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考前热身训练考前热身训练(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利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2.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3.《中国全史》:“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虽然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战事频繁,但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峰时期。”下列成就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司南 B.简仪C.胶泥活字 D.蔡侯纸4.《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一书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为其“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这一评价实质是 ()。A.否定雅典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雅典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雅典国家制衡机制D.赞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这则材料主要表明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6.陈独秀说:“我们把北伐看成是防御性质的,就是说,只看成是保护广东。我们对北伐的态度是消极的,所以取得的成果不大。”这则材料 ()。A.客观评价了北伐战争的意义B.片面理解了北伐战争的性质和结果C.完全否定了北伐战争的影响D.客观地分析了当时中共所犯的错误7.《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一文中指出: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曾如此论证:“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新中国成立后,确立起“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的举措是 ()。A.确立起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建立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简明世界历史大全》:“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这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B.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准备资本的原始积累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9.1921~1922年间,苏俄(联)不少老布尔什维克抗议苏维埃国家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他们不理解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的实质C.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容D.农业集体化的意义10.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梁启超在此强调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中体西用的主张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否定中国的儒家思想 D.否定西方的基督教11.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势如破竹的批判精神和在启蒙宣传方面娓娓道来的细腻风格,亦破亦立,向专制主义发动了全面的攻击。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A.提出革命,反对改良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剑指儒学,全盘西化12.爱因斯坦说:“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他的成就……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个工作者的纲领。”材料中的“他”是 ()。A.牛顿 B.伽利略 C.普朗克 D.达尔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16、17、18四题任选一题作答,15分,共52分)13.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探究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对当今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材料三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请回答:(1)运用材料一中相关观点论证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变强的内外因素。(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与近代西方发展有何相似特征?(4分)(2)材料二运用了什么方法分析评价中美两国改革的?材料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3分)据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克服“原有不完美模式”,“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对当今世界发展模式看待的角度及趋势,(2分)综合世界现代史上中美苏三国在经济体制的相互借鉴上,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秩序会自动生成,更不能说明世界秩序将终止于此。冷战终结的不是一个权力的时代,而是权力的格局。正基于此,冷战之后依然是冲突,权力之后依然是权力。多极格局确立恰恰受到诸多不稳定因素制约,使其必经曲折过程。“地缘政治变动此起彼伏,民族主义如燎原之火,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沉渣泛起。”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材料二由于苏联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适应战后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没有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致使其经济在后期逐步陷入停滞,并影响到东欧国家发展,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日益扩大,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美国的相对衰落、德日的崛起、西欧联盟进展,导致西方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西方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力量的相对均衡,形成经济上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导致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和不可逆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第三世界已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国家集团,他们有的已成为地区大国,并有发展成为世界一极的潜力。这种情况直接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上述材料均选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种怎样的态势?并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新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5分)(2)有人认为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主导世界的霸权国家,也有人认为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运用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论证上述观点。(7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涩泽子爵·话论语》请回答:(1)就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述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其相似之处。(8分)(2)有西方学者认为:“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请简要评述这一观点。(7分)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材料二“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其理论原则是什么?(9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两国宪政进程有何不同特点?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是什么?(6分)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中国人对世界发展方向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帝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帝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和平、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说“威尔逊总统的和平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能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回答,陈独秀对一战性质是一种怎样的认识?你是否赞同?原因何在?(7分)(2)根据材料二来看,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6分)(3)结合上述问题,谈谈认识历史问题的一般规律。(2分)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材料二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材料三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在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做法。(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历史背景。(6分)参考答案1.C[据题干材料“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利得之于天”,给王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2.D[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的认识。理解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由唐代受市坊分开的限制到宋代打破市坊限制的新型城市,说明了依托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政治功能占主导的城市向商业职能为主的城市转变,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说法错误。]3.C[司南是战国时期的,排除A项;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制造的,排除B项;胶泥活字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故答案选C项;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排除D项。]4.B[从“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可以看出是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故选B项。材料并未反对公民民主政治,排除A项;肯定国家制衡机制不是材料的实质体现,排除C项;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从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5.C[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欧洲的立宪君主制决定君主受制于拥有立法权的议会,而美国的总统不受制于美国的议会,是相对独立的,故选C项。民主制度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是否符合国情,排除A项;B、D两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6.D[据题干材料,说明陈独秀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北伐战争的态度,同时也认识到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所犯的右倾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并没有客观的评价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排除A、B两项;C项不符合材料含义,排除。]7.A[结合题干材料,抓住“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信息,说明正确的政治领导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而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地位的关键是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为A项。]8.C[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题干材料是三角贸易,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A项是直接的表面现象;B项虽然受其影响,但不符合限定词“最大”;D项与题干中强调的“对欧洲”不符,排除。]9.B[抓住材料有效信息“1921~1922年”“资本主义”即可判断。]10.B[据题干材料分析,结合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中国社会民族危机严重,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找到与国民心理相适应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进行思想解放,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不符;C、D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为B项。]11.D[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结论的理解能力。设问要求解答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据材料“亦破亦立,向封建专制主义发动了全面的攻击”的信息看,说明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学说,并且全盘接受西方文化,D项符合题意。B、C两项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A[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的科学成就,意在考查考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据材料信息“他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个工作者的纲领”,可以判断材料反映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贡献,故答案为A项。]13.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的理解认识。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有关近代西方各国发展的观点,结合新航路开辟、英国政治制度、海外殖民扩张及圈地运动等有关史实分析说明;第二小问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对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积极性影响等角度说明弊端;第三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各国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道路的相似特征。第(2)问认真解读材料,从材料分析说明的史学研究角度判断评价方法;第二小问据罗斯福新政、新时期中国的改革背景,判断两国当时不完美的表现;第三小问据罗斯福新政、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措施、结果回答。第(3)问据材料信息,指出蕴含的新史观及体现的发展趋势;从中美苏经济政策调整经验教训等角度获取启示认识。答案(1)因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在大西洋贸易的中心位置,便于殖民贸易和扩张;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保护海外贸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拥有强大海军,展开殖民掠夺和战争,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奠定殖民霸权;④国家支持的圈地运动,积累了资本和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特征:国家干预、贸易保护等特征。(2)对比分析法(或综合分析法)。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角度及趋势: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角度看待,体现了多元文明模式并存的趋势。启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灵活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第(1)问关于“态势”的回答要紧靠材料的前三句话,关于“因素”的回答要紧靠材料的后三句话。第(2)问具有开放性,任选一种观点或者两种观点,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论证美国是主导世界的霸权国家;从世界多极力量的崛起等方面分析多极化趋势的迅速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处于一种过渡时期,新的世界格局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因素:地缘政治的变动,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的泛起。(2)观点一: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强国,大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再也无力对抗美国,美国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故美国成为主导世界的霸权国家。观点二: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中国、第三世界等新生力量的崛起,成为制约着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多个力量中心,美国再也无力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15.解析第(1)问理解材料围绕对待儒学态度归纳其各自观点;从观点的特点角度指出其相似之处。第(2)问任选一个角度,从儒家文明与西方科学的地位和关系等方面分析评述。答案(1)材料一主张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认为对儒家文明进行改造,就可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材料二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倡导儒家伦理,仁义与财富并重。传统文化可以和现代化并存。(2)角度一:西方科学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儒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反映,两者对立等。角度二:西方科学与儒家文明可以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等。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来;第二、三小问以选择和理论原则迁移《1787年宪法》及联邦政府的成立的有关史实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回忆美、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指出其不同特点;其本质可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含义角度思考。答案(1)争执: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选择:三权分立(受限制的权力)、联邦制、总统制。原则:制约与平衡。(2)特点:美国:在革命后通过一系列协商(妥协)完成的;法国:经历了长期的一次次革命(激烈的斗争)完成的。本质: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17.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提取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并分析其依据。第(2)问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认识的变化;从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理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综合认识变化的过程说明认识历史问题的规律。答案(1)认识:陈独秀认为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种自卫,属于正义之举。不完全赞同。因为一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式的帝国主义战争。(2)变化:不再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了,而认识到了其侵略性和强权性。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他们的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的本质。(3)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一个从肤浅到深入、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变化过程。18.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的信息,紧扣“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归纳。第(2)问结合康熙帝生活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思想及东西交流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自己身体力行;劝导官员学习西学。(2)出现“西学东渐”;农耕经济模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考前热身训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它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A.全面辩证的方法 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 D.史料解读法2.《嘉兴府志》曰:“去草勿尽,培壅甚厚,犁以三覆率,粪则以加倍为准,锄则以四次为常,棉花又不厌多锄。”材料主要说明了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重农抑商 D.集权专制3.朱熹在《题分水关》中写道:“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是朱熹与陆九渊两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现“西东”鼎立。反映二者观点 ()。A.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B.在传统纲常伦纪上持相同主张C.都主张心即是理,不必心外求知D.都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4.《希腊城邦制度》:“……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此种状况最早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召开公民大会C.设立陪审法庭 D.设立四百人会议5.右图是一幅漫画,树干上写有“民国”二字,啄木鸟身上写有“义军”二字。漫画作者试图揭示的是 ()。A.民国成立后政权内部成分复杂B.清政府腐朽没落行将就木C.民主共和必将战胜专制腐朽D.国民政府的统治必将被推翻6.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B.说明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C.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7.正如迈克尔·H·亨特所说:“意识形态解释了采取遏制政策的根据乃是全世界的自由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之中。这一意识形态还界定:苏维埃共产主义是自由的主要威胁,美国具有无可争议的责任去同它斗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遏制政策指的是对苏实施冷战B.意识形态是造成美苏冷战的因素之一C.美国为世界的自由而战D.所谓美国的“自由”只是一种霸权的幌子8.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这段材料集中说明了()。A.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重新萧条B.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体制C.抗战后民族工业处境艰难D.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业的改造9.下表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情况,由此判断 ()。时间1955年1956年3月1956年底比率32.5%80.3%96.2%A.从农业合作化速度上看,正处于“大跃进”时期B.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完成C.从农业合作化结果上看,完成“八大”制定任务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0.钱乘旦在《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中写道:第—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属于二战后西方国家“修补资本主义”的举措有 ()。①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②建立“福利国家”③发展知识经济④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11.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曾对英、法两国民主运动进行过比较,认为“英无法之惨剧,而获得之政治,什倍于法;法以百年之血历史,易得者仅勉为共和”。这表明李大钊 ()。A.反对英国渐进式的民主过程B.否定法国大革命C.赞赏英国渐进式的民主政治D.认为君主立宪制优于共和制12.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这次转换的历史主题核心是 ()。A.建设怎样一个政党的问题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C.新条件下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D.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16、17、18四题任选一题作答,15分,共52分)1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联系加强,同时随着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认为:到19世纪中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全都卷入整体世界,人类到此才真正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这一时期,由于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任何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等,都有可能在国际广泛传播,都有可能为其他民族所利用。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时期任何文化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材料三史观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摘编自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是从哪几种史观看待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3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8分)(2)材料二是运用什么方法评价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2分)运用有关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是“由于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任何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等,都有可能在国际广泛传播。”(6分)(3)依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论证说明作者把1989年作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的理由。(6分)14.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近代以来各种思潮相继出现、并存和纷争,但孔子思想一直是处于有相当影响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材料二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请回答:(1)归纳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梁启超看待儒学的不同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康梁看待儒学的本质目的。(6分)(2)材料二中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是运用什么史学方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梁漱溟的观点。(4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下诏改姓。孝文帝在诏书中把鲜卑氏与汉文化联系起来,宣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又下令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服装样式与南朝流行样式大抵相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白寿懿《中国通史·卷五》材料二鹿鸣馆(rokumeikan)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右图为电影《鹿鸣馆》中在鹿鸣馆举办的仿效西方的盛大舞会的剧照。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所反映的政策及影响,分析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反映的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及作用。(8分)(2)据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改革中社会习俗改革重要性的理解认识。(7分)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材料二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7分)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柏林的分区占领图材料二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的主要行为并归纳其历史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的结束对东亚政治局势的主要影响。(7分)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劳《甘地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理解甘地“诅咒西方文明”的原因。(6分)(2)有人称甘地是印度的民族英雄,尊称“圣雄甘地”,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对于甘地一生的评价,说法不一,评价他的关键何在?(9分)参考答案1.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能力。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对“皇帝制度”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采用了全面的方法,故答案为A项。]2.A[解答此题,注意理解材料信息,从题干材料中的“去草”“培壅”“犁”“粪”“锄”等关键信息,说明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能体现出重农,但反映不出抑商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集权专制和男耕女织的特点,排除B、D两项,答案为A项。]3.B[本题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的理解。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而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故A项错误;两人都认为三纲五常为封建纲常伦纪,即天理,B项正确;C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D项是明朝王阳明的观点。]4.A[解答此题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债务奴役”,说明要想参政议政,必须首先解除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故选A项。B、C、D三项的前提是平民有资格参加,不符合债务奴隶制的特点,故排除。]5.A[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的理解。从漫画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成立后,很多革命投机人物混进了革命队伍和政府中来,漫画即揭示了这样的史实,也表达了清除投机者的愿望。]6.A[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此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早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针,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仍旧是经济建设。]7.B[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原因的理解认识。从材料来看,美国对抗苏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苏联的共产主义,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不同是造成冷战的一个原因。其他选项虽然本身都对,但都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8.C[解题关键是明确题目中的“战争一旦结束”,指的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借“接收”之机,对民族资本巧取豪夺,民族工业处境艰难,故答案为C项。]9.B[观察图表可知,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符合题意。“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A项错误;“八大”制定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错误;“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项错误。]10.A[本题解答需要理解材料中的“修补资本主义”内涵,实际是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运行机制的调整。迁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的有关史实进行判断。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其中包括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倡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知识经济,故①②③符合题意。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二战后世界经济调整与平衡的举措,且这一举措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符合“修补资本主义”这一限定,故排除。]11.C[据题干时间“新文化运动期间”和材料信息,反映了李大钊肯定了英国取得民主政治的温和渐进式的进程,认为法国共和制的流血代价太大,故C项符合题意。A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李大钊并未反对法国大革命,更没有认为君主立宪制优于共和制,排除B、D两项。]12.B[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的信息,迁移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这次历史主题的重点,其核心表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B项。]13.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认识。第(1)问理解材料,指出蕴含的几种历史新史观;从两次工业革命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经济及中国的影响等角度理解“分享”。第(2)问阅读材料二判断作者所运用的评价方法;紧扣19世纪中期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论证说明设问的观点。第(3)问理解材料有效信息,注意迁移1989年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从欧洲、全球、20世纪历史发展等不同视角论证说明。答案(1)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西方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疯狂的进行殖民扩张、掠夺,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面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经历了从排斥到逐渐接纳的过程,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能使中国真正的走向富强道路,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运用联系(全球史观)的方法评价。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工业文明传播到亚洲、非洲、拉美地区,促进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兴起并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促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3)①从欧洲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结束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挑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②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③从20世纪的视角来看,20世纪世界进入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的时期,1989年这种对抗局面在欧洲基本结束。14.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和地位的理解认识。第(1)问第一小问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康梁二人的观点;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说明康梁二人看待孔子的本质目的。第(2)问阅读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判断其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并据其观点分析评价。答案(1)康有为认为孔子儒学核心是“仁”,具有平等、进化的思想,孔子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19世纪末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梁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儒学,其本质目的是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2)梁漱溟运用比较全面(或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评价:梁漱溟先生从历史事实出发,注重从文化本身特质上强调中国当代文化需要有自身特点或特长,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教束缚人性发展的缺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自身文明的特色而在向现代文明迈进过程中趋于保守与停滞,没有认识到看待思想要注意文明发展的时代性。15.解析第(1)问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改革的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其政策和影响。第(2)问紧扣“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魏孝文帝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等汉化政策;巩固了北魏在黄河流域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材料二反映了明治维新中的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引导更多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2)北魏孝文帝的社会习俗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日本明治维新的生活习俗西方化,加速了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进程;都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16.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卢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程、革命的激烈程度等方面归纳特点;从康有为代表的阶级利益及变法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说明其政治用意。第(2)问不同点可以从康梁与孙中山主张的政治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归纳。答案(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法国大革命的特点:革命进程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充满了暴力和血腥。政治用意:对光绪屈服于顽固派压力,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发出的警示。(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主张仿效英、日,孙中山主张仿效美、法。17.解析第(1)问观察图片信息,结合图中信息,迁移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主的盟国对德国的做法;从美苏二战中作用、二战后利益目的等角度分析其历史原因。第(2)问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中朝两国的安全及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等方面说明其主要影响。答案(1)对德国采取了分区占领的分裂行为。历史原因:美苏等国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了实现各自在德国和欧洲地区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意识形态不同及“冷战”思维的影响。(2)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得到了巩固;新中国在建国之初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美国在朝鲜战争失败后,采取了扶植日本的政策,并组建亚太军事体系,扩张美国在远东的势力,拼凑起对中国的包围圈;日本在美国亚太军事体系中地位上升。18.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重点从西方工业文明对印度消极影响的分析理解。第(2)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任选一种观点或者认为两者观点都有道理,从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及影响、局限性等方面阐释;评价关键在于从具体历史环境出发评价历史人物。答案(1)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2)赞同观点一: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自治、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争取民主、自由、权利。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把印度反英斗争推向了高峰,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直至今日,都在印度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赞同观点二: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始终把非暴力运动限制的一定的范围内,这反映了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反英斗争中存在着软弱性和局限性;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观点三:都有一定的道理。选观点一和观点二的两方面分析。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考前热身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说道:“纵观中国官僚制度,……,表面上看好像是多一次重复,多一次‘再生产’,但仔细观察起来,其内容是代有变更。”下列制度符合既是“重复”,又是“再生产”特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2.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据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②巩固专制王权需要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④实现仁政的社会理想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一位思想家认为:“固然而有天地,见其位定,固然而有山泽,见其气通,时而知有雷风,见其相薄。……此人之所目遇而心觉,知其化有然者惟然,故后天先天之说不可立也。”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王阳明 C.顾炎武 D.王夫之4.《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渊源于万民法,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 ()。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万民法C.罗马法的实质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5.18世纪,美国《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毫无疑问,依靠人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是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这里“政府管理自身”和“预防措施”是指 ()。A.中央集权 B.权力制约与平衡C.民主共和制 D.人民民主6.1949年,毛泽东说:“……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由此判断我国的外交原则是 ()。A.独立、平等 B.不结盟C.一边倒 D.求同存异7.《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由于东方的逃亡者到希腊来寻求避难,由于希腊人航行到东方,所以希腊就和这些民族之间建立了交往并把亚洲的和埃及的知识和谬误都带到了希腊。”这体现了 ()。A.整体史观 B.社会史观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8.《世界文明史》:“虽然上述的一些原因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某些生产领域并不需要根本的技术改良,工业革命无疑地就会被推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技术改良对工业革命起了推动作用B.工业革命并不需要技术改良C.工业革命的影响仅限于生产领域D.技术改良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9.阅读“1953~1980年中国农业、工业等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逐渐趋于合理B.国家逐渐减少对农业、轻工业的投资C.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工业投资D.人民生活水平随投资增长大大改善10.世界银行1996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一书中说:“1917~1950年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确定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这里“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是指()。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1.美国康德研究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人们之所以给康德思想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康德 ()。A.首先将理性意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B.以“人非工具”来发展理性C.将哲学转变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坚持对真理的探讨和追寻12.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被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制下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下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C.批判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16、17、18四题任选一题作答,15分,共52分)13.古今中外贸易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反映了世界经济走向融合与交流的特征,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古代中国贸易: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近代中国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现代中国贸易: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时间1950年1955年1970年1980年1993年日本4783807920139066美国238——481327660苏联337179045492—材料二史论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看,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之起点和重心。早期中国现代化商业与工业,大都以通商口岸为起点,从而将其影响扩散至内地,令内陆城镇景观出现空前变化。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教育事业中心,西方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开拓之教育事业与文化机关,对中国国人民智启迪与改革思想广泛传播意义重大,……,外国新思想经通商口岸的新闻出版事业传至中国,经知识分子重新诠释与宣扬,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起了极大贡献。——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材料三史观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特点、国际局势特点分析其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内外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据材料表格分析20世纪80年代与50年代对比,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不同特点及成因。(6分)(3)据材料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4分)(4)材料三是从哪些历史角度看待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6分)14.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就近代中国而言,现代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总结归纳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3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论证说明。(4分)(3)按照材料三中的研究角度,概括归纳近代先进中国人从“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到“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历程。(5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请回答:(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9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6分)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伯斯庇尔的墓碑上:“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啊!千万别为我默哀,因为如果我活着,你们谁都活不了。”在雅各宾派执政的几年中,法国血雨腥风,人民提心吊胆。革命内部的丹东、罗兰夫人等都遭到迫害。罗兰夫人在被雅各宾派处死的时候说:“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借你之名而行。”——根据《百度网》整理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予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6分)(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7分)材料二与材料一是什么关系?(2分)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西德提出了“哈尔斯坦”主义。根据这个主义,除苏联外,联邦德国拒不承认或终止承认那些承认东德政权的政府。……这个不承认政策不是基于法律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如果认为推行这一政策的动机是法律上的形式主义,那将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歪曲。——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材料二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牢固,更可靠。——《维利·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1969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东方政策是对“哈尔斯坦主义”的重大修正。(8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价新东方政策。(7分)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如果你要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的限制。”材料二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概括他们取得科学成就的共同条件。(7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和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8分)参考答案1.B[解答本题注意抓住关键信息“重复”、“再生产”“内容代有变更”等词句,逐项分析。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早亡是因为过度专制,没有实行分封制的结果,故认为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巩固统治,同时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故符合既是“重复”,又是“再生产”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统一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新措施;刺史制是汉代加强对地方监察的新措施;行省制是元代新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只符合“再生产”的特点,故排除A、C、D三项。]2.B[本题考查对小农经济影响的理解。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容易破产,它需要政策对其予以保护。小农是古代社会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发展农业有利于社会,因此重农抑商政策是巩固专制王权需要,不可能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故排除③;④与材料无关,答案为B项。]3.D[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的是“天地”“山泽”“雷风”等事物的客观存在,“目遇而心觉”则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唯物思想,备选项中只有A、D两项符合,由“封建社会后期”,排除A项,故答案选D项。王阳明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B项;顾炎武提倡的是经世致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4.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限定“实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故选C项。奴隶地位低下是由历史发展造成的,早在法律制定之前就已存在,排除A;B、D两项说法太绝对,皆排除。]5.B[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8世纪”和题目的限定“政府管理自身”和“预防措施”,由此可以判断题干材料涉及美国《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故选B。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的“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排除;C项是美国的政体,排除;D项从美国政权的性质分析即可排除。]6.A[题干材料讲的是我国外交活动中如何处理同帝国主义的关系,从“平等”“改变敌视”“合法的地位”等关键信息看,我国的外交原则是独立自主、平等对待、相互尊重,故选A项。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原则,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一边倒”无关,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排除D项。]7.C[文明史观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有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有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由材料含义可知,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可以判断答案选C项。A项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排除;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D项是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新特征,与题干不符。]8.A[注意题干材料的含义,正是由于某些生产领域需要根本的技术改良才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因此技术改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故选A项。B、D两项的含义相同,皆排除;C项错在“影响仅限于生产领域”,还影响到生活、贸易等领域,排除。]9.C[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观察分配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比例农、轻、重严重失调,A项说法错误;对农业、轻工业的投资一直较低,看不出逐渐减少,B项错误;人民生活情况表格无法反映,D项错误;从表格来看,重工业虽有波动,但投资比重一直很高,故答案选C项。]10.C[据题干材料中时间“1917~1950年间”的限定和“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的信息,可以判断这是苏俄十月革命后结束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统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且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排除A、B、D三项。]11.B[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课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 子程序结构
- DB14T-日光温室草莓固碳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PCT在细菌感染诊》课件
- 《母婴护理员》课件
- 《电子邮件课件》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选集【职员管理】十篇
- 医药高新区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合集人员管理篇十篇
- 《头晕的健康教育》课件
- 2025房屋装修合同范本版
- 办理落户新生儿委托书模板
- 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环境因素清单、控制措施
- 【9道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医药行业年终总结.政策篇 易联招采2024
-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标准》
- 仓库主管2025年终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2024
- 2024年01月11396药事管理与法规(本)期末试题答案
- 股权投资协议的风险控制
- 酒店微笑服务培训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