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示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卷时,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必需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视察下列文明产生过程示意图,由此可知,文明产生的根本缘由是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别B.生产力的发展变更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D.阶级和国家的产生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经过变法后,国君“量能而授官”,并且官吏一般都是领取实物俸禄,以代替过去的采邑。这表明该时期A.中心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常见的变革阻碍了社会发展C.君主集权制度渐渐形成D.经济发展带动官僚制度改革3.西汉,丞相开府,独立行政,有肯定自决权。汉武帝时,始用内廷尚书帮助其处理丞相分内事务。东汉时,尚书权大,发展为尚书台:尚书令一人、仆射一人、尚书六人。这一变更的实质是A.加强了中心集权B.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C.克服外戚和宦官专权D.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4.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写道:“在全部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该记载表明A.中国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铁器远销罗马C.中西经贸往来日益频繁D.冶铁技术源于中国5.下面为关于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考查内容的简表。由此可推知,当时A.科举利于官员素养提升B.人才人仕途径单一C.官员选拔忽视德行考核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6.贾谊对汉初律令中王侯大臣与平民百姓犯法同样用肉刑不满,认为这违反“尊尊贵贵”之礼,主见复原“刑不上大夫”。汉文帝最终接受贾谊的看法,诏令大臣有罪不得用肉刑。该变更说明当时A.儒家礼治可以代替法律B.法律呈现儒家化的倾向C.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D.汉代法律适用范围缩小7.史载,贞观时期,国子学“四方学者云集······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人国学”,“长安胡化,极盛一时”,洛阳城内“家家学胡乐”,甚至“胡著汉帽,汉著胡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唐朝经济旺盛且对外交通发达B.唐朝推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C.西域各族文化优于唐朝的文化D.唐朝重文化而轻视经济和军事8.汪圣铎在《两宋货币史》中指出:“交子在当时四川产生,铁钱沉重不便贸易是最重要、最干脆的缘由,这是无可怀疑的。”由此可推知,北宋出现的交子A.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B.取代了市场上的金属货币C.导致两宋物价急剧上涨D.流通区域仅限于四川一地9.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治国思想的史料,据此得出正确的历史说明是A.汉代非常推崇法家思想B.明朝统治刑罚严酷C.统治者重视礼法并用D.统治者奉行法律至上10.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夫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供应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一变更A.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秩序B.客观上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C.解决了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D.表明政府放弃对农夫的人身限制11.右图是民国六年,马星驰在《新闻报》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漫画中身着各式服装的人员,在来自四方的手臂推动下,全部挤在一张座椅上。这幅漫画反映了A.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之争B.各阶层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C.张勋利用各种力气进行复辟D.列强趁军阀混战进行分而治之12.下列是1916~1920年间北洋政府历次文官考试录用人数统计表(注:只有男子可参与),由此可知,A.满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须要B.起先变更了封建选官制度C.反映出当时封建制度等级森严D.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1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化实施纲要》中提到,在中小学、中职学校“将爱国主义教化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化教学中”,在一般高校“将爱国主义教化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等。这说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化A.留意覆盖面和广泛性B.融入到学校教化中C.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D.增加了民族凝合力14.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中。随后,从这年3月到11月,联合国安理睬决议和人权理事会决议以及联大两份相关平安决议,频频写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现象反映出A.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重要贡献B.中国模式已被国际社会接受C.联合国完成了实现和平的使命D.世界各国间的差异渐渐削减15.一些考古发觉也促使古典学家对雅典民主制不断提出新的疑问。例如,汉森曾计算了雅典召开公民大会的所在地普尼克斯的座位数,在确定一个雅典的成年男子坐下所占据的空间后,他认为,公元前4世纪召开公民大会的场地至多可以容纳6000人,而这只是能够参与公民大会人数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一发觉A.说明雅典民主不是干脆民主B.表明公民参政的主动性不高C.从新的视角去相识雅典民主D.反映雅典民主不断走向衰落16.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商业革命B.工业革命的完成C.价格革命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7.卢梭在《论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统治者是法律的臣仆,他的全部权力都建立于法律之上。同时,由于他享受着法律的一切好处,他若强制他人遵遵守法律律,他自己就要更加严格遵遵守法律律。”由此可见,A.赞同君主制度B.主见自由同等C.提倡法律至上D.提倡理性思维18.1787年9月底,当美国宪法草案分发到各州、起先进行探讨时,纽约的报纸上出现了两篇分别署名为“加图”和“布鲁图斯”的文章。这两个笔名的内涵相当有深意-在恺撒的鼎盛时代,正是小加图和布鲁图斯这两位共和派成员企图阻挡恺撒的独裁政治。这反映出美国A.联邦主义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州权主义思潮普遍流行C.君主制思想存在相当大的势力D.新国家结构确立遇到阻力19.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官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全部不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工作人员。文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所以又被称为常任文官。这说明文官制度A.成为各国政党斗争的工具B.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器”C.是中世纪世袭制度的继承D.主要协调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20.各大国都承认维也纳会议提出的一项原则: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应被容许增加其领土属地,除非得到其他大国的同意。此原则隐含三个原则:一是大国高度自律;二是大国情愿承认现存条约的有效性;三是单个国家在谋求单方面扩张时,情愿参与诸国协调的制约行动。材料主要表明A.大国协调有效制约了侵略扩张B.引发欧洲斗争的因素已被消退C.维也纳会议协调了大国间关系D.各国外交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21.格林尼治时间在1840年以前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遵守本地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纳格林尼治时间,优化城际交通状况;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法定时间;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确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推广说明A.工业革命促使人们观念发生变更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生产方式的变更要求有标准时间D.英国大力推销殖民文化22.20世纪30年头,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货币联盟,有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日满经济集团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广泛经济圈”。这种现象A.表明世界经济发展迅猛B.导致国际市场出现混乱C.说明各国竞相扩大进口D.反映出英镑退出世界市场23.有文章指出,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用以保障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同等和尊严的核心条约体系,规定了各缔约国应担当的法律义务以及对待境内个人的方式,规范了全球公域的国家行为。其意在说明A.联合国对各成员国进行了有效管理B.联合国的主要作用在于制定国际公约C.联合国的建立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D.各类国际组织均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24.在人们出现社交意识之初,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媒体。今日,自媒体平台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从而带领大家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地位的变迁反映了A.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B.社会阶层结构的大调整C.人类生活世俗化的趋势D.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变更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留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下表所示为明朝户籍制度的相关内容——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新中国户籍制度是适应并服务于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形势而形成和确立的,从建国初按“先城市,后农村”的依次形成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其演化过程之每一步骤,都与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心任务亲密相关。一般认为,新中国户籍制度是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以定量商品粮油供应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协助制度为补充,另外在接受教化、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又衍生出很多详细规定的,在利益上向城市倾斜的,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功能强大的系统性政策。政府的很多部门都围绕这一制度行使职能。犹如安排经济体制是经济领域的一个典型表现一样,户籍制度则是社会生活领域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制度。——摘编自王素善《新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历史考察(1949-1978)》(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户籍制度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新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影响。(10分)(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相识。(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民国时期,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民食中比重上升。清末至民国时期,农业危机加深,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峻,在封建军阀、官僚、地主、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下,农夫贫困化加剧;自然灾难频繁,加之政治腐败,使农业生产急剧衰落;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加深,外国资本的入侵,使自然经济渐渐解体。以上种种,极大地萎缩了本已薄弱的农业生产,农村中贫困人口占多数。——摘编自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人民饮食生活的影响》材料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实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深化,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保证了国家粮食供应,提高了农夫的收入水平。——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民国时期,我国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民食中比重上升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及其意义。(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是充溢冲突的人类活动,而民主则为这种冲突的化解供应了比暴力和强制手段更为平和与长效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