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园地七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园地七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园地七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园地七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园地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写作:

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人文主题

激发学生去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词。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呈现”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日出、日落图片或其他风光图片,询问学生感受。

2.学生自由讨论。

3.总结:同学们,从老师展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奇妙无

穷的,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寻奇妙的世界,去领略自然的魅力!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词语:

雕饰变幻刀剑普通呈现模型

光芒冰雪光辉诱人圆润水洼

(2)借助拼音,学生自己认读字词,并进行归类朗读。

⑶指读正音。注意“呈、型、芒、冰”均为后鼻音。

设计意图: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堂开始即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

2.交流“我们奇妙的世界”究竟“奇妙”在何处。

预设:这个世界是奇妙的,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3.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

预设:天空、大地两个方面。

点拨:找到课文的关键句“你看天空的珍藏一一”“再看大地的珍藏一一”就能很快知道作者是

从哪几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

4.指导重点语句或语段的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1)出示: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

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2)范读。这句话逗号较多,既要作稍许停顿,又要注意语意连贯。最后一个词语适当延长读出

省略号的感觉。学生练读,教师作出评价。

三、深入理解,了解天空的奇妙

1.让学生读第2至8自然段。提问:这一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天空的?

点拨:抓住“清晨、落日、黑夜”等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清晨一落日一黑夜

2.启发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抓住关键词。

归纳总结:太阳、云彩、雨点、水洼、落日余晖、群星。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为什么作者说这些事物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预设1:云彩在天空中飞行,呈现不同的形状,告诉我们奇妙的故事。

预设2:雨后地上的水洼,能映射出我们的脸(好像在和我们玩耍)。

(2)在天空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预设:”升起、带来、飞行、呈现、告诉、降落、映射、变幻、涂上、闪烁”。

4.全班交流,品读文本。

(1)品读作者对“太阳”的描写。

①提问:清晨的太阳和落日有什么不同?

预设:太阳升起时,天空从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落日的余晖让天空不断地变幻颜色,金

色、红色、紫色。

②展示图片,请学生观赏朝阳和夕阳的景色。

③小结:作者通过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天空变幻的颜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多彩的天空是那么美好。

(2)品读作者对“云彩”的描写。

①提问: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有什么不同?

预设:晴空时,云彩在蓝天中飞行,呈现各种奇妙的形状;下雨前,云彩变得又黑又重。

②展示图片,请学生观赏云彩奇妙的形状。

③请学生用“有的云彩像,它在讲的故事”的句式想象说话。

预设:有的云彩像一只雪白的绵羊,它在讲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

④小结:这部分作者主要抓住了云彩变化的形状、颜色来写。云彩是极其普通的,但细心观察,

我们就能欣喜地发现,它们千变万化,常常能引发我们许多美妙的浮想。

(3)品读作者对“雨点”的描写。

①引导:“嘛嘛啪啪”写了雨点发出的声音。写雨点的声音特点,与其他景物的特点不重复。

②小结:作者通过听觉上的体验,来展现雨点从云彩到落地的神奇过程,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想

象。

(4)品读作者对“水洼”“群星”的描写。

设计意图:

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和本课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为本单元的写作

打下基础。

①出示课后“小练笔”中的例句: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②追问:“水洼”和“群星”都是极普通的事物,但经过作者的联想,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美丽、有趣...

5.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天空的变化。

依次播放清晨太阳升起、云彩在空中飞行、雨点降落在地上、水洼映射脸庞、落日的余晖变幻着

颜色、夜空中群星闪耀等画面。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字,请学生观察,并说说书写要点。

2.重点指导“幻、诱、剑”。

幻:左半部分是撇折、撇折、点,不要写成绞丝旁。

诱:右下部分“乃”字先写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佥I」:左边最后一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预习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地的。

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3.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一组动词:升起呈现降落映射变幻闪烁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运用这组词语,说说文中描写天空的内容。

2.小结:作者抓住与天空密切相关的事物,通过表现它们的动态,呈现天空在一天里的变化,

让我们感受到这些事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写“大地”的这部分内容,继续领

略这奇妙的世界。

二、深入学习,了解大地的奇妙

1.默读第9至16自然段,启发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读者的视线从“天空”转向“大地”的呢?

预设:关键句“再看大地的珍藏一一”将描写的对象转向大地。(“再”字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2.提问:大地这部分内容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预设:按照“春一一夏一一秋一一冬”的顺序来写。(春、夏、秋、冬)

3.思考:文中明确写了夏日、秋天和冬天,春天在哪里呢?

预设:文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春天”,但第10自然段写了植物生长的奇迹,体现了春的生机,

这就是在写春天。

4.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画出在夏日、秋天、冬天可以看到的事物,并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看到

的事物是有生命的?

预设:植物、水果、蝴蝶、鸟儿……

5.品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1)出示句子: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以这种方式写落叶?

预设1:作者抓住的是落叶的色泽,因为金色的落叶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预设2: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落叶的神奇。

(2)出示句子: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

飞翔。

启发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小动物的?

预设:作者是通过动作描写来写小动物的。

小结: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动态之美和小动物的生命力。

(3)出示句子: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启发思考:“垂下的冰柱”和“锋利的刀剑”有什么共同点?“落下的小水滴”和“珍珠”有什

么共同点?

小结:冬天,房檐上结冰是常见的景象,可通过作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不管是冰冻三尺时还是

积雪融化时,都是那样美,那样具有生命力。

(4)请学生结合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6.总结:作者抓住大地上春、夏、秋、冬四季中最有特点的事物,大到四季轮回,小至播种开

花、结冰与融化的变化,都表现出世界的奇妙和生命的活力。

7.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对学生而言,此处的难点不是缺少具体的事物,而是怎样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

可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如鸣叫的蝉儿、不断跳动的秒钟,又如橡皮的各种芳香、水笔的五颜

六色等。

三、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总结全文

1.提问:第17自然段列举了几样极普通的事物:卵石、模型、羽毛,它们美在何处?

预设:卵石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石面光滑;模型结构独特、设计巧妙;羽毛轻盈、顺滑、有光

泽。

提示:可出示图片或实物帮助了解。

2.小结: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获得美的发现。只有坚持观察、

寻找,我们才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更好地体验奇妙的世界。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写一写它们的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一个课堂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地读和讲。本课教学

中注意引导了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较难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同时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

方法。

23海底世界

语文要素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的。

2.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人文主题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

丰富的。

2.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难点: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

关于海底世界的视频;《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关于海底世界的图文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海底、

宁静”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的。

3.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海面和海底的奇异景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向往。你们喜欢大海吗?

2.学生交流观看感受。

3.出示第1自然段句子: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4.学生齐读句子,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5.出示海底情景图。海底世界是美丽而奇特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植物,

还有许多宝藏。

6.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跟随作者石友到海底畅游一番。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和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全文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提问:全文围绕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指名回答,随机板书。

预设: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水越深光线越暗,深海里有光点。

海底有动物在窃窃私语。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海底的资源很丰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紧扣单元要素展开,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写清楚的。

三、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出示第2、3自然段,提问:海底的光线怎么样?那里有声音吗?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交流回答。

预设:在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只有一些会发光的深水鱼在游动。海底

的动物也会发出各种声音,只是要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见。

3.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进一步体会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

海底依然很宁静。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预设:因为第3自然段介绍了海底动物会窃窃私语。

4.出示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

(1)过渡:正当我们认为海底一片宁静的时候,作者在第3自然段开头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一“海

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配合朗读,联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师生配合朗读这句话。

(3)讲解:作者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这就是设问。

(4)提问:联系上文,谁能说说作者提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第2自然段介绍了海底很宁静。

(5)追问:他自己回答说“不是”又是因为什么?

(6)小结:这句话承上启下,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5.思考:第3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动物声音的特点?

预设: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追问:“窃窃私语”说明了什么特点?(声音很小)

(2)追问:海底动物的声音除了“轻”,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1:声音很多。(啾啾、嗡嗡、汪汪、打鼾声……)

预设2:声音很有趣。(不同种类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不同,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还会发出

不同声音)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提示:读好“啾啾、嗡嗡、汪汪”这些象声词,感受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而且都很有趣。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将生字归类。

上下结构:宁、官、参;左右结构:汪、险、攻、推、煤、铁;半包围结构:迅、速、退。

2.学生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随机提示:

“迅、速、退”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笔顺都是先内后外。

“汪、险、攻、推、煤、铁”都是左窄右宽。

写“官、宁”的时候注意上宽下窄,写“参”字的时候则要注意上窄下宽。

3.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4.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互相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预习卡”。

3.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差异”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3.能按顺序介绍海底世界,进一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领学习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赏了景色奇异的海底,现在我们伴着音乐来朗读课文,感受海底的神奇

景色吧!师生配合朗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

2.除了景色奇异,海底还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说说海里的动物都有什么活动方法。

(1)提问:海参的活动方法是什么?

预设: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速度很慢。

(2)小组合作,仿照上面的交流方式,完成表格填空。

动物活动方法

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

海参

米。

身子像梭子的穿梭着快速前行,每小时能游几十千

鱼米。

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

乌贼和章鱼

退。

有些贝类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2.组织小组汇报。

(1)启发思考:结合“梭子”一词来猜一猜身子像梭子的鱼的活动方式。

①出示梭子的图片,教师介绍:梭子是在织布机上用来织布的一种机件,织布时速度、频率极快。

②请学生做做身体像梭子的鱼游动前行的动作。

③小结:原来身体像梭子的鱼是穿梭前行的。难怪它每小时可以前行几十千米。

(2)学生交流:有些贝类又是怎样活动的?

①出示句子: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指名读句子,请学生注意加点的部分,思考:作者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③小结:作者将有些贝类当作人来写,将贝类的活动方式写得非常形象,很有趣。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主填表的基础上,引导其了解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认识到作者选取的几个动

物是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它们能很好地说明“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了解写作方法。

(1)提问:第4自然段是怎样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的意思写清楚的?

预设:抓住有特点的海底动物,将它们不同的活动方法写清楚。

(2)追问:那么多的海底动物,作者为什么就列举了这几样呢?

预设:因为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很有特点,也很具有代表性。

(3)小结: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出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说说“差异”的意思。(不同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清楚“海底植物差异也很大”这个特点的?

预设1:海底植物的颜色各异。

预设2:海底植物的大小差异大。

3.出示描写海底植物色彩的句子,指名说说“差异”的具体表现。

预设:通过列举一些植物的色彩,告诉我们海底植物色彩多种多样。

4.出示描写海藻的句子,指名说说“差异”的具体表现。

提示:课文用具体的数字列举了最小的单细胞海藻和最大的海藻,借助“最小”和“最大”来体

现海底植物大小差异很大。

5.小结:作者主要是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方式,抓住特点来介绍海底植物差异大。

6.师生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

四、总结学习

1.完成填空。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大海深处是这样的:海底(),深处有()的声音;海

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请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海底世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2.观看鲨鱼、水母、海龟、海虾等海底动物的活动视频,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把它们

的活动方法写具体。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提出问题一一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具体介绍海底一一宁静、黑暗

动物声音一一窃窃私语

活动一一方法各异

植物颜色众多

大小不同

矿产一一丰富、稀有

回答问题一一景色奇异、特产丰富海底世界真奇妙

生物矿藏都不少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通

过赏析具体段落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

了海底奇异的景色。海底世界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

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

容易被调动起来。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4火烧云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6自然段。

2.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人文主题

感受火烧云这个自然景象的奇特美丽,体会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的奇特和瑰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6自然段。

难点: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描写火烧云特点的句子。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积累文中表示

颜色的词语。

2.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3.能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谈话:民间有一句谚语“早烧阴,晚烧晴”。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火烧云》,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景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紫檀色喂猪笑盈盈红彤彤跪着寺庙一模一样揉眼睛

提示:“檀”是前鼻音,“盈、彤”是后鼻音,"揉”是翘舌音。“模”在这里读ml,不读

2.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3.指名回答:课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火烧云”得名的原因?

预设: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提示:“烧”字既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又间接表明了它的颜色。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第1至3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组织学生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指名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红、金、紫檀色。

提示:“紫檀色”就是“紫红色”。

②提问: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是直接描写火烧云的吗?

预设:不是,它们是霞光照在大地上的人和动物的颜色。

③出示句子: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提问:这几个句子中的“了”可以去掉吗?

预设:不可以。几个“了”字表现了霞光映照下地面景物变幻的奇特,传达了作者惊喜、祥和、

欢愉的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②点拨:“红彤彤”就是很红的样子,这亮丽鲜艳的红色,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可真美!

③提问:第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过渡作用)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指名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②出示表示这些颜色的图片。启发:这说明了火烧云什么特点?(变化多)

③追问: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预设:有的以叠词形式展现;有的则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拟;还有的是不同的颜色糅合在

一起的。

④拓展:你们能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预设:黄澄澄、火红、半青半紫……

⑤提问:作者连用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什么特点?(变化快)

⑥追问:还有哪里也让你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

出示句子,请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葡萄灰、梨黄和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提示:课文中连续使用顿号可以使朗读语速更快,让人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之快。

⑦全班朗读,展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写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人们看到这样的云

彩,心情自然是兴奋、喜悦的。课文还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示:“火、马、禾”成为偏旁后形体有变化;“威”中的一横不要漏写;“武”里面的“止”,最

后一笔横变提,注意不能多加一撇。“凶、庙、武、威”都是半包围结构,但笔顺有区别;“镇”笔画

较多,注意横画的长短比例和间距,避免拥挤。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练写,反馈,评改。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预习卡”。

:二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至6自然段。

2.体会人们在看到火烧云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4.会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除了颜色变化多,火烧云还有

什么变化也很多?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同学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出新授课的内容。

二、学习中间三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至6自然段。

2.引导学生关注第4至6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快和多。

(1)出示第4至6自然段的开头部分。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2)提问:读了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预设2: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速度很快。

追问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形状变化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忽然、接着”这些词语)

追问2:这三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火烧云变化的速度很快?

(“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

追问3:这么快的变化速度,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吗?(千变万化、瞬息万变……)

3.指名朗读第4至6自然段,提问:这三个自然段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预设:按照“动物”的“出现一一变化一一消失”的顺序来写的。

4.拓展:想象一下,天空中还有可能出现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学生仿照第4至6自然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5.启发关注作者的心情:天空中一会儿来了一匹马,一会儿又来了一条大狗,一会儿又来了一

头大狮子,变化越来越多了。如果你在现场,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1)依据“出现一一变化”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体会心情变化。

创设情境:瞧,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真神奇,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

追问:这匹马居然有了变化,原先是跪着的,现在站了起来,并且大起来了。人们的心情发生了

什么变化呢?(激动)

(2)引导学生圈画出第6自然段的“可是”,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人们在观云时的心情仅仅只是“高兴”和“激动”吗?

追问: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遗憾)

(3)小结:每看到天空中出现一种“动物”,人们就禁不住高兴起来。看着“动物”不断变化,心

情格外激动。很快,“动物”消失了,心中难免遗憾。人们的心情就是随着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而起伏。

6.指导学生背诵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回顾全文。

出现变化消失

一会儿跪着过了两三秒钟

出现一匹马模糊

4个“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凶猛不见了

接着又来一头大狮子

可是一转眼找不着了

(一模一样、威武、镇静)

(2)学生借助表格,背诵第4至6自然段。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不舍”之情。

(1)请学生圈画出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可是”。

(2)提问: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情绪?

预设:从“可是”,我感受到了看火烧云的人依依不舍的情绪。(不舍)

2.学生集体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不舍之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3至6自然段。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板书设计

火烧云上来一一天空像着了火

变化颜色:绚丽多彩

形状:变化多端

下去---恍恍惚惚、很快消失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

热情赞美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本文的教

学过程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1.抓住一个“读”字,锤炼语言美。《火烧云》一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以“变”字

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天上的云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所以,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

的喜爱。

2.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为了感受

火烧云的颜色美,让学生圈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并配以图

片认识这几种颜色,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边读边想象加深对颜色的理解,体会火烧云颜色美。

3.抓住一个“奇”字,想象形状美。在教学火烧云的形状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形状变化的语句: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配图想象火烧云的

样子,然后让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动物出现一一样子变化一一消失”的顺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奇特、

变化快的特点。

我觉得做得不足的是重点段落朗读的时间偏少。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怎

样变化的,理解得不够透。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课前准备

1.大熊猫相关的资料。

2.《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动物世界里,每一种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本领,请你们猜猜以下动物有什

么本领。

出示鹦鹉、大象、萤火虫、蚯蚓等动物的图片。

预设:鹦鹉会说话,大象会搬东西,萤火虫会引路,蚯蚓会松土。

2.今天我们也要来写一种动物,先来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这种动物你了解多

少呢?

出示谜语: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3.揭示谜底:是的,是大熊猫,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

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大熊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步感知,搜集信息

1.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和表格,引导学生先整合信息,练习介绍。

预设1:大熊猫是哺乳动物,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它生活在四川、陕

西和甘肃等地。

设计意图:

从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表格提供的信息,尝试整合信息,为之后介绍大熊猫作好

铺垫。

预设2:大熊猫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它是哺乳动物,爱吃竹叶、竹笋,

有时也吃肉。

2.小结:刚才我们结合表格的信息,介绍了大熊猫,但是这样的介绍还不够清楚,

对于教材中的第一和第三个问题都没有回答。所以,还要增加一些关于大熊猫其他方

面的信息。

3.补充信息,拓展介绍的思路。

出示预习单的资料汇总表,指导学生归纳、梳理信息。

(1)学生交流这些信息的来源。(书本、杂志……)

名称大熊猫

类别哺乳动物

食物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

外形

内八字行走方式,还有着像刀一般锋利的爪子。

头躯短,尾

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寿命一般在18〜30岁之间。

黑白相间。眼睛、鼻子、耳朵、四肢和前胸是黑色,其

颜色

余部分为白色。

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都是在睡梦

习性

中度过的。

数量野生大熊猫数量不足1600只。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和它同时代的

国宝

很多动物都已灭绝,因此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

⑵点拨:汇总表里的信息,有些可以合并。

⑶学生交流哪些信息可以合并。

预设:“外形”“颜色”“头躯短,尾长”介绍的都是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可以合并。

4.将信息归类、整理,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属性

身上颜色大熊猫包含特点

居住环境

文化意义

5.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整理信息和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大熊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比较方法,习得方法

1.出示两个片段:

家兔

家兔是常见的饲养小动物。它们的祖先主要是分布于欧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

家兔的体毛通常为白色、褐色等。它们耳朵较长,能够灵活地向声音方向转动,听觉

灵敏,而且由于布满了毛细血管,竖立时可以散热。家兔的眼睛很大,脚下的毛多而

蓬松,适于跳跃,奔跑迅速。

家兔仍保留着祖先白天埋伏洞中,夜间四处活动觅食的习性。它们很胆小而且善

跑,当有狗、猫、蛇……出现时,它们撒腿就跑。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野草、

蔬菜、树叶和嫩枝。

大白鲨

我叫大白鲨,住在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

我是名副其实的“海中霸主”。我的身体有一头亚洲象那么重,两头亚洲象那么长。

我还有如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尾鳍,蓝灰色的脊背,乌黑的眼睛,雪白的腹部和带有倒

钩的三角形且让人不寒而栗的牙齿。我食量也很大,一顿如果吃3吨〜5吨的食物,我

可以两个星期不吃东西。

我最擅长“打伏击二只要有猎物,我便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猎物冲去。这

时即使猎物长了翅膀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2.自由阅读思考,同桌讨论: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通过名称、分布地区、外形、生活习性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动物……

不同点:《家兔》采用第三人称;《大白鲨》采用第一人称,生动、亲切,吸引读

4.教师总结:

(1)可以用第三人称,从饲养员的角度介绍。

(2)可以用第一人称,从大熊猫的角度介绍。

板块二总结要求,指导写作

1.在写作之前明确习作要求:

(1)解答以上问题要注意先后顺序。

(2)语言要准确、生动,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合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每段前面要空两格。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板块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1.自读修改:有无不准确的内容,是否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2.小组交流:根据信息是否准确,信息的选取、分类、排序是否合理,互提修改

建议。

3.班级交流:投影优秀习作,共同评议,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修改的地方。

4.依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布置熊猫展,展示熊猫图片和优秀习作。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用问句作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3.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4.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5.熟记并背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用问句作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用问句作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3.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活动一:我会积累。

1.读一读:指名读句子“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2.说一说:为什么说“没精打采”这个词语用在这里很合适?

3.写一写:指名说说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积累了哪些好词,并写在黑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