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测试卷+教学案+课时练_第1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测试卷+教学案+课时练_第2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测试卷+教学案+课时练_第3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测试卷+教学案+课时练_第4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测试卷+教学案+课时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角》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材数学科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角,学会角的各部分名

称,角的记法和读法,角的大小比较,能直观或借助三角板辨认锐角、直角、钝

角这三种角,建立角、直角、锐角、钝角的直观形象是难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

点及空间观念,我努力为学生多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实物动手操作,

为学生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比较大小、认识三种角的活动中,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体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把这一课作了两个定位:

A、在本册书中的定位。

《认识角》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在整册书中只占三课时,所以在讲授完这一

课后,就必须让角的概念根深蒂固地印在学生的脑中。

B、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定位。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己经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有了认

识,但角的认识却是第一次系统地在教材中出现。这就说明了本课的重要性。

因此,教好这部分内容尤为重要。根据这两个定位,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角的大小,并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使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

难点: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及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及新世纪版教材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学数

学,其本质上就是“玩数学”。只有新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

正的理解、运用和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在课堂上,我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主动

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这一思想作为主旋律,因此我设

计了“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数学活动,引导

学生探索新知,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独立学习、猜想、验

证、观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把生活情境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再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从中提炼出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主动获取知

识的精神,

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我在课堂上大胆采用引导教学和尝试教学相

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练”的教学

模式,而采取“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感知,

再经过老师的引导,使知识系统化。在此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

让学生“找一找”、“辨一辨”、“折一折”,分散教学难点。

评价方式

本课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建立在对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以数

学为中心的开放型数学之上。这节课的教学安排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氛

围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实际应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对数学学习

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街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

亲切的导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这就是未来的哈尔

滨的街景一一干净、整洁。在这么美的图中,你能找一找哪里藏着角吗?在生活

中,你还见过哪些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我会对他们已掌握知识的情况大致有了了解。在这里,

我设计了两套方案。如果学生对角的认知比较明确,我请他们直接用手中的不规

则纸折出一个角。如果学生找得不是十分理想,我会先示范,折出一个角,请同

学们确认这是不是一个角,再请他们动手折。这种把数学从生活中带入课堂的导

入方法简单易行,过渡平缓。

2.初步感知形成规律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所以,让他们闭上眼睛摸一摸自己手中的

角,再摸摸同学的角,讨论“摸完了角,你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是让学

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也使他们感到新奇,通过对照和比较,发现角的特点。

这样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能力。也把他们的回答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

通过小组的汇报,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就足够了。然后再

进一步了解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我把这个权力交给了学生。“请同学们给他们取

个名字”,引出“边”和“顶点”的概念,再研究读法和写法!用这种方法,把

固定的知识多样化地呈现给学生。

这时教师适时地出示几道小题,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3.肯定成绩深入探求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时加入活动角的部分,学生根据刚才

的经验很容易总结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后再回到纸折角

上来,让同学们比较一下同桌两人纸折角的大小。“你能把大角折成比较小的角

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创新意识,又培养了空

间想像能力和主动参与习惯。充分激起了学生们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自

己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直观辨认角的大小”这一教学难点

在玩玩乐乐中就达到了。

我把下面的部分作为机动内容,我会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教学直角、锐角和

钝角。要记住直角并不难,难的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区分锐角、直角和钝

角。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辨别方法。

要想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首先要让学们通过亲自比较和多媒体课

件演示得出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结论。然后,找到生活中最熟悉的直

角,比如书本、电视机、桌椅等等作为参照物。最后只要把角和身边的参照物进

行比较,就能很快地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所以,我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就从生活实际中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中引入,化为

具体的知识再还原到生活中去,从而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今后学好有关

角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效果预测

认识角一节充分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课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

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地融入整节课。教师变教为导,结合生动

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变为自主汲取新知的动力。我认为

在讲授完这一课后,概念类知识会以系统的生活实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而不是

以文字的形式机械地印在学生脑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会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

础上有所创新。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手段,既能有助于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

的学,我设计的板书简单明了,是本课的“明线”

认识角

边:直直的角顶点:尖尖的

张口越大,角越大

锐角〈直角<钝角

书本桌椅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接下来我就从教学理念

和目标、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

一课时,小学阶段对角的认识分两个层次,本课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是第一个层次。仅仅让学生知

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为以后进一步学角,掌握角的概念、度

量、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

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因此,对于角的大小与边

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

点,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

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

成功。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

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

我采用操作法和观察思考法,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训练了

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创设了为学生带来了礼物的教学情境,首先出示红领巾,问学生红领巾上

有几个角?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有三个角,教师示范

指角。让学生到白板上指出其它两个角。再出示钟表、三角板,让学生指出角。

由于学生对角的概念模糊不清,在这里我预设了扇子(白板出示)的这个部分是

不是角的环节,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有大量的角,你能找出你身边的角吗?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摸一

摸,说一说,初步形成角的表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折角

让学生用圆纸片折一个角,摸一摸,感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扎手的,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是有一定区别的。

活动三: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师示范画角,介绍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是

角的边。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这时,我

问怎么来记住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用数字1来标记,读

作:角1,记作:Zlo

(板书:记作:Z1,读作:角1。)

同学们还可以用2、3、4等数字或用字母a、b、c来标记,再请同学们标出

自己折的角。

活动四:区分角、数角

我创设了“帮小蜜蜂区分角”的教学情境,依次出示这几个图形,让学生区

分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并说明原因。并抓住教学契机,解决刚才的

扇子问题,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接着创设我们帮了小蜜蜂一个大忙,小蜜蜂邀

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可是却忘了家门的密码,我们帮忙找密码的情境,利用白

板的幕布功能,依次出示三角形、五角星等图形,让学生到白板上数出角的个数,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练

习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幕布)

活动五:比较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玩一玩,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引导学

生小组探究,最终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

就小。

2.比一比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拖出一个角)变!这两个角一样吗?学生都说一样大,仔细看,

再变!学生惊喜的说角变大了。再变!角又变大了。这时,我问:这个角真的变

大了吗?

我们来验证一下,结果发现两个角一样大!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小组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方便省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记忆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加透彻。

3.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做这道题,教师参与小组活动,请同学到白板上汇报。

请看我的课堂实录。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确在不能直接看出角的大小时,

可以用重合的方法来比较,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数一数

旨在使学生明确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一个角,在小学阶段我们研究图中有3

个角,如有学生发现有4个角,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个答案完全正确,这个外角

我们以后再学,并要积极鼓励这种创造性的发现。

2.剪一剪

发给学生数张长方形白纸,要求只剪一剪刀后,数一数剩下的部分共有几个

角。这一开放题的设计,融游戏、探索、创新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

情。学生会有无数种剪法,让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展示,注意指

导学生数角的准确性。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问题设计新颖,让

学生自己随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提高学生整

理信息的能力。

三、评价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

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感知角、认识角、理解角,教师真正成为了组

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

能力。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同时利用白板中的时钟、

三角板、幕布等功能辅助教学,方便省时。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的游刃有余,大家共同感受着数学带来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

2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

识,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动脑、动手、

动口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了解长方形与

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材中有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征。

(2)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过程,

积累认识图形的方法,获得研究图形的有关经验。

(3)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

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观察发现

法、活动探究、小组活动等教学法。所以本节课将以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

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分析

基于我确定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将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

(一)设情引趣、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

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个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竞赛活动情境,每个小组有长短

不一的三种小棒,每次任意拿出其中的4根摆出不同的四边形,在相同的时间内

看哪组摆得多,摆得好!一分钟后,学生摆出的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一一展示在黑

板上。指着这些不同的四边形我问道:“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谁呢?”

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正方形”我故意问道:“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这也是

四边形,这也是四边形,为什么它叫长方形,它叫正方形呢?这个问题引发

了学生的热烈讨论,这时我再因势利导:“如果你想弄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底

有什么特征,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

时我们把学生带进探索新知的环节。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活动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分三个

步骤完成:

(1)研究长方形。

新课导入后,我并没有直接讲授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而是把时间交给学

生,引导他们利用长方形学具,先用眼看一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从边到角独立研究长方形的特点,接着在小组中自由交流、讨论,强化理解,最

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展示交流中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长

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个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同学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从而感受

到探索之美。

(2)研究正方形

通过前面这个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很自然地拿出

一个正方形,通过看、数、量、折、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活动归纳出正方形的

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并

不是难点,可由中下学生来完成,给他们以展示技能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探究

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此时我把学生带到本

节课的难点环节

(3)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老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

边和角的共同点去进行研究分析,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学习的过程,最后才巧妙

地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帮学生理解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在这里多媒体化

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较好地帮学生突破了难点。

至此,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此时,他们急于找到一

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带入到“应用新知,理解提

高”的环节。

(三)应用新知,理解提高。

此环节由四道练习题构成,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尽量体现练习的针对性、

趣味性和综合性。

第一题认一认是基础题: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出

示格子图:“看谁观察的最仔细,最快区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踊跃举手

回答。我追问道:“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呢?有的孩子说:

“图(1)上下两条边都是5格,左右两条边都是9格,所以我认为它是长方形”,

有的孩子说:“图(4)四条边都是四格,所以我认为它是正方形说明通过学

习,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辨别图形。

第二题“猜一猜"我以第一人称口吻依次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让

学生抢答辨认,然后同桌互相说互相猜,通过多次练习,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的

教学思想。

第三题,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要通过动眼观察,动

脑思考,还要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

性。

第四题:加深难度,拓展练习:数一数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个数。程度较

好的学生能很快有序数出图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个数。这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说

说自己数的方法,让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引导程度较弱的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最终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归纳拓展,深化认识。

对于这一环节我的理解不应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他们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因此我设计了

这样两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

感受最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简洁有序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

面前,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反思

1.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

课我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

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

的关系,和长方形中藏着最大的正方形。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的三种能力,

学生的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在整节课中我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

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从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

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

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

的掌握。

3.六步教学模式导一一学——展一一点一一练一一测灵活运用到整节课中。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交流汇报时,各小组充

分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练习题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

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测试中,达标率高,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

总之,我感到整堂课,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不仅动手,而且动了脑,动了口,

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是,

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师及同学完成一些活动非常缺乏

创造性。另外部分学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任务就没完成,如果加强学

生的操作训练,,把本节课前的节奏加快一点,学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教学效

果会更好。

第6单元认识图形爬坡题

例1在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

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剩下的纸还可以剪出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2厘米

6厘米

【详解】要在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只能是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

边长,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长截取2厘米后,还

剩下6-2=4(厘米),44-2=2(个),所以还可以剪出2个这样的正方形。

2厘米

6厘米

【答案】(6-2)4-2

=44-2

=2(个)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还可以剪出2个这样的正方形。

例2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详解】先数出横边线段的条数,再数出竖边线段的条数,相乘即为平行四边形

的个数。横边线段的条数为:2+1=3;竖边线段的条数为:3+2+1=6;共有:3X

6=18(个)平行四边形,中间斜着的两条线段又组成了2+1=3个平行四边形。

所以一共有18+3=21(个)。

【答案】图中一共有21个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总结

i智慧小锦囊

(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

589+146=735

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

三位数589

一位进lo

加法的+146

验算方法:

笔算和735验算:146

(1)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验算+5的9

⑵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

735

加算一遍

与1000-468=532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

1000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

三位数

位上退1,和本位上的数加起

减法的-468

来再减。

笔算和

532验算:1000验算方法:

验算

(1)差+减数=被减数

-532

(2)被减数差;减数

468

增易错集锦

易错点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没有对齐。

误区点拨:

⑴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尤其在计算三位数和两位数加减的时候,很容易把两个数的

首位对齐,导致计算错误。

⑵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相加减,因此相同数位必须对齐。

易错点2: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

误区点拨: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从个位加起,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lo每一位上

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

易错点3:在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时,容易忘记减去退位的“1:

误区点拨: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被借走“1”,计算时,要先减去这个借走的计算每一位时,都

不要忘记减退位的“乜

第六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

一、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画不是的画“>G(10分)

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9分)

()个

四、:散。(18分)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钝角

)个)个

六、我会数一数,填一填。(24分)

八、数一数,图中有几个正方形?(6分)

使它增加2个直角使它增加3个直角使它增加4个直角

参考答案

(S2)(X)(X)(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角。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知道角的特点。第3、4个图形

没有顶点,所以不是角。

二、34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角。数角时要按照顺序数,以免遗漏。

三、(画法不唯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知道直角、锐

角和钝角的特点。直角是三角板中最大的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画角时,一定要把

角的两条边画直。

四、25147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数角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以免遗

漏。如下图,

五、3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长方形。数图中的长方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才不会

遗漏。

六、②⑦⑪③⑤⑧⑩④⑫①⑥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图形时,要

根据图形的特点填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观察,长方形的长是4格,宽是2格,正

方形的边长是3格,再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画图。

八、58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正方形。数图中的正方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才不会遗

漏。如第一个图中有4个小正方形和一个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所以是5个正方

形。

使它增加2个直角使它增加3个直角

九、使它增加4个直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直角,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画线的位置。三角板上最大的

角是直角。画图时一定要找准画线段的位置,画好后标上直角符号。

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

一、填空题。(14分)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三角板上的最大的角是()角,比这个角小的是()角,比这个角大的是()角。

3.三角板上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4.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

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易()o

二、下图中是角的在括号里画(16分)

三、把下列图形归类。(14分)

平行四边形:(

四、数出下列图形中角的个数。(12分)

()个

五、写出下列各角是什么角

六、解决问题。(32分)

1.用一张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

剩下的纸至少还可以剪几个最大的小正方形?(7分)

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8分)

3.看图填空。(9分)

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长方形有()个。

4.在下面的图形中你能找出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和几个钝角?(8分)

参考答案

一、1.12

2.直锐钝

3.120

4.相等直角相等直角

5.相等变形

二、(9()(V)(V)(V)(V)(V)()

三、④⑦①⑥②③

四、657

五、钝直锐锐

六、1.9厘米3个2.略3.1833

4.4个锐角,3个直角,2个钝角。

教案

六认识图形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认识图形”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角、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欣赏与设计。这

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等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角是一个抽象的图形,教材采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例如,剪刀

张开的两个刀刃夹成一个角,钟面上两根指针夹成一个角,红领巾的两边组成一个角。在此基

础上,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通过用两根硬纸条组成的一个活动

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用不同大小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大小

与边长无关;借助直角三角板,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最后具体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

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并且利用这些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欣赏与设计图案,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小

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

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较差,所以需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角和直角,会借助三角板画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和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5.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

设计图案,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帮

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

2.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学过长方形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平行四边形,

通过拉动长方形两个相对的顶点就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在众多的图形中能辨

认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上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在七巧板中能找出或拼出平行四边形。

3.欣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欣赏用学过的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让学生说一说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同时要求学生用己学过的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安排/

1认识角1课时

2认识直角1课时

3长方形与正方形1课时

4平行四边形1课时

5欣赏与设计1课时

6练习五1课时

b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Bia

认识角。(教材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画一画、认一认、标一标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

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H

;问题情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这些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图形朋友。(出示课件:教材第62页情景图)

师:你们看,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钟表表面上的指针夹成了一个这样的图形;少

先队员戴的红领巾上也有这样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主题,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还通过画面

中的图形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

□自主探究n

师:看,老师带来了几件物品,看看它们身上的角吧!(出示课件:教材第62页情景图)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红领巾放大,背景逐渐退去。

师:生活中的这些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表示的。(把课件中三个

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画出角呢?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可以比着三角板上的角画出角。

•我可以比着长方形物体上的角画出角,比如,我们可以比着数学教材的角画出角。

•照着桌子的角画也能画出角。

师:画角的方法真多啊!同学们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教材第62页“认一认”)

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记法和读法。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62页,看最下面的习题,你们能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并标

一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并展示标出的角。

师:拿出我们课前已经剪好的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二个角大,因为我把两个角的一条边对齐后,发现第一个角的另一条边在第二个角

的里面,所以说第二个角大。

师: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吗?看看图中两个三角板上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

么?(出示课件:教材第63页“试一试”第二题图)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因为这两个角的边不一样长,可是角是一样大的。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征,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

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并明白:角的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

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

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记作:N1

读作:角1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在()里画“回”,不是的画“X”。

(考查知识点:角的初步认识;能力要求:初步认识角。)

B类

比较下面每组角的大小,在较大的角的下面的方框里画“回”。

(考查知识点:角的初步认识;能力要求:会比较角的大小。)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0xaxX00X

B类:

(1)第一个(2)第一个⑶第二个(4)第二个

教材习题

第63、第64页“练一练”

3.⑴把角的两条边拉得近一些,使角的两边张开得小一些。

(2)把角的两条边拉得远一些,使角的两边张开得大一些。

4.345

5.860638467119验算略

6.

还剩(5)个角还剩⑶个角还剩(4)个角

b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直角。(教材第65、第6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

能力。

重点难点■■m

重点: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比较。

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长方形纸、点子图。

*4来***崇崇**崇崇米***寮奈曰奈*米**半米中寮宗亲索1MHlt泰米泰未安崇崇奈*崇崇奈东米*********泰**东米*奈*******泰嫌第**柒京*到***布兴崇米*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今天老师给你们看几

件东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和黑板,从这些物品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表面都有角。

生2:它们的表面都有四个角。

如果学生发现:这四个角的大小都一样,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表扬;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

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发现它们的大小相等。

师:像这样的角,我们就说是直角。(演示课件:教材第65页情景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特殊的角一一直角。(板书课题:认识直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直观地感受到实物中

角的存在。】

自主探究

师:说一说,下面哪些角是直角?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教材第65页“说一说”)

生: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果角的两边与三角板上直角的两边重合,

那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就不是直角。

师:好,现在大家拿出三角板,找到它的直角,和教材第65页上的图比一比,然后告诉大家

结果。

生:第2个和第4个是直角。因为这两个角的两边分别与三角板上直角的两边重合了。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中的角,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65页“比一比,认一认”)

生1:我发现第一个角的两边与三角板直角的两边重合了,说明第一个角是直角。

生2:我发现第二个角的一条边与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后,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板另

一条直角边的里面,说明这个角比直角小。

生3:我发现第三个角的一条边与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后,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板另

一条直角边的外面,说明这个角比直角大。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比直角小的角,我们叫它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我们叫它钝角。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角入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复习了角的组成、角的特

点,又使学生进一步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

师:请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我们学过的角,并告诉小伙伴你折出的是什么角。

学生在小组里谈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并展示折出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身边哪些物品上有直角、锐角或钝角?在点子图上画出这样的角。

学生在小组里谈论交流并尝试自己在点子图上画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画的角,并说说在哪些物品上有所画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身边物品上的角,使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有了

更深的认识。】

目总结提升

师:谁能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

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填在括号里。

(考查知识点:认识直角;能力要求:正确判断直角。)

B类

以下面这条线为直角的一条边,画一个直角。

(考查知识点:画直角;能力要求:能借助工具正确地画直角。)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4223

B类:

教材习题

第66页“练一练”

1.略

2.锐角:①④直角:⑤钝角:②③

3.

4.388验算略

5.中间圆心处有4个直角。

6.(1)七巧板的1、2、4、5、6、7号板上有直角,3号板上有钝角。

钝角

直角

(2)(答案不唯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材第67、第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教学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

课件、尺子、正方形纸、长方形纸。

*〜士士士*士上皿士*上海业q**士*士山上*a**3上山山上山1山**qq**上“fWUtUtWq*士〜激皿士也派上士〜上士上士士激〜皿***▲****金上山

f6&▼fXX个X小K斥Wff%'EMf1111ffM.氐小山MVMk-T-VF+^十E星心**ef~¥MM"V小M,券K小M,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看一看,图中的数学教材和图片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出示课件:教材第67页情景图)

生:数学教材是长方形的,图片是正方形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自主探究n

师: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你发现了

什么?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

•通过把长方形纸对折,我发现长方形对着的边相等。

•我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了比,发现长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

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就是长方形的特点。

师:同学们能自己研究看看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在小组里跟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研究、讨论交流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过之后,发现正方形的每个角也都是直角.

生2:我们用尺子测量后,发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正方形的特点。

师:仔细看看,你知道下面图形各边的名称吗?(出示课件:教材第67页“认一认”)

生1:长方形较长的边叫作长,较短的边叫作宽。

生2:正方形的各边都叫作边,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没有区别,所以名称也一样。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特点。】

总结提升

师:你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

是直角。)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

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回”,错的画“X”。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考查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力要求: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B类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考查知识点:长方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