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37-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423-2016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Planning&Construction&ManagofUrbanPublicBicycleInFujianI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Planning&Construction&ManagofUrbanPublicBicycleInFujian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37-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423-2016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的通知闽建科[2016]14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交通与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3-237-2016,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该标准由省厅城市建设处负责组织宣贯,由省厅负责管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福建省《福建省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施工及验收规程》等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6]88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施工及验收规程>备案的函》(闽建科函[2016]31号)、《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备案的函》(闽建科函[2016]31号)、《关于报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检测技术规程>备案的行》(闽建科函[2016]32号)、《关于报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备案的函》(闽建科函[2016]34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4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福建省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用聚合物J13412-2016水泥砂浆施工及验收规程福建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J10756-2016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检测技术规程J13414-2016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J13423-2016该4项标准的备案号,将刊登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福建省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运营技术导则》(闽建城函[2014]185号)编制计划的通知,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审定专家组提出将“导则”提升为“规程”的意见,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系统规划与建设;5.运营管理等。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或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福州高新区海西园(闽侯上街)高新大道1号,邮编350108,邮箱944471446@qq.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陈仁春张帆李财付建广周华林佳聪梁小光卢文增方雪娇林叶倩林筱怡谢艳芳本规程主要审查人:戴继锋王峰赵国锋张朝阳吴少雄V 2术语 23一般规定 4系统规划与建设 4 5运营管理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23BasicRequirements 34Systemplanningand 44.1Functionallocationandcomponentsofsystem 4 4 4.4Communicationnetwo 4.6Storageandmainten 5Operationandmana 9 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为推进福建省公共自行车建设,提升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实现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城市道路、建筑小区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和管理。1.0.3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公共自行车publicbicycle为公众提供租用、随借随还,具有交通功能和公益性特点,依托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的自行车。2.0.2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citypublicbicyclesystem以自行车为载体,由政府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的、具有公益性、自助式通租通还的、融合相关设备和智能管理的公共交通系统。2.0.3公共自行车站点publicbicyclestation用于停放公共自行车的地点、提供公共自行车自助式租/还服务和查询租/还车信息的场所。2.0.4锁车桩bicyclepile为公共自行车提供锁车、租用、归还服务的停车设施。2.0.5岗亭dutybooth为公众提供办卡、咨询等服务,以及提供管理人员休息、值班的场所。2.0.6停车棚parkingshed公共自行车车辆防雨、防晒设施。2.0.7调度车dispatchingvehicle调节各站点间公共自行车的专用车辆。2.0.8调度中心dispatchingcenter具有区域内公共自行车调运管理功能的场所。2.0.9停保基地storageandmaintenancecenter具有公共自行车集中停放、维修和保养功能的场所。2.0.10自助服务机self-servicemachine具有查询相关站点信息、车辆信息、个人租还信息和租车卡异常处理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2.0.11公共自行车卡publicbicyclecard用于借车、还车的并在区域内站点通用的一种集成电路卡。33一般规定3.0.1城市交通要积极推广和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加强公共自行车站点和设施建设,倡导以绿色交通引导、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形成更多的慢行交通片区或社区。3.0.2各城市应建设完整、连续、良好的慢行网络,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应重视慢行设施的建设,新建城市道路应配套建设非机动车道。改建、扩建道路不得压缩、取消原有非机动车道空间。3.0.3自行车道路网络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的有关规定。44系统规划与建设4.1系统组成4.1.1公共自行车系统包括站点、车辆、自行车卡、维修点/中心(停保基地)、岗亭、自助服务终端、调度车辆和调度中心等。4.2站点4.2.1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绿道系统等专项规划。4.2.2公共自行车站点总体布局应遵守下列原则:1宜根据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和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发挥设施效益;2集约紧凑、安全高效、可见性好、可达性强、景观协调的原则;3分区分类,适度均衡。以公共交通节点和大型公共建筑等主要人流集散点为核心,依据节点的辐射半径逐层推进布设,各分区宜适度均衡;4优先在重要公交节点及人流较为密集的公共建筑、居住社区附近布局站点,并考虑不同分区之间的衔接。4.2.3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应遵守下列原则:1应结合功能定位,依据城市人口分布和就业岗位密度,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特征、居民出行特征、用地性质、建筑密度、站点间距等,在居住区、公共建筑、办公楼(写字楼)、商业区、休闲旅游区、大中专院校、轨道交通站、快速公交站、常规公交站、公交枢纽首末站等建筑和人流密集区域设置;2宜结合城市道路(人行道、行道树之间、路侧绿化带)、轨道交通站出入口、公交场站以及广场、公园、绿地、绿道、居住小区、道路红线退让等灵活设置;3公共自行车站点在不影响人行组织的情况下,宜靠近大型商业5中心、客流量大的轨道站交通站出入口、快速公交站、常规公交站。公共自行车站点可结合用地条件良好的轨道站出入口、快速公交站、常规公交站等场地一并建设。轨道站周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宜结合轨道站出入口分散设置;4新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公立医院、影剧院、公园、行政机关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宜设置或预留公共自行车站点用地;5应便于公共自行车调运和电源、通信网络的接入;6宜结合城市景观、服务要求设置停车棚和岗亭;7在景观性要求较高的路段上停车棚设置应结合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在其他道路、边角地可因地制宜设置停车棚。4.2.4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适合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纵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J37中的规定。2适合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5%。对于大量道路纵坡大于2.5%的城市,宜选择在无长坡路段或无长坡片区建设;3桥梁或道路斜坡处严禁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4根据所服务区域内人流集散方向,可单点集中布置或多点分散布置;5站点间距、服务半径、站点密度的关系可按表4.2.4指标进行控制;6站点外沿轮廓线与机动车道或机动车泊位的间距不得小于1m;7设置在人行道上时,不得占压盲道和窨井盖,外沿轮廓线与盲道距离不应小于0.25m;8设置在城市道路上时,应处理好与行人、步行空间的关系,不宜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站点处的人行道剩余宽度一般情况下不得小于62m,极限情况下不得小于1.5m;9结合广场、公园、居住小区、建筑后退红线地带等独立空间设置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应确保正常的慢行空间;距离公园、广场、居住小区主要出入口宜为30m~50m,距离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宜为50m~100m。用地面积超过1公顷的建筑有多个出入口时,宜在各出入口分别布置,一般不少于4个。4.2.5住宅小区等其他建筑工程用地范围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可视为建筑物自行车停车配建指标。4.2.6公共自行车站点应根据站点周边人员密集程度和需求量配置锁车桩,大中型站点可结合实际用地条件分散布置或集中布置。单个站点的自行车数量应适当大于存车位的数量,自行车的数量宜为锁车桩数量的125%~165%。对锁车桩数量较大的站点,应结合周边实际条件,就近设置易于车辆调度或用于车辆临时集中存放的场所。4.2.7锁车桩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锁车桩设置形式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2锁车桩排列方式有直排式、斜排式和自由式三种设置形式;3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锁车桩,同一个城市宜采用统一规格的锁车桩。4.2.8公共自行车应符合下列要求:1车辆的颜色应结合城市的风土人情、市民认知度、城市规划主题颜色等进行确定;2公共自行车的外观、结构和材质等应采取区别于市场上车辆的个性化设计,并且同一城市应统一风格和型式;3车辆宜统一采用24寸、带固定软锁、无后座、坐垫可调节高度、无前横杠(亲子车辆除外)的自行车。不宜采取多种不同尺寸的自行车,必要时可以增加少量双座亲子车辆,儿童座宜放置在前横杠处为宜。4.3供电系统4.3.1公共自行车站点供电系统设计应以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发展规划及地区供电条件为依据,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接入电力系统7方式。4.3.2负荷等级: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自助银行、机柜、监控等重要设备的负荷等级为二级,其余负荷为三级。4.3.3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要求。4.3.4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等规范的要求。4.3.5公共自行车站点照明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4.3.6站点供配电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的形式。4.4通信网络系统4.4.1公共自行车站点通信网络系统设计应以所在地区通信网络系统现状、发展规划及站点周边的公共网络资源条件为依据,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接入通信系统方式。4.4.2站点通信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的形式。4.4.3通信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应具备通用性,系统宜采用标准化、网络化、免维护式的系统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一城市内若采取不同的网络系统,应具备兼容的条件。全省各城市之间公共自行车系统宜预留互连互通的条件。4.5调度中心4.5.1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后,应建设车辆调度中心,实施系统控制、车辆停放和车辆调度。4.5.2调度中心宜开辟规模适度的专用场所,提供设备和办公人员所需的空间。系统规模较大时,可划拨专门用地建设设备、办公用房和调度车辆的停放场地。4.5.3调度中心宜设置在所调度片区的中心位置,或与所服务站点交通联系方便的位置。84.5.4调度中心所需面积可按一般情况下容纳车辆数计算,每个调度中心应能容纳所服务公共自行车站点15%~20%的车辆。4.5.5调度中心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交通、消防、环保和安全生产等相关要求,宜分区域设置。4.5.6调度中心应配备公共自行车调运专用车辆,调度车辆数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确定。4.5.7大城市调度中心不宜小于1000平方米,中等城市、小城市可适当折减。调度中心可与停保基地合建。4.6停保基地4.6.1停保基地宜设置在城郊,与调度中心、站点联系较便捷的位置,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千米。4.6.2公共自行车停保基地应具备公共自行车及相关设备维修保养、储存功能,可以与调度中心合建。4.6.3停保基地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交通、消防、环保和安全生产等相关要求。4.6.4停保基地应配备自行车维修设施、存储场地和办公场所。4.6.5大城市停保基地占地面积不宜小于2000平方米。中等城市、小城市可适当折减。95运营管理5.1一般规定5.1.1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管理,宜遵循“便民服务、智能管理、规范运作”的原则。5.1.2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单位宜建设公共自行车智能化管理系统,作为日常运营、调度、管理和监控公共自行车租用的主要工具,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人性化的服务。5.1.3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模式和价格、服务网点的设置原则和设置要求以及相关服务管理规范运营。5.2运营设施5.2.1岗亭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站点周边用地情况、工作人员配置情况确定。人口聚集的片区可适当多设置岗亭;2岗亭数量应控制在站点总量的15%以内;3岗亭的位置宜设置在站点旁边,与站点距离不宜超过20米;4提倡使用尺寸小、紧凑型岗亭,严格控制大尺寸、大面积岗亭;5应具有办卡、咨询和车辆静/动态信息的实时监管、传送、防盗、报警等功能;6宜配备监控等相关辅助设施,监控设备能覆盖站点所有车辆、岗亭等公共自行车设备。5.2.2自助服务机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未设置岗亭的站点应设置自助服务机;2应具有读取自行车卡内有关信息和处置异常情况的功能。5.2.3调度车辆宜有区别于其他车辆的、统一的标识。5.2.4公共自行车卡宜采用非接触式、信息集成程度高的IC卡等电子媒介,宜采用与公交卡、市民卡、手机电子钱包等兼容的付费系统。5.3运营管理5.3.1政府和运营企业应收集和分析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情况,及时调整公共自行车发展规划。5.3.2运营企业应做好服务站点的维护。5.3.3运营企业应负责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维修、保养、更新,定期检查系统安全和网络稳定状况,确保设备正常使用。5.3.4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完善有关标志、标线、标牌等设施,同时保证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场地整洁,通道畅通。5.3.5运营企业宜在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适当部位设置必要的警示性与提示性标志或标识。5.3.6运营企业应建立日常城市公共自行车调配制度及应急预案。当单个站点城市公共自行车数量小于锁桩数量20%或大于锁桩数量80%,应立即组织安排车辆调度。5.3.7运营企业应加强安全宣传并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车辆使用安全。5.3.8各城市应建立防灾备份应急系统。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J37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福建省工程建设标准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Planning&Construction&ManagofUrbanPublicBicycleInFujian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37-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423-2016J13-237-2016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4月18日以第14号公告批准、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4月27日以第88号备案。《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是由编制组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反复讨论、协调、修改和专家审查后编制而成。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福建省城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2术语 3一般规定 4系统规划与建设 5运营管理 25 1.0.1福建省公共自行车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个别城市在建设过程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为便于指导后期各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慢行系统规划、公共自行车规划、公共自行车选址规划、建设运营指引,以及道路设计阶段预留、设计公共自行车站点,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设计、预留公共自行车站点等。2.0.1公共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有本质区别,城市公共自行车讲究公共性和服务性,这是与普通自行车最大的区别之处。3一般规定3.0.2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应努力创造独立、安全、连续、可靠的自行车骑行网络。新建主、次干道上应采用机非分隔带进行隔离,且不宜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路内停车位;已建主、次干道上可通过改造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保证公共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专有路权。支路上应处理好静态交通与慢行交通的关系,交通性支路不宜设置路内停车,避免静态交通与慢行交通的相互影响,确保慢行交通的安全。4系统规划与建设4.1系统组成4.1.1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在规划、建设、运营上各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为体现公益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有公众的参与,吸收公众意见。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具有相关性,为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系统各部分不宜有所缺失。4.2站点4.2.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总纲,是各交通分项规划、地区性交通详细规划、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依据和基础。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础上编制的慢行系统规划、绿道系统规划是慢行与绿道系统方面的专项规划,公共自行车站点选址不得违背相关上位规划制定的原则和内容。4.2.2公共自行车的需求根据市民出行方式预测,按下式测算:P=C*G*B*η*β/M(式4.2.2)式中:P——公共自行车需求(辆/计数单位C——高峰人流量(人次/计数单位G——非机动车出行比例(%B——公共自行车出行站非机动车出行的比例(%η——需求人群租用工给自行车系数(辆/人次β——城区空间等级系数,取1~1.5;M——公共自行车高峰周转率(%)。4.2.3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应遵守下列原则:为提高公共自行车的总体借用量和单车周转率,站点设置宜深入出行终端,同时满足一定的密度及服务半径要求,尽量缩短使用者的步行距离。在具备详细的出行起讫点调查数据的情况下,可综合考虑交通小区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估算布点规模。在没有出行数据的情况下,可根据服务半径内的土地开发强度、性质和自行车使用情况综合确定。2有建设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的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站点应统一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预留公共自行车站点的位置,预留电力设施的接入条件等。4.2.4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自行车道路纵坡不宜参超过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表1的规定限制坡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应按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纵坡取值。一二三5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行人寻找就近站点可接受的步行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因此服务半径约为100m~600m,根据不同需求类型,提出站点间距的控制要求。6与机动车道的距离不得小于1m仅对于有独立非机动车空间的道路而言;与机动车停车泊位距离控制是为了避免机动车进出泊位对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影响和破坏。1m的距离能较好的保护公共自行车及其站点相关设施。70.25m的距离要求是避免站点相关设施影响盲道的正常使用和影响井盖等维护,能基本保证盲人行走安全和井盖安全。8为了保证行人步行的安全性、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一般非特殊地段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后,人行道的剩余空间不得小于2米,极限情况下不得小于1.5米。极限情况是指在老城区原有道路空间尺度较小,人口密集,公共交通需求大,且重点提倡慢行交通,甚至限制小汽车交通的片区。9若站点距离相关地块出入口太近,容易造成交通组织的混乱,与正常地块的人行交通组织有冲突;若站点距离相关地块出入口太远,则地块出入人员租/还车辆不便。公园、广场、居住小区人流相对分散,因此站点可以适当靠近出入口,宜小于50米;学校、医院等人流量大,人流集中,因此站点不宜距离出入口太近,宜大于50米。4.2.5公共自行车本身属性具有公益性,应提倡更多人使用公共自行车,建筑方案预留地块应能惠及更多的群体,因此预留的公共自行车位置必须位于公众能方便使用的地方。总平面中预留用地与电力接口的,一个锁车桩可抵扣5个非机动车停车指标。预留的站点位置应设置在小区外围边缘,不得设置在小区内部。所抵扣配建车位数不宜超过该建筑非机动车总配建数的30%。建设锁车桩数量不得小于10个。4.2.6自行车数量与锁车桩数量比是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中所定的桩车比60%~80%计算得典型建筑周边站点规模可参考表2进行设置。4.2.7锁车桩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移动式锁车桩可用于调节部分弹性需求,方便移动。2锁车桩三种排列方式特点如下:a)直排式指自行车和停放架之间呈直角分布。该形式自行车存取较便利,但停车带宽度略大,适合在场地宽度相对宽裕的空间使用;b)斜排式指自行车和停车架之间呈斜角分布,该形式自行车存取略有不便,但停车带宽度比直排式窄,适合在场地宽度较窄的空间使用;c)自由式指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而建设的形式,可以沿围墙、交叉口路缘石等建设。3锁车桩形式主要有悬挂式、内嵌式和外插式等三种,各种形式的特点参考表3,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锁车桩。4.2.8公共自行车应符合下列要求:3根据对相关城市及公共自行车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24寸自行车与其他尺寸自行车相比适应性更强。而采取固定软锁能有效弥补前期站点覆盖不足和后期使用方便等特点。4.3供电系统4.3.1供电系统是公共自行车运营与管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站点建成后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部分站点由于前期没有充分对接供电系统,导致站点建成后长时间无法解决供电的问题,自行车站点无法运行。站点建设前期应结合当地供电条件进行供电方案论证,确保电力系统的顺利接入。4.3.6站点电力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进行建设,是为了确保安全,避免影响市容。4.4通信网络系统4.4.1通信网络系统也是公共自行车运营与管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站点建成后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站点建设前期应充分与通信网络系统进行对接,确保通信系统的顺利接入。4.4.2站点通信电缆宜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进行建设,是为了确保安全,避免影响市容。4.4.3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同时要求系统在个别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不影响或者少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切实解决信号盲点的通讯可靠性,实时反馈现场(终端)的指令执行情况。具体体现在监控中心安全可靠性、公共自行车站点可靠性、数据安全可靠性等4.5调度中心4.5.1调度中心是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调节各站点自行车容量的重要节点,建设公共自行车应设置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动态掌握系统的基本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柑橘滞销产品线上推广与“抢购”销售合同3篇
- 2024瑜伽馆瑜伽教练劳动合同范本及教练休息时间规定3篇
- 2024版鸡蛋简单购销合同
- 2025年度养老设施建设承包合同范本权威版4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与推广合同4篇
- 2024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人和被许可人
- 2025年度渔业生态循环承包经营合同4篇
- 2024版鱼苗的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承包合作协议范文4篇
- 2025年度医院手术室设备供应及承包运营协议4篇
- 车险理赔全解析
- 微粒贷逾期还款协议书范本
- Unit10l'mten!(练)新概念英语青少版StarterA
- 产业园区开发全流程实操解析
-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 羽毛球比赛对阵表模板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 农村开荒土地承包权转让协议书
- 牙科门诊病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