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io。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蛋白质的结构由核糖体的RNA决定

B.高温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C.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一定相同

D.只有某些蛋白质才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有关,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氨基酸脱水

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时,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高温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

蛋白质变性。

【详解】A、核糖体的蛋白质是由DNA控制合成的,与rRNA结合形成核糖体,A错误;

B、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B正确;

C、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不一定相同,因为还有可能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引

起的,C错误;

D、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醐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某些RNA也可以降低细胞内某些化学反应

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B。

2.果蝇和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均为二倍体生物。雄性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拟南芥(无性染色体)

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下列关于雄性果蝇细胞与拟南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错误的是

()

A.间期均发生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B.前期核膜、核仁均逐渐消失并形成纺锤体

C.中期细胞均会出现五种形态染色体

D.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

成。

2、分裂期:(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中

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粒

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

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

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形成子细胞)。

【详解】A、DNA(基因)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而转录和翻译可发生在细胞整个生命活动

中,因此间期均发生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A正确;

B、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均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B正确;

C、拟南芥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共5对同源染色体,且没有性染色体,细胞中含有5种形态的染色体;

雄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所以分裂中期,两者的细胞中均会出现五种形态的染色

体,C正确;

D、着丝粒分裂并不是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产生的,纺锤丝牵引的作用是将染色体拉向两极,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

B.调查人类遗传病,应选择发病率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C.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变异得到了积累

D.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实验中,不能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

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

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A、由于雄性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所以性状分离模拟实验中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的2

个小桶中彩球总数可以不同,A正确;

B、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易受环境影响,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

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更容易推断其遗传方式,B错误;

C、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变异得到了积累,从而出现耐药性很强的细菌,C正确:

D、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酹母

菌的呼吸方式,D正确。

故选Bo

4.细胞被认为都是一个共同祖先细胞的后裔。在进化中这个祖先细胞的根本性质是保守不变的,下列哪项

可作为推测此观点的证据()

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己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都经历了腮裂及有尾的阶段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

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当今生物来自共同祖先,其中化石是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

胚胎学证据也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来自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证据也越来越多。

【详解】A、不是所有生命活动都依靠能量驱动,如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A不符合题意;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但与细胞被认为都是一个共同祖先细胞的后裔无

关,B不符合题意;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都经历了腮裂及有尾的阶段,也与细胞被认为都是一个共同祖先细胞的后裔无关,C

不符合题意;

D、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的,所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符合题意。

故选D。

5.已知甲、乙两种病独立遗传,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甲病为“卵子死亡”症,患者因卵子萎缩、退

化而不育,己知1人13含甲病基因,L、112不含甲病基因。如图是某家系关于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iD-rO□O正常男性、女性

12

•患甲病女性

囱患乙病男性

12345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H3与含甲病基因的男子结婚,可以生出正常孩子

C.若与114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和乙病患者结婚生儿子均患乙病,则乙病为XY染色体同源区段隐性遗传病

D.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HL与乙病患者结婚,生的孩子患病概率为1/3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

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

【详解】A、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题干“12不含甲病基因”不符,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与题干

“L不含甲病基因”不符,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U2一定要患病,与题不符合,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可以满足题目条件,因此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A错误;

B、IL与含甲病基因的男子结婚不能生出正常孩子,因为U3表现为不育,B错误;

C、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基因型为XBY,和乙病患者(XbXD结

婚,生儿子也均患乙病,C错误;

D、若已知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1山患乙病,可推知其父母均为杂合

子Bb,山5为(1/3BB,2/3Bb).与乙病患者(bb)结婚,生的孩子患病概率为2/3xl/2=l/3,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上『十啰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甘酸,基因的特异性由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决定

B.正常人体处于减数分裂H的细胞中,有如图中的染色体23条时,染色体组是1个或2个

C.在核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图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而言,基因是一段有遗传效应的RNA分

子片段。

【详解】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甘酸,基因的特异性由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决定,A错误;

B、正常人体处于减数分裂H的细胞中,有如图中的染色体23条时,染色体组是1个,B错误;

C、在核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

D、图中基因位于DNA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D

正确。

故选D。

7.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环境中,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视网膜细胞线粒

体DNA碱基甲基化水平升高引起线粒体损伤和功能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血糖引起的甲基化改变了线粒体DNA碱基排列顺序

B.女性患者线粒体DNA甲基化遗传给子代的概率为1/2

C.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可治疗视网膜病变

D.线粒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会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基因通过其表达产

物一一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细胞分化的实质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

变。

【详解】A、甲基化并不改变患者线粒体DNA碱基序列,仅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A错误;

B、子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中大部分细胞质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女性患者线粒体DNA甲基化

遗传给子代的概率为1,B错误;

C、因为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才导致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碱基甲基化升高引起线粒体损伤和功能异

常,若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则产生的DNA甲基转移酶减少,因此可治疗视网膜病变,C正

确;

D、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抑制基因的表达,因此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D错误。

故选Co

8.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海鲜过敏可使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造成组织水肿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D.神经递质、胃蛋白酶、氨基酸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

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详解】A、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B、海鲜过敏可使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血浆渗透压减小,血浆中水大量进入组织液中,造

成组织水肿,B正确;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各种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pH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

于内环境,故胃蛋白酶(位于消耗液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9.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①正确;

②运动强度增强时,汗腺分泌增多。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不属于反馈调节,②错误;

③降雨量的多少对土壤动物的存活率有影响,但土壤动物的存活率对降雨量没有影响,③错误;

④捕食之间存在反馈调节,即当捕食者数量增多时,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而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会导致

捕食者数量减少,④正确。

故选D。

10.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3(8=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

A.力和t”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曲线标志5(6=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8

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6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6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U和L,时刻乙种群8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但ti之后8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U时刻种群

密度大于h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8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B错

误;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8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C错误;12Tt4时段内,甲

种群8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D正确,所以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3=出生率/死亡率,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B.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人工种植的单一树林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自然树林的抵抗力稳定性

D.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作用。信息传递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取食、

居住、社会行为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既能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也能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

生物之间进行传递,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

C、由于自然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组分更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高,所以人工种植的单一树林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树林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

配,从而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可分成A、B两组,一组用纱窗罩住雌蛾,另

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来检测因变量。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要考虑系统内组分,若分解者数量不够则生产者最先出现营

养危机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材料要易得,操作过程要规范。

【详解】A、性外激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要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一

组实验用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使得性外激素无法散发到空气中,阻断信息的传递,

两组实验形成对照,A正确;

B、本实验中因变量为淀粉分解后生成物的量或淀粉剩余量,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测,B正

确;

C、该实验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D、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产生的无机盐少,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生产者,D正确。

故选c。

13.三白草和鱼腥草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中医用作“药对”。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

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杂种细胞,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操

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利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

B.②过程通常低渗溶液中采用PEG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其特有功能丧失,但结构不变

D.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但未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为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①为去除细胞壁,②为原生质体融合,③脱分化形

成愈伤组织,④提取代谢产物。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过程①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要利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配制的解离液会杀死细胞,A

错误;

B、过程②通常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不能用低渗溶液,不然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可以采用化学法

(PEG融合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错误;

C、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就是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为未分化的

细胞——愈伤组织的过程,因此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其特有功能丧失,结构也发生改变,C

错误:

D、图中过程②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一个完整的新的植物体的过程才

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a-变形菌的细胞膜镶嵌有光驱蛋白,其作为“质子泵”可将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形成的H+

浓度梯度(化学势能)可用于ATP合成、物质的跨膜运输或驱动细菌鞭毛运动。如图为a-变形菌能量转化

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变形菌的鞭毛运动利用H+浓度梯度的化学势能

B.光驱动蛋白可以利用光能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

C.氢离子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a-变形菌分泌H+对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

白的协助;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利用了膜的流动性。

【详解】A、据图可知,细菌细胞膜内外存在H+浓度差,a-变形菌的鞭毛运动利用H+浓度梯度的化学势

能,A正确;

B、光驱动蛋白是载体蛋白,其将H+逆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

输需要消耗能量,该能量是光能提供的,B正确;

C、H+出细胞是逆着浓度进行的,有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H+进入细胞是顺着

浓度进行的,有载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作用,H*属于无机盐离子,故a-变形菌分泌H+对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

衡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BD。

15.下表是几种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名称和相关染色体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名称相关情况

Criduchat综合征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

Patan综合征13号染色体多一条

Turner综合征X染色体缺失一条(X0)

A.猫叫综合征与Criduchat综合征的病因存在差异

B.Patan综合征是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I时1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C.Turner综合征一定是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致

D.表中所示的三种遗传病均可通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答案】A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所引起,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riduchat综合征是

由于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所以,二者的病因存在差异,A正确;

B、Patan综合征是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I时1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分裂II时13号姐妹染色单体未

分开所致,B错误;

C、Turner综合征可能是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致,也可能是不含X染色体的

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致,C错误;

D、依据表中信息可知,三种遗传病均属于染色体水平上发生的变异,所以,均可通过细胞培养、染色体

分析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

故选AD。

16.下图甲是神经元及神经元间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

向;图乙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髓鞘套在轴突外面,具有修复神经元的作用

B.图甲突触位于两神经元之间,可传递兴奋或抑制兴奋的信号

C.图乙兴奋在②③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组织液中K+浓度变化会影响静息电位

D,图乙可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意识支配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

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

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神经元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具有支

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A正确;

B、突触是联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结构,根据其传递的神经递质以及受体的类型,突触可传递兴奋或

者抑制兴奋的信号,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组织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会影响到静息电位电位的产生,故组织

液中的K+浓度会影响传导速度,C正确;

D、图乙可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初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活动,D错误。

故选ABCo

17.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于202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景观的村民在原始森林中

间砍伐少量高大乔木,栽种古茶林,形成独特的“林下茶种植”模式,该模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有效

防治病虫害,可持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茶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砍伐少量高大乔木能为茶树创造理想的光照条件

B.“林下茶种植”模式充分考虑了不同物种的生态位

C.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高低错落的茶树多种多样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种群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

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砍伐少量高大乔木,减少了对茶树的遮挡,能为茶树生长创造理想的光照条件,A正确;

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种群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

种的关系等,可以根据树种的不同生理习性,对茶叶和乔木树种采取合理配置,取得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效

果,所以“林下茶种植”模式充分考虑了不同物种的生态位,B正确;

C、该模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利于环境保护,体现了间接价值,可

持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茶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茶树是同种生物,高低错落的茶树不属于垂直结

构,D错误。

故选CD。

18.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发酵液表面产生的凝胶状膜主要为细菌纤维素,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细菌

纤维素生产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获得的参数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湿

、a

(n

wOg

、D/

(首m

gl

/X

1)

0I

0。

m,

L

)

f-细菌纤维素产量。菌体密度T-残糖

A.食醋酿造的主要菌种为醋酸菌,能在缺少糖源和氧气充足时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发酵液表面的细菌纤维素来自细菌的高尔基体

C.结合图示,第6〜9天发酵液残糖含量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菌体大量繁殖

D.影响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因素只有菌体密度和残糖含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

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

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详解】A、食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菌种为醋酸杆菌,为好氧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杆菌能将

葡萄糖转化为醋酸,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B错误;

C、结合图示,第6-9天菌体密度增加并不多,而细菌纤维素产量增加量较多,推测是第6-9天发酵液残糖

含量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细菌纤维素产生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糖类提供,C错误;

D、从图中可知,影响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因素是菌体密度、培养时间、残糖量等,D错误。

故选BCDo

第n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金银花开花时,其颜色先白后黄,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变成黄色。金银花的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

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茎缠绕生长最可能是由于支柱接触刺激导致缠绕茎内侧生长素浓度—(填或“=”)

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较—(填“高”或“低”),所以外侧生长较—(填“快”或

“慢”)。

(2)某实验小组用某果树的相关结构研究生长素(IAA)的生理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3H标记的IAA分别处理1和3,在d区段均检测到放射性IAA,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一;而用3H

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

IAA,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一。

②在①的实验基础上再增加用3H标记的IAA处理2的实验组,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能否证明

IAA在茎段进行极性运输?一。说明理由:―o

【答案】⑴①.<②.低③.快

(2)①.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②.芽可利用色氨酸合成IAA,子房不能利用色氨

酸合成IAA③.不能④.只能说明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证明IAA不能从

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解析】

【分析】根据生长素在植物不同部位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可知,植物茎

会缠绕物体生长,远离物体侧生长快,靠近物体侧生长慢,说明远离物体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细胞

体积大,靠近物体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细胞体积小。

【小问1详解】

由茎缠绕生长可以看出,茎的外侧生长速率快;又由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推测:缠

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小于外侧浓度;

【小问2详解】

①用3H标记的IAA分别处理1和3,在d区段均检测到放射性IAA,由此可以看出1和3处的IAA可以

运输到d,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变

化,可以生成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芽),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说明1处(芽)可利用

色氨酸合成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说明3处(子房)不能利用色

氨酸合成IAA;

②在①的实验基础上再增加用3H标记的IAA处理2的实验组,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只能说明

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证明IAA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20.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

(2)由图中迷走神经纤维连接的部位可知,其内的迷走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一(填“脑神经”

或“脊神经”)。

(3)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为一。某炎症患者错服用了利尿剂导致体内水分大量

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血钠含量一(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醛固酮,其作用是一,从而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4)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症状,发烧时,机体的产热量不一定大于散热量,过高的体温恢复正常,要

依靠—调节机制进行调节。

(5)研究表明,当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的能力会降低,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o

【答案】(1)正(2)脑神经

(3)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减少③.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5)T细胞活性下降,分泌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释放更多的炎症细胞因子,

引起更强的炎症反应

【解析】

【分析】稳态指的是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体自由生存的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

温和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度、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小问1详解】

当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小问2详解】

由题图可以看出,迷走神经纤维和脑(延髓)相连,所以迷走神经为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迷走神

经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小问3详解】

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由下丘脑分泌,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物质b由垂

体分泌,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某炎症患者错服用了利尿剂导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血

钠含量也减少,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进而维

持血钠的平衡。

【小问4详解】

发烧时,由于体温变化趋势未知,(体温即有可能继续升高,这种情况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也可能维

持稳定,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还有可能下降,此时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所以机体的产热量不一定大

于散热量。病原体感染时,免疫调节这种方式会对机体体温调控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

节网络是病原体感染后体温恢复稳态的调节机制。

【小问5详解】

由图中过程可知,当T细胞活性下降,乙酰胆碱分泌减少,从而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巨噬细胞可

释放更多的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加剧,因此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的症状的能力会降低。

21.湖北潜江市小龙虾举国闻名。“稻虾共作”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摄食害虫和杂草,实现水稻、

小龙虾增产增收。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窕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草密度/(株/m2)

昆虫密

物种丰

项目度/(只

千金空心莲子通泉

昆度稗草莎草

2)

/m子草草

常规区3572.113.17.65.26.98.2

稻虾共作

2243.33.82.14.82.03.0

(1)水稻田中的小龙虾和植食性害虫的关系是一。该水稻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

(2)表中数据说明,与常规区相比,“稻虾共作”会—杂草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该

过程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一。“稻虾共作”对杂草优势种的影响是一。

(3)“稻虾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一防治;该系统虽然不额外施用化肥,但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

长,可能的原因是一。

(4)科研人员针对该稻田中的椭圆萝卜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动物名称能量/(kJ・m-2・a-i)

摄入食物中用于生长、发育、繁呼吸作用散失粪便中的

的能量殖的能量的能量能量

椭圆萝卜螺

51615231270

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为一(kJ-m2相)。

【答案】(1)①.捕食和种间竞争②.信息传递

(2)①.降低②.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③.“稻虾共作”

系统会改变稻田杂草优势种,常规区杂草中千金子占优势,在稻虾共作区中莎草占优势

(3)①.生物②.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植物吸收利

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4)246

【解析】

【分析】①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

体。②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③种间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

履虫;水稻与稗草等。④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小问1详解】

水稻田中的小龙虾捕食植食性害虫和杂草,害虫也捕食杂草,故小龙虾和植食性害虫既有种间竞争关系还

有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小问2详解】

据表可知,“稻虾共作”区的杂草密度明显均低于常规区,故与常规区相比,“稻虾共作”会降低杂草密

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稻虾共作”可使水稻的产量增多,该过程

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据表可知,

“稻虾共作”系统会改变稻田杂草优势种,常规区杂草中千金子占优势,在“稻虾共作”区莎草占优势。

【小问3详解】

“稻虾共作”是利用害虫天敌小龙虾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

为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故“稻虾共作”系统不需要如常

规区那样额外施用化肥。

【小问4详解】

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m?a”。

22.为研究干旱胁迫基因LEA和VOC对甘蓝型油菜油脂的积累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两个基因表达载

体。其中基因LEA与荧光素酶基因(Luc)构建成基因表载体甲,基因VOC和标记基因构建成基因表达

载体乙,相关序列及酶切位点如图所示。

部分载体结构:LEA基因序列:

多酶切位点5,ATGGGCCACTAG3

3'TACCCGGTGATC5

启动子〉Luc基因多酶切位点

5'GATATC---TCTAGA---GGATCC3'

BamHI

EcoRVBamHI

(1)利用PCR扩增LEA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引物、模板、4种脱氧核甘酸、

,还需要在引物的一(填“3端”或“5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添加序列对应的限制酶是

(2)为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甲,依据图中已知碱基序列,在PCR扩增仪中加入的引物的碱基序列为

一,扩增一代后会得到等长的8条DNA片段。

(3)农杆菌转化甘蓝型油菜细胞时,T—DNA的作用是—,该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为一。

(4)乙酰-CoA竣化酶基因(AC)是油脂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基因,甘油三酯酯酶基因(ATGL)是油脂分

解过程的关键酶基因。将基因表达载体甲、乙分别导入植物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物A、B,在干旱胁迫的

环境下培养两种转基因植物和正常植物,分别检测植物体内AC和ATGL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

正常植株转基因A植株转基因B植株

AC酶

ATGL酶

①在分子水平上,用—方法检测AC酶和ATGL酶的含量可得到上述结果。

②基于以上研究,干旱胁迫基因LEA和VOC在甘蓝型油菜油脂积累中的机制是一。

【答案】22.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②.5端③.EcoRV和Xbal

23.①.5,一GATATCATGGGC—3'和5'—TCTAGACTAGTG—3'②.4##四

24.①.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将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②.基因重组

25.①.抗原一抗体杂交②.在干旱胁迫的环境下,LEA通过促进AC的表达使植物油脂增加;VOC

通过抑制ATGL的表达减弱油脂的降低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小问1详解】

利用PCR扩增LEA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引物、模板、4种脱氧核甘酸和耐高温

的DNA聚合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醵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因此

PCR扩增需要引物。引物与目的基因所在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扩增LEA基因时,需要

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于Luc中存在反〃汨1识别序列,&〃汨1会将Luc切断,一种酶

切会导致载体、LEA自身环化及LEA反向连接等,因此选择的限制酶是EcoRV和XbaL

【小问2详解】

根据已知序列,由于引物只能引导子链从5'-3,延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用PCR扩增时的两个引物

对应的序列为5-GATATCATGGGC-3'和5'-TCTAGACTAGTG-3'oPCR要得到等长的片段至少需要进行3轮

循环,等长片段的数量为2n-2n,要得到等长的8条DNA片段,则2~2n=8,n=4,故应该扩增4次。

【小问3详解】

农杆菌转化甘蓝型油菜细胞时,T-DNA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将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

体DNA上,该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

【小问4详解】

①检测酶(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②根据检测结果,转基因A植株的AC酶

变高了,B的ATGL酷变低了,可以推测在干旱胁迫的环境下,LEA通过促进AC的表达使植物油脂增

加;VOC通过抑制ATGL的表达减弱油脂的降低。

23.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D、d位于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