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桃子》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桃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方面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三、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小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课前准备:
情境图
小圆片
小棒智慧星
(更直观易懂)四、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法、引导法、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模拟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活动。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贴挂图,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今天是小熊生日。他特地邀请好朋友来家做客,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可是你们瞧,小熊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熊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2、揭示课题: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板书:分一分)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1、体会“分”的不同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帮小熊分桃子给小猴。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给小组里的两只小猴(学生扮演),分完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呢?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数字12347654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体的经验,这里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2、初步体会平均分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一样多”,并板书:同样多一样多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3、体验平均分活动一小猫分鱼小猫看见小猴分到食物,急了,你们还能帮帮小熊吗?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分鱼,把12个圆片公平地分到四个同学手中,同时说出分的过程。生1:每次每只猫分1条,3次分完,每只猫分到3条鱼;生2:第一次每只猫分2条,第二次每只猫分1条,2次分完,每只猫分到3条鱼;生3:每只猫分3条鱼,1次分完。。。对于后一种分法,我及时追问:分一次就解决了问题,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到乘法口决,三四十二,所以每只小猫分3条鱼,1次就分完了。对学生的回答,我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真会想办法或你们能用乘法口决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想法很有价值等等。然后,我对这次的活动进行小结: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同学两个两个地分,还有的同学用乘法口决进行平均分,不管用什么方法分,只要每份都分得同样多,一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结果是统一化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师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是平均分呢?让学生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二小狗分骨头小狗看到大伙都分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也“汪汪汪汪”地叫起来,生怕主人忘了它们。你们还能再帮帮小熊吗?这时的学生已经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情绪高涨,都会说:能。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然后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并说说分的过程,全班进行评价,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本环节设计是为了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三)、反馈评价深化感悟师:同学们表现得特别出色,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袋智慧星,请同学们把这些智慧星平均分给小组的每位同学,好吗?我把这些智慧星按8、9不同数量发到每一小组,让学生讨论合作,分到组里的每个人手中。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哪一组同学愿意说一说?生1:8颗星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2颗。生2:我们组里有9颗星,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到2颗后,还剩1颗怎么办呢?师启发道:剩下的这颗星还能不能再分?生:不能,再分每人分的就不一样多,也就不是平均分了。师:说得好,这颗星就做为“表现星”奖励给你,同学们同意吗?并把这颗星贴在这位学生的脸上。这时有生3:我们组也有9颗星,也剩下一颗星,怎么办呢?这时我会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情况,为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师: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最出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四)、拓展练习课外延伸师:把12支铅笔进行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下一节课,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这道题我提高了难度,没有说明平均分给几人或每人分几支,是一道开放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本课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六、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简洁明了,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
到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一分1234同样多平均分7654一样多《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紧扣课标订目标。《风筝》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记叙文,作者是大文豪鲁迅。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叙事文,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很深的感受以后才写就的。这些文章分别从读书与学习、创作与实践、自然与社会、家庭与亲情的角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启发读者努力去创造人生的乐趣和幸福。其中《风筝》是意蕴非常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文中的“我”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全文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培养整体感知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并理解文中“悲哀”的精神内涵。二、说重难点,把握情感为主线。本课重点在于领悟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所说的“悲哀”之所在,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们认为,课文中所说的“悲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年少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是一个悲剧;2、中年时,想补过而不得,内心懊悔沉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3、精神遭受虐杀的人毫不觉悟,则是更大意义上的悲哀。因此,课程设计以把握情感为主线,紧扣“悲哀”二字,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合作探究中,领悟文章主旨。三、说教法,设疑激趣重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所记叙的童年往事,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喜欢。但鲁迅的文章学生接触还较少,往往不易理解到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教法上采用教师引导、设疑、多媒体激趣、师生互动以及故意抛出错误想法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感悟和挖掘文章主题思想。四、说学法,自主探究思维好。新课程改革推行多年,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并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过程,自己领悟出文章主旨。五、说过程,合作学习效率高。教学过程意图和反思(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音乐和图片。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放风筝,在草地上奔跑,在河滩上嬉戏。但是,八十多年前的儿童呢?他们有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四分钟。2.说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1)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2)中年时,读书明理,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三)、表演赏析:“虐杀事件”。1.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2.同桌讨论:“六要素”。3.学生表演:虐杀“风筝梦”。4.评点表演,概括形象。(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2)蛮横粗暴。可爱可怜。(板书:绝望虐杀)5.讨论思考:问题根源。(1)弟弟为什么要做风筝?(板书:痴迷)(2)弟弟为什么样要偷偷地做风筝?(板书:嫌恶)6.指名朗读,体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补过行动。1.学生齐读:4至11自然段。2.出示问题,小组讨论。(1)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懊悔)(2)作者后来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板书:忘却)(五)、赏析首尾,感悟主旨。1.指名朗读:开头结尾。2.讨论交流,赏析感悟。(1)景物描写:特点作用?(2)作者悲哀,原因何在?(板书:悲)(六)、联系生活,口语交际。课文第五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七)、结束感言,牢记教训。结束语:“一只断翅的风筝,带着绝望和忏悔,跌落在童年的梦里。童年虽已远去,风筝却在梦里飘扬;童年虽已远去,泪痕却在梦回时挂满腮旁;童年虽已远去,那一份愧疚却永远萦绕在心上。精神的创伤难以愈合,背负愧疚的心灵却更加彷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愿每一颗快乐的童心,都能伴着快乐的风筝,在晴朗的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