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1页
部编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2页
部编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3页
部编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4页
部编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9、那一定会很好课型:新授课任课教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大树后,对“快乐”的不同体验过程,让孩子懂得了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快乐”的理解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学情分析此阶段的学生对于文章词句的理解以及文本主旨的感悟,还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品读指导,又要适当的给予点拨、指导,甚至是讲解归纳,以便让他们真正感悟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从而能够读懂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变化。难点: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缩、努、茎”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发化,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一:一话题交流,引入学习1.板书“很好”,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说说对这个词语意思的理解,教师补充(比好还好,非常好),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看到美丽的风景,劳累过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后休息......。)。2.引入课题: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很好”的感知,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棵树对于“很好”的理解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课题)。3.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一定”的朗读重音。导入二:一、想象体验,引入学习1.质疑想象:孩子们,你们渴望长大吗?(渴望)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为什么渴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更加自由了,长大了能够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教师引入:有一棵大树,跟你们产生了一样的想法,它一直渴望长大,做一棵能够自由行走的树,它的愿望实现了吗?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中去看个究竟吧。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想一想课题在朗读时需要读好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感知提醒他们注意强调“那一定”三个字的朗读重音。二、了解故事,明确主线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自主读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出示部分读错的生字并予以指导,重点指导读准:“努”的声母是“n”;“茎”读后鼻音,且是第一声。(2)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归纳(主要讲述了一粒种子在逐渐成长为大树这一过程中,不断体会成长的快乐),同时引导他们深入到课文中,根据“种子一一大树一一不同变化”这一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教师适时归纳: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非常渴望能够站起来。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一定”的朗读重音师生互动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种子努力长成大树后,渴望能够做一棵行走的树。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写树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对“快乐”的体验也随之发生变化。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一共几次出现了“很好”这一词语。(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并将含有“很好”的句子画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一共出现了4次),教师引导他们从文中准确找到“很好”一词所在的句子,课件出示:A.“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B.“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C.“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D.“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3)引导学生齐读句子,试着比较四个句子出现形式的异同(这四个句子都表现出了树渴望拥有的“很好”的感觉,只是后面三个句子都是以“要是”开头的假设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主线;串起了种子到大树再到慢慢变老这一生命过程。三、探究交流,感受成长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从开头的“种子”到结尾时的“木地板”,文中的“树”前后都有哪些经历?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每个成长阶段在课文中所在的段落。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含有“很好”一词的四句话,看看“树”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的。你从中体会到它怎样的情感?(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种子的想法:生:种子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在它被泥土裹得紧紧的,感到很难受的时候。师:如果你就是这颗小种子,你最希望做什么?生:我希望赶快挣脱泥土,自由自在地冒出来呼吸空气。学生自读思考问题,并将含有“很好”的句子画下来学生齐读句子学生再读课文学生交流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你有过种子的这种感受吗?生:有,就是被爸爸妈妈管得特别紧的时候。师:这样的时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生:我特别想赶紧长大,然后就能离开家到外面去了,那样他们就管不了我啦!师:你好像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小时总想快点儿摆脱父母的束缚,觉得那样就自由了(板书:小时候)(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大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抓住“做一棵会跑的树”体会大树长大后对“很远的地方”的渴望,同时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体会其迫不及待的心情。(3)品读课文第7-12自然段,看看当“树”在经历“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这个过程,对“很好”的体会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跑起来的时候,呼呼的风声”体会“手推车”觉得“跑来跑去”是一种快乐,“慢慢变老”时觉得能够“坐着休息一会儿”是一种快乐,而“越来越”老时则觉得“躺下”是一种快乐(板书:长大---慢慢变老---越来越老)。同时引导他们明确“树”对于“快乐”的理解是随着成长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的。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从小到现在,对于“快乐”的理解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树”那样发生了变化?教师及时点拨,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成长。四,课堂小结1.质疑讨论:孩子们,故事的作者只是在写一棵树的成长故事吗?2.教师小结:其实文中的“树”是我们人的真实写照,我们不也一样吗?小时候渴望长大渴望自由,长大后总是喜欢满世界地跑来跑去,觉得那是一种快乐。但是,当我们慢慢变老后,才发现原来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平静安定地生活着。正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成长,所以对于“快乐”的定义也就必然地发生着变化。师生互动品读课文第7-12自然段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师生互动板书设计那一定会很好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小时候---长大---慢慢变老---越来越老)教学反思对这篇童话故事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怎样让孩子们能够从“树”的经历中体会课题“那一定会很好”所传达的情感体验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文中聚焦四个含有“很好”的句子让学生在反复研读几句话的同时再回归到具体语境中,不断挖掘出“树”不同成长阶段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从而感知到“快乐”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但是,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做得不够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对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讲解稍微多了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学习目标。其实,对于童话故事,三年级学生只要能够从中有所启迪即可,大可不必硬性达到某种高度。这一点是教师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9.那一定会很好课题那一定会很好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木头的各种变化,蕴含了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一粒种子经过的历程,再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道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话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课件展示“舒服”,请问同学们有感觉舒服的时候吗?那都是在什么时候?2.板书课题。1.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感到舒服的时候。2.理解“舒服”的含义。3.齐读课题。1.说说你对“舒服”一词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课文后,想一想种子经过了哪些历程。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讨论文中的种子经过了哪些历程。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努力(nǔlǔ)茎叶(jīnjīnɡ)拆掉(chāichì)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3.再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1.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的句子。2.师生交流画出的语句。3.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情感。4.学生讨论交流种子经过的历程。3.抄写文中含有“舒服”一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师生讨论交流懂得的道理。4.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从“舒服”入手,让学生谈自己感觉舒服的时刻,理解“舒服”的含义。接着又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文中含有“舒服”的句子,理清一粒种子经过的历程,从而更深层地理解“舒服”的含义,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学得轻松、愉快,效果比较好。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教学难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揭示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1)谁一定会很好?(2)为什么会很好?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课件出示2)(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2)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由读课文。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3:生字)suōnǔjīnɡtuīzhīchāijiù缩努茎推吱拆旧(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谜语:“一日”就是“旧”。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拂动:轻轻抖动。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4)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5)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课件出示6)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板书:做一棵会跑的树)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7、8)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板书:手推车)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要是能停下来,坐着休息)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9)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课件出示10)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椅子要是我能躺下来)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1)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颗树。(板书:木地板)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预设:一棵大树——一辆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1.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1)相同点:都是写的是一棵树被砍伐后的变迁。(2)不同点:前一篇是歌颂友情、守信,后一篇是写大树的奉献精神。2.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一段名人名言送给大家。(课件出示12)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设计意图:抓住“那一定会很好”,从而找出重点句子,培养学生从文中搜寻信息的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归纳异同,学会总结和鉴别文章中心内容。】【课堂作业新设计】1.形近字组词。宿()怒()经()支()拆()缩()努()茎()吱()折()2.加上合适的标点。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3.仿写句子。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参考答案宿舍发怒已经一支拆开缩小努力茎叶吱吱折断,。“。”,“,,。”3.我坐在游船上,一边听着动听的乐曲,一边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板书设计】9那一定会很好能做一棵会跑的树——手推车能停下来,坐着休息——椅子要是我能躺下来——木地板【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去有所发现,从而抒发对大树的喜爱。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奉献的名言1.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爱因斯坦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4.在政治中我们需要能有所奉献的人,而不是想有所收获的人。——(美国)巴鲁克5.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6.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7.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其他资料】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撅头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了爸爸,跟着妈妈回去了。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傍晚,彩霞染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