卷为25份.对初高中教师的研究,须对调查主体加以区分,但在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时,大体仍是相同,目的在于得以分析初高中教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能从两个角度对衔接教学问题进行剖析.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对衔接教学的认知、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教学方式等.对衔接教学的认知,包括教学中的衔接意识、初高中教师的交流状况以及对初高中数学差异的理解,题目为第1、2、3、4、9、12题;对课标和教材理解,主要调查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依据,题目为第8题;教学方式,主要考虑对教学理论的认知、课后反思等,题目为第5、6、7、10、11题.具体问卷题目见后续数据分析中表格所示.3.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本份调查问卷采用量表类问题与非量表类问题结合的形式,其中第1至7题为量表类问题,故须进行信度分析去分析结论可靠性,具体结果见表3.1.表3.1:对初高中教师调查的信度分析汇总表调查对象克隆巴赫Alpha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Alpha项数初中教师0.7230.7747高中教师0.7530.7487由表3.1可知,对初高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23、0.753,明显均较为靠近1,所以这两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均较为可靠,因而能进行后续分析.3.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考虑本份问卷的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对本份问卷的所有题目,进行效度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2.表3.2:对初高中教师调查的效度分析汇总表调查对象KMO系数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初中教师0.6390.000高中教师0.7170.004由表3.2可知,两份数据的KMO系数分别为0.639、0.717,故这两份问卷的结构效度均较好,其次,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00、0.004,均小于0.005,故两份问卷都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基于对这两份问卷数据的效度分析,可知本次对初高中教师展开调查的两份问卷题目设计均较为合理,进而可进行后续研究工作.3.4对衔接教学的认知情况分析考察教师对衔接教学的认知情况时,主要考虑教师对于整体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的衔接教学意识等,同时在处理教师主体的调查问卷时,决定将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数据进行一一对应的分析,以便于进一步探讨分析初高中教师对同一问题的相同或者不同看法,数据结果如表3.3所示.表3.3:初高中教师对对衔接教学的认知情况统计表题目选项初中教师高中教师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1.您了解高/初中数学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么?REF_Ref24029\r\h[15]非常熟悉312.0028.00—般了解1560.001456.00不是很了解312.00728.00不了解416.0028.002.在教学中您是否注意进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非常注意28.0014.00—般注意728.00520.00不是很注意1352.001560.00不注意312.00416.003.您认为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的交流与教学研讨是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312.00728.00有必要1248.001456.00不太有必要728.0028.00没有必要312.0028.004.每个学期您到高/初中进行交流学习的次数为?5次以下416.00520.00几乎没有2184.002080.00合计25100.0025100.00由上表可知,60.00%的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一般了解,12.00%的初中教师则是不了解,而仅有12.00%的初中教师对高中的知识内容非常熟悉;56.00%的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一般了解,28.00%的初中教师则是不了解,而仅有20.00%的初中教师对高中的知识内容非常熟悉.因而,从整体上来说,初高中教师对于不属于自身所教学段的另一学段的知识体系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也无可厚非,一线教师受到中考以及高考的升学压力,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强调学生对当前学段知识点的掌握,自然不会过多地关注另一学段的课程内容.但若教师自身对整个中学阶段,即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了解,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刻,则在授课过程中也不会意识到在何处该补充知识、在何处该对知识有一定拓展,从而导致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出现知识“脱节”现象,也体现了目前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面,教师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这也便解释了为何有超过六成的初中教师、超过七成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去进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没有一定清晰的认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然也缺乏引导学生能能够对中学数学有一体系性认识.但值得注意的是,有60.00%的初中教师认为有必要甚至非常有必要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的交流,同样,更有八成的高中教师认为这样的交流有必要,可以看出一线教师们已感受到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存在,且愿意去进行交流和教研活动以改善当下的尴尬境况.然而在实践中,84.00%的初中教师几乎没有去过高中听课或者学习,80.00%的高中教师也没有去过初中听课或者学习.这便是当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又一矛盾所在,一线教师希望能加强初高中的沟通,但缺乏实际沟通的机会,这需要当地的教训中心对此做出调整,在加强同一学段各校的沟通观摩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学段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3.5对课标和教材理解情况分析由3.3对衔接教学的认知情况分析可知,大多数一线初高中教师对另一学段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并不熟悉,且考虑初高中数学难度差异较大,故设计问卷第8题,进一步调查一线教师把握教学内容难度的依据,得到结果如表3.4所示.表3.4初高中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理解情况统计表题目选项初中教师高中教师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8.您根据什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课程标准自身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自身教学经验1456.001976.00624.0000.00312.0000.0028.00624.00合计25100.0025100.00由上表可得,将课程标准作为难度依据的初中教师占56.00%,将自身数学学科知识作为难度依据的初中教师占24.00%;而76.00%的高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24.00%的高中教师则是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依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仍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最主要依据,且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教学经验也是教师进行授课时会有所考虑的因素.结合表3.3所得结论,大部分初高中教师并不了解其他学段的课标和知识体系,且现又分析得到课标和知识内容是一线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则可以推出,一线教师在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时,由于对另一学段的课标和知识体系的理解不深刻,从而导致进行衔接教学时失去把握内容的“依据”,因而造成了现如今衔接教学问题的窘境.3.6教师教学方式分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落实,归根结底还是依托于教师主体的教学工作,故进一步研究一线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选择从教学理论以及课后反思展开分析.同时由2.6学生对衔接状况的认知情况的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感知到了初高中数学难度差异较大,故从教师角度出发考虑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因而本小节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分为两部分,一为初高中教师的教法分析,另一为教师对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认知分析.详细结果见表3.5及表3.6.表3.5对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统计表题目选项初中教师高中教师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5.你觉得您对中学数学教学理论是否了解?非常熟悉312.0028.00—般了解1248.001248.00不是很了解936.001144.00不了解14.0000.006.您是否课下经常与学生谈论课上的听课的效果?每节课都28.00312.00经常1248.001560.00偶尔1144.00728.00从不00.0000.007.您是否经常在课后反思自身课堂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每节课都00.0000.00经常28.0014.00偶尔1040.001352.00从不1352.001144.00合计25100.0025100.00由第5题的结果,48.00%的初中教师只是一般了解中学教学理论,36.00%的初中教师更是选择了不是很了解;同样,48.00%的高中教师对中学教学理论是一般了解,更有44.00%的高中教师不是很了解,可以得出初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充分,虽然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为直接,能较快获得学生的反馈,但更多停留于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较少.唯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实.正是由于有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九成左右的初高中教师通常都会与学生课后进行沟通,然而也有九成的一线教师很少会在课后反思课堂中处理衔接教学的问题.教学,并不仅指的是课堂教学,课后也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时间,一线教师大多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反思课堂,但课堂反思并不注重在教学衔接的方面,这也是目前初高中教师有所不足的地方,从而导致衔接教学问题日渐顽固.表3.6初高中教师对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认知情况统计表题目选项初中教师高中教师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10.您认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A.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变未选中416.0093600选中2184.001664.00B.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未选中1352.00936.00选中1248.001664.00C.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未选中1040.001040.00选中1560.001560.00D.知识的独立性变大未选中1664.001768.00选中936.00832.0011.您认为初高中数学哪些方面的差异对学生数学学习影响最大?(可多选)A.知识方面的差异未选中1040.001040.00选中1560.001560.00B.学习方法的差异未选中520.0014.00选中2080.002496.00C.思维习惯上的差异未选中1144.001664.00选中1456.00936.00D.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未选中1248.001040.00选中1352.001560.00合计25100.0025100.00从表3.6可知,初中教师更多地认为初高中数学的差异主要在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高中教师则更多的认为差异体现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和思维方式的理性倾向,同时绝大多数的初高中教师均认为初中升入高中后,数学学习方法的差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最大.初中学段与高中学段的数学内容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均有大幅改变与提升,且学生所习惯的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故而导致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难以适应.因此,初高中教师,更应注意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以助于学生能面对高中数学向抽象的语言表达和理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3.7本章小结本章从初高中教师角度出发,讨论一线教师对衔接教学的认知、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初高中教师对当下的衔接教学,主要存在对整体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教学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从而导致在教学时忽视衔接工作的进行,但教师内心对于衔接工作的必要性仍是较为认可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真正在教学中的落实;考虑一线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大多教师通过课程标准来决定教学内容,然而对另一学段的课程体系又不够熟悉,从而导致了数学教学体系缺乏连贯性;对于当下的教学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反思工作比较到位,但是缺乏对于衔接教学的认识,其次一线教师更多地注重了实践教学,而忽视了对于教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这也是当下衔接教学的不足所在.

4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1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三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课程要求一脉相承,而初中教材内容与高中的联系却不够紧密,并没有符合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存在知识漏洞,从而导致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出现知识“脱节”现象;2.初高中数学内容难度相差较大,学生升学时没有预判到高中数学会有如此的提升幅度,从而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的节奏和方法,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导致数学成绩的不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缺乏衔接教学的指导;3.一线的初高中教师对于衔接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以及教学理论不够了解,且在实践中更多关注自身所教学段,而忽视了前后学段的衔接问题,从而教师作为施教者,并没有把好升学的“舵”,使得学生进入高中后甚是迷茫.4.2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所提相应对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查阅文献、与一线教师的探讨以及自身经历,提出以下建议,望能有助于衔接教学问题的解决:1.教研员须进一步针对教材的衔接问题展开调研,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需求,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这是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存在知识盲区的源头性措施.同时结合初中和高中课标,对重点知识可以更早出现于初中课本中,并在高中课本中进一步加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是有紧密联系且是难度逐步递升的关系,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完整的体系性认识;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初中进入高中,不单单只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学生须及时调整心态,利用中考至高中开学前的这段时间,了解高中的相应学习模式和要求,内心做好对高中数学难度加大的预判.其次,可以自主学习衔接读本,进一步弥补初中所忽略的知识,以及提前了解高中的重要知识点.再者,学生进入高中后,需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从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