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目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1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第2课时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节日第1课时新课导入春节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作者简介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腊八蒜高醋饺子货摊杂拌儿眨眼通宵燃放小贩彼此贺年轿车骆驼恰好我会读腊八蒜高醋
饺子货摊杂拌儿眨眼通宵
燃放小贩
彼此贺年轿车骆驼
恰好初读课文suàncùjiǎotānbànzhǎxiāoránfànbǐhèjiàoluòtuóqià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分外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蒜醋饺摊拌眨宵燃贩彼贺轿骆驼恰初读课文我会写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左边是“酉”,不要少一横。醋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中间的“又”写得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摊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边的“火”比右边的“然”略短,但不能写到“灬”的上方。燃初读课文多音字铺pù()pū()店铺铺路工人们正在这一排排即将开业的店铺()门口铺()路。pùpū初读课文多音字供ɡònɡ()ɡōnɡ()供职供销社爷爷曾经供()职于县城的供()销社。ɡònɡɡōnɡ词语解释【零七八碎】零散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悬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万象更新】象:事物或景象。更:改变,改换。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初读课文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团圆热闹祥和喜庆初读课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初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填写下列表格。初读课文时间人们的活动腊八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填写在表格中。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结合课后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时间人们的活动腊八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祭灶王、吃糖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拜年、逛庙会铺户开张、放鞭炮赏灯、吃元宵春节结束(详)(详)(详)(详)(详)复习导入第2课时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梳理出了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年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品读课文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批注。品读课文腊八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品读课文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品读课文特点:食材多比喻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品读课文特点:色味双美作者在描写腊八风俗的时候,抓住了哪些重点,如何写出特点的?品读课文喝腊八粥食材种类多泡腊八蒜色味双美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品读课文边默读课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部分,边思考问题:这部分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作简单批注。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义,并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小年就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隆重,所以“彩排”一词用上双引号。为什么这一词用了双引号?品读课文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总起句腊月二十三品读课文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有特点。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总起句品读课文热闹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的风俗非常重视。除夕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除夕的热闹的?品读课文人们的活动做年菜味、色、声“酒肉的香味”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赶回家吃团圆饭“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品读课文初一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人们享受着初一这一日的休闲时光。总起句品读课文初一这天,不同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的活动,还重点描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分类描写;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作为重点来写。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不同人的活动,写出了初一的热闹和美好。元宵节品读课文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衔接自然。除夕元宵节对比总起句大年初一元节宵种类多排比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悬灯结彩盏灯有的有的有的几百有的品读课文各式各样有的元宵灯会品读课文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将这里的“一律”“清一色”“通通”替换成“都”,好不好?为什么?这几个词虽然和“都”的意思一样,但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可以体现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不好。第7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所写的日子,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品读课文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写其他日子概括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浏览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试着感受作家“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品读课文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读一读品读课文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默读“阅读链接”,说说课文介绍的是哪个地区的哪些春节习俗。将“阅读链接”与《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交流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说一说自已是怎样过春节的。品读课文老舍先生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课堂小结北京的春节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准备:忙碌高潮:热闹结束:留恋——正月十九——略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结构梳理腊八腊月二十三详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拓展延伸一、下列加点字拼音全都正确的是()。A.更新(ɡènɡ)杂拌儿(bàn)摆摊(tān)B.陈醋(cù)掺和(chān)恰好(qià)C.正月(zhènɡ)榛子(zhēn)翡翠(fěi)·········B随堂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章以______为线索,以人们的________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__________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春节结束。时间民俗活动腊月的初旬除夕初一元宵正月十九随堂练习三、拓展阅读。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随堂练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尤其是“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个春节的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别之处,因此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这样有详有略地写,主次分明,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老师指导:课文的第4自然段描写了孩子们过春节要做的三件大事,第10自然段写孩子们初一去逛庙会,第13自然段写孩子们燃放花炮、在家里玩灯。找出这些句段,认真读一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一看自己过春节时和老北京的孩子过春节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和同学交流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过春节的前几天,我借着跟爸爸上街的机会,买了一堆烟花,准备等春节时燃放。除夕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燃放烟花,比谁的烟花更漂亮。看着漂亮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我们高兴得又跳又叫。玩到夜深了,小伙伴们各自回家,跟家人一起看春晚、守岁,等待零点的钟声响起……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等词语体现了北京话的儿化音特点,“闲在”则是北京方言词汇,是“闲适自在”的意思。老舍先生运用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词语,体现出“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阅读链接”见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交流示例: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斯妤的《除夕》介绍了闽南老家的春节习俗,通过一家人的忙碌,表现节日的温馨与喜庆,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启发:不同地域的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也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有着怎样的差别和变化,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始终没有改变,关于春节的文化传统也会不断地传承下去。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故事或者诗歌。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写一篇小短文。课后作业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2腊八粥第1课时第2课时听儿歌:《腊八》第1课时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主要作品:《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初读课文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腊八粥咽下
汤匙碗盏搅和浓稠肿胀熬粥深褐染缸脏水筷子我会读腊八粥
咽下
汤匙碗盏搅和浓稠
肿胀熬粥深褐染缸
脏水筷子初读课文làzhōuzhǎnyànchíjiǎochóuzhǒnɡáohèɡānɡzānɡkuài腊褐粥搅缸咽稠脏匙肿盏熬我会写初读课文衣字旁筷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褐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将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均匀。粥多音字初读课文咽yàn()yè()吞咽呜咽弟弟呜咽()着对妈妈说:“我的咽()喉肿了,吞咽()的时候好疼。”yèyānyān()咽喉yàn多音字初读课文脏zānɡ()zànɡ()肮脏五脏六腑这个肮脏()的地方散发的臭味直入人的五脏()六腑。zānɡzànɡ词语解释【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搅和】混合;掺杂。【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稀烂】状态词。极烂。初读课文初读课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等粥喝粥初读课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描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主要写“等粥”“喝粥”这两件事。划分课文层次,梳理脉络。品读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的?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排比
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品读课文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品读课文食材做法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仿佛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第2课时复习导入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的简略?等粥喝粥详写略写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在八儿“等粥”的过程中,可以梳理出哪几幅具体的画面?品读课文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看粥14—17猜粥13分粥9—12盼粥2—8品读课文自由朗读第2—8自然段,找出描写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八儿是怎么“盼粥”的。盼粥品读课文12345678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品读课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既兴奋,又急切,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失落。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八儿喊妈妈的时候是两声连叫,“妈,妈……”,从中可以体会到八儿娇憨的情态和急切的心情。品读课文语言描写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表现了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品读课文神态描写“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八儿耍赖说自己“饿”,并做出“要哭的样子”,表现出八儿发泄不满、赌气撒娇的意味。品读课文语言、神态描写品读课文八儿在“盼粥”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兴奋、好奇、急切八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找出这部分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语句。品读课文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在等粥的过程中,多次用到“叹气”这个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叹气”品读课文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写出了八儿的好奇心总得不到满足的失望。八儿苦苦等待腊八粥,开始想着一家人该怎样吃腊八粥,读第9—12自然段,体会八儿此时的心理活动。分粥品读课文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自己想多吃点儿粥不忘表示自己的“善解人意”讨价还价品读课文天真、聪慧、狡黠“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的笑声,也写出了粥逐渐熟烂的情状。品读课文读第13自然段,说说腊八粥在八儿心中是什么样子的。猜粥品读课文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枣子必大了三四倍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猜想八儿的一系列猜想,既表现出儿童好奇而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八儿对粥的猜想?品读课文读课文第15自然段,说说八儿看到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跟他想象中的腊八粥有什么不一样。看粥品读课文品读课文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拟人这段话表现出了八儿看粥时的仔细,以及腊八粥逐渐熟烂的状态变化。符合猜想出乎意料品读课文第15自然段为什么要细腻地描写八儿“看粥”?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纯粹的,用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新奇自然。此处描写与八儿猜粥时的描写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惊讶“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有点嫌弃品读课文八儿看粥时的心理是怎样的?文章细致地刻画了八儿“等粥”期间内心活动的变化,这在整体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急迫→无奈→憧憬→惊讶→嫌弃品读课文将腊八粥与喝粥的人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民俗图景;也侧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满足八儿终于如愿吃上了腊八粥,作者是如何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情景的?品读课文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满足品读课文品读课文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的结果,描绘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作者通过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果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结构梳理腊八粥爱粥等粥喝粥盼:迫不及待分:“贪心不足”猜:妙不可言看:出乎意料民俗美童趣美亲情美课堂小结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留给人无限的回味。相传有老两口平时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了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吃粥的传说拓展延伸随堂练习一、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甜腻(nì)肿胀(zhǒnɡ)焖饭(mèn)B.孥孥(nú)浓稠(chóu)嘟囔(nānɡ)C.耽搁(ɡē)水缸(ɡānɡ)
唾沫(tuò)·········C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腊八粥》是________先生的作品。本文以______为线索,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______和______这两件事,其中详写了“______”,略写了“______”。沈从文腊八粥等粥喝粥随堂练习等粥喝粥三、课外阅读。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随堂练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参考答案:在朗读描写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时,要边读边想象八儿的几种馋样儿——喜得快要发疯的样子,因喝不到粥而急红眼、要哭的样子。要抓住文中的对话,联系生活经验,揣摩人物心理。比如,喊妈妈的时候,八儿是两声连叫,“妈,妈……”,可以推想八儿娇憨的情态和急切的心情。又如“‘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抓住八儿语言中的“那”字,再联系下文“不可靠”“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体会八儿借“那”字发泄不满、赌气撒娇的意味。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八儿的心理——兴奋、好奇、急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等粥”部分写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展现了一幅腊八节的风俗图景;至于“喝粥”部分,作者只简略特写了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交流示例:文中作者描写的镜头经常在八儿与粥之间来回切换,如“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噗……’锅内又叹了声气”等句子,通过写腊八粥不断地“叹气”,一方面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另一方面写出了八儿的好奇心总得不到满足的失望。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老师指导:课文第1自然段先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接着具体描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从食材到做法,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仿佛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我们可以模仿这种写作思路,从人们提到这种美食写起,再写美食的制作,最后写品尝美食的画面。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仿写示例:牙齿刚长齐的小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少年,须发皆白的老人,提到热干面,谁都觉得鼻子里涌起一阵芝麻酱的浓郁香气。把面条烫熟,加一点盐、酱油、醋、蒜泥、酸萝卜丁,再浇上一大勺浓稠的芝麻酱,撒上少许葱花,一碗正宗的武汉热干面就成了。拿起筷子,一边搅拌,一边闻着热腾腾地往上冒的香气,面还没开始吃,口水已经流了三尺长,何况,这一碗面,够顶半天饿呢!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课后作业找出文中所有描写人物、环境的句子并摘抄。你还知道春节的哪些习俗呢?和同学分享,并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一下。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3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寒食节的由来第1课时新课导入寒食
[唐]韩翃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送故人归鲁》《韩君平集》等。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初读诗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hónɡ初读诗文hóu初读诗文书写指导:写“侯”字时不要多写一笔竖。侯候hóuhòu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品读诗文御柳:皇城里的柳树。白天品读诗文《寒食》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通过“无处不飞花”“御柳斜”,可以想象到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从“飞”和“斜”中,可以体会到春日美景的灵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飞作者起笔高远,视野开阔,抓住暮春时节典型之景,通过“飞”字和“斜”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品读诗文斜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品读诗文品读诗文想象画面: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诗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夜晚品读诗文语文百宝箱“改火”习俗据《辇下岁时记》记载,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会于殿前钻火。谁先钻得新火,谁就能得到“绢三匹,金碗一口”的赏赐。可见在面对改火这一习俗时,唐代人格外强调用原始的钻木取火的方式,而不是打火石的方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散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品读诗文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这首诗的后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的长安城,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表现了唐朝时寒食节传赐新火的习俗。品读诗文《寒食》一诗的后两句,表现了当时怎样的节日习俗?寒食夜晚白昼自然风光结构梳理宫廷生活寒食习俗传赐新火课堂小结
《寒食》描写的是唐代寒食节的习俗: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第2课时新课导入《牛郎织女》连环画迢迢牵牛星语文百宝箱《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初读诗文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tiáozházhùmòzhuózhānɡyínɡqì初读诗文脉mò()mài()脉脉含情脉络初读诗文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乃”字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画要出头,“又”字最后一笔要变点,书写时要小一些。盈品读诗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开篇先描绘了仰望星空所见之景,进而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表现了牛郎和织女相隔很远很远,“皎皎”表现出织女星洁白明亮的样子。品读诗文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伸出。素:白皙。
诗意: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发出“札札”的响声。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杼,梭子。品读诗文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擢素手”写女子白皙修长的手,极富美感。
弄:动态尽出。纤纤擢素手弄品读诗文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表现出织女的娇柔、勤苦。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花纹。零:落下。
诗意:但是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品读诗文这两句诗,诗人沉浸在对织女的想象中,想象她是如何的忧伤难过。品读诗文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品读诗文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澈的样子。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诗意: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盈盈”让人仿佛看到了织女在银河中的婀娜的倒影、优美的身姿;“脉脉”写出了织女无言中的浓浓的离愁。最后四句,诗人进而发出感慨:牛郎与织女虽只一水之隔,却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会,更无法对话。从“不成章”到“不得语”,隐忍、静默中蕴蓄着强烈的情感,含而不露,反而更增加了其感染力。品读诗文品读诗文再读读《迢迢牵牛星》,说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我想象到了织女面向银河的另一边,望眼欲穿的画面,仿佛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响,能听到织女因悲伤而哽咽的声音,还能感受到织女心中无尽的思念。诗中大量运用叠词,有什么妙处?这些叠词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叠词都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也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品读诗文结构梳理议叙相隔之状分离之苦写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迢迢牵牛星相思之情课堂小结《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第3课时新课导入中秋节习俗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作者简介王建(约767—831后),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
主要作品:《凉州行》《海人谣》《宫词》等。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原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初读诗文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qīyā初读诗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品读诗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品读诗文《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庭院中的地面映着皎洁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树上栖息着鹊鸦,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惊鸣,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桂花的幽香,诗人走到桂树跟前,发现微冷的秋露凝结,沾湿了朵朵桂花。前两句诗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就是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品读诗文
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驻足凝望明月,“冷露”与“无声”一方面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品读诗文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品读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不知秋思落谁家结构梳理所感所见月明露冷思深情长望月咏怀思念友人十五夜望月课堂小结《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望月咏怀之作,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拓展延伸随堂练习A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A.韩翃(xǔ)皎洁(jiǎo)脉脉(mài)B.札札(zhá)盈盈(yínɡ)迢迢(tiáo)C.栖息(qī)机杼(zhù)
纤纤(xiān)·········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你还能说出类似
的词语吗?______牵牛星,______河汉女。______擢素手,______弄机杼。______一水间,______不得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随堂练习三、课外阅读。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随堂练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指导: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要注意根据语意,根据每首诗中作者所表露出的情感,读出对诗意的理解,尽量读出诗作的神韵。如《寒食》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迢迢牵牛星》前面四句应语调轻柔,后面四句应稍微低缓一些,读出织女的悲伤与思念之情;《十五夜望月》前两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静寂、幽美之意,后两句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背诵指导: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抓住诗中的意象,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或传说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熟读成诵。如《寒食》,可以抓住“飞花”“御柳斜”“传蜡烛”“轻烟”这几个词语或短语想象画面,完成背诵;《十五夜望月》可以抓住前两句诗中的“鸦”“桂花”等意象想象画面,进而完成背诵。还可以结合古诗自身的特点来背诵,如《迢迢牵牛星》中多用叠词,我们可以在品味这些叠词的韵律美、意境美的基础上完成背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故事示例:牛郎从小命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对老牛很好。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告诉牛郎,在树林里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牛郎按照老牛的嘱咐,在树林里结识了织女,并和她结为夫妻。牛郎和织女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日子很美满。王母娘娘却狠心地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牛郎和织女被一条天河所隔,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于是牛郎在河这边,织女在河那边。他们隔河相望,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只有每年七夕的时候,他们才可以在鹊桥上相会。《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示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选做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寒食》这首诗与寒食节有关,《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与七夕节有关,《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中秋节有关。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示例:写到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句还有:【春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重阳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元宵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我们还学过哪些写传统习俗的古诗呢?和同学交流。课后读一读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哪些诗是写他们的呢?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4*
藏戏新课导入藏戏
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装,主要是戴面具表演。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僧人脱缰吞噬琼结
王妃獠牙敦厚钹
演绎我会读僧人
脱缰
吞噬琼结
王妃
獠牙敦厚钹
演绎初读课文sēnɡjiānɡshìqiónɡfēiliáodūnbóyì多音字初读课文撒sǎ()sā()播撒撒娇小丽向奶奶撒()娇,要与奶奶一起播撒()种子。sāsǎ多音字初读课文哄hōnɡ()hǒnɡ()哄堂大笑哄骗他那哄()骗人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家听后一哄()而散。hǒnɡhōnɡhònɡ()一哄而散hònɡ词语解释【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雄浑】【两面三刀】雄健浑厚;雄壮浑厚。本文指歌声雄壮浑厚。指耍两面手法。【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初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初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藏戏有什么特色?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品读课文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反问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本文以连续的三个反问句开头,点出了藏戏的主要特点。这样的开头总领全文,也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引出了下文。品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品读课文藏戏的起源面具特点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默读第4~7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再连贯起来,讲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品读课文藏戏的起源品读课文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矿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起因经过结果雅鲁藏布江水流湍急,唐东杰布发誓架桥,为民造福。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唐东杰布实现了架桥的宏愿,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也成了藏戏的创始人。品读课文默读第8~14自然段,说说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面具特点品读课文品读课文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总体概括藏戏里的面具的特点。品读课文不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有什么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人物面具特点象征意义国王王妃巫女妖魔村民红色威严绿色柔顺半黑半白两面三刀青面獠牙压抑和恐怖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朴实敦厚国王王妃下列面具分别是代表的什么人物?品读课文巫女语文百宝箱下面的颜色在京剧中是属于哪种性格的人?红色黑色白色忠勇侠义正直无私阴险狡诈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舞台形式品读课文藏戏舞台简单。雪山江河草原大地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品读课文演出方式藏戏剧情靠说唱。探讨了面具在藏戏中的重要作用。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演出形态品读课文藏戏的起源
藏戏的特点课文在介绍藏戏的过程中,以哪方面的内容为主?为什么?内容最具代表性更能突显藏戏特色品读课文总—分—总回顾全文,简要说说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方式介绍藏戏的?品读课文概述藏戏的主要特点分述藏戏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总结全文主要特点——形成过程——艺术特色——传承方式——藏戏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演三五天民族特色艺术魅力发誓架桥募捐架桥创立藏戏面具舞台剧情唱腔动作时长师传身授结构梳理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拓展延伸拓展二拓展一白面藏戏拓展一返回《白面藏戏》拓展二返回戏曲常识五大剧种: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人物角色:戏曲四功:课后欣赏藏戏中的经典曲目,和同学们分享感受。了解我国戏曲的相关知识。课后作业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谢谢您的祝福!今天是你的生日,大家都向你送上了祝福,妈妈让你说几句感谢的话,你会说……谢谢你,新的一年我会……你还能想到什么新思路?如果好朋友和家人同时祝你生日快乐,你分别会怎么回应呢?交际内容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根据交际场合和对象,围绕某个交际话题快速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即兴发言”。“即兴发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进行有效的练习,能显著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交际指导
“即兴发言”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需要迅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教材上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交际情境,涉及我们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进行交际。一、选定一个交际情境。二、根据情境的需要,快速打腹稿。
我们可以从场合、对象等方面寻找即兴发言的切入点,同时还要注意发言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想想要讲哪几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一点需要多讲几句,理清发言的思路,突显发言的重点,便于听众清晰地领会讲述者的发言重点。三、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逐条说清楚。
我们在即兴发言时,要把“心中所想”依次、有序地变为“口中所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发言的内容,还要关注发言的体态,锻炼自己发言时从容、大方的心理素质,做到语气自然,态度大方。交际示范看一看下面这几个情景,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情境一: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
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欢迎。状状: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我们这个班是一个团结、文明、进取的班级,新同学的加入必定会给我们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情境二:学校作文比赛获奖,老师临时让
你发表获奖感言。元元: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参加比赛的机会,让我可以一展风采。其次,我要感谢老师的指导,是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写作,是老师使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鞭策自己,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情境三: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
说几句祝福的话。路路: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在这里我要祝亲爱的爷爷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一直陪着您,我们一起聊天、散步、下棋、旅游……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教导和殷切期望。情境四: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
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
去学校”的看法。菲菲:我认为小学生不应该带手机去学校。因为带手机去学校容易让我们分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去学校是为了学知识,学做人,课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课外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下面还有一些情景,请同学们从中挑选一个,讲一讲。教师节,同学们让你代表大家去给老师送祝福。语文课上,老师让你分享读书心得。从远方来探亲的亲戚要启程回家了,说几句告别的话。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习作:家乡的风俗除了课文介绍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外,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风俗?习作话题“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要素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一、提前搜集资料,准备习作材料。写法指导除本单元课文介绍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外,各地还有诸如祭祖、嫁娶、丧葬中的风俗习惯,小孩子满月抓周的做法,盖新房上梁的仪式等,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风俗,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资料搜集单,主要从风俗的由来、内容或活动形式、寓意、人们对这种风俗的看法等方面,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二、精选习作材料,确定习作内容。如果想介绍一种风俗,应重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才能表现这种风俗的特点。如,可以介绍这种风俗的来历,可以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还可以介绍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进一步思考,怎样安排这几方面的内容才能让人读明白,以此来合理地安排习作提纲。如果想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先列出可写的内容。比如,回忆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过程;想一想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或对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看法。运用场面描写等方法,把活动现场的情况写清楚,还要写出自身的感受。三、明确习作思路,安排详略,突出重点。如,选择“介绍一种风俗”,如果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这种风俗,就可以重点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如果主要目的是突出这种风俗的历史底蕴,就可以重点介绍它的由来;如果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这种风俗有更深入的认识,就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及自己的思考。在介绍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写出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如果选择“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就可以把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次要内容穿插在行文中。四、认真修改,展示习作成果。“介绍一种风俗”的习作,要围绕是否写出了风俗的特点、是否抓住了重点来修改。如,这种风俗的特点写清楚了吗?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的习作,要围绕是否重点描写了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是否有机穿插了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来修改。如果习作没有突出重点内容,可以再次回忆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充实相应的内容。最后,我们还可以把大家的习作收集起来,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编排,制作一本民俗作品集。可以在作品集中加入一些图片或自己的绘画作品,以丰富作品集的内容与呈现形式。五、思维导图。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礼仪:婚嫁、丧葬、迁居、满月等。饮食:特色小吃、传统菜品、饮食习惯等。其他:村落民居、民族服饰、民间工艺等。写什么怎么写介绍一种风俗介绍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介绍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什么“我”的实际体验活动现场的情况“我”的亲身感受可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看法包粽子我的家乡特别看重端午节,每当端午节快要到来时,人们就开始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这些风俗活动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包粽子。①
①先点明家乡的风俗活动,再突出“我”对包粽子的喜爱,以引出下文。早上,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些红枣、绿豆等包粽子的配料。一到家,我就嚷嚷着要包粽子。妈妈见我这架势,忍不住乐了,连忙准备好家什,一边示范包粽子,一边跟我讲解要领。妈妈熟练地把一片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抓一两把混有红枣、绿豆的糯米放进去,用手按压结实,然后用剩下的粽叶封住锥形口,最后用绳把粽子捆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②
②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妈妈包粽子的娴熟技能,从侧面反映出端午节包粽子是家乡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见妈妈包粽子这么容易,我更加手痒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锥形,然后往里面放糯米。哎哟!由于我卷粽叶的技术不过关,锥尖有一个圆圆的小洞,糯米从小洞里全部“逃亡”了。③妈妈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③这个细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令人会心一笑。不行!我可不能服输,我要跟着妈妈继续学。这一次,我特别注意,细心地卷粽叶,让锥尖严丝合缝。虽然我的速度比妈妈慢了许多,但总算“不露馅”了。到了最后的捆绑工序,我又遇到了难题,妈妈手把手教了我好几次,我才勉强完工。一个成功了,接着两个、三个……我包得越来越快,也包得越来越好。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好多大人都学不会包粽子,俺家丫头就是聪明!”④
④借妈妈之口,从侧面表现“我”的聪明能干,这也是“我”爱包粽子的原因之一。听到妈妈这么夸我,我心里更是乐滋滋的,跟吃了蜜一样甜,恨不得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这个端午节太有意义了,因为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吃到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⑤
⑤照应开头,再次点题,结构严谨。
总评:把糯米漏出来说成是“逃亡”,把粽子包得严丝合缝称作是“不露馅”了,习作语言风趣幽默。还有亲昵的“俺家丫头”,充满了生活气息。全文给人轻松活泼、愉悦温馨的感觉,体现出小作者对家乡端午节包粽子这一风俗活动的喜爱之情。更多精彩例文……评价标准(最高5★)自评互评师评综合写出风俗的特点抓住重点[评价标准]介绍一种风俗评价标准(最高5★)自评互评师评综合重点描写了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有机穿插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评价标准]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如,《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交流平台为什么这样写呢?仔细阅读就会明白,《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交流平台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先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交流了课文是如何安排内容主次的。接着回顾了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并对课文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行了思考。最后告诉我们:阅读要分清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要安排好详略,把习作的中心表达清楚。交流平台议方法:
《腊八粥》这一课的详略安排非常有特点,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对“喝粥”却没有用过多的笔墨,而是生动地再现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交流平台
《藏戏》这篇课文也是这样,作者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等方面介绍藏戏,在介绍的过程中,以藏戏的起源与演出方式方面的内容为主,突显了藏戏的特色。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演练台:元元要写一篇关于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她列出了一个提纲,请帮她分析一下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应该略写。交流平台开头——家乡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中间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妈妈示范包粽子()自己学习包粽子()结尾——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略写略写详写详写略写词句段运用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词句段运用
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词句段运用说特点:从以上两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可以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种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方法,可以避免用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重点中学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数学试题
- 电冰箱、空调器安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4.2 系统管道安装
-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螺杆式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
- 福建省龙岩市12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 玩具真多课件教学课件
- 实验室用化学反应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家庭日用纺织品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家用电烹饪炉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切肉餐刀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逻导习题答案-逻辑学导论
-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
- (完整word版)商业计划书模板
- 自动化学科概论-学生版-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课件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答案
- 《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试题及答案
- 服装陈列技巧课件
- 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4章-选择育种
- DB31T 1249-2020 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 物业管理员(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