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职业卫生与管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09/wKhkGWa10LyAHkmUAAHKX9pe5as090.jpg)
![第七章 职业卫生与管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09/wKhkGWa10LyAHkmUAAHKX9pe5as0902.jpg)
![第七章 职业卫生与管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09/wKhkGWa10LyAHkmUAAHKX9pe5as0903.jpg)
![第七章 职业卫生与管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09/wKhkGWa10LyAHkmUAAHKX9pe5as0904.jpg)
![第七章 职业卫生与管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09/wKhkGWa10LyAHkmUAAHKX9pe5as09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职业卫生管理
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一、引言二、职业卫生的定义及常见术语三、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四、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现状五、职业卫生工作发展趋势第二节职业危害辨识与分析一、概述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三、职业病分类四、职业危害因素辨识2第七章职业卫生管理
第三节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原则和要求三、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四、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第四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3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一、引言
现代工业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富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职业卫生就是研究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使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伤害的一门学科。21世纪以来,职业卫生学获得快速发展。基础毒理学、劳动生理学、职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卫生工程学等新分支学科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职业卫生的理论内涵,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职业卫生科学体系。4二、职业卫生的定义及常见术语1.职业卫生我国在《职业卫生名词术语》中将职业卫生作如下定义:以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劳动者生理和心理与职业环境相适应为宗旨的一门学科。2.职业卫生常见术语(1)职业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5(2)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4)法定职业病。国家根据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诊断技术水平,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5)职业性伤害。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伤害。6(6)职业卫生标准。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由法律授权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7)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8)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和作业地点。(9)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天或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不小于80dB(A)的作业。7(10)最高容许浓度(MAC)。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和任何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1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13)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和作业地点。(14)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天或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不小于80dB(A)的作业。8(15)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16)职业性中毒。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17)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9(18)最高容许浓度(MAC)。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和任何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9)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2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2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即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22)呼吸性粉尘。可达到肺泡区(无纤毛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的粉尘。亦即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10(23)个人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2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11(26)职业病防护设施。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27)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12三、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1.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的识别
2002年4月,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中,共有10大类、115种法定的职业病。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步骤之一,是进行危害性评价、采取控制策略以及规划优先措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可以确定何种环境下存在何种有害物质,以及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的性质及伤害的程度。132.职业病的发病规律分析
职业病发病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3)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康复效果较好。(5)除职业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从病理学上说,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故必须强调“预防为主”。143.职业性危害因素监测
对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消长规律。找出工作场所有害污染最严重的地点或岗位,以及该处的有害物质的重要污染因素,作为主要管理对象,评价该处有害物质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实施效果。154.职业健康监护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也是为了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尽早得到治疗。健康监护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环境监测和体格检查。环境监测是了解工作环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依据,经检测,可以判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鉴定防护设备的效果。体格检查是了解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有助于识别员工的健康改变,结合环境监测等资料进行动态对比,可鉴别是否属于职业性病变。16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有助于识别员工的健康改变,结合环境监测等资料进行动态对比,可鉴别是否属于职业性病变。在开展健康监护工作中,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75.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③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18四、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组织开展了全国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职业病防治联合执法力度,查处了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总体而言,我国职业卫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煤炭、冶金等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19五、职业卫生工作发展趋势1.职业病危害预防
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阻止或大幅度降低职业人群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深入研究低强度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早期发现职业人群在细胞乃至分子层出现的损伤。202.人类工效学
我国的工效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单位也较少,仍然是个有待加强的薄弱领域。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对卫生、安全、高效、满意、舒适的工作条件的需求,人类工效学研究必将成为我国职业卫生、职业医学关注的“热点”。213.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融合
近年来,我国生产事故频繁发生,且多数为大规模恶性事故,如:高浓度煤层引起的爆炸、高浓度毒物导致的急性中毒死亡,而这些事故中很大部分都涉及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因此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协调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做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224.职业卫生网络信息
通过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将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平台,规范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统计工作,使我国职业卫生信息数据与国际接轨并互认。235.非工业职业病危害
近10年来,非工业生产的职业病危害问题El益显现出来,只要有图书、档案、文献管理作业,视频作业(信息产业、银行、保险、证券业、电视台等),精神紧张作业(设计院、医院、政府机关)等,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除了受到一些化学、物理、生物、工效学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受职业紧张的影响,导致心理、精神问题,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在21世纪,随着第三产业的It益扩大,非工业生产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24第二节职业危辨识与分析一、概述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职业危害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2009年9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开始实施,同年11月1日,该局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施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25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按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毒物,如铅、汞、氯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6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潜涵作业等)、低气压(高山、高空作业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射频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紧张或个别系统、器官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27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强度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相适应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度强阳光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28三、职业病分类1.职业病因职业病危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或疾病,称为职业病2.法定职业病也称狭义的职业病,是指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293.分类按照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目录》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列为法定职业病,其中:(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其中包括化学灼伤等工伤事故。304.界定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31四、职业危害因素辨识1.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32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33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343536(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3:Occupationalexposuretoheatstres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在高温作业的健康危害、环境热强度、接触高温时间、劳动强度和工作服装阻热性能等全面评价基础上进行分级。高温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WBGT指数和服装的阻热性。3738高温作业按危害程度分为4级,即轻度危害作业(Ⅰ级)、中度危害作业(Ⅱ级)、重度危害作业(Ⅲ级)和极重度危害作业(Ⅳ级)。(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4:Occupationalexposuretonois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6月5日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噪声分级以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及测量方法为基础进行分级。按照GBZ/T189.8-2007的要求进行噪声作业测量,依据噪声暴露情况计算LEX,8h或LEX,w后,根据表7-4确定噪声作业级别,共分四级。
39403.职业危害评价与分析(1)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虽然安全和卫生法规、标准和规范各有自己的法规体系,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一些相同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例如《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工业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等等。
41(2)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流程1)收集各种与评价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适用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提供的各类安全卫生技术、管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安全卫生状况等。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计划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3)在获得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42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5)利用选定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6)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职业安全卫生的考虑,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工程技术措施等进行评价。
7)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
438)做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
9)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质量。(3)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由于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差异,职业病危害评价侧重对作业环境中可能影响企业职工身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重点在于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44(4)职业病危害-工程分析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都需要通过工程分析来识别分析生产过程及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两种评价都将从原辅物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安全卫生投入等方面进行工程分析,但工程分析的侧重点由于评价内容不同而存在差异。45(5)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相对固定,主要有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的主要评价方法,通过类比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
46(6)对策措施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后,需结合企业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来降低风险。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湿、防寒、防电离/非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措施47第三节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每次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意义。1949~1998:劳动部1998--2003:卫生部2003至今:卫生部和国家安监总局48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原则和要求1.分级监管、属地管理原则2.监管人员的权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1)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取证。(2)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3)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害防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493.监管人员的义务(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4.对中介机构实行备案制度(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从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50(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51三、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健康监管的主要职责(1)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用人单位贯彻执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情况,组织查处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行为。(2)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承担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总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3)组织指导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52(4)承担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相关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5)监督检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组织指导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6)指导监督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指导监督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化工作。(7)指导监督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8)指导和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参与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532.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类型、程序和内容(1)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的类型职业健康监督检查通常可分为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举报监督检查3种类型。1)日常监督检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职业危害防治情况的监督检查
。这种监督检查活动通常有以下两种具体形式:①不定期地组织监督检查执法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对企业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治情况进行检查或对某些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和单位职业卫生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②定期对企业开展的职业健康监督检查。542)专项监督检查是指针对专门或特殊的职业健康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包括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条件保持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相关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点岗位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情况的监督检查等。553)举报监督检查根据举报进行监督检查活动。根据职工对职业危害的投诉和工会组织严重职业危害情况的检举、揭发,派员调查,依法进行处理。这一系列类型的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取职业危害现状、职业危害防护、职业危害事故、职业病等信息的重要手段,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研究对策,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56(2)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的程序和内容1)监督检查程序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程序是指政府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人员履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活动的步骤和顺序,一般包括5个方面。监督检查准备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守法情况调查作业现场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职业健康监督检查执法文书572)监督检查的内容听取用人单位汇报有关隋况时应了解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时应重点查看的内容到生产现场重点观察的内容生产现场询问的重点内容生产现场检查时重点记录的内容监督检查情况反馈及监督检查文书制作58四、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依据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主体,相关法规、规章与标准为辅的职业卫生法律体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宪法规定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在整个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及效力。基本法律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主体,还有《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此外还有民法、行政法、刑法中涉及职业卫生内容的法律规定。有关法规,主要以《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主体,另有《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59第四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行模式
(1)定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60(2)运行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包括5个方面,即;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61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1)职业安全健康方针(2)组织的内容与要求①机构与职责②培训、意识与能力③协商与交流④文件化⑤文件与资料控制⑥记录与记录管理62第五节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制定建立与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体过程可参考如下步骤。1.学习与培训管理层培训主要是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建立与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培训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在推进体系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632.初始评审初始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2)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3)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1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及其应用【课件】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质量监控例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法综合考核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11.3 动能和势能 提升练习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 实习转正申请书
- 餐饮业季度盘点
- 研究之路模板
- 医患调解申请书
- 转临床专业申请书
- 限价房申请书
- 【课件】Unit1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Q∕GDW 10799.6-20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6部分:光伏电站部分
- 滴灌工程设计示例
- 铁路运费计算方法
- 《小脑梗死护理查房》
- 免疫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 配套模块an9238用户手册rev
- 医院室外管网景观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 某风电场设备材料设备清单
- —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终)
- 德龙自卸车合格证扫描件(原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