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常见寄生虫_第1页
人体寄生虫学-常见寄生虫_第2页
人体寄生虫学-常见寄生虫_第3页
人体寄生虫学-常见寄生虫_第4页
人体寄生虫学-常见寄生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原虫2.熟悉疟原虫形态和结构3.了解疟原虫红内期形态区别,生活史、致病及诊断1.掌握学习目标疟疾流行和防治疟原虫一、形态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蓝色胞质呈环状,红色的胞核多为1个RBC内多含1个环状体感染的RBC无变化间日疟原虫环状体间日疟薄血膜中的各期形态疟原虫一、形态大滋养体蓝色胞质形态不规则,有伪足,疟色素分散,呈丝状;

1个红色的胞核。感染的RBC变大,染色变淡,出现红色的,细小的薛氏点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疟原虫一、形态裂殖体:1、未成熟裂殖体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有2个以上的核疟原虫一、形态2、成熟裂殖体:核分裂为12-24个,分裂的胞质围绕着每个核,形成12-24个裂殖子,疟色素集中呈块。疟原虫一、形态配子体:雄配子体卵圆形,核疏松居中

疟色素少而细小。雌配子体卵圆形,核致密偏侧疟色素多而粗大。疟原虫一、形态1、在人体内寄生的细胞:肝细胞及红细胞2、感染阶段:子孢子3、感染方式:(1)经雌性按蚊传播。(2)红内期各发育阶段(除了配子体)可输血感染。(3)经胎盘感染

二、生活史疟原虫红细胞外期雌性按蚊含子孢子子孢子进入肝脏滋养体裂殖体含裂殖子吞噬细胞吞噬进入红细胞叮人体积增长核分裂肝细胞破裂摄取营养二、生活史疟原虫子孢子速发型(TS)迟发型(BS):在肝细胞内处于休眠期,称为休眠子,是引起疟疾复发的原因间日、卵形:有恶性、三日:无二、生活史疟原虫二、生活史疟原虫间日疟病人肝组织切片(示红外期裂殖体)红细胞内期裂殖子小滋养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含裂殖子)吞噬细胞吞噬正常RBCRBC破裂Hb裂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二、生活史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时间:间日、卵形:48h恶性:36-48h三日:72h二、生活史疟原虫配子体形成部分裂殖子进入RBC后,不再进行增殖,直接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体。配子体不进入正常RBC,也不进入肝细胞被雌性按蚊随同血液吸进入蚊胃,继续发育短时间内变形,被吞噬细胞吞噬二、生活史疟原虫按蚊体内发育蚊胃腔内:有性生殖(配子增殖)蚊胃壁上:无性生殖(孢子增殖)二、生活史疟原虫配子增殖雌配子体雌配子雄配子体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卵囊出丝减数分裂发育胃弹性纤维膜二、生活史疟原虫孢子增殖卵囊成熟卵囊含子孢子进入蚊的血体腔蚊唾腺发育成熟到达逸出叮咬人子孢子进入人体二、生活史疟原虫二、生活史疟原虫雌性按蚊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雌性按蚊饱餐人血二、生活史疟原虫1、疟疾发作发作是由于成熟裂殖子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发作停止后,若无再次感染,仅由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又引起疟疾的发作,称疟疾再燃。

三、致病疟原虫1、潜伏期: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的间隔时间。间日:11-25d恶性:7-27d卵形:11-16d三日:18-35d三、致病疟原虫2、疟疾发作疟疾典型发作: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阶段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一次三日疟:隔2日一次恶性疟:36-48小时一次三、致病疟原虫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

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失去平衡,引起发热巨噬细胞三、致病疟原虫3、疟疾再燃与复发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经过数周或数月后患者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体内残留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三、致病疟原虫3、疟疾再燃与复发复发:原发的疟疾发作停止后,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彻底消灭,未经蚊子传播感染,经过一段时间无症状的潜伏期,又出现疟疾发作原因:体内迟发型子孢子所致。间日和卵形:既有再燃又有复发恶性和三日:有再燃无复发三、致病疟原虫4、贫血疟原虫直接破坏RBC脾功能亢进,正常RBC被吞噬破坏免疫病理引起RBC的溶解、吞噬、破坏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RBC生成障碍三、致病疟原虫5.脾肿大

由于脾充血,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出现脾肿大。脾肿大是疟疾的一个重要体征。三、致病疟原虫6.疟性肾病

临床表现:全身水肿、腹水、蛋白尿、高血压、肾衰、死亡。多见于长期未愈的三日疟患者。

7.凶险型疟疾

临床上分脑型疟、超高热型、厥冷型、胃肠型。以脑型疟最常见也最危险。多由恶性疟原虫所致。三、致病疟原虫疟疾免疫1、先天性免疫:与宿主的种类和遗传特性有关2、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带虫免疫:人类受疟原虫感染后,多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称为带虫免疫。三、致病疟原虫1、病原学检查从患者外周血中查见红内期疟原虫为确诊疟疾的依据。检查方法为厚、薄血膜检查法。2、免疫学诊断常用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用于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及筛选输血对象。

四、诊断疟原虫厚血膜涂片:取血1大滴薄血膜涂片:取血1小滴四、诊断疟原虫外周血中有雌、雄配子体的现症患者和带虫者均为传染源。传播媒介是按蚊,我国主要的传疟按蚊是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人群对疟原虫普遍易感。疟疾的流行与温度、雨量等自然因素和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水平及人类的社会活动等社会因素有关。

五、流行疟原虫1、治疗患者抗疟药物种类很多,可针对疟原虫生活史各期有针对性地选用。如杀灭红外期疟原虫裂殖体及休眠子的药物有伯氨喹啉和乙胺嘧啶等2、保护易感人群:在疟疾流行季节,对流行区的人群和进入流行区的无免疫力的人群进行预防用药。3、防蚊灭蚊,减小蚊幼虫孳生地。

六、防治疟原虫日本血吸虫2.熟悉日本血吸虫防治原则3.了解日本血吸虫形态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诊断1.掌握课程目标雌雄异体,圆柱状。雄虫白色,长12~20mm,从腹吸盘以下,虫体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因肠管内充满消化后的血液,虫体呈黑褐色,长12~28mm,雌虫常停留于雄虫的抱雌沟内,雌雄合抱。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日本血吸虫一、形态日本血吸虫一、形态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因卵壳常附着有坏死的组织,小棘不易看清。成熟虫卵内含有一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有大小不等油滴状的分泌物。

一、形态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中间宿主:钉螺

二、生活史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静脉感染阶段:尾蚴传播途径:经皮肤中间宿主:钉螺日本血吸虫二、生活史

血吸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内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二、生活史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日本血吸虫二、生活史1、尾蚴与童虫:尾蚴侵入宿主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炎,表现为侵入部出现瘙痒、丘疹2、成虫:在血管内寄生,引起静脉内膜炎。其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引起免疫复合物病。3、虫卵:是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在组织中沉积的虫卵成熟后,卵内的毛蚴释放可溶性抗原从卵壳的微孔渗到组织中,产生Ⅳ型超敏反应

三、致病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三、致病日本血吸虫干线形肝硬化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四型。异位血吸虫病常见的有脑型、肺型、胃型及皮肤型。

临床表现三、致病日本血吸虫三、致病日本血吸虫侏儒型骨瘦如柴腹大如鼓晚期血吸虫病病原学诊断从粪便中查虫卵、毛蚴孵化以及取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虫卵。粪便直接涂片法适用于重度感染或急性感染,虫卵检出率低。毛蚴孵化法比直接涂片法检出率高。对慢性晚期患者适用直肠粘膜活检。

四、诊断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为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以病人和病牛为主;虫卵入水的机会;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人畜接触疫水的机会。钉螺为两栖淡水螺,多孳于水流缓慢、土质肥沃、杂草丛生的地方。

五、流行日本血吸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