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中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会明显减少B.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中(A+T)/(C+G)比值可能发生变化C.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D.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使细胞代谢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C.酶和ATP均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上产物是ADP3.蚂蚁种群中蚁后(吃富含蛋白质食物的雌性蚂蚁幼虫发育而成)负责产卵,工蚁(雌性蚂蚁幼虫因摄食蛋白质食物较少发育而成)负责照顾蚁后和幼崽、觅食等,但其很可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后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出生率很低,不利于种群的维持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其未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C.用性引诱剂诱杀蚂蚁雄性个体,主要以增大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种蚂蚁的种群密度时,应在富含蛋白质的地区取样4.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5.某种植株的茎秆有紫色、绿色和白色三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茎,基因A、B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茎,其余情况下表现为绿茎。现让某紫茎植株自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白茎=7:4: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遗传均不符合分离定律B.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aB和Ab类型均不能参与受精C.F1中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D.F1中紫茎植株和绿茎植株均有4种基因型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和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等碱性染料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也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19年12月,非洲爆发沙漠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请回答:(1)分散的蝗虫危害较轻,而一旦聚集成群,则破坏力惊人。蝗虫肠道细菌产生的愈创木酚等物质可使蝗虫群体保持群聚状态不分散,以此推测,愈创木酚属于____________信息。(2)在多雨的年份,持续潮湿的环境可降低虫卵孵化率,并使蝗虫发生流行性疾病,因此不易爆发蝗灾。而在干旱的年份,蝗虫的存活率提高,产卵数也大大增加。由此分析,影响蝗虫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国治蝗专家马世骏院土经多年的研究,采取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措施,降低蝗虫的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从而控制蝗虫的密度,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目的是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8.(10分)由于气候变化,雨水减少,一些湖泊慢慢消失,变成了陆地。(1)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_________、湿地、到_________、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这个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将上述森林变成果林,以及在果林中种植草菇。果林土壤中的小动物可以改善土质,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在果林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分析此措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保护果树免受病虫害,鼠害,鸟害,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______和机械防治等。9.(10分)下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人工湿地上行池中养殖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丙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的能量流动简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湿地植物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图乙中,在________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________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10.(10分)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编号①②③④⑤成分(NH2)2SO2KH2PO2FeSO2CaCl2H2O含量1.2g2.1g1.5g1.5g111mL(1)培养基的配方是要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而设定的,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培养基灭菌。(2)若要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的特点,培养基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_____。鉴定菌种时,可根据菌落的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方面的特征。菌落计数时,一般选取菌落数为_________之间的平板,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量比实际活菌数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3)如果在上面的配方中加入一定的纤维素,就可以富集培养_________微生物,在筛选该菌种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该菌种进行筛选。为了长期保存该菌种,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11.(15分)蔗糖基聚合物是以蔗糖为原料制备的一种高吸收性凝胶聚合物。该物质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因此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研究人员用12%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分别在苗期(4叶期)、拔节期(9叶期)、抽穗期(104叶期)和灌浆期选择天气晴朗近中午的时段,喷施玉米叶面并于124小时后检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蒸腾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回答相关问题:处理叶绿素a(mg/g)叶绿素b(mg/g)净光合速率μmol/(m12·s)呼吸速率μmol/(m12·s)蒸腾速率mmol/(m12·s)苗期对照组10.841010.4912410.9104.1044.44实验组10.99810.121212410.101212.1044.1012拔节期对照组10.1241210.10121044.12101010.12810.1210实验组10.89410.49411.12124.10812.412抽穗期对照组10.9101010.1244104.10104.4410.108实验组10.10121210.101012109.1284.101010.124灌浆期对照组10.9121010.1244108.9104.121010.1210实验组10.10101210.104121212.1044.12410.104(10)蔗糖基聚合物处理会使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___________。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12)用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叶片后,在玉米生长的__________期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最多。从叶绿素含量和呼吸速率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蔗糖基聚合物可降低叶片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因此常用于果蔬常温保鲜。请设计实验验证蔗糖基聚合物对芒果也具有常温保鲜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实验思路即可,不需要预期结果和结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白斑综合征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从而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进行DNA复制时,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通过5-BU诱变剂诱导对虾DNA复制时发生突变,从而引起控制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得病毒不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无法侵入宿主细胞。【详解】AB、根据以上分析控制,利用5-BU处理组对虾体,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因此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是由于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参与比例未知,因此(A+T)/(C+G)的比值可能改变,A错误,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因此宜选用幼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D错误。故选B。2、D【解析】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从而使生命活动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是激素,A项错误;淀粉酶会使淀粉分解,加碘液后不变蓝,淀粉酶不能使蔗糖分解,同样加碘液后不变蓝,因此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项错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不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项错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ADP由两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因此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上可产生ADP,D项正确。3、B【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而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A、蚂蚁种群只有蚁后这种雌性个体具有繁殖能力,但其繁殖能力很强,一定时间内的出生率并不低,且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对其种群的维持是有利的,A错误;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会增多,若环境条件变差,种群数量也可能下降,B正确;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蚂蚁种群中的雄性个体,主要使种群中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使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下降,C错误;D、采用样方法调查蚂蚁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D错误。故选B。4、D【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并具有保持和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所以A、B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C正确;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如果人类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错误。5、C【解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紫茎植株自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白茎=7:4:1。一共只有12份,没有达到16份,且白茎(aabb)为1/12=1/3×1/4,说明杂交的过程中某种配子异常。该异常配子若为AB,则后代紫茎植株只有5份,因此该异常配子只可能是aB或Ab。若雌(雄)配子aB异常,F1的表现型为紫茎(7A_B_):绿茎(1AAbb、2Aabb、1aaBb):白茎(1aabb)=7:4:1。若雌(雄)配子Ab异常,F1的表现型为紫茎(7A_B_):绿茎(1Aabb、2aaBb、1aaBB):白茎(1aabb)=7:4:1。【详解】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A错误;B、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aB或Ab类型不能参与受精,B错误;C、若aB雌(雄)配子异常,则后代不含aB与其它4种雄(雌)配子结合的个体,因此F1中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同理,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C正确;D、F1中绿茎植株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D错误。故选C。6、C【解析】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2、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能将染色质(体)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溶液。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含有大量的磷脂,磷脂的作用在每种细胞膜中是相同的,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A正确;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是必修一中提到的,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是在必修二中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提到的,B正确;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应该是细胞质,C错误;D、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的有丝分裂前期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化学降雨量(或:水分、温度、气候)天敌(或:捕食者、寄生关系的生物、传染病)出生率死亡率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详解】(1)根据愈创木酚等物质可使蝗虫群体保持群聚状态不分散的这一作用可知愈创木酚是一种化学信息。(2)在多雨的年份,持续潮湿的环境可降低虫卵孵化率,并使蝗虫发生流行性疾病,因此不易爆发蝗灾。而在干旱的年份,蝗虫的存活率提高,产卵数也大大增加。由此可知,降雨量、天敌等因素是影响蝗虫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所以有效的治蝗措施能降低蝗虫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从而控制蝗虫的密度。(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灭蝗的目的避免了植物的能量流向蝗虫,从而更多的保留下来为人类所用,故进行灭蝗减灾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而提高了粮食产量,避免了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点睛】熟知种群的特征以及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沼泽草原初生增加取样器取样法充分利用了群落中不同的空间和资源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解析】
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一个湖泊演变为一个森林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这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增多,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2)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的方法调查。在果林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可以充分利用了群落中不同的空间和资源,提高经济效益。(3)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方法及生物防治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9、生产者水平c标志重捕法D、C污水有机物1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分析图甲: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分析图乙:Ⅰ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分析图丙: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详解】(1)湿地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即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图乙中,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鲤鱼体积较大,运动范围广,所以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D、C,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污水有机物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8%。(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自养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压蒸汽灭菌琼脂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透明度31-311统计的一个菌落可能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分解纤维素刚果红甘油管藏【解析】
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根据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详解】(1)据表分析,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有氮源硫酸铵、无机盐和水,缺少碳源,所以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的碳源来自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微生物培养基灭菌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2)微生物的菌落需要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生长,因此培养基中需要添加凝固剂—琼脂,使液体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培养基;鉴定菌种时,可根据菌落形状、大小、隆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8-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igh efficiency coding and media delivery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 Part 2: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 精简年终述职报告
- 对供应商的管理
- 保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 2025年六班级班主任工作方案
- 2025年社区防汛抢险活动方案
- 毕业论文答辩结构化展示
- 2025年幼儿园母亲节方案
- 山东建筑大学《第二外国语(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JavaWeb程序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一模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智联招聘行测题库
- 英语阅读教学【讲座课件】
-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备考策略共53页课件
- DL∕T 5544-2018 架空输电线路锚杆基础设计规程
- 电机学同步电机-全套课件
- 框架涵施工工艺标准
- 华为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第2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教案】
- 病历书写奖惩实施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