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课堂实录与教案_第1页
《画杨桃》课堂实录与教案_第2页
《画杨桃》课堂实录与教案_第3页
《画杨桃》课堂实录与教案_第4页
《画杨桃》课堂实录与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杨桃》课堂实录(附优质课教案)《画杨桃》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教师板书“囗”)我不按笔顺写,我写了一个什么?生:口(kǒu)字。师:不对。想象一下。生:正方形。师:你说像什么?生:老师写了一个大口的框。师:大口框,还有什么说法?生:像窗口。师:像窗口,你说。生:像画纸。师:像一张画纸,将来往里面画杨桃是吗?太小了。还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你说。生:分开了四份。师:分开了四份,那豆腐一分不就坏了吗?你说。生:这个豆腐切开了四份。师:对了,他用的“切”,你用的是“分”。哪一个合适?生:切。师: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你说。生:一个盘子装着豆腐。师:盘子有那么高的沿儿吗?生:没有。师:你说。生:用碗装着豆腐。师:用碗?你说。生:用胶袋装着豆腐。师:用胶袋?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生:盖上盖。师:什么字啊?生:画。师:我刚才说了,我没按顺序写。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预备,齐。生:(学生用手比划)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折、竖。师:记住没有?生:记住了。师:这个字原来就会写,是不是呀?(板书“杨”)这是什么?生:杨(yáng)字。师:这是什么?(板书“桃”)生:桃。师:见过杨桃吗?生:见过。师:广东的孩子们肯定见过。读过课文吗?生:读过。师:还想不想读?生:想。师: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好吗?开始。(学生各自读文)师:这个同学最好,别人都读完了,我没读完。一般情况下,见别人读完,我也就算了。他要坚持读到最后一个字。非常好,这是认真的态度。还想不想读了?生:想。师: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读文)“有一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师:读得不错啊,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此生指另一个学生)你找他当你的榜样。你起来,人家可拿你当榜样了,读读试试。生:是第一段吗?师:是。生:(读文)“有一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师:嗯,你过来。(生上台)书上有一句话,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课文中的“我”,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画。你按书上的介绍,当时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生(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师:“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生:是他。(指一学生)师:还可能是谁?(学生又指一生)这句话他读懂没有?生:读懂了。师:读懂了,很好,回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就读叙述部分,你来。谁来当老师?你来。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师:角色分得很清。大家一起读,声音朗朗又响又脆,开始。生(读文):“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什么角度看的。”师:最后一段谁来读。生(读文):“老师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师:再读一次,她读得很好,声音再高一点。(此生重读)教诲(huì),再读一次。生:“老师的教诲(huì)让我终身难忘。”师:对,坐下。还想不想读?生:想!师: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生:明白。师: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好不好啊?(学生默读课文)师: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举手了。啊,这么多,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生:我要汇报词语的意思。师:好,讲吧。生:“和颜悦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师:你讲了一个词语。你要说什么?生:我要说“严肃”的意见。师:哦,也是一个词语。他说了一个“和颜悦色”,你说一个什么?生:严肃。师:这两个词正好怎么样啊?生:相反。师:你过来。(让学生上台)咱们看看这位同学讲“和颜悦色”而他是不是和颜悦色?你和颜悦色地看着大家。生:我不太会。师:哈!面无表情。笑一个,你对大家微笑。抬起头来,别不敢看大家。(学生笑了)这回有点和颜悦色了。你过来,(让另一学上台)你不是要讲“严肃”吗?根本就不用讲,你给严肃一下,好,你会做这就说明你懂了。但有点悲哀。(众笑)把眼抬高,敢于看大家,(学生作状)这次可以不可以呀?生:可以。师:这个词根本不用讲了。还有谁打算说什么?你说。生:我想提问题。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你把你这个题写到黑板上。(学生上台板书)谁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说的?生:杨桃是怎样的?师:刚才我问你们见过杨桃没有,你见过吗?生:见过。师:既然见过,你这个问题是要问我什么?你是问我杨桃的样子,还是杨桃的味道是怎样的?生:它的特点。师: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咱们一会再说吧,你先坐下。大家记住,你也记住你的问题。还有人要说什么?生: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师:有意思,比如,大家看,我这儿要写一个字。(教师随手在粉笔盒上写了“9”,拿到学生面前)你看这是什么字?生:9。师:(又问身后的学生)你看我写的什么字?生:6。师:我就写了一个字,他看就是9字,他在这儿看就是6字,刚才是你提的问题?懂了没有?生:懂了。师:你说。生:我知道“教诲”的意思,就是教训、教导。生:我知道“和颜悦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态度温和,和蔼可亲。师:对,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讲。生:我想问为什么画杨桃的那个同学把画交给了老师之后,老师没有笑他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其他的同学却哈哈大笑。师:对,同样一件事情,老师就没有笑,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咱们一会儿再说。还有别的问题吗?你说。生:“半晌”的意思就是半天。师:对,可以,你说什么?生:为什么有几个同学觉得“我”画的杨桃不像杨桃?师:你们俩提的问题都一样。因为觉得不像他们才笑,是不是?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的过程。师:画杨桃的过程?接着他的话,谁能继续往下说?这篇课文就单单写了画杨桃的过程吗?你说。生:还告诉了我们画杨桃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师:“告诉我们画杨桃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你的意思是说,杨桃放在这里,你先在这里画,再去左边画,再去右边画?(众笑)是这意思吗?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师:什么道理?生:就是画每样东西都要认真观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就画什么。师:有点意思了,你说。生:这篇课文就是说了从什么角度看的就画成什么样。师:还有吗?你说。生:这篇课文还告诉了我们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样子是不一样的。师:对了,还有什么?好了,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生:能。师:试试看吧。(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生:车轮。师:车轮?不对。生:马蹄。师:马蹄也不对。生:蜗牛。师:蜗牛?不是。生:指南针。师:不对,指南针的针跑到外面去了?(众笑)猜不着了吧?生:人造卫星。师:卫星我可不会画。生:迷宫。师:不是。生:这是古时候人们推的车子。师:不是。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生:(恍然大悟的)有。师:这个图是从哪里看茶壶?生:上面。师: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你刚才问我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这回明白没有?生:明白了。师:明白了,坐下。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生:豌豆。师:一个豌豆夹?不对,这还是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生:冰糖葫芦。师:外面还包着纸?(众笑)生:扁豆。师:扁豆和豌豆是一样的。能猜着吗?你说。生:坦克的车轮。师:这辆坦克立起来了?(笑声)生:毛毛虫。师:不是。生:蚕茧。师:蚕茧,五个蚕茧连在一起了。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生:是。师: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刚才有同学问看到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师:嗯,你们把这一点弄懂了,很好。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生:感兴趣。师: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根据你们刚才的发言。我觉得有些同学似乎懂了。你们提的问题也不错。现在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读懂了吗?生:读懂了。师:要没有读懂的话你告诉我哪里不懂。再看看课文,如果没把握,你得告诉我哪里不懂,都懂了咱们就下课。哪里还不懂?你说。生:为什么这位老师讲的话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呢?师:记住你的问题。你说。生:每篇文章都有含义,但这篇文章有什么含义呢?师:含义还不太明白,坐下。实际上你们刚才不是说,我读懂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含义。至于这个道理你懂得是不是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然后再研究。好吗?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老师看了我的“画”要举起来问大家?师:为什么拿起画来问大家?嗯,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生:愿意。师:好的。(教师从旁边拿过一个话筒架竿,放教室中间,手中拿一胶袋)你们猜这胶袋里面有什么东西?生:杨桃。师:对。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把椅子挪一下。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杨桃插到话筒架竿的顶端)不画这个竿子,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学生作画,教师查看)生:好了,大家抬头,很有成果。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休息10分钟再上课。第二课时师:现在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生:懂。师: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听懂这个意思没有?生:听懂了。师:咱们先看一位同学的画。(将一位同学的画放在投影仪上),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你说。生A:(站在自己座位上说)我觉得他没读懂课文。师:停一下。从他一开始发言,我们就应该发现他的评价对不对?你说。生:他的方法是不对的。师:你是说画画的人不对呢?还是评价的人不对呢?生:他。(指评价的学生A)师:那你说吧,他怎么不对?生:他说..他说.师:你先坐下组织一下你的语言。谁知道他(指A)这样评价对不对?生:评价者是错的,因为他没有引用课文上的语言..师:我可以断言,他即使引用课文的语言,也不会作出正确的评价来。想想为什么?你说。生:因为他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师:对了,他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他应该怎么办?生:他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师:对不对呀?生:对。师: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生:有。师:哪里?读出来。谁找到了,关于这一点的叙述。你读出来。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生:还有“审视”。师:你跟他说的是同一句话,为什么要强调“审视”?生:因为……师:谁知道她强调这个“审视”对不对?生:对。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审视”?生:因为强调了“审视”,就可以判断他画得对不对。师:你应该从“审视”这个词的词义上去理解。“审视”是不是就看一下?生:不是。师:是不是就观察一下?生:不是。师:怎么看?生:认真看。师:认真地,还有检测、检查的眼光去看,那就叫什么呀?生:审视。师:对了,还有一处可以证明评价人说得对不对的地方。刚才你们找到一句是老师去画画人的位置上去看、去审视。还有哪里?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师: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生:请他们坐在“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师:听懂没有?生:听懂了。师: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对不对?生:对。师:现在你知道你哪里错了没有?(对评价的学生A)生:知道了。师:那么应该怎么办?我还让你来评价这位同学的画,你自己采取行动。生A:(仍然站在他自己的座位上说话)他这幅画是对的。师:还是这样来发言,行吗?(学生七嘴八舌在下面议论)师:他(指A)读懂课文没有?生:没有。师:你把刚才同学们读的课文,再读一遍给他听。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师:对,这是一段,再读:“让那几位同学……”大家一齐给他读。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师:(对A)这两段你听明白没有?生:没有。师:还没听明白?大家再读一次。你注意听。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师:对,这是一处。(对A)因为你不懂,所以我加一个问题问你:老师为什么要走到那个画杨桃的孩子位置上去?生A:因为老师要审视一下?师:没有答对。课文上也有答案,找。老师为什么亲自走过去,也让笑的同学走过去?课文上有答案。你读出来(指另一生)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对A)“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这句话意思懂不懂?生A:懂了。师:懂了。再读读同学们那句话,大家一起读。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师:好的,让同学们也坐到“我”的座位上。现在我还请你(指A)评价刚才那幅画。你再采取行动。(A生下座位走到画图的学生位置观察杨桃)师:这次他(指A)读懂文章没有?生:读懂了。师:现在他读懂了,(对画图的同学)你起来,让他坐到你的座位上。你(指A)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生:这位同学画得对。师:画得对,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生A(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引用得对不对?生:对。师:他(指A)现在读懂课文没有?为什么?生:读懂了,他知道要走到画画人的位置上去评价。师:很好。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进行评价(放图于投影仪)生B:(走到画图者的位子上)这幅图他画得不像。生(画图者):老师,我这图画得很像。(老师走到画图者的位子上,低头观察,并对照图画)师:是啊,他这幅画得很像。生B:就是不像,我怎么看都不像。(众笑)我就是在他这里看的呀!师:(纳闷地)这就怪了,(忽然醒悟)对B说,你坐在他的椅子再观察对照一下。生B:(坐在作画者椅子上)这样看,他画得像了。师:能说一说为什么吗?生B:刚才站着看,我个子高,现在坐下,眼睛的位置降低了,杨桃下面的几个角的侧面也能看到了,所以变得圆圆的了,他画的也是圆圆的。师:那么你刚才硬说人家画的不像,为什么呢?生B:还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师:很好,(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师:他读懂课文没有?生:读懂了。师:对了,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有学生起立,教师放图于投影仪)咱们看这幅画。看清没有?谁来评价?请那个女同学来吧。(此女生先到画图同学位置上观察杨桃)她读懂课文没有?生:读懂了。师:谁能评价她?为什么你说她读懂了。生:因为她亲自到画图同学的座位上去观察。师:对不对?生:对师:他也读懂了。你起来让位给她。(让女生坐到画图同学的座位上)看图看实物。说自己的意思,也要引用课文上的话。生(女):我觉得这个同学画得不像。师:讲道理。一边说自己的,一边引用课文的。生(女):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师:那你的观察和他的图画的差别。生(女):我的观察和他画的不一样,因为他的图好像是一个蝴蝶图形。我在他这里的观察好像是个五角星一样。师:她刚才说话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蝴蝶。师:不是。生:观察。师:不是,要注意会听人家的话。你说。生:.像。师:不是。生:像五角星。师:你说他怎么观察就像五角星了?再重说刚才那句话。生(女):我从这个地方看这个杨桃好像五角星。师:听到她这句话没有?生:听到了。师:哪个词重要?一起说。生:这个地方。师:对了,都读懂了。她强调“我在这个地方看杨桃”就是五角星,但他画成蝴蝶了。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接受不接受?(对画图同学)生:接受。生女:(读文)“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师:看起来像五角星,但他没画成五角星。生(女):看得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师:还是没找到。找找课文直接批评他的那句话。找到了你就懂了。哪句话?生女:(读文)“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生:画画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师: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你起来,刚才我说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得差不多了,含义也明白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生:是的。师:知道什么了?生:知道了做什么事都应实事求是。师:都应该实事求是。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生: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师: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办事,明白没有?生:明白。师:好了,课文没什么问题了,看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指学生上课初在黑板上写下的问题)为什么老师的话让我终身难忘,明白了没有?生:明白了。师:还有,为什么老师的神情会变得严肃了?因为其他的同学……生:因为别的同学对我这种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态度不但没有夸赞,而且还讥笑,所以老师严肃了。师:还有,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明白了没有?生:明白了。师:明白了,还用解答吗(生答:不用了。)不用咱们就下课吧。《画杨桃》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和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3.齐读课文。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深刻的句子。教学后记:课文抽象,学生对词语理解不清,需要借助下节课才能解决。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二、讲读课文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3.学习课文第2部分。(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