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案_第1页
职业技术学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案_第2页
职业技术学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案_第3页
职业技术学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案_第4页
职业技术学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2X级食品加工技术班、食品检测技术班教材版本:《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罗红霞、王建主编授课时间:202X至202X学年度第1学期XXXX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制202X年8月本学期授课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开学准备02开学报道03新生军训04新生军训05走进不一样的微观世界;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及能力;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106国庆节放假07实训-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48微生物的营养;实训-培养基的制备69实训-细菌的接种与分离;实训-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810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制定;实训-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611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分析;212面包中大肠菌群计数-平板计数法方案制定;实训-面包中大肠菌群计数-平板计数法1;实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813实训-面包中大肠菌群计数-平板计数法2;实训-面包中大肠菌群计数-MPN计数法;614面包中大肠菌群计数结果分析;实训-发酵乳的制作;615实训-微生物菌落特征的识别;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616发酵乳中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案制定;实训-发酵乳中霉菌与酵母菌计数;617发酵乳中霉菌与酵母菌计数结果分析;实训-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训-霉菌染色及形态观察;618实训-酵母菌活细胞的显微直接计数;实训-学生技能考核(6)1019复习620考试合计90模块1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检测教学课题走进不一样的微观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概念及生物学特性。能力目标:1.能正确辨识微生物;2.能辩证地看待微生物和我们的关系。素质目标:1.激发学习兴趣;2.养成食品安全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生物学特性教学难点正确辨识微生物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预习绪论。2.建立课堂派班级。教师:建立课堂派班级,要求学生加入并进行分组和小组组长选举。学生:加入课堂派,绪论预习。教学管理平台建立,便于教学过程信息收集。导入新课检测学生们对微生物的认知。教师:通过掉在地上鸡腿的故事引出“微生物”,导入课堂。学生:通过听故事进行问题思考。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两个选择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情况,带领学生进入课程。利用平台投票检测学生们对微生物的认知。新课教学一、知概念-微生物概念1.通过任务完成情况提炼微生物概念关键词: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一群、生物。2.引导学生说出另一关键词——结构简单。总结出微生物概念是指那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外形的一群微小生物。教师:播放动态图片。学生:观察动态图片思考。教师:发布任务一:分组给微生物画像(思维导图)。巡回指导学生,课堂派公布小组画像结果,并总结微生物关键词。学生:小组讨论绘出思维导图并上传教学平台。教师:播放微生物图片与微小的线虫和葫芦藓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平台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共同推导出微生物的概念。学生:观看对比图,思考回答,共同推导出微生物的概念。利用动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对比图可更加形象直观的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概念,突出重点。二、知特性——微生物生物学特性通过布置任务和分析平台结果,总结微生物特征:代谢活力强: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容易变异。并说出口诀“小强不宜太快”。教师:发布任务二:观看交互式动画,小组讨论,利用平台给微生物“找特征”。播放交互式动画。学生:可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反复观看、讨论并完成“找特征”题卡,上传结果。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公布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推导出微生物的特性。学生:自评知识的掌握:与教师一起完成生物学特性识记。利用任务驱动,交互式动画学习替代教师传统讲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口诀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微生物特性,突出重点。三、知辨识——正确辨识微生物1.通过发布任务和分析任务完成情况,找出易错点。2.总结并让学生明白特性与概念的相关性,建立微生物的全局观和群体观。教师:发布任务三:结合微生物概念和生物学特性,完成闯关游戏第一关“找朋友”,辨识微生物。学生:扫二维码,思考微生物概念和生物学特性,完成任务三。教师:集中在病毒、灰尘、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上进行类比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学生:思考、阐述选错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特性与概念,建立微生物的全局观和群体观。学生:思考并理解微生物概念与特性的全局观与群体观。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学生对微生物概念和生物学特性的理解程度,突破难点。四、析课程——连连看,知内容1.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即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课程的定位。2.通过连连看任务解析课程模块与形象语之间的联系。教师:讲解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及课程的定位。发布任务四:请学生上台完成模块连线。学生:思考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课程的定位。完成连线。教师:根据连线情况讲解模块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对应联系。学生:思考并理解课程所包含内容。课程模块与形象语的连线设置可以让学生以接地气的方式理解课程包含内容。五、析学法——找特点,说方法1.通过任务五找到学习该门课程的难点为抽象,并共同探讨学习方法。2.发布考核方式与要求。教师:发布任务五: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投票任务:你认为《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何特点,学习起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完成投票。教师:根据投票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找到解决方法。学生:思考并总结对应的学习方法。教师:发布本学期课程考核方式和要求。通过投票方式知悉学生学习的恐惧点,有助于日后教学策略的调整。六、悟课程与生活关系1.通过案例讲解人与微生物的关系。2.观看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视频,共同总结微生物是无处不在,与生活、食品息息相关,微生物是把双刃剑。教师:发布平台投票,检测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认知。学生:进行投票。教师:利用图片讲述生活中的案例。学生:思考与观看。教师:播放flash动画,并在平台创建话题提供学生发布想法。学生:看视频说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与食品关系。学生:思考与总结。通过投票方式知悉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七、悟课程与工作关系1.讲授专业与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学习的相关性。2.明确课程学习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播放小视频说明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在专业学习中的设定与岗位需求。学生:听与思考。教师:播放“师姐寄语”视频。并随机点名让学生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正视知识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方向。学生:思考知识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方向,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从事本课程相关工作的师姐现身说法,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课程,明确岗位方向。课堂小结通过导、知、析、悟学习了本次课程。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闯关小游戏第二关,查看知识拓展包,进行微课预习。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闯关小游戏。利用知识拓展包,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下微课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1.由于教室网络信号差等原因,部分信息化手段运用不畅,不能很好用于辅助教学实施。2.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良好。模块1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检测教学课题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微生物与食品的四种关系。2.了解能够生产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和引起食品腐败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和机理。3.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及预防措施。4.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及食品的保藏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生产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和引起食品腐败的常见微生物种类。2.能够针对不同食品的基质特性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初步确定食品保藏的方法。素质目标: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感。。具有辩证看待微生物“双面剑”性质的意识。教学重点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及食品的保藏方法教学难点如何针对不同食品的基质特性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说出食品保藏的方法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测试。学生:完成闯关小游戏第二关。课前预习,完成测试。知识先知,消除陌生。导入新课闯关小游戏第二关完成情况,检测学生们对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认知。教师:利用平台随机点名让学生介绍闯关小游戏第二关完成情况,解释选择依据。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讲解各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教师:点评并总结,点出微生物与食品的四种关系,引入教学主题。了解学生对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认知,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新课教学一、作为食品的微生物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二、生产食品的微生物(一)泡菜(二)腐乳(三)啤酒(四)面包(五)食醋(六)酱油内容小结教师:讲解蘑菇、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关系。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教师:根据闯关游戏第二关所提到的利用微生物生产的食品为出发点,分别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预习内容对泡菜、腐乳、啤酒、面包、食醋和酱油所利用的微生物及其机理进行选择或者回答。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选择或者回答情况点评总结,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食品生产原料、主要菌种和发酵机理。学生:认真听取讲解,理解生产食品的微生物种类和发酵机理。师生:归纳总结以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为主体的发酵食品。通过游戏回顾和互动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生产食品的微生物种类和发酵机理。三、引发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一)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二)细菌性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2.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条件3.细菌性食物中毒类型4.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和食物5.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6.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措施(二)真菌性食物中毒1.真菌性食物中毒概述2.主要霉菌毒素3.防霉方法与去毒措施教师:发布平台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知。学生:进行选择。教师:利用微生物导致的国际重大食物中毒案件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及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概念和类别。学生:思考与归纳。教师: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及其发生的原因及条件,中毒类型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和食物。学生:认真思考和听取讲解。教师:提问:什么原因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怎样避免?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认知发表见解。学生:思考回顾,积极回答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及其预防措施。讲解真菌性食物中毒概述,引起中毒的主要霉菌毒素及其防治措施。食品安全事件导入激发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及预防措施。三、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一)微生物与食品腐败1.食品的腐败变质概述2.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3.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食品的基质特性(1)食品的营养成分(2)食品的氢离子浓度(3)食品的渗透压(4)食品的水分食品的环境条件(1)温度(2)气体(3)湿度4.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5.食品保藏技术(1)食品保藏技术概述(2)食品保藏的原理(3)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教师:提问:食品在受到有害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般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播放动图,引出食品腐败变质的概述,讲解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类别。发布任务:分组讨论制作猪肉、西梅、蔬菜、大米等的防腐保藏措施,并且阐明原因。学生:认真听取讲解,思考并讨论猪肉、西梅、蔬菜、大米腐败的原因,制定相应的保藏措施,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评价,补充并进行全面讲解,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及食品的保藏方法。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教师:补充讲解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引导学生明确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自发地去研究不同食品的基质特性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提出食品保藏的方法。根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师生归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小结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及食品的保藏方法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课下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大部分学生无化学、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经历,某些知识的联系理解较为吃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此情况特意放慢讲解速度,辅以基础知识的补充讲解,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模块1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检测教学课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及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食品化验员岗位所需基本要求、工作任务和目标。2.了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规章制度、实验人员的卫生要求及实验废物的正确处理。3.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项目、检验依据。4.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的种类及其作用。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辨识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设备和常用仪器、器皿的名称及作用。2.能够说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和主要项目。素质目标:树立食品化验员角色意识,增强职业认知和责任感。教学重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种类及其作用。教学难点微生物实验室部分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及其作用的认知。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及能力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测试。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测试。知识先知,消除陌生。导入新课检测学生们对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认知。教师:发布情境,提出问题:如果是你怎么办?这个月饼可以吃吗?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谈感想。教师:点评并总结。展示2个思考题,在课堂派话题区发布讨论话题。学生:在话题区发表评论。教师:根据高频词汇,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概念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范围(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1.细菌菌落总数2.大肠菌群数3.霉菌和酵母4.致病菌5.其他指标(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平台讨论情况,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思考题1,共同推导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学生:思考回答,补充评价,共同推导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推导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范围。提问: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有哪些?为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补充评价,指出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以及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平台讨论共同推导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及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掌握,突出重点。二、食品化验员岗位分析(一)岗位描述(二)职业等级(三)基本要求(四)工作任务(五)任务目标教师:根据学生平台讨论情况,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思考题2。学生:回答并且阐述自己对食品化验员岗位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对其对应的职业证书、岗位描述、职业等级、基本要求进行介绍。展示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接岗位所必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任务目标,提出希望。引导学生认识食品化验员的岗位,树立食品化验员角色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三、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要求(一)实验室设置1.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二)实验室基本设备(三)微生物常用仪器设备(四)微生物常用器皿(五)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规章制度(六)实验人员的卫生要求(七)实验废物的正确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平台讨论情况,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思考题2。学生:回答并且阐述自己对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设置的看法。教师:图片展示规范性微生物实验室设置和布局,强调教学实训室的区别,讲解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展示图片,发布任务:分组讨论,给图片展示的实验室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等图片标注名字,并且介绍其在微生物检验实验中的作用。学生:观察图片、查阅资料、积极讨论。教师: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图片名称标注,介绍作用,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引导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种类及其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补充评价,理解掌握。教师:讲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规章制度、实验人员的卫生要求和实验废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强调实训的纪律性和规范性。学生:认真听讲,记录要点。通过图片识别、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主动去认识并掌握微生物实验室部分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及其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强调实训室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课堂小结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器皿种类及其作用。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课下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在针对标准性微生物实验室讲解时,只有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环境,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如果有VR仿真软件等辅助,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程序,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细菌形态、结构及功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大小和繁殖方式。2.了解细菌细胞各个结构的概念、组分及功能。3.掌握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比较。4.掌握细菌特殊结构荚膜和芽孢的概念和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细菌细胞结构图说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名称、主要功能。2.能够说出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异同。素质目标:养成独立思考、自学和主动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学重点细菌的细胞构造教学难点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测试。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测试。知识先知,消除陌生。导入新课了解学生们生物知识学习基础,回顾动植物细胞结构。教师:发布情境,提出问题:在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前,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指出第一步是认识细菌形态结构、功能。提问:高中时是否学习过生物?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细菌结构又有何不同?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一)形态和大小1.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2.细菌的大小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细菌不同的形态,了解不同形态的代表菌。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做出回答。教师:采用图片直观展示并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大小。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做出回答。图片更加直观形象展示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促进学生了解。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发布任务:根据示意图查阅资料,就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的各个结构概念、组分、功能进行理解和讨论。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对细菌细胞结构的每部分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学生:根据理解和资料进行讲解、补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小组根据图片讨论得出微生物结构。二、细胞的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①定义②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③细胞壁的功能2.细胞膜与间体①细胞膜概念②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③细胞膜的生理功能④间体3.细胞质和内含物①细胞质概念②核糖体③气泡④贮藏物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引导分析解答纠正,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学生:思考和总结。教师:补充讲解细菌细胞壁的定义,通过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成分。学生:认真听讲,记录要点。教师:提问:细胞壁是细菌与环境直接接触的结构,那么为了更好适应和生存,细胞壁应该具有哪些功能?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补充讲解并解释细菌细胞膜与间体的定义,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模型及其生理功能,细菌细胞质和内含物的定义等内容。学生:认真听讲,记录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生补充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了解细胞基本结构的概念、成分及功能。利用图片直观展示两类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1.糖被①概念②特点③功能2.鞭毛①概念②观察和判断细菌鞭毛的方法3.菌毛4.芽孢①概念②特点③芽孢的形成与芽孢的萌发过程④芽孢的耐热机制教师:提问:在了解完细菌的基本结构后我们发现,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结构相比非常简单,这些结构在动植物细胞中也能找到类似的,那么这么多种类的细菌,还有些什么独特的结构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继续随机抽取学生对细菌特殊细胞结构的每部分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学生:根据理解和资料进行讲解、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引导分析解答纠正,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补充讲解细菌糖被、鞭毛、菌毛、芽孢相关内容,特别强调荚膜和芽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生补充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了解细胞特殊结构的概念、成分及功能,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突出重点。三、细菌的分裂1.细菌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其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简称裂殖。2。细菌的繁殖过程分为三个连续步骤教师:播放视频《细菌的分裂繁殖》。提问:动植物细胞的分裂是靠有丝分裂,那么细菌的分裂是靠什么呢?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呢?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和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补充讲解细菌的分裂。视频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繁殖方式。课堂小结细菌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重要内容。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课下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学生大多数没有生物学习经历,无法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鉴于此,好处在于避免了学生的记忆混淆,坏处在于学生对于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稍显薄弱,教师在讲解时速度和进程会受到一定影响,讲解的内容也会有所限制。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普遍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督促学生加强课前预习的力度。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与灭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微生物实验中玻璃器皿洗涤的重要性。2.掌握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方法。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对常用玻璃器皿进行清洗、包扎与灭菌。素质目标:具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意识。认识到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教学难点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了解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与灭菌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测试。学生:登录食课堂,观看《器皿的洗涤与包扎》微课,总结各类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完成测试。知识先知,消除陌生。导入新课常用玻璃器皿洗涤与包扎的任务发布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前需要掌握的技能点,提问:所有实验的第一步是什么?需要准备哪些器皿?对这些器皿有什么要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讲解玻璃器皿洗涤、包扎与灭菌的目的,引入教学主题。发布任务:分组完成10个培养皿、10根移液管、1个锥形瓶、10根试管的洗涤、包扎与灭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新课教学一、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与清洗(一)新购的玻璃器皿(二)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1.培养皿2.玻璃吸管3.载玻片与盖玻片教师:设置情景:实验室现有一批新买进的培养皿,培养过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吸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移液管、检查过细菌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提问:分别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洗涤,需要注意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补充评价注意事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讲解,重点强调油污是否洗净的标准和不同类型玻璃器皿清洗的注意事项。随后组织学生分组实施培养皿、移液管、锥形瓶、试管的洗涤,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学生:分组实施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注意规范和效率。教师:巡回指导,指正出错的操作。学生讨论的方式去探索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突出重点。二、玻璃器皿的包扎1.培养皿的包扎2.移液管的包扎3.试管和三角瓶的包扎教师:提问:根据实验任务,清洗完毕后,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对玻璃器皿进行包扎处理?不同的玻璃器皿应该怎么包扎?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总结,指出学生已经在课前观看相关内容的微课,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1.培养皿的包扎学生试练:两名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完成10个培养皿的包扎,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培养皿的包扎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分组实操:教师组织各小组练习完成10个培养皿的包扎,巡回指导,及时纠错。2.移液管的包扎学生试练:两名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完成10根移液管的包扎,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移液管的包扎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分组实操:教师组织各小组练习完成10根移液管的包扎,巡回指导,及时纠错。3.试管和三角瓶的包扎学生试练:两名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完成10根试管和1个三角瓶的包扎,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试管和三角瓶的包扎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分组实操:教师组织各小组练习完成10根试管和1个三角瓶的包扎,巡回指导,及时纠错。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2.分类型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分组实操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达到课前预习效果检查,课中学习及时检测的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玻璃器皿的灭菌1.消毒与灭菌2.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教师:讲解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播放视频《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着重强调高压灭菌锅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针对实验室所配备的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认真记录操作要点。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预操作,边操作边讲解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学生:其余同学评价操作是否规范,指出出错的地方。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的演示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评价和正确示范。随后组织学生分组放入清洗包扎好的玻璃器皿进行高压灭菌。巡回观看学生操作并指导。学生:分组实施玻璃器皿的高压灭菌,注意仪器设备使用安全。教师:点评并总结,指正出错的操作。视频更加直观形象,解决时空障碍,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方法。课堂小结1.学生展示本组成品并且放置在固定位置为下次实验备用。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课下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解决了扎堆插科打诨以及一片混乱噪杂的不好现象,突出关键技术点的展示,突破教学难点。2.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分组实操等环节让学生分步骤、分内容的去学习和掌握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达到课前预习效果检查,课中学习及时检测的效果。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微生物的营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2.了解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4种方式及其特点。3.掌握微生物的6种营养要素的概念和功能和来源。4.掌握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的依据及其对应的名称。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微生物所需营养要素的特点正确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2.能够准确辨别微生物所需的6种营养要素。素质目标:1.养成主动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2.具有课前自学、课后补充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微生物的6种营养要素的概念、功能和来源教学难点不同类型微生物所需营养要素类型的分析及归类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了解微生物的营养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测试。学生:课前预习,对于无法理解的名词进行查阅资料,补充知识,完成知识自学和测试。知识先知,基础补充,消除陌生。导入新课了解学生对微生物营养类型及来源的认知。教师:提问: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住所”已经准备好,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你觉得微生物的“饭”应该是什么样的?都从哪里来?所有的微生物都吃一样的“饭”吗?学生:根据自身理解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微生物的营养组成(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组成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存在形式:无机物和有机物教师:展示元素周期表,提问:这是什么?有何意义?学生:观察并做出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说出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并且要求学生分组围绕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脂多糖等讨论其各自的化学组成元素,并进行归类。学生:查阅资料,热烈讨论,分析归纳,做出回答。教师:点评总结,指出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是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构成,并且以蛋白质等为主的有机物和水、无机盐等无机物的形式存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笔记。回顾复习细胞结构,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微生物的营养要素1.水(1)组成:结合水和自由水。(2)功能2.碳源(1)概念(2)功能(3)来源3.氮源(1)概念(2)功能(3)来源4.能源(1)概念与功能(2)来源5.无机盐(1)概念(2)功能6.生长因子(1)概念及功能(2)分类教师:展示4种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情境,发布任务1:根据情境,分组讨论分析各个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6种营养元素的来源,并且绘制成表格。学生:观察表格,热烈讨论,分析归纳,绘制表格,上传课堂派。教师:随机抽取2组学生作品,展示并要求该组学生进行结果分享,其余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学生:分享结果;认真观察展示作品,听取分享,补充评价。教师:听取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和补充评价内容,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其说出微生物各个营养元素的概念和功能。学生:加深对6种微生物营养元素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对标情境内容和讨论确定的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4种细菌生长繁殖所需6种营养元素的概念、功能及来源。学生:认真听讲,记录笔记。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生补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微生物的6种营养要素的概念、功能和来源。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个例分析的过程中贯穿内容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光能自养型:1.概念2.特点(二)光能异养型:1.概念2.特点(三)化能自养型:1.概念2.特点(四)化能异养型:1.概念2.特点教师:发布任务2:根据4种细菌营养元素来源表,认真观察其碳源和能源的来源,前后讨论,找出4种细菌获取生长能量的特点。学生:观察表格,热烈讨论,分析归纳,汇报结果,补充评价。教师:听取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和补充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对4种细菌进行营养类型分类,并且归纳其概念及特点。点评并总结,讲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依据。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讨论、师生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的依据及其对应的名称。三、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一)单纯扩散1.方式2.特点(二)促进扩散:1.方式2.特点(三)主动运输:1.方式2.特点(四)基团转位:1.方式2.特点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微生物的食物是些什么,但是他们是怎么去“吃”这些食物的呢?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和评价,用拟人化的比喻手法,结合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讲解和解释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4种方式及其特点。学生:认真听取讲解并记录笔记。教师:发布任务3:根据微生物细胞摄取营养物质的4种方式及其特点,分别将其在特异载体蛋白、运输速度、物质运输方向、胞内外浓度、能量消耗、运输分子和运输后物质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前后讨论、绘制表格,上传课堂派。学生:热烈讨论,分析归纳,绘制表格,上传课堂派。教师:随机抽取表格进行展示,听取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和补充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区分4种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及其特点。利用拟人化、图片和动画等手段将繁杂的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简单化,让学生在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比分析,更加有利于加深理解,巩固认知。课堂小结微生物的6种营养要素、4种营养类型、4种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课下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生补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微生物的6种营养要素的概念、功能和来源。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个例分析的过程中贯穿内容要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较好。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培养基的制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培养基的配制原则。2.了解培养基的分类方式及其种类。3.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及其注意事项。技能目标:能够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制备、灭菌与分装。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和初步的无菌操作意识。2.根据所需培养基用量进行配制,养成节约、够用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及其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平板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制定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案。教师:发布PPT和课前任务:分组讨论制定10个培养皿、10根试管所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案,完成任务单填写。学生:登录食课堂,观看《培养基的配制》微课,总结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及注意事项,完成任务单填写,上传课堂派。知识先知,消除陌生,明确步骤。导入新课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任务发布2.培养基的概念教师:发布任务:分组给细菌“做饭”,完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与分装。提问:什么是培养基?为什么细菌的“饭”是牛肉膏蛋白胨?这是种什么样的“菜”?微生物界的“菜系”又分为哪几类?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预习内容展开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归纳培养基的概念,并且引入教学主题。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培养基的分类1.按成分不同划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2.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3.按用途不同划分: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教师:组织学生查询资料并且归纳总结培养基的三种分类方式及其对应的各类培养基的名称、特点、用途。学生:热烈讨论,分析归纳,汇报结果,补充评价。教师:听取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和补充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培养基分类的方式及其对应的不同培养基的名称、特点、用途。学生讨论的方式去探索培养基的分类,讲练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培养基的分类方式及其种类。二、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营养协调2.理化条件适宜3.目的明确4.经济节约教师:提问:在配制培养基的时候怎么样才能既让微生物得到美味适宜的“大餐”,又能节约成本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总结,指出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知道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三、培养基的配制流程1.实验方案任务单的汇报2.实验方案任务单的讨论3.实验方案任务单的确定配制流程:计算和称量→加水溶解→过滤澄清(可省略)→调节PH→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斜面和平板制备→无菌检验→待用教师:展示学生课前作业《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方案任务单》,给予简单评价后抽取小组代表汇报其制定的方案。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其制定的实验方案。其余小组讨论、查找,并提出小组的方案与汇报小组不同之处。师生:根据方案的不同之处,共同诊断其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小组修改、完善方案。小组代表汇报其修改、完善后的方案。教师: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最终确定统一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方案,强调配制流程各环节的注意事项。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汇报方案、讨论方案、确定方案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性参与学习、思考问题,明确了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及其注意事项,突出重点。三、培养基的配制1.分组按照最终实验方案确定的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完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的平板分装教师:发布考核标准。

学生:研读考核标准,各个小组由小组长统筹协调,根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方案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各个组员角色安排,根据流程规范操作,完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教师:巡回指导,考核评价,及时纠错,掌控全场。待各个小组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后,组织学生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培养基的平板分装操作演示。学生试练: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完成培养基的平板无菌分装,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培养基的平板无菌分装,强调无菌操作台的准备和使用规范。1.根据实验操作流程,制定考核标准,给学生规范操作提供指导,突出重点。2.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3.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平板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突破难点。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及其注意事项。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任务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灭菌完成后,待培养基冷至55℃-60℃时取出,试管中分装的培养基摆置成适当斜面,锥形瓶中分装的培养基再分装至平板中,每组至少完成无菌分装6个平板培养基。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任务,撰写实验报告,课下复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汇报方案、讨论方案、确定方案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性参与学习、思考问题,明确了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及其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惮前怕后,学生参与情况较好。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常用接种方法和分离纯化方法。2.了解无菌操作目的及要求。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及分离纯化的概念。4.掌握斜面划线接种操作方法和常见分离纯化操作方法(倾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技能目标:能够无菌操作完成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斜面划线接种和平板划线分离。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和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2.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观念。教学重点斜面划线接种操作方法和常见分离纯化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规范的进行无菌操作,完成细菌的斜面划线接种和平板划线分离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了解细菌的接种与分离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任务。学生:登录食课堂,观看《细菌的接种与分离》微课,归纳总结细菌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操作步骤,尝试进行练习。知识先知,消除陌生,明确步骤。导入新课1.细菌的接种与分离任务发布2.接种与分离纯化教师:发布任务:分组完成5根试管的大肠杆菌斜面接种,5根试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接种,3个平板的大肠杆菌平板划线分离和3个平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划线分离。提问:什么是接种?什么是分离纯化?怎样才能保证接种和分离纯化过程中不被其他细菌、真菌干扰?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归纳接种和分离纯化的概念,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理解和掌握接种与分离纯化概念。新课教学一、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1.无菌操作目的2.无菌操作技术3.无菌操作要求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什么是无菌操作技术?有什么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补充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引导学生明确无菌操作目的,归纳总结无菌操作技术,提出无菌操作要求。学生讨论的方式去探索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无菌意识。二、细菌的接种1.示例:斜面划线接种操作。2.常用接种方法:三点接种、划线接种、混合接种、涂布接种、液体接种和穿刺接种。教师:指出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归纳总结了细菌斜面接种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进行汇报和示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试练:两名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完成斜面划线接种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斜面划线接种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师生归纳:斜面接种的操作步骤。教师:讲述其余常用接种方法的名称和用途。学生:听取讲解,记录笔记。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2.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斜面划线接种操作,达到课前预习效果检查,课中学习及时检测的效果,突出重点。三、细菌的分离纯化1.示例:倾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2.常用分离纯化方法:倾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富集培养法、厌氧培养法。教师:指出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归纳总结了平板划线分离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进行汇报和示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1.平板划线法学生试练:两名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完成平板划线分离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及用途。师生归纳:平板划线分离纯化的操作步骤。2.倾注平板法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倾注平板法分离纯化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及用途。学生试练:随机抽取学生完成倾注平板法分离纯化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3.涂布平板法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及其用途。学生试练:随机抽取学生完成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讲述其余分离纯化方法的名称和用途。学生:听取讲解,记录笔记。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2.先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平板划线分离的操作方法,再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规范,突出重点。四、细菌的接种与分离任务实施1.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接种2.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划线分离。教师:发布考核标准。

学生:研读考核标准,各个小组由小组长统筹协调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各个组员角色安排,根据流程规范操作,完成细菌的接种与分离任务实施。教师:巡回指导,考核评价,及时纠错,掌控全场。根据实验操作流程,制定考核标准,给学生规范操作提供指导,突破难点。课堂小结斜面划线接种操作方法和常见分离纯化操作方法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课下预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解决了扎堆插科打诨以及一片混乱噪杂的不好现象,突出关键技术点的展示,突破教学难点。2.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分组实操等环节让学生分步骤、分内容的去学习和掌握细菌的接种和分离纯化的方法,达到课前预习效果检查,课中学习及时检测的效果。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简单维护方法。2.理解光学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基本原理。3.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名称。4.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规范使用的方法。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实体仪器说出其各基本结构名称。2.能够正确、规范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素质目标:1.具有爱护和维护仪器的意识。2.养成实验结束能按照要求整理工作场所、复原检测设备的习惯。教学重点普通光学显微镜各结构名称、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教学难点普通光学显微镜规范使用的方法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预习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相关内容。教师:发布PPT和课前任务。学生:登录课堂派,观看《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视频,归纳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上传课堂派。知识先知,消除陌生,明确步骤。导入新课检测学生对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认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接下来我们要对其进行鉴别和观察,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需要借助什么?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发布选择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对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认知情况,带领学生进入课程。利用平台投票检测学生们对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一)机械系统1.镜座2.镜臂3.镜筒4.旋转器5.载物台6.调焦旋钮(二)光学系统1.接物镜2.接目镜3.聚光镜4.光源5.滤光片教师:播放:视频《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记录视频展示的仪器各个结构的名称,在话题区讨论。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记录,在课堂派话题区上传。教师:点评学生记录情况。示范显微镜的规范取放操作,要求学生实验过程中务必小心拿放。学生:认真观察,听取指挥。教师:发布任务1:规范取出显微镜,分组观察仪器各结构,并对其进行拍照记录,在照片上标注名称后上传课堂派。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上传课堂派。教师:随机展示两组上传的图片,组织学生点评。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对图名不对应,遗漏的结构进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指出光学显微镜的两大系统,各个结构名称及作用。利用实体素材拉近学生与仪器的距离。摸着仪器学结构,既丰富了仪器结构的学习过程,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突出重点。二、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一)成像原理和结果(二)玻片与物像的移动(三)目镜与物镜的对比(四)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教师:展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且回答思考题。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思考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结果。利用教学平台发布选择题,检测学生的理解认知情况。学生:认真做题,听取分析。教师:展示2个倍数的目镜和2个倍数的物镜对比图,要求学生结合现有实物,对目镜与物镜进行对比,并且填写表格,上传课堂派。学生:热烈讨论,分析归纳,填写表格,上传课堂派。教师:随机抽取表格进行展示,听取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和补充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区分目镜和物镜。讲解显微镜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利用教学平台发布选择题,检测学生的理解认知情况。学生:认真做题,听取分析。图片和对比图可更加形象直观的引导学生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辅以练习题加深学生认知和理解。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观察前的准备1.显微镜的安置2.光源调节3.调节双筒显微镜的目镜4.聚光器数值孔径的调节(二)显微观察1.低倍镜观察2.高倍镜观察3.油镜观察(三)显微镜用毕后处理(四)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在课堂派随机抽取展示两名学生在课前完成的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学生: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和点评。教师:评价学生的展示结果,对显微观察时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以及油镜观察等关键操作点进行详细剖析。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认真听取讲解,完善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观察前的准备教师引导: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示范观察前的准备4个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完成观察前准备。学生跟做:根据教师演示,规范操作,分步进行,完成观察前准备。(二)显微观察1.低倍镜观察学生试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随机抽取两名学生根据详细剖析的低倍镜观察操作步骤完成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低倍镜观察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根据规范操作步骤完成标片的低倍镜观察,并且对清晰视野中的观察物进行拍照记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指错。2.高倍镜观察学生试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随机抽取学生根据详细剖析的高倍镜观察操作步骤完成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高倍镜观察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根据规范操作步骤完成标片的高倍镜观察,并且对清晰视野中的观察物进行拍照记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指错。3.油镜观察学生试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随机抽取学生根据详细剖析的油镜观察操作步骤完成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油镜观察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根据规范操作步骤完成标片的油镜观察,并且对清晰视野中的观察物进行拍照记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指错。(三)显微镜用毕后处理教师引导: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示范显微镜用毕后处理流程,强调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完成显微镜用毕后处理。学生跟做:根据教师演示,规范操作,分步进行,完成显微镜用毕后处理。师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归纳总结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2.分步骤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光学显微镜的规范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懂方法、会操作,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小结普通光学显微镜各结构名称、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作业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上传显微观察的三张图。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习题和任务,课下预习和复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解决了扎堆插科打诨以及一片混乱噪杂的不好现象,突出关键技术点的展示,突破教学难点。2.以学生试练、师生纠错、教师示范、分组实操等环节让学生分步骤、分内容的去学习和掌握普通显微镜使用的方法,达到课前预习效果检查,课中学习及时检测的效果。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2.理解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3.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流程。技能目标:1.能够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操作。2.能够熟练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细菌形态和辨别染色细菌种类。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和无菌操作意识。2.养成实验结束能按照要求整理工作场所、复原检测设备的习惯。教学重点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学难点革兰氏染色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制定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案。教师:发布PPT和课前任务:分组讨论制作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案,完成任务单填写。学生:登录食课堂,观看《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微课,总结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完成任务单填写,上传课堂派。知识先知,消除陌生,明确步骤。导入新课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教师:发布情境:实验室近期接种培养了几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完后发现由于实验人员的疏忽没有贴标签。问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将各个试管中接种的细菌分辨出来?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指出革兰氏染色的概念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引入教学主题。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案确定1.实验方案任务单的汇报2.实验方案任务单的讨论3.实验方案任务单的确定(1)基本原理(2)操作流程(3)注意事项教师:展示学生课前作业《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案任务单》,给予简单评价后抽取小组代表汇报其制定的方案。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其制定的实验方案。其余小组讨论、查找,并提出小组的方案与汇报小组不同之处。师生:根据方案的不同之处,共同诊断其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小组修改、完善方案。小组代表汇报其修改、完善后的方案。教师:评价学生的展示结果,根据学生汇报和补充的内容,展示革兰氏染色基本原理的flash动画,辅以图片和染色步骤原理剖析图等,引导学生说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异同,从而进一步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认真听取讲解,将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结果结合起来,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教师:对涂片、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关键操作点进行详细剖析。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认真听取讲解,完善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教师: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最终确定统一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案,强调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流程各环节的注意事项。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汇报方案、讨论方案、确定方案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问题,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变抽象原理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突破难点;师生讨论评价的方式明确细菌革兰氏染色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突出重点。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操作示范1.学生试练2.师生纠错3.教师示范学生试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随机抽取两名学生根据详细剖析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操作步骤完成染色,边示范边讲解。师生纠错:对两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教师示范:讲解和示范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规范操作,再次强调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无菌操作规范,提升一次性实验成功率。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镜检分组按照最终实验方案确定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操作流程完成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革兰氏染色和镜检。教师:发布考核标准。

学生:研读考核标准,各个小组由小组长统筹协调,明确各个组员角色安排,根据流程规范操作,完成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团队协作提高革兰氏染色成功率。教师:巡回指导,考核评价,及时纠错,掌控全场。根据实验操作流程,制定考核标准,给学生规范操作提供指导。课堂小结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任务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单撰写。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任务,撰写实验报告,上传革兰氏染色镜检图,课下预习和复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1.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汇报方案、讨论方案、确定方案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问题,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变抽象原理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突破难点;师生讨论评价的方式明确细菌革兰氏染色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突出重点。2.学生无菌操作意识已基本建立,但是操作规范性还待进一步提升。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案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所需实验材料、用具。2.了解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相关内容。3.理解菌落、菌落总数的定义及其测定的卫生学意义。4.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程序。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查询并解读面包、采样方案以及菌落总数测定的国标。2.能够根据国标和视频制定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案。素质目标:1.具有标准化意识。2.具有通过视频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意识。教学重点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程序教学难点根据国标和视频制定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案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制定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案。教师:发布PPT和课前任务:查询《菌落总数测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分组讨论制作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案,完成任务单填写。学生:登录食课堂,观看《菌落总数测定》微课,查询国家标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完成任务单填写,上传课堂派。知识先知,消除陌生,明确步骤。导入新课面包中菌落总数检测任务发布教师:情境任务:你是某食品公司检测中心的一名食品化验员。最近,公司新研发了一批产品-面包,需要检测中心检验面包中微生物项目,以确保产品质量。今天,由你们组负责对近期生产的面包中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且报告其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提问:为什么要检测面包中菌落总数?怎么检测?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入教学主题。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菌落总数概述1.菌落的概念2.菌落总数的定义3.计算细菌或真菌数目的单位4.测定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教师:提问:什么是菌落?菌落总数又是什么?测定的菌落总数是指食品中包含的所有菌落吗?为什么?其单位是什么?卫生学意义又是什么?学生:围绕教师问题思考和积极回答、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菌落、菌落总数的定义以及测定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记录重点,理解记忆。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菌落、菌落总数的定义以及测定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二、标准的查询和解读1.产品标准2.采样方案①采样原则②采样方案③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法④采集样品的标记⑤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3.检测标准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查询《菌落总数测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要分组讨论制作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案,大家为了制定方案都查询并利用了哪些国标呢?通过课堂派发布话题。学生:通过教师发布的话题写出标准号和名称。教师:通过学生填写的关键词,引出产品标准GB7099-2015、采样方案GB4789.1-2016、检测标准GB4789.2-2016。引导学生解读产品标准,根据产品标准中出现的微生物限量表进行提问:采样方案遵循什么标准?限量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学生:认真观察标准,前后讨论、思考和积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解释和讲解,同时展示GB4789.1-2016中关于采样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相关内容,展示GB4789.2-2016,引导学生明确标准间的联系和查阅方法。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记录重点,理解记忆。课堂派发布话题检测学生查询国标的完整性和思路正确性。随后根据国标进行逐一解读,引导学生明确查询和解读国标的方法,帮助其了解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相关内容,目的明确,方式明了。三、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的确定1.实验方案任务单的汇报2.实验方案任务单的讨论3.实验方案任务单的确定(1)基本原理(2)操作流程(3)注意事项教师:展示学生课前作业《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任务单》,给予简单评价后,播放视频《菌落总数测定》,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归纳操作流程及其操作要点等。然后根据三个标准及视频对课前上传的任务单进行修改和完善。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观察和记录操作流程及其要点,小组热烈讨论,迅速对课前制作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教师;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小组代表汇报制定的方案。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制定的实验方案。其余小组讨论、查找,并提出小组的方案与汇报小组不同之处。师生:根据方案的不同之处,共同诊断其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对测定准备、样品稀释和接种、培养等关键操作点进行详细剖析,引导学生明确操作过程中需要灭菌处理的材料数量和种类。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认真听取讲解,完善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步骤。教师: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最终确定统一的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案,强调菌落总数测定各操作流程各环节的注意事项。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视频和标准的学习,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方案,再通过学生汇报方案、讨论方案、确定方案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问题,学生参与度高,更能快速明了的明确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小结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程序教师:总结课程。 学生:听、思考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后任务教师:1.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并且为下次实验操作准备所需器皿和材料。2.平台回顾本课程参与度与学生表现。学生:1.完成课后任务,课下预习和复习。 2.与老师一起回顾,学生查看平台小结,自评。课后反思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视频和标准的学习,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方案,再通过学生汇报方案、讨论方案、确定方案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问题,学生参与度高,能够快速明了的明确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为后续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模块2细菌检测及其应用技术教学课题面包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所需实验材料、用具。2.掌握样品的梯度稀释及混合接种的方法。3.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规范的进行面包中菌落总数的测定。素质目标:1.根据所需试剂用量进行配制,养成节约、够用意识。2.建立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规范化、标准化、无菌操作理念。教学重点样品的梯度稀释及混合接种的方法教学难点样品的梯度稀释及混合接种的规范操作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准备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所需器皿、材料。教师:发布PPT、《菌落总数测定》视频和课前任务:各组安排人员提前到实验室准备实验所需器皿、材料。学生:反复观看《菌落总数测定》视频,认真研读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安排人员提前到教室准备实验所需器皿、材料。理清思路,明确步骤,事先准备。导入新课实验方案任务单回顾教师:展示:上节课学生制作的实验方案任务单。提问:根据实验任务单我们的第一步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引出实验操作的第一步为“检测准备”,引入教学主题。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一、检测准备1.分组进行器皿清洗、晾干和包扎;2.制备培养基和试剂,根据用量进行分装;3.实验材料的灭菌。教师:提问:面包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准备哪些器皿?哪些材料?分别需要做什么处理?在课堂派发布话题:提取面包中菌落总数测定的准备要素。学生:在课堂派话题区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回答,简单评价后发布考核标准,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器皿洗涤、包扎,培养基和试剂制备、分装,实验材料的灭菌。学生:研读考核标准,各个小组由小组长统筹协调,明确各个组员角色安排,根据要求完成检测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考核评价,及时纠错,掌控全场。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明确检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并且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操作,为后续实验奠定成功基础。二、样品稀释及接种1.样品的处理2.样品的梯度稀释3.样品接种教师:再次展示学生制作的实验操作任务单,引出第二步任务为“样品稀释及接种”。1.样品的处理教师:提问:此次实验的样品是什么?怎么进行处理?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和自身理解思考和回答。教师示范:点评总结样品处理方式,然后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示范面包的处理方式,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跟做:根据教师演示,检查所需试剂、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然后进行规范操作,完成样品处理。2.样品的梯度稀释教师示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讲解和示范样品的梯度稀释的规范操作流程,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试练:随机抽取学生演示样品的梯度稀释,边示范边讲解。其他学生进行再次学习或者评价。师生纠错:对演示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学生操作:参照考核标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规范操作步骤完成样品的梯度稀释。教师:巡回指导,考核评价,及时纠错,掌控全场。3.样品接种教师示范:采取直播演示的方式,讲解和示范样品的接种规范操作流程,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试练:随机抽取学生演示样品的接种,边示范边讲解。其他学生进行再次学习或者评价。师生纠错:对演示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纠错。学生操作:参照考核标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规范操作步骤完成样品的接种。教师:巡回指导,考核评价,及时纠错,掌控全场。1.采用直播投屏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观看学习的时空障碍;2.分步骤以教师示范、学生试练、师生纠错等环节让学生分步走的学习和掌握样品的梯度稀释及混合接种的规范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懂方法、会操作,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培养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6±1℃培养48±2h。四、注意事项1.每个样品从开始稀释到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