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3(共240题)_第1页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3(共240题)_第2页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3(共240题)_第3页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3(共240题)_第4页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3(共24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3(共9套)(共240题)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2010年试卷一第27题)A、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后订立的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合同的履行B、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C、非全日制用工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D、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9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故A项正确。《劳动合同法》第70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故B项正确。《劳动合同法》第71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可知C项错误,当选。《劳动合同法》第72条第2款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故D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2、下列哪些属于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2009年试卷一第69题)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审计法》第18条规定:“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第19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故A、B项当选。《审计法》第22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C项错在“财务收支”上,应为“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不选。《审计法》第24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D项正确,当选。3、某公司从事出口加工,有职工500人。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订单锐减陷入困境,拟裁减职工25人。公司决定公布后,职工提出异议。下列哪些说法缺乏法律依据?(2011年试卷一第68题)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42条的相关规定,考生无需再看《劳动法》第27、28、29条关于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该部分内容已经完全被《劳动合同法》所取代。A项当选,用人单位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裁减人员,无需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批准(第41条第1款)。B项当选,进入破产程序不是裁员的法定情形,裁减人员的法定情形包括依据破产法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第41条第1款)。C项不当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裁员时应优先留用(第41条第2款)。D项当选,本项表述情形既不属于裁员时优先留用的对象(第41条第2款),也不属于禁止裁员的对象(第42条)。综上,ABD项当选。4、甲厂与工程师江某签订了保密协议。江某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应聘至同行业的乙厂,并帮助乙厂生产出与甲厂相同技术的发动机。甲厂认为保密义务理应包括竞业限制义务,江某不得到乙厂工作,乙厂和江某共同侵犯其商业秘密。关于此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一第65题)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义务、竞业禁止义务。①A选项错误,因为劳动者的保密义务是约定义务,是否有偿,完全依据劳动合同,所以本题保密协议即使不约定支付保密费,劳动者仍然要履行保密义务。见《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1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②D选项,考查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本题中,江某无疑构成侵犯甲厂的商业秘密,乙厂聘用江某,乙厂是否构成侵犯甲厂的商业秘密,需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所以乙厂是“第三人”,只要在明知或应知道时,有“获取、使用或者披露”的行为,无需一定使用“利诱”手段,均可能构成侵犯甲厂的商业秘密。所以D选项错误。本题B、C选项表述正确。5、下列哪些说法违反劳动法的规定?(2010年试卷一第73题)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A项错在“一律不得招用”。根据《劳动法》第15条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A项当选。《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故C项当选。《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本法第22条(关于服务期的规定)和第23条(保守商业秘密的规定)觑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故D项当选。B项“双方当事人不可以约定周六加班”符合劳动定额制度,表述正确,不当选。所谓劳动定额,即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不得任意加班。《劳动合同法》第31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6、某公司的高层会议上,总经理提出在全公司的劳动合同中增加保守商业秘密条款,但董事长认为公司章程中已设立保密条款,不必在劳动合同中另加约定。某律师在为此提供的咨询意见中,对公司法规定的保密义务与劳动法规定的保密义务的区别有下列表述,其中哪些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2006年试卷一第75题)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公司法》规定的保密义务,是指《公司法》第148条第1款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属于法定义务,仅及于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可见,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义务是针对劳动者的,属于约定义务。故A、B项正确。根据《公司法》第148条的规定可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保密义务是无偿义务。劳动法上的保密义务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约定,可能为有偿义务,也可能为无偿义务,故C项错误。《公司法》第149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违反保密义务,不管是《公司法》还是《劳动法》,都规定其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不是行政责任,故D项错误。7、甲公司与梁某签订劳动合同后,与乙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梁某到乙公司做车间主任,派遣期3个月。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双方已连续6次续签协议,梁某一直在乙公司工作。2013年6月,梁某因追索上一年加班费与乙公司发生争议,申请劳动仲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一第71题)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劳务派遣;劳动仲裁。在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本题A、B选项考查对劳务派遣用工“三性”的理解。①“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本题派梁某到乙公司做车间主任,这已经是主营业务,所以A选项错误。②“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这是指“岗位的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而不是指每6个月一签的劳动合同。所以B选项错误。③C选项,梁某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并且争议性质是追索加班费,所以仲裁不受1年的限制。参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1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④D选项,参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2条第2款:“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8、甲房地产公司与乙国有工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乙公司原有的仓库用地上开发商品房。双方约定,共同成立“玫园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玫园公司”题)。甲公司投入开发资金,乙公司负责将该土地上原有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变为出让土地使用权,然后将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投入玫园公司。玫园公司与丙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协议,由其派遣王某到玫园公司担任保洁员。后玫园公司以签订派遣协议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将王某退回丙公司,丙公司遂以此为由解除王某的劳动合同。关于王某劳动关系解除问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2年试卷一第96题)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劳务派遣关系中合同解除的特殊规定。A、B选项均考查解除劳务派遣合同的特殊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5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36条、第38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王某并不符合上述被退工的条件。本题玫园公司以签订派遣协议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退工,该理由为《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三)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此理由可以解除一般情形下的劳动合同,但不能解除劳务派遣情形下的劳动合同。可知,A、B项均错误。C、D选项,根据前述分析,可知用人单位(丙公司)是违法解除和王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8条,此时,劳动者(王某)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87条规定支付赔偿金。请大家注意D选项王某有权要求丙公司支付“赔偿金”。“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是有区别的,“赔偿金”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仍然要支付的一笔钱。“赔偿金”的标准是“补偿金”的2倍。(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本题答案为C、D。9、2009年2月,下列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哪些人具备法定条件?(2009年试卷一第71题)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据上述条款可知,A项中,赵女士曾经离职,连续工作时间应当从2002年1月开始计算,到2009年2月不足10年,不符合第14条第2款第(一)项“连续”满10年的条件,不选。B项中,钱先生到改制时已经在该企业连续工作超过10年,且年满50周岁,离退休不足10年,符合第2款第(二)项之情形,当选。C项表面上似乎属于第2款第(三)项之情形,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7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14条第2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所以C项由于未考虑法的溯及力问题,我们建议不应选。D项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本题司法部答案为BCD,我们认为有异议,C项不当选。10、关于当事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下列哪些选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2008年试卷一第70题)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三)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A项劳动者赵某与用人单位某公司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D项分别属于第14条第2款第(一)、(三)项规定的情形;C项李某因距法定退休年龄还有12年,不符合第14条第2款第(二)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之规定,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B、D项。11、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又规定企业职工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关于两者异同点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年试卷一第67题)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集体合同的考查。在我国,集体合同有如下特征:(1)集体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的团体组织——企事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另一方是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2)集体合同是要式合同;(3)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其效力及于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会和全体职工。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否则无效。可见A、B项正确,D项错误。集体合同须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才生效,即须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但是个人与企业所签的劳动合同并不需要备案、鉴证或公证。所以C项不正确。12、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劳动争议范围?(2009年试卷一第73题)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上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可知A项属于劳动争议,不选;B项“职工股”纠纷为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并不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纠纷,据此,B项当选;C、D项均不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主体不符,故当选。13、李某因追索工资与所在公司发生争议,遂向律师咨询。该律师提供的下列哪些意见是合法的?(2012年试卷一第71题)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后,解决该争议既可协商,也可申请调解,还可直接申请仲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提起诉讼。故A正确。C和D两个选项均是考查“终局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但为了体现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该法第48条又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47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一裁终局的仲裁裁决,不能再向法院起诉,也不能申请再次仲裁,但在具备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但劳动者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题B选项错误,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某国有企业厂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决定申请破产重整,对企业实施拯救。其拯救措施之一是进行裁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请回答以下题目。(2007年试卷一第97~100题)14、依照劳动法规定,企业在重整期间需要裁减人员时,应采取的程序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可知,A、D正确。用人单位只是听取职工或工会的意见,并不需要职工代表大会对方案进行表决,B项错误。依据《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条规定,正式的裁员方案应当公布,但被裁减人员无权对其提出异议,故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D项。15、对于被裁减人员,应当给予的待遇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3款:“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1款规定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可知C、D项均不符合。依据该法第4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1条第1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可知A项正确。依据《企业破产法》第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应当提交破产申请书和有关证据……债务人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可知,本题中该国企申请破产重整,因其是债务人,还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职工安置预案等。因此企业应当制定职工安置预案,故B项也正确。综上,本题答案AB。16、不得被裁减的企业人员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可知B、C、D项正确,A项不正确。17、对于企业裁减人员的决定,工会依法可采取的行动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3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该法第78条规定:“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可知,工会代表职工提起诉讼无法律依据,本题ABC项是正确答案。邓某系K制药公司技术主管。2008年2月,邓某私自接受Y制药公司聘请担任其技术顾问。5月,K公司得知后质问邓某。邓某表示自愿退出K公司,并承诺5年内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在任何一家制药公司任职或提供服务,否则将向K公司支付50万元违约金。2009年,K公司发现邓某已担任Y公司的副总经理,并持有Y公司20%股份,而且Y公司新产品已采用K公司研发的配方。K公司以Y公司和邓某为被告提起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请回答以下题目。(2011年试卷一第95、96题)18、关于Y公司和邓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相关规定。AB项当选。尽管题干未明确交代,邓某作为技术主管与K制药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含有保密条款或K制药公司规章制度中有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但结合选项,应理解邓某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邓某违反该义务披露、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构成侵权[《劳动合同法》第23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第(三)项],作为第三者Y制药公司明知邓某违反保密约定或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仍获取、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在此情况下,邓某和Y公司构成对K公司商业秘密的共同侵权。C项不当选、D项当选。竞业禁止义务存在于用人单位与其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之间(《劳动合同法》第24条),用人单位(经营者)之间不存在竞业禁止。19、案件审理期间邓某提出,本案纠纷起因于自己与K公司的劳动关系,应属劳动争议案件,故K公司应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遂请求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关于该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A项当选。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即使不存在保密条款或协议的前提下,亦可构成侵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从此角度理解,侵犯商业秘密的责任本质属于侵权责任。违反竞业禁止的责任,前提必须有“竞业禁止条款或协议”,且通常发生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合伙人之间、股东之间,其责任性质为违约责任。B项当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邓某侵犯K公司的商业秘密同时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K公司有选择权(《劳动合同法》第23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合同法》第122条)。C项不当选。理论上,无劳动关系优先于商事关系之说。D项中,因为题干告知“K公司以Y公司和邓某为被告提起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即提起的是侵权诉讼,所以邓某要求以他与K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为由驳回起诉的请求不能得到支持。综上,AB项当选。某公司聘用首次就业的王某,口头约定劳动合同期限2年,试用期3个月,月工资1200元,试用期满后1500元。(2013年试卷一第94、95题)2012年7月1日起,王某上班,不久即与同事李某确立恋爱关系。9月,由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并征得工会主席同意,公司公布施行《工作纪律规定》,要求同事不得有恋爱或婚姻关系,否则一方必须离开公司。公司据此解除王某的劳动合同。经查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公司与王某一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为王某买了失业保险。请回答:20、关于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内容,下列符合法律规定的说法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试用期的特殊规定;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①AB两个选项是劳动合同的试用期。见《劳动合同法》第19—21条。第19条:“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可知A选项正确,本题劳动合同期限2年,试用期是不得超过2个月的。第20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可知,本题B选项正确,王某试用期月工资1200元符合法律规定。②CD两个选项,均是考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C选项,简称为“双罚”。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根据同条,可知D选项错误,用人单位是要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的。21、关于该《工作纪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较简单。见《劳动合同法》第4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2008年5月,松园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松园公司”题)与天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利公司”题)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李某派遣到天利公司工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请回答以下题目。(2008年试卷一第95~97题)22、松园公司与天利公司协商劳务派遣协议的下列条款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59条第1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派遣岗位、劳务报酬都应在派遣协议中约定,故A项错误,依题意当选,C项正确,不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59条第2款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B项中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为四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为本条所禁止。故B项错误,当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单位应如实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协议内容而不是保密,D项违反了告知义务,不合法律规定,当选。综上,本题答案为A、B、D项。23、松园公司和天利公司对李某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58条第2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签订1年期劳动合同违法,应订立2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故A项不合法,当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0条第2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本题中,松园公司从每月工资中提取5%作员工集体福利费的行为,实为克扣被派遣劳动者劳动报酬,为法律所禁止。故B项不合法,当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0条第3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C项用工单位天利公司向李某收取岗位责任保证金为本条所禁止,当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4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加工会为被派遣劳动者李某的权利,用工单位天利公司的做法违反本条规定,故D项当选。综上,本题答案为A、B、C、D项。24、天利公司将李某再派遣到自己的子公司,被李某拒绝。天利公司遂以李某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将其退回松园公司。随后,松园公司以李某已无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对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2条第2款规定:“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故天利公司的再派遣行为违反本条规定,A项错误,当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5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36条、第38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李某并没有本法第39条、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天利公司无权将李某退回,那么,松园公司也不得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故B项正确。依据《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可知,天利公司与松园公司应就李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故D项正确。李某也可将以上两者或其中之一作为被申请人,申请劳动仲裁,C项也正确。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A、基本国策B、基本政策C、基本方针D、基本策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4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3、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环境日是:()A、4.22B、6.5C、5.6D、6.6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12条。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4、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D、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省级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15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5、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A、责令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整改B、公开进行通报批评C、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D、责令停产整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是《环境保护法》第25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6、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A、鼓励B、支持C、奖励D、表扬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23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信息记人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A、污染物排放B、环境违法C、节能减排D、环保政策贯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环境保护法》第54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8、某建设工程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考查违反城乡规划的法律后果。ABC选项正确。法律依据为《城乡规划法》第64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D选项错误。法律依据为《城乡规划法》第65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不是简单予以拆除。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10、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环境保护法》第21条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11、()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53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12、下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考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只有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才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19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C选项正确。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44第2款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D选项错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开如果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则不公开。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56条第2款规定。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13、下列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考查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制度。D选项错误在于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应当在处置工作结束后进行。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47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1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信息发布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环境信息的发布制度。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54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15、下列有关环境公益诉讼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考查环境公益诉讼的组织。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58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故公益诉讼不得由个人提起.也不得向受益者收取费用。16、下列有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考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A选项存在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国务院下达,D选项错在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44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保护法》第60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17、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C选项错在该种情形应当没有拒不改正的要求。考查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63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1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考查环保部门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68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1)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2)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3)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4)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5)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6)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7)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8)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19、下列有关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考查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A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污染者以排污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由主张不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污染者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单行法的规定;相关环境保护单行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C选项错在污染者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只有在单行法没有规定的情形下才适用。20、下列有关两个以上的污染者共同造成环境侵权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考查两个以上污染者共同造成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A选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共同实施污染行为造成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请求污染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侵权责任法》第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一个污染者的污染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请求污染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一个污染者的污染行为都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请求污染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部分污染者的污染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部分污染者的污染行为只造成部分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请求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污染者与其他污染者就共同造成的损害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全部损害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C选项错在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一个污染者的污染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时.每个人的责任大小无法确定时,才是连带责任。D选项存在不区分情况,一概连带责任的描述。21、下列有关环境责任侵权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考查环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A选项正确。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规定,被侵权人提起诉讼,请求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符合《环境保护法》第66条规定,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B选项正确。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规定:“被侵权人提起诉讼,请求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不受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时效期间的限制。”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规定:“本解释适用于审理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民事案件,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另有规定的除外。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受污染损害发生的纠纷,不适用本解释。”C选项错在环境公益诉讼当法律另有规定时才适用专门的法律规定。三、不定项选择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郑良县拟新建一造纸厂,因建成后的造纸厂将排出有机毒液,排放时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造纸厂筹建人员中有人建议先征得县环保部门同意,有人则认为“此造纸厂的建设已征得项目主管部门同意.没有必要再通过环保部门认可”。据此,请回答下列题。22、新建此造纸厂是否需要征得县环保部门同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19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选项。23、新造纸厂开工建设过程中,依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应注意下列哪些问题?()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41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由此可见,新造纸厂开工建设过程中应注意ABC三个选项所规定的内容。四、不定项选择题(含4小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永安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欲出让一块位于该市北区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华天房地产开发公司正拟开发商品住宅小区而需用土地。请根据下列各问中给定的条件回答下列题。24、设该幅土地为非耕地.面积为300公顷.则其征地审批程序应通过下列何种方式完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土地征收程序。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5条第1款的规定,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1)基本农田;(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3)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选项。25、华天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取得该幅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取得?()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考查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3条第1款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第24条规定,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CD,而A选项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以划拨这种无偿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应用来开发房地产营利。26、假设华天公司在取得土地使用权3年后与圣达公司达成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下列有关转让行为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考查房地关系。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据此本题A选项正确。该法第32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所以B选项错误。根据该法第43条的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后,其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的规定,居住用地的最高使用年限为70年,本题中华天公司已经取得使用权3年.所以圣达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不可能为70年。据此,C选项错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3条的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后,受让人改变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原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据此,本题D选项也是错误的。27、假设华天公司与圣达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1年后,在合同约定的转让金支付期到来之前,华天公司又与顺通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双方办理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圣达公司提出异议。对此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考查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变更的程序。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2条、第13条的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由此可见,本题CD选项是正确的。某市采石场位于山腰,自2009年投产以来每年都排放一定数量的污水顺山坡流到山下由农民何阳承包的鱼塘,由于对养鱼影响不大,何阳一直未曾提出异议。2012年1月,采石场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污水排放量成倍增长,何阳发现自己承包的鱼塘频繁出现死鱼现象,要求采石场赔偿损失,但采石场未予理睬。于是何阳找到市环保局解决问题。2012年3月。市环境监理大队经监测证实,采石场排放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市环保局随后给采石场下书面通知,要求采石场缴纳排污费25万元。同时,市环保局就采石场和何阳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行政调解处理决定:采石场赔偿何阳经济损失12万元。据此,请回答下列题。28、采石场拒不履行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何阳向法院提起诉讼,应以谁为被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上述法条可知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行政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不能对行政调解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而应提起民事诉讼。故A选项正确。29、诉讼过程中,关于举证责任的承担,哪些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可见,环境民事污染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被告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否认的,对此负举证责任。30、假定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成立,采石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何在?()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污染致害人缴纳排污费,并不能对污染导致的民事侵权免责。只要存在损害事实,且与致害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就要负担赔偿责任。故本题应选BC选项。31、本案中,采石场认为死鱼现象发生前何阳一直未曾对采石场排放污水提出异议,要求免除或者减轻赔偿责任,理由能否成立?()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6条以及《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认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免责条件有:①不可抗力;②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③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何阳一直未曾对采石场排放污水提出异议,不构成采石场免责的理由。因此,本题应选CD选项。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红星超市发现其经营的“荷叶牌”速冻水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拟采取的下列哪一措施是错误的?(2013年试卷一第28题)A、立即停止经营该品牌水饺B、通知该品牌水饺生产商和消费者C、召回已销售的该品牌水饺D、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食品召回制度。①《食品安全法》采取“主动”与“强制”相结合的食品召回制度。要求企业发现缺陷食品后主动召回,或者在企业不能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时,应由政府监管部门出面“责令召回”。②食品召回主体:(1)生产者;(2)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召回;(3)食品经营者不是召回主体。本题中,“红星超市”是食品经营者,并非速冻水饺的生产者,所以其无召回的义务。③本法第53条规定了食品召回制度。即第53条:“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2、关于食品添加剂管制,下列哪一说法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2011年试卷一第28题)A、向食品生产者供应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必须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特别许可证B、未获得食品添加剂销售许可的企业,不得销售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C、生产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必须给产品包装加上载有“食品添加剂”字样的标签D、销售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必须在销售场所设置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的专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1)A项不当选,向食品生产者供应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必须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特别许可证,而非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第44条);(2)B项不当选,我国实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销售食品添加剂或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均无需销售许可证(第43条);(3)C项当选,生产食品添加剂必须在产品包装上载有“食品添加剂”字样的标签(第47条),生产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必须在产品包装的标签上标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第42条);(4)D项不当选,必须设置专柜销售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并予以标示,无相关法律依据。3、某企业明知其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予以销售,造成消费者损害。关于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0年试卷一第25题)A、除按消费者请求赔偿实际损失外,并按消费者要求支付所购食品价款10倍的赔偿金B、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的,优先支付罚款、罚金C、可能被采取的强制措施种类有责令改正、警告、停产停业、没收、罚款、吊销许可证D、如该企业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1)根据《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故A项正确。(2)该法第97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故B项错误。(3)《食品安全法》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对C项提及的强制措施种类均有规定,故C项正确。(4)该法第92条第1款的规定,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D项正确。综上,本题B项当选。4、根据现行银行贷款制度,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一第29题)A、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合同,可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B、借款合同到期未偿还,经展期后到期仍未偿还的贷款,为呆账贷款C、政府部门强令商业银行向市政建设项目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有权拒绝D、商业银行对关系人提出的贷款申请,无论是信用贷款还是担保贷款,均应予拒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贷款规则。商业银行贷款规则近年在考试中频频出现。①A选项错在“口头形式”。见《商业银行法》第37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②B选项,为概念错误,应属于“逾期贷款”。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三类均属不良贷款。三者区分如下:③D选项,考查人情贷款,也就是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规则。强调:可以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见本法第40条第1款: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5、关于商业银行贷款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年试卷一第23题)A、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B、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数额以及贷款期限,自行确定贷款利率C、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规定D、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依据《商业银行法》第35条的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可直接得出A、D两项正确,不选。依据《商业银行法》第38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可知,商业银行确定贷款利率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应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上下限范围内确定。故B项错误,依题意当选。请大家注意:2013年7月19日,央行发布公告,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除城乡信用社外,贷款利率上限也早于2004年取消。依据《商业银行法》第39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可知C项属于本条第(一)项规定之情形,表述正确,不选。6、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下列哪一类人属于该规定所指的关系人?(2006年试卷一第27题)A、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B、与商业银行有业务往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C、商业银行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及其近亲属D、商业银行的客户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依据《商业银行法》第40条第2款的规定,关系人是指:(1)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2)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故本题答案选A项。7、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试卷一第68题)A、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B、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等应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C、由于商业银行涉及存款人的利益,故商业银行不能通过破产程序而终止D、中国银监会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依据《商业银行法》第17条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可知A项正确。B项错在“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很明显,应该经银监会批准。在下面考点“银监会的监管职责”中再详述。C项,《商业银行法》第71条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特别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问题,可知C项错误。D选项,金融机构不仅包括银行业还包括证券业与保险业,银监会只能对银行业监管,而对于证券业与保险业银监会是无权监管的。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错在“所有”,过于绝对。8、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危机依法进行处置。关于处置规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2年试卷一第29题)A、该信用危机必须已经发生B、该信用危机必须达到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程度C、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D、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促成其机构重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具体考查商业银行接管的条件和程序。根据《商业银行法》第64条,接管的前提是当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以及其他客户)的利益。A选项错在“信用危机必须发生”,还应当包括“信用危机可能发生”的情况。同上,B项表述正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8条规定,在发生上述情况时,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可知CD选项表述正确。9、某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某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行有巨额非法票据承兑,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应当立即向下列何人报告?(2008年试卷一第22题)A、该省人民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负责人B、国务院主管金融工作的负责人C、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D、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28条第2款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认为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并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可知,该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在发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故本题D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10、某省发现有大米被镉污染的情况,立即部署各地成立联合执法组,彻查市场中的大米及米制品。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一第67题)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①本题最易出错的是A选项。我们一直强调部门法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也就是该种部门法的第2条。《食品安全法》第2条第2款:“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