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3(共244题)_第1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3(共244题)_第2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3(共244题)_第3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3(共244题)_第4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3(共244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3(共9套)(共244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有关法的产生的说法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是与生俱来的,且是永恒存在的B、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D、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产生。A选项错误,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法律意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连续性B、法律意识可能先于法律制度存在,也可能滞后于法律制度的发展C、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D、法律意识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意识的内容。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属于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和初级阶段,而法律思想则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它以理论化、知识化和体系化为特征,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理性认识的产物,一般以著作、论文等方式呈现出来。C选项错误。3、下列有关法的移植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法的移植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B、法的移植只能移植外国的法律C、法的移植要避免不加选择地盲目移植D、法的移植要注意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移植。B选项错误,法的移植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4、执法的效率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关于执法的效率原则的具体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执法主体应当及时地处理行政相对人的诉求,保护公民和国家的权利,及时准确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处理相关事务B、行政机关在执法时要尊重科学,考虑客观规律。作必要的可行性分析,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最大效益,并降低执法成本C、效率原则必须在合法与合理原则限制的范围内进行D、有名言说“迟来的正义就不是正义”,因此执法主体可以为追求行政效率适当忽视法律规定和执法的正义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考查执法的效率原则。执法主体不能为追求行政效率而忽视法律和牺牲执法的正义性。5、下列有关中华法系特点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礼法结合、德主刑辅B、等级有序、家族本位C、以刑为主、民刑不分D、诉讼爆炸、重视调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考查中华法系的特点。D选项错误,重视调解、无讼是求。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在传统中国,基于熟人社会的背景,基于儒家“和为贵”的价值准则,“厌讼”是普遍情形。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关于该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司法权只能由司法机关统一行使B、司法机关只能依据法的正式渊源处理案件C、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D、我国司法机关在具体个案中不受社团及民众的干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考查司法机关职权行使。党委、人大等一般不对个案审理进行监督。7、在学习“法的起源、法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的同学小李与小薛进行了讨论。小李认为:①在奥古斯丁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②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③明治宪法,日本是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明治宪法属于法律移植的表现。小薛认为:①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等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②1902年,清政府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诏令沈家本、伍廷芳等主持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正式启动;③在法系的分类上,中国目前属于中华法系。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观点是错误的?()A、小李的观点①、②B、小薛的观点②C、小李的观点①和小薛的观点③D、小李的观点②和小薛的观点①、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起源。小李的观点①是西塞罗的观点。小薛的观点③中国目前属于社会主义法系,中华法系已经随着清末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思想之后逐渐消亡。8、下列关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律受宗教的影响较大B、强调个体的地位和价值C、公法文化更加发达D、以正义为法律的价值取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西方传统法律文化。C选项错误,从法的文化属性比较出发,如果说传统中国法属于公法文化,那么西方法在传统上则是一种私法文化。”说西方法属于私法文化,并不意味着西方法中没有公法的内容,而是说就整个西方法律体系而言,私法文化的传承与发达确实是它的一个基本特色。无论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国法大全》,还是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的宪法典、民法典,都呈现出浓郁的私法气息。9、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律意识相对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法律意识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B、法律意识在结构上可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C、法律职业者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他们对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与他们处理案件的正确、合法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D、法律意识相对独立于法律制度,可能先于法律制度存在,也可能后于法律制度而形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意识。C选项,法律职业者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他们对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对他们处理案件的正确、合法与否具有直接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0、下列有关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的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B选项错误,外部证成是对推理前提的证立。11、张法官在审理一起刑事案件过程中,需要对我国《刑法》中的“入户盗窃”中的“户”进行界定。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解释方法。12、关于法的实施,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实施。A选项错误,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13、甲因盗窃网易公司游戏《大话西游Ⅱ》中价值4000多元的网络游戏“装备”,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被法院判决构成盗窃罪。法官在判决书中认为,网络游戏中的游戏“装备”尽管属于虚拟财产,但却是游戏者投入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后获取的劳动成果。而且该劳动成果可通过售卖的形式来换取显示生活中的货币,具备了商品的一般属性,属于《刑法》第264条规定的“财物”。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解释、法律与科技。该题的4个选项都是正确的。选项A叙述的是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这是正确的。法官在本案中对“财物”这个概念的外延进行了扩张,属于扩张解释,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C、D本身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也是从此案中能够直接推导出来的,因此是正确的。14、下列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解释。A选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被称为立法解释。C选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具体法律应用问题的解释发生原则分歧,需要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15、张三从某购物商场购买了一床电热毯,夜间使用时由于产品有问题导致张三的大腿被烧伤。张三遂将厂家诉至法院,要求厂家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精神损失费。被告方律师认为,几年前该地区中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并未判予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不应给张三精神损害赔偿。但法院援引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判处厂家赔付张三精神损害赔偿。对此案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渊源和法律推理。C选项错误。被告方律师适用的是类比推理。D选项错误,法官在本案中适用了设证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16、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历史类型。B选项错误,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再从资本主义法到社会主义法,这是人类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趋势,但具体到特定国家和民族,其法的发展并不一定都会完整经历这四个历史阶段。D选项错误,新的历史类型的法取代了旧的历史类型的法,这是新法对旧法的否定,但并不意味着新法与1日法之间不存在历史联系性和批判继承关系。17、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其法律也与此相适应而表现出某种变化。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资产阶级革命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法律体系,大多都贯彻了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各种原则。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法律出现了法律的社会化,但是其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权明显扩张,两大法系相互靠拢。18、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下列说法中,哪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的观点?()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A选项是神创说。B选项是暴力说。C选项是合理管理说。D选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有关法的发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发展。A选项错误,并非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法都一定经过这四种历史类型。20、人权是法的源泉,法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人权与国家法律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于法律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与人权的关系。21、关于法系的划分标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系的划分标准。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22、下列关于法与宗教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与宗教的关系。C选项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的外部行为,而且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D选项在当今社会,除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只有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23、关于法律现代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现代化。B选项错误,法的现代化意味着法成为形式法。在法和道德相互分离的背景下,法的合法性越来越依赖于确立和证成它的形式程序,如宪法确立的立法体制、经由民主产生的立法机关、科学合理的立法过程等。24、作为一种现代治国方略,“法治”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关于“法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治”的含义。25、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都属于西方国家,并且受其影响的国家也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工业化国家。因此,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上是相同的,都重视法治等。但因各自的传统不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下列选项中,属于英美法系特点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考查两大法系的区别。B选项属于民法法系的特点。26、原始社会规范,是以习惯为表现形式并依靠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自觉遵守来保证实施的特殊社会规范;而习惯法是法的一种重要形态。下列有关原始社会规范和习惯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考查原始社会习惯与法律。选项C的错误在于,否定了原始社会规范的约束力。虽然,它缺乏法律约束力。选项D的错误在于误解了习惯法的适用范围。习惯法虽然具有法律的效力,但仍然具有地域性。27、关于法的继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A选项错误,法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法的继承性,社会主义法可以而且必然要借鉴资本主义法。28、关于法的移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移植。A选项错误。法的移植并非是为了使各国法律走向趋同。29、近年来,我国的立法速度进一步加快,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却看到在广大的城市化程度还不高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各种规避法律的事件频频发生。调节人们生活的不是国家制定法,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法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目反映了我国的制定法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理念,同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法律认识和生活中的法律传统间的差异。在中国的法律现代化过程中,通常的一个基本模式就是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这就极容易导致人们法律制度同人们的法律观念之间出现断裂,有时甚至是冲突。A错误,当今我国法治现代化是一种主动推动模式。30、关于中国的法律现代化,三位同学发表了一些看法。甲说:“中国社会转型对法律制度变革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因此从起因上看,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属于内发型法的现代化。”乙说:“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是在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因此从起因上看属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丙说:“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体现出立法的主导作用,因此其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的。”对于三位同学的看法,以下选项判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现代化。从起因上,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是在外部环境强有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因此属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选项AB错误。31、关于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32、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含义在强调法律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依法办事等方面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两者也有重大区别。关于二者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考查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概念区别。A选项错误,法治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A、全国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B、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C、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D、212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仍然要体现阶级性,在我国统治阶级就是人民的范畴。2、下列关于法的第一层次本质——国家意志的体现,理解不正确的是()。A、法律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不可能是全民意志的体现,一定具有阶级性B、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要变成国家意志,才能被视为法律C、表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都是和其根本经济利益相关的意志D、虽然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但法的内容也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和愿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律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不可能是全民意志的体现,一定具有阶级性,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偏向性、倾向性。因此,A项说法正确。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直接等同于法律,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要变成国家意志,才能借助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施行。因此,B项说法正确。表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下列特征:(1)整体性、统一性,即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个人的意志,而是经过一定斗争形成的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2)相关性,即体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是与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根本经济利益相关的意志;(3)非单一性,即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状况,故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不仅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和愿望。故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3、民法法系的发展是以()。A、普通法为基础B、判例法为基础C、罗马法为基础D、衡平法为基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民法法系就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成文法为主要法源的法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浑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的产生规律表明A项是正确的,B、C、D三项均与法的特征不合,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力;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5、下列关于法的局限性的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是由于法具有规范性、抽象性、稳定性、普遍性B、法具有滞后性是由于法具有权利义务性、国家强制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表明法具有局限性D、如果统治阶级的意志能准确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则法的作用就没有局限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是由于法具有权利义务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因此对有些社会关系而言,法律并不是有效的调整手段,比如对于人们的思想、信仰或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不宜采取法律手段加以调控。A选项错误。法具有滞后性是由于法的规范性、抽象性、稳定性、普遍性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性、复杂性等之间存在矛盾。B选项错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立法者,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没有具有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C选项正确。法律是规范,不是规律本身,它总是体现着人的意志。不管是出于阶级目的,还是立法者认识上的局限,法律总会存在某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另外,法律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法律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故D选项错误。6、从14世纪开始,英国大法官法院的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和规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称为()。A、普通法B、衡平法C、普通法修正D、习惯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衡平法同普通法一样具有特指性。7、(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A、《中国共产党章程》B、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C、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D、某市滨湖区政府发布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正式法律渊源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渊源,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军事法规和规章、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C选项正确。8、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是()。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条文D、规范性法律文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同是法的要素,但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9、不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国籍法B、律师法C、法官法D、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宪法部门都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的法律,律师法不包括在内。10、(2014年真题)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A、立法体系的结构B、立法者的主观意志C、立法机关的设置D、法律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D选项正确。11、1979年的《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范缺少什么?()A、假定B、处理C、制裁D、行为模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此题目中“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是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并非假设,假设部分已省略。要补全则是:“如果有人……”12、中国公民出国旅游时,他(她)应当遵守的法律是()。A、所在国的法律B、中国的法律C、国际法D、中国法律以及所在国的法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国公民出国时,依属人原则,仍应遵守我国法律,又依所在国的属地原则,还应遵守该国法律。13、(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守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守法的最低状态就是不违法犯罪B、守法的内容就是全面行使法定权利C、守法的主体不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守法的范围包含宪法、法律及风俗习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守法的状态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包括守法的最低状态、守法的中层状态和守法的高级状态这三种类型。其中,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A选项表述正确。守法的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B选项表述错误。守法的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C选项表述错误。守法的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在我国,守法的范围主要是各种制定法和有些非规范性文件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风俗习惯不是守法的范围,D选项表述错误。14、把法律解释分为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其划分标准是是()。A、解释主体的不同B、字面意义不同C、解释尺度的不同D、解释方法的不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按解释方法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15、(2019年真题)我国刑法规定:“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冯某贪污公款21万元,法院依法判处其3年有期徒刑。法院在该裁判中运用的主要推理方式是()。A、演绎推理B、类比推理C、归纳推理D、辩证推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三段论推理,即演绎推理。大前提是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小前提是冯某贪污公款21万元,结论是判处3年有期徒刑。A项正确。16、以“一个人对其他一切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关系有()。A、物权关系B、债权关系C、相邻关系D、继承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以一个人对其他一切人的形式表现出的法律关系就是绝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是典型的这种关系,判断是绝对法律关系还是相对法律关系关键看义务主体是否特定。17、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18、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二者是存在继承关系的,选项A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选项B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C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选项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9、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由于法理学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论、原则、制度等的法学:分支,因此就为其他法学提供了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20、下列关于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一个法律部门可能包含不止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如民法法律部门就由《民法通则》与单行民事法律组成;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规范性法律文件只是其组成内容,在本质上是两个概念;有的社会关系需要由数个法律部门来调整,如经济关系就需要由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劳动法等调整;同一规范性文件性质上可以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如《专利法》从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角度可属于民法,从对专利事务进行行政管理的角度可属于行政法。21、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类?()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国家行政监督有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之分,其中专门监督又可分为行政监察、行政复议、审计监督。22、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我国法律的适用原则?()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A、B、C三项不符合司法的被动性、专属性、中立性原则。D项则未违反司法原则。23、下列哪些行为必须经有关国家机关履行一定的手续加以证明,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结婚需要登记才能产生法律关系;委托关系的产生只需要当事人的合意,不需要国家机关的介入;物权法定决定了物权的变更也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房屋所有权只有经过房管部门的登记才发生变更的效力;担保法规定以不动产为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否则抵押权不生效。24、下列措施中,属于行政制裁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罚金是刑事责任。25、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具有共同点,表现在两者()。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B、C项是二者的不同点。这里注意法与道德的要求不同表现在法律要求具体明确,具有国家强制性。而道德比较原则、笼统且不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对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法学,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有()。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法学区别于其他法学的根本标志B、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解放是法律的价值追求C、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法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论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研究法学理论性问题的重要认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法学区别于其他法学的根本标志。A选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实现人的解放是法律的价值追求,法律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独立和尊严。B选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法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论。C选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研究法学实践性问题的重要认识论。D选项表述错误。2、(2015年真题)甲故意杀人后畏罪潜逃,归案后法院依法判处甲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根据法的作用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甲畏罪潜逃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B、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而非法的教育作用C、法院的判决既体现了法的规范作用,也体现了法的社会作用D、有人认为甲畏罪潜逃应罪加一等,该观点体现了法的预测而非评价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按照法的作用对象的不同,法的作用可以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法对主体行为发生的作用称为法的规范作用,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可以大体上被概括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五种;法对社会关系的确认和调整作用称为法的社会作用。该法院的判决作为一种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制裁,首先体现了法的规范作用中专门的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同时通过法的规范作用,也发挥了法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等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可见,B选项表述错误,C选项表述正确。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规范)对个人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其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甲畏罪潜逃并不是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A选项表述错误。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有人认为甲畏罪潜逃应罪加一等体现了法的评价而非预测作用,D选项表述错误。3、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称为()。A、准用性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确定性规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作为法的要素之一的法律原则既是法律规则的来源和基础又是法律推理的准则。4、(2019年真题)法律部门的划分需要在遵循客观标准的同时坚持正确的原则,下列对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性原则要求划分法律部门应以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和效力位阶为基础B、适当平衡原则主要是指各法律部门包含的法律法规在数量上大致平衡C、当同一部法律可以被划分于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时,应采用主次原则对其划归D、相对稳定原则要求法律部门划分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频繁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结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客观原则又称从实际出发原则。划分法律部门不是主观任意进行的,它有相对稳定的客观依据,这就是社会关系。在划分法律部门时,要坚持客观原则,坚持从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以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和效力位阶为基础。A项表述不正确。5、立法的关键阶段是()。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立法有好几个阶段,但关键阶段是法律案的通过。6、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审判机关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专门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机关是国家检察机关。7、《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其中的“父母”“子女”应作()。A、限制解释B、字面解释C、文义解释D、扩充解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所述是典型的目的解释,即要按立法目的对意思不明确的法律规定作出合乎立法目的的解释。9、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公民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按照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权利能力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一般权利能力,也叫基本的权利能力,是一国所有的公民具有的权利能力;特殊权利能力,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享有。而只授予某些特定的法律主体。公民的行为能力不同于其权利能力,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10、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A、行政主体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行政相对人D、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不限于行政机关或公职人员,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都是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11、(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罗马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律D、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并非古罗马,A选项错误。法治与人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但法治与德治的分歧不是根本性的,并不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二者可以相融、共同推动国家治理,B选项错误。人治国家也存在法律,治理国家也需要法律,只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C选项错误。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D选项正确。12、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不包括()。A、表现形式B、意志属性C、社会目标D、实施方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二者在社会目标上是相同的,即都是维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13、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重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优先性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具有权利义务双重性,道德一般只规定义务不规定权利,A项正确。道德只能从思想上体现强制性,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不能片面强调法的优先性,即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都有各自的优点,在强调法时也要兼顾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因此C项正确。法律所反映的道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D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4、下列说法中属于法的普遍性的含义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法的效力的重复性、对象的广泛性、平等适用性是法的普遍性的反映,而普遍性的相对性也是普遍性的反映,即普遍性只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具体而言,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也是不同的,这正是研究法律渊源的意义所在。故C项也正确。15、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本题中B项未选的原因是,其表述过于绝对化。在一定情况下,法不仅反映统冶阶级的意志,而且同时也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同盟者的某些要求和愿望。16、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西方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差别表现在众多方面,其中,判例法在英美法系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大陆法系。在法官的作用上,英美法系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因此与大陆法系不同。阶级本质、经济基础在西方两大法系都是相同的。17、关于法产生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既要正确认识到法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又要认识到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在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A项表述错误。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8条规定:“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样。”从法的作用看,该规定属于()。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法的指引作用可分为确定性指引和非确定性指引(选择性指引)、原则性指引和具体指引,本题所述是确定性指引、具体指引。这里特别注意不要把具体指引与个别指引等同。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性指引,而不是个别性指引。其原因是法具有规范性、普遍性。19、在下列国家机关所发布的文件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在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范围同于广义上的法律,凡有权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规章都是规范性法律文件。20、(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的效力终止方式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我国法的效力终止方式主要有:由新法明确规定废止旧法;法在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后不再适用;旧法中与新法相抵触的条款自动终止效力;有权的国家机关发布专门的决议、决定,废除某些法律。C选项表述错误。21、按照法律规则为主体规定行为模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按规则对主体行为模式的规定不同,可把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22、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区分法律原则、规则的关键是看其提供的法律规范的三要素是否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凡是对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行为模式均未明确规定者即为原则。23、法律实效是指()。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法律的实效实际上是一种对法律实施状态的评价,但是又不同于法的实现,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结果。24、(2015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法律实施,也称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法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在被制定出来后,付诸实施之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在应然状态;法律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A选项表述正确。公安机关对涉嫌嫖娼的黄某采取强制措施属于法的执行。B选项表述正确。某省人大常委会对该省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属于法律解释(立法解释),不属于法律监督,不属于法的实施。C选项表述错误。“法的适用”又被称为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某出租车司机向公安机关举报宁某吸毒的行为属于法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而非法的适用。D选项表述错误。25、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所作的解释,属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司法部是国务院部委,其对法律规范的解释是行政解释、正式解释。2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可分为物、行为、精神财富、人身利益,权利和义务本身非法律关系的客体而是其内容。27、(2016年真题)下列情形中,符合我国法定免责条件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免责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责任,即不实际承担法律责任。其不同于“无责任”或“不负责任”,后者是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或形式上违反了法律,但因其不具备法律上应负责任的条件,故不承担法律责任。本题中,14周岁的刘某盗窃他人财物属于“无责任”或“不负责任”;赵某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属于自首、立功免责;孙某没有起诉王某属于不诉免责;李某被烫伤两年后起诉要求民事赔偿属于时效免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法谚有云:“习惯依靠自觉遵守,法律则被强制服从。”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习惯不设定义务B、习惯不具有强制力C、法律不被强制,则不被遵守D、法律不被实施,则不生实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权利义务”除了包括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还包括其他领域的权利义务,例如道德权利义务、生活中的权利义务等。“习惯”也会设定权利义务。只不过不具备法定性而已。因此A项错误。并非只有法具有强制力。道德、习惯、政策等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力,只是法律的强制力属于“国家强制力”。因此B项错误。守法并不完全是基于法的强制力,对有些人来说守法是一种习惯,还有人把守法视为道德,他们都会自觉遵守法律。因此C项错误。法的实施与法的实效不同,法的实施强调法律运行的过程,法的实效则强调法律运行的实际效果。实施是实效的前提。是使“书本上的法”变成“行动中的法”的必备条件。因此D项正确。2、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告知罚款。经甲解释后,交警对甲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乙及时送至医院。但该孕妇送至医院后,医生以病人家属未签字为由,未对孕妇施救,出租车司机欲签字,该医生以出租车司机非病人家属为由拒绝。最终,孕妇不幸身亡。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本案中交警既进行了事实判断,也进行了价值判断B、交警采取了个案中的比例原则解决了本案中的价值冲突C、该医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拒绝给孕妇做手术,体现了非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D、如果病人家属及时赶到并签字,医生对孕妇进行剖腹产,则体现了法限制人们自由的伤害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案中,交警看见甲开车至非机动车道掉头,司机甲也认可,这是一个典型的事实判断。交警认为甲违章并罚款。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经甲解释后,交警认为,人的生命价值高于秩序价值,于是不但不予处罚,还开警车为其引道。这里又有一个价值判断。因此A项正确。本案中,交警认为人的生命价值高于秩序价值,对司机甲不但不予处罚,还开警车为其引道。交警为了孕妇的生命,没有顾及秩序,这是典型的价值位阶原则。因此B项错误。实证主义认为,在法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法”与“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与此相反,所有的非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与道德是相互联结的,本案中,医生严格遵守法律,置孕妇的生命于不顾,属于典型的实证主义的观点。因此C项错误。伤害原则指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伤害其他人的合法权利与利益,一旦人的行为伤害到其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法律就应当限制这种行为。本案中,医生经过病患家属的同意对患者进行手术,不但没有伤害到患者的合法权益,反而是在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没有体现伤害原则。因此D项错误。3、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D、小琳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可以普遍、多次和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如法律。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针对特定对象加以适用,如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因此A项错误。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可以将权利义务分为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绝对权利义务,又称“对世权利”和“对世义务”,对应不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对权利”对应特定的义务人;“相对义务”对应特定的权利人。本题中.甲和乙的抚养义务对应的特定主体是小琳,是为相对义务。因此B项正确。法院的判决属于法律事实,该判决在甲乙和甲母之间形成了法律关系,甲和乙承担支付甲母抚养费的义务,甲母享有接受抚养费的权利。该判决当然形成了法律权利与义务关系。因此C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本题的诉讼法律关系是甲母把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2万元抚养费的诉讼关系,即诉讼主体是甲母、甲和乙,不包括小琳。因此D项错误。4、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段话既反映了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也反映了自然法学派的基本立场B、根据社会法学派的看法,法的实施可以不考虑法律的社会实效C、根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内容正确性并非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D、所有的法学学派均认为,法律与道德、正义等在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表述属于典型的实证主义立场,核心意思可概括为“恶法亦法”。因此A项错误。社会法学派以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所以应当考虑社会实效。因此B项错误。只有非实证主义学派才会强调内容正确性这个要素。因此C项正确。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争论的核心在于法律和道德是否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因此无论哪个流派都不会否认法律和道德、正义在内容上可能会有重合之处。因此D项错误。5、关于{去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D、《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属于确定性规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2)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本条规定舍有“不得”字样,属于义务性规则中的禁止性规则。因此A项正确。B项的规定明显属于法律规则,有明确的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尽管法律后果要由另外的法律条文采表述,但这不影响B项法律规则的成立。因此B项错误。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本条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属于委任性规则。因此C项正确。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D项对子女姓氏的规定已经非常明确,不需要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因此D项正确。6、赵某因涉嫌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被立案侦查,在此期间逃往A国并一直滞留于该国。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该案涉及法对人的效力和空间效力问题B、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原则,赵某不在中国,故不能适用中国法律C、该案的处理与法的溯及力相关D、如果赵某长期滞留在A国,应当适用时效免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案中,赵某属于中国公民,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对人的效力的问题。而赵某逃往A国,涉及我国的法律生效范围的问题,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因此A项正确。《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赵某系中国公民,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并不因为赵某潜逃至国外而不再适用中国法律。因此B项错误。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本案并未涉及溯及力问题。因此C项错误。时效免责不是绝对的,《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而本案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因此不适用于追诉时效的免责。因此D项错误。7、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日:“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关于执法,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法律就是法律,执法必须严格,不能搞人文情怀B、执法应做到宽严相济C、执法必须严厉,不能“宽容”,否则易纵容犯罪D、为上者有德,就可以做到以宽服民,不需要法律的治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执法必须严格是正确的,但是严格并不代表不能搞人文情怀。恰恰相反,执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对策。体现人文情怀。因此A项错误。执法应当做到宽严相济,在法律范围内,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做到宽与严的有机统一。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正是宽严相济。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调控手段就是法律,但法律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的治理。同样,仅仅依靠道德治理,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D项错误。8、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15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B、邻居运用设证推理方法断定崔宁为凶手C、“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D、从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转化需要一个证成过程,从法治的角度看,官府的行为符合证成标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当今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主要包括习惯、判例、政策等。话本小说《错斩崔宁》显然不具有法律说服力。因此A项错误。设证推理属于法律推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中优先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这种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太靠谱,属于“或然型推理”,但它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是不可放弃的。本题中,邻居仅凭“携带15贯钱”就断定崔宁为凶手所运用的方法是设证推理方法。因此B项正确。题干中“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属于法律推理的小前提(即法律事实),而不是大前提(即法律规则或原则),因此更谈不上“法律规则的假定条件”了。因此C项错误。法律适用过程作为一个证成过程,法律决定的合理性取决于下列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决定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前提中推导出来的;另一方面,推导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是合理的、正当的。本案中.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官府据此作出的法律决定(处斩)不符合证成标准。因此D项错误。9、某商场促销活动时宣称:“凡购买100元商品均送80元购物券。对因促销活动产生的纠纷,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刘女士在该商场购买了1000元商品,返回800元购物券。刘女士持券买鞋时,被告知鞋类商品2天前已退出促销活动,必须现金购买。刘女士遂找商场理论,协商未果便将商场告上法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认识是正确的?()A、从法律的角度看,“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是一种学理解释权的宣称B、本案的争议表明,需要以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C、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解释,等同于对合同享有法定的解释权D、商场的做法符合“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本题中,商场的本意是宣称有“正式解释权”,从而对他人产生约束力,而不是宣称仅仅有“学理解释权”。只不过商场的这种宣称是无效的。因此A项错误。C项中当事人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不属于法定解释(正式解释)。该合同作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一旦对合同产生争议而诉诸法院,则应由法院对合同进行法定解释。因此C项错误。公平正义是法律的基石。是法的基本价值。任何法律都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内涵,法律解释也是如此。同时,在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适用关系中,当法律规则导致的结果不公正时,应当适用法律原则,以弥补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和法律漏洞。本题中,当事人对合同内容产生争议,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则规定如何解决此种争议,出现了法律漏洞,可以借助公平正义原则采解释合同。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因此B项正确。商场夸大了自己的权利而减轻了自己的义务,并且忽视了顾客的权利,并不符合“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因此D项错误。10、执法的效率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可能大的收益,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关于执法的效率原则的具体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执法主体应当及时地处理行政相对人的诉求,保护公民和国家的权利,及时准确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处理相关事务B、行政机关执法时要尊重科学,考虑客观规律,作必要的可行性分析,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最大效益,并降低执法成本C、效率原则必须在合法与合理原则限制的范围内进行D、有名言说“迟来的正义就不是正义”,因此,执法主体可以为追求行政效率适当忽视法律规定和执法的正义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执法主体不能为追求行政效率而忽视法律和牺牲执法的正义性。因此D项错误。11、有学者这样解释法的产生:最初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是双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赖的长者,向他讲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决;但是当纠纷多到需要占用一百位长者的全部时间时,一种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必要了,这就是最初的法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反映了社会调整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规律B、说明法律始终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C、看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产生过程中的作用D、强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有三个:(1)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2)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3)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道德浑然一体到法与宗教、道德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该学者的解释属于第(1)种情形。因此A项正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更谈不上法律是调整工具;(2)阶级社会出现了法律,但不一定占首要地位;(3)在法治社会,法律才真正成了首要工具。因此B项错误。该学者的解释并没有揭示经济政治因素在法产生中的作用。此外,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法律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该学者的解释,也没有提及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因此CD项错误。12、关于法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B、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D、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司法主导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法的现代化的动力采源,法的现代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和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因此A项错误。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因此B项错误。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一般表现为在外部因素的压力下本民族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变法以图民族强盛。因此C项正确。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因此D项错误。13、法与政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区别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C、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D、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政策广泛得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般而言,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更广。因此D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4、周某在单位工作时,因其他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被重物砸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目前其家人正在进行索赔、继承等事宜。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因此A项错误。15、王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不灵,向老乡李某借款10万元,并请朋友张某作为担保人。关于该案中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张某和王某之间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因此A项错误。王某和李某之间是单向法律关系。因此B项错误。16、下列关于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三要素,在表述中均可以被省略,但在逻辑上缺一不可。因此A项正确。规范性条文指的是直接表达法律规范的条文。因此B项错误。C项前半句正确,但要注意,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是规则的逻辑结构,换句话说这些只用来描述规则,对于原则不适用。因此C项错误。规则和条文的关系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可以随意对应,规则可以通过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条文以外的其他形式,如判例和习惯来表述。条文既可以表达规则这一内容,也可以表达规则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法律概念,法律原则等。因此D项正确。17、“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哪里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关于该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马克思的这段话,法律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只有反映自由的自然规律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即自由的存在。也就是说,自由是衡量国家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的评价标准,未能反映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而真正的法律是人的实际自由存在的条件。因此A项错误。题干说“哪里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这一论断的逻辑是,实际的法律一自由的存在一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由此可见,法律实质上就是“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的条件。因此B项正确。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避免主观武断、感情用事。因此,国家法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因此C项正确。自由是人的本性,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标准,衡量国家的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因此D项正确。18、下列与法律解释相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李某的解释并未参照立法意图和立法资料,不属于主观目的解释。因此A项错误。法官的解释属于文义解释,但并非有权解释,属于不具备规范性效力的非正式解释。因此B项错误。该副院长的解释属于分则联系总则。因此C项正确。将他人解释为包括男性,有利于发挥法律在当前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符合法律自身的目的,属于客观目的解释。因此D项正确。19、关于法律执行的特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就主体而言,法律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法律执行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法律执行的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和主动性。法律执行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并不是说执法机关可以武断地行事.而是说执法机关的意志居于主导地位,但还是需要保障相对人应有的权利,在作出重大的决定时还是要允许相对人申辩的。因此C项错误。20、某日,公孙龙骑马进城。守城士兵说:“王法规定,马过城门应当纳税。”公孙龙说:“马过城门应当纳税,但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不应当纳税。”士兵说:“白马当然是马,你应当纳税。”公孙龙反问道:“如果白马是马,那么,黑马也是马了?”守城士兵说:“那是当然。”公孙龙继续说道:“按照你的逻辑,白马是马,黑马也是马,那么,白马和黑马就没有差别了。因此,白马非马。”守城士兵被公孙龙说得不知如何应对,但依然不为所动。最终,公孙龙为了进城,只得为马纳税。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国家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证法实施的力量,因此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因此A项正确。法律概念指任何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包括两类:一是法律中所特有的概念,如“法人”“债权”等。这类概念由法律本身的原理所产生,在法律之外没有意义或者即使有意义也已经失去本意。二是来自日常生活但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如“故意”“自然人”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在日常生活中本就有其特定内涵。本案中的“马”属于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概念。但是要注意,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中是必然存在的,法律适用的过程就是一个法律解释的过程。语言具有模糊性,在一个具体语境或具体交往行动中有不同的意义,这就需要法律解释来明确其具体的法律含义。因此B项错误。事实问题,即不需要从法律上进行评价的客观事实。法律问题,一方面指从法律的角度对该客观事实进行的评价,另一方面指对法律规范本身的理解。事实问题不需要法律适用人员的主观评价,而法律问题则需要法律适用人员的主观评价。就本案而言,对“白马究竞是不是马”这一问题的判断将直接关涉“马过城门应当纳税”这一法律规定是否对其适用,也就是说,这一判断回答了这里的“马”属不属于“马过城门应当纳税”中的“马”,公孙龙是否应当为他的白马纳税,这是一个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因此C项错误。本案中,守城士兵认为白马必须纳税,采用的是演绎推理:大前提是“马过城门应当纳税”,小前提是“白马是马”。结论是“白马过城门应当纳税”。反向推理即所谓“明示其一,即否定其余”的推理方式,其要点是。法律只能适用于其明确规定的情形,而不能适用于其未规定的情形。本案中法律明确规定“马过城门应当纳税”,其反面即“不是马则不需要纳税”。公孙龙认为自己的白马不是马,所以不应当纳税,他进行的正是反向推理。因此D项正确。21、关于法律漏洞及其补充,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根据漏洞产生的时间,可以将法律漏洞分为自始漏洞和嗣后漏洞。自始漏洞是指法律制定时即已存在的法律漏洞。嗣后漏洞是指在法律制定和实施后,因社会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产生了新问题,但这些新问题在法律制定时并未被立法者所预见以致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调控范围,由此而构成法律漏洞。因此A项错误。目的论扩张。是指法律规范的文义所未能涵盖某类案件。但依据其规范目的应该将相同的法律后果赋予它,因而扩张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将它包含进来。因此B项正确。目的论限缩,是指虽然法律规范的文义涵盖了某类案件,但依据其规范目的不应该赋予它与文义所涵盖的其他情形相同的法律后果,因而限缩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将它排除出去。目的论限缩面对的是法律之“过度包含”的情形,也即是法律文义所指的范围宽于规范目的所指的范围。或者说立法者“言过其实”的情形。因此C项正确。目的论扩张的意旨在于将原本不为规范文义所涵盖的案件类型包含进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之内,或者说逾越语义,将该规范的法律后果扩张适用于规范明文规定的案件类型之外。明显漏洞是指法律应当规定,但却没有规定的漏洞。为了弥补明显漏洞,需要目的论扩张。目的论限缩的意旨在于将原为法律文义所涵盖的案件类型剔除其不合规范目的的部分,使之不在该法律适用范围之内。隐藏漏洞是指法律应当排除,但却没有排除的漏洞。为了弥补隐藏漏洞,需要目的论限缩。因此D项错误。22、关于我国的立法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因此A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因此C项错误。我国公布法律的报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因此D项错误。23、下列关于法与宗教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宗教规范虽然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但也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因此C项错误。在当今社会,除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但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因此D项错误。24、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其法律也与此相适应而表现出某种变化。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资产阶级革命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法律体系,大多都贯彻了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各种原则。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法律出现了法律的社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